萘是什么(萘是什么物质)

君心似我心 2023-07-06 04:41:30 用户分享

常见维生素药物的分类、功效及不良反应简介

维生素 (Vitamin) 是人体为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而必须从食物中获得的一类微量有机物质,在人体生长、代谢、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类物质在体内既不是构成身体组织的原料,也不是能量的来源,而是一类调节物质,在物质代谢中起重要作用。这类物质由于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所以虽然需要量很少,但必须经常由食物供给。

本文主要来聊聊常见维生素的分类、功效及不良反应。

一、维生素A

维生素A胶丸

药理:维生素A具有促进生长、维持上皮组织如皮肤、结膜、角膜等正常功能的作用,并参与视紫红质的合成,增强视网膜感光力;参与体内许多氧化过程,尤其是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维生素 A 缺乏时,则生长停止,骨骼成长不良,生殖功能衰退,皮肤粗糙、干燥,角膜软化,并发生干燥性眼炎及夜盲症。本品适用于治疗维生素 A 缺乏症,如夜盲症、干眼病、角膜软化症和皮肤粗糙等。

不良反应:推荐剂量不良反应一般较少。如长期大剂量应用,可致维生素A 过多综合征,一般表现为疲劳、乏力、嗜睡、厌食呕吐、牙龈出血、嘴唇干裂等。

注意事项:维生素A应避免与其它维甲酸类如维A酸、异维A酸等合用

二、维生素B

1、维生素B1

维生素B1片

药理:本品在体内与焦磷酸结合成辅酸酶。参与糖代谢中丙酮酸和α-酮戊二酸的氧化脱羧反应,是糖类代谢所必需。缺乏时,氧化受阻形成丙酮酸,乳酸堆积,并影响机体能量供应。其症状主要表现在神经和心血管系统,出现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均受影响的多发性周围神经炎,表现为感觉异常,神经痛,四肢无力,以及肌肉酸痛和萎缩等症状。本品适用于维生素 B1缺乏所致的脚气病或 Wernicke 脑病的治疗。亦可用于维生素 B1缺乏引起的周围神经炎、消化不良等的辅助治疗。

不良反应:常见发热、瘙痒、恶心、烦躁、喉咙紧绷等。

注意事项:本品在碱性溶液中易分解,与碱性药物如碳酸氢钠、枸橼酸钠配伍易引起变质。

2、维生素B2

维生素B2片

药理:维生素 B2 是辅酶的组成成份,参与糖、蛋白质、脂肪的代谢,维持正常的视觉功能和促进生长。适用于预防和治疗维生素 B2 缺乏症,如口角炎、唇干裂、舌炎、炎、结膜炎、脂溢性皮炎等。

不良反应:在正常肾功能状态下几乎不产生毒性,服用后尿呈黄色,但不影响继续用药。

注意事项:本品不宜与甲氧氯普胺(胃复安)合用。

3、维生素B4(磷酸腺嘌呤)

磷酸腺嘌呤片

药理:维生素 B4 是核酸的组成部分,在体内参与 RNA 和 DNA 合成,当白细胞缺乏时,它能促进白细胞增生。本品适用于防治各种原因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急性粒细胞减少症,尤其是对肿瘤化学和放射治疗以及苯中毒等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

不良反应:推荐剂量下,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因为此药是核酸前体.应考虑是否有促进肿瘤发展的可能性, 权衡利弊后选用。

4、维生素B6

维生素B6片

药理:维生素 B6在红细胞内转化为磷酸吡哆醛,作为辅酶对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类的各种代谢功能起作用,同时还参与色氨酸转化成烟酸或 5-羟色胺。本品一般用于维生素 B6缺乏的预防和治疗,防治异烟肼中毒;也可用于妊娠、放射病及抗癌药所致的呕吐,脂溢性皮炎等。

不良反应:常见感觉异常、嗜睡,血清叶酸水平降低等

注意事项:.维生素 B6对下列情况未能证实确实疗效,如痤疮及其他皮肤病、酒精中毒、哮喘、肾结石、精神病、偏头痛、经前期紧张、刺激乳汁分泌、食欲不振。不宜应用大剂量维生素 B6治疗未经证实有效的疾病。

5、维生素B12

维生素B12片

药理:维生素 B12参与体内甲基转换及叶酸代谢,促进 5-甲基四氢叶酸转变为四氢叶酸。缺乏时,导致 DNA 合成障碍,影响红细胞的成熟。本品还促使甲基丙二酸转变为琥珀酸,参与三羧酸循环。此作用关系到神经髓鞘脂类的合成及维持有髓神经纤维功能完整,维生素 B12缺乏症的神经损害可能与此有关。本品主要用于因内因子缺乏所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也可用于亚急性联合变性神经系统病变,如神经炎的辅助治疗。

不良反应:常见周围血管血栓、腹泻、瘙痒、全身肿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注意事项:痛风患者使用本品可发生高尿酸血症

三、维生素C

维生素C片

药理:维生素 C 参与氰基酸代谢,神经递质的合成,胶原蛋白和组织细胞间质的合成,可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加速血液的凝固,刺激凝血功能,促进铁在肠内吸收,促使血脂下降,增加对感染的抵抗力,参与解毒功能,且有抗组胺的作用及阻止致癌物质(亚硝胺)生成的作用。临床一般用于治疗坏血病、特发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等。

不良反应:常见头晕、恶心、嗜睡、肾结石等

注意事项:维生素 C 对下列情况的作用未被证实:预防或治疗癌症、牙龈炎、化脓、出血、血尿、视网膜出血、抑郁症、龋齿、贫血、痤疮、不育症、衰老、动脉硬化、溃疡病、结核、痢疾、胶原性疾病、骨折、皮肤溃疡、枯草热、药物中毒、血管栓塞、感冒等。

四、维生素D

1、维生素D2

维生素D2软胶囊

药理:维生素 D2促进小肠黏膜刷状缘对钙的吸收及肾小管重吸收磷,提高血钙、血磷浓度,协同甲状旁腺激素(PTH)、降钙素(CT),促进旧骨释放磷酸钙,维持及调节血浆钙、磷正常浓度。本品一般用于预防维生素D缺乏症、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肾病综合征等

不良反应:常见便秘、腹泻、头痛、骨痛、恶心呕吐、乏力、尿混浊等

注意事项:充足的膳食钙对于维生素D治疗的临床反应是必要的。

2、维生素D3 药理上与维生素D2类似

五、维生素E

维生素E软胶囊

药理:本品参与体内一些代谢反应。能对抗自由基的过氧化作用,可抗衰老、保护皮肤,还能增强卵巢功能、防止习惯性流产。

不良反应:长期过量服用可引起恶心、呕吐、眩晕、头痛、视力模糊、皮肤皲裂、唇炎、口角炎、腹泻、乳腺肿大、乏力。

注意事项:本品避免与双香豆素及其衍生物同用,以防止低凝血酶原血症发生。

六、维生素K

1、维生素K1

维生素K1片

药理:维生素K1具有与天然存在的维生素K相同的活性类型和程度,是通过肝脏产生活性凝血酶原(因子II)、凝血酶原(因子VII)、血浆凝血酶原成分(因子IX)和斯图尔特因子(因子X)的必要条件。临床一般用于干扰性维生素K缺乏引起的凝血功能障碍。

不良反应:常见过敏反应(症状包括头晕、脉搏急促、虚弱、大量出汗、短暂低血压、呼吸困难、发绀);以及高胆红素血症等。

注意事项:应关注严重超敏反应。口服抗凝剂如双香豆素类可干扰维生素 K 的代谢。

2、维生素K4(甲萘氢醌)

甲萘氢醌片

药理:天然的维生素 K 有 K1、K2,为脂溶性,其吸收有赖于胆汁的正常分泌。人工合成的维生素 K 有 K3、K4,前者为亚硫酸氢钠甲萘醌,后者为乙酰甲萘醌,为水溶性,其吸收不需要胆汁的存在。药理作用机制近似。主要适用于维生素k缺乏所致的凝血障碍性疾病。

药物不良反应:常见恶心呕吐等

注意事项:口服抗凝剂如双香豆素类可干扰维生素 K 的代谢。

维生素使用调研,请各位条友参与投票!感谢!

感谢您的阅读,如需获得更多药品相关资讯,敬请点赞和关注!

上述信息不构成医疗建议,如有需求请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成语“如火如荼”中,“荼”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读作茶?

先把标题里的答案放上来:(1)《诗经》“苕之华”里的“苕”是指凌霄花。(2)成语如火如荼中的“荼”,指的是芦苇或茅、荻的白花,不是茶叶的“茶”。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今天是第108课,仍然是讲“艸”部汉字中的六个汉字,具体如图:

(今天所要讲的六个汉字)

1、薔。在现代汉语蔷是繁体字。这个字有两个读音。(一)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只标注了一个读音sè。给的解释是:“薔,薔虞,蓼。”显然,这个字的本义跟我们现代汉语里说的蔷薇的“蔷”不是一字,因为蔷薇的蔷,古字已经讲过,是“蘠”(见72课)。雷浚的《说文外编.俗字.广韵》里有这样一段:“薔,薔虞,蓼。……蘠靡,虋冬也。……二字截然不同。蔷薇之蔷,为蘠之俗省,适与蔷虞相犯,俗字往往如此。”因此,薔的本义是蓼科植物泽蓼。《尔雅.释草》:“薔,虞蓼。”郭璞作注说:“虞蓼,泽蓼。”泽蓼为蓼科植物水蓼的全草,生在湿地,水边或水中,入药可化湿,行滞,祛风,消肿。样子如图:

(泽蓼)

本义之外,(1)它还指另一种草的名字。《管子.地员》:“山之材,其草兢与蔷。”尹知章注:“音啬,草名。”(2)蔷还是一个姓氏。《潜夫论.志氏姓》有载。

(二)这个字的第二个读音读qiáng。这是后起读音,就是指蔷薇。《广韵.阳韵》:“蔷,蔷薇。”蔷薇,蔷薇科落叶灌木。茎硬多刺。羽状复叶。初夏开花,有单瓣、复瓣之别,色有红、粉红、白、黄多种。是著名观赏植物。样子如图:

(蔷薇)

2、苕。这个字有两个读音。(一)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只标了一个读音tiáo,给的解释是:“艸也。”《尔雅.释草》:“苕,陵苕”邵晋涵《尔雅正义》:“谓之陵苕,所以别于《陈风》之‘旨苕’也……《本草》有紫葳,《唐本》注谓之凌霄。蔓生,依大木,久延至颠。”显然,苕的本义就是指的凌霄花。凌霄花,又名紫葳。是紫葳科、凌霄属攀援藤本植物。落叶木质藤本,借气根攀附在其他物上。羽状复叶,小叶卵形,边缘有锯齿,花鲜红色(亦黄色),花冠漏斗形,结蒴果,喜欢排水良好土壤,较耐水湿、并有一定的耐盐碱力。有药用价值,可行血去瘀、凉血祛风,也具有不错的观赏价值。样子如图:

(凌霄花)

《诗经.小雅.苕之华》里有经典诗句:“苕之华,芸其黄矣。心之忧矣,维其伤矣!”其中的苕就是凌霄花。诗句的大意是凌霄开花啊,颜色鲜黄。心里真忧愁啊,痛苦又悲伤!这是饥民自伤不幸的诗。

本义之外,苕还有如下几个意思:(1)苕菜。又叫翘摇。即紫云英,是豆科,黄耆属二年生草本植物,紫云英是一种重要的绿肥作物,其固氮能力强,利用效率高。同时,它还是一种牲畜饲料,适口性好,各种家畜都喜欢吃,营养丰富。另外,它还是重要的蜜源植物。它的种子还可入药,有补气固精、益肝明目、清热利尿之效。样子如图:

(紫云英)

《诗经.陈风.防有鹊巢》:“防有鹊巢,邛有旨苕”里的“苕”就是指紫云英,与上面《小雅》所指的凌霄花不同。

(2)指芦苇的花穗。这个意思,我们在前面的课程中已经提到过。《荀子.劝学》里有:“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杨倞注说:“苕,苇之秀也。”这段话的大意是:(蒙鸠)用羽毛编制做窝,还用毛发把窝编结起来,把窝系在芦苇的花穗上,风一吹就坠落了,鸟蛋全部摔烂。芦苇花穗样子如图:

(芦苇花穗)

(3)水名。苕溪的简称,在浙江省境内,就是著名书法家写《苕溪帖》的那个苕溪。

(米芾《苕溪帖》局部)

此外,苕还是姓。《万姓统谱》有记载。

苕的小篆写法如图:

(苕的小篆写法)

3、<上艹下楙>。这个字GBK字库没有。读mào。《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艸也。”萺的本义就是一种草,至于是什么草,实在无据可查。只能暂时存疑。

<上艹下楙>的小篆写法如图:

(<上艹下楙>的小篆写法)

4、萺。这个字有两个读音。(一)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只标注了一个音mào。给的解释是“艸也。”萺的本义就是一种草,具体是什么草,同样没有资料可查。也只能暂时存疑。

本义之外,萺还指草覆地的样子。《正字通.艸部》有:“萺,艸覆地貌。”

(二)这个字的第二个读音读作mù。专用于“萺蓿”即现在的苜蓿,苜蓿是苜蓿属植物的通称,俗称金花菜,是一种多年生开花植物。苜蓿的营养价值很高,有清脾胃、利肠、下膀胱结石的功效。样子如图:

(黄花苜蓿)

萺的小篆写法如图:

(萺的小篆写法)

5、茆。读mǎo。《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凫葵也。……《诗》曰:‘言采其茆’”这里指的《诗经.鲁颂.泮水》里的:“思乐泮水,薄采其茆。”《毛传》解释说:“茆,凫葵也。”陆德明释文:“郑小同云:‘江南人名之蒪菜,生陂泽中。’”所以茆的本义就是莼菜。这种菜50课讲“䖂”字时已经说过:莼菜是多年生水生宿根草本,性喜温暖,适宜于清水池生长。《齐民要术》上记载:“莼性纯而易生,种以浅深为候,水深则茎肥而叶少,水浅则茎瘦而叶多。其性逐水而滑,故谓莼菜”。样子如图:

(莼菜)

本义之外,茆字还有如下几个意思:(1)草丛生,形容茂盛。《玉篇.艸部》:“茆,茂盛貌”。(2)药草女菀。记载在《名医别录》:“(女菀)一名白菀,一名织女菀,一名茆,生汉中川谷或山阳。女菀是中药名。为菊科植物女菀的根或全草。有温肺化痰,健脾利湿的功效。样子如图:

(女菀)

(3)通“茅”。茅草,如:茆屋。《韩非子.外储说右上》:“楚国之法,车不得至于茆门。”陈奇猷注:“茆,茅字同。”张藉的诗《送韩侍御归山》里有:“新结茆庐招隐逸,独骑骢马入深山。”

此外,茆还是姓。《万姓统谱》有载。茆的小篆写法如图:

(茆的小篆写法)

6、荼。这个字有四个读音。(一)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只标注了一个读音tú。《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荼,苦荼也。”《尔雅.释草》:“荼,苦菜。”邢昺作疏说:“叶似苦苣而细,断之有白汁,花黄似菊,堪食,但苦耳。”《诗经.邶风.谷风》里有:“谁谓荼苦,其甘如荠。”谁说荼菜菜苦无比,我吃着却甜似荠菜。苦菜是菊科植物苦定菜的嫩叶。药食兼具,多年生草本植物。味感甘中略带苦,可炒食或者凉拌。样子如图:

(苦菜)

本义之外,还有他意,举常用的说说:(1)因为荼菜味苦。荼又用来比喻苦,痛。(2)另外有个重要的字义是茅草、芦苇之类的白花。《诗经.豳风.鸱鸮》有:“予手拮据,予所捋荼。”《毛传》解释说:“荼,萑苕也。”萑、苕都是我们学习过的字,意思当然很明白,萑是荻,苕是苇花。总之是茅、芦、荻之类的花叫荼。芦苇花盛开之后远远望去一片洁白。如图:

(芦苇花)

由此有个成语叫如火如荼,其中的荼,指的就是芦苇或茅、荻的白花,出自《国语·吴语》:“万人以为方阵,皆白裳、白旗、素甲、白羽之矰,望之如荼……左军亦如之,皆赤裳、赤旟、丹甲、朱羽之矰,望之如火。”左右都是万人方阵,一边穿白装,一边穿红装,一边看上去如火,一边看上去如荼。因此,如火如荼的意思就是像火那样红,像荼那样白,比喻军容之盛。现在用来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

(3)杂草。《诗经.周颂.良耜》有:“其鎛斯赵,以薅荼蓼。”孔颖达疏引王肃称:“荼,陆秽,蓼,水草。”(4) 通“塗”。即烂泥,比喻苦难。生灵塗炭,现在写作生灵涂炭,所谓的涂炭指烂泥和炭火,人民陷在泥塘和火坑里。

(二)这个字的第二个读音读chá。《尔雅.释木》有:“檟,苦荼。”郭璞作注说:“树小如梔,冬生叶,可煮作羹饮。今呼早采者为荼,晚取者为茗,一名荈,蜀人名之苦荼。”显然,字义上,荼也有茶的意思。魏了翁《邛州先茶记》:“茶之始,其字为荼”也就是说,茶字是由荼发展来的。据顾炎武的《唐韵正》解说:茶荼因为古时没有麻韵,所以荼读为徒,到梁以后,有了茶的读音。又把荼字减了一画,成了现在的茶。

(茶树)

(三)这个字的第三个读音读作yé。用于姓氏,《地理志》载:“长沙国荼陵。”师古曰:“荼,音弋奢反,此正琅邪者之邪同音。盖人地名物自有此读。”

(四)这个字的第四个读音读作shū。有几个意思:(1)玉扳,古朝会时诸侯所持的器物。《荀子.大略》:“天子御珽,诸候御荼,大夫御笏。礼也。”不同的人拿不同的器物上朝。(2)通“舒”,徐缓的意思。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有:“荼,假借为舒”《周礼.考工记.弓人》:“析角无邪,断目必荼。”郑玄注引郑司农去:“荼读为舒,舒,徐也。”

荼的小篆写法如图:

(荼的小篆写法)

读《说文解字》为什么必须以小篆为标准字形做线索是有原因的:1、《说文》以篆字为体系撰写,每个字条都以篆字居先,部首也是根据篆字字形来划分的;2、《说文》分类归部,总结出篆字构形的总体规律,勾画出篆字构形的完整系统,对后续的隶书、楷书演化起了指导和规范作用,也是现代人研究古代文字的经典,作用无可替代。3、《说文》对正确识读篆字不可或缺,是判断篆字(特别是小篆)正误的主要标准。

(【说文解字】之108,部分图片引自网络)

最是人间真颜色——茜草

作者:广东省药学会 深圳市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 药师 杨洋

出其闉闍,有女如荼。

虽则如荼,匪我思且。

缟衣茹藘,聊可与娱 。

茜草

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商周时期,早在《诗经》中就出现了它的身影。《诗经》称之为“茹藘”,记载有“缟衣茹藘,聊可与娱”和“东门之墠茹藘在阪”等句,常被寄寓了美好的爱情故事。《诗经-出其东门》记载:川流不息的城门口,行人众多,美女如云,但是那些都不是我的爱人;只有那个穿着白绢衣戴着用茜草染红佩巾的女子才是我的心上人。由此可见茜草是人类最早使用的红色染料之一,早在商周,茜草已是主要的红色染料,在出土的大量丝织品文物中,使用茜草染色的极多,可以染出从浅红到深红的不同色调。

图片摘自: 香港浸会大学 中药材图像数据库 摄影:陈虎彪

茜草(Rubia cordifolia L.)别名血见愁、地苏木、活血丹、土丹参、红内消等,通常在春、秋季采挖。是茜草科多年生攀援草本植物,每一节都轮生四片心脏形的叶子,九、十月在山坡上开小黄花,花落后结出红色扁球形小浆果,多生于山坡、路旁、溪边及山谷阴湿等地。

茜草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名“茜根”,具有凉血活血,祛瘀,通经的作用。常用于吐血、衄血、崩漏下血、外伤出血、经闭瘀阻、关节痹痛、跌扑肿痛。茜草止血而不留瘀,用于热证出血、经闭腹痛、跌打损伤,配乌贼骨止血力更强。现今主要沿用生茜草和炒炭二种,炒炭后寒性减弱,性变收涩,以止血为主,用于各种出血证,如吐血、咯血、血痢、尿血、崩漏下血等出血证。随着现代研究的不断深入,茜草被报道的药理活性有止血、护肝、止咳祛痰、抗菌消炎、抗乙酰胆碱、抗肿瘤、抗自由基和抗辐射、抗艾滋病病毒、免疫调节和免疫抑制等。

图片摘自: 香港浸会大学 中药材图像数据库 摄影:陈虎彪

现代药理研究

止血:实验证明茜草有轻度止血作用,稍能缩短家兔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炒炭后作用更显著。

抗菌作用:体外试验表明茜草根水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肺炎链球菌、流感杆菌和部分皮肤真菌也有抑作用。茜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都稍有抑制作用。

止咳祛痰:经动物实验证明茜草具有镇咳作用。

升高白细胞:茜草的粗提取物具有升高白细胞的作用。其升高白细胞的有效成分之一为带芳香环的酚羧酸甙,该有效成分的衍生物茜草双酯已有人工合成[8]。

临床应用

1、生用

(1)月经停闭:常与川芎、当归、香附等同用,具有活血通经的作用,用于冲任不调,气滞血凝,月经闭塞,小腹疼痛。

(2)恶露不下:常与当归、桃仁、益母草等同用,具有祛瘀生新的作用,用于产后恶露不尽,小腹作痛。

(3)跌打损伤:常与红花、当归、川芎等同用,具有活血祛瘀的作用,用于跌打损伤,皮肉青肿,或红肿瘀痛。

(4)风湿痹痛:常与鸡血藤、海风藤、延胡索等同用,具有活血通痹的作用,用于风湿痹痛,关节疼痛。

(5)毒痢:常与地榆、黄连、升麻等同用,具有清热凉血的作用,用于一切毒痢及盅注下血如鸡肝,心烦腹痛,如茜根丸;若与黄芩、栀子仁、阿胶同用,用于热病,下痢脓血不止。

(6)吐血不止:与侧柏叶、小蓟、羚羊角等同用,用于虚劳少力,吐血心闷,头旋目晕,如茜根散(来源《鸡峰普济方》)。

(7)鼻衄:若与艾叶、乌梅肉同用,用于衄血无时,如茜梅丸(来源《普济本事方》)。

(8)血崩:常与子芩、生干地黄、木通等同用,具有凉血止血的作用,用于产后小便出血。

2、制用(炒炭)

(1)各种出血证:常与大蓟炭、小蓟炭、白茅根炭等同用,具有凉血止血的作用,用于血热所致的各种出血证,亦治邪热伤阴,尿血鲜红或带血块,如十灰散。

(2)血崩:常与生黄芪、龙骨(煅)、牡蛎(煅)等同用,具有补气摄血的作用,用于血崩,如固冲汤,方中茜草炒炭,增强收涩止血的作用。

养生食疗

1、茜草茵陈茶

原料:茜草、茵陈、淮山药各20克,甘草15克,白糖适量。

制法:上方前四味药量加大2O倍,共研为末。每次用5O—7O克,置于保温瓶中,冲入适量沸水,盖闷20分钟后,代茶频频饮用。饮时取清汁,加适量糖。逐日1剂。

功效:活血化瘀,清热利湿。

2、茜草乌龟汤

原料:乌龟1只,海螵蛸30克,茜草根20克。

制法:将乌龟去壳及内脏,清水洗净后切成块。锅中加入适量水,放入乌龟肉块、海螵蛸、茜草根,先以大火烧沸,再改用小火煮3小时,调味即可。

药膳功效:本汤具有滋阴凉血,调经止血的功效。

3、茜草猪蹄汤

原料:猪蹄2个,茜草20克,大枣10枚茜。

制法:先用纱布将茜草包裹好。再把猪蹄洗净剁成小块,与大枣一起放锅煮至猪蹄熟烂,除去茜草可食。

药膳功效:本汤滋阴养血、凉血止血,适用于鼻衄、便血等症。

审稿专家:广东省药学会 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 教授/主任中药师 梅全喜、广东省第二中医院 张诚光

以上为“药品安全合作联盟”志愿者的原创作品,如若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

【药盾公益】以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中国药学会,中华医学会等共同发起和成立的公益性组织——P药盾公益(公众号:PChina),广汇资源,凝聚力量,促进公众用药安全。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