瓅(瓅的意思)

稳走感情路 2023-07-09 17:05:55 网友投稿

薛宝钗取名为何非要钗字?看懂这三层寓意,才知道作者多辛辣

曾有位红学家说到:“盖此书(《红楼梦》)每于姓氏着意,作者又长于隐语庾词,各处变换,极其巧妙,不可不知”。事实确也是如此。

《红楼梦》中,在人物姓名上,作者是下了一番功夫的,每个人的姓名皆暗含特别的内涵,或以谐音示之,如贾雨村(假语存);或因事取名,如乌进孝(无进孝),抑或引用象征意义,如紫鹃和莺儿。而作为此书双艳林黛玉和薛宝钗,自然不会成为例外。

薛宝钗其名,姓氏“薛”谐音“雪”,暗指宝钗之“冷”,这种冷是冷漠、冷淡和冷静,恰似其诗“淡极始知花更艳”、“任是无情也动人”;其“宝”字,与贾宝玉的宝字重合,而林黛玉则重合贾宝玉之“玉”,暗指钗黛和贾宝玉之间的纠缠。那么这个钗字呢?我们知道钗属金,暗通“金玉良缘”,然而钗与簪同类,各有属金的字比比皆是,为何作者不为其取名宝簪、宝玥甚至宝铢等等,而非得用钗字呢?其实如果看清了这“钗”字隐藏的三层含义,便知薛宝钗之名,非她不可了。

首先,钗字暗示宝钗婚姻不幸

宝钗二字,最早出现于东汉时期秦嘉的《赠妇诗》,其曰:“宝钗好耀首,明镜可鉴形”,被作为赠别之礼的宝钗,就此成为离别的象征。在后来的诗词中,宝钗用于象征离别,如陆罩的《闺怨》写道:“自怜断带日,偏恨分钗时。”;而辛弃疾的《祝英台近》则云:“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句句指向离别。而这些含义,正与薛宝钗的婚姻极为契合。

在前八十回给出的线索中,我们知道“金玉良缘”最终有了结果,然而这一对所谓的“金女玉童”却没能在一起太久。在娶了宝钗后,贾宝玉因为“终不忘世外仙株寂寞林”,而忽略了“山中高士晶莹雪”,薛宝钗成了摆设。更让薛宝钗感到绝望的是,贾宝玉后来看破红尘,离家出走,薛宝钗只能陷入无边的孤独之中,这在其灯谜中亦有暗示,如“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所以,薛宝钗处心积虑要攀上贾府这么亲事,未想下场却如此悲苦,不得不说是一种讽刺。

其次,钗字暗示宝钗为人古板守旧

红楼十二金钗中,若说守旧,非宝钗莫属。自第四回宝钗进府,文中便称其“品格端方”,这位自诩“珍重芳姿昼掩门”的女子,素日里古板无趣,常常规劝闺中姐妹们”女子无才便是德“,务必以针黹为要,那诗词不过是生活点缀,传出去要被人笑话的。这样的女夫子,甚至连李纨都比不上。

譬如在第五十一回,众人看过薛宝琴的十首怀古诗后,皆称奇道妙,唯独宝钗却发表了不同的意见,称后面两首无考,不大懂得,不如另做两首。这两首诗分别提到了《西厢记》里的红娘和《牡丹亭》的杜丽娘。在当时,这两本书被封建卫道士们视为洪水猛兽,一般家庭是不敢让孩子看这些书的。故薛宝钗觉得不大符合自己这些闺中女儿的身份。未想黛玉听后便先反驳其“胶柱鼓瑟,矫揉造作”,探春马上称:“此话便是了”,而李纨亦是附和,称这两首诗虽无考,但拿说书唱戏的,俗语口头早被人熟知,横竖又不是看了邪书,也无妨。由此可见,薛宝钗是有多么的不合时宜。

而很巧的,薛宝钗的这个“钗”字,正有古板、不合时宜之意。

元人吴炳《古钗叹》有曰:

何年美人宝钗失,深井沈泥污玓瓅。一朝拾得再揩磨,三回五回看叹息。双鸾匹凤两股匀,终然污色难为新。当时光莹照头上,有似桃李摇青春。今人不识古仪状,宝钗虽好非时样。为君插罢拥髻悲,物无贵贱皆随时。

在这首诗中,点出被泥污污染过的宝钗尽管细心洗过,然而已经被无损,难以再有崭新的样子了。当时那簪在发上褶褶生辉的金钗,变成了没人认识的古董,即便再好,但与时下的流行的样子相去甚远。

这诗中的宝钗,用来比喻深受封建思想污染的薛宝钗,不正契合得紧吗?

最后,钗字暗示薛宝钗见证了贾府的由兴盛衰亡

在《红楼梦》开篇不久,便祭出了贾府的结局,这煊赫近百年的公府贵族,终将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而在这败落的过程中,经历了一个回光返照,那就是元妃省亲,薛宝钗等人就赶上了这个虚幻的鼎盛时期。

原本已经是京都八公,声势煊赫,在此基础上又添一层皇亲国戚,使得贾府“烈火烹饪,鲜花着锦”,众人沉浸于这种虚妄中。只有个别旁观者知道,贾府内囊已尽上来了,成了死而不僵的百足之虫。

根据前八十回线索,可知元春暴亡后,贾府被抄家,一座倾天大厦轰然倒塌,以致诸芳风流云散。彼时黛玉早已去逝,王熙凤病死,巧姐嫁作农妇,妙玉陷入泥淖,史湘云早已嫁人离开,探春远嫁,迎春被虐而死,惜春出家。作为贾家儿媳的薛宝钗,薛宝钗守到了最后,她见到了众人的悲剧,经历着自己的痛苦,可以说,贾府回光返照的鼎盛到完全败落,薛宝钗尽收眼底。

而钗字,就有这种含义。

明人詹同《古钗叹》有云:

黄金作钗分两股,青髻如云凤双舞。照见胭脂井水香,后主宫中数千女。一朝野花成绮罗,但见兔迹狐踪多。有人拾得古钗卖,肠断当年《玉树》歌。

该诗写到当年陈后主宫女的遗物——金钗,在这金钗被后来人捡到时,当年的六朝宫室已成为断井颓垣。而那六朝兴盛衰亡,都被这宫女的金钗所见证。这与薛宝钗见证贾府的兴亡有异曲同工之妙。

所以,作者借一“钗”字,暗示了薛宝钗的不合时宜,与众钗格格不入。又暗示其守活寡的悲苦婚姻和家族的败落,然而这种结局却是薛家费劲思量争取而来,为此还耽误了一个林黛玉和贾宝玉,不得不说是讽刺到了极致。

今日荐书:

头条这本全注释版《红楼梦》,版本学上正本清源,大面积还原作者原笔文字,另有十余万字校记、注释。优质图文+脂批+注释+图解,若有想无障碍阅读《红楼梦》的朋友可以入手一本,价格也算公道,冒昧推介,不需要可忽略。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