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到三十的月亮口诀(初一到三十的月亮口诀月落初十管三更是怎么回事)

气宇轩昂 2023-08-14 10:37:59 网友投稿

《夜航船》解析—卷一·天文部·日月(三十四)—赋初一夜月

#头条创作挑战赛#

赋初一夜月

苏福八岁时,赋《初一夜月》诗,云:“气朔盈虚又一初,嫦娥底事半分无。却于无处分明有,恰似先天太极图。”

苏福(1371~1384),洪武年间神童,年十四而夭。潮阳县酉头都神泉村(今神泉镇)人。生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两岁时,父亡故,到五岁还未曾开口说话,家人误为哑巴。有一天,见一死蛙僵卧路旁,福忽指着僵蛙开口说:“这不是‘出’字吗?”听者都感惊异。此后其祖延师课读。福颖悟异常,八岁作文,下笔若有神助,人们都以“神童”称呼他。

苏福对句

苏福天资聪敏,曾随母拾穗于田垄上,遇北山驿丞,驿丞以"拾穗与神童"句相戏,他即以“折梅逢驿使”对上,驿丞惊叹不已。

苏福少有大志,所写《秋风辞》迥异常人。辞日:

庭皋梧影动,树杪秋风起,人见秋风悲,我见秋风喜。彤云扫尽烟尘生,万里乾坤净如洗。冥鸿一举横四海,霜隼孤飞渺千里。从渠伯劳燕,零落下蓬苇。芃兰傲霜秀,苍玉丛桂摇空喷金蕊。从渠蒲柳姿,萧疏叹零萎。人言西风吹人老,漆发酡颜变枯槁。又言西风生客愁,砭骨寒心裂肝脑。吁嗟西风兮本无情,惨粟者自悚,衰谢者自惊。丈夫不与草木腐,安与草木同枯荣。我愿西风常识面,年年岁岁长相见。吹将鬓发似磻溪,快我鹰扬邈云汉。

洪武十七年(1384)春,府、县以神童举荐苏福赴京陛见。洪武帝召试后很高兴,但以苏福年稚,不便留京深造,便遣行人林鼎元护归,令有司给月米,待壮赴用。归途经浙江濮州驿时染病去世。人皆惜之。临终前他写了《送林鼎元诗》。

神童苏福

洪武帝闻福死,颁旨赐葬。潮阳知县杨智奉命为他营造衣冠冢于神泉赤山村马东山。清顺治十四年(1657),举祀乡贤。清乾隆三年(1738),乡人在神泉内建苏福祠。

苏福祠

苏福著作,现存《秋风辞》、《纨扇行》、《遣睡魔》、《三十夜月诗》、《送林鼎元诗》。以《三十夜月诗》为代表作。

现附上《三十夜月诗》:

气朔盈虚又一初,嫦娥底事半分无。却于无处分明有,疑是先天太极图。(初一夜月)

三足金乌已敛形,且看兔魄一痕生。嫦娥不是梳妆手,尽夜蛾眉画不成。(初二夜月)

落日江城半掩门,城西斜眺已黄昏。何人伸得披云手,错把青天捻一痕。(初三夜月)

禁鼓才闻第一敲,忽看新月挂松梢。谁家宝镜新藏匣,盖小参差掩不交。(初四夜月)

浮云散尽碧天西,那处佳人露双眉。正可开樽邀月饮,只愁日落不迟迟。(初五夜月)

烛龙西坠敛余红,谁把新镰挂晚空。此际莫嫌光彩少,也堪邀客酒盈钟。(初六夜月)

牛女依期渡汉河,广寒孤枕奈秋何? 此时方与人间约,剖破冰盘下碧波。(初七夜月)

新月弯弓欲上弦,初昏光彩到中天。与君对影三人酌,酌到中宵分散眠。(初八夜月)

堪叹人生奈若何,良宵遇酒且高歌。不知织女归何处,留住中天一只梭。(初九夜月)

上弦初过未团圆,已有清辉耀九天。伴我举杯相对饮,三更鼓响未成眠。(初十夜月)

敛翼阳乌若木林,半轮新月到天心。人生何问圆和缺,且向中庭酒满斟。(十一夜月)

晚至天心遇半轮,微微清影照黄昏。忘眠任到三更鼓,留住余光伴酒樽。(十二夜月)

冰轮欲满缺些儿,后夜阴晴那得知。已有清辉连四境,何妨对此酌金巵。(十三夜月)

良夜推移二七当,银蟾尚减一分光。光辉未必输三五,任待招朋酒满觞。(十四夜月)

天上人间月正中,中秋八月半欣逢。四时但愿长如此,只恐推移渐不同。(十五夜月)

今夜圆非三五圆,只因圆处减婵娟。向残时节寻常是,说与嫦娥守夙缘。(十六夜月)

一鼓初敲韵未终,好看破镜上苍穹。但留光彩依然在,任待骚人说不同。(十七夜月)

二九良宵此夜当,镜轮虽破有余光。劝君夜饮停杯待,二鼓初敲管上窗。(十八夜月)

玉漏迢迢夜未央,冰轮欹侧辗东方。其中桂影参差见,想是仙枝会短长。(十九夜月)

非弓非镜亦非梳,二十还同一十初。借问嫦娥蚀多少,三分已蚀一分余。(二十夜月)

破镜缘何少半规,阳精倒迫若相催。弓弦过满知何似,正是弯弓欲射时。(廿一夜月)

三更半夜未成眠,残月今宵正下弦。若有远行人早起,也应相伴五更天。(廿二夜月)

此夜弯弓不上弦,名为残月似新鲜。三更吐焰东楼上,一瓣刚分太乙莲。(廿三夜月)

三八良宵正此天,三更残月上楼前。嫦娥已自梳妆罢,斜插银梳在鬓边。(廿四夜月)

破境三分去二分,看来惟有一分存。嫦娥修饰何堪比,柳叶临妆添半痕。(廿五夜月)

四鼓敲推更已阑,腰镰谁把上东山。似弓还大梳还小,仄影依光待日盘。(廿六夜月)

频敲玉漏夜迟迟,一片弓弯上海湄。最是惜花人起早,淡云犹锁半山眉。(廿七夜月)

五鼓才终擂正哗,蛾眉初上海之涯。江州商妇知羞者,犹把琵琶半面遮。(廿八夜月)

东海金鸡已唱酬,未看初日上东楼。浮云收尽天如水,渔父还抛钓一钩。(廿九夜月)

才周一月匝三旬,不见清辉有半痕。娥女夜眠甘受寂,恰如陈后闭长门。(三十夜月)

其中《初一夜月》诗云:"气朔盈虚又一初,嫦娥底事半分无?却于无处分明有,疑是先天太极图。"又如《初三夜月》诗云:"日落江城半掩门,城西斜眺已黄昏;何人伸得披云手,错把青天搦一痕。"分别描写从农历初一和初三夜月亮的形象,"视通万里","思空太极",直追李白的浪漫主义色彩。

说起惠来,一定有说到海角甘泉这一胜景;而说到此胜景,又一定会说到惠来的明代神童苏福。苏福是数百年前潮汕一颗耀眼的童星,虽说是稍瞬即逝,在人世间只不外是短短14个年头,但他的诗词和故事却流传千古,与他有关的遗物遗迹数百年来也倍受世人的凭吊。

海角甘泉

人们常说:"到惠必到神,到神必到泉。"神泉镇东南角有"海角甘泉",古时近海滩。宋代,人们在这海滩边发现了一个淡水泉眼,泉水甘洌,取之不竭,且能去暑祛邪,胜于药石,真是神奇极了!明代时,人们把它砌成了泉井。后泉井旁建甘泉亭,亭中立一石碑,清乾隆年间惠邑县令王玮撰碑记,记载神童苏福引众在此汲水等事,其中有句云:"故泉以人显,城以泉称也。"这大概可以知道"神泉"城名的来历。

石碑左侧一亭柱留有神童苏福的独脚联:"抉取携而不竭,任卤浸咸蒸,独标平淡。"神童的独脚联,吸引了历代的文人墨客、才子名士、文臣武将撰写下联。虽有佳对,但因上联乃神童所撰写,故至今仍没有人将所撰下联刻于亭柱,让神童的上联永远成为神泉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图片来自网络,有侵必删。

以月之名——初中教材里与月亮有关的知识点

#教育听我说##知识#教育听我说#这是初中教材里有关月亮的知识点,适合浙教版科学、人教版物理和湘教版地理教材。

作为地球唯一一颗天然卫星,月球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关注,现在把初中科学里面与月亮有关的知识点来个总结。

物理光学:月亮之所以历来备受关注,其实很大原因是在古代娱乐活动很少的夜晚,它是最耀眼的一个所在。而它的耀眼,纯粹是借了太阳 的光,它不是光源;但它是最“新鲜”的光,因为它是距地球最近的天体,光到达地球只要1.25秒,而每天普照大地的太阳光其实是8分钟前发出的,夏夜常见的牛郎星发出的光则是16年前的,织女星是27年前的,其他的星星有可能是几千几万年前发出的光。

浩瀚星空

1.日食月食:形成原因:光的直线传播遮挡形成的阴影。日食:发生时间:农历三十初一;日地月位置:月球在中间,三者成直线;类别: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阴影部分是月亮影子,移动方向由东到西。月食:发生时间:农历十五十六;日地月位置:地球在中间,三者成直线;类别:月全食、月偏食;阴影部分是地球影子,移动方向由东到西。

月食原理图

月全食过程

2.“猴子捞月”的故事,为什么猴子们不能捞到月亮?——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光的反射知识,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成虚像,像到镜面距离等于物到镜面距离。猴子们之所以捞不到月亮,一是水中的月亮是虚像,所谓镜花水月都是梦幻泡影;一是就算水塘只深2米,但水中的月亮离水面的距离其实跟天上那个月亮到水面距离相等,都是38万千米,是猴子们不可能跨越的距离。

猴子捞月

3.下雨之后地面积水,在晴朗的月夜,迎着月光走时,地上发亮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

月光下的水洼

假设性情景题:这类题目综合性很强,涵盖物理力学、声学、光学、热量学、生物、地理多方面的知识,是近几年中考科学的热门题目,也是考生容易丢分的题目。解这类题目的关键是找准月球与地球的差异,也就是抓住月球与地球不同的地方,以及这些不同会带来哪些影响。简单来说,月球上没有大气,没有水,引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没有大气,就不能和闯入月球的小行星摩擦,也就没有流星现象,那些毫无阻挡的小行星很容易就坠落在月球表面,把月球砸得百孔千疮,造成月球表面独特的环形山地貌;没有大气,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所以月亮是无声世界,就算面对面的交谈也是困难,必须依靠无线电通讯设备,假设爆发星球大战,我们看月球上的场景就像看默片一样,只能看到爆炸的样子,却听不到一点声音;没有大气,就不能阻挡紫外线,不能用地面辐射给地面保温,所以月球上昼夜温差很大。没有水,自然就没有生命,没有天气现象,看不到彩虹,没有江河湖海,不能游泳。月球上的月海只是比较低的地方,里面没有水。引力只有地球六分之一,人在上面不会像外太空完全失重,可以直立行走,扔的东西也可以落回地面,但都像电影慢镜头一样,可以做跳高跳远这些体育项目,而且成绩会比地球上好很多。我们平时说的任何物体到了月球重量只有在地球上的六分之一,指的是重力。而不是质量,就是一个重60千克的人,到了月球还是60千克,只是重力由原来的600牛变为100牛。

月球上的环形山

月相:这是整个与月亮有关的题目里面难度最大的,就是根据日期判断当天晚上的月亮形状,或者根据月亮的圆缺形状推断日期时间。方法就是记住这句口诀:“上上西东,下下东西”,就是每个月的上半个月(农历的初一到十五),月亮在上半夜(夜晚十二点前)升起,从西方升起,东边部分亮(右边看得到),下半个月(农历的十五到月底),月亮在下半夜(夜晚十二点后)升起,从东方升起,西边部分亮(左边看得到),十五的月亮全部能看到,东升西落,整晚都能见到。不同日期的月亮有不同的称呼,初一的月亮叫新月,全黑,初三娥眉月,就是像眉毛的,初七初八上弦月,右边亮的半圆,十五满月或望月,全亮,二十二二十三下弦月,三十涩,全黑。平时在清晨或傍晚我们在天空也能看到月亮,可以大致推断出农历是在上半个月还是下半个月。例如傍晚出现的月亮,一般到晚上十二点前就落下了,这时农历日期是在十五以前;清晨能看到的月亮则是前一晚十二点以后升起的月亮,就像人一样,上班早下班早,上班迟下班也就晚。月相在警察的刑侦破案中,有时也会最为判断嫌犯是否撒谎的佐证。初中的科学与月相有关的题目一般是这三种:

1.日食月食:日食一般是发生在初一,而且遮挡的阴影就是月亮,所以这时的月相是全黑的新月;月食发生在十五,月相时满月。

2.特殊日子:这几年传统节日都作为法定节日了,所以那些传统节日的日期和月相都要记住。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新月,元宵节(正月十五)——满月,端午节(五月初五)——接近上弦月,重阳节(九月初九)——上弦月,中秋节(八月十五)——满月,清明节虽然也是传统节日,但它是按太阳历算的,日期是公历的4月5日左右,农历日期每年不固定,所以不用记。其他特殊事件纪念日如北京奥运会开幕、中考日等,题目都会给出相应的农历日期,只要用“上上西东,下下东西”口诀判断就好了。

月相

3.古诗词:这种题目最难,不但要会如上的月相判断方法,还要理解古诗词的意思。不过也有方法,古代一般思乡都是看到满月,想着“人月两团圆”而促景生情,所以大多数诗词都是描写的满月,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海上生明月

有些不是写满月,但诗句中月亮的形状很容易看出来,如“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很明显是写的娥眉月。

蛾眉月

下面的这些就难多了: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黄昏升起的月亮,是满月。只有满月是与太阳此升彼落的。这首词是欧阳修描写元夜即上元节也就是元宵节的词。

月上柳梢头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下半个月(十五之后),因为“晓”是早晨,早上还能看到的月亮,当是左边部分亮的下半个月的月亮,而且中国人喜欢把初生的东西赋予希望,暮年的东西带些伤感的破败之意,所以这个“残”也能说明是十五以后走下坡路的月亮。之前有道题就是给出四幅图,根据月亮的形状和位置判断哪副画的是柳永的这首《雨霖铃》。

杨柳岸,晓风残月

还有唐代诗人张继的这首《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解题关键是“月落”、“夜半”两个词,半夜月亮落下是上半个月的月亮,上弦月之类的。看了我的说明还不懂的同学,只能死记了。

夜半钟声到客船

历法:我国自夏朝实行的以至用到现在农历历法是阴阳历,其中的阴历历法就是以月相的变化做基础的,一年分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这样每年就会和公历的一年365天差好几天,所以隔几年农历里面会有闰月,就是一年有13个月。

环形山有四座分别以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名字命名:石申环形山、张衡环形山、祖冲之环形山和郭守敬环形山。

月球上的环形山

(图片均来自网络)

了解月相,分辨上下弦月,观赏月亮你该了解的知识

上一篇文章我们说了月球上面的资源和地形。这个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的资源宝库,未来必定是人类要争取的。不过我希望的是,人类有了成熟的技术,可以到月球上驻扎,为向宇宙扩展打好基础。(文章最后有我个人对文章重点的总结,赶时间的话可以直接跳到最后面看总结。)

既然聊了近距离的月球,也了解了月球上的大致情况。那么今天就聊一聊我们在地球上看月球的样子。

当黑夜来临,不知道你是否会抬头观察月亮。如果平时不会,中秋节的时候又是否会和家人团圆,一起吃月饼赏月?我们常听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那么其他时间的月亮是什么样子呢?什么时候是月牙?你有关注过吗?

如果你有仔细观察,将会发现每天晚上的月亮都是不一样的形状,一个月刚好就是形状变化的一个周期(月份也因此而来)。我们知道月球本身是不发光的,我们能看到月亮是因为它反射了太阳光。

在夜里,太阳虽然到了地球的另外一边,但在太空中月亮还是可以接收到太阳光的。而白天我们看不到月亮,就是因为太阳本体所发出的光的亮度,远远比月亮反射的光的亮度强。所以不要天真地以为到了白天月亮就没了哦,只是我们看不到而已。

不过我们看到不同形状的月亮,并不是因为月球本身形状有了变化,而是因为在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不同导致的。对于月球每天在星空中自东向西移动一大段距离,所呈现不同的形状,也就是月亮位相变化,我们称之为月相。随着太阳、月亮、地球相对位置的变化,在不同日期里月亮呈现出不同的形状,这就是月相的周期变化。

我们的祖先其实早就掌握了月相,并以月相的周期变化制定了阴历。而月相其实还和日月黄经差有关系。(不过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些名词,方便理解。黄道,是指从地球上来看太阳一年经过的路线。黄经,是指在黄道上的经度,由西向东量度,从0°至360°,以春分点做为黄经的起点。日月黄经差,就是指太阳和月亮在黄道上的射影的角距离。)

根据日月黄经差的大小,古人已经把月亮变化规律的不同形态进行了命名。农历初一,月相名为朔或者新月,日月黄经差为0度;农历初二至初六,月相名为上娥眉月,日月黄经差为0至90度;农历初七至初八,月相名为上弦月,日月黄经差为90度;农历初十至十四,月相名为盈凸月,日月黄经差为90至180度;农历十五,月相名为望或满月,日月黄经差为180度;农历十六至二十一,月相名为亏凸月,日月黄经差为180至270度;农历二十二至二十三,月相名为下弦月,日月黄经差为270度;农历二十四到二十九,月相名为下娥眉月或残月,日月黄经差为270至360度;农历三十,月相名为晦。其中最主要的月相是新月、上弦月、满月和下弦月。他们发生的时刻非常精准,是经过精密的轨道计算而来。

对于上下弦月,很多人不懂分辨,但是有一个口诀可以轻松让我们记住。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扩展出来就是上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上半月的上半夜,月面朝西,位于西半天空(凹的一面朝东);下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下半月的下半夜,月面朝东(凹的一面朝西),位于东半天空。

还有一个特别的现象,那就是月食,类似的还有日食。月食只发生在满月的时候,所以一般都在农历十五前后。月食可以分为月偏食、月全食和半影月食三种。当太阳、地球和月球几乎处于同一条直线的时候,因为地球在前,月球在后,所以直射而来的太阳光被地球挡住了,从而形成地影。在地球上看月亮,月亮就会缺了边。正式的月食的过程分为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圆五个阶段。月食时间相对比较日食比较长,最长可达近两个小时。

最后再来讲讲超级月亮。时至今日,我还记得我第一次听说超级月亮,百年难得一见,甚至是千年一见的宣传。当晚确实看到了又大又圆又亮的月亮,但是真的没有觉得非常惊艳和特别。因为相比平时,我没有很明显感觉出差别。后来,似乎就时不时听说了超级月亮的出现。我就去查了一下,果然超级月亮真的没有那么稀奇。并且很多时候肉眼还不一定能看出来。

那么什么是超级月亮?其实是一种新月或满月时,月亮位于近地点附近的现象,由于月球以椭圆形轨道绕行地球,月球和地球间的距离不断变化,月亮离地球更近一些,人们看到月亮也就大一点。如果月亮位于近地点时正好出现新月,则称为超级新月;若月亮位于近地点时正好满月,则称为超级满月。

月亮似乎对于我们来说,更多是在夜里为我们照明和了解时间。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早已不需要月亮为我们提供这样的功能。所以更多的是观赏性和月球带给我们的引潮力,不然就是未来我们可以使用月球上的资源。还有一个就是远在他方的游子,若是还不能回家,就看看月亮吧,远方的家人也和你一起看着统一个月亮!

个人觉得是重点的总结:

1.月球本身是不发光的,我们能看到月亮是因为它反射了太阳光。

2.对于月球每天在星空中自东向西移动一大段距离,所呈现不同的形状,也就是月亮位相变化,我们称之为月相。随着太阳、月亮、地球相对位置的变化,在不同日期里月亮呈现出不同的形状,这就是月相的周期变化。

3.最主要的月相是新月、上弦月、满月和下弦月。他们发生的时刻非常精准,是经过精密的轨道计算而来。

4.对于上下弦月,很多人不懂分辨,但是有一个口诀可以轻松让我们记住。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扩展出来就是上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上半月的上半夜,月面朝西,位于西半天空(凹的一面朝东);下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下半月的下半夜,月面朝东(凹的一面朝西),位于东半天空。

5.月食只发生在满月的时候,所以一般都在农历十五前后。月食可以分为月偏食、月全食和半影月食三种。

6.当太阳、地球和月球几乎处于同一条直线的时候,因为地球在前,月球在后,所以直射而来的太阳光被地球挡住了,从而形成地影。在地球上看月亮,月亮就会缺了边。

7.超级月亮其实是一种新月或满月时,月亮位于近地点附近的现象,由于月球以椭圆形轨道绕行地球,月球和地球间的距离不断变化,月亮离地球更近一些,人们看到月亮也就大一点。如果月亮位于近地点时正好出现新月,则称为超级新月;若月亮位于近地点时正好满月,则称为超级满月。

声明:本文一切资料来源于网络和书籍(若侵则删),而本人非专业人士,所写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也可能会有错漏。本意为和大家分享交流,欢迎大家指正和补充,不喜勿喷,谢谢!

我是舒宜昂,希望你喜欢,欢迎关注留言讨论,谢谢观看!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