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新生儿(2021新生儿男女比例)

及時行樂 2023-06-16 04:24:47 互联网

2021新生儿爆款名字出炉!这个字,竟然霸榜五年

来源:广州日报

2022年来了

虎年也快到了!

不少准爸妈想给

自己的“虎宝宝“取个好名字

近日,经过统计

佛山市公安局正式公布

佛山地区

2021年新生儿取名热门

男孩

2021年,

在佛山办理出生登记的人口中,

男孩取名为“梓豪”的最多,

大约1000个男孩有2个取名为“梓豪”。

连续五年的热门名字榜首

都用了“梓”字

排名第2至10的男孩名字为

梓轩、梓睿、宇轩、

梓航、俊宇、浩然、

奕霖、子轩、梓谦。

男孩取名单字的前5名

为睿、昊、皓、越、辰。

女孩

2021年,

女孩取名为“芷晴”的最多,

大约1000个女孩有4个取名为“芷晴”。

排名第2至10的女孩名字为

梓晴、语桐、芊妤、

芯妍、芷瑶、雨桐、

可晴、乐瑶、梓潼。

女孩取名单字的前5名为

可、玥、悦、滢、果。

父母姓氏

小孩姓名前两个字是父母姓氏

共有212人。

小孩姓名就是

父姓+母姓或母姓+父姓

共有16人。

另外

给大家再分享

几个小彩蛋

当然,无论如何变更

你身边一定有一位

叫“俊杰”的朋友

姓氏

2021年佛山户籍人口中

人数最多的姓氏为陈姓,

大约100个人之中有7个人姓陈。

排名第2至10的姓氏为

梁、李、黄、何、

刘、张、吴、罗、周,

和2020年没有变化。

名字

2021年佛山户籍人口中

人数最多的名字是“俊杰”,

大约1千个人之中有1个人的名字叫“俊杰”。

排名第2至10的名字为

志强、丽华、嘉欣、

丽娟、敏仪、敏、

伟强、丽珍、晓彤。

与2020年相比,

“晓彤”进入前10位,

“丽芳”被挤出前10位。

单字名排前10位的依次为

敏、静、燕、

丽、玲、妹、

娟、伟、芳、杰。

姓名

2021年佛山户籍人口中

人数最多的姓名为“陈俊杰”,

差不多1万人当中就有1个叫“陈俊杰”。

排名第2至10的姓名为

梁嘉欣、陈俊宇、梁俊杰、

陈嘉欣、陈志强、黄俊杰、

梁志强、陈丽华、梁敏仪。

与2020年相比,

前10位的姓名一致,

但排名有所变化。

给孩子起名是终身大事

很多父母都想起个寓意好的名字

如何避免重名?

送大家一招

打开粤省事小程序

选择户政

重名查询

其实,每个人的名字都有

时代的印记

所以,梓睿、梓晴

将会和嘉欣、俊杰一样

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

鼓励生育,迫在眉睫,新生儿首次跌破800万,未来该怎么办?

根据国家人口统计局的最新数据,2023年,全国新生婴儿数量将跌破800万,这是继1939年以来,新生儿数量首次跌破800万,跟2022年的956万新生儿相比,减少了一百多万。

很多人要问了,2023年才过了5个多月,怎么就知道2023年整年的新生儿数量?是不是在危言耸听?

这还真不是,新生儿数量的统计跟其他统计不同,我国孕妇在怀孕三个月前,需向当地妇产医院提前建档,意思是婴儿还没生下来,新生儿就已经在统计范围内了,十月怀胎,2023年生产的孕妇,在今年五月份前就已经完成了建档,五月以后怀孕的产妇,生产日是在2024年,并不在2023年的统计范围之内了。

所以800万的新生儿统计数据基本是靠谱的。

一方面新生儿数量创历史新低,另一方面全国死亡人口数量却创历史新高,2022年,全国死亡人数1041万,比2021年的1014万增加27万,人口死亡数量逐年增加。

2022年,中国总人口减少95万,根据初步推算,2023年,中国总人口将减少200多万,人口负增长正在逐年加剧,随着70,80后逐步步入老年,这种人口负增长的现象现象将进一步加剧。

有很多人要说了,中国现在就是人口太多了,人口减少难道不是好事吗?人口减少,意味着每个人占有的资源就多了,中国会变得更加富强,中国应该减少到五六亿人口就够了。

有些人只看到了人口减少带来的好处,却没看到人口减少带来的弊端,目前,人口减少的不是老年人,而是减少的新生儿,是新生儿在不断减少,将来能创造财富的人在减少,而老年人却在不断增加,未来都是老年人,五六亿的老年人,请问有用吗?

人口减少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问题是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在不久的将来,将会出现老年人多,年轻人少的奇特景象,一个年轻人就要养一个老人,或者养多个老人的局面出现,这会大大增加年轻人的经济负担,所以平缓过度至关重要。

新生儿数量的减少,还意味着人口劳动力的减少,伴随中国几十年发展的人口红利将彻底消失,这对于尚处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是很不利的,没人进工厂,没人当服务员,没人送外卖,低端产业将被彻底被淘汰,伴随而来的还有房子卖不出去,市场消费力下降,社会活力降低。

所以鼓励生育迫在眉睫,要想办法让年轻人想生,敢生,给年轻人创造良好的生育环境,打消他们的各种顾虑。

现在年轻人之所以不生孩子,主要原因是因为生孩子的经济压力过大,跟过去传统的粗放式带孩子不同,现在都是精细化养育,孩子从小到大,都在各种内卷,一步落后于人,就处处被动,步步落后于人,逼着家长花最大的精力,财力,物力才能养好一个娃。

不解决年轻人的经济压力问题,任何鼓励生育措施都是纸上谈兵,新生儿首次跌破800万也给我们提了个醒,经济发展的红利,并没有惠及我们所有人。

新出生人口首次跌破80万,日本艰难“催生”

发钱、给假……效果有多大?

日本香川县小手岛中学日前为全校唯一的学生、六年级的今中章乃举行了一个人的毕业典礼,同时学校也将不可避免地关闭。

这样的例子近年来在出生率持续走低的日本并不少见。上世纪90年代起日本就实施了一系列打造育儿友好型社会的举措,但新生儿数量依然在下跌。7年前,奈良县川上村诞生了25年来第一个新生儿,被村民视为奇迹。2022年日本新出生人口为799728人,是自1899年有记录以来最低,也是首次跌破80万。首相岸田文雄警告,解决人口危机刻不容缓,日本已“处于无法维持社会功能的边缘”。

小手岛中学举行一个人的毕业典礼。图源:GJ(下同)

发钱?或许不够花

生娃“烧钱”,发钱或许是最直接的措施。据日媒报道,日本政府计划为每个新生儿提供10万日元福利,女性一次性生育补助也从42万日元增加至50万日元。

地方层面也纷纷跟进。东京都政府在破纪录的2023财年预算中,拨款1.65万亿日元用于扶持家庭育儿,较之前增加15%,计划采取的“催生”措施涵盖结婚、怀孕、儿童保育和教育各个阶段。其中最重要的是,每个18岁及以下的孩子每月可获得5000日元补贴,2岁以下的二胎宝宝可免费获得儿童保育服务。

岐阜县计划为第二个及以后的孩子提供10万日元现金作为生育福利。秋田县则准备为2022年4月及以后出生的孩子每人送上2万日元,县政府官员说:“我们的目标是将秋田打造成一个可以无忧无虑抚养孩子的地方。”

生娃就发钱,听上去不错,效果能有多大?《今日日本》的分析有点扎心。该网站文章指出,尽管女性一次性生育补助从42万提高到50万日元,但日本平均分娩费用高达47.3万日元,也就是说,当父母带着娃从医院回到家时,这笔补助已不足3万。文章半开玩笑地说,这比朝日啤酒厂假日发给员工的外出就餐费还少。

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日本经济就陷入停滞,这意味着令人失望的低工资和几乎没有增加的趋势。据日本厚生劳动省数据,日本家庭平均年收入从1995年的659万日元下降到2020年的564万日元。

与此同时,育儿开销却在不断上升。金融机构杰富瑞集团研究显示,2022年日本是世界上抚养孩子最昂贵的地方之一。生娃补贴能否追上育儿消费?从日本人的态度看,并不乐观。

日本乐敦制药公司近日发布的2022年版《备孕》显示,18到29岁的400名未婚男女中,回答“未来不想要孩子”的比例高达49.4%,为该调查开展3年来的最高,“育儿太费钱”等经济问题是不少人给出的理由。而根据日本国立社会保障和人口问题研究所的一项研究,低收入者不想要孩子的比例更高。

26岁的嘉纳利木6月将与女友喜结连理。他表示,高昂的生活成本是他最担心的问题之一。

嘉纳在东京市中心一家大型企业担任工程师,自认为收入相对较高。目前他和父母居住在横滨,婚后将搬出父母家,但由于东京租房很贵,他还会在横滨居住。

计划婚后生育两个孩子的嘉纳坦言:“我觉得我负担不起两个以上的孩子。对经济上不够安全的人来说,一个以上的孩子都无法承受。”

横堀健太郎(中)是川上村25年来第一个新生儿

给假?可能不敢休

除了金钱之外,时间和精力也是育儿中的大投入。在日本家庭,母亲的养娃担子格外重,很多女性不得不兼顾家庭和工作。那么,爸爸去哪儿了?

十年来,日本致力于推广“育儿爸爸”概念,特别是敦促爸爸们休育儿假。日本议会2021年通过法案,日本男性有权享受为期四周的灵活育儿假,最多可获得80%工资。然而根据门数据,这一年只有不到14%的新手爸爸休了育儿假,四分之一的人休了不足五天。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上月发出誓言,到2025年要将休育儿假的男性比例从目前的14%提高到50%,到2030年提高到85%。

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并不容易,究其原因,既有日本社会性别分工传统的根深蒂固,也有工作生活难以平衡的无可奈何。

“过去我觉得自己会在25岁之前结婚,并在27岁之前成为母亲。但看到生了一个女儿的我大姐的情形,我就害怕生孩子了。”东京大学生岩井直人说,“在日本,有了孩子父亲会继续工作,很多母亲则会辞职带娃。而无论在经济上、心理上还是身体上,抚养孩子都很艰辛。”

日本女子大学教授大泽美子在一个致力于平衡工作与生活的政府委员会担任职务。她坦言,虽然政府鼓励男性休育儿假,但日本社会关于劳动分工的传统观念依然很强。“所有抚养孩子的责任几乎都由女性承担,只要这种情况持续,生育率就很难提高。”

另一方面,爸爸们也有苦衷。

工会成员岩桥诚表示,许多日本男性害怕休育儿假,尽管有法律规定,他们仍然担心休假会影响晋升前景,“对育儿假的小幅调整并不会显著改变出生率的下降”。

东京明治大学经济学教授加藤久作认为,不少小公司担心育儿假会引发工人短缺,给想休假的年轻父亲带来了压力。

据支持小企业发展的日本工商会去年9月的一项调查,52%受访公司表示,公司内部缺乏“可替代员工”是执行男性育儿假面临的挑战。

41岁的黑田隆史在一家拥有约150名员工的IT公司上班,当他提出申请休育儿假时,老板很惊讶地说:“没人能取代你。”后来终于获得休假的黑田叹气道:“我想我的公司雇不起另一个员工来顶替我了。”

不过,正面例子也在萌芽。

人力资源公司员工莲沼贯刚刚休完第三个孩子的育儿假,这几年来他明显感受到企业对育儿假态度的转变。2020年,当他为二胎宝宝申请六个月育儿假时,老板说:“我不会阻止你,因为这是你的权利,但你真的要休吗?”而后来,当他为三娃申请更长时间的育儿假时,老板鼓励他“去吧”,没有不情愿的迹象。

莲沼贯用奶瓶给孩子喂奶

日本每日新闻网指出,企业立场改变的背后,是双收入家庭数量的增加以及政府推动育儿假的努力。通过更新育儿假法、延长育儿假期限和提高育儿假期间福利,政府正逐渐满足在职父亲的需求。

本月起,员工人数超过1000人的日本公司将被要求公布休育儿假的男性员工比例,这种可视化的举措也促进了企业意识的改变。岸田文雄还承诺,将为提供育儿假的中小企业提供补贴,具体细节将在6月公布。

生娃?观念在改变

育儿成本考量之外,日本人的观念也在发生改变。《日本经济新闻》2月开展了一项读者问卷调查,通过数千条开放式回答,更为具体地了解日本人不生孩子的理由。

一名20多岁已婚男子写道,日本将进入经济衰退期,这个阶段出生的孩子会很可怜。还有人坦言:“我连自己的生活都担忧。”

一名50多岁已婚女子说:“我母亲抱有‘本来很想进入社会得到认可,但还是成了全职主妇’的遗憾,我在长大的过程中总感觉‘养育孩子就会牺牲自己’。”

相比大部分无奈和悲观,偶尔也有一些积极的表述。一名30多岁已婚女子写道:“无论有没有孩子,都有信心度过快乐的人生。”

引人注意的是,现在的年轻人相比前辈有更多人生选择,生孩子不再是必选项。一名30多岁未婚男性“希望人生不要以成家为前提”,同龄的一名已婚女性期望“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一名40多岁已婚男性表示“希望最优先保证二人世界的时间”。甚至有受访者直言,因为有人不需要孩子,所以不必要总是强调育儿友好型社会。

23岁的桥本千香刚刚大学毕业,她不反对组建家庭,但也不会刻意去抓住这个机会,“完成事业,享受自由,远比结婚生子重要”。她认为,经济问题是她和许多其他年轻女性不再以家庭生活为中心的主要原因,“对日本女性来说,要在事业和家庭之间取得平衡并不容易”。

据日本厚生劳动省数据,2021年日本生育第一个孩子的母亲的平均年龄增至30.9岁,为1950年有记录以来最高,日本“职场妈妈”比例也达到有史以来最高水平——在有18岁以下孩子的家庭中,76%的母亲参加工作,比2004年高出近20个百分点。然而,37%的母亲从事临时工作,往往没有相应福利。

《日本经济新闻》结合问卷调查指出,诸如“应该生孩子”“女性应该照看孩子”等传统规则束缚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因此产生了“因为做不到”而决定不结婚、不生孩子的想法。此外,在医疗护理等社会保障方面,需要建立不管有没有孩子都能放心生活的机制。

出品 深海区工作室

撰稿 浦城

编辑 深海贝

国家统计局:2021年出生人口1062万人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21年出生人口1062万人#】#中国男比女多3362万人#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1年中国经济数据。全年出生人口1062万人,人口出生率为7.52‰;死亡人口1014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1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34‰。从性别构成看,男性人口72311万人,女性人口68949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4.88(以女性为100)。(记者 李金磊)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