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抑郁的表现30题(全国抑郁求助电话)

及時行樂 2023-06-13 19:23:20 网友投稿

微笑抑郁症案例表现分析,如何预防和应对微笑抑郁症?

如今,不仅是服务业,“微笑服务”几乎已经成为各行各业都提倡的观念。

为了推广工作式的微笑,在日本等国家还出现了微笑研究所,在研究所里可以学到诸多有关微笑和大笑的基础理论课程。

一家专门生产医疗设备的世界前五百大公司还为了“符合市场需要”,研制出一种脸部识别技术的仪器,用以测量微笑的程度和品质,而且这仪器的市场销量还很不错,许多行业和公司都希望以此来改善和监督员工的微笑品质。

按照这样的趋势,可以预计,未来的“微笑抑郁症”患者将增加。

【案例一:忙碌令脾气变得暴躁】

一提到陈琪(化名),她的上司、同事、下属第一个反应就是“她特别爱笑”。然而,陈琪的丈夫华章却说,妻子至少五年没有对他和孩子开心的大笑过了。平时不但常常摆臭脸,有时候还对他们恶语相向。

陈琪和华章结婚七年了,刚刚结婚的时候,陈琪的确开朗热情。那个时候她刚开始工作不久,在政府单位工作。自从跳槽进了外商公司之后,陈琪的工作忙了起来,薪水自然也多起来,但两个人的对话少了,而陈琪在家里也变得越来越暴躁。

华章的父母在他们家里帮忙带孩子,陈琪对华章的父母也总是爱理不理的。回家之后,除了吃饭洗澡,就是房门一关,一个人闷在屋里看书、玩电脑。但是,一旦陈琪或者华章的同学朋友到家里做客,陈琪迅速变成笑逐颜开的贤妻良母,再累也要亲自下厨,和大家有说有笑,让每位客人都能感觉到女主人的热情和周到。

华章有时候感到妻子太虚伪,忍不住和她吵架,陈琪却说他不了解她,她也不希望这样。最后,华章听朋友说有心理咨询机构能帮助人解决心理问题,他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情,陪妻子一起来到一家心理咨询机构。

像陈琪这样,整个人似乎戴了面具,工作一张笑脸,回家一张哭脸,这样的工作和生活,不仅感觉累,别人也跟着累。“微笑抑郁症”让很多职场女性在不知不觉间,失去了太多宝贵的东西。

【案例2:将情绪带回家发泄】

方非(化名)在一家房地产公司上班。因为要与形形的人打交道,为了提高服务品质,公司要求每人上班必须带着露八颗牙的标准微笑。方非是部门经理,当然要以身作则。公司主管常常将她作为年轻员工的榜样,更把她视为公司的门面和招牌,成为公司服务的代言人。

客人永远是对的,方非除了服从还是服从,除了微笑还是微笑,实在很痛苦,下班之后,她感觉连脸上的肌肉都抽搐了。在公司里的压抑和不满,她只能带回家里发泄,男朋友和家人就成为直接受害者。

家人有时候责怪她怎么和工作时候判若两人,面对自己对亲人的伤害,方非不仅仅是内疚,而且心痛。但是她已经无法调节自己的情绪,无法自我控制。最终,男朋友终于忍受不了她的脾气,爱上了一个薪水不高,但是性情温和的女孩。

面对男朋友的离开,方非也很痛苦。她也想逃开这个环境,但现实让她连逃脱的勇气都没有。一天十几小时的工作,根本就没有给她留下空间,而且她已经三十多岁了,房地产行业已经做了近十年,即使想换个行业,但现实上又谈何容易!身在职场,有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啊!

方非知道自己的心理疾病正在加重,但她无能为力。她只知道,她在等待,等待自己最终溃败的那一天。想像一下方非的未来,多么令人担心。

对于微笑抑郁症,新概念心理建议可以从以下两点来预防和应对微笑抑郁症。

1、发展喜欢的体育运动

对于情绪容易抑郁的人,一定要发展一项自己喜欢的运动锻炼方式。运动疗法是治疗“微笑抑郁症”的最好方法,如果一个人能坚持每天运动半个小时。

那么,即使有抑郁症,也会很快减轻。因为锻炼能给人一种轻松、自主的感觉。身体的活跃能有效的清除情绪压力,而身体的健康也能指引人的神经系统往好的方向发展。

面对微笑抑郁症方法-发展喜欢的体育运动

2、多吃蔬果与读书来舒缓情绪

另外,平时要多吃水果和蔬菜。因为很多水果中含有的维生素B,能够缓解紧张情绪,例如:香蕉、梨子、樱桃和苹果等。

另外,读书能使人心灵宁静,心境高远,是对抗抑郁情绪的一剂妙方。在工作休闲时多看看自己喜欢的书籍,是很不错的做法。

现在有很多人的工作压力过大。他们会强迫自己在别人面前展现出最完美的一面。哪怕自己的内心是悲痛的,在别人面前也要强颜欢笑。

抑郁是一种不良的情绪状态,而“微笑抑郁症”因为掩盖在微笑之下,不易被发现,其危害可能更大。从上文中提到的陈棋和方非两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其实患有微笑抑郁症的人本身是非常痛苦的,仿佛迷路在黑暗的森林里,十分迷茫和恐惧。

但人的感觉是有高低起伏的。每个人都不可避免情绪低潮,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将情绪发洩出来,也可以放下工作休息片刻,和很久不见的朋友一起见面聊天,将自己的烦恼情绪逐渐排遣出去。

如果有比较重的抑郁情绪,请立即前往相关心理治疗机构寻求帮助;若是轻度的抑郁症,运用自己的力量也可以有效的调节。

本文原创自荣新奇教授催眠心理工作室,如需转载,请取得许可并标明出处。可点击头像预约催眠心理咨询。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