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土面积有多大(元朝中国国土面积有多大)

伸手挽明月 2023-06-16 05:04:53 网友上传

中国人口长期世界第一,背后真正的原因,考古发现改写认知

大概就在不久之后,印度人口将超过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但至少从春秋战国以来,中国人口长期位居世界第一,基本占比在25%以上,如果向前追溯,估计上古中国人口也是世界第一。即便折算成每平方公里人口数量,中国人口还是世界第一。

问题在于:中国人口凭什么长期世界第一?谈及这个问题,相信很多朋友都认为是中国的“人口观”,追求多子多福、人多力量大等等,由此导致中国人口众多,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世界上很多国家都能做到而没有做。其实,“人口观”只是表象,背后还有真正了不起的技术支撑,现古改写认知。

宋朝之前,中国人口为何难以过亿

春秋时期,为了鼓励百姓早婚多育,齐国、越国等都出台过“人口刺激政策”。汉朝初期,面对秦末人口锐减,刘邦也出台过人口刺激政策,甚至汉代对超龄男女光棍罚款。

从周代到唐代,中国历代统治者都出台过人口刺激政策,但人口却从未过亿,最高峰时只有8000多万。宋朝时期,与众不同的是不抑制土地兼并,且国土面积更为狭小,但中国人口却出现暴涨,北宋末年人口高达1.26亿,第一次破图1亿大关。

那么,为何汉唐人口不能过亿,宋朝却能过亿?原因很简单,宋代引进了占城稻(源于中南半岛的占城国),而占城稻具有“生长周期较短”、“耐旱”、“适应性强,不择地而生”等优点,因而被宋仁宗大力推广,使得光热条件不如岭南的长江流域,也能够一年两熟,最终让宋朝粮食产量暴增。

因此,宋朝人口能够过亿,真正的原因在于粮食产量暴涨,有了足够养活过亿人口的粮食。世界其他国家地广人稀,包括拥有占城稻的中南半岛国家,以及拥有玉米、土豆高产作物的美洲,不是他们要控制人口,不是他们不想人口变多,根本原因是他们无法生产足够的粮食。那么,他们为何不能生产足够的粮食,而中国却能呢?原因与先进的农业技术有关,比如以下两点,考古发现就改写了传统认知。

中国古代天文,提供准确的“农时”

虽说苏美尔、古希腊天文极其发达,苏美尔的泥版文书,古希腊的文献典籍,记载的天文知识让人震惊,不夸张地说都超前了时代至少千年以上,但如果从可以考古证明的角度看,中国古代天文基本一直最为先进,而且是符合发展逻辑的一脉相承。

河南贾湖遗址,距今9000余年,中国先民已经学会了“律管候气”,开创了后世律历制度的先河。所谓“律管候气”,是中国古代判断二十四节气的各“中”气是否按时而至的一种设施。

河南西水坡遗址,距今6500年,中国先民建立北斗、二十八宿的观测与四象体系(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已经掌握立表测影技术。

辽宁牛河梁遗址,距今5500年,中国先民掌握“二分二至的日行轨迹”,即知道何时春分、秋分、夏至、冬至。

山西陶寺遗址,距今4300余年,考古发现上古“观象台”,可以观测到24节气,说明中国天文取得了进一步发展。

到了唐元时期,中国历法越来越准,其中唐僧一行、元朝郭守敬等,都是当时世界上最顶尖的天文学家。

可见,早在8000年前,中国先民就已长期观测天象,从而掌握了精准可信的农时,后来又总结出“二十四节气”,为农业生产提供最根本的保障。不掌握“农时”,农业生产就基本没有什么发展,粮食产量也就没有保障,人口自然就不会多。

上古农业技术革命——骨耜

除了掌握农时,还需要高效的农业工具,考古显示早在6500年前,中国已有类似铲子一样的高效农具,这一点无疑改写了传统认知。

本世纪初,在浙江宁波距离河姆渡遗址七公里之处,考古发现田螺山遗址,距今大约6500多年,属于河姆渡文化。

2004年,在田螺山遗址一期,只有300平的地方,考古人员发现几十万颗碳化稻米,反映出当时田螺山农业极其发达。后来,考古发现一些神秘骨块,经过研究之后发现,它们就是史书上记载的耜(sì)。

为了验证骨耜(采自水牛肩胛骨)的效率,考古专家亲自做过实验,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孙国平指出:实验证实骨耜与如今铁锹类工具的效率相差不太大。

因此,田螺山农业之所以发达,根本原因之一在于他们进行了农具革命,从而实现了农业革命,大幅度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

之后,中国又发明了很多先进农具,耒(耒耜)、犁、曲辕犁、耧车(现代播种机原型)等,尤其战国秦汉时期铁制农具大规模的使用,更是提升了中国农业效率,所以战国时期的战争规模才能远超春秋时期,长平之战参战兵力才能高达百万。在不断革新的农具下,中国农业生产效率远超世界其他地区,由此生产了更多的粮食,可以养活更多的人口。

可以说,除了农时、农具之外,还有农业生产中的主粮格局(8000年前初步确立南稻北粟,后来形成南稻北麦)、水利灌溉、开荒技术、种植技术等等各个环节,中国从上古开始就长期领先世界。

由于上古中国农业发达,可以养活更多的人口,于是慢慢形成了庞大的人口基数,后来随着农业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人口自然就越来越多,导致古代战争规模也远超西方等。可见,很多问题都是一环套一环,不会孤立的出现,所以西方一些历史真的站不住脚。

当然,一旦人口数量超出粮食产量,往往就会爆发农民起义,集体无意识的消除多余人口。这个历史非常沉重,告诫我们必须时刻重视粮食安全,必须拥有足够14亿人食用的粮食,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与中国不同的是,约翰·霍布森在其书《西方文明的东方起源》中说:在农业方面,“欧洲作为一个整体,直到20世纪才到达12世纪中国(宋朝)的水平。”很多人不相信这个判断,但在今年年初,欧洲科学家重大发现“人类粪便可以用来当化肥种蔬菜,而且安全无害”!

因此,中国人口长期位居世界第一,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始于上古时期,经过历朝历代的努力,此后才形成的人口优势。网上一些贬低中国古代人口数量的言论,只能说不是蠢就是坏。

中国史上5个领土最大的朝代!清朝第2,元朝第1,相当于1.4个中国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经历了许多朝代。这些朝代有的喜欢扩张,有的则相对弱小,而中国的疆域也不同。王朝强盛时,国土会更大,国力弱时,国土会更小。

今天,小编为大家盘点中国历史上领土最大的5个朝代,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本文所指的历朝疆域除汉、唐两朝所辖西域地区外,均不包括属国,仅仅指处在王朝军事、行政机构有效控制下的地区,并且由于各王朝均未有明显的领海控制线,因此也不计算各王朝的领海面积。

NO.1 元朝

时间范围:1271年12月18日 至 1368年9月14日

帝王:忽必烈、铁穆耳、海山、爱育黎拔力八达、硕德八剌等

领土面积:1372万平方公里

人口:8500万人

军事:军队数量约50万

经济:元初国内生产总值约为320亿美元

众所周知,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版图疆域最大的朝代。按照中学历史课本中的元朝地图来看,元朝的版图东起库页岛、日本海,南达南海,西至天山,而其北端更是一直画到北冰洋,涵盖了大半个西伯利亚,总面积达到2000多万平方公里。

但实际上元代的对西伯利亚并没有实现控制,因为在那个年代西伯利亚对于元朝统治者没有任何意义。

元朝政府称呼西伯利亚地区的民族为“林木中百姓”,由于这些“林木中百姓”的数量实在太少,而且他们过得都是居无定所的生活,因此朝廷对这些臣民没有设置具体管理机构。

当然我也没有否认西伯利亚可能在名义上属于元朝,可在现实中元廷并没有对西伯利亚进行控制。

不过哪怕是没有西伯利亚,元朝的版图也是空前的,更是绝后的。

还有一些人认为成吉思汗及其子孙率领蒙古军队向西一直打到欧洲的多瑙河流域,元朝的版图应该地跨欧亚。这种说法显然是不准确的。

虽然元朝是蒙古帝国的延续,但元朝并不等于蒙古帝国,把蒙古帝国征服的东欧划入元朝的版图是不正确的。自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后,蒙古人在军事上所向睥睨,但蒙古国的政治文化相对落后,并没有形成治理如此庞大帝国的有效制度。因此蒙古帝国东征西讨的过程中,每占领一块新的领土,蒙古大汗便将这些领土分给宗室功勋,由他们分而治之。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四大汗国,这些汗国有着极强的独立性,蒙古大汗只能靠宗族之间的血缘关系维持其对各汗国的统治地位。

此外,忽必烈建立元朝后,将统治重心从蒙古本部南移至中原汉地,并进行了相当程度的汉化改革,将草原帝国改造成适应中原地区社会文化和经济基础的传统封建王朝,因此元朝和蒙古帝国是有着本质区别的,也不能把蒙古帝国的版图强行套在元朝的版图之上。

元朝确切来说是继秦汉、西晋、隋唐的第四统一,当时,元朝位于朝鲜半岛东北部,西南部马来亚山以南的不丹和锡金,缅甸东北部和泰国北部是元朝的领土。

此外,蒙古人开创的中国一级行政区行省的建制被沿用至今;蒙古人使中国政治势力真正进入西藏,并使西藏首次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蒙古人一举消灭大理,置云南行省,结束了南北朝以来云南地区近千年割据于中央的局面。元朝帝国开疆拓土所创造的辉煌,令世界羡慕,令现代中国人引以自豪。

NO.2 清朝

时间范围:1636年5月15日 至 1912年2月12日

帝王: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帝、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等

领土面积:1316万平方公里

人口:4.36 亿

军事:清朝前期军队除了八旗军以及蒙古的20万铁骑和20万左右的绿营,数量大概在50万左右。乾隆,嘉庆时期绿营的兵力达到了70万,这个时期中队的总数量达到了历史最高点,各种军事以及准军事力量达到了120万以上。

经济:清朝人口达到3亿左右时,国内生产总值约为1878亿美元。

从1644年清人入主中原算起,寿命长达267年的大清帝国,占据了中国皇朝历史的1/7,在2000多年的中国皇朝史上有着突出的地位。到了康乾时期,帝国更是达到了极盛,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50多个民族共存于同一个之下。

清朝领土实际上是恢复和继承了元帝国除了四大汗国的领土,清朝疆域奠定了我们现在的版图。

清朝领土到底有多大呢?

根据那些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我们很容易计算出来。现有的领土加上外东北100万(黑龙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外蒙古160万,唐努乌梁海17万平方公里,西帕米尔高原45万多,此外还有藏南,缅甸境内的一些领土,清朝鼎盛时期领土达到1316万平方公里,比我们今天的960万平方公里多出大约多1/3。

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王朝,对中国现在的领土有着重要的贡献,明朝时期西部最远在今天的哈密设立了哈密卫,清朝当时的藩属国多达十九个,有朝鲜、琉球、越南、缅甸、老挝、泰国、尼泊尔、锡金、不丹等等。

王朝最大的遗憾就是割让了贝加尔湖给俄国。

那么,晚清时期,我们到底失去多少领土?

如果按照当时清朝巅峰时刻的版图1316万平方公里算,减去如今的960万,等于356万平方公里。而印度领土只有298万平方公里,也就是说,中国失去了的领土比一个印度还要多,356除于298约等于1.2个印度。

NO.3 唐朝

时间范围:618年 至 907年

帝王:李渊、李世民、李治、李隆基等

领土面积:1237万平方公里

人口:2200~2300万

军事:玄宗晚年全国兵员总数约为57万

经济:武则天统治时期,国内生产总值约为239亿美元。

唐朝是在隋朝之后大统一的王朝,全盛时期的唐朝在政治、文化、经济、外交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是中国历史上鼎盛时期之一,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令后人向往的朝代,除了繁荣的文化,登上电视舞台的唐诗,唐朝最让国人感到骄傲自豪的就是其辽阔的国土。

在隋末大起义中,李渊晋阳起兵,在617年攻入长安,在太宗朝二年628年终于结束割据中原一统,唐朝在隋朝的疆域下,向北灭掉了突厥,将北到贝加尔湖的领土纳入大唐,向东攻灭高句丽把朝鲜大部纳入中国版图,继西汉之后再度把西域纳入中国版图,大唐疆域东到朝鲜半岛,北到贝加尔湖,西到中压地区的咸海,南到越南顺化,面积达到了,1237万平方公里。

其版图超过了西汉鼎盛时期,以至盛唐威名传遍世界。周边国家如日本、新罗、暹罗、真腊、越南、波斯等,其政治经济文化无不受惠于大唐。至今有些国家仍称中国为唐山,称中国人为唐人,可见其影响之深远。

可惜的是,当盛唐版图面积在开元时期达到极致后,就开始萎缩。因为随之而来的“安史之乱”,彻底改变了大唐盛世,也改变了大唐的版图。

为了平息安史之乱,大唐朝廷不得不向吐蕃、回纥等国借兵,大量起用胡兵胡将,同时提供优厚条件,招降安史部将。结果,吐蕃、回纥、南诏等国乘机入侵,西域从此完全丧失,盛唐时的开疆拓土自此前功尽弃。

NO.4 明朝

时间范围:1368年1月23日 至 1644年4月25日

帝王:朱元璋、朱棣、朱瞻基等

领土面积:约1233.38万平方公里

人口:约 2 亿

军事:明初时约有200万官兵驻扎在全国各地

经济:公元1393年,明朝国内生产总值约为339亿美元

大明王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争议颇多的朝代,更是一个饱受抨击和嘲笑的朝代,但它存活了将近300年的历史告诉我们,这个王朝不是一个脆弱不堪的肥皂泡。

明朝是汉人最后一个大一统王朝,明成祖是明朝是东亚十足的霸主,明朝疆域最辽阔就在此时,明朝曾经的最南端就是旧港宣慰司。

1407年朱棣在旧港设立大明旧港宣慰司,为大明在南洋的最高行政机构,明朝的这一宣慰司辖区,包括今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全部、印尼大部、泰国和菲律宾一部分。政府驻地位于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巨港,是当时驻南洋最高行政机构,也是当时明朝领土最南端,首任旧港宣慰使为施进卿。

此外,大明通过武力和怀柔的两手,正式确立了现今的西藏地区统治权,建立两个直接权力中心,一个是乌斯藏都司,一个是俄力思军民元帅府。

明朝帝国时期,恢复了汉唐时代的中国本土,而且置奴儿干都司、大宁都司、东胜卫、哈密卫,将黑龙江流域、内蒙中部、内蒙中部、新疆东端纳入势力范围,并数次出征北方大漠。

明朝极盛时,北控内蒙古,西到新疆东部,东北控制了女真地区,西南方管辖云南、贵州,南方建立了交郡,同时,明朝首次将台湾纳入中国版图。

不过,明朝也曾割让过领土。公元1606年,明朝与缅甸爆发战争,最终明朝战败丢掉缅甸25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使得中国基本失去了印度洋的出海口。

但有人也说明朝,在当时的云南等地实行的是羁糜统治依靠当地的土司,并没有实际控制,因此也谈不上割让。

NO.5 汉朝

时间范围: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

帝王:刘邦、刘恒、刘启、刘彻、刘询、刘秀、刘庄、刘炟、刘肇等

领土面积:654.62万平方公里

人口:6300万—6500万

军事:汉朝前期军队数量约30万

经济:汉朝的国内生产总值约为265.5亿美元

在中国历史上,“强汉”与“盛唐”并称。那么,大汉帝国凭什么,称得上“强汉”的称号。大汉帝国就是凭借“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自信,凭借“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我大汉之臣妾”的霸气,凭借“国恒以弱亡,独汉以强亡”的豪情,来获得“天下强汉”的称号。

纵观大汉帝国的历史,大汉帝国的强盛就是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对外反击,一次又一次的开疆拓土来展现的。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节奏的扩张,经过汉高祖到汉景帝70多年额修生养息,汉朝积攒了足够的财富,而且民众的尚武之风没有消退。从卫青主动出击到窦宪灭匈奴,整整120年,对外扩张就是主旋律。当时西起伊朗高原,北到北冰洋,都在中国的控制下,谁不服就灭谁。

虽然西汉初年的疆域,比起秦朝减缩了南越、东越和河套地区。但经过汉武帝的开疆拓土,到武帝末期疆土超过前朝秦朝一倍之多,版图达到极盛。其领土除了今天的西藏和东北部分区域外,几乎包括现在中国领土的绝大部分。

东北设置乐浪等朝鲜四郡,与三韩接壤于朝鲜半岛中部;北以阴山、长城与匈奴乌桓接壤;西北设置河西四郡,有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地;西南设西南夷七郡西抵四川盆地边缘,南有怒江哀牢山之东北云贵高原;南边设置南越九郡,有今两广、海南岛及越南北部中部地。

汉武帝末年与昭宣之际,东北及西南边版图稍有减缩,至元帝初元三年弃珠崖即今海南岛,汉武帝在海南岛设立了珠崖郡儋耳郡,对海南岛进行了开发,将先进文化带入了海南岛,海南岛从此就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