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有多少人口(巴西有多少人口2023)

孤单的城 2023-06-20 23:49:02 互联网

南美洲人口最多的五个国家,其中巴西是唯一一个人口超1亿的国家

南美洲是南亚美利加洲的简称,位于西半球,南美洲大部分地区位于南半球,南美洲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部隔德雷克海峡与南极洲相望,北部通过中美地峡与北美洲相连。南美洲的面积约为1780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2%,是世界上面积第四大的大洲。南美洲的人口数量约为4.34亿人,排在亚洲、非洲、欧洲和北美洲之后,排名大洲人口数量第四位。

南美洲人口最多的五个国家

南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巴西,另外还包括阿根廷、秘鲁、智利、哥伦比亚、委内瑞拉等国家,总共国家数量为13个,是除了南极洲之外国家数量最少的大洲。在南美洲13个国家中,人口数量最多的五个国家分别是巴西、哥伦比亚、阿根廷、秘鲁和委内瑞拉。

南美洲政区图

南美洲人口数量排名第五位的国家是委内瑞拉。委内瑞拉是委内瑞拉玻利维亚共和国的简称,位于南美洲北部,北临加勒比海,东南西三面与圭亚那、巴西和哥伦比亚三国接壤。委内瑞拉曾经是西班牙的殖民地,此后委内瑞拉不断斗争,最终在1830年建立了委内瑞拉联邦共和国,是南美洲独立较早的国家。委内瑞拉石油资源丰富,储量约占世界总储量的4%,居南美第一位,委内瑞拉经济高度依赖石油资源,近些年国内经济形势不是很好。委内瑞拉的国土面积约为91.6万平方公里,委内瑞拉的人口数量约为3238万人,排名世界第43位,人口密度约为35人每平方公里,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1.26%。

委内瑞拉首都加拉加斯

南美洲人口数量排名第四位的国家是秘鲁。秘鲁位于南美洲西部,是一个沿海国家,西临太平洋,与厄瓜多尔、玻利维亚、巴西和智利等国接壤,首都利马。秘鲁地形多山地,安第斯山脉贯穿秘鲁,地处热带,气候差异巨大,从热带雨林气候到西部的热带沙漠气候都有分布。秘鲁沿岸有强大的上升性秘鲁寒流,渔业资源丰富,另外秘鲁矿产资源丰富。秘鲁的国土面积约为128.5万平方公里,秘鲁的人口数量约为3255万人,排名世界第42位,人口密度约为25人每平方公里,人口自然增长率为约1.2%。

南美洲夜间灯光地图

南美洲人口数量排名第三位的国家是阿根廷。阿根廷位于南美洲东南部,东临大西洋,其他几面与乌拉圭、巴拉圭、巴西、智利和玻利维亚为邻。阿根廷平原面积广大,拉普拉塔平原是主要平原,气候属于四季分明的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牧牛业发达,肉制品远销欧美地区。阿根廷的国土面积约为278万平方公里,阿根廷的人口数量约为4468万人,排名世界第31位,人口密度约为16人每平方公里,地广人稀,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0.94%。

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

南美洲人口数量排名第二位的国家是哥伦比亚。哥伦比亚位于南美洲西北部,西临太平洋,北濒加勒比海,与委内瑞拉、秘鲁、巴西、厄瓜多尔和巴拿马等国接壤。哥伦比亚曾经也是印第安人的故乡,后来被沦为西班牙殖民地,不过早在1810年就取得了独立,走上了自主发展道路,目前拉丁美洲第四大经济体,经济实力较强。哥伦比亚的国土面积约为114万平方公里,哥伦比亚的人口数量约为4946万人,排名世界第29位,人口密度约为43人每平方公里,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0.81%。

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

南美洲人口数量排名第一位的国家是巴西。巴西位于南美洲东部,东临大西洋,其他几面与除智利和厄瓜多尔以外的所有南美洲国家接壤,首都巴西利亚。巴西地形平坦,主要地形区包括亚马孙平原和巴西高原,耕地面积巨大,气候以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农业生产潜力巨大。巴西的国土面积约为854万平方公里,排名世界第5位,巴西的人口数量约为2.1亿人,排名世界第5位,人口密度约为24.6人每平方公里,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0.75%。

巴西里约狂欢节的人群

上百万移民巴西的日本人及后裔,他们的历史、认同与困境

除日本外,世界上有最多日本人的是巴西。如今在巴西影坛、体坛、政坛都绽放光彩的日裔巴西人,竟也有不被理解的“歧视”烦忧... ...

“你是日本人吗?”

这是我时不时就会被巴西朋友问到的问题,许多巴西人对亚洲的想象,就是日本。日本人、食物、动漫、文化等等,从以前到现在都深深植在巴西人的心中。

△巴西圣保罗日本街的一处涂鸦墙 / 作者提供

以食物为例,巴西每个百货公司几乎都有数家日料店,多是贩卖寿司。近年来开始推广起热食,主要是受《火影忍者》的影响,人人都想尝试吃一碗拉面。

这导致当我要向巴西人介绍其它亚洲美食时,解释起来异常困难。不管我说什么,巴西人都是先想到他们认识的日本事物,再把它想成一个“是其他亚洲国家的,但是和日本那个很像”的东西。

碰到一些国际观较差的巴西人,还会以为我说汉语是日语,或是认为我虽然是中国人但也一定会说日语... ...

我可以大胆地这么形容:对很多巴西人来说,日本就等于亚洲。

众多日本人及其后裔

这并非偶然,也并非单靠日本文化输出的影响,而是因为人口。

△圣保罗的Liberdade / unsplsah

巴西,是日本人在海外最多人口的聚集地,数据高达200万人,占了巴西总人口的百分之一。第二名则是美国。

日裔,已是巴西多元人口重要族群之一。日本人与巴西当地人通婚已更为常见,后代已习惯了巴西的饮食运动习惯等等,虽然面容上存有一点点日裔的影子,但整个人身材与举止看起来就是巴西人。

他们早已没有口音,从小就接受巴西教育与价值观。尽管有些人在一些小地方还保有东方传统,但在官方、正式的相关叙事与文件里,已将这些日裔后代视为巴西多元人口的一部分了。

日本与巴西的渊源,可追溯到二战前。当时曾有过三批主要的日本移民潮,集体到巴西开拓荒地,携家带眷落地生根。

这段历史也造成一个有趣的现象:其他国家移民常在国外经商开店,但巴西的日本人则有许多居住在乡间,从事农业种植相关产业。

△圣保罗的Liberdade街景 / unsplsah

偌大的开放市场里,高达三分之一的农家都是有日裔脸孔的家庭,所以他们也会卖一些亚洲人习惯使用的食材。

圣保罗,有座日本城

生活在巴西其他大城市的几年,如第二大城里约、第三大城巴西利亚,我早已习惯被像个“外星生物”盯着看的生活。

但到了圣保罗市区短居时,我惊讶地发现:日常生活碰到的亚裔面孔,常常比占巴西人口6成的非裔面孔更多。

历史上日本移民抵达巴西的时候,正值圣保罗州咖啡园大量缺工之际,所以许多日本家庭都被分发到了圣保罗州的乡间劳动。

不过,日裔后代有人继续继承了农产家业,也有人在不同领域发展,几乎在各种产业都能见到日裔后代的参与。

△假日的Liberdade总是吸引众多游客 / 作者提供

曾经有一天,我在工作日到市中心办公大楼区附近午餐,发现每张四人桌中,几乎就有至少一位是亚裔面孔!说明了在办公室工作的上班族,或是在我居住的中产阶级社区,亚裔可能占有更高的比例。

除此之外,圣保罗有一区被称为Liberdade,有人直译为自由区、也有人称东方区,但更多人叫它日本城或日本街。

全巴西热爱亚洲文化的人都知道:在还没有机会到神秘的东方一游之前,可以先到这里来过过干瘾。

在2018年,圣保罗地铁也将这一站的站名,从单纯的自由区(Liberdade),直接改为Japão - Liberdade。

日裔巴西人被歧视吗?

如此拥抱日本文化的巴西,是否日裔就过得顺顺利利、没有常见的困境如歧视、差别待遇呢?

△圣保罗街景 / unsplsah

要谈这个话题,必须要先知道目前巴西的主流观点是:社会中的种族歧视或种族间的差别对待,并不常见。

在此我们先单讲亚裔人口的处境,的确如我上文所写,日裔后代在各行业大放异彩,大致已非常融入巴西社会。

甚至连我一个长大后才到巴西生活的人,在旅居期间也极少因为自己的外貌不同,而受到漠视或任何不公平对待。只要一被发现是个外国人,大多巴西人只有充满好奇跟双倍的热情,想要与我交友。

但常常被叫“Japonesa”,确实是一种困扰。我在巴西的每天几乎都会至少遇上一个不懂的人,让我不厌其烦地解释一遍“我不是日本人”,并给对方上简单的地理历史课... ...

长此以往,部分日裔年轻人,便提出了针对黄种人的偏见(Preconceito Amarelo)这个概念,分享他们生命经验里关于种族的不愉快遭遇。最基本的,就是不管走到哪里大家都叫他们“Japa”。

△里约 / unsplsah

这就如同很多人在指称一位非裔人士时,会说“那个黑人”这种字词一样。往严重的方向想,就是将一个种族的人都模糊成单一模样,并不想知道他们各自的姓名与性格喜好。

这样的现象,虽然不能说是“种族歧视”,但也表明日裔巴西人还是有相关的烦恼。

日本人?还是巴西人?

在巴西出生的日本后裔,也有不少人产生了寻根的念头。另外,有不少巴西人也想让日本成为亚洲接触巴西文化的“重心”。

返回日本的巴西日裔都提到,就算他们外表看起来像个日本人,可是他们感到自己永远无法融入日本社会——无论住了多久,日本人都将他们视为巴西人或是“外国人”。

有些对自我身份产生犹疑的日裔后代,陷入了“在巴西被视为日本人、到了日本却被视为巴西人”的矛盾处境。

△圣保罗的Liberdade街景 / unsplsah

NHK纪录片《孤独死去的外国劳工》,所记述的便是一位巴西日裔劳工,返回日本生活的故事。

由此可见,当初政策性地大规模移民,虽然让大洋两侧原先文化迥异的国度,有了交汇的火花,却也给后代带来难以言说的困境。

唯一的解决方法或许是老生常谈的“尊重”——在看见每一个人的族裔、身份特性之前,先理解大家都是独特的存在。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