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的春节画(好看的春节画2023)

伸手挽明月 2023-06-17 23:03:25 互联网

姑苏过年的画!桃花依旧笑春风

视频加载中...

2023年1月8日,美国纽约,农历兔年前夕,一块桃花坞木版年画的雕版,被作为苏州的礼物,赠送给当地华美协进社。现场的美国小朋友把亲手印制的年画当做至宝。

就在这场江南文化春风提前拂动纽约时,几乎同一时间,在地球的另一端,苏州市一处普通的菜市场里,不少当地市民正在争着索取新年的第一份礼物。

“桃花坞年画”出海,严格来说,并不是近几年的事,这是一幅曾经在大都会博物馆展出,由大英博物馆收藏的,清代初期的桃花坞木版年画。早在明代,桃花坞年画已形成自己的风格,清代中叶进入盛期,被称为“姑苏版”,每年生产量超过百万张。

苏州桃花坞与天津杨柳青,并称“南桃北杨”,精美的“姑苏版”版画传入日本后,对十七世纪日本“浮世绘”版画产生了深刻影响。

在中国,年画始终是最贴近老百姓生活的“消费品”,苏州人过年要贴年画的旧俗从何时开始已不可考,但“桃花坞”的品牌,和这一团和气的图案样式,早已成为苏州的文化符号之一。

改革开放后,沉寂了十年的桃花坞木版年画社,逐渐恢复生机,在新一代传承人手中,桃花坞年画的创作主题再次回归了文化承载和艺术表达,一大批“新年画”被创作出来。

这是1988年由张晓飞创作的《水乡四季图》,这组作品对传统的桃花坞木版年画的题材和制作技法,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在第四届全国年画展上获得了二等奖。

2001年,桃花坞木版年画社被并入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2004年,桃花坞木版年画被文化部、财政部确定为“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项目之一”。2006年,桃花坞木版年画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在更多的“新人”投身这门艺术创作的同时,也有更多的“老画”通过各种途径,得以发现、保护。

这里是位于朴园的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博物馆,馆藏的500余件珍品,定期会轮流在各种展出上,与市民见面,讲述400年的前世今生。在这里,苏州以一座城市的名义,让根植于老百姓生活的艺术创作,登上了庙堂。

上午9点,62岁的版画家顾志军,正在工作室忙着制作木版年画,上一批制作的800张年画,大部分被等候多时的收藏者一抢而空,少量免费赠送给了市民。今年的年画上,兔子宝宝的形象之外,“天宫二号”、“无人机”等元素特别抢眼。

这是顾志军2022年春节前创作的年画,古老的门神手中,法器变成了如影、OO等流行的拍摄稳定器。

每年复刻一张老画雕版,每年创作一幅新画,在传承者的心里,这一旧一新,同样重要。古老的桃花坞年画一方面需要保护和传承传统艺术的精粹,另一方面,要与时俱进从普罗大众的生活中汲取灵感。非遗应该是“活着”的艺术。

这是2022年底,腾讯经典手游《和平精英》,推出的新春园林版本《锦绣画团圆》,游戏中的场景大量出现“桃花坞木版年画”,这一组年画的设计者,正是乔麦。

对于这次合作,乔麦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让现在的年轻人通过他们熟知的方式去了解桃花坞木版年画,了解非遗技艺。在未来,这也是桃花坞木版年画发展的途径之一。

“过年”,这是个让全球16亿华人内心共鸣的词语,而借助这一属于全体炎黄子孙的共同习俗,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在岁月长河中沉淀成文化符号,演变为城市名片。

时至今日,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苏州的这张古老名片,不断焕发光彩,让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不仅刻在木板上,也刻进了数字化的世界浪潮中。 桃花坞木版年画的生命力,来自于一代代传承者、创作者、保护者的心血滋养,也来自于全世界、全人类的文化生活需求。

兔年主题儿童画,简单又好看的新年主题创意画来咯。

#头条创作挑战赛#

兔年主题儿童画,简单又好看的新年主题创意画来咯。

简单可爱的儿童画,适合大班以上的小朋友们,喜欢的话可以点小爱心和收藏喔,感谢大家的多多支持。

图片来源:本人作品,本人拍摄

绘画工具准备:一张白色的水彩纸,黑色记号笔,铅笔,橡皮擦,彩色笔或是马克笔(彩色铅笔)。

画纸尺寸:建议选择4K。

绘画步骤:

1、第 一步:先画出草地。曲线连接起来,就像波浪线。

图片来源:本人作品,本人拍摄

2、第二步:画出一棵树,注意给树添加细节喔。

图片来源:本人作品,本人拍摄

3、第三步:画出胡萝卜形状的房子。

图片来源:本人作品,本人拍摄

4、第四步:房子旁边画一只可爱的小兔子。

图片来源:本人作品,本人拍摄

5、第五步:树上挂满了灯笼。

图片来源:本人作品,本人拍摄

6、第六步:小兔子爱吃的食物是胡萝卜,我们可以画上几根胡萝卜。我们还可以在胡萝卜周边画上小鞭炮,增加喜气。

图片来源:本人作品,本人拍摄

7、第七步:涂上颜色,再画上腮红。如果是用铅笔画线稿记得涂色后再用黑色彩色笔描边哦。如果有无法确定涂哪个颜色,小朋友们可以先在空白的纸上试一试颜色再下笔哦。

图片来源:本人作品,本人拍摄

#冬日生活打卡季#​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