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出生(2022年1月出生的宝宝属什么)

心若向阳 2023-06-22 07:09:15 互联网

1000元!生第一个娃就发钱,一地明确了

鼓励生育政策举措在各地持续推进。在浙江温州,生育补贴标准已于近日划定。

根据温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温州市财政局联合印发的《温州市户籍人口一次性生育补贴发放办法》,符合条件生育的夫妻根据生育孩次将享受一定金额的生育补贴。符合条件生育的夫妻,生育一孩的予以发放一次性生育补贴1000元;生育二孩的发放一次性生育补贴2000元,生育三孩的发放一次性生育补贴3000元(孩次认定以审核结果为准)。县(市、区)可依据财力适当调整发放标准;再婚家庭按照现家庭夫妻双方共同生育子女数计算孩次;符合政策生育的多胞胎可按个数顺序领取,超过三孩的按三孩标准领取补助。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VCG111195789382

享受一次性生育补贴的对象应该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1,2022年9月24日(含当日)起分娩的对象;

2,分娩时,夫妻双方或单方为温州市户籍人口。单方户籍人口申领需子女落户温州。

目前,有县(市、区)已经就生育补贴标准做了规定。以温州下辖的龙港市为例,根据《龙港市育儿友好支持政策实施方案(2022年~2025年)》显示,符合条件的户籍家庭生育子女的,按政策生育一孩、二孩和三孩的分别予以发放一次性生育补贴1000元、2000元和10000元。不仅如此,龙港市还明确,在其公立医疗机构生育二孩、三孩的龙港户籍常住家庭,将额外给予第二孩每月500元,第三孩每月1000元补贴,直到孩子三周岁。

温州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VCG11457254747

自2021年以来,从省级到市县,目前已有多地探索育儿补贴制度,但多数补贴面向生育二孩、三孩家庭,经济发达的温州和深圳是少数将一孩家庭纳入育儿补贴的城市。

今年1月,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公开征求《深圳市育儿补贴管理办法》意见,初步拟定深圳市育儿补贴。生育第三个子女的,拟发放一次性生育补贴10000元,三年累计发放补贴19000元。

深圳市育儿补贴拟定标准如下:

生育第一个子女且办理入户登记的,拟发放一次性生育补贴3000元,另外每年发放1500元育儿补贴,三年累计发放补贴7500元,平均每年可领取2500元。

生育第二个子女且办理入户登记的,拟发放一次性生育补贴5000元,另外每年发放2000元育儿补贴,三年累计发放补贴11000元,平均每年可领取3667元。

生育第三个子女且办理入户登记的,拟发放一次性生育补贴10000元,另外每年发放3000元育儿补贴,三年累计发放补贴19000元,平均每年可领取6333元。上述补贴截至该子女满3周岁之日止发。超过三个子女的,按照第三个子女计发。

此前,陕西省宁陕县也提出,对符合政策生育一孩、二孩、三孩的夫妻双方至少一方户籍且生育子女户籍均在该县的,一次性分别给予2000元、3000元、5000元的生育补助。

国家统计局今年1月公布的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2年末全国人口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全年出生人口956万人,死亡人口1041万人,自然增长率为-0.60‰。这是中国人口近61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人口走势的拐点悄然而至。

今年3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贺丹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部分地区对二孩、三孩给予生育补贴、生育津贴等当然是好现象,一定程度上能够减轻家庭养育的负担,但还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贺丹提了一个建议,地方政府的生育支持政策不能只盯着二孩和三孩,一孩太重要了,这直接影响到青年人的养育体验,以及再生育的决策。通俗地说,养育一个孩子都不容易,为什么要生二孩、三孩呢。

就在5月12日,一条名为“专家建议给生孩子的人发薪水”的短视频登上热搜榜。视频中,人口学者黄文政提出“生孩子养孩子本身就是一份工作,应是有收入的”“生育率低的根源在于没有建立有效的生育激励机制”等观点,视频迅速引发大量讨论。

有网友认为物质奖励确实有利于鼓励生育,但也有许多人质疑把生孩子视为工作的观点存在伦理问题——给生孩子的人发薪水是否意味着不生育者在缴纳“单身税”,以及更为关键的经济基础——薪水从哪里来?

对于生育激励问题,据红星新闻报道,中国人口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翟振武认为,发放生育津贴对于提高生育率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这个作用不应该被夸大。“因为现在大家不生孩子有很多原因,经济收入只是原因之一,要系统、全面、综合地实行生育支持政策,这样才能有效果。”翟振武指出,较高的房价、托育体系不健全、生育对女性工作的负面影响等问题,都是导致当前生育率较低的因素,而这些仅靠发放生育津贴是无法解决的。

编辑|卢祥勇 杜恒峰 杜波

校对|孙志成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自澎湃新闻、每经头条、红星新闻

每日经济新闻

4月13日起入学信息登记、核对!2023幼升小、小升初重要时间轴,收藏!

昨天,上海市教委公布了2023年上海幼升小、小升初招生入学工作实施意见,政策与2022年保持总体一致,体现便民服务、不挑生源、促进优质均衡的导向。

公办小学和初中有怎样的入学方式?民办学校如何报名?如何摇号?未摇中怎么办?上海升学针对众多家长提问作解答,并整理出2023幼升小、小升初重要时间节点。后续更多解读,欢迎锁定关注。

从教育部门公布信息来看,2023年幼升小、小升初招生政策与2022年保持总体一致。

在公办学校招生方面,按照各区教育行政部门确定的就近入学招生范围和招生计划安排适龄儿童入学,实施均衡分班。在民办学校招生方面,家长可填报1个民办学校报名志愿,并可填报1个民办学校调剂志愿。如民办学校报名人数小于或等于招生计划数,全部录取;如民办学校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数,各区使用全市统一的软件,组织实施电脑随机录取。

今年义务教育招生继续提供在线咨询、在线验证等便民服务。

今年有哪些变化、注意点?

热门问题Q&A

01公办学校如何入学

如登记入学的学生数小于或等于学校招生计划数,按照“就近对口入学”的原则,安排学生进入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就读;如登记入学的学生数大于学校招生计划数,按照“户籍地与居住地一致优先”原则,先安排户籍地与实际居住地一致的适龄儿童,再统筹安排本市户籍“人户分离”的适龄儿童入学,统筹时参照适龄儿童实际居住时间、与同住监护人的关系等因素排序。

各区教育行政部门在生源预测的基础上,公布各公办初中招生入学划片方案。按照区教育行政部门公布的划片入学方案与招生计划,采取小学划片对口、居住地段对口或“电脑派位”等方式免试招收小学毕业生进入初中就读。公办寄宿制学校(上海市回民中学除外)限在本区范围内招生。

不可以。2023年继续实施公民同招。家长在幼升小报名时,在系统点击选择“公办小学报名”或“民办小学报名”,只能二选一,如完成“公办小学报名”,则不能再报名民办小学,反之亦然。

无论报名公办小学还是民办小学,一旦点击“确认提交”按钮,将完成报名,不得再次报名、更改报名信息或放弃报名志愿。

根据国家和本市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工作的要求,今年将继续对部分民办义务教育学校采取购买学位政策。纳入购买学位范围的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在办学性质上属于民办学校,与其他民办学校一样实行公办民办同步招生、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数时实施电脑随机录取。

对于纳入购买学位范围的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各区可参照本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生均经费基本标准购买学位。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学费低于市公办生均经费基本标准的,按照学费购买学位;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学费高于市公办生均经费基本标准的,按照市公办生均经费基本标准购买学位,差额由学生缴纳补足。具体请查阅学校招生简章。

04报名民办学校可填几个志愿?

幼升小家庭:每个适龄儿童可填报1个民办小学报名志愿,并可填报1个民办小学调剂志愿。调剂志愿分为三类:同校调剂(同校内住宿或走读等分类计划间调剂)、区内调剂(就读意愿区内其他民办学校间调剂)、集团内调剂(同一集团内外区其他民办学校间调剂),可在3类调剂类型中选择一个调剂志愿。

小升初家庭:每个学生可填报1个民办初中报名志愿,并可填报1个民办初中调剂志愿。调剂志愿分为三类:同校调剂(同校内住宿或走读等分类计划间调剂)、区内调剂(就读意愿区内其他民办学校间调剂)、集团内调剂(同一集团内外区其他民办学校间调剂),可在3类调剂类型中选择一个调剂志愿。

05报名不符合条件的民办志愿,会怎样?摇中了民办学校,可以放弃吗?

对于不符合相关分设计划报名条件的学生,请不要报名相关志愿。对于需家长确认是否符合报名条件的计划,各区可组织验证,验证时间为5月20日。验证不通过的将不予录取。如报名调剂志愿,按调剂志愿的相关规则录取;如调剂志愿未录取或未报名调剂志愿,由其就读意愿区按公办学校招生办法安排入学。

一旦被报名的民办学校录取,不得放弃。一旦被报名的民办学校调剂志愿录取,不得放弃。

幼升小家庭:如家长不选择报名公办小学,又未被民办小学录取的,根据第一批公办小学验证和已分配入学的实际情况,以本市户籍人户一致优先、同类排序靠后(比如同属人户一致类,即排在此类靠后)为原则,由相关区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当年度区、校招生政策和细则安排入学。

小升初家庭:报名民办初中未被录取的,根据公办初中已分配入学的实际情况,以对口生源优先、同类排序靠后(如同属对口某公办初中的生源,即排在此类学生靠后)为原则,由相关区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当年度区、校招生政策和细则安排入学。如已填报《本市户籍学生回户籍(居住)地就读申请表》,按照填表时所选择的户籍(居住)地,由相关区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进入公办初中就读。

图 / 视觉中国

2023幼升小、小升初时间轴

幼升小重要节点

4月6日各区公布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细则,陆续组织幼儿园大班家长会

4月12日上海市义务教育入学报名系统开通

4月13日-28日适龄儿童进行小学入学信息登记。申请居住地登记入学截止日为4月28日

5月6日-10日公办小学报名

5月6日-8日民办小学报名

5月16日-19日公办小学第一批验证

5月17日-18日民办小学电脑随机录取

5月20日起各区可组织民办学校验证。陆续发放公办学校入学告知信息及民办学校录取告知信息

5月22日民办小学调剂志愿录取

5月25日-26日公办小学第二批验证

8月15日前向新生发放“入学通知书”

小升初重要节点

4月6日各区公布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细则。陆续组织小学毕业班家长会

4月12日上海市义务教育入学报名系统开通

4月13日-24日五年级学生进行初中入学信息核对、更正。民办一贯制学校征求学生直升意愿。办理申请回户籍(居住)地就读手续截止日期为4月24日。

5月5日民办一贯制学校直升录取

5月11日-13日民办初中网上报名

5月16日起公办初中分配

5月17日-18日民办初中电脑随机录取

5月20日起各区可组织民办学校验证。陆续发放公办学校入学告知信息及民办学校录取告知信息

5月22日民办初中调剂志愿录取

8月15日前向新生发放“入学通知书”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