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出生今年多大(1997年出生今年多大年龄)

若即若离 2023-08-12 02:14:02 网友整理

1997年出生,26岁了,手里有126万,可以不工作了吗?

最近有网友提到1997年出生,手里有120万存款,能不能躺平了?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到底能不能躺平?

1997年出生,那么到2023年,今年就是26岁,假如按照现在很多人的平均年龄,是80岁左右,还有54年,把这120万平均到54年里,你每年能够花费的钱就是2万块钱左右,这其实并不是很多,那么有人说,我还可以利用钱生钱的道理,创造更多财富,的确是,但是大家千万不要忘了,现在银行存款的利息并没有那么高,比如是定期一年是1.65%,定期两年是2.15%,定期三年是2.6%,每年的利息都不超过4万块钱,如果单纯靠这120万存款利息生活,在未来的几十年里,有太多的不确定性,为什么这么说?

第一,未来银行存款的利息会不会更降低?比如大家可以看到前几年的时候,我们还可以看到4% 左右的银行存款利息,但是现在,大家是不是很少见了,基本上都是2%-3%左右,很少看到4%以上的银行存款利息了。

毕竟银行是一个盈利机构,银行也要赚钱的。

其他的一些理财产品,股票资金或者其他的高风险产品,作为普通人,你又不敢去做投资,因为害怕本金都亏掉。

第二,你这120万会不会贬值?

在未来的50多年里,有太多的不确定性了,假如这120万贬值为50万,靠着这些钱,你前期可以躺平,但是后期的话,你的钱慢慢就会消耗没了,因为你的钱越来越不值钱了。

比如80年代的万元户可能就是百万富翁了,现在的1万块钱,最多就是别人一个月的工资收入而已,因此你拥有了120万,就想躺平,我觉得这种想法太幼稚了。

虽然这120万的确是一笔很大的资金,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拿得出来,但是想要靠这120万养老,还真的有点危险,但是我要说明的就是,你这120万,已经属于非常大额的资金了,为什么这么说呢?

就算是在北上广深这些城市,平均工资达到1万块钱,那么你想达到120万左右的存款,估计也是非常难的。

而且2022年我们国家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3.69万,很多人的工资收入就是徘徊在3000块钱左右,那么你拥有120万,而且你还这么年轻,20多岁就拿到那么多钱存款了,绝对属于比较幸运的人了。

对比那些低收入的人群,你已经算是非常幸运了,但是,作为普通人,你想未来过得更好一点,你肯定是不满足这120万的,肯定要好好的努力去工作赚钱的,你拥有这120万,你的压力已经比很多人的压力都已经低很多了,但是也不代表你不用工作了,还是要工作的,请问年纪轻轻,才20多岁就不工作了,请问以后的几十年里,你还能干什么?游山玩水吗?还是吃喝玩乐?

只有工作,生活才会更加充实,而且赚到更多钱和更多安全感,所以真的没有理由不工作,而且你这120万,不够未来的养老费,假如你现在每年消费2万块,你现在都觉得少,以后钱贬值了之后,更加不够了,因此为了以后的更好地生活,还是好好地工作生活,但是有了这120万的存款,也尽量不要去做那些高风险的投机,做一些安全的理财投资,你的生活才会越来越好。

最后,想要不工作了,要思考:

第一,有居住的房子吗?

第二 ,存款足够多吗?

第三,有医保和养老保险吗?

第四,未老银行存款利息多少?

第五,未来的钱,会不会贬值?

第六,年轻的时候不工作,人到中年了,又想去工作,如何适应职场的需求?

致敬伟人-----1997年逝世,卓琳含泪给写信:小平临终前交代了4点

97年逝世,卓琳含泪给写信:小平临终前交代了4点

原创2022-12-06 18:23·历史谜中谜

前言

英国历史学家卡尔说:“历史是现在和过去之间永无止境的对话。”

回顾的一生,他高风亮节默默无闻,为后人树立了典范。

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这句朴实无华的表白是同志一生的光辉写照。

图 |

鲜为人知的南昌岁月

毛主席曾说过,不管是政治还是军事,论文论武,都是一把好手。

60年代末,同志来到南昌生活,这段历史鲜为人知。

他居住的这所公寓是当年专门为支援中国的苏联专家建造的,专家撤走后,便留给了校长居住,这位校长后来晋升了少将,所以很多人便把这里的住所称之为“将军楼”。

在将军楼的二楼,和夫人卓琳居住在一间房,在北京时,有时候会玩桥牌,但是在这里没得玩,晚上很早就入睡。

可卓琳患有严重的高血压,为了让卓琳多睡一会,早上便会早早起床,然后轻轻地踏着楼梯,下楼帮继母做点事。

家里有个煤球火炉,晚上睡觉前封火炉是一门手艺,如果封不好晚上会有煤气泄漏,所以这项工作成为了继母的“专利”。

每天早上都会下楼检查,然后和继母一起张罗早饭,等到早饭好了,便会喊一句:“开饭啦。”

白天,卓琳也不会闲着,在菜地里,她总会一个人搬着小板凳坐着,然后顺着一排排的韭菜巡视,有时候还捉虫子。

他们吃的都是天然的绿色蔬菜,有时候女儿在饭菜里发现了一只小虫子,往往会吓得大叫,却开玩笑说:“虫子也很有营养的。”

除草,浇水,捉虫子,成为了两个老人的乐趣,天气寒冷时,就会在院子里多晒一会太阳,卓琳起身的时候会说:“老头子,拉我一把。”

就会是伸出手,紧紧拉着妻子,女儿见了笑着说:“爸爸妈妈,你们可真恩爱啊。”还是会让孩子们背着卓琳上楼,他说:“爸爸老了,背不动了。”

图|和卓琳

1939年的金秋,卓琳认识了,从此相伴一生,卓琳婚后一直是个勤俭持家的好女人,别人都羡慕的不得了。

卓琳当时在重庆人民小学当校长,虽然是校长,但什么科目都会教,不光有语文数学,还有音乐和思想道德等,卓琳在课堂上从来不打骂孩子,孩子们很喜欢这个老师。

在工作上,卓琳一门心思教书育人,回到家,安安分分过日子,她喜欢这个家,可环境不允许,在重庆还没有一年,第二年就要搬走。

1952年夏天,要到北京国务院工作,搬家那天,卓琳大罐小罐地收拾着,和卓琳进行了一场语重心长的谈话,说是谈话,不如说是要求,说:“不要到外面工作,言行要谨慎。”

卓琳对的要求谨记在心,在卓琳的一生中,她的头衔或许只有“秘书”两字,此后的风风雨雨,都离不开这个“秘书”的陪伴。

几十年风雨同舟,两个人携手到了金婚时刻,卓琳有一天突发奇想,想给孩子们写信,让孩子们回家看看。

大女儿和二女儿大学毕业了,有自己的工资不用自己担心,但大儿子生病住院,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小儿子初出茅庐,没一点经验。

按理说,孩子们长大了,是不愿意再资助孩子们的,但没办法,卓琳做主,她和丈夫加上母亲三个人,每个人每个月只能消费20元。

剩下的工资全部存起来,留着给孩子们当回家的路费。

不仅每天要抽烟,还要喝杯酒,20元远远不能平均日常开销,在艰苦的南昌岁月,卓琳一咬牙,决定不吃肉,不买新衣服。

有人说,什么是生活,生活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在南昌期间,虽然生活寂寞,但有妻子和孩子们的陪伴,十分欣慰。

步入晚年,人人敬爱

1979年7月,75岁的登上了黄山,在游客的队伍中被人认了出来,甚至很多海外的游客都知道了,一传十十传百,都想见见。

旅游景点的人知道了,担心的安危,便临时控制了上山人数,得知后严肃地说:“这怎么能行呢,让群众上山,不要因为我就搞特殊。”

游客们见了,带着照相机的,纷纷要求和合影,其他人只想和敬爱的同志合个影就满足了。

一个学生气喘吁吁地说:“邓伯伯,您好,我是复旦大学的学生,昨天就来过了,听说您来了,我今天再来一次。”

笑着说:“你是学什么专业的?”那个同学说:“我是学新闻的。”开玩笑说:“哎呦,怪不得消息这么灵通啊。”

3天的时间,游走在黄山,在晚年一览黄山的美景。

1983年2月,又来到了杭州灵隐寺,很多游客又认出了他,他看见一个游客怀里抱着一个小女孩,上前逗孩子说:“这个娃娃长得好可爱的,叫什么?”

那个小女孩乖巧地说:“邓爷爷好。”亲切地抱起来小女孩,和孩子的脸紧紧贴在一起,真是让人感动。

后来,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两个人除了讨论了现在社会的科技事业,还讨论了中国的人才问题。

当时的已经高龄,他迫切地希望中国的学生可以抓紧一切时间学习。李政道曾问的身体状况,他说:“我的身体还好,头脑还清楚,记忆力也清楚。”

其实到了90年代,就很少再公开露面了,尤其是1994年以后,一直在幕后工作,有很多媒体说“病危”了,其实一直在家里休养。

1996年12月12日早上,醒来后感觉到身体不适,他按照平日的习惯到卫生间去刷牙洗脸,然后回到办公室开始看报纸,读文件,等到太阳出来,再出去走一走。

可是等到他坐在办公室后,发现身体很不好,甚至弯个腰都成问题。要在不久前,医生就检查出了的“帕金森综合征”,没想到今天就突然严重了。

秘书发现在办公室表情痛苦,马上把他送到了301医院,从家里到301医院其实不太远,顶多20里地,但卓琳没想到,这一去便再也没有回来。

元旦后,中央电视台播放了一部纪录片《》,一共有12集,在病床上看着电视,问工作人员:电视上那是谁啊?

工作人员笑着说:“那就是您啊。”年纪大了耳背听不清,工作人员便耐心地一句一句地说,得知电视上说的是自己时,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他想说什么,可喉咙疼的厉害。

1997年2月19日晚上,的生命到了最后时刻,医院的专家全力抢救,但最后奇迹依然没有出现,卓琳扑在病床上喊着:“老爷子!”可他什么都听不见了。

2月20日早上,北京一如往常升旗,国旗护卫队目光严肃,在7点01分开始升旗,北京的群众和电视机前的人还不知道这个消息。

当护卫队突然喊道:“降——半——旗!”一个沉重和低沉的声音出现在观众的耳中,很多人这才突然知道,原来人们敬爱的爷爷去世了。

在万众瞩目下,2月20日成为了一个难忘的日子,北京人们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早晨。一代伟人撒手人寰,离开了他的国家和人民,离开了他的妻子和家人,走完了他93年的生命旅程。

逝世4天后,卓琳带着悲痛的心情给写信,转告了同志的临终嘱托:第一,不搞遗体告别仪式,第二,不设灵堂,第三,遗体捐献给医学机构,第四,把骨灰撒入大海。

卓琳很清楚地记着,在晚年和孩子们开玩笑地说过自己的后事,孙子问:“爷爷,人去世了,就要请人吃饭,那骨灰怎么办呢?”

说:“等爷爷去世了,就把爷爷的骨灰埋在苹果树下吧。”孙子说:“那可不行,这树上的果子我都不敢吃了。”一听就笑了,他又说:“那怎么办呢?扔到大海里行不行?”

3月2日,一架专机载着的骨灰飞向大海上空,81岁的卓琳含泪把骨灰撒在了大海上海,女儿流着泪说:“爸爸,您回归大海,回归大自然,您的遗愿得到了实现,您安息吧!”

卓琳替完成遗愿

逝世的消息,让人们陷入了无尽的哀思之中。悲痛,浓浓地笼罩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各界、各地、各族人民以不同的声音、相同的方式传递着一个共同的心声:“小平同志,我们想念您!”

在生前一直有个遗愿,他想看到香港回归,卓林回忆说:“那时候他说过,他想去一趟香港,在这片中国自己的土地上走一走,看一看,亲眼看一眼香港人民的生活;他还想活到2000年,亲眼见证中国人民的小康生活,这样他就满足了。”

那还是1992年,视察了北京刚落成的首都机场,坐在车上,走到哪里就问一问,国际饭店,还是海关大楼,唯一陪同的是当时北京市常务副市长张百发。

张百发手指路旁,告诉,新建的长安大戏院将在那儿建起。“再有两年可以投入使用了,到时请您去看戏。”退休以后,在北京视察,不止一次让张百发为他当向导。他说过:“我现在是普通老百姓了,不要过多地惊动部长、市长。”

车辆上了东三环的高架桥后,感慨地说:“北京真的全变了,我都不认识了。”所以,多么希望多活几年,可以看到中国人民的美好生活。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仪式将要举行。卓琳向中央提出请求,希望能替看一看香港,并得到中央的批准。

卓琳为了丈夫的心愿,十分重视这次香港之行,她说:“我这是为了我们老爷子的愿望。”等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那刻,卓琳泪眼婆娑,她心里默默地说:“你看到了吗?”

“翻身不忘毛主席,致富不忘!”这是山西太行山农民的心声,同志的丰功伟绩,祖国不会忘记,老百姓不会忘记。

伟人、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们永远与祖国同在,与人民同在!

青山依旧,绿水长流。历久弥新,生生不息。

同志永垂不朽!

同志永垂不朽!

声明:本文转自“历史谜中谜”原创作品,谨向作者致敬!若有侵权,联系删除!

人类是否可以永生?为啥有些人能活146岁,人类的生命极限在哪?

综述

在古代时期,人们对永生的追求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许多文化和宗教都提供了各种方法,包括祈祷、仪式、药物和炼金术等,来帮助人们实现永生的梦想。

古埃及文化中,人们相信死后的灵魂可以进入另一个世界,但是只有身体得到保存,才能确保灵魂的安全。因此,他们发明了木乃伊制作技术,并进行了复杂的防腐处理,以保护尸体免受腐烂。古埃及人认为,在来世中,这些经过防腐处理的尸体可以成为灵魂继续居住的容器。此外,古埃及人还使用了许多药物和草药来延长生命和治疗疾病。

在古代中国的道教和儒家思想中,人们也探索了与永生相关的主题。道教认为通过修行和吃某些食物,如长寿菜和灵芝,可以达到长生不老的效果。而儒家强调通过德行和行为来建立不朽的功绩和声誉,以实现永生的目标。

在古希腊神话中,人们相信有一种称为“仙女之泉”的水源可以让人们成为不死之身。传说中,勇士阿基里斯曾在这个泉水中沐浴,使得他的身体变得不可战胜。

此外,在欧洲中世纪时期,炼金术被广泛认为是一种可以制造黄金和实现永生的方法。炼金师们通过进行各种化学实验和仪式来试图将低级金属转化为高级金属,并发明了许多药物和饮料,被认为可以延长生命。

既然有这么多人,如此多的国家都在追求永痕的生命,那么人类的生命极限到底在哪?

人类的生命极限

原本有记载的最长寿命人类是法国女性让娜·卡洛(Jeanne Calment),她于1875年出生,1997年去世,享年122岁零164天。她的长寿纪录在吉尼斯世界纪录中有所记载。

不过呢,在印度尼西亚有位老人活了146岁,名叫姆巴·戈多。不过外界对这位老人的年龄有所疑虑,如果这位老人年龄属实,那人类生命的极限就将突破一个半世纪。

然而,由于历史记载的局限性,我们很难确定有些长寿命人类并没有被记载。传说中的“长寿神仙”或“长寿老人”,如四川彭山的彭祖,说是活了八百多岁。但这些故事缺乏确凿的证据支持,因此无法成为可靠的信息来源。

不过,我们仍旧怀揣着疑问,人类寿命的极限到底在哪?其实这一问题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虽然目前尚未得出确切答案,但是从生物学角度来看,人类寿命的极限可能与遗传因素和细胞老化等因素有关。

研究表明,人类寿命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性。一项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研究发现,如果一个人的父母或祖父母中有人活到了90岁以上,那么他们自己也更有可能活到90岁以上。这表明,长寿基因可能会遗传给后代,从而影响其寿命。

遗传因素还可以通过基因突变来影响寿命。例如,一些基因突变已经被发现可以导致寿命延长。例如,一项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研究发现,小鼠中的SIRT6基因在缺失的情况下能够使其寿命延长44%。此外,一些动物中也发现了类似的基因突变,例如某些鲸鱼、乌龟和鲤鱼等,这些动物都能够活到相当长的时间。

然而,遗传因素并不是决定寿命的唯一因素,环境、生活方式等其他因素也会对寿命产生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细胞会不可避免地经历老化。这会导致细胞功能下降、损伤累积等一系列问题,最终导致器官功能衰退。因此,细胞老化是限制人类寿命的一个重要因素。

细胞老化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其中包括DNA的损伤、线粒体和蛋白质的氧化等。DNA的损伤可能会导致突变和基因表达异常,从而影响细胞正常的生长和。线粒体和蛋白质的氧化则可能会导致能量代谢和信号传导的问题。

虽然细胞老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但是科学研究已经发现了许多可以延缓细胞老化的方法。例如,研究表明,定期进行运动锻炼可以帮助减缓细胞老化速度。此外,一些天然物质,如抗氧化剂和多酚类化合物等,也被发现可以减缓细胞老化速度。

既然我们知道了影响人类生命极限的因素,那我们有办法控制住这些因素吗?接下来我们就聊聊现代人类为了实现永生,做了哪些事情。

冰冻人类

“冷冻人”技术又称低温保存,是一种通过将人体置于极低温度下,以延缓身体衰老和死亡的技术。该技术的原理是利用极低温度(通常为零下196摄氏度)将人体组织和器官保存起来,使得这些细胞处于休眠状态,并在未来某个时候重新唤醒。

世界上首例冷冻人事件发生在1967年,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斯科茨代尔,由一名叫詹姆斯·贝德福德的男子实施。当时他患有肾癌且病情严重,医生们认为他无法存活,并开展了这项实验性的手术。他的身体被置于液氮中,直到现在仍被保存在美国阿尔科奇冷冻公司的设施内。

然而,这项技术目前还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首先,低温对于人体细胞和组织可能会产生损伤和氧化等不良影响。其次,由于目前并没有能够完全解决细胞老化和器官损伤等问题,因此冷冻人技术的实际效果仍然存在很多不确定性。此外,由于冷冻人技术涉及到伦理、法律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在全球范围内还没有被广泛使用。

另外,这个人并没有被冷冻而延长生命,所以各位千万别去尝试。

人工器官

人工器官可以作为一种替代品,帮助人类延长生命,并提高生活质量。但是,它们并不能让人类永生。

首先,人类的生命本质上是一个不断消耗和衰老的过程。即使我们用人工器官代替自身的器官,我们的细胞还是会逐渐老化,最终导致死亡。

其次,目前的人工器官技术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限制。例如,人工心脏和肝脏等器官虽然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替代功能,但是它们的寿命和性能仍然需要进一步改善,而人工大脑则面临着更加复杂的科学和伦理问题。

最后,使用人工器官也面临着诸如兼容性、安全性和成本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导致人工器官的应用范围受到限制,无法被广泛应用于大众中。

意识永生

既然直接冷冻不行,替换器官也不行,那人类可以把意识上传到云端,实现意识永生吗?还真有这么尝试了,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特斯拉老板,马斯克。

马斯克的脑机接口计划是一项旨在开发能够实现人工智能和人类大脑直接交互的技术。该技术依靠植入到脑内的电极,可以读取人类大脑的信号,并将这些信号翻译成为人工智能可读的数据。这个计划的目标是帮助人类更加高效地与计算机系统进行交互,并从中受益。

然而,就目前的科学水平而言,将意识上传并实现意识永生仍然只是一种科幻想象。我们对于意识的本质以及如何将其转化成为计算机可以理解的形式,还没有足够深入的了解。同时,即使我们能够把意识从人体中提取出来,我们也不能确定它是否能够被成功地保存或复制。

别说上传了,其实人类到现在为止,都不知道意识是怎么产生的,为什么人类会有意识,而山川河流却没有意识。

虽然我们知道大脑中的神经元通过复杂的电化学信号传递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网络,但是我们还不能准确地说出这个网络如何产生和支撑意识这种主观体验。

有一些理论认为,意识可能与大脑中的特定神经元或者神经元群之间的交互有关系。另一些理论则认为,意识可能是由大脑中广泛的神经元活动的整体效应所形成的。不过,这些理论都无法解释意识这种主观体验的本质以及它是如何产生的。

结语

总之,从目前的科学水平来看,人类实现永生的可能性非常小。虽然我们可以通过医疗技术和生物科技的不断发展延长寿命,但是要达到真正的“永生”,需要克服的难题还很多。

比如人类身体的自然老化过程是无法避免的,并且我们仍不清楚如何完全解决这个问题。细胞老化、基因突变等都会导致身体衰老和器官功能下降,限制寿命上限。即使发现了一些能够延缓衰老的方法,也需要在应用中面临伦理、安全性等诸多挑战。

其次,人类还需要克服疾病和外部环境对寿命的限制。癌症、心血管疾病、感染等疾病仍然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自然灾害、战争等也可能会对人类寿命造成影响。

最后,即使我们发现了一种能够让人类“永生”的方法,也需要考虑过度出生和资源分配等问题。如果人类可以无限延长寿命,那么每年的出生率将高于死亡率,这将导致资源短缺和过度拥挤等问题。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