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占地面积(广东占地面积最大的城市)

伸手挽明月 2023-06-14 21:08:33 网友上传

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面积大小比较,广东是中国地级市最多的省份

辖区面积,广东省21地级市都排名第几,让我们看一下:

1.清远市1.9万平方公里

2.韶关市1.86万平方公里

3.梅州市1.5925万平方公里

4.河源市15821平方公里

5.肇庆市1.5万平方公里

6.湛江市12490平方公里

7.茂名市11445平方公里

8.惠州市11200平方公里

9.江门市9541平方公里

10.阳江市7822平方公里

11.云浮市7779平方公里

12.广州市7434.4平方公里

13.揭阳市5240平方公里

14.汕尾巿:4838平方公里,我的家乡

15市3868平方公里

16.潮州市3614平方公里

17.东莞市2465平方公里

18.汕头市2064平方公里

19.深圳市1953平方公里

20.中山市1783.67平方公里

21.珠海巿1701平方公里

广东,简称“粤"省会广州,处于中国大陆南部,东部邻福建省,北部接壤江西、湖南,西部邻广西状族自治区,南部临南海,珠江口东西两侧分别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接壤。

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面积大小比较,广东是中国地级市最多的省份

辖区面积,广东省21地级市都排名第几,让我们看一下:

1.清远市1.9万平方公里

2.韶关市1.86万平方公里

3.梅州市1.5925万平方公里

4.河源市15821平方公里

5.肇庆市1.5万平方公里

6.湛江市12490平方公里

7.茂名市11445平方公里

8.惠州市11200平方公里

9.江门市9541平方公里

10.阳江市7822平方公里

11.云浮市7779平方公里

12.广州市7434.4平方公里

13.揭阳市5240平方公里

14.汕尾巿:4838平方公里,我的家乡

15市3868平方公里

16.潮州市3614平方公里

17.东莞市2465平方公里

18.汕头市2064平方公里

19.深圳市1953平方公里

20.中山市1783.67平方公里

21.珠海巿1701平方公里

广东,简称“粤"省会广州,处于中国大陆南部,东部邻福建省,北部接壤江西、湖南,西部邻广西状族自治区,南部临南海,珠江口东西两侧分别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接壤。

广东行政区划调整大设想

广东省,简称“粤”,位于中国南部沿海地区,毗邻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总面积17.39万平方公里,人口众多,是全国经济强省之一。广东省经济发达,工业基础雄厚,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拥有大量的知名品牌和企业。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人口流动的加剧,广东的行政区划已经面临一些问题。一些城市之间的距离逐渐变小,但是行政区划依旧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给社会管理和城市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广东行政区划调整大设想:

一、广州合并佛山

广州和佛山已经逐渐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了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区域。通过合并,消除两个城市之间的行政壁垒,更好地统一城市管理和规划,促进经济合作和协调发展。同时,合并后的广州将成为更大的城市,更具综合竞争力,有利于提升城市形象和吸引外部资源。

二、深圳合并东莞、惠州

深圳市面积很小,但是经济发展极为迅速。而东莞和惠州两个城市的经济体量也在快速增长,这些城市之间的距离较近,可以构成更加庞大的城市群。通过合并,可以更好地共享发展资源和优势,促进这些城市的产业协同和融合发展。同时,对于外部投资者和企业来说,更加庞大的城市规模也会带来更多的机会和便利。

三、设立中山市,包括中山市、珠海市、江门市

这三个城市位于珠江口西岸地区,与广州、深圳等城市组成了珠江三角洲城市群。这些城市之间距离较近,文化相融,共同构建了区域性的产业链和发展架构。设立中山市,对于提高当地的综合实力和城市形象具有明显的作用。这一措施也有望为珠江西岸都市圈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四、设立潮汕市,包括潮州市、汕头市、揭阳市和汕尾市

这四个城市地处广东省东南部,城区之间相对较近,文化相似,共同构建了具有区域性特色的产业和商业格局。设立潮汕市,可以进一步增强这个地区的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这个潮汕市也有望成为万亿城市俱乐部的一员,为全省的经济发展注入更多的动力和成果。

五、茂名市合并阳江市

茂名市和阳江市都位于广东省西部,都是以资源型经济为主的地区。经过合并后,可以更好地整合两个城市的产业资源和优势,促进当地经济的转型升级。此外,合并后的城市规模更大,更有吸引力,有望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对于茂名市和阳江市来说,这也是一次历史性的机遇,促进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形象的提升。

六、云浮市并入肇庆市

云浮市位于广东省西北部,与肇庆市相邻,前往广州等地的交通较为不便。通过并入肇庆市,可以更好地融入大湾区和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发展之中。此外,肇庆市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和发展前景,可以为云浮市注入新的活力和机遇。

七、河源并入梅州

河源市和梅州市都位于广东省东北部,虽然涉及的面积较大,但是两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通过合并,可以更好地整合两个城市的资源和优势,实现协同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同时,合并后的城市规模更大,将成为更具竞争力和吸引力的城市,有望吸引更多的资源和人才。

综上所述,以上设想旨在更好地顺应城市化发展的趋势,促进城市发展的协同和合作。这些措施有望引领广东向更高水平和更高层次的发展上迈进。同时,这也是一个系统性、长远性的问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宏伟蓝图和卓越愿景。

浙江,真的不如广东?

最近,一个数据狠狠戳中了我的好奇心。

9月7日,全国工商联发布《2022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调研分析报告》,浙江民营企业数量以107家高居榜首。

图片来源:全国工商联

好家伙,浙江的民企实力果然名不虚传,居然碾压了粤老大、干趴了苏大强。

这让我不禁想到一个经常被拿来讨论的话题:

浙江和广东,到底谁更有钱?

那么,今天这篇,就来讨论一下这两个经济大省的整体实力和房价水平,到底谁更牛?

广东和浙江的朋友们,先转再看,如果打起来,与我无关啊。

广东和浙江的差异,远不只在经济上。

其实,广东和浙江之争,如果格局打开,更像是珠三角和长三角的较量。

那么,到底谁强谁弱?是骡子是马,牵出来遛一遛!

来,看表:

从整体上来看,广东的占地面积和人口数量、经济总量、财政收入、进出口总额都是甩开浙江一大截。

如果硬要从数据上分个高低,广东还是略胜一筹。

当然,如果我们因为这些宏观数据就说谁更强而争个面红耳赤,倒也没有必要。

或许我们可以抛开这些宏观数据,分析一下造成两者经济差异更深层次的原因。

我认为粤浙的差异,或许来自于这三点:自然区位;发展模式;商业氛围。

一条条来看:

1.区位资源的差异

说白了,两个省份手上拿的资源底牌不同。

广东虽然偏安岭南,但是珠江入海口就是王炸资源,使其坐拥天然良港以及肥沃的三角洲平原。

并且有京广铁路这条南北大动脉,再加上毗邻港澳、辐射东南亚,广东实打实抓了一副好牌。

不夸张地说,这样的地理位置只有上海可以媲美。

对比而言,浙江自古就有了“七山一水二分田”的说法,除了杭州湾小片地带较为丰饶,其他大部分地区是丘陵山壑。

虽然有钱塘江入海口,但其航运价值和长江、珠江完全不是一个量级。

肯定会有人说:但是浙江靠近上海呀!

其实,浙江虽毗邻上海,但并没有捞到很多好处,因为上海和江苏走得更近。

不仅如此,浙江反而还在被魔都不断“吸血”。

阿里巴巴、拼多多、三通一达这些成长于杭州的企业,都对上海趋之若鹜,甚至很多把总部都搬到了上海。

从天然资源上来看,浙江要逊色于广东。

2.发展模式不同

如果说天然资源是老天赏的,那么发展模式上,广东“自上而下”的政策光环则更加明显。

相比较而言,广东就像是一个天之骄子,完整吃下了80年代改革开放的红利,出尽风头,如今国企和外企数量很多,头部企业发达。

很多人都不知道,广东在中国企业500强(含国企)中占有47家,国企数量仅次于北京。

近些年,广东还在大力发展总部经济。

比如深圳,在深圳湾等地区吸引超过30家跨国企业总部入驻。

比如广州,曾直接下发文件,3年内力争新引进500强总部企业100家,并对首次入围世界500强的企业将给与2000万元奖励。

靠引进和做强头部企业,广东已经连续二三十年稳稳坐着全国经济的头把交椅。

而浙江发家走的是“野路子”,相比政府牵头、政策加持的广东,浙江发达的民营经济更像“草莽英雄”。

比如义乌、比如温州,比如一大堆皮革城、皮草城、服装城、小商品街等。

根据数据显示,尽管浙江的商事主体数量不是全国最多的,但人均老板数量是全国最多的。

——每100家企业就有88.9个是民营企业,平均每12个浙江人就有一个老板。

论“老板浓度”,没有哪个省可以与浙江人比。

一个是“总部”经济,一个是“老板”经济,两者发展一纵一横,各有特点。

3.商业氛围差异

大家都知道,广东和浙江都盛产企业家,但为什么我们提起“老板”还是第一时间联想到浙江?

或许是因为两省商帮风格不相同。

马云曾经说:粤商更为低调、闷声发财,浙商很高调、自带网红色彩。

事实也确实如此,广东的企业家,像任正非、马化腾、何享健不都是沉沉稳稳的理工直男?

而浙江的企业家,马云、宗庆后、李书福都是个性十足的网络红人,自带流量。

这么说并不是在褒贬谁好谁坏。

正如我们印象中的那样:

浙商是行商,扩张意识强,满天下到处走;粤商是坐商,本地已经汇聚各方资源,生意只需就地取材,坐下来谈。

如果硬要说原因,或许还是和两地的地域环境分不开:

长三角的洋流一年四季是向外流的,珠三角的洋流则是夏进冬出,这或许影响了两地商帮氛围。

一个更善于向外扩张,更具冒险主义精神,一个更善于向内聚合,更有包容气质。

商帮氛围的差异,也让两个省份的经济结构各有特色,各有各的强法。

所以,从上面三个纬度来看,浙江和广东的差异还是有据可依。

但是总量来看,广东第一,浙江靠后的格局或许短时间还无法改变。

那经济总量占下风的浙江,真的干不过广东吗?

真不是,至少浙江的楼市还挺牛!

回到楼市,浙江终于扬眉吐气了。

浙江的房价水平,绝对算全国所有省份中最顶尖的。

根据最新的全国房价排行,在全国300多个地级市中,浙江省11个城市全都挤进50强。

甚至有8个城市,挤进了全国top30,占比66%。

这样的房价实力,说句牛逼不过分吧?

十八线山区小城丽水,GDP只有1300多亿,全国排名180位,但是房价却排在全国第17位,直接甩开万亿俱乐部的青岛。

存在感极低的衢州,人口仅200多万,房价却排名32,超过省会城市济南和郑州。

小商品之都温州,房价全国排名第15,超越合肥,碾压武汉,蹂躏佛山。

就连老幺湖州,也超过国家中心城市重庆。

......

浙江的实力,终于通过房价显露无疑。

“啪啪啪——”是一众强二线和省会城市被打脸的声音,就连老大广东看了都直摇头。

毕竟,广东也只有6个城市冲进前50名。

两大强省,房价结构到底为啥会有这么大差异?

其实,广东的房价被粤西粤北这些小弟给拉平了。

就像网上所说,中国最富裕的地方在广东,最穷的地方也在广东。

当广东凭借12.44万亿GDP坐稳第一的位置,千万别忘了云浮、汕尾、河源等地的GDP常年徘徊在1000亿上下。

尽管深圳最贵的房子单价超10万,但广东不少地方的均价却是几千。

以房价论英雄,广东甘拜下风。

那么,浙江的房价又为什么这么贵?

1.有钱,并不是面上有钱,而是兜里有钱;

前面的表格已经显示出,浙江的人均存款和人均可支配收入都更有优势。

一方面,满大街的老板和企业家,撑得起最顶级的房价。

另一方面,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城,“民富”实力也秒杀很多同级别城市。

就拿GDP不高的衢州和丽水来说,人均本外币存款、居民收入也秒杀广东韶关、清远和阳江这些城市。

2.土地少,供应稀缺;

前面已经说了,浙江就北部一小块平原,也就是杭嘉湖平原,而且浙江过了杭州绍兴全是山区,可用土地很少。

物以稀为贵,土地资源稀缺,房价自然就更贵。

还是拿衢州和丽水来说,两个城市的建成区面积都不足一百平方千米,过去这么多年的住房供应一直很紧张。

在2013-2017年3年间,衢州和丽水的商品房人均销售面积只有0.62和0.72平方米,少得可怜。

3.与生俱来的投资意识;

大家别忘了,中国最早的炒房团——温州炒房团就来自于浙江。

稀缺的土地资源,让商业嗅觉敏感的浙江人早早就意识到房子的金融属性。

于是,浙江人早就明白房子不仅可以用来住,更可以用来赚钱。

论买卖房产、抬高房价的手艺,浙江人绝对是鼻祖。

要知道,巅峰时期的温州房价,甚至秒杀北京和上海。

这么一看,浙江房价就高得有理有据。

那么,既然浙江的房价水平这么高,是不是每个城市都值得买呢?如今又有哪些城市具有买入的好机会呢?又有哪些城市一买就会被套牢呢?

说了这么多,并不是为了一定要在广东和浙江之间比个输赢。

不同的省份肩负着不同的使命,也有着不同的发展路径,每一点发展和进步都值得鼓励和赞扬。

以上两省的朋友,如果赞同文章的观点,请顺手转发给自己的老乡,炫一波自己的家乡。

当然,从楼市投资的角度来看,经济实力和房价水平也不能稀里糊涂划等号,买房之前更要全面了解城市,有些城市真的不建议乱买,如果不清楚,可以多和专业的人士咨询。

时政微视频丨瞰广东

视频加载中...

广东

陆地面积17.98万平方千米

海域面积41.9万平方千米

2022年全省常住人口12656.8万人

户籍人口首次过亿

出生人口规模持续位居全国前列

预期2023年全省常住人口将逐步恢复稳定增长

2022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超12.9万亿元

连续34年居全国首位

改革开放是广东最鲜明特征

高质量发展是广东最光明前途

统筹推进

粤港澳大湾区 深圳先行示范区

横琴 前海 南沙三大平台等重大战略落地落实

以实体经济为本 坚持制造业当家

更高立起现代化产业体系支柱

加快建设贸易强省

打造全球高端要素集聚和资源配置的枢纽区域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迈进

积极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路径

努力在新征程中

走在全国前列 创造新的辉煌

监制丨申勇

制片人丨许达

编导丨王萌萌 朱超 肖冰毅

拍摄丨总台广东总站 广东广播电视台 深圳广电集团新闻中心

制作丨郝元瀚 段昊辰

资料丨邓裕达 范凯 姚瑶

责任编辑:张景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