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日是按阴历还是阳历(身份证生日是按阴历还是阳历)

追梦抓梦 2023-07-25 21:37:29 互联网

云 德:生日的变迁

如果不是离开家乡,这辈子的生日纪念日肯定是只以农历日期为准。因为在山东老家,长辈的纪年方式主要是农历,他们会严格遵循农历节气安排各种春耕秋收、添减衣物等日常生活,当然也包括每个人的出生日登记。

20世纪前半叶,普通百姓生活条件普遍不佳,童稚岁月除了盼着过年,就是盼着过生日。那时节的生日没有蛋糕,也没有大鱼大肉之类的美食,记忆中每年的生日都是祖母亲自上手,擀一碗精细的白面条(这与平常吃的混合面截然不同),卧上两个鸡蛋,额外再点几滴平常舍不得吃的香油,立马逗你馋涎欲滴,急不可待,不等晾凉就呼呼啦啦喝下去,心里充盈满满的喜悦。至今每每想起,生日面条萦绕不去的香气依然清晰可闻。

这样的生日一过就是20年,直到离家上大学才算告一段落。

大学入学时填简历,辅导员告诉大家,出生年月日一栏最好按阳历填报。闻讯如坠雾中,因为从未问过、也没思考过这样的问题,只好按户口本的日期如实填写。这让来自上海的同学觉得不可思议。在他们看来,人类使用公历已经一千九百七十多年,想象不到北方人为何仍用阴历纪年,不免给人以“老土”的感觉。纵然此议是非曲直可以讨论,但作为一个现代人,不知道自己生日的阳历纪时,似乎有点说不过去。于是,带着几分尴尬,悄悄地去图书馆查找当年的报纸,准确核实了与自己阴历日期相对应的阳历生日。至此,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生日记述方式。后来演变成有老人在家时,过生日按阴历;没老人在家时,则按阳历。

尽管有了两个纪年方式,但奔涌的青葱时节似乎无暇检视过往岁月,自然也不会在意生日几何。或许是没条件,抑或是被忘却,所以记忆中好像没有单独给自己庆祝过生日。

走上工作岗位后,经常填各类表格,阳历生日开始屡屡提及。尤其是住集体宿舍的时候,碰巧与单位一个同屋同事同一天生日(年份仅隔一年),因而,生日的概念成了两人的共同记忆。所以,经常到了生日那天,不约而同地从食堂打两个好菜,在街边的副食店买包花生、香肠、卤肉之类,再配上瓶白酒,几个同屋热闹一下,算是正式独立地给自己过开了生日。

再后来,从恋爱到结婚,生日成了彼此表达感情的一种特殊媒介。常常会提前商定一个预案,或逛公园、看电影、轧马路、做点好吃的、送个纪念品之类,尽管形式大于内容,但二人世界却能把简单的程序变得十分愉悦,进而显得格外轻松浪漫。只可惜这样的日子没过多久就结束了,女儿的降临顷刻改变了既有的生活状态。在交通拥堵、节奏快捷、工作压力巨大的京城,双职工养个孩子实属不易。妻子休完晚婚产假,请不起保姆,孩子无人照料,刚满周岁就要送机关幼儿园。一周六日,风雨无阻,每天一早一晚按时接送。工作一天本已十分劳累,下班后再驮着孩子骑一小时自行车回家,接着买菜、做饭、干家务,等一切完毕,差不多也到了晚上九十点钟。几年下来,满负荷的“充实”让日子过得焦头烂额,今天细细想来,不免有几分自我敬佩的感觉。若不是当初年富力强,天晓得如何能够熬得过来!所以,在那个时间段,再也没了浪漫心境,相互庆生的方式,大致也就是买点好吃的东西犒劳一下彼此。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老婆夜班、孩子全托,自己下班回家熬了一锅八宝粥,吃完回到书桌准备加夜班,打开电脑一看,突然发现电脑正提示当天是自己的生日,不禁哑然失笑,击掌叹息。心想,生日不过也就罢了,喝粥倒是独具创意。后来,每当领导交办任务感到没把握的时候,总是以此自嘲预告:我今年生日喝了一天的稀粥,大脑全是糨糊,把这种超出本人承载力的事情压给我,咱们有言在先,做不好千万不要怪罪。领导和同事也会跟着揶揄:怪你自己糊涂,难道还要继续把这种糊涂延伸到工作上,当成推脱责任的挡箭牌不成?干不好定不轻饶,干不出色罪加一等!于是,惹得大家笑场。

事非经过不知难。回望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年知识分子的生活那可真是清贫。工资虽然不断有所增长,从几十块到几百块,但物价增长更快。上有老、下有小,到处都是花钱的硬指标,任你怎样精打细算,月底总是囊中羞涩。凡是过来人都清楚,那时每个家庭大多设有收支账本,都有严格的开支控制程序,因为欠账是我们这代人最难接受的。当时,最怕不速之客,因为接待宾客是预算外最大的不确定因素。如果没有一点结存应付不时之需,一个月若有两拨客人造访,家里就必然出现严重的经济危机。所以,一家三口从来不敢到饭店吃饭,即使偶尔有事拖延不便回家做饭,最多也就是在外边吃个便宜的快餐。

唯一改变的一次是夫人的生日,令人终生难忘。那是一个雪后初晴的寒冷傍晚,我们下班相约接上孩子从北城骑车回南城,到家时浑身已经冻得透凉。打开冰箱一看,啥也没有。妻说:“下碗面条凑合凑合得了。”我心有不忍,赶紧答话:“咱们去外边吃吧。”妻犹豫了片刻说:“那就简单点。”我立刻豪迈地表示:“‘男子汉大豆腐’,今天请你们娘俩吃好的。”其实“好的”,也不过是在楼下的一个小饭店点了几个菜,要了两瓶啤酒而已。女儿高兴得手舞足蹈,像过节一样在小饭店里跑来跑去。餐后一进家门,马上兴高采烈地拿起电话通报:“姥姥,您猜猜我们干吗啦?今天我爸请妈妈去外面饭店吃饭啦!”说者无意,听者有心。看着孩子兴奋的眼神,听着她数落的菜单,我的内心五味杂陈,瞬间两眼满含热泪,不是激动,是愧疚。暗忖:咱也七尺男儿,怎么混得老婆孩子连顿好饭都吃不起?当即下决心要换个收入好些的工作。不成想为这个简单目标争取了五六年,最后气得领导拍了桌子才勉强答应。代价则是在一个职级岗位上原地一呆20年。后来朋友不断借此开我玩笑,说当初若不是倔强地请求调走,那么,啥啥位置早就是你的了。我从来都是一笑了之、从无悔意。虽然我并未发财,但能从事自己心仪的职业,且稍微改善了家庭入不敷出的生活窘境,早已心满意足,这比任何位置都格外重要。

如今退休在家,不再有生计困扰,但过生日的意愿却日渐消退。一是年事渐高,每过一次生日则意味着离八宝山近了一步;二是脾胃已经对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产生了畏惧反应。无奈老婆孩子不答应,每次生日临近,女儿都会提前预订饭店和蛋糕,两个第三代更是喜欢热闹,尤其是一起吹蜡烛的仪式感。

前不久,生日又至。我劝妻说,目前新冠闹得那么凶,要不就别去外面吃饭了。老婆不听,反问:人家订好了,你不去不是存心扫大家的兴吗?只好心怀忐忑地得令前往。甫一进门,两个小家伙一边高声叫喊“姥爷生日快乐”,一边往身上扑过来。外孙女拿着一张纸片介绍说:“这是我给你画的生日礼物。我画了姥爷喜欢的报纸,哥哥说姥爷最喜欢躺在沙发上看手机,我也画了手机。这些字是哥哥写的”。我接过画片一看,花花绿绿的画面上确有一个穿裙子、梳小辫的女孩捧着报纸、手机和爱心,旁边有外孙歪歪扭扭写的一行字。由于刚上一年级的小家伙不会写“姥”,因而画面上留下的文字是:“祝妈妈的爸爸生日快乐”!我和老婆看了之后,笑得不亦乐乎,前仰后合。

一句“祝妈妈的爸爸生日快乐”,顿时化解了我半生的辛苦,充满了其乐融融的幸福感。当然,从内心深处暗暗祝福:“妈妈的孩子们”比我们这代人,少一点风吹雨打,少一点磨难痛苦,自由快乐地成长,生活更加美满幸福!(云德)

为何退休时的年龄以档案为准,而不是身份证?不明白的过来看这里

说起退休,大家最为关注的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和年龄是否符合退休要求,只要二者有一个不满足,就不能办理退休手续。

在现实生活中,对于缴费年限的认定比较容易,没有出现过因为缴费年限发生争议而无法办理退休的情况。

但对于退休年龄,在退休时发生的争议还真不少,原因在于个人身份证显示的年龄已经到了退休年龄,可人社局查看档案时发现,申请退休的人还不到法定退休年龄。

档案年龄与身份证年龄不一致的原因,有深刻的历史因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第一,招工填表故意填错。招工填表时,为了满足招工对于年龄的要求,故意压低或调高年龄,增加被用人单位录取的可能性;

第二,笔误。因为上世纪的档案都是人工记录,工作量大,有可能会出现笔误的情况,加上当时人们对于年龄的填写不重视,就让错误一直延续至今;

第三,用阴历代替阳历。说到出生日期的时候,有些地方喜欢用阴历,而有些地方用阳历,但退休年龄的认定都是按照阳历来算的,因此在退休年龄上可能会差1个月或两个月;

第四,身份证错误。当年各地人员办理身份证时,由于统计工作量大,基本都是按照统计表上记载的信息办理的身份证,也没有认真核实,不仅年龄有可能产生出入,而且名字也有可能发生错误,导致办理的身份证是错误的。

财艺君本人就碰到过这样的情况,80年理身份证的时候,发现身份证上名字是错误的,当时也没有引起重视,最后影响了我的升学、就业和结婚,为了更改身份证上错误的名字,前后努力了十多年。

如果退休时出现个人档案与身份证年龄不符的情况,是以档案为准,还是以身份证为准呢?对此,法律有明确的规定,不明白的过来看这里。

根据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制止和纠正违规定办理企业职工提前退休有关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1999】8号)文件,对职工出生时间的认定,实行居民身份证与职工档案相结合的办法,如果个人身份证与档案记载的年龄不一致时,要以本人档案最先记载的出生时间为准。

这就充分说明,在退休年龄的认定上,首先要以档案为准,而不是身份证上记载的年龄为准。

当然,如果档案年龄和身份证记载的年龄是一样的, 也就不会产生退休年龄的争议。只有二者不一致的时候,才以档案最先记载的出生日期为准。

为何退休时的年龄以档案为准,而不是以身份证为准?财艺君也总结了几点原因:

首先是历史的因素。1951年,《劳动保险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实施,之后颁布了《关于工人、职员退休处理的暂行规定》,因为当时所有事项的记账,都是人工手写记载,产生了个人档案,退休时,也没有其他证明年龄的依据,档案作为职工一辈子的证明,退休时也是按照档案的记载来进行。

其次,《身份证条例》在1985年9月6日才开始实施,当时在统计个人信息方面都是乡村街道进行归纳汇总,也没有与个人档案仔细核对,甚至没有与个人核实,有些人故意把年龄报大或报小,导致部分人员的身份出生年月错误,与个人档案记载不一致。

第三,防止弄虚作假的人渔翁得利。有些人本来不符合招工条件,通过虚报年龄,把年龄报小,最后被录取,从中获利。现在退休时又想以身份证的年龄来要求退休,想占两头好处。为了堵住这些人提前领取养老金的漏洞,国家出台规定,以档案年龄办理退休手续,防止这些人两头占便宜。

从历史的原因看,在个人档案与身份证年龄不一致的情况下,个人档案最先记载的出生年月的可靠性还是要更高一些,早期的身份证年龄并不可靠。

个人档案是客观情况下的“真材实料”,尽管也有一定的瑕疵,但档案毕竟是伴随个人一生的最重要的个人材料,档案记载的各项事项准确性非常高。

另外,档案管理也有严格的规定,它的建立和转移都必须遵循一定的程序,个人是不能随便接触个人档案的,如果个人档案在转移的过程中,私自打开了个人档案,个人档案就作废了。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个人的档案与身份证的年龄都是一致的,不会再出现信息不发达时代档案与身份证年龄不一致的情况。

信息时代的到来,对于出生年月的认定,也发生了变化。2021年开始实施的《民法典》规定,自然人的出生和死亡时间,以出生证明和死亡证明记账的时间为准。

我国实施的出生医学证明时间是1996年1月1日,过去没有出生医学证明的人员,以户籍登记或其他有效身份登记的时间为准,在准确性方面,如果没有出生证明,个人档案记载的出生时间无疑就是最准确的。

刘亦菲赵丽颖刘诗诗陈晓吴磊都属兔!本命年星运如何?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虎年挥挥尾巴远去,兔年蹦蹦跳跳扑来,生肖属兔的小伙伴们迎来本命年。在娱乐圈,属兔的热门明星不少,刘亦菲赵丽颖刘诗诗陈晓吴磊等人都是属兔。本命年已至,这些属兔的明星星运如何呢?

星“兔”闪耀之刘亦菲>>

“神仙姐姐”刘亦菲出生于1987年8月25日,今年8月,她将迎来36岁生日。

回顾2022:

2022年,刘亦菲入圈20年了;也是在这一年,她时隔多年再次回归电视剧屏幕,主演的《梦华录》热播,热度口碑齐飞。豆瓣开分8.8,上线不到半年打分人数破80万,被播出平台腾讯认证为年度“剧王”,而她本人也凭借《梦华录》喜获“金莲花”最佳女主。

星光闪耀的同时,也有风雨相伴。刘亦菲在这一年也遇到不少争议,混迹电影圈十多年“下凡”演电视剧,无论是关于剧情的争议,还是“北电入学”风波,都在网络上引发一轮又一规模舆论狂欢,也再次验证了这位“非流量时代的超级流量”在粉圈的腥风血雨体质。

展望2023:

2023年开春,刘亦菲的首部现代剧《去有风的地方》热播,掀起一股云南旅游热潮。据飞猪消息,《去有风的地方》开播一周,拍摄地搜索量暴涨50多倍,当地官号发视频认证这部剧带动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除了超高热度,《去有风的地方》豆瓣开分8.1分,温暖治愈的剧情收获大量好评。

目前刘亦菲暂时没有官宣过新的影视资源,网上盛传新丽大剧《玫瑰的故事》女主已定刘亦菲,该剧根据“师太”亦舒创作的同名小说改编,导演和编剧均为圈内大咖。大制作公司+大导演+大师IP,还未正式开拍已经先声夺人。看来在本命年,刘亦菲的星运依旧形势大好。

星“兔”闪耀之赵丽颖>>

顶流花旦赵丽颖出生于1987年10月16日,在今年迎来她的第三个本命年。

回顾2022:

复盘赵丽颖的的2022年,“转型”一定是为她的年度标签之一。在这一年,演《陆贞传奇》《花千骨》《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等古偶剧爆红成流量花旦的赵丽颖播出两部创业剧——《幸福到万家》《风吹半夏》,前者豆瓣评分7.3,后者豆瓣评分8.4,收视率口碑均不俗。在流量为王的娱乐圈,手握超高流量的赵丽颖愿意沉淀下来,从古偶“舒适区”跳出来演“灰头土脸”的创业剧,没有精致妆容没有夸张滤镜,却再次成功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展望2023:

迎来本命年,赵丽颖年前已官宣成为2023年北京台春晚代言人,受到官媒认可。目前赵丽颖未官宣新影视资源,此前和林更新主演拍摄的仙侠剧《与凤行》于2022年11月杀青,有望在2023年播出。除此之外,网上盛传赵丽颖将进组现实题材电影,如果网传消息为真,不同于2022年的转型之年,2023年的赵丽颖流量口碑两手抓,极有可能再掀起一股仙侠热潮。

星“兔”闪耀之刘诗诗>>

气质女神刘诗诗1987年3月10日出生,即将优雅迎来36岁。

回顾2022:

这一年,继2020年的《流金岁月》后,已经2年没进组拍戏的刘诗诗终于拍新戏了。2022年9月,被粉丝催进组催了2年多的刘诗诗搭档90后刘宇宁出演《一念关山》,一身红衣仗剑天涯。目前曝光的预告中,刘诗诗饰演的的“任如意”有大量打戏,值得期待。

展望2023:

2023年1月,刘诗诗主演的古装剧《一念关山》杀青。除此之外,刘诗诗手上并无任何存货,网传她将出演动漫大IP《狐妖小红娘》中“东方淮竹”一角,刘诗诗本人近日和该剧出品方微博互关。古装剧+动漫大IP,看来淡出荧屏2年多的刘诗诗2023年事业心崛起了。

星“兔”闪耀之陈晓>>

“古装男神”陈晓1987年7月5日出生,将在这个盛夏迎来36岁。

回顾2022:

2022年是陈晓的高产之年,曾凭借《陆贞传奇》中“高湛”一角被评为古装男神的他,结婚生子后并未在事业上松懈。2022年先后播出《好好说话》《梦华录》《冰雨火》三部剧,合作刘亦菲王一博等当红明星,“顾盼生辉”CP在热剧榜至今仍有一席之地。2022年陈晓在古装剧与现代剧之间来回穿梭游刃有余,演员之路稳扎稳打。

展望2023:

近年来无缝进组拍戏的陈晓,目前手里有四部待播剧《云襄传》《人生路遥》《尘封十三载》《无与伦比的美丽》。题材多样,囊括古装武侠剧、名著改编剧、现代刑侦剧、都市情感剧,合作陈建斌、王劲松、刘威、林永健、聂远等实力派演员。2023年,依旧是陈晓的高产之年,库存作品颇有爆相。

星“兔”闪耀之吴磊>>

从童星成长为人气男神的吴磊出生于1999年12月,将在兔年迎来24岁。

回顾2022:

2022年暑期热播剧《星汉灿烂》,掀起一股追剧热潮。吴磊扮演男主“凌不疑”,霸气深情的形象不仅让他涨粉300多万,也让吴磊开始摆脱“童星”的固有印记,在这部剧中他秀肌肉秀打戏展露男子力,童星长大转变为国民男友,让观众们在他身上看到更多的可能。

展望2023:

刚毕业没两年的吴磊堪称劳模,学业事业两不误,目前待播作品有《草木人间》《不虚此行》《爱情而已》,合作胡歌、蒋勤勤、齐溪等前辈演员。在《不虚此行》中,他饰演男主胡歌的好伙伴,自《琅琊榜》后时隔多年再次合作,期待值拉满。目前《爱情而已》被传年后定档,吴磊和大5岁周雨彤上演甜蜜姐弟恋,曝光的片花中有大量亲密戏份。2023年的吴磊,有望再次展现男友力圈一波迷妹粉。

新年已至,星“兔”盘点暂时告一段落,小编在此祝福大家在兔年前“兔”无量、扬眉“兔”气,也祝愿各位明星星途闪耀拍出更好的作品。如果想看小编继续分析哪位明星的兔年星运,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补充,或许下期盘点就会出现点赞高的明星噢!

【来源:九派新闻】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