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母经(地母经真经全文)

落荒而逃 2023-06-19 19:20:11 网友上传

听说过“地母”吗?带你认识一个神奇的《地母真经》发源地:普千

左边公路旁边的大树在向每位拜访的客人招手致意,普千村欢迎您的到来

这里就是享誉海外《地母真经》发源地:普千。

进入普千村的木门敞开着等候归来的人们

普千。一个神仙下凡居住的地方,虽然没有世界上最奇特秀丽的风光美景,却有掩藏着玄机和神奥的山水和人事,蕴藏着聚儒家“孝道”、道家“和谐”、佛家“向善”三教之精髓于一体的地母文化,是广南地母文化的直接载体和重要载体。

河中水美鱼肥,河岸上的渔夫总是在拉起渔网那刻不经意地露出惬意满足的微笑

普迁,为简便写成“普千”,属壮语地名。壮语“普”字,即那种人,意思是指“仙人”或“仙女”这种人。而“千”,壮语指的是“仙人”或“仙女”,联结起来说,“普千”则是“仙人”、“仙女”在的地方之意。

小路跨河沿河蜿蜒,与河水结伴而行

河岸边的菜花,绽放得肆无忌惮,烂漫得不计成本

普千,像婴儿在母亲的襁褓中,在远处仙女乘象山的环抱守护中的世代繁衍生息

游龙河哺育着这方宝地的钟灵毓秀

碧树脉脉含情地俯首凝视着流向远处的“游龙”,

据传,一位仙女骑着一头神象,从天际徐徐降落于此,在此坐化成现在的“仙女乘象山”,此仙就是盘古之后第三位诞生的大神女娲,被称为“大地之母”,主宰山川大地,掌管人间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从此,开启了人类稻作文明之路,也不知从何时起,《地母真经》发源于此。

河流经过坝翁村,村民闲暇时光到河边嬉水洗衣洗菜。

春江水暖鸭先知,泛起碧波荡漾

村民路过简易木桥,踏着石板路上山砍柴

晨雾未散,村民变开始演绎着刀耕火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原始生活方式

“现陈列于北京地坛内《地母真经》的序言部分写道:"光绪27年10月18日地母降笔于滇省广南府漳仙女山之地母庙。"而现存普千古本《地母经忏》包含了念诵的整个开坛仪式,其他地方抄本的《地母真经》序言中也都注明了"地母降笔于滇省广南府漳仙女山之地母庙。"而普千古本《地母经忏》在序言中没有注明,这就有理由推断此为经书的源头。”——摘自《探秘普千追寻<地母真经>源头》

村口的绿树、小桥、流水、人家、水车浑然天成一副马致远笔下浓墨重彩的山水画

不知什么年代建成的石拱桥,在绿树掩映下彰显着古朴沧桑,守护着这方水土的安详宁静

每到壮家独有的节日,村民在桥上对唱山歌,诉说那段仙女下凡的传说,深感大地母亲的浩大恩情。

地母生成万象万物,大地生灵依靠地母而生,死后尸骨埋葬于地母怀中,人们对地母的顶礼膜拜造就了《地母经忏》的诞生,又由此衍生出不同地方多种版本的《地母真经》,形成了亘古久远的地母文化。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农夫的山泉不用搬运,一直流向村中

地母经文教人尽孝,敬畏大地造物、感念地母育物、养物之恩,这一“敬地母,孝双亲,诵真经,行正道”的主题,与现代社会倡导的保护生态、珍爱土地、人与自然和谐及社会和谐的主体思想如出一辙、殊途同归,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

最喜小儿无赖,村头抓鱼嬉水

多少年来人们建庙祭拜地母,在广南境内就有十多座地母庙,其中香火最为旺盛的有3处,一是县城东郊的女娲庙,亦称先农坛、三皇宫。二是坝美镇普千村地母庙(时间无考,现遗址尚存)和光善坛(据说已有200多年历史),现已合二为一,每逢农历三月初三、每月的初一、十五和地母生日农历十月十八,这里被妇孺老少占据,轻纱晨雾与香炉内冒出的白烟交相辉映,人们排队焚香跪拜,30多部《地母真经》的吟唱声回荡于山水之间。三是城郊神仙坡庙,每年都有来自外地的朝拜者和本地虔诚祭拜者参加咏诵《地母真经》达数万人次,让神仙坡庙平添了仙气和灵气。

河中白鹅向人们展示着忠贞不渝的爱情,呢喃中问拍照者“我们爱心型的姿势摆的是否正确”

之所以在县城东郊建“先农坛”,我猜测,是因为县城是古句町故地,莲城古郡,是达官贵人、商贾百姓聚集的地方,为方便人们感念地母而建,是广南近郊地母祭祀风俗最为本真的庙宇;而神仙坡庙之所以建在山顶,这也许是为了说明地母吸天地灵气,纳日月精华,以宽厚博大的情怀,日日夜夜哺育万物,时时刻刻呵护生灵,可能也是为了佐证“世上只知天为大,地母小天只一层”的说法吧,陈应文语:“神仙坡的地母神像是较为形象的。”

村中妇女心灵手巧,用古老传统的手工艺驾着织布机织布,一针一线自制成传统布鞋

我不知道仙女为什么要降落于普迁,《地母真经》会发源于此,历史神话的谜团成为今天无法破译的密码,只能以这里的人文地理、山川风物来描绘浓郁神秘的色彩。

游龙河蜿蜒成太极图彰显着这方盆地的人杰地灵

这里有“犀牛望月”“观音坐莲”的仙女山,有“玉带围腰”、“太极图案”的游龙河,有老人厅(土地庙)、地母庙遗址、石拱桥、石城墙、青古板古道、古营盘关隘、古戏台遗址、干栏建筑民居、墓碑、碑记,前人之述备矣。

古老的石拱桥是诗人画家笔下乐此不彼的话题,可惜我写不出华丽词章,只能用相机记录着光和影的一瞬间

这里的一山一水,一庙一桥,每一处都是一个神秘的故事,每一景都有一段美丽的传说。

离开之际,意犹未尽,依依不舍,总是回头看看,心理感觉还缺点什么……

普千,诉说着美丽的传说,乘着飘渺歌声的翅膀,越飞越高……

声明,本文部分图片由朋友提供,

文字部分参考文献:

《广南府志》

《广南县地名志》

《地母经忏》

《地母真经》

兰天明《历史文化生态村——普千》

《探秘普千追寻<地母真经>源头》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