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坟时间有什么讲究和忌讳(三年上坟时间有什么讲究和忌讳)

陈情匿旧酒 2023-06-20 16:47:28 网友分享

老祖宗的告诫:“扫墓不过3代,上坟不过未时”,清明扫墓要注意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经过几千年的传承,有非常多值得称道的地方。而丧葬文化,就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非常讲究落叶归根、入土为安。先人去世,后辈需要披麻戴孝,主要目的是为了让逝者安息,也为了庇佑子孙后代。

“百善孝为先”,丧葬文化的核心就是“孝”。不仅要在有生之年孝顺父母长辈,如果父母长辈去世的话,也同样需要“孝顺”。给父母长辈扫墓、上坟就是最直观的表现。对坟墓进行维护,不仅可以表达对先人的思念,也起到庇佑后代的效果。

清明扫墓的一些禁忌

清明节是扫墓的日子,在这一天,许多在外打拼的人都会回到老家给祖先扫墓。扫墓也是有许多禁忌的,比如:不能穿太过鲜艳的衣服,不能穿新鞋子,70岁的老人不要上坟,孕妇、幼童不要上坟,烧纸要一次性烧完,纸钱没烧完纸钱不能离开等等。

很多禁忌都是和健康、安全息息相关,也有一些是对先人的尊重和敬畏,都蕴含着道理。比如,不穿色彩鲜艳的衣服和新鞋子,就是对先人的尊敬。不让70岁以上老人、孕妇、幼童上坟,是为了安全,避免身体吃不消。而一次性烧完之前和之前没烧完不能走,则是为了避免火灾的出现。

扫墓不过3代,上坟不过未时

关于清明扫墓,老祖宗有这么一句告诫:“扫墓不过3代,上坟不过未时”。这句话是什么意思?3代是指什么?又为什么不能超过未时?

一、扫墓不过3代

这句话很容易理解,意思就是说,清明节扫墓的话,只需要对3代以内的祖先负责就行。超过3代的祖先,基本上就不需要去扫墓了。

3代:第一代是父母,第二代是祖父母,第三代是曾祖父母。

之所以会有扫墓不过3代的说法,主要有3个原因:

1、扫不过来

之所以会这么做,原因也无可厚非。如果每一代人都需要去扫墓的话,从古至今不知道有几十、几百,甚至是几千座坟墓,哪里扫得过来?一天扫10座坟,一年都扫不完。

2、血脉稀薄

有一句老话:“一代亲,二代表,三代四代不走了”,人的寿命也就几十年,大多数是三代同堂,四代同堂已经不容易了。对于很多人来说,到祖父母这一代还是很亲近的,但是对于曾祖父母则是很多人都没见过,更别提再往上的高祖父母。

这曾祖父母这一代就差不多了,再往上就血脉稀薄。3代以内的亲戚还比较有走动,很多超过3代以外的亲戚,血缘关系稀薄,干脆都不走动了。扫墓也是如此,都不认识,就直接不折腾了。

3、坟墓都找不到

超过3代以后,后辈可能连坟墓在哪里都不知道,又如何能够去扫墓、祭拜呢?就算找到了坟墓,可能连里面埋葬的是哪位先人都不清楚。因为不认识,祭拜也不一定是诚心诚意,所以超过3代就没什么意义了。

二、上坟不过未时

这一句讲的是上山扫墓的时间,古代的计时单位是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两个小时。要上山扫墓的话,时间最好不要超过未时(下午3点)。

十二时辰:子时,23点至01点;丑时,01点至03点;寅时,03点至05点;卯时,05点至07点;辰时,07点至09点;巳时,09点至11点;午时,11点至13点;未时,13点至15点;申时,15点至17点;酉时,17点至19点;戌时,19点至21点;亥时,21点至23点。

为什么上坟不要超过未时呢?主要有2个原因:

1、阴气比较重

坟墓叫做阴宅,古人认为墓地的阴气比较重,白天的时候阳气可以镇压住墓地的阴气。而未时(下午3点)之后,阳气就由强转弱。如果超过这个时间段才去扫墓的话,墓地的阴气会比较浓重。

如果被阴气入体,对身体健康很不利。所以,扫墓一般都是在9点-11点的时候进行,一般都不会超过下午3点才上山扫墓。

2、有安全隐患

因为坟墓基本上都是在荒郊野外或者山上,而古代的交通条件比较差,未时才去扫墓,一番折腾之后天都黑了。

天黑之后还要爬山涉水、翻山越岭,一不小心就会摔倒,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所以,为了安全考虑,还是早点去扫墓比较实在。

总结

“扫墓不过三代”,是告诉我们要珍惜、孝顺父母、长辈。因为随着时间的流逝,一切都归于尘土,超过3代,就像是没来过这个世界。“上坟不过未时”,则是为了安全考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尽孝一定要趁早,不要等到远去才在坟前后悔。

清明扫墓讲究“前三后四”,什么意思?哪个时间段扫墓最为佳?

今年的清明节是4月5日,作为传统重大节日之一,它是唯一需要亲自上坟为先人扫墓的节日。当然,清明也是24节气中的第5个节气,清明过后气温回升,万物也迎来了快速生长,此时也是踏青的好时节。

不过,作为传统祭祖节日,清明主要的习俗还是祭祖扫墓,让人们能够缅怀先祖,弘扬孝道,传承宗族血脉。

清明祭祖起源于帝王将相的“墓祭”之礼,民间也开始效仿。而到了春秋时期,为纪念晋国忠义之士介子推而设立清明节。

秦汉时期扫墓祭祖的风气较盛,如《汉书》中曾记载,大臣严延年老家即便离京城千里之远,但每年仍然会还乡祭祖扫墓。

不过,清明扫墓时的讲究和习俗比较多,大家一定要规避很多忌讳,不然会闹出笑话。

01、清明扫墓讲究

根据清明习俗,祭祖时先要进行扫墓,将墓地打扫干净,清理过去一年生长的杂草、枯枝等。民间认为,坟墓上杂草众多,会对家族后代的运势造成影响,也不利于他们的健康。

因此,大家需要将杂草、树木清理掉,这样也能避免坟墓遭到破坏。

此外,还需要将塌陷的地方重新填土,对蛇鼠洞也要进行清理,确保坟墓变得正常。而如果墓碑破损,也要及时修整。

做好这些后,下面就要进行培土,填上新的坟头。不过民间认为,培土不能在清明节这天,讲究“左五右六”,也就是提前5-6天完成培土工作,当天培土就太晚了。

一切完成后,接下来就要祭祀,以表达对先人的哀思和敬重,也希望能够得到先人庇护,让子孙后代能够享福。

扫墓时,大家需要携带水果、酒水、鱼肉以及先祖爱吃的东西作为贡品,将其摆放在先祖坟墓前,并将购买的纸钱拿来焚烧。

焚烧好后,也要将部分纸钱拿到坟头下压着,让别人知道此坟后人仍在,且已完成祭扫工作。临走前,也要进行叩拜之礼。

02、清明扫墓时间

清明扫墓其实并非是指在清明假期当天,可根据自己的安排选择合适的祭扫时间,民间有“前三后四”的说法,意思是清明前三天、后四天均可以祭祖扫墓。

当然,每个地方的讲究不同,部分地区清明节前10天就可以扫墓,也有地方清明前后逢“单日”进行祭扫。不过最集中的扫墓时间是在清明节前3天,但随着人们外出工作,祭扫时间多是根据清明假期来,通常三天假期内为祭扫高峰期。

那么,在祭扫当天,哪个时间段扫墓最为合适呢?

民间看来,清明上坟时间可选择在上午九点到下午三点,此时阳气为一天最旺,而坟墓作为阴宅之地,其阴气比较重,因此需要在阳气旺的时候才能镇得住。

但也有地方认为,祭祀时间在卯时最好,也就是早上五点到七点,此时比较清净,且早早扫墓也表达了对先祖无限的思念之情。

不管怎么说,扫墓最迟时间不能超过下午3点,不然阳气低,阴气渐长,体弱的人容易受影响。

03、扫墓忌讳1、忌烧

在上坟时,大家除了烧纸钱外,也会烧上纸房子、纸汽车等。不过在烧的东西上也是有讲究的,首先是不能将旧衣服拿过去烧,不然会给家庭带来厄运;其次是不能将逝者或自己的照片烧了,这也是不吉利的象征。

2、特殊人群忌扫墓

民间认为,那些身体虚弱多病之人,或处于疾病状态中的人,尽量别去墓地扫墓,不然容易受气场影响,对健康不利。

当然,孕妇或女人来例假了也不能去,毕竟墓地阴气重,对女人来说不是好事。而对于年龄在6岁以下的儿童来说,也不能扫墓。

3、忌戏耍

扫墓时一定要神情严肃,对先祖有敬畏之心,别随意在墓地前打闹嬉戏,也别在墓前拍照留念,这些都是不尊重先人的体现。

当然,大家在穿着上也要注意,尽量选择简单朴素的衣物,别穿着大红大紫或打扮浓艳,这也是对先人不敬。

4、外人不宜扫墓

清明祭扫主要是自家人,外人忌讳参与扫墓中,不然会引来不必要的烦恼。民间看来,如果外人参与进来,如女婿,可能会让家族运势破坏掉,以至于家族后代厄运连连。

不管咋说,扫墓都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情,大家一定要神情庄重,不可东张西望,也不能破坏贡品,大家咋看?

人死十周年能不能去上坟?

可以的,缅怀去世老人,教育后代。我们国家是礼仪之邦,许多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也不是都属封建迷信。国家还倡导清明节祭扫革命先烈。所以隔几年兄弟姐妹们集中一下共同祭奠一下去世的老人,如给过世老人过十周年,二十周年等,是亲情友情的体现,也凝聚人心,传承家族优秀传统。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