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包是什么(红包是什么意思)

行尸走肉 2023-08-12 01:41:55 互联网

分手后,“520”红包还要得回来吗?

每年的5月20日和5月21日被称为信息时代的爱情节日,其谐音被情侣们赋予“我爱你”“我愿意”的意思,因此又被称为“结婚吉日”“表白日”。这两天,情侣们常通过手机或网络表白、送红包等。

恋爱关系是成年男女在社会交往中的一种特殊情感关系,基于共同生活的美好愿望,交往过程中常常会有频繁的经济往来,出现财产混同的现象。

但是当浓情蜜意退却,感情生变后,曾经的金钱往来难免要算清楚。正确认识和处理恋爱期间的钱款财物问题,也日渐成为恋爱的一门“必修课”。那么,恋爱中的金钱支出在法律上究竟如何认定呢?

1.恋爱时的“借款”需要还吗?

北京市昌平区法院法官答:一般而言,根据钱款给付的用途和目的,情侣之间的钱款往来主要分为赠与和借贷两种形式,根据不同的法律性质,在判定上也有所不同。

情侣分手后,给付财产较多的一方想要追回金钱损失,最常见的理由就是主张大额支出是对方向自己的“借款”。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在民间借贷法律关系成立的情况下,借款人应当按照双方约定或法律规定归还借款,这与“欠债还钱”的一般生活经验相一致。因此,不论双方是恋人或已经分手,借款人的还款义务不会随着双方关系的变化而改变。

但情侣关系毕竟是一种亲密关系,相恋中的情侣往往更为感性,在理性而又真实的经济往来及司法裁判中,这种感性状态并不利于日后对两人借贷关系成立的认定,昔日恋人各执一词的情形并不少见。

一方面,情侣间借贷关系的证明难度相对较大。根据法律规定,民间借贷关系成立并生效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借贷双方达成借贷合意,并且借款已经由出借人向借款人完成交付,即“借贷合意”+“借贷事实”。

所谓“借贷合意”,是指当事人双方共同认可借款事实,借条、欠条等都可以作为这一事实的外在表现。在现代社会中,情侣间的“借贷事实”可以通过转账记录、刷卡记录等方式予以证明,但“借贷合意”往往因恋爱关系的存在,缺少必要的证据支撑,毕竟恋爱伴随着浓厚的感彩,不管是基于对恋人的信任或担心影响双方感情,很少会有人要求恋人向自己出具借条、欠条等借贷凭证。此时,即使有转账记录证明实际存在给付钱款的事实,但由于缺少相应的证据证明双方存在借贷合意,无法排除赠与、共同支出或其他的合理情形,付款方主张双方存在借贷关系并要求对方返还借款的诉讼请求,就很难得到法院支持。

李某与宋某曾是恋人,在二人同居期间,李某刷卡21万元购买了一辆小汽车,登记在宋某名下。后二人因生活琐事产生矛盾并最终分手。李某诉至法院,称21万元是宋某向其借的购车款,因当时碍于两人的恋爱关系,未让宋某出具借条。宋某对此不予认可,称车辆是李某获得拆迁款后主动提出给自己买的,并不是借钱。

法院经审理认为,购车时二人处于同居期间,且车辆由二人共同使用,宋某主张赠与具有一定合理性,现李某仅依据刷卡消费记录主张宋某借款,但未能进一步举证证明双方之间存在借贷合意,在购置车辆后也未要求宋某出具借条等债权凭证,其诉讼请求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最终法院判决驳回了李某的全部诉讼请求。

另一方面,情侣间借贷的利息往往难以获得支持。根据我国民间借贷的相关司法解释,在借贷双方没有约定利息的情况下,法院对债权人借期内的利息主张不予支持;借贷双方对于借期内利率及逾期利率都没有约定的,可以主张自逾期还款之日起的逾期还款违约责任。而大部分恋人之间的借贷,既没有约定利息,也没有约定还款期限,自然也就无法主张出借款项的利息。因此,即使有证据证明情侣之间存在借贷关系,但如果双方没有就借款的利率进行约定,法院也只能判决借款方返还相应的借款本金。

2.情侣间的微信红包可以要回吗?

北京市昌平区法院法官答:情侣间往往会通过赠送礼物的形式表达爱意、加深感情。根据法律规定,情侣间的赠与一般可以分为两种情形:一种是一般性的无偿赠与,另一种是附条件的赠与。对于前一种,赠与完成后,赠与人不能再要求受赠人返还。但是在附条件的赠与情况下,如果赠与目的无法实现或者赠与条件不能成就,即使受赠人已经接受了赠与物,赠与人也有权要求予以返还。

一般性的无偿赠与,是指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的行为。虽然双方未签署书面赠与协议,但当一方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接受了赠与,实际上该过程已经形成赠与合同,且合同履行完毕。此时,财产的所有权从赠与人转移至受赠人,赠与人不能再要求受赠人返还赠与的财物。

情侣间的无偿赠与,主要有四种常见情形:

一是日常生活中的共同消费支出,共同消费是双方为维系感情而进行的共同支出、共同受益的活动,例如一起吃饭、看电影等,这些共同支出包含着双方共同的意思表示,即使日后分手,负担较多的一方也不能要求对方予以返还;

二是特殊节日如情人节、纪念日等时间节点,向对方赠送的礼物或财物;

三是“520”“1314”等具有特殊含义的转账,以及摆出心形或花束形状的现金;

四是无明显意图且金额不大的其他小额赠与,比如微信红包等。

3.承诺的“赠与”需继续履行吗?

北京市昌平区法院法官答:恋人之间自然少不了甜言蜜语、海誓山盟,那么,相恋时一方做出赠与财产的承诺,分手后还可以要求其继续履行吗?

根据民法典第六百五十八条规定,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由于赠与合同具有无偿性和非交易性,赠与人将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本质上属于一种施惠行为,受赠人是纯获利益者,即使赠与人撤销赠与,一般也不会损害受赠人的利益,所以法律赋予了赠与人任意撤销权,也就是说,赠与人在赠与财产前是可以撤销的。因此,如果一方只做出了赠与财物的许诺,但并未实际将赠与物交付给对方,那么双方分手后,对方是不能要求其继续履行的。

需要注意的是,“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并不单纯指赠与财产由受赠人占有使用。对于动产,如金银首饰、名牌包具等,不论其价值大小,当赠与人做出赠与意思表示并将其交付给受赠方时,赠与物的权属即发生转移,此时赠与人不再享有任意撤销权。但对于房屋等不动产以及股权等无形财产,其权利的转移一般要求到权属部门进行变更登记,交付并不代表所有权的转移。因此,如果赠与财产是房屋等不动产,即使一方做出赠与的意思表示,另一方也实际居住在赠与房屋中,如果没有办理房屋产权过户登记,房屋仍然属于赠与人的个人财产,分手后不仅受赠人无权要求赠与人继续履行承诺,将房屋赠与自己,赠与人还有权要求受赠人搬离涉案房屋。所以,如果恋人只是做出“赠与房屋”的许诺,却并未将房屋实际过户给受赠方,那这很可能只是“空头支票”。

信任是相恋的基础,如果承诺都像“空中楼阁”,那感情又该如何保障呢?生活中,赠与方出尔反尔的情况并不少见。如果现实交易中,赠与人行使任意撤销权导致受赠人损失,在少数情况下,赠与人也会承担赔偿责任。例如赠与人向受赠人保证会交付赠与财产,并要求受赠人做好接受财产的准备,受赠人基于信赖为接受财产而支出了必要费用,此时赠与人无正当理由撤销赠与的,应当赔偿受赠人的信赖损失。但是在感情中,受赠人基于信赖付出的真情实感,其价值是无法进行衡量和评判的,即使诉至法院,受赠方要求完成赠与或者给付补偿的诉讼请求,也很难获得法院支持。为避免情感上的“错付”,受赠方可以要求赠与人将赠与内容进行公证。根据民法典第六百五十八条规定,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赠与人不得任意撤销赠与。

4.享受付出的快乐也要学会保护自己

恋爱关系没有专门法律法规予以保障,加上其自由、感性因素占比重等特点,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情侣们在享受恋爱带来的甜蜜时,也要学会保护自己。

一方面,要保持相对财产独立,并做好大额资金往来的证据留痕。恋爱期间如果出现财产混同,是很难区分各自财产的,因此情侣除财产相对独立外,也要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进行消费、赠与,以免分手后出现各种财产纠纷。对于恋爱期间的转账行为,法院一般结合转账的时间、金额、用途以及双方的财务状况等因素综合进行判断,因此对于大额的资金往来,要做到及时留痕,保存好转账记录、微信聊天记录等具有一定证明力的证据。

另一方面,要保持一定的理性思考。“爱情容易让人冲昏头脑”,但恋爱中“各怀心思”的情况也绝非少数,不仅对恋人的口头承诺要有清醒的认识,更要防范以恋爱的名义进行的“杀猪盘”。如果发现对方有异常行为,尤其是频繁要求借钱、投资,要及时止损,留存好证据并向公安机关报案。

此外,需要提示一点,恋爱虽是个人自由,但也要遵循公序良俗,如果一方已有婚姻家庭,其赠与的大额财产、贵重礼物,均属于夫妻共同财产,赠与方的配偶是可以依法追回赠与的财产的。所以不管是有心还是无意,“介入”他人家庭的感情,最后很可能是人财两空。

相识相恋不易,如果出现财物纠纷,双方应积极沟通协商,力争好聚好散。

- END -

综合/山东高法,在此致谢!

来源: 法制网

警惕!被这种小虫咬后奇痒无比,广东户外很常见

夏天一到

趁着阳光正好、温度逐渐升高

大家都喜欢

到户外休闲娱乐

但!

街坊们不要忘了

这个时候也正是各种虫子活动

最为猖獗的时候

不少街坊反映

夏季在户外总会遇到一种小虫子

比芝麻还要小,看上去就像一个黑点

和蚊子有点相似

很多时候

大家根本不知道自己被咬了

直到有感觉的时候皮肤已经痒到不行了

好好的皮肤

也霎时间布满了N个“大红包”

看这“作案现场”

简直比蚊子还毒!

究竟是什么东西

这么狠?

原来

它们就是人称蠓[měng]虫的存在

“被咬了之后挺痒的”

“跟蚊子咬的半斤八两

也不知道是哪种虫子,我还以为都是蚊子”

DV君了解到

蠓虫其实是蚊子家的亲戚

通常一窝窝地飞舞在半空中

虽然只有2毫米左右

但它们的攻击力却比蚊子要更猛

在广东

每年7到10月中旬是蠓虫的活跃高峰期

但5、6月的时候也已经“初露锋芒”

在公园、河边都特别多

由于被蠓叮咬后,症状和蚊子叮咬很相似

这也导致很多人

误以为自己是被蚊子咬的

今天(5月14日)上午

不幸中招的王同学也来到医院皮肤科看病

“很痒

我还以为是蚊子咬,结果看到是虫子

肿起来了很大一个

我现在身上有七八个这样的小包”

医生介绍,虽然蠓虫看起来小小一只,但是带来的麻烦却不小,可能引发过敏性或者继发性皮炎,传播奥罗普切病毒、蓝舌病病毒,甚至肝囊原虫、丝虫、血孢子虫等寄生虫。

“可能是先出现一个丘疹红斑,然后凸起来一个结节、瘙痒,有些过敏体质的人或者一些反应比较厉害的甚至会在咬口的地方会出现一个小水泡”,医生表示。

如果挠破伤口

可能因感染出现大面积红肿

严重者

可出现血管性水肿

或全身性风团及大片瘀斑

广药附一医院皮肤性病科主治医师 邓婉莹:需要的就是一个局部的对症处理。如果长出来小血泡的话可以先用碘伏消毒,然后把血泡刺穿它,再做好消毒预防感染。如果没有说很明显的水泡,我们是可以去选择一些中弱小的激素去外用,大概涂个三五天,慢慢的整个情况就会好转一点。

现在每逢周末和节假日

很多街坊喜欢去草地野餐露营

所以一定要做好防蠓虫的准备

如果不想被咬

最好穿浅颜色的长衫长裤

尽量避免蚊虫喜欢的暗色系

最好穿上长袜

物理防护是防叮咬的最有效方法

如果被咬,做好局部的对症处理

发现情况不对

最好尽早就医!

其实除了蠓虫

夏季还有不少虫子危害也很大!

为此,DV君给你们收集了

实用防虫手册+急救法

↓↓↓

转发这些防范知识收藏备用

扩散提醒更多人小心

转自:广东民生DV现场 阿波

来源: 广东公共DV现场

春节红包江湖:有人年终奖2万给父母发10万,有家长办存折专门给孩子存压岁钱

极目新闻记者 张皓 谢茂

收压岁钱是孩子们过年最开心的事情,而给压岁钱则成了部分成年人的负担。在网络支付盛行的时代,为了让过年给压岁钱有足够的仪式感,不少人会专程取出大额现金,而在新年之后,收到压岁钱的孩子或者孩子父母又会将这些压岁钱重新存入银行。只留下ATM前的空红包,默默见证着辞旧迎新的故事。

在给出和收到压岁钱的故事中,有25岁研究生将自己收到最后一笔压岁钱存入银行;有人年终奖2万元,却给父母10万元压岁钱;还有宝妈自己小时候压岁钱给父母保管后“消失”,遂给2岁女儿开通存折。

魏睨在存压岁钱

25岁研究生最后一次领压岁钱

1月25日,浙江衢州的汪先生去银行存压岁钱时,看到ATM存取款机的小房间内地面满是空的红包,感叹“惊呆了!”

27日,极目新闻记者也实地走访了湖北恩施的一家农业银行营业点,ATM机房和旁边的垃圾桶内,未见大量红包空壳的现象。

当天,恩施25岁的魏睨(化名)也走进银行,将他收到的压岁钱1800元现金存进卡里。魏睨是湖北一所大学的研三学生,距离毕业只有半年时间,目前他正在修改完善自己的学位论文。

“我们这边还没毕业参加工作就被看作是小孩,还一直可以收压岁钱,这也应该是我最后一次收压岁钱了。”魏睨说,他已经放弃了继续读博士的计划,和一所高中签订了三方协议,准备毕业后就前去当一名教师。

魏睨说,一起读书的同学不少都已经结婚生子,自己则是一直在读书,父母一直都很支持他,2022年大年三十,母亲更是给了自己人生中最大的一笔压岁钱,“虽然我妈给的时候没说什么,但我也能猜到,她是怕我毕业时候缺钱。”

“今年过年准备给爸妈包个大红包。”魏睨说,下半年他就将走上工作岗位,自食其力,也希望给父母减轻一些压力。而母亲给的这笔压岁钱他则打算用作毕业前的生活费,尽量少找父母伸手要钱。

儿子年终奖2万给父母10万压岁钱

而25岁的莆田人成越(化名)已经工作了,更多的则是给出红包。1月28日,他给极目新闻记者算了一笔账:春节期间共给出红包约12万元,收到红包约8万元。

成越大学毕业后一直就厦门的一家企业上班,工作之余,他还自己投资了一家奶茶店,以及做一些兼职,可以自己支配的收入较为可观,才会给出大额的压岁钱。而给出的12万红包中,主要是给了父母一人5万元,另外给了奶奶和外婆一人5000元。

成越解释道,主要是因为去年父母的生意效益不佳,而他的收入尚可,所以想多给父母一些零花钱,为了更有仪式感,他年前还特地到银行取出了足够的现金,除夕给父母红包,父母收到钱后表示会存起来为他结婚做准备。

“小时候压岁钱都是父母帮忙收起来的,我再也没见过了,工作后压岁钱也是倒贴。”成越说,他的年终奖才2万元,高额的压岁钱也是他的一项负担,而未来则会根据收入情况给压岁钱,并不一定每年都会相同。

此前,某理财APP曾发布中国压岁钱地图,福建莆田以人均12000元独领风骚,而广东则以人均50元居末位。

对于网上流传的莆田压岁钱领先全国的说法,成越则表示,给压岁钱多少都是看家庭收入状况,从几十元到几万元都有可能。

知名游戏主播“张大仙”在直播中提到红包时表示,他在湖北时都是几百元,而在老家广东潮汕则是5元、10元红包,“可以随便发。”网友评论称:“长大了才知道5元红包的好。”

一位宝妈在社交平台晒出了两个孩子在广东过年收到的红包清单,共计收到156个红包,合计2636元,“宝宝拆红包都拆累了。”

广东湛江的张女士(化姓)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几元红包确实有,这类红包主要是为了新年图吉利,并不局限亲戚,如邻居家孩子新年见面打招呼也会给。而亲戚间的红包或压岁钱则会稍微多一点,不过200元目前在当地依旧算是大红包了。

在广东佛山工作的湖北人柯先生(化姓)告诉记者,他们公司新年开工第一天,往往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去找各个领导要红包,金额通常是5元、10元、20元不等。“新年发红包算是讨个彩头,也算是鼓励员工早点返岗上班吧。”柯先生说。

有银行和家长专门为孩子存红包

压岁钱的保管也成了一直以来网友争论的焦点,不少网友表示,自己小时候收到的压岁钱爸妈说帮忙保管,可直到自己长大也没见过这笔压岁钱。对此,还有银行专门推出了儿童存折业务。

浙江台州的厉女士就为自己2岁的女儿办了一本存折,专门存女儿收到的红包和压岁钱。“从她一周岁时开始存,到现在已经有将近2万元了,都是家人和亲戚给她的红包。”

厉女士晒出的红包

厉女士将存折晒到网上,还有网友调侃,2岁宝宝的压岁钱已经比不少成年人都多了。此外,存每一笔钱时厉女士还给女儿写了备注留言,有的是备注“外公存”“太婆存”,还有的则是写道:“爸妈爱你呦”“我是小吃货”“新年红包”“兔年大吉”。

厉女士说,之所以给孩子办理压岁钱存折,主要也是因为自己小时候的压岁钱给父母保管后就没有下文了,如今自己有了孩子,就想着把长辈给孩子的钱都为她存起来,等孩子长大后再自行支配。而存折上写下的留言,主要是想记录大家对孩子的爱。

厉女士女儿的存折

极目新闻记者注意到,浙江嘉善一家村镇银行因此推出了儿童成长存折业务。该银行工作人员告诉极目新闻记者,该业务是针对16周岁以下的儿童,需要监护人带着孩子一起来开户,每存取一笔钱都可以自主编辑5个字以内的留言。该工作人员表示,这项业务已推出数年,也有不少家长办理该业务。

另外,在设计平台,还有网友用孩子的作业本按照银行存折的样式写下“存折(儿童)”,并记录下孩子“存进去”的每一笔钱。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