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相名称(月相名称依次是什么)

痴人痴梦 2023-06-11 16:21:50 网络

原来月亮不止叫“月亮”,五花八门的名字,你知道几个?

月亮,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的吟咏对象。在先秦之前的周朝,就已经出现了祭祀月亮的习俗。《礼记·祭义》记载:“祭日于坛,祭月于坎,以别幽明,以制上下”。

再往后,古代文人们从高高在上的祭坛上面请了来,慢慢地从祭月变成了大家喜闻乐见的赏月、望月。月亮也逐渐和团圆、思念等情绪挂钩,寄托了广大群众的美好愿望。

但是这群文人墨客,写月亮就写吧,偏不爱直接写,不把它写出花来仿佛对不起自己手上的笔。于是,月亮都多了五花八门的雅号和代称。

以月“形”之名

根据月相和天气而产生的各种各样的别称。比如夜光、圆光、圆景、清晖、玄烛、素晖、晖素等等。

屈原在《楚辞·天问》中就写道“夜光何德,死则又盲?”,李白也在《君子有所思行》中写道“圆光过满缺,太阳移中昃”。这里的“夜光”“圆光”指的都是月亮。

但是月亮的“形”可不止于此,在周代金文月相术语中,用“魄”来指代所有可见的月相,所以与“魄”相关的词语也被用来称呼月亮了,如月魄、玉魄、皓魄、素魄、夜魄等等。

高适《塞下曲》就用上了“月魄”:“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

何景明的《对月》用的是“玉魄 ”:“玉魄中天满,清辉近水多。”

月亮的形态千变万化,古人也就依据它的形象发散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了巨量的比喻别称。

满月时像轮、盘、镜子的:天镜、金镜、金鉴、玉镜、玉轮、琼轮、白轮、银轮、玉盘、银盘、晶盘,清规。

范成大《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星汉淡无色,玉镜独空浮。”

陆游《晴和出游湖山间》:“舟回不须速,看涌白玉轮。”

弯月时像弓、钩的:玉弓、明弓,玉钩、琼钩、银钩、玉帘钩等。

李贺《南园十三首》(其六):“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欧阳修《临江仙·柳外轻雷池上雨》:“燕子飞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

以月“神”之名

古人在观察月亮形象的同时,也创造了许多关于月亮的传说故事,著名的有“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等等。而这些神话传说在流传的过程中,同样成为了月亮的代称。

从“嫦娥奔月”出来的有嫦娥、月娥、素娥、姱娥、娥月、娥影、娥灵。

石孝友《虞美人·月娥弄影当窗照》:“月娥弄影当窗照。疑是巫山晓。”

梅尧臣《得余干李尉书绿示唐人于越亭诗因以寄题》 :“姱娥夜出在寒溪,青铜莹磨光几里。”

还有“婵娟”本指美女,借指嫦娥仙子,也被用来指代月亮,最出名的就是这句苏轼《水调歌头》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从“玉兔捣药”出来的有玉兔、白兔、银兔、冰兔、金兔、玄兔、兔影、兔辉等等。连兔子捣药的杵也不放过,“玉杵”都成为了代称。

白居易《酬令狐留守尚书见赠十韵》:“晓关开玉兔,夕钥纳银鱼。”

李绅《奉酬乐天立秋夕有怀见寄》:“冰兔半升魄,铜壶微滴长。”

汤显祖《牡丹亭·闹殇》:“玉杵秋空,凭谁窃药把嫦娥奉。”

至于“吴刚伐桂”,比较早的可信记载来自于唐代《酉阳杂俎》:“旧传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道有过,谪令伐树。”

所以“月桂、桂月、桂宫”也被用来代指月亮。

苏轼《念奴娇·中秋》:“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

白玉蟾《嘉定甲申闰月五日开皇帝升遐》:“一钩桂月千林黯,半夜松风万壑哀。”

月中有桂怎么看出来的不知道,不过有蟾蜍倒是真的。屈原的《楚辞·天问》中有这么一句话“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惟何,而顾菟在腹?”依据闻一多先生《天问释天》中的说法,“顾菟”即蟾蜍,所以蟾蜍也成为了月亮的一种别样称呼。

李白《初月》:“玉蟾离海上,白露湿花村。”

陆游《晦前二日夜欲晓自湖上归对残月独酌》:“小阁对寒蟾,山尊尽更添。”

高阶玩法

当然,有诗人看大家都用意象写月,他要搞个不一样的!什么意象都不用,但是字字句句写的都是月。

王安石《咏月》

追随落日尽还生,点缀浮云暗又明。

江有蛟龙山虎豹,清光虽在不堪行。

不得不说,玩文字游戏还是你们会玩!

结 语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明月常在,亘古如斯,而我们从崇拜月亮一路走来,将它融入了历法,为它编写了传说,用它寄托了情感,也用最美好的文字去描述它,记住它。每个人看到的月亮因为当下的情感又是那么不同,中秋将近,此时的你看到月亮又想起了什么呢?

欢迎来和螺蛳君分享呀~

月相 | 你所不知道的月相知识!是圆满,也是新生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每当夜晚,我们总喜欢仰望夜空,那一轮高高的明月会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

月亮在我们心中一直是一个很神奇的存在,因为今月曾经照古人,因为嫦娥奔月的传说,更因为月有阴晴圆缺的奇妙变化。

小时候,爸爸妈妈常常给我们讲“给月亮姑娘做衣服”的故事,月亮姑娘真可怜,一直都没有合适的衣服穿。

为什么每次量好尺寸的衣服,它都会会穿着不合适呢?为什么夜晚的月亮会有阴晴圆缺的各种形状呢?

其实关于月亮的知识,也是一门大学问。

我们常常讲月亮形状的变化称之为月相。月相的定义,是指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

而我们自古以来吟诵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里的圆缺就是指"月相变化"。

众所周知,月球会绕地球运动,使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动。

因为月球本身不发光,也不透明,只有月球直接被太阳照射的部分才能反射太阳光。我们会从不同的角度上看到月球被太阳直接照射的部分,这就是月相的来源。

而月相的变化规律也很奇妙,从每月月初开始,初一是新月,也是我们常称的“朔”,之后是蛾眉月,上弦月,再到凸月,也是渐盈凸月。然后就到了我们最喜欢的十五,被称为满月,也是“望”,之后又依次为凸月,也是渐亏凸月,在十六那一天还有一个特殊的名字,叫做既望。之后又是下弦月,这个时候的月亮已经是残月了,到了每个月的最后一天,也被称为“晦”,而后新的一个月的第一天被称为新月,周而复始。

关于月相的变化,这可是一门大学问。我国人民还专门为此编写了一首月相变化歌,帮助我们记忆:

初一新月不可见,只缘身陷日地中,

初七初八上弦月,半轮圆月面朝西。

满月出在十五六,地球一肩挑日月,

二十二三下弦月,月面朝东下半夜。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月初的一弯新月像一张精巧的弯弓,白居易在自求外任的途中,借新月的可爱,抒发了自己心情的轻松畅快;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用这峨眉山上的半轮秋月,将山水间的景色书写地淋漓尽致,汪洋恣肆;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人们总是会在很多时刻都想起月亮,即便是在射箭时,苏轼也盼望雕弓如满月,尽情挥洒自己的报国之志。

我们从小就吟诵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提起明月好似总是离不开故乡。

其实关于月相的意义可多着呢。

月相和海洋的潮汐有关,比如在满月的时候会引起大潮。

我们熟知的阴历,在天文学中其实就是指按月亮的月相周期来安排的历法,我国古代呢,就经常用阴历来计时。

而我们经常说起的一个月两个月,也都是以月相的变化周期作为一个月的长度。

中国呢,自古就有花好月圆的讲究,月有阴晴圆缺,而满月在人民心中往往代表着圆满、顺利和吉祥的意味。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盼望着满月。

比如我们会把正月十五这一天定为元宵节,而八月十五这天为中秋节。这些节日设定的初心是为了家人团聚,我们都会期待在月可以圆满的这一天,家人也可以团圆。

花好月圆人团圆,我们希望月圆满,希望人团圆,希望每天都可以顺利吉祥,大概这就是我们心底最好的期盼了吧。

或许会有人会不喜欢满月,提出“月有阴晴圆缺,不圆满才是月亮的常态,也是人生的常态。”的观点。

可是我们不能总是这么悲观,月牙,不代表不完美,它是新生,是最好的开始。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际在于晨,而一月之计是不是应该也在于月初?

我们承认不圆满或许是月亮,也是人生的常态,可是每一次经历挫折时,我们不都是要做哪里跌倒就要在哪里站起来吗?

正是因为经历了这些不完美,我们才得以迎来完美。

而每一次月初,每一次经历挫折时,也代表着我们即将迎来的会是圆满,会是成功。

所以,新月,是新生,

也一定会是最好的开始。

月光明亮皎洁,动人心弦。

我们于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中感受月亮带来的浓浓乡愁,于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中体会独属于明月的魅力。于苏轼与张怀民深夜未寝,相与步于中庭,沉浸在月色入户的美景中无法自拔。

或许生活大概就是这样,

世间纷扰,闲事繁多,

但当我们抬头望月光时,

迷雾终会消散。

我们赋予了月亮太多太多的含义,是新生,是圆满,是纯洁,是希望。我们盼望月亮会越来越好,我们相信未来也一定会更好。

“在满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

他抬头看到了月光。”

在漫天都是小星星的空中,

我们也抬头看见了希望。

天文小姐姐 | 月相变化

小伙伴们,每当仰望星空,是不是充满了无限的遐想和好奇?在今天的天文小姐姐科普内容中,咱们就跟随小姐姐的讲解,一起了解一下月相变化。

视频加载中...

图片来源:北京天文馆

大文学家苏轼曾写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后者指的就是月相变化。由于月亮本身不发光,只能靠反射太阳光发亮,当太阳、地球和月球三者之间的位置发生变化时,我们会看到月球被照亮的部分发生周期性的变化,称为月相变化。

图片来源:北京天文馆

月相变化大体上分为朔、蛾眉月、上弦月、盈凸月、望、亏凸月、下弦月、残月等几个阶段。农历初一时,月球运行至地球和太阳之间,月球的背面被太阳照亮,地球上的人们看不到它。这种月相称为“朔”,也叫“新月”。在这一天,月亮与太阳几乎同时升起,同时落下。

在朔之后,月球升起的时间越来越晚,太阳落山后不久,在西边天空可以看到状如眉毛的弯弯月牙,被称为“蛾眉月”。“蛾眉月”的月面突出部分朝西,呈反C状。

农历初七左右,上弦月会出现在上半夜的西南方天空,从北半球上看,月亮的右半边被照亮,呈半圆状。

农历十五、十六时,地球位于太阳和月亮之间,月球朝向地球的一面都会被照亮,圆圆的月亮整晚可见,这时的月相称为“望”,又称“满月”。每个月都会看到满月,不是只有在八月十五才能看到。

到了农历二十二左右,在下半夜的东南方天空可以看到近似半圆状的“下弦月”,从北半球上看,月亮的左半边被照亮。

之后到了农历月末,黎明时分可以在东方天空看到“残月”,月面突出部分朝东,像字母“C”。月相从残月又回到朔,再度开始新一轮的周期变化。

​视频中的这个演示仪清晰地显示了月相变化的各个阶段,展板上的图文介绍了月相相关知识。

公众号名称: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

微信号:bjast-wx

欢迎大家关注我们!

天文小姐姐 | 月相变化

小伙伴们,每当仰望星空,是不是充满了无限的遐想和好奇?在今天的天文小姐姐科普内容中,咱们就跟随小姐姐的讲解,一起了解一下月相变化。

视频加载中...

图片来源:北京天文馆

大文学家苏轼曾写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后者指的就是月相变化。由于月亮本身不发光,只能靠反射太阳光发亮,当太阳、地球和月球三者之间的位置发生变化时,我们会看到月球被照亮的部分发生周期性的变化,称为月相变化。

图片来源:北京天文馆

月相变化大体上分为朔、蛾眉月、上弦月、盈凸月、望、亏凸月、下弦月、残月等几个阶段。农历初一时,月球运行至地球和太阳之间,月球的背面被太阳照亮,地球上的人们看不到它。这种月相称为“朔”,也叫“新月”。在这一天,月亮与太阳几乎同时升起,同时落下。

在朔之后,月球升起的时间越来越晚,太阳落山后不久,在西边天空可以看到状如眉毛的弯弯月牙,被称为“蛾眉月”。“蛾眉月”的月面突出部分朝西,呈反C状。

农历初七左右,上弦月会出现在上半夜的西南方天空,从北半球上看,月亮的右半边被照亮,呈半圆状。

农历十五、十六时,地球位于太阳和月亮之间,月球朝向地球的一面都会被照亮,圆圆的月亮整晚可见,这时的月相称为“望”,又称“满月”。每个月都会看到满月,不是只有在八月十五才能看到。

到了农历二十二左右,在下半夜的东南方天空可以看到近似半圆状的“下弦月”,从北半球上看,月亮的左半边被照亮。

之后到了农历月末,黎明时分可以在东方天空看到“残月”,月面突出部分朝东,像字母“C”。月相从残月又回到朔,再度开始新一轮的周期变化。

​视频中的这个演示仪清晰地显示了月相变化的各个阶段,展板上的图文介绍了月相相关知识。

公众号名称: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

微信号:bjast-wx

欢迎大家关注我们!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