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有大灾难的生肖(2022年有大灾难的生肖男)

简单的爱 2023-07-26 12:32:28 用户分享

瑞再研究院:2022年全球自然灾害(上)

作者| 瑞士再保险 瑞再研究院

文章|《中国保险》2023年第5期

2022年全球巨灾损失再度攀升,保险损失创Sigma数据库有记录以来的第四高位,保障缺口依然庞大,保险需求也持续增长。瑞再研究院估计,2022年飓风“伊恩”及其他极端天气事件预计造成全球275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巨灾相关的保险损失达到1250亿美元。再/保险承担了2022年约45%的经济损失,这表明全球范围内仍存在较高的巨灾保障缺口。2022年巨灾保险损失已经连续第二年超过1000亿美元,延续了年均5%—7%的历史长期增长趋势。由于不断增加的资产价值和风险敞口、持续扩张的城镇规模以及与日俱增的全球变暖风险,我们预计这一损失趋势将延续。

2022年全球巨灾回顾

2022年与自然灾害相关的损失依然高企,其中保险损失达1250亿美元,连续两年超过1000亿美元,远高于此前5年(1100亿美元)和10年的平均水平(810亿美元,如图1),是自1970年Sigma数据库有记录以来第四高的水平(如无特别说明,本文有关巨灾保险损失的数据均来源于瑞士再保险Sigma数据库)。再/保险行业承担了45%的经济损失,由此表明巨灾保障缺口仍然很大,但比过去10年61%的平均保障缺口有所缩小。

飓风“伊恩”是2022年损失最严重的自然灾害,初步估计保险损失达500亿美元至650亿美元(包括美国“国家洪水保险计划”的理赔金额)。这场4级飓风于9月下旬在美国佛罗里达州西部登陆,伴随着强风、暴雨和风暴潮,造成了巨大的灾难性破坏。这是Sigma数据库记录中继2005年飓风“卡特里娜”后导致第二高保险损失的热带气旋天气事件。这显示出即使是在飓风季较为温和的年份,仍然存在个别极端飓风天气事件对人口密集的沿海地区构成潜在威胁。

此外,2022年的情况也再次证实了次生灾害的破坏性。全球强对流风暴造成的保险损失超过了330亿美元,主要是发生在美国的雷暴及伴随而来的冰雹和龙卷风,也高于前期的平均水平(如图2)。除美国外,法国也经历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一系列雹暴灾害,保险损失达50亿美元。全球洪灾造成的损失略高于平均水平,2月至3月暴雨导致澳大利亚发生大面积洪灾,造成了43亿美元的保险损失,这是该国有史以来保险损失最大的巨灾事件。4月南非德班的洪水,估计造成15亿美元的保险损失。

冬季风暴在最近几年造成的损失严重程度相对较低,但2022年2月,欧洲西北部受到连续性冬季风暴侵袭,导致了41亿美元的保险损失,约为此前10年平均水平的两倍,使这一关键风险再次受到保险业关注。尽管冬季风暴的风力不如热带气旋严重,但一场风暴就能影响欧洲大部分地区,不同地区的损失加起来可达数十亿美元。

2022年天气变化和异常的大气环流条件在世界各地造成了严重的干旱和热浪。在欧洲,2022年夏天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夏天。摩洛哥的炎热和干燥天气与北大西洋降雨不足相吻合。在巴西,季风降雨低于前期平均水平。高温和干旱导致许多地区的农作物减产,尤其是大豆和玉米受到的影响最大。2022年成为美国本土地区有记录以来第三干旱的年份,农作物产量低于2021年。在中国,长江流域的极端高温和干旱以及微弱的季风降雨影响了夏季作物的产量。农作物减产加剧了全球粮食价格上涨的压力,进而增加了农业保险损失。表1显示了部分市场以美元计价的农作物损失情况。

全球巨灾长期发展趋势

基于Sigma数据和近年自然灾害发生情况,我们归纳了全球巨灾的长期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在过去40年里,热带气旋和强对流风暴两大天气类型对全球保险损失的贡献平均各占30%,基本保持稳定(如图3)。原生灾害(指损失规模更大的灾难,尤其是热带气旋、地震和欧洲冬季风暴,通常是低频高损事件)热带气旋给美国东海岸地区带来的飓风是对居民和企业的主要威胁。虽然数量不多,但当一场较大飓风来袭时,损失可能非常严重。强对流风暴被归类为次生灾害风险(这些自然灾害通常会造成低到中等规模的损失,但发生相对频繁。包括强对流风暴如雷暴、冰雹和龙卷风,以及干旱、山火、降雪、山洪爆发和山体滑坡等),发生频率更高,在世界各地分布较广,年均损失金额的波动性较小。通常情况下,由强对流风暴造成的损失低于原生灾害损失,但在个别情况下,单个强对流风暴事件造成的保险损失与中等飓风过后的保险损失相当。与此同时,在过去10年中, 强对流风暴引起的保险损失占所有巨灾保险损失的比例显著上升。

在过去30年里,森林火灾占巨灾保险损失的比例翻了一番。尽管与森林火灾相关的损失在2022年比较低,但近年来,尤其是在北美,山火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损失。这些事件反映了在荒野和城市交界地带不断增加的人口规模所带来的风险与日俱增,尤其是在加州。这一趋势也可能表明,随着地球变暖,极端高温条件为山火的形成提供了条件,风险不断加剧。预计未来几十年,气候变化和持续的热浪很可能会增加大型山火和干旱天气出现的频率,损失严重程度也会上升。

另一个长期趋势是,过去10年欧洲冬季风暴和地震等原生灾害造成的损失占巨灾保险损失的比例有所下降。在没有重大灾害出现的情况下,自1990年和1999年以后,欧洲冬季风暴在巨灾保险损失中所占的比例一直下降。同样,过去10年中地震相关的损失也相对较低。虽然地震是罕见的,但与其他原生灾害一样,如果一场大地震发生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地区时,造成的损失可能是前所未有的。因此,不应低估这种低频率高破坏性的原生灾害风险。

原生和次生灾害造成的损失程度不断升级,是巨灾保险损失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在各种灾害中,保险理赔金额已经向更高损失的灾害事件集中。按损失严重程度划分,中等损失(10亿—50亿美元的保险损失)和严重损失 (超过50亿美元)事件占了大部分的保险损失(如图4)。同时,与极低损失(低于5亿美元)事件相比,这类事件的损失增长速度更快,尽管极低损失事件发生得更频繁。从2013年到2022年,平均每年发生70起低损失程度的灾害事件,累计造成的保险损失总额为117亿美元。然而,在同一时期内,平均每年仅发生两起严重损失灾害,累计造成的保险损失达344亿美元。

过去6年间,自然灾害造成的保险损失持续上升,我们预计未来这种趋势还将延续。自1992年以来,巨灾保险损失的年均增长率为5%—7%(如图5)。经历了2012—2016年损失较温和的阶段后,2017年起巨灾保险损失再次显著上升,年均损失超过1100亿美元,是2012—2016年平均520亿美元的两倍多,已重返5%—7%的历史长期增长率。我们预计,尽管每年的情况会有所波动,保险损失将延续趋势增长,未来年平均巨灾保险损失将超过1000亿美元。近期,Verisk的模型结果显示全球年均巨灾保险损失将为1230亿美元,与我们的预期一致。

小结

经济发展、城镇化扩张和人口集中度上升、灾害多发地区的财富积累、通胀和气候变化成为极端天气以及其他自然灾害,成为推动保险损失上升的重要驱动因素。在遭受极端自然灾害的地区,资产价值的累积可能引发巨大的经济损失。另一个因素是建筑成本的变化。近年,基础设施老化和高通胀推升了维修成本。此外,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如今材料和劳动力的供需失衡问题仍然存在,我们预计建筑维修和重建成本将继续上升。至少在未来两年,成本因素将继续影响财产险损失。与此同时,科学研究表明,全球变暖带来的气候变化将加剧对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的影响,并可能在未来10年加大对保险损失的影响。

保险业是巨灾风险的管理者,并已经为多种风险搭建了先进的巨灾模型。再/保险行业长期以来一直对原生灾害进行监测,但对次生灾害风险的关注度还不够高。近年来,洪灾和冰雹等次生灾害的发生日益频繁,相关损失一直在上升,保险业需要对灾害模型和数据可得性进行升级和扩容,并继续加强承保纪律。过往6年的损失经验也表明保险业在应对所有灾害风险时应保持前瞻性。下一期,我们将重点探讨推升巨灾保险损失的影响因素以及巨灾相关的再/保险业发展趋势与展望。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