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字之前八字赢猜生肖(九字之上打一数)

浮生如梦 2023-11-15 02:32:08 网友分享

辛德勇:猪尾鼠头谈十二生肖纪年的渊源

明天就要过“年”了,法定的名称叫“春节”,是“节”而根本就不是个“年”。

不过“春节”这个“节”,确实是源自被废掉的那个土土的“中国年”,人们也是相沿成习一直把它当个正儿八经的年在过;再说反正放假,亲朋好友聚在一起放纵一番(主要是放开肚子吃),总是件欢乐事儿。

好吧,那我在这里,也就按照社会的习惯,谈谈用十二生肖来指称这个“中国年”的问题。

按照十二生肖纪年法,今天是猪年的最后一天,一过午夜,也就进入了鼠年,这也可以称之为“猪尾鼠头”。其实明天不仅是鼠年第一天,这个鼠年,在十二生肖纪年法中,也是排在最前面的那一年。所以,现在来谈谈十二生肖纪年法的渊源,也算是一个比较合适的时候。

《四部丛刊三编》影印元刊本《困学纪闻》

其实关于这一问题,南宋末年人王应麟,早就做过一个很好的考证:

愚按“吉日庚午,既差我马”,午为马之证也。“季冬出土牛”,丑为牛之证也。蔡邕《月令论》云:“十二辰之会(德勇案:应正作‘禽’),五时所食者,必家人所畜,丑牛、未羊、戌犬、酉鸡、亥豕而已,其余(龙)虎以下,非食也。”《月令⋅正义》云:“鸡为木,羊为火,牛为土,犬为金,豕为水,但阴阳取象多涂,故午为马,酉为鸡,不可一定也。”十二物见《论衡⋅物势篇》。《说文》亦谓巳为蛇象形。(《困学纪闻》卷九)

这段论述,好就好在原原本本,大致列举出了传世文献中溯及十二生肖纪年法渊源的比较重要的早期记载。

王应麟引述的东汉人蔡邕讲的“十二辰之禽”,也就是与所谓“十二辰”对应的十二种动物,是我们论述十二生肖纪年法历史渊源问题时首先要切入的基点,或者说是我们认识这一问题的基本出发点。

宽泛地讲,所谓“十二辰”,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赤道带均匀地分为十二个距离相等的段落,其中每一个段落,称之为“一辰”或“一次”,合称“十二辰”或“十二次”。划分出这“十二辰”或“十二次”,是为给天文观测定立坐标。比如行星运行到哪一个辰次(这一点,岁星,也就是木星,体现得最为鲜明),或是像太阳这样的恒星的“视运动”(即相对于地球的视觉位移)运动到了哪一个辰次。其中太阳视运动的一个完整周期,就是太阳年(亦即地球公转回归周期)的“一年”。

因此,所谓十二辰,同中国古代的纪年的形式,具有实质性的内在联系(中国古代通行的阴阳混合年,也是以太阳年为基础)。若是用太阳视运动在这十二辰中所处的具置来标定月份的名称,就是用十二辰来纪月了,即《淮南子⋅天文训》所说“月徙一辰,复反其所。正月指寅,十二月指子,一歳而匝,终而复始”。古代所谓“建正”,诸如建子、建丑还是建寅,指的就是以子月、丑月还是寅月作为一年开始的月份,也就是所谓“岁首”。

十二辰的表述形式,是用天干地支中的“地支”,也就是子丑寅卯这一套东西。很多朋友都知道,把天干地支组合起来纪年,像今年是“己亥”年,明天就进入了“庚子”年,这就是所谓“干支纪年法”。在此基础上,若是省略天干而只有地支,就可以径称某年为子年、丑年、寅年或是卯年。所谓“十二生肖纪年法”,实际上就是用十二种动物的名称来替代子丑寅卯等地支。于是,就有了鼠年、牛年、虎年、兔年这些称谓。

只用地支纪年的好处,是使得纪年的刻度可以在一个合适的幅度内重复,即每十二年一个周期。显而易见,对于绝大多数寿命不过百岁的人来说,以这个幅度循环的周期,是很适用的。而用十二生肖取代地支,只是起到更加生动、更加形象的作用,人们也自然会因其生动形象而乐于使用,以至通行于世。

明白了这些基本原理,大家也就很容易理解,我在这里谈论的“十二生肖纪年法的渊源”,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是以后来作为生肖的这十二种动物与子丑寅卯各个地支形成固定搭配的时间这一问题,而宋人王应麟上述论述,是我所见古人相关论述中做得最好的一个。所以,下面就以此为基础,来展开我的分析。

所谓“吉日庚午,既差我马”,这是《诗经⋅小雅⋅吉日》当中的语句,注诗者往往侧重其涵义是在以“庚日”来体现“刚日”,而很少提及生肖。不过唐人孔颖达等着《毛诗正义》,乃特别疏释云:“必用午日者,盖于辰,午为马故也。”(《毛诗正义》卷一七)这里所说的“辰”,就是子丑寅卯等十二辰,“午为马”,也就是说人们是用“马”来表述“午”这一辰。这里虽然是以午纪日,但如上所述,十二辰的划分,本来主要是用于纪年纪月的天文单位,故午马相配的用法,不会只用于纪日而与纪年纪月毫无关系;至少在其产生的缘由这一点上,二者一定会有所关联。

日本《东方文化丛书》珂罗版影印南宋绍兴刻单疏本《毛诗正义》

假如此说不缪,那么,至迟在春秋时期,就应该已经出现了十二生肖纪年法的基本要素,即这特定的十二种动物同十二辰建立起了固定的搭配。可是,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在《汉书⋅翼奉传》里,我们可以看到,元帝时人翼奉,直接针对“吉日庚午,既差我马”这两句诗,讲到了另外一套解释,而清人陈奂撰《诗毛氏传疏》,就采录了翼奉这套说法而没有理会孔颖达等人的注解(见《诗毛氏传疏》卷一七)。看起来这就像《月令正义》所说的那样,阴阳之术乃取象多途,“不可一定也”。

因此,要想坐实十二生肖纪年法的渊源究竟出现在什么时间,还需要另有其他的证据。在《史记⋅陈世家》中,我们可以看到如下一段记述:

厉公二年,生子敬仲完。周太史过陈,陈厉公使以《周易》筮之,卦得观之否:“是为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此其代陈有国乎?不在此,其在异国?非此其身,在其子孙。若在异国,必姜姓。……”

唐张守节《史记正义》,疏释其“若在异国,必姜姓”的缘由说:

变,此爻是辛未,观上体巽,未为羊,巽为女,女乘羊,故为姜。姜,齐姓,故知在齐。

这里讲的占筮的道理,虽然不大好懂,但未与羊的对应关系,却很清楚,而陈厉公二年为公元前705年,时值周桓王十五年,还是在春秋前期。这足以证明,早在春秋前期,就已经具备了以十二生肖纪年的基本要件。

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我们在《左传》襄公七年、二十年和二十三年的纪事中,相继几次可以看到,春秋时期陈国庆氏有庆虎、庆寅二人相并见于记载。虽然没有清楚的说明,但大致可以推测,这庆虎、庆寅应是一家的兄弟,而他们兄弟二人以“虎”、“寅”二字联名的情况,很有可能也是基于以“虎”称“寅”这一事实。我在《生死秦始皇》一书中曾经谈到,始皇帝赵正的弟弟成蟜,应是以“蟜”通“矫”,“成矫”的意思就是变“不正”为“正”,这样的兄弟联名形式,可以为上述推测提供旁证。

王应麟以“季冬出土牛”,作为“丑为牛之证也”,这“季冬出土牛”之事,出自《礼记⋅月令》,其原文如下:

季冬之月……天子居玄堂右个,乘玄路,驾鐡骊,载玄旗,衣黑衣,服玄玉,食黍与彘。其器闳以奄。命有司大难,旁磔,出土牛以送寒气。

东汉大儒郑玄注云:

作土牛者,丑为牛,牛可牵止也。

那么,郑玄这种说法到底是不是合乎当时的实际情况呢?对此,还需要稍加论证。

《月令》里讲的这个“季冬之月”,也就是冬季的最后一个月,这也就是十二月(世俗以十月、十一月和十二月为冬季,或分别以孟冬、仲冬、季冬称之)。按照所谓建寅的“夏历”,其各月的月序同以地支注记的十二辰的对应关系如下:

看了这个对应表,大家也就很容易明白,郑玄所说“丑为牛”的“丑”,具体是指这个“丑月”,这也就是所谓“季冬之月”。这样我们纔能够更好地理解,《礼记⋅月令》所说“季冬之月……出土牛以送寒气”,是与“季冬”这个“丑月”相对应,用与这个丑支搭配的牛来祛除月中的“寒气”。

前印《淮南子⋅天文训》“月徙一辰”云云的说法已经表明,所谓“丑月”以至由此上溯到启始的“寅月”,这些以十二辰纪月的形式,在天文原理上,跟以十二辰纪年,不过是一体两面的同一回事。了解到这样的学术背景,就可以从内在的联系上充分证明郑玄的注语是合理可信的。这样,窃以为《礼记》这一记载,足以让我们确认:在战国时期,人们是完全可以用十二生肖来纪年的。

再往后,是什么时候,开始留下以十二生肖配对十二辰的系统记载的呢?目前所知,这首见于东汉人王充的《论衡》。《论衡⋅物势篇》述云:

五行之气相贼害,含血之虫相胜服,其验何在?曰:寅,木也,其禽虎也。戍(戌),土也,其禽犬也。丑、未,亦土也,丑禽牛,未禽羊也。木胜土,故犬与牛羊为虎所服也。亥,水也,其禽豕也。巳,火也,其禽虵也。子,亦水也,其禽鼠也。午,亦火也,其禽马也。水胜火,故豕食虵。火为水所害,故马食鼠。屎而腹胀曰审,如论者之言,含血之虫亦有不相胜之効。午,马也。子,鼠也。酉,鸡也。卯,兔也。水胜火,鼠何不逐马?金胜木,鸡何不啄兎?亥,豕也。未,羊也。丑,牛也。土胜水,牛羊何不杀豕?巳,虵也。申,猴也。火胜金,虵何不食猕猴?猕猴者,畏䑕也。囓猕猴者,犬也。鼠,水。猕猴,金也。水不胜金,猕猴何故畏鼠也?戌,土也。申,猴也。土不胜金,猴何故畏犬?……天有四星之精,降生四兽之体,含血之虫,以四兽为长,四兽含五行之气最较着。案龙虎交不相贼,鸟龟会不相害。以四兽验之,以十二辰之禽效之,五行之虫,以气性相刻,则尤不相应。

这一大段话,差不多讲遍了“十二辰之禽”,独独没有辰之禽为龙。不过在《论衡》的《毒言篇》里,王充还是提到了它,即谓“辰为龙,巳为蛇”。另外在《论衡⋅讥日篇》里还有“子之禽鼠,卯之兽兔”的说法。把这几处记载,合为一处,完整的十二生肖序列,就清楚地呈现在了我们大家面前。只要具备一个促发因素,用以纪年,就应该是顺利成章的事情。

《四部丛刊初编》影印明嘉靖通津草堂刻本《论衡》

那么,在《礼记⋅月令》至王充《论衡》之间的秦至西汉时期,以十二生肖对十二辰这样的两两对应形式,就完全没有留下记载么?有的,只是过去不大受人注意。

清人万希槐撰着《困学纪闻集证》,尝引证《易林》相关事例述之云:

《易林》坤之震亦云“三年生狗,以成戌母”(据清翁元圻《困学纪闻注》卷九)。

今检核《士礼居丛书》景刻宋本,此语乃作“三年生狗,以戌为母”(《易林》卷一)。清丁晏着《易林释文》,谓“十二辰禽戌为狗,故以戌为母也”(《易林释文》卷一)。类似的记述,还见于《易林》临之干:“黄獹生马,白戌为母。”(《易林》卷五)丁晏释云:“《初学记》引《字林》曰:‘獹,韩良犬也。’《战国策》作‘韩卢’。戌为犬属,故‘白戌为母’。”(《易林释文》卷一)

除了以“狗”称“戌”之外,在《易林》中还可以见到以“虎”称“寅”的纪事。《易林》卷一四渐之随述云:

闻虎入邑,必欲逃匿。无据昜德,不见霍叔,终无忧慝。

清人孙诒让校读此文曰:

此文虽有讹互,让大恉止谓闻虎而实无虎,文义甚明。……“无据昜德”,义难通,疑当作“失据惕息”,皆形声之误。“不见霍叔”,亦谓不见虎。“霍”疑当为“寅”〔《北齐武平元年造像记》“寅”作“ 上雷下八”(如下图),与“霍”形相近〕。虎于十二辰属寅,故称寅,犹临之干以“白戌”为白犬也。云“寅叔”者,此书于人名物名,通以伯仲叔季俪之,如姤之屯称虎为“班叔”,即其塙证也。(孙诒让《札迻》卷一一)

若此,“霍叔”当正作“寅叔”,正是用以代称老虎;反过来看,则以“虎”称“寅”自属当时通行的用法。

《易林》旧题西汉焦延寿(字赣)撰,据余嘉锡先生考订,应为王莽至东汉初年人崔篆撰着(见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卷一三)。尽管如此,崔氏所述,自应以西汉时期通行的状况为背景。所以,《易林》的记载足以证明以十二生肖称十二辰应是西汉时期普遍通行的做法。

总括以上论述,可知十二生肖纪年法的源头至迟在春秋时期即已出现,其后历经战国,以迄嬴秦两汉,以十二种特定的动物与十二辰相搭配的做法,一直流布于世。

然而,这也只是十二生肖纪年法的源头而不是它的实际施行。这是因为所谓“十二生肖”只是十二地支的替代;更准确地说,只是子丑寅卯这套符号的替代物。因而十二生肖纪年法的施行,原则上似乎应以甲子纪年法的施行为前提。

甲乙丙丁、子丑寅卯这些天干地支的符号,虽然在甲骨文中即已系统出现,但只是用于纪日,而未被用于纪年,人们在运用干支纪年时,另有一套专业的用语,即以“岁阳”(亦称“岁雄”,即天干)和“岁阴”(即地支)相搭配。譬如,在《史记⋅历书》中,是用“焉逢摄提格”来表述“甲寅”这个年份,“焉逢”是岁阳,“摄提格”是岁阴。人们有时也单用岁阴亦即地支来表述年份,称之为“岁名”,在《淮南子⋅天文训》和《史记⋅天官书》中,我们都可以看到这样一套名目,如称寅年为“摄提格岁”。

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十二生肖纪年的可能性虽然也有,但应该很小。

中国古代以甲子纪年、也就是用甲乙丙丁、子丑寅卯这些天干地支符号来表示年份的时间,大致启始于新莽东汉之际,即顾炎武所说以甲子名岁,始于东汉(顾炎武《日知录》卷二〇“古人不以甲子名岁”条)。

在这以前,行用十二生肖纪年法的可能性并不是很大。藉用清人赵翼的话来讲,就是“西汉以前,尙未用甲子纪岁,安得有所谓子鼠丑牛耶”(赵翼《陔余丛考》卷三四“十二相鼠起于后汉”条)?

前面我虽然努力追寻了十二生肖纪年法在中国传世文献中的渊源,但这不等于说这种以特定动物与十二辰固定搭配的方法就一定产自中土,包括中国古代天文历法的很多内容,都应该抱持一种开放的态度来加以研究。昔赵翼论十二属相的起源,曾揣测“此本起于北俗,至汉时呼韩邪欵塞,入居五原,与齐民相杂,遂流传入中国耳”(《陔余丛考》卷三四“十二相鼠起于后汉”条),所说虽未必能够具体落实,但这种研究的态度和取向,无疑是我们应当努力效法的。

唐景龙二年辛节墓志志盖

至于十二生肖纪年法产生或是应用于中国的具体时间,那不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需要另行专门阐述。

这十二生肖纪年法,也就是所谓“属相”,不管它是土产的,还是外来的,我们在生活中能做的,都只是壮其鼠胆来过这个马上就要到来的鼠年。

2020年1月24日记于己亥岁末

责编:韩雯雯

虎年说虎|这只奶凶奶凶的“虎”,谁家的?

天津博物馆馆藏有一枚罕见的清代银质官印,钮式为“蹲虎”,这只“虎”萌萌憨憨,奶凶奶凶的,很是讨喜。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虎天生就具有一种王者风范,是十二生肖中最凶猛的动物。中国人自古就喜欢虎,虎是强壮、威武的象征,也是代表吉祥与平安的瑞兽。虎的这种天然属性,自古以来就备受武将青睐。

天津博物馆馆员孟婷介绍,早期玺印常见鼻钮、龟钮、瓦钮,其他类型的兽钮少见,直到明清时期文人治印兴盛,各种瑞兽花鸟植物钮式才大量出现。

清代官印普遍为铜质,银质的比较少见,多为公侯贵族所用。据史料记载,清代,公、侯、伯及一、二品高级武官及边政大臣的银质官印多铸有虎钮。银质官印又分为有台与否,以台之多少为其尊卑等次。如公、提督、总兵官为三台,天津博物馆馆藏的这枚提督湖北总兵官印银印就是背铸三台虎钮。

提督湖北总兵官印银印(正面)。(天津博物馆供图)

这枚银质官印高10厘米、边长10.5厘米。印面呈正方形,宽边,印文为朱文兼镌满汉两种文字,共有三种书体。左为满文篆书,中为满文楷书,右为汉文小篆“提督湖北总兵官印”两行八字。

“虎钮为蹲伏的虎,身材匀称,四肢发达,虎尾弯伏于背上,看上去像一只民间的布老虎,脸部表情呆萌可爱;目光沉静,像是若有所思;脑门上印有一个非常清晰的‘王’字。‘瑞兽萌化’或许与当时流行的审美有关。”孟婷说。

虎钮的钮右镌汉文楷书款两行:“提督湖北总兵官印 礼部造”,钮左镌满文楷书三行释文。右侧边镌汉文楷书“咸字九号”,左侧镌“咸丰三年四月 日”。

从这些文字透露出的信息看,这枚银质官印是由礼部铸造,铸成日期为咸丰三年,但为何还有个“咸字九号”呢?

“这是因为清代在铸造官印时,采用蒙学经典《千字文》编次。《千字文》中有‘海咸河淡,鳞潜羽翔’这样的经典语句,也就是说这枚银质官印是‘咸’字第九号,相当于现在的货号批次。”孟婷说。

提督湖北总兵官印银印(印面)。(天津博物馆供图)

这枚提督湖北总兵官印银印的主人是谁?“综合各方面信息来看,它的主人是晚清名将向荣,是他在行军作战中的一枚军印。这枚印又沉又大,不便于携带,并不实用,象征意义居多。”孟婷说。

向荣,四川大宁人,曾官至四川提督、固原提督、广西提督、湖北提督(从一品),卒授一等轻车都尉(正三品)世袭,谥号“忠武”。

提督湖北总兵官印银印(侧面)。(天津博物馆供图)

清代传世银质官印很少,非常珍贵。“我们馆里,除了这枚银质官印外,还有两枚龙钮的亲王印和太妃印,对研究我国近代史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孟婷说。

记者:周润健

来源: 新华社

小学成语分类(十),对孩子的学习有所帮助!建议为孩子收藏!

趣记成语

【巧藏动物机关(12生肖成语结尾)】:

胆小如鼠 力大如牛 生龙活虎 守株待兔 叶公好龙

打草惊蛇 悬崖勒马 顺手牵羊 杀鸡儆猴 呆若木鸡

白云苍狗 形同狗彘

【巧藏人体部位】:

另眼相看 画龙点睛 一目了然 扬眉吐气 千钧一发

掩耳盗铃 瞠目结舌嗤之以鼻 摇唇鼓舌 唇齿相依

劈头盖脸 三头六臂 一手遮天 了如指掌

【巧藏数字】:

多此一举 说一不二 三头六臂 四通八达 五湖四海

六神无主七嘴八舌 八仙过海 九霄云外 十全十美

趣记成语【含有\"手\"的成语】:

手舞足蹈 心灵手巧 情同手足 手忙脚乱 得心应手

爱不释手 手足无助

【含有\"虎\"字成语】:

虎头蛇尾 生龙活虎 虎口拔牙 龙争虎斗

调虎离山 骑虎难下 放虎归山

【含有\"然\"字成语】:

怡然自得 依然如故 恍然大悟 茫然若失 浑然一体

豁然开朗 安然无恙 焕然一新 庞然大物 蔚然成风

迥然不同 泰然处之 防患未然 怦然心动

【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

万象更新 千军万马 对牛弹琴 声名狼藉 杯弓蛇影

鸡毛蒜皮 指鹿为马 鹤立鸡群 抱头鼠窜 亡羊补牢

狗急跳墙 如鱼得水 惊弓之鸟 画龙点睛兔死狐悲

翁中捉鳖 鸡鸣狗盗 黔驴技穷 鹏程万里 鹤发童颜

成语用法归类【描写人物神态的词】:

神采奕奕 眉飞色舞 垂头丧气 没精打采 愁眉苦脸

大惊失色 炯炯有神

【描写人物品质的词】:

奋不顾身 舍己为人 先人后己 坚强不屈 不屈不挠

克己奉公 兢兢业业

【描写学习的词】:

勤学好问 发奋图强 废寝忘食 争分夺秒 孜孜不倦

闻鸡起舞 好学不倦

【描写谦虚的词】:

不骄不躁 大智若愚 戒骄戒躁 洗耳恭听虚怀若谷

自知之明 谨言慎行

【描写骄傲的词】:

孤芳自赏 居功自傲 目空一切 目中无人 妄自尊大

忘乎所以 自高自大

【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词】:

忐忑不安 心惊肉跳 心神不安 心猿意马 心慌意乱

七上八下 心急如焚

【描写人的语言】:

口若悬河 对答如流 谈笑风生 高谈阔论豪言壮语

夸夸其谈 花言巧语

【描写高兴的词】:

眉开眼笑 捧腹大笑 眉飞色舞 手舞足蹈兴高采烈

如获至宝 喜笑颜开

【描写友情的词】:

亲密无间 推心置腹 肝胆相照 同甘共苦情同手足

志同道合风雨同舟

【描写花的词】:

万紫千红 春暖花开 鸟语花香 姹紫嫣红 花红柳绿

百花争艳 花团锦簇

【寓言故事类】:

拔苗助长 狐假虎威 亡羊补牢 坐井观天 刻舟求剑

叶公好龙 守株待兔 画蛇添足愚公移山 精卫填海

掩耳盗铃 画饼充饥 画地为牢 对牛弹琴盲人摸象

【历史故事类】:

完璧归赵 程门立雪 三顾茅庐 渑池之会 负荆请罪

纸上谈兵 指鹿为马 闻鸡起舞 十面埋伏 四面楚歌

杞人忧天 画龙点睛 南柯一梦 卧薪尝胆 洛阳纸贵

数字成语

一:一本正经 一心一意 一马当先 一箭双雕 一言九鼎 说一不二 一落千丈

二:二话不说 接二连三 两全其美

三:三长两短 三心二意 三三两两 三番五次 丢三落四 三头六臂 三言两语 说三道四

四:四面八方 四通八达 四海为家 朝三暮四

五:五花八门 五颜六色 五彩缤纷 五光十色 五谷丰登 五湖四海

六:六神无主 六亲不认

七:七嘴八舌 七上八下 横七竖八 乱七八糟 七手八脚 七高八低

八:八仙过海 四平八稳 八面威风

九:九牛一毛 九死一生 九霄云外 九牛二虎

十:十全十美 十拿九稳 十万火急

成语“吉尼斯记录”

1、最长的腿——一步登天

2、最坏的人——无恶不作

3、最长的寿命——万寿无疆

4、最短的季节——一日三秋

5、最长的一天——度日如年

6、最高的人——顶天立地

7、最吝啬的人——一毛不拔

8、最快的速度——风驰电掣

9、最残暴的人——杀人如麻

10、最大的胆量——胆大包天

11、最远的距离——天各一方

12、最富的资源——取之不尽

13、最高的瀑布——一落千丈

14、最深的门——侯门似海

15、最反常的气候——晴天霹雳

16、最大的变化——沧海桑田

17、最怪的人——三头六臂

最长的寿命——万寿无疆

最有分量的话——一言九鼎、一诺千金

最失望的心情——万念俱灰、心灰意冷

最孤独的人——形单影只、孑然一身、茕茕孓立、形影相吊、众叛亲离、孤家寡人

最遥远的地方——天涯海角

最荒凉的地方——不毛之地 、荒无人烟

最悬殊的区别——天壤之别

最反常的气候——晴天霹雳

最昂贵的稿费——一字千金

最绝望的前途——山穷水尽

最难做的饭——无米之炊

最高的巨人——顶天立地

最短的季节——一日三秋

最反常的气候——晴天霹雳

最长的腿——一步登天、一日千里

最无作为的人-一事无成

最快的流水-一泻千里

最大的巴掌-一手遮天

最宽的视野-一览无余

最大的利润-一本万利

最大的嘴、最深的呼吸——气吞山河

最吝啬的人——一毛不拔

最大方的人——一掷千金

最宽阔的胸怀——虚怀若谷

最宝贵的话——金玉良言

最厉害的贼——偷天换日

最宽的嘴巴——口若悬河

最难的话——一言难尽

最快的话——一言既出 ,驷马难追

最准的话——一言为定

最大的誓言——海枯石烂

最有学问的人——无所不知、学富五车

最重的头发——千钧一发

最大的家——四海为家

最爱学习的人——如饥似渴

最爱工作的人——废寝忘食

最长的时间——千秋万代

最长的棍子——一柱擎天

最成功的战斗——一网打尽

最惨的结局——一败涂地

最彻底的劳动——斩草除根

最大的满足——天遂人愿

最多的颜色——万紫千红

最费时的工程——百年树人

最繁忙的季节——多事之秋

最公开的事情——路人皆知

最高明的医术——药到病除

最高超的技术——鬼斧神工

最高明的指挥——一呼百应

最好的记忆——过目成诵

最大的眼——放眼世界

最小的针——无孔不入

最怪的动物——虎头蛇尾

最大的容量——包罗万象

最大的变化——天翻地覆

最快的速度——风驰电掣

最大的手术——脱胎换骨

最大的冒险——孤注一掷

最大的树叶——一叶障目

最大的声响——惊天动地、震耳欲聋

最高的瀑布——一落千丈

最错的追求——南辕北辙

最危急的时刻——千钧一发

最大的本领——开天辟地

最小的邮筒——难以置信

最长的句子——文不加点

最大的被子——铺天盖地

最大的空间——无边无际

最大的影集——包罗万象

最大的幸运——九死一生

最绝望的前途——山穷水尽

最远的分离——天壤之别

最繁忙的航空港——日理万机

最彻底的美容术——面目全非

最长的一天——度日如年

最好的司机——驾轻就熟

最好的药方——灵丹妙药

最好的箭术——一箭双雕、百发百中

最大的地方——无边无际

最干净的地方——一尘不染

最便宜的东西——一文不值

最多的资源——取之不尽

最完美的东西——十全十美

最重的疾病——不可救药、病入膏肓

最大的手术——脱胎换骨

最宝贵的礼物——无价之宝

最艰难的争辩——理屈词穷

最绝望的前途——山穷水尽

搞笑的歇后语

1.钢丝穿豆腐~别提了。

2.鞭炮两头点~想(响)到一块了。

3.吃鱼不吐骨头~说话带刺。

4.厨房里的灯~常常受气。

5.八百年前立的杆~老光棍。

6.擦粉进棺材~死要面子。

7.财神爷要饭~装穷。

8.搭棚子卖绣花针~买卖不大,架子不小。

9.打发闺女,娶儿媳~两头忙。

10.抱黄连敲门~苦到家了。

11.冰块掉进醋缸里~寒酸。

12.带着存折进棺材~死要钱。

13.刀砍大海水~难舍难分。

14.到手的肥肉换骨头~心不甘。

15.雕像匠不给神像扣头~知道老底。

16.东扯葫芦西扯瓢~故意找茬儿。

17.冬天的大葱~皮干叶烂心不死。

18.冬天火炉夏天扇~用得上。

19.兜里的钱,锅里的肉~跑不了。

20.毒蛇钻进竹筒里~假装正直。

21.赌徒的嘴巴~尽说到点子上。

22.渡船过河~划得来。

23.断柄锄头~没把握。

24.儿媳妇大肚子~装孙子。

25.饭桌上的抹布~尝尽了酸甜苦辣。

26.粪堆上开花~臭美。

27.赶庙的失孩子~活丢人。

28.擀面杖作筷盆作杯~大吃大喝。

29.刚出炉的铁~心地纯正。

30.寡妇打孩子~舍不得。

31.棺材铺的生意~赚死钱。

32.寒山寺的大钟~搬不动。

33.和尚挖墙洞~妙(庙)透了。

34.候车室里的挂钟~群众(众人)观点。

35.虎口拔牙~胆子不小。

36.葫芦瓢捞饺子~滴水不漏。

37.黄豆切细丝~功夫到家了。

38.浑身贴膏药~毛病不少。

39.急惊疯碰着个慢郎中~干着急。

40.叫花子唱歌~假快活。

41.井底下写文章~学问不浅。

42.井里的吊桶~任人摆布。

43.九月的甘蔗~甜到心。

44.开水锅里洗澡~熟人。

45.看见岳父不搭腔~有眼不识泰山。

46.看天说话~眼光太高。

47.考上秀才盼当官~欲无止境。

48.瞌睡遇到枕头~求之不得。

49.吃菠萝问酸甜~明知故问。

50.口袋里装钉子~个个想出头。

51.苦瓜树上结黄连~一个更比一个苦。

52.拉屎啃鸡腿~亏他张得开口。

53.老子偷瓜儿盗果,老子杀人儿放火~一辈更比一辈坏。

54.雷声大雨点小~有名无实。

55.梁山上的军师~无(吴)用。

56.两个羊羔打架~对头。

57.聋子看戏~饱眼福。

58.马槽边上的苍蝇~混饭吃。

59.满上跑的兔子不回家~野惯了。

60.南来的燕,北来的风~挡不住。

61.老大懒,老二勤~一不做,二不休。

62.狼也跑了,羊也保了~两全其美。

63.吃饱了溜大圈~撑的了。

64.长江里的石头~经过风浪。

65.苍蝇叮菩萨~没人味。

66.背着娃娃推磨~添人不添劲。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