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跟季节的关系(八字跟季节的关系图)

龙行天下 2023-08-25 17:55:59 网友分享

节气,八字和阴阳

​《曲黎敏精讲<黄帝内经>》

​ 在上一节中,我们学习了《黄帝内经》对于人的寿命的解读,进而了解到了一种长寿的秘密,那就是,过有规律、贴近自然的生活,体贴和呵护我们的身体。

那么,在接下来的这一节中,我们来说说《黄帝内经》中的节气、八字、阴阳这些概念,看看在这些概念中,又蕴含了哪些养生之道。

“节”和“气”的不同

首先来看节气。说到节气,大家都不陌生。二十四节气是我们从小就会背的,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其实,节气中的“节”和“气”是不一样的,它们的性质和功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我们先从节气的起源出发,看古人是如何划定节气的。

其实,只要我们稍稍回忆一下二十四节气的顺序,就会发现,这二十四个节气,被古人放到了四季当中,平均分配,每个季节各有6个节气。因为,节气的设定,就是为了划分四季的自然变化,遵循的则是四季变迁的内在规律。

在古代,人们观察到,四季的变化有着鲜明的规律,便由此总结出了72个“物候”。所谓物候,就是指自然环境中的树叶、花果这类事物,在四季中发生的变化。物候大概每五天就会有一次变化,一年里一共72次,这就是七十二物候。

和五天一次的七十二物候相对应,就出现了二十四节气。古人说,“三候谓之气”,也就是说,每隔三个物候就是一个节气,节气是十五天一变的,一年一共二十四次,每个月两次。

而在每个月都有的两次节气中,前后的节气承担着不同的作用,这就是节和气的不同。

月初的那个节气,称为“节”,后面的那个节气,称为“气”。节指的是气的转换,是一个月份的开始,而气,则是延续。

我们可以拿竹子来举例。竹节是一段一段的,有的部分是直挺顺滑的,那这部分就相当于“气”,而两个竹节之间的连接处,也就是突出来的那一圈,就可以理解为“节”。而竹节的“节”字,就有着开始、转换的意思。

所以,现在我们常说的“节气”,其实是包含着两层含义。

那么,既然有了这样的划分,节气中到底是节重要还是气重要呢?

其实,节和气都很重要。在二十四节气中,标志着四季开始的“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都是属于“节”;而标志着四季最关键节的“两分两至”——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则都是“气”。所以说,节和气,二者缺一不可。

中国八字和西方星座的区别

那既然说到了节气,就会涉及到时间,以及人和天地的关系。古人说的“天人合一”,它的基本理念就是,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和宇宙万物紧密联系的。

因此,在传统社会中,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有各自的理论,把人的命运和自然联系起来。在我们中国,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八字”;而在西方,最让人耳熟能详的,就是“星座”了。

这二者之间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和星座相比,八字学说是一个更加复杂的概念。

我们对西方的星座学说大概都有些了解。这套理论的基本内容就是,一共有十二个星座,我们出生在哪个时间段就是什么星座。每个星座的人有不同的性格特征,在同一个时间、同一个地方,可能会发生不同的命运。这套理论非常的简单明了。

八字则不同。它看起来只是把每个人的出生时间列了出来,某年某日某时,对应上某种命运,好像是一查便知。其实,八字没有那么简单,列出来的天干地支,隐藏着相当丰富的信息,很难一眼就能看得明白。

因为,八字里面包含的八个字,分别是一个人出生年、月、日、时的天干地支,所谓的天干地支,就是既有天又有地,处处有阴阳、处处是五行,相互影响、变化莫测。

比如,如果一个人的八字里有“丙寅”,一般而言这代表着外向、阳刚,但他的八字里可能还会同时出现“庚辛”,庚辛会削弱丙寅的力量。

所以,八字是一个动态的系统,而不是西方星座那样的固定说法。在八字系统里,蕴藏着生命的很多秘密,揭示了宇宙万物生成、变化、消亡的规律。

阴阳变换:生命的最大秘密之一

如果说八字揭示了某些宇宙万物的规律,那么,今天我们要讲的第三个概念:“阴阳”,就更是在直接点明世界运转的道理。可以说,阴阳变换,是生命的最大秘密之一。

我们知道,《黄帝内经》的核心理念是顺应自然、追求上古之人的那种清静无为的生活状态。这就意味着,我们要观察自然的变化,从中找到规律。在古人的世界里,最直观也最有规律性的自然现象,就是阴和阳的交换。

大家听说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句话,这其实就是我们的上古先民在生活里得出的经验。太阳是阴阳里最有代表性的“阳”,夜晚则代表了与之对应的“阴”。

为了让身体的阳气得到充分的舒展,让自己健康、有活力,古人早就强调,要主动地向太阳靠拢,跟着它的规律安排我们的作息。

太阳出来了,我们就起来,随着天地之间阳气的增长,我们自己的阳气也跟着起来。到了傍晚,太阳落山,我们身体的阳气也开始收敛,要在夜晚休息、积蓄力量。

但是我们现代人却几乎做不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论是加班工作,还是聚会娱乐,晚睡变成一种普遍现象。但在中医的观点中,这是非常不利于身体健康的。因为,熬夜最催人老,睡觉可以补心、补肾。

如果我们该睡觉的时候,不好好睡觉,就会白白丢掉这样的滋补机会。而且,如果你指望通过人参、枸杞,来补益自己长期熬夜的身心,其实是本末倒置,不得其法的。

所以,想要让身体处在一个最佳状态,最好的保养方法就是“不熬夜”,跟随自然规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好了,关于“节气”、“八字”、“阴阳”三个概念的解读,《黄帝内经》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些经典的论断,构成了中医文化,甚至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通过对这些概念的重新认识,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其中的精华。

比如,认识到了节和气的区别,我们就可以把其中的哲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既要关注平安顺遂的人生阶段,也要沉着应对人生中的艰难时刻,因为它们就像是节气中的“节”一样,标志着一个新阶段的开始。

再比如,在了解了更多的关于八字的知识之后,我们至少可以不再那么茫然,也不会简单片面地理解八字,而是更多地认识到,生命的发展变化是非常复杂的,牵一发而动全身,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讲清楚全部的秘密,我们命运的机会,更多的是掌握在自己手中。

易经八卦:一年分上下,一年分四季……八卦与时间

年轻的时候,非常痴迷算命一类的书籍,在那个自己吃饭都比较困难的年代,却花了很多钱购买算命的书籍,面相手相、生辰八字、易经八卦,买了一堆,时称半仙。时隔多年,当时都买了什么书不记得了。只记得的大学毕业的时候,扔了一大堆算命的书籍。如今,命是不需要算了,因为已经行将就木了,除非是姜子牙,否则是没有多大变数了。唯一不确定的,是不知道还能活多久,不敢算了。

易经八卦被用来算命,常被当做封建迷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许是吧。但从另一种意义上来说,也许它是一种科学。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发展阶段,是有客观规律的,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都有其内在的发展规律和运行逻辑。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客观规律。人的生老病死也是规律。对于人来讲,如果自己的言行符合人类成长发展和社会运行的规律,自然就会发展得比较顺利,就容易走向成功和圆满,这就是吉,反之,逆天行事,那就容易失败,容易陷入危机之中,这就是凶。假如天道是123456,而你的言行举止是654321,也就是说违背了客观规律,那你肯定就很容易遭遇失败受到惩罚。从这个角度说,这根本不是迷信。易经64卦,分别代表了事物成长发展运行的64种状态或不同阶段,这些状态和阶段,如果符合客观规律,我们就可以注意维护这种良好的状态,尽量延长它的良性状态,避免或延缓不利状态的出现。反之,如果不符合客观规律,我们就需要予以重视,采取措施,调整状态,使之尽快回归到正确的状态上来,避凶趋吉。

侄女对易经很感兴趣,想让我给她讲一讲,其实我也没入门。但经不住怂恿,我答应有空的时候给她讲一点最基础的皮毛知识,能讲多少看心情,她能领悟多少靠要看自己的悟性。

八卦可以描述的事物有千千万,当然也包括时间。为了降低难度,我打算用最浅显的道理讲给她听,也不想讲太复杂的那些卦象与排列顺序等。

一阴一阳谓之道。

长横为阳(━),短横为阴(--)。其实阴阳,也很容易理解,就是男女性器。

一年分上下。整体上来说,上半年热,下半年冷。因此,假如用阴阳表示两个半年,则上半年为阳,下半年为阴:

如果把上半年(农历,下同)分为两半,也就是春夏,则春比夏冷,因此,可以在阳上加阴表示春,阳上加阳表示夏:

下半年分两半,则为秋冬。秋比冬热。因此,在阴上加阳表示秋,阴上加阴表示冬:

如果把春天再一分为二,则前一半比后一半冷,因此春上加阴表示前一半,春上加阳表示后一半:

同理,夏天分两半,前一半比后一半冷,因此夏上加阴表示前一段,夏上加阳表示后一段:

接下来是秋季。把秋季分为两部分,则前一段比后一段热,因此秋上加阳是前一段,秋上加阴是后一段:

最后是冬季。把冬季分为两半,前一段比后一段热,因此,冬上加阳是前一段,冬上加阴是后一段:

讲到此处,已经用三条线把一年分成了八段。如果能想到一年的二十四节气,就能想到这八段时间正好对应着二十四节气,每一段对应着三个节气。

思考题:每一段有三个节气,不能用二分法了,那么,每一段中的三个节气又该怎么表示呢?知道的请在评论区里写出来。

农村俗语“会生生在八月,会死死在腊月”,为啥呢?老话很在理

导读:农村俗语“会生生在八月,会死死在腊月”,为啥呢?老话很在理

在农村对于生老病死,向来都有很多的俗语描述,尤其是对于生辰八字,更是有诸多的说法,像熟知的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男怕正午时,女怕子夜临,所描述的都是对于生辰时间,按照民间的说法,男人初一出生是极好的命,而女子的话当属十五最佳,而且出生的时间男人最好是避开正午,女子是最怕遇到子夜时分,为什么这样说呢?按照古代的说法,万物都是由阴阳组合而成的,男人属阳,女子为阴,所以在正午的时候男子出生,等于是阳气过盛,导致了阴阳不均衡,女子子夜临也是相同的道理。

民间还有一句俗语叫做“会生生在八月,会死死在腊月”,这句老话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其实这句俗语也是根据过去农村的实际情况演变而来。在当时的农村,确实具有一定的道理存在,全年之中不冷不热的季节,莫过于春秋两季,为什么唯独是农历八月好,难道阳春三月不是不冷不热吗?其实在过去的农村,对于生孩子除了季节不冷不热,人不遭罪之外,还有另外的真实原因所在。在过去的农村,生活条件可不像现在,尤其是对于粮食的需求比较大。很容易就出现粮食不够吃的年份。

之所以说会生生在八月,而不是阳春三月,除了秋高气爽这个季节不冷不热,大人小孩都不受罪之外,秋季还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农历八月也是金色的秋季,粮食获得了丰收。这个季节是最不缺少粮食吃的,在这个季节里面坐月子,有了充足的粮食吃,自然大人孩子都非常的适宜,而阳春三月则是一个青黄不接的季节,所以别看春季也是不冷不热,但由于粮食缺乏,跟秋天的八月,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所以被叫做会生生在八月。而不是三月。

生老病死是无法预料和无法抗拒的事,但在农村对于在腊月去逝的通常会认为很会挑季节,为什么说腊月去世跟其他季节不一样呢?这也是过去农村的写照。农村举办丧事,要停丧好几天,有的是三天,有的是五天,像笔者这里的年岁特别大的喜丧,还会停上七天。这么长的时间对于孝子贤孙也是一种考验。劳累是在所难免的,过去的农村由于条件落后,没有现如今的恒温棺使用,如果在其他季节去世,在停丧多日,到时候肯定会出现腐烂,这也是很让人头疼的事情,所以腊月就不用担心这方面的麻烦。

而且腊月还是农村全年最为闲暇的季节,这个季节农田之中也不再有什么农活,办理丧事也是很容易找人帮忙,所以也更加的省心省力,所以说会死死在腊月,也是有一定的道理存在。随着农村生活条件的提高,这句俗语其实已经有点过时了,但依然可以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在闲暇之余被大家津津乐道,对此你怎么看?欢迎大家补充评论留言。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