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泉字属水比重大吗(泉水命的人取带什么字的名字好)

煮酒送别 2023-09-12 01:01:10 网友投稿

泉「泉」112

竹泉,◆泉名。在[湖北省]南部、[長江]南岸,鄰接[湖南省]。○[明][謝肇淛]《五雜俎‧地部二》:“[松滋縣]南九十里有[竹泉],[宋][政和]初,有僧浚井得竹筆。後[黃庭堅]謫[黔]過之,視筆曰:‘此吾過峽中[蝦蟆背]所墜也。’後其筆忽成竹,始知此泉與峽水通也。”

珠泉,◆1.泉的美稱。○[南朝][梁][沈約]《高松賦》:“擢柔情于黃圃,湧寶思於珠泉。”○[唐][張說]《奉和聖制喜雨賦》:“漼如銀漢之屑落,散似珠泉之歕澆。”◆2.[武夷山]泉名。○[清][董天工]《武夷山志》卷十五:“水簾洞……巖頂有水曰[珠泉],自上瀉下,隨風飄灑,狀如珠帘。”

重泉,◆1.猶深淵。○《淮南子‧齊俗訓》:“積水重泉,黿鼉之所便也。”○《晉書‧裴頠傳》:“是以欲收重泉之鱗,非偃息之所能獲也。”○[南朝][梁][丘遲]《夜發密岩口》詩:“萬尋仰危石,百丈窺重泉。”◆2.指土壤的深層。○[清][方文]《贈姚有仆進士》詩:“山勢鬱且奇,文木托其巔。上枝拂垂雲,下根入重泉。”◆3.猶九泉。舊指死者所歸。○[南朝][梁][江淹]《雜體詩‧效潘岳<悼亡>》:“美人歸重泉,悽愴無終畢。”○[宋][蘇軾]《祭單君貺文》:“云何不弔,銜痛重泉。”○[清][蒲松齡]《聊齋志异‧宦娘》:“獨此技未有嫡傳,重泉猶以為憾。”◆4.古地名。○《楚辭‧天問》:“[湯]出[重泉],夫何罪尤?”[王逸]注:“[重泉],地名也。”○《史記‧河渠書》:“[臨晉]民願穿[洛]以溉[重泉]以東萬餘頃故鹵地。”○[張守節]正義引《括地志》:“[重泉]故城在[同州][蒲城縣]東南四十五里,在[同州]西北亦四十五里。”◆5.苔蘚名。○《表异錄‧蔬穀》引[南朝][梁][任昉]《述异記》:“苔名重泉,亦呼宣蘚,亦名妒草。”今本《述异記》卷下作“重錢”。

中泉,◆1.猶黃泉。指葬身之地。○[南朝][宋][謝莊]《宋孝武宣貴妃誄》:“重扃閟兮燈已黯,中泉寂兮此夜深。”◆2.[王莽][新]朝貨幣名,重七銖。

直泉,◆水向上涌出之泉。○《公羊傳‧昭公五年》:“濆泉者何?直泉也。直泉者何?涌泉也。”○[徐彥]疏:“謂此泉直上而出。”

雲泉(云泉),◆1.瀑布,山泉。○[唐][沈佺期]《辛丑歲十月上幸長安扈從出西岳作》詩:“雲泉紛亂瀑,天磴矻橫抱。”○[唐][韋應物]《雲陽館懷谷口》詩:“雲泉非所濯,蘿月不可援。”◆2.白雲清泉。借指勝景。○[唐][白居易]《偶吟》之一:“猶殘少許雲泉興,一歲[龍門]數度遊。”○[唐][康駢]《劇談錄‧白傅乘舟》:“[白尚書]為少傅,分務[洛]師,每有雲泉勝境,靡不追遊。”○[宋][司馬光]《重經車輞谷》詩:“雲泉佳處須速去,登山筋力行蹉跎。”

月牙泉,◆泉名。○[李季]《月牙泉》詩:“[月牙泉]邊的柳樹又發綠了,樹下的五色沙閃着眼睛對我微笑。”原注:“[月牙泉],在[甘肅][敦煌城]南五里,也叫[渥窪池]。泉如月牙狀,泉邊有五色沙子。四周沙山。中為綠洲,風景極美。相傳:[漢武帝]的寶馬,即產此泉中,並食泉中之七星草長大。”

玉泉宗,◆佛教天台宗的別名。○[隋][智者大師]([智顗])先居[天台寺],說法立天台宗;後居[湖北][當陽縣]西[玉泉山],故又稱其教義為玉泉宗。參閱[隋][灌頂]《天台智者大師別傳》。

玉泉山,◆1.山名。在[北京市]西北,山下有[玉泉],因以得名。參見“玉泉”。◆2.山名。在[湖北][當陽縣]西。山有乳窟,玉泉交流其中。山下有[玉泉寺]。○[唐][李白]《答族侄僧中孚贈玉泉仙人掌茶》詩:“常聞[玉泉山],山洞多乳窟。”○[王琦]注引《潛确居類書》:“[玉泉山],在[當陽],泉色白而瑩,又曰[珠泉]。泉南為[天台][智者]道場。”

玉泉,◆1.傳說中[昆侖山]上的泉名。○[王充]《論衡‧談天》引[漢][司馬遷]曰:“《禹本紀》言‘[河]出[崑崙]……其上有[玉泉]、[華池]。’”今本《史記‧大宛列傳論》作“[醴泉]、[瑤池]”。2.清泉的美稱。○[晉][陸機]《招隱》詩之一:“芳蘭振蕙葉,玉泉湧微瀾。”○[南朝][梁][任昉]《述异記》卷下:“[荊州]、[清溪]、[秀壁]諸山,山洞往往有乳窟,窟中多玉泉交流。”○[宋][蘇舜欽]《天平山》詩:“石竇落玉泉,泠泠四時雨。”○《群音類選‧泰和記‧桓元帥龍山會僚友》:“嶙峋古石吐清煙,峭壁千尋掛玉泉。”◆3.猶九泉。○[唐][盧照鄰]《哭明堂裴主簿》詩:“始謂調金鼎,如何掩玉泉。”○[唐][李白]《過四皓墓》詩:“荒涼千古跡,蕪沒四墳連。伊昔鍊金鼎,何年閉玉泉。”◆4.指酒。○[宋][蘇軾]《歲暮作和張常侍》詩:“我生有天祿,玄膺流玉泉。何事[陶彭澤],乏酒每形言。”◆5.仙藥名。玉漿。○[宋][蘇軾]《仇池筆記‧辟榖說》:“能服玉泉,使鉛汞具體,去仙不遠矣。”○[明][李時珍]《本草綱目‧金石二‧玉》:“今仙經三十六水法中,化玉為玉漿,稱為玉泉,服之長生不老,然功劣于自然泉液也。”◆6.口中津液。○[宋][黃休復]《茅亭客話‧杜大舉》:“服玉泉法,去三尸,堅齒髮,除百病。玉泉者,舌下兩脈津液是也。”◆7.墨名。○[金][元好問]《賦南中楊生玉泉墨》詩:“萬灶玄珠一唾輕,客卿新以玉泉名。”○[明][陸友]《墨史》:“其法不用松炬,而用燈煤,[子彬]得其遺法以授[耶律楚材]。○[楚材]授其子[鑄],使造一萬丸,銘曰玉泉萬笏。”參見“玉泉墨”。◆8.水名。出自[北京]市西北[玉泉山]下,流為[玉河],匯成[昆明湖]。出而東南流,環繞紫禁城,注入[大通河]。“玉泉垂虹”勝景即此。

餘泉(余泉),◆貝名。白地黃紋的貝甲。○《詩‧小雅‧巷伯》“成是貝錦”[毛]傳“貝錦,錦文也”[漢][鄭玄]箋:“錦文者,文如餘泉、餘蚳之貝文也。”○[孔穎達]疏引[李巡]曰:“餘泉貝甲,以白為質,黃為文彩。”

陰泉(阴泉),◆秋冬之水。○[唐][韓愈]《奉和杜相公太清宮紀事陳誠上李相公十六韻》:“陽月時之首,陰泉氣未牙。”

一人泉,◆泉名。在[南京][鍾山]絕頂。相傳泉僅容一勺,可供一人飲,故稱。然挹之不竭,自古視為勝處。○《景德傳燈錄‧諸方雜舉徵拈代別語》:“[江]南相[馮延巳]與數僧遊[鍾山],至[一人泉]。問:‘[一人泉],許多人爭得足?’一僧對曰:‘不教欠少。’”[宋][王安石]《和子瞻同王勝之游蔣山》詩:“森疏五願木,蹇淺[一人泉]。”

眼泉,◆眼淚的別名。○[唐][皇甫枚]《三水小牘‧眼泉》:“[鮑溶]詩謂淚曰眼泉。”

言泉,◆如泉水般涌出的話語。○[唐][褚亮]《<金剛般若經注>序》:“詞鋒秀上,映[鷲岳]而相高;言泉激壯,赴[龍宮]而競遠。”

玄泉,◆1.瀑布。玄,通“懸”。○《古文苑‧班固<終南山賦>》:“傍吐飛瀨,上挺修林;玄泉落落,密蔭沈沈。”○[章樵]注:“玄泉,瀑布泉也。”○[唐][孟郊]《送草書獻上人歸廬山》詩:“手中飛黑電,象外瀉玄泉。”○[宋][蘇軾]《次韻王忠玉游虎丘絕句》之二:“青蓋紅旗映玉山,新詩小草落玄泉。”◆2.深泉。○《文選‧張衡<東都賦>》:“陰池幽流,玄泉清冽。”○[薛綜]注:“水黑色,故曰玄泉。”○[唐][韋應物]《冰賦》:“白日當午,火雲四至,金石灼爍,玄泉潛沸。”◆3.猶黃泉,指陰間。○[南朝][梁][沈約]《奉和竟陵王經劉瓛墓》詩:“玄泉倘能慰,長夜且勿論。”○[明][楊慎]《祭彭子沖文》:“既扃高夜臺,永隔玄泉。臨風把劍,傷心絕絃。”◆4.唾液。○《黃庭內景經‧黃庭》:“玄泉幽關高崔巍。”○[梁丘子]注:“玄泉,口中之液也。一曰玉泉,一名醴泉,一名玉液,一名玉津,一名玉漿。”

心泉,◆1.猶心懷。○[唐][歐陽詹]《太學張博士講<禮記>記》:“所昧鏡徹於靈臺,所疑冰釋於心泉。”◆2.心中的思緒。○[郭沫若]《瓶‧獻詩》:“我久已乾涸了的心泉,又從我化石的胸中飛迸。”

小泉,◆1.小股泉水。○《魏書‧源懷傳》:“且北方沙漠。夏乏水草,時有小泉,不濟大眾。”◆2.[新莽]時所鑄小錢“小泉直一”的簡稱。參見“小錢”。

象泉,◆紙錢,冥錢。○[明][宋濂]《傅守剛墓碣》:“編荊成筐,實以象泉,拾遺骸以歸。”

香泉,◆泉名。在[安徽省][和縣]北四十里,水有香氣,因名。含有某種礦物質,能治疥癬等皮膚病。故又名[平痾泉]。南社詩人[葉玉森]有《香泉口占四絕句》詠其事。相傳[梁][昭明太子]嘗浴於此,俗又稱為[太子泉]。◆补义条目■茶;煮茶的水。○唐皮日休《茶中杂咏·煮茶》诗:“香泉一合乳,煎作連珠沸。”○宋秦观《满庭芳》词:“纖纖捧,香泉濺乳,金縷鷓鴣斑。”

下泉,◆I地下,猶言黃泉。○《南史‧任昉傳》:“[范]、[張]款款於下泉,[尹]、[班]陶陶於永夕。”○[唐][白居易]《思舊》詩:“再思今何在,零落歸下泉。”○[宋][梅堯臣]《和原甫陪永叔題枯菊》詩:“願公時飲酒,[周][孔]今下泉。”◆II謂下流的泉水。○《詩‧曹風‧下泉》:“洌彼下泉,浸彼苞稂。”○[毛]傳:“下泉,泉下流也。”○《詩序》謂《下泉》為“[曹]人疾[共公]侵刻,下民不得其所,憂而思明王賢伯也”,後用為思念明君的典實。○[漢][王粲]《七哀詩》之一:“悟彼下泉人,喟然傷心肝。”

通泉草,◆玄參科植物名。一年生草本,春季開花。生於路旁荒野濕地和水稻田邊。全草供藥用,有清熱、解毒、調經的功效。

天泉,◆1.星名。○《史記‧天官書》:“困敦歲:歲陰在子,星居卯。以十一月與氐、房、心晨出,曰天泉。玄色甚明。”◆2.池名,也稱“天淵”。有二:一在[洛陽]東,為[晉]人游宴之地。○《初學記》卷四引[晉][陸翽]《鄴中記》:“[華林園]中千金堤,作兩銅龍,相向吐水,以注[天泉池]。”又引[晉][戴延之]《西征記》:“[天泉]之南,有東西溝,承御溝水。水之南有[積石壇],云三月三日御坐流杯之處。”一在[江寧],為[南朝][宋][元嘉]年間造。○[唐][柳宗元]《為王京兆賀嘉蓮表》:“香激大王之風,影耀[天泉]之水。”按,《宋書‧符瑞志下》:“[元嘉]二十一年六月丙午,[華林園][天淵池]二蓮同榦,園丞[陳襲祖]以聞。”○[柳]表所云[天泉],即此[天淵池]。

太公泉,◆泉名。在今[河南][汲縣]。○[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清水》:“﹝[汲縣]﹞城北三十里,有[太公泉]。泉上又有[太公廟]。廟側高林秀木,翹楚競茂,相傳云[太公]之故居也。”

水泉,◆1.河流與泉流。○《禮記‧月令》:“﹝孟冬之月﹞乃命水虞漁師收水泉池澤之賦。”○《呂氏春秋‧圜道》:“水泉東流,日夜不休。”○[明]徐光啟《農政全書》卷十三:“[蘇州]之地,北枕[長江],東表溟海,而水泉之勢,則與[江]平,故曰[平江郡]。”◆2.特指泉流、泉水。○《漢書‧翼奉傳》:“山崩地裂,水泉湧出。”○[宋][蘇轍]《寄濟南守李公擇》詩:“山窮水泉見,發越遍溪谷。”○[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中國新文學大系>小說二集序》:“一滴水泉可以作江河之始流,一片樹葉之飄動可以兆暴風之將來。”

收泉,◆汲取井水。○[清][顧炎武]《鄒平張公子得桔槔》詩:“鑿木前人制,收泉《易》卦稱。”參閱《易‧井》。

石泉,◆山石中的泉流。○《楚辭‧九歌‧山鬼》:“山中人兮芳杜若,飲石泉兮蔭松柏。”○[北魏][酈道元]《水經注‧來水》:“兩岸連山,石泉懸溜,行者輒徘徊留念,情不極已也。”○[唐][杜甫]《石泉》詩:“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宋][蘇軾]《峽山寺》詩:“石泉解娛客,琴筑鳴空山。”○[元][劉迎]《寒食阻雨招元功會話》詩:“楊柳杏花相對晚,石泉槐火一時新。”○[清][唐甄]《潛書‧敬修》:“居於河濱者,始汲而歸,濁不可飲也。注而勿擾,則石泉矣。”

聖泉(圣泉),◆1.泉名。○[孔子泉]的別稱。在今[四川省][巫山縣]東北。○[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江水二》:“﹝[巫溪]﹞水又南屈逕[巫縣]東,縣之東北三百步,有[聖泉],謂之[孔子泉],其水飛清石穴,潔並高泉,下注溪水。”◆2.泉名。在今[四川省][中江縣]東南。○[唐][駱賓王]《聖泉詩》序:“[玄武山]有[聖泉]焉,浸淫歷數百千年,垂巖泌湧,接磴分流,下瞰[長江]。”

神泉,◆靈異之泉。多指溫泉。○《淮南子‧墬形訓》:“凡四水者帝之神泉,以和百藥,以潤萬物。”○《初學記》卷七引[晉][王廙]《洛都賦》:“[雞頭]溫水,[魯陽]神泉,不爨自沸,熱若焦然。”○[清][唐孫華]《題陳乾齋侍講扈駕西征圖》詩:“神泉自湧得甘醴,香草新茁供青芻。”

山泉,◆1.山中泉水。○[唐][朱慶餘]《山居》詩:“山泉共鹿飲,林果讓僧嘗。”◆2.猶山水。指山水風景。○[南朝][齊][謝朓]《直中書省》詩:“朋情以鬱陶,春物方駘蕩。安得凌風翰,聊恣山泉賞。”○[隋][盧思道]《上巳禊飲》詩:“山泉好風日,城市厭囂塵。”

三泉,◆1.三重泉,即地下深處。多指人死後的葬處。○《史記‧秦始皇本紀》:“穿三泉,下銅而致槨。”○[晉][張華]《章懷皇后誄》:“杳杳新,下絕三泉。”○《後漢書‧黃瓊傳》:“敢以垂絕之日,陳不諱之言;庶有萬分,無恨三泉。”○[唐][王勃]《上明員外啟》:“麟圖緝謚,定榮辱於三泉。”◆2.即三柱星。○《晉書‧天文志上》:“三柱一曰三泉。”

泉韻(泉韵),◆泉水聲。其聲和諧悅耳,故稱。○[唐][孟郊]《與二三友秋宵會話清上人院》詩:“激石泉韻清,寄枝風嘯咽。”

泉雲(泉云),◆[王子淵]和[揚子雲]的並稱。○[王褒],字[子淵];[揚雄],字[子雲]。兩人皆為[漢]代有名的文學家。○[唐][張九齡]《奉敕送張說學士上賜燕序》:“學士右散騎常侍[東海公]等攝職在焉,或[禹][稷]大賢,[泉][雲]諸彥。”按,泉,本作“淵”,[唐]人因避[高祖][李淵]諱,故改。

泉雨,◆謂噴灑如雨的泉水。○《管子‧輕重乙》:“泉雨五尺,其君必辱。”○[南朝][梁][江淹]《青苔賦》:“故其處石則松栝交陰,泉雨長注。”

泉魚(泉鱼),◆淵魚。深淵中的魚。比喻隱秘之事。○[唐]人避[高祖][李淵]諱,改淵為“泉”。○[唐][劉知幾]《史通‧補注》:“[孝標]善於攻繆,博而且精,固以察及泉魚,辨窮[河]豕。”參見“察見淵魚者不祥-察見淵魚者不祥”。

泉音,◆謂黃泉下死人的音訊。○[宋][梅堯臣]《張堯夫寺丞改葬輓詞》之三:“黃鸝啼棘上,玉女問泉音。”

泉眼,◆流出泉水的洞穴。○[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河水二》:“縣有[龍泉],出[允街谷],泉眼之中,水文成交龍。”○[宋][蘇軾]《別子由三首兼別遲》詩之二:“又聞[緱山]好泉眼,傍市穿林瀉冰玉。”○[峻青]《秋色賦‧在乾旱的日子裏》:“她聽說村子裏抗旱要用這個水眼,就連夜拄着拐杖帶領着小夥子們到山裏去找那個泉眼。”

泉鄉(泉乡),◆猶泉下。○《宣和遺事》前集:“昨日風流遊妓館,今朝含恨入泉鄉。”

泉下,◆黃泉之下。指人死後埋葬之處。迷信指陰間。○《周書‧晉蕩公護傳》:“死若有知,冀奉見於泉下爾。”○[唐][熊孺登]《寒食野望》詩:“冢頭莫種有花樹,春色不關泉下人。”○《水滸傳》第一一七回:“若非我兄弟相救,[宋江]已與[解珍]、[解寶]同為泉下之鬼。”○[巴金]《秋》七:“姐姐泉下有知,她也不會怪你。”

泉堂,◆见“泉房”。

泉臺(泉台),◆1.臺名。○[春秋][魯莊公]築。在[泉宮]中。○《春秋‧文公十六年》:“毀[泉臺]。”○《公羊傳‧文公十六年》:“[泉臺]者何?[郎臺]也。○[郎臺]則曷為謂之[泉臺],未成為[郎臺],既成為[泉臺]。”◆2.墓穴。亦指陰間。○[唐][駱賓王]《樂大夫輓辭》之五:“忽見泉臺路,猶疑水鏡懸。”○[元][關漢卿]《竇娥冤》第四摺:“呀!這的是衙門從古向南開,就中無個不冤哉,痛殺我嬌姿弱體閉泉臺。”○[清][周亮工]《哭黃濟叔》詩:“海嶼書方寄,泉臺客不回。”○[陳毅]《梅嶺三章》詩之一:“此去泉臺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补证条目■墓穴。亦指阴间。○《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公孙略墓志》:“雖立功行事,方謡於身後;而刊名泉臺,冀詳於來世。”

泉水,◆從地下流出來的水。○《詩‧小雅‧四月》:“相彼泉水,載清載濁。”○《後漢書‧五行志三》:“[安帝][永初]元年冬十月辛酉,[河南][新城]山水虣出,突壞民田,壞處泉水出,深三丈。”○[唐][王維]《戲題盤石》詩:“可憐盤石臨泉水,復有垂楊拂酒杯。”○《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二回:“這總是市井之夫做出來的,天下的泉水,叫他辱沒盡了。”○[魏巍]《東方》第五部第十五章:“我一打開收音機,一聽播音員的聲音,簡直比最美的音樂還要好聽,比最清涼的泉水還要解渴。”

泉室,◆神話中的水下居室。○《文選‧左思<吳都賦>》:“泉室潛織而卷綃,淵客慷慨而泣珠。”○[劉良]注:“俗傳鮫人從水中出,曾寄寓人家,積日賣綃。綃者,竹孚俞也。鮫人臨去,從主人索器,泣而出珠滿盤以與主人。”○[南朝][宋][鮑照]《河清頌》:“泉室凝澱,水府清涓。”○[宋][王禹偁]《霪雨中偶書所見》詩:“儀鳳去九夷,神龍入泉室。”◆补义条目■墓穴;墓室。○《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萧融墓志铭》:“懼金石有朽,陵谷不居,敢撰遺行,式銘泉室。”○《唐代墓志汇编·杨夫人墓志铭》:“棄華堂而集蓬户,入泉室而對幽時。”

泉世,◆猶泉下。○[明][賈仲名]《昇仙夢》第四摺:“怎生得人來救我身軀,俺歸泉世命已夫。”○《警世通言‧計押番金鰻產禍》:“把條手巾,捉住[佛郎],撲番在床上,便去一勒。那裏消半碗飯時,那小官人命歸泉世。”◆补证条目■犹泉下。○宋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二九出:“無緒,相思做得病成也,這一命歸泉世。”

泉石,◆指山水。○《梁書‧徐摛傳》:“﹝[朱异]﹞遂承間白[高祖]曰:‘[摛]年老,又愛泉石,意在一郡,以自怡養。’[高祖]謂[摛]欲之,乃召[摛]曰:‘[新安]大好山水,[任昉]等並經為之,卿為我臥治此郡。’”[宋][楊萬里]《送劉惠卿》詩:“舊病詩狂與酒狂,新來泉石又膏肓。”◆补义条目■墓石。○《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大魏高祖九嫔赵充华墓志》:“泉宫沓沓,深埏莫開。敬勒泉石,以旌余哀。”○《唐代墓志汇编·韦府君墓志文》:“哽咽荒迷,謹誌泉石。”

泉曲,◆指冥府。○[前蜀][杜光庭]《庚申醮詞》:“始定籍於太玄之府,終寓書於泉曲之庭。”○[前蜀][杜光庭]《馬尚書本命醮詞》:“光開泉曲之庭,詔下[酆都]之府。”

泉明,◆指[晉][陶淵明]。○[淵明]為[彭澤]令時,因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棄官歸隱。見《晉書‧隱逸傳‧陶潛》。後遂借指欲作歸隱之計的縣令。○[唐][李白]《送韓侍御之廣德》詩:“暫就東山賒月色,酣歌一夜送[泉明]。”○[王琦]注:“《野客叢書》:‘《海錄碎事》謂[淵明]一字[泉明],[李白]詩多用之。不知稱[淵明]為[泉明]者,蓋避[唐高祖]諱耳。猶[楊淵]之稱[楊泉],非一字[泉明]也。’《齊東野語》:‘[高祖]諱[淵],淵字盡改為泉。’”

泉門(泉门),◆墓門。○[唐][護國]《傷蔡處士》詩:“晨光不借泉門曉,暝色唯添隴樹寒。”○《敦煌變文集‧大目乾連冥間救母變文》:“死生路今而已隔,一掩泉門不再開。”◆补证条目■墓门。○《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齐故监余杭县刘府君墓志铭》:“奠設徒陳,泉門幽曖。敢書景行,敬遺千載。”

泉路,◆泉下,地下。指陰間。○[唐][張說]《馮府君神道碑》:“朱轓象服,寵及泉路,榮其親兮。”○[宋][王明清]《揮麈後錄》卷六:“今則膏肓已逼,氣息僅存,泉路非遙,聖時永隔。”○[清][周亮工]《哭馮九》詩:“少年無故友,泉路欲誰依。”◆补证条目■泉下;地下。指阴间。○《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皇内司讳光墓志》:“如何不弔,奄登泉路。痛憤心懷,五情酷裂。”

泉客珠,◆[晉][張華]《博物志》卷九:“[南海]外有鮫人,水居如魚,不廢織績,其眼能泣珠。從水出,寓人家,積日賣絹。將去,從主人索一器,泣而成珠滿盤,以與主人”。後因以“泉客珠”泛指珍珠。○[唐][杜甫]《客從》詩:“客從南溟來,遺我泉客珠。”○[唐][施肩吾]《貧客吟》:“今朝欲泣泉客珠,及到盤中卻成血。”

泉客,◆即鮫人。○[南朝][梁][任昉]《述异記》卷上:“蛟人,即泉先也,又名泉客。”○[唐中宗]《石淙》詩:“水炫珠光遇泉客,巖懸石鏡厭山精。”○[清][黃景仁]《登鎮海城樓觀海》詩:“破車歸波臣,響杼坐泉客。”按,本作“淵客”,[唐]人避[高祖][李淵]諱,改為“泉客”。參見“鮫人”。

泉金,◆金錢。○《管子‧輕重丁》:“故君謹守泉金之謝物,且為之舉。”

泉貨(泉货),◆錢幣,貨幣。○[唐][權德輿]《<翰苑集>序》:“[壽春]刺史[張鎰],有名於時,一獲晤言,大加賞識。暨別,[鎰]以泉貨數萬為贐。”○《金史‧食貨志三》:“臣愚謂,宜權禁見錢,且令計司以軍須為名,量民力徵斂,則泉貨流通,而物價平矣。”○[清][龔自珍]《乙丙之際塾議第十六》:“畜泉貨,取其稍省負荷百物者之力,便懷衽而已,不挈萬事之柄。”

泉火,◆墓穴的燈火。○[南朝][梁][江淹]《宋故尚書左丞孫緬墓銘》:“殯帷兮既晦,泉火兮已閉。”○[唐][張九齡]《故滎陽君蘇氏輓歌詞》之三:“更悲泉火滅,徒見柳車迴。”

泉華(泉华),◆見“泉花”。

泉花,◆亦作“泉華”。◆1.指從地中噴涌而出的泉水。○[唐][曹唐]《病馬》詩之五:“飲驚白露泉花冷,喫怕清秋荳葉寒。”○[唐][皮日休]《友人以人參見惠因以詩謝之》:“名士寄來消酒渴,野人煎處撇泉華。”◆2.指菱花。○[南朝][宋][鮑照]《采菱歌》之二:“含傷拾泉花,縈念採雲萼。”○[錢仲聯]集說引[黃節]曰:“泉花,即指菱花。”

泉戶(泉户),◆墓門。○[唐][包佶]《昭德泉后輓歌詞》:“龜兆開泉戶,禽巢閉畫梁。”○[唐][白居易]《海州刺史裴君夫人李氏墓志銘》:“勒名泉戶,作範閨門。”○[清][彭孫貽]《虔臺寒食怨詩》:“幾人江上共招魂,瘴海青蠅弔泉戶。”◆补证条目■墓门。○《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魏故贵华恭夫人墓志铭》:“隧路陰重,泉户凍結;玄扉一渰,幽座燈滅。”

泉館(泉馆),◆泉室。○[唐][王維]《送從弟蕃游淮南》詩:“島夷九州外,泉館三山深。”○[趙殿成]箋注:“泉館謂泉客所館,即鮫人之室。”

泉骨,◆墓中屍骨。○[宋][梅堯臣]《度支蘇才翁輓詞》之二:“莫悲泉骨朽,青史見賢愚。”

泉宮(泉宫),◆1.[春秋][魯國]宮名,內有[泉台]。○《左傳‧文公十六年》:“有蛇自[泉宮]出,入于國,如先君之數。”○[孔穎達]疏:“蛇自宮出而毀其臺,則臺在宮內。”◆2.墓室。○[宋][梅堯臣]《端明李侍郎輓歌》之一:“今日泉宮啟,師臣禮秩增。”○[宋][沈遘]《祭蜀國太夫人》:“寵靈光渥,畢于泉宮。”◆补证条目■墓室。○《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魏给事君夫人王氏之墓志》:“痛收華於桂宇,悲湮芳於泉宫。”○《唐代墓志汇编·唐故班夫人墓志》:“鸞鏡雉服,遂同瘞於泉宫;枕匣粧奩,乃空陳於靈帳。”

泉根,◆泉源。○[唐][黃滔]《和王舍人崔補闕題福州天王寺》:“岡轉泉根滑,門昇蘚級危。”

泉府,◆1.官名。在《周禮》為司徒的屬官,掌管國家稅收、收購市上的滯銷物資等。○《周禮‧地官‧泉府》:“泉府掌以市之征布、斂市之不售、貨之滯於民用者。”○《漢書‧食貨志下》:“[周]有泉府之官。”○[顏師古]注:“司徒之屬官也。”○[明][高攀龍]《今日第一要務疏》:“臣觀古今善理財者,無如[周公]。而《周官》所立泉府,謂之曰:‘泉者,欲其如泉之流而不滯也。’”◆2.指儲備錢財的府庫。○《魏書‧高謙之傳》:“是以古之帝王,乘天地之饒,御海內之富,莫不腐紅粟于太倉,藏朽貫于泉府。”

泉房,◆亦作“泉堂”。义同“泉宫”。○《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魏故怀令李君墓志铭》:“兹寃易削,疇毒難遣。楨椈疏竦,泉房寒遠。”○又《幽郢二州寇使君墓志盖》:“遂以照被圖記,勒銘泉堂云。”○《唐代墓志汇编·何氏夫人祔葬墓志铭并序》:“千原爲慘,萬瀨增傷。紀之莫及,秘于泉堂。”

泉刀,◆泉與刀皆古代錢幣。因以“泉刀”泛稱錢幣。○[清][方拱乾]《譯使至高麗》詩:“泉刀重譯旃裘雪,鹽鐵歸裝塞馬春。”

泉布先生,◆錢幣的謔稱。○[前蜀][韋莊]《江上題所居》詩:“[青州]從事來偏熟,泉布先生老漸慳。”

泉布,◆古代泉與布並為貨幣,故統稱貨幣為“泉布”。一說布即是泉,一物而兩名。○《周禮‧天官‧外府》“掌邦布之入出”[漢][鄭玄]注:“布,泉也。布,讀為宣布之布,其藏曰泉,其行曰布。取名於水泉,其流行無不遍。”○《漢書‧食貨志下》:“私鑄作泉布者,與妻子沒入為官奴婢。”○[宋][司馬光]《乞罷免役錢狀》:“錢者,流通之物,故謂之泉布。”○[清][冒襄]《影梅庵憶語》:“余出入應酬之費與荊人日用金錯泉布,皆出姬手。”

泉阿,◆指黄泉。○《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北魏高道悦墓志》:“痛貫雲煙,哀驚禽鳥。式銘泉阿,永旌風道。”○又《祖子硕妻元阿耶墓志》:“終天何□,太息良□,託體山原,勒美泉阿。”

曲泉,◆人體經穴名。○《靈樞經‧本輸》:“為經入于曲泉。曲泉,輔骨之下,大筋之上也,屈膝而得之。”

秋泉,◆1.秋日的泉水。○[南朝][宋][謝靈運]《登臨海嶠初發彊中》詩:“秋泉鳴北澗,哀猿響南巒。”○[唐][李端]《過谷口元贊善所居》詩:“入谷訪君來,秋泉已堪涉。”○[唐][杜荀鶴]《送僧歸國清寺》詩:“到參禪後知無事,看引秋泉灌藕花。”○[唐][靈一]《溪行即事》詩:“孤舟屢失道,但聽秋泉聲。”◆2.瓜名。○[晉][郭義恭]《廣志》:“秋泉瓜,秋種,十月熟,形如羊角,色蒼黑。”

窮泉(穷泉),◆1.猶九泉。指墓中。○《文選‧潘岳<哀永逝文>》:“委蘭房兮繁華,襲窮泉兮朽壤。”○[呂延濟]注:“窮泉,墓中也。”○[唐][白居易]《李白墓》詩:“可憐荒隴窮泉骨,曾有驚天動地文。”○[宋][司馬光]《夢稚子》詩:“窮泉纖骨已成塵,幽草閑花二十春。”○[清][方苞]《王孺人墓志銘》:“命乎命乎,永齎志于窮泉。”◆2.謂掘地及泉。○[南朝][宋][謝惠連]《祭古冢文》:“窮泉為塹,聚壤成基。”◆3.深泉。指井中。○[唐][黃滔]《景陽井賦》:“殊不知理昧納隍,處窮泉而詎得。”

七泉,◆指[道州](今[湖南][道縣])東郊之[潓泉]、[淔泉]、[汸泉]等七個泉。

平泉,◆指[平泉莊]。○[唐][白居易]《醉游平泉》詩:“[洛]客最閑唯有我,一年四度到[平泉]。”○[宋][辛棄疾]《歸朝歡‧丁卯歲寄題眉山李參政石林》詞:“琅玕無數碧。風流不數[平泉]物。”○[清][錢謙益]《山莊八景詩‧錦峰晴曉》:“[錦峰]雲物近[平泉],烏榜紅欄咽畫船。”

龍泉(龙泉),◆1.寶劍名。即龍淵。○[漢][王充]《論衡‧率性》:“棠谿魚腸之屬,龍泉太阿之輩,其本鋌山中之恒鐵也。”◆2.泛指劍。○[唐][李白]《在水軍宴贈幕府諸侍御》詩:“寧知草間人,腰下有龍泉。”○[王琦]注:“龍泉即龍淵也,[唐]人避[高祖]諱,改稱龍淵曰龍泉。”○[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五本第四摺:“[張珙]如愚,酬志了三尺龍泉萬卷書;[鶯鶯]有福,穩請了五花官誥七香車。”○[清][宋玉叔]《<述哀>題後》詩:“我有父兄千載恨,對君霑血拂龍泉。”◆3.喻行事果斷。○[唐][楊炯]《益州溫江縣令任晃神道碑》:“於是乎龍泉獨斷,龜旐旁求;品命千名,封疆萬戶。”○[唐][常袞]《授京兆尹魏少游加御史大夫制》:“有玉壺之清澄,兼龍泉之斷割。”◆4.佛寺名。○[北周][庾信]《送靈法師葬》詩:“[龍泉]今日掩,石洞即時封。”○[倪璠]注:“《法苑》云:[廬山]西有[龍泉精舍],[慧遠]沙門之所立也。”◆5.常泛指僧院、佛門。○[唐][陳子昂]《夏日暉上人房別李參軍崇嗣》詩序:“來從[許]下,月旦出於龍泉;言入[蜀]中,星文見於牛斗。”○[唐][賈島]《送僧歸太白山》詩:“夜禪臨虎穴,寒漱撇龍泉。”◆6.噴泉。○[南朝][梁][江淹]《游黃櫱山》詩:“陽岫照鸞采,陰谿噴龍泉。”

六一泉,◆1.在[杭州市][孤山]西南麓。○[宋][歐陽修]晚號[六一居士],曾與[西湖]僧[惠勤]友善。○[元祐]四年[蘇軾]再守[杭州]時,二人皆已死,忽有清泉出[惠勤]講堂之後,為紀念[歐陽修],遂命名為[六一泉]。參閱[蘇軾]《六一泉銘》。2.在[安徽][滁縣]西南[醉翁亭]畔。原名[玻璃泉],後人因[宋][歐陽修]曾守[滁州],因取其晚年自號為名。參閱《嘉慶一統志》卷一三○。

六泉,◆1.亦稱“六錢-六錢”。○[王莽][始建國]二年(公元10年)所鑄六種圓形錢幣的總稱。即小泉、麼泉、幼泉、中泉、壯泉、大泉,合稱泉貨六品。除小泉、大泉外,其他流通不廣。參閱《漢書‧食貨志下》。2.泉名。一在[安徽省][青陽縣][五溪山]之南,俗稱[六泉口]。一在[甘肅省][隴西縣]東南,其泉有六源,故名。○[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陝西八‧鞏昌府》:“[六泉]在府東南五里。○《地記》:‘[東晉][太元]十一年,[西秦][乞伏國仁]帥騎兵襲[鮮卑]三部大人[密貴]等於[六泉]’,即此也。○[胡氏]曰:‘[六泉]當在[高平]境內。’”

流泉,◆1.流動的泉水。○《詩‧大雅‧公劉》:“相其陰陽,觀其流泉。”○[宋][周密]《齊東野語‧潘庭堅王實之》:“[庭堅]被酒豪甚,竟脫巾髽髻,裸立流泉之衝,且高唱《濯纓》之章。”○[碧野]《雪路雲程》:“這石潭是由群山上的雪水流泉匯成的。”◆2.古代錢幣名。泛指錢幣。○《隋書‧刑法志》:“公平難遇其人,流泉易啟其齒。”

靈泉(灵泉),◆1.對泉水的美稱。○[南朝][陳][張君祖]《贈沙門竺法頵》詩之一:“峭壁溜靈泉,秀嶺森青松。”○[唐][柳宗元]《壽州安豐縣孝門銘》:“神錫祕址,三秀靈泉。”○[宋][蘇軾]《贈陳守道》詩:“渴飲靈泉水,飢食玉樹枝。”○[明][唐順之]《嵩陽宮柏》詩:“靈泉玉女灌,甘雨嶽神通。”◆2.道教指人的唾液。○[唐][呂岩]《直指大丹歌》:“池沼泓泓翻玉液,樓臺疊疊運靈泉。”◆3.喻純潔的感情。○[郭沫若]《女神‧湘累》:“你這不可思議的內在的靈泉,你又把我蘇活轉來了!”[劉大白]《愛》詩:“如其你願長住在我底愛裏,我用我滿心的愛底靈泉,沾潤着你。”◆补证条目■对泉水的美称。○郁达夫《祈愿》:“城外观音潭的王奶奶殿,本来是胡同里姑娘们的圣地灵泉,凡有疑思祈愿,她们都不远千里而来此祷祝的。”

林泉約(林泉约),◆謂退隱之約。○[宋]徐鉉《奉和子龍大監與舍弟贈答之什》:“懷恩未遂林泉約,竊位空慚組綬懸。”

林泉計(林泉计),◆謂退隱的打算。○[宋][王禹偁]《寄題義門胡氏華林書院》詩:“吾生未有林泉計,空愧妨賢臥直廬。”

林泉,◆1.山林與泉石。○《梁書‧處士傳‧庾詵》:“經史百家無不該綜,緯候書射,棋筭機巧,並一時之絕。而性記夷簡,特愛林泉。”○[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四:“此箇閤兒雖小,其間趣不讓林泉。”○[元][辛文房]《唐才子傳‧許渾》:“[渾]樂林泉,亦慷慨悲歌之士,登高懷古,已見壯心。”◆2.指隱居之地。○[唐][駱賓王]《上兗州張司馬啟》:“雖則放曠林泉,頗得閒居之趣。”○《舊唐書‧隱逸傳‧崔覲》:“為儒不樂仕進,以耕稼為業……夫婦林泉相對,以嘯詠自娛。”○《兒女英雄傳》第二三回:“我自今以後,縱然終老林泉,便算榮逾台閣。”

立泉,◆瀑布的別稱。○[漢][班固]《終南山賦》:“立泉落落,密陰沉沉。”○《初學記》卷五引作“玄泉”。

冷泉,◆1.清涼的泉水。○[南朝][梁][蕭統]《答晉安王書》:“冷泉石鏡,一見何必勝於傳聞。”◆2.泉名。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靈隱寺]前[飛來峰]下,[唐][元英]建亭其上,名叫[冷泉亭]。○[唐]徐夤《游靈隱天竺二寺》詩:“[丹井][冷泉]虛易到,兩山真界實難名。”○[宋][趙汝茪]《漢宮春》詞:“慢贏得、秋聲兩耳,[冷泉亭]下騎驢。”○[清][陳維崧]《水調歌頭‧送惲南田之錢塘並柬毛稚黃》詞:“猶記[冷泉亭]上,百道跳珠噴雪,飛瀑掛杉松。”

老泉,◆[宋][蘇軾]自號。亦有以為[蘇洵]別號者,實誤。參閱[明][郎瑛]《七修類稿‧辯證一‧老泉為子瞻號》。

酒泉,◆1.謂酒多如泉。○[宋][范成大]《約鄰人至石湖》詩:“荒寒未辦招君飲,且吸湖光當酒泉。”◆2.泉名。○[李季]《酒泉》詩:“說是去年的哪一天,各族人民的代表來到了[酒泉]。”原注:“[酒泉]在[甘肅][酒泉縣]城東的[泉湖公園]中。”◆3.古邑名。○《左傳‧莊公二十一年》:“王與之[酒泉]。”○[杜預]注:“[酒泉],[周]邑。”

九重泉,◆1.猶黃泉。○[南朝][梁][蕭統]《詠彈箏人》詩:“還信三洲曲,誰念九重泉。”○[唐][杜甫]《送鄭十八虔貶臺州司戶》詩:“便與先生應永訣,九重泉路盡交期。”參見“九泉”。2.極深之水。○[唐][白居易]《黑潭龍》詩:“狐假龍神食豚盡,九重泉底龍知無。”

九泉,◆1.猶黃泉。指人死後的葬處。○[漢][阮瑀]《七哀》詩:“冥冥九泉室,漫漫長夜臺。”○[唐][崔玨]《哭李商隱》詩:“九泉莫歎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臺。”○[元][無名氏]《賺蒯通》第四摺:“便做有春秋祭饗,也濟不得他九泉下魂魄淒涼。”○[巴金]《家》三二:“大少爺,像你這樣好心腸,[梅芳]在九泉也會感激你。”◆2.指地下極深處。○[晉][潘岳]《西征賦》:“貫三光而洞九泉,曾未足以喻其高下也。”○[清][馬建忠]《適可齋記言‧富民說》:“鐵塔則上摩霄漢,礦井則深鑿九泉。”◆3.指深淵。○[晉][葛洪]《抱樸子‧名實》:“是以竊華名者,螻蜥騰於雲霄;失實賈者,翠虯淪乎九泉。”◆4.喻社會底層。○[晉][葛洪]《抱樸子‧勖學》:“以[游][夏]之資,而抑頓乎九泉之下。”

金泉,◆1.對泉水的美稱。○[南朝][梁武帝]《游鍾山大愛敬寺》詩:“攀緣傍玉澗,褰陟度金泉。”○《漢書‧地理志下》“酒泉郡”[唐][顏師古]注:“舊俗傳云:城下有金泉,泉味如酒。”◆2.即金錢。○[宋][蘇軾]《次韻王晉卿和煙江疊嶂圖》:“管絃去盡賓客散,惟有馬埒編金泉。”○[趙克宜]注:“金泉,即金錢也。○《周禮‧地官‧泉府》註:泉或作錢。”

江泉,◆江之源。○《南齊書‧蘇侃傳》:“朝發兮江泉,日夕兮陵山。”

積泉(积泉),◆指埋藏在地下的錢幣。泉,古代錢幣的名稱。○《漢書‧天文志》:“大水處,敗軍場,破國之虛,下有積泉,金寶上,皆有氣,不可不察。”

機泉(机泉),◆1.桔槔汲出之水。○[宋][黃庭堅]《過致政屯田劉公隱廬》詩:“女奴煮甖栗,石盆瀉機泉。”○[史容]注:“[退之]《聯句》云:‘機舂潺湲力。’”◆2.噴泉。○[宋][楊萬里]《寒食雨中同舍人約游天竺得十六絕句呈陸務觀》之七:“三峰小石一方池,下有機泉仰面飛。”

貨泉(货泉),◆1.[王莽]時貨幣名。○《漢書‧食貨志下》:“[天鳳]元年,復申下金銀龜貝之貨,頗增減其賈直。而罷大小錢,改作貨布……直貨泉二十五。貨泉徑一寸,重五銖,文右曰‘貨’,左曰‘泉’,枚直一,與貨布二品並行。”◆2.貨幣的通稱。○《晉書‧食貨志》:“日中為市,總天下之隸,先諸布帛,繼以貨泉,貿遷有無,各得其所。”○[唐][陸贄]《均節賦稅恤百姓六條》:“先王懼物之貴賤失平,而人之交易難准,又立貨泉之法,以節輕重之宜。”○《遼史‧食貨志下》:“[遼]之方盛,貨泉流衍,國用以殷。”○[清][許光治]《憑闌人》曲:“榆筴賒春驕貨泉,柳帶禁寒貪乞棉。”◆3.指財政。○[唐][元稹]《授王播中書侍郎平章事兼鹽鐵使制》:“得非調陰陽撫夷夏者,不欲侵貨泉之任;而主會計校盈虛者,不得參邦國之重乎?子將兼之,允在能者。”○《舊唐書‧王彥威傳》:“[彥威]儒學雖優,亦勤吏事,然貨泉之柄,素非所長。”

火然泉達(火然泉达),◆《孟子‧公孫丑上》:“凡有四端於我者,知皆擴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後以“火然泉達”喻形勢發展迅猛。○[梁啟超]《立憲紀聞》:“立憲之議,遍於全國。蓋至是而[中國]立憲之機,直如火然泉達,有不能自已之勢焉。”

火泉,◆竹瀝的別名。以火烤青竹使出液汁,謂之竹瀝。可以入藥。○[宋][陶穀]《清异錄‧藥譜》:“[天成]中進士[侯寧極]戲造《藥譜》一卷,盡出新意,改立別名……火泉,竹瀝。”

黃泉(黄泉),◆1.地下的泉水。○《孟子‧滕文公下》:“夫蚓,上食槁壤,下飲黃泉。”○[唐][元稹]《酬樂天雨後見憶》詩:“黃泉便是通州郡,漸入深泥漸到州。”◆2.指人死後埋葬的地方;陰間。○《管子‧小匡》:“應公之賜,殺之黃泉,死且不朽。”○[唐][王建]《寒食行》:“三日無火燒紙錢,紙錢那得到黃泉。”○[蘇曼殊]《斷鴻零雁記》第三章:“否即碧落黃泉,無相見之日。”

話泉(话泉),◆I話語的源泉。○[郭沫若]《塔‧喀爾美蘿姑娘》:“她不再向我說話,我也找不出話來問她。我不知道怎麼見了她我的話泉便塞了。”◆II話語的源泉。○[郭沫若]《塔‧喀爾美蘿姑娘》:“她不再向我說話,我也找不出話來問她。我不知道怎麼見了她我的話泉便塞了。”

鴻泉(鸿泉),◆洪水的源泉。○《古文苑‧崔瑗<河堤謁者箴>》:“伊昔鴻泉,浩浩滔天。”○[章樵]注:“《楚詞》:‘鴻泉極深,何以窴之。’”按,今本《楚辭‧天問》作“洪泉”。

紅泉(红泉),◆紅色的泉水。傳說[漢][東方朔]小時掘井,陷落地下,有人欲引往采仙草,中隔紅泉不得渡,其人以一屐與之,遂泛紅泉,至仙草之處,采而食之。見舊題[漢][郭憲]《洞冥記》。後遂以紅泉為傳說中的仙境景色之一。○[南朝][宋][謝靈運]《入華子崗是麻源第三谷》詩:“[銅陵]映碧澗,石磴瀉紅泉。”○[唐][錢起]《山中酬楊補闕見過》詩:“日暖風恬種藥時,紅泉翠壁薜蘿垂。”○[明][屠隆]《綵毫記‧知幾引退》:“紅泉無恙,白雲千頃疏。”

黑泉,◆深淵;深潭。○[唐][李頎]《雜興》詩:“波驚海若潛幽石,龍抱胡髯臥黑泉。”

和泉,◆美酒名。

寒泉之思,◆《詩‧邶風‧凱風》:“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勞苦。”後以“寒泉之思”指子女對母親的孝思或子女思念母親的心情。○《東觀漢記‧東平憲王蒼傳》:“今以[光烈皇后]假髻帛巾各一衣一篋遺王,可時瞻視,以慰《凱風》寒泉之思。”○《三國志‧蜀志‧先主甘后傳》:“今[皇思夫人]宜有尊號,以慰寒泉之思。”○[晉][陶潛]《晉故征西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淵明]先親,君之第四女也。○《凱風》寒泉之思,實鍾厥心。”

寒泉,◆1.清冽的泉水或井水。○《易‧井》:“井洌寒泉,食。”○[晉][左思]《招隱詩》之二:“前有寒泉井,聊可瑩心神。”○[唐][王昌齡]《行路難詩》:“雙絲作綆繫銀瓶,白尺寒泉轆轤上。”○[清][宣鼎]《夜雨秋燈錄‧忠魂入夢》:“遂聳身投井死,土人義之,遂閉塞井,闌上加黃土,因近官衙,不敢作殯宮墓道,然亦不忍再酌寒泉,遂築如平阜。”◆2.《詩‧邶風‧凱風》:“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勞苦。”詩序謂“美七子能盡其孝道,以慰其母心”。後世遂以“寒泉”為子女孝敬母親的典故。○《文選‧潘岳<寡婦賦>》:“覽寒泉之遺歎兮,詠《蓼莪》之餘音。”○[呂向]注:“《詩》云:‘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勞苦。’……孝子思養其親,故覽詠是篇而有遺歎。”○[南朝][齊][謝朓]《齊敬皇后哀策文》:“思寒泉之罔極兮,託彤管於遺詠。”參見“寒泉之思”。3.猶黃泉,九泉。○[唐][王勃]《為原州趙長史為亡父度人表》:“但臣霜露之感,瞻彼岸而神銷;烏鳥之誠,俯寒泉而思咽。”○[蔣清翊]注:“寒泉,今指黃泉。”◆4.古代泉名。在今[湖南][祁陽縣]境內。○[唐][元結]《寒泉銘序》:“[湘江][西峰]直[平陽]江口,有寒泉出於石穴……其水本無名稱也,為其當暑大寒,故命曰[寒泉]。”

歸泉(归泉),◆歸於黃泉。謂人死。○[唐][劉禹錫]《代慰王太尉薨表》:“方膺作翰之寄,遽迫歸泉之期。”○[明][高明]《琵琶記‧風木餘恨》:“欲聽雞聲來問寢,忽驚蟻夢先歸泉。”○《閑情偶寄‧演習‧變調》附《<琵琶記‧尋夫>改本》:“因來灶邊,窺奴私嚥,一聲兒哭倒便歸泉。”

谷泉,◆山谷間所出的泉水。○[隋煬帝]《月夜觀星》詩:“谷泉驚暗石,松風動夜聲。”○[唐][于鵠]《溫泉僧房》詩:“古塔巢溪鳥,深房閉谷泉。”○[宋][蘇軾]《犍為王氏書樓》詩:“山猿悲嘯谷泉響,野鳥嘐戛巖花春。”

飛泉(飞泉),◆1.谷名。○《楚辭‧遠游》:“吸[飛泉]之微液兮,懷琬琰之華英。”○[洪興祖]補注引[張揖]曰:“[飛泉],[飛谷]也。在[崑崙]西南。”○[漢][王褒]《九懷‧通路》:“北飲兮[飛泉],南采兮芝英。”○[漢][司馬相如]《大人賦》:“互折窈窕以右轉兮,橫厲[飛泉]以正東。”◆2.噴泉。○《後漢書‧耿恭傳》:“聞昔貳師將軍拔佩刀刺山,飛泉湧出。”○《南史‧何胤傳》:“[胤]以[若邪]勢處迫隘,不容學徒,乃遷[秦望山],山有飛泉,迺起學舍。”◆3.瀑布。○[唐][白居易]《與元微之書》:“流水周於舍下,飛泉落於簷間。”○[明][王猷定]《姑山草堂歌》:“我鄉[麻姑]之山四百里,上有百道神功之飛泉。”○[陳毅]《題<長征會師圖>》詩:“上有無盡之高峰,中有百道之飛泉。”

二泉,◆指[無錫][惠泉]。因其有天下第二泉之稱,故名。○[清][納蘭性德]《憶江南》詞之六:“[江]南好,水是二泉清。”

大泉,◆大錢。○《周禮‧天官‧外府》“掌邦布之入出”[漢][鄭玄]箋:“布,泉也……泉始蓋一品,[周景王]鑄大泉,而有二品。”○《國語‧周語下》、《漢書‧食貨志下》皆言[周景王]“鑄大錢”。參見“大錢”。

布泉,◆1.《周禮‧天官‧外府》“掌邦布之入出”[漢][鄭玄]注:“布,泉(錢)也。其藏曰泉,其行曰布。”故以“布泉”泛指錢財、貨財。○[漢][陸賈]《新語‧本行》:“散布泉以極耳目之好,以快淫邪之心,豈不謬哉!”◆2.古貨幣名。○《北史‧周紀下‧武帝》:“更鑄錢,文曰布泉,以一當五,與五銖並行。”○《說郛》卷八四引《錢譜‧古文錢》:“[陳文帝][天嘉]二年,鑄錢文曰布泉,一當百,與五銖並行。”○[蕭清]《中國古代貨幣史》第三章第二節:“出土的[莽]錢中,還發現有‘布泉’93枚。這種錢史書未載,但[洛陽][燒溝][漢]墓,[陝縣][劉家渠][漢]墓等均有出土,而且在[西安],于1965年還曾徵集到一個銅質‘布泉’範母,其文字的筆體均與‘貨泉’類似,所以,它大概也是與‘貨泉’年代相近的錢幣。”◆3.瀑布。○[宋][陳善]《捫虱新話‧論孟子之書有巧妙處》:“吾謂此一章似布泉懸水,下注萬仞,怒沫狂瀾,乍起乍伏,澒洞洶湧,而觀者竦然。”布,一本作“百-百”。

北泉,◆1.指[甘泉山],在今[陝西][淳化]東北。○[南朝][宋][謝靈運]《日出東南隅行》:“[柏梁]冠[南山],[桂宮]耀[北泉]。”○[黃節]注:“《戰國策》[范雎]說[秦王]曰:‘大王之國,北有[甘泉][谷口]。’[班固]《西都賦》:‘其陰則冠以[九嵕],陪以[甘泉]。’[北泉]謂[甘泉]也。”◆2.泉名。在[河南省][確山縣]西北[樂山]、[秀山]之間,泉水涌出呈蓮花狀。○[宋][曹庠]、[魏著]、[夏侯沖]、[賀填]等曾隱居於此。

寶泉局(宝泉局),◆[明][清]時管理鑄造錢幣的官署。詳“寶源局”。

半月泉,◆1.泉名。在[浙江][紹興縣]境。○[唐][李紳]《題法華寺五言二十韻》:“殿湧全身塔,池開[半月泉]。”○[宋][姚寬]《西溪叢語》卷上:“此泉([半月泉])隱於巖下,雖月圓,池中只見其半,最為佳處。”◆2.泉名。在[浙江省][吳興縣]境。○《浙江通志‧山川四‧湖州府》引《名勝志》:“[半月泉],在縣東北三里石壁山下。○[晉][咸和]閒梵僧名[曇]者,過其地,指山石曰:‘是中有泉。’乃卓菴其處。鑿石罅,如半月,果得泉,清涼甘美,名曰[靈泉],後名[半月泉]。”

白泉,◆傳說中的白色泉水。亦泛指清泉。○[南朝][梁][孫柔之]《瑞應圖‧白泉》:“泉色白,自出山澤。得禮制則澤谷之白泉出,飲之使人長壽。”○[唐][韋執中]《白雲無心賦》:“觸石蒼野,揚埃白泉。”○[唐][皮日休]《奉和魯望四明山九題‧雲南》:“墟裏生紅藥,人家發白泉。”○[宋][蘇軾]《杜沂游武昌以酴醾花菩薩泉見餉》詩之二:“君言西山頂,自古流白泉。”

阿對泉(阿对泉),◆泉名。在今[河南省][靈寶縣]。○[漢][楊震]家僮[阿對]嘗引此泉灌蔬,故名。○[唐][吳融]《閿鄉寓居‧阿對泉》詩:“[五陵]年少如相問,[阿對泉]頭一布衣。”自注:“[阿對]是[楊伯起]家僮,嘗引泉灌蔬。泉至今在。”

金,木,水,火,土你是哪种命?

1925年乙丑(属牛)海中金命。

1926年丙寅(属虎)炉中火命;

1927年丁卯(属兔)炉中火命。

1928年戊辰(属龙)大林木命;

1925年乙丑(属牛)海中金命。

1926年丙寅(属虎)炉中火命;

1927年丁卯(属兔)炉中火命。

1928年戊辰(属龙)大林木命;

1929年已巳(属蛇)大林木命。

1930年庚午(属马)路旁土命;

1931年辛未(属羊)路旁土命。

1932年壬申(属猴)剑锋金命;

1933年癸酉(属鸡)剑锋金命。

1934年甲戌(属狗)山头火命;

1935年乙亥(属猪)山头火命。

1936年丙子(属鼠)涧下水命;

1937年丁丑(属牛)涧下水命。

1938年戌寅(属虎)城头土命;

1939年已卯(属兔)城头土命。

1940年庚辰(属龙)白蜡金命;

1941年辛已(属蛇)白蜡金命。

1942年壬午(属马)杨柳木命;

1943年癸未(属羊)杨柳木命。

1944年甲申(属猴)井泉水命;

1945年乙酉(属鸡)井泉水命。

1946年丙戌(属狗)屋上土命;

1947年丁亥(属猪)屋上土命。

1948年戊子(属鼠)霹雳火命;

1949年已丑(属牛)霹雳火命。

1950年庚寅(属虎)松柏木命;

1951年辛卯(属兔)松柏木命。

1952年壬辰(属龙)长流水命;

1953年癸已(属蛇)长流水命。

1954年甲午(属马)沙中金命;

1955年乙未(属羊)沙中金命。

1956年丙申(属猴)山下火命;

1957年丁酉(属鸡)山下火命。

1958年戊戌(属狗)平底木命;

1959年已亥(属猪)平底木命。

1960年庚子(属鼠)壁上土命;

1961年辛丑(属牛)壁上土命。

1962年壬寅(属虎)金箔金命;

1963年癸卯(属兔)金箔金命。

1964年甲辰(属龙)覆灯火命;

1965年乙巳(属蛇)覆灯火命。

1966年丙午(属马)天河水命;

1967年丁未(属羊)天河水命。

1968年戊申(属猴)大驿土命;

1969年己酉(属鸡)大驿土命。

1970年庚戌(属狗)钗钏金命;

1971年辛亥(属猪)钗钏金命。

1972年壬子(属鼠)桑柘木命;

1973年癸丑(属牛)桑柘木命。

1974年甲寅(属虎)大溪水命;

1975年乙卯(属兔)大溪水命。

1976年丙辰(属龙)沙中土命;

1977年丁巳(属蛇)沙中土命。

1978年戊午(属马)天上火命;

1979年己未(属羊)天上火命。

1980年庚申(属猴)石榴木命;

1981年辛酉(属鸡)石榴木命。

1982年壬戌(属狗)大海水命;

1983年癸亥(属猪)大海水命。

1984年甲子(属鼠)海中金命;

1985年乙丑(属牛)海中金命。

1986年丙寅(属虎)炉中火命;

1987年丁卯(属兔)炉中火命。

1988年戊辰(属龙)大林木命;

1989年已巳(属蛇)大林木命。

1990年庚午(属马)路旁土命;

1991年辛未(属羊)路旁土命。

1992年壬申(属猴)剑锋金命;

1993年癸酉(属鸡)剑锋金命。

1994年甲戌(属狗)山头火命;

1995年乙亥(属猪)山头火命。

1996年丙子(属鼠)涧下水命;

1997年丁丑(属牛)涧下水命。

1998年戌寅(属虎)城头土命;

1999年已卯(属兔)城头土命。

2000年庚辰(属龙)白蜡金命;

2001年辛已(属蛇)白蜡金命。

2002年壬午(属马)杨柳木命;

2003年癸未(属羊)杨柳木命。

2004年甲申(属猴)井泉水命;

2005年乙酉(属鸡)井泉水命。

2006年丙戌(属狗)屋上土命;

2007年丁亥(属猪)屋上土命。

2008年戊子(属鼠)霹雳火命;

2009年已丑(属牛)霹雳火命。

2010年庚寅(属虎)松柏木命;

2011年辛卯(属兔)松柏木命。

2012年壬辰(属龙)长流水命;

2014年甲午(属马)沙中金命;

2015年乙未(属羊)沙中金命。

2016年丙申(属猴)山下火命;

2017年丁酉(属鸡)山下火命。

2018年戊戌(属狗)平底木命;

2019年已亥(属猪)平底木命。

2020年庚子(属鼠)壁上土命;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