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书籍点评(八字书籍点评文章)

凉话刺骨 2023-09-18 07:03:51 用户分享

统编六年级上册习作七《我的拿手好戏》习作指导+范文名师点评

习作指导

1.审题

“我的拿手好戏”要求我们写自己最拿手的,可以是艺术方面的特长,可以是手工制作的技巧,可以使擅长的一项技能等等,十分宽泛。

本次习作的重点是写关于拿手好戏的有趣的事情。

2.选材

我们可以从课本给出的技能中选取自己的拿手好戏来写,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把最拿手的技能写下来和大家分享。

3.构思

我们可以从课本提示的内容中选择一个自己擅长的来写。一定要选择自己熟悉的来写,其中发生的故事和感受要真实。

(1)要写清你的拿手好戏的吸引人的地方。

(2)关于拿手好戏的故事体现趣味。

(3)突出自己的感受、想法。

4.表达

(1)抓环境,做铺垫。

特定的环境中的人的出现、事的发生,都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写好有关自己的拿手好戏的趣事,就必须抓好环境描写。

(2)抓场面,显特别。

要想让读者被你的拿手好戏吸引,就要抓住场面,注意周围人的反应,突显你的拿手好戏不一般,可以结合大家整体表现出的动作、神态进行描写,再突出整体里的某一个体,由面到点聚焦。

(3)抓心理,表情感。

每个人都有拿手好戏,要写好自己的拿手好戏,应该抓自己的动作,边叙述边写自己的体验,突出自己的心理感悟,表达积极向上的情感。

五、学生自由习作

范文+评语

范文一:捏泥人

跳舞、唱歌、画画、做航模、玩魔方……十八般武艺,样样是好戏。我的拿手好戏就是捏泥人。

那天,风和日丽,我独自出去散步。来到一家超市门前,发现一大群人围在一起,于是我想去凑一下热闹,过去看一会儿。

我借着自己个子小,在人群里挤来挤去,终于挤在了最前面。我一看这才知道,原来有位老艺人坐在中间捏泥人;看着不起眼的泥巴在他手里一搓,一揉,一捏,一按就成了可以腾云驾雾的孙悟空、憨态可掬的小猪班纳、活泼可爱的小鸭子、爱动脑筋的米老鼠、青翠欲滴的大白菜……他捏的泥人个个活灵活现,就像真的一样。一只可爱的百灵鸟色彩鲜艳,眼睛透亮灵活,我觉得很有意思,就拿零用钱买了一个。仔细瞧着这只被老艺人雕得栩栩如生的百灵鸟,他好像在对我说:“小主人,小主人,我唱首歌给你听!”我突然有一个想法,自己也来做一个小百灵鸟送给妈妈做礼物。

说做就像,我一回到家,从文具盒里拿出一大盒橡皮泥,开始捏把了起来。我首先拿出一块蓝色的橡皮泥,打算从百灵鸟的头下手,我把橡皮泥揉成团,再选一个地方揪出一个尖尖,那就是小巧玲珑的嘴巴,再从黑色橡皮泥中取出一点,搓揉出两个小圆豆,分别嵌在小嘴巴左上方和右上方,当做眼睛;再用剩余蓝色做身体部分,也先把它揉圆,但尾巴部分要翘出来,还要用小刀在尾巴上刻几刀,这就做完了,最后就是脚了,脚就用黄色橡皮泥做两个“丫”字形,小脚粘在身体下面,再经过努力修改,一只可爱的百灵鸟就大功告成了。

我把两只百灵鸟拿出来一比,真是天差地别,老艺人做的好似是天上的仙鸟,而我的呢,就是地府的鸟鬼了。我还做了几个泥人“小妖”放在“鸟鬼”左右来伺候它呢,这回就更有趣了。我一边欣赏,一边给它们取名呢!我把妈妈叫来一起欣赏我做的小泥人,不,应该是小泥仙和小泥鬼,妈妈听了抱着肚子哈哈大笑,我也跟着笑了起来。

这小泥人可真有趣!不过,做这些小泥人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回我懂得了老师常说的话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学习不也是这样的吗?

总评:本文紧紧围绕“我的拿手好戏”进行写作。老艺人的精彩表演吸引“我”也来“捏泥人”,并且“我”从中体验到了快乐,领悟到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含义。捏百灵鸟的过程使用了恰当的动词和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进行描述,很有条理。“我”在爸爸的指导下照着妈妈的照片捏泥人的事写得很有趣味。本文构思巧妙,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感受深刻。

范文二:我是魔方高手

近日,我们班掀起了一股“魔方热”。数学老师杨老师就是一位魔方高手。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我在杨老师的指导下,玩魔方的技术已经是炉火纯青。

“咔咔咔……”三下五除二,短短十几秒钟,我就能将一个“杂乱无章”的魔方还原。我也因此多了一个外号——“快手杨明豪”,后来,同学们就干脆叫我“快手杨”了。

虽然小有成就,但我并没有满足,又开始练起盲拧来了。盲拧,在平常人看来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啊!可我却“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非要迎难而上,并且越练越快。这不,刚下课,我又练上了:双手捧着刚被打乱的魔方,上下扫视一遍后,戴上眼罩,抿了抿嘴,手指斗转星移般移动,似行云流水的舞步,嘴里还念念有词,“上钩、下回、下顺、上提、上上回下、上拨下提……”不知什么时候,四周已经围满了同学,他们个个好奇地睁大双眼,屏息凝神地看着。

魔方在我手中不停地翻转,不一会儿,竟奇迹般还原了,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我不禁自豪地笑了。

在班里,我是名副其实的魔方高手;在学校,我打遍全校无敌手。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成功的背后,我付出了无数汗水。几个月以来,我每天五点起床,开始记公式,练指法,一直到七点上学;晚上,一做完作业,我就拿出魔方不停地摆弄。我从二阶练到五阶,从速拧练到盲拧,从九十秒练到十五秒……不知花费了多少时间与心血。为了克服心理障碍,我不断告诫自己:“我能行!”在杨老师的鼓励下,我勇敢地走上讲台,走上万众瞩目的舞台,畅快淋漓地表演着。

有志者,事竟成。我相信:只要心中有梦,就有前进的动力,不管前面的路有多艰难,我都能勇往直前。

名师点评:本文记叙了小作者练习魔方并变成拿手好戏的过程,阐明了“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值得一提的是,习作中的动作描写十分精彩,“捧”“扫视”“拉”“抿”等一连串动词的使用,将“我”盲拧魔方的画面生动地呈现出来。而成语和俗语的熟练运用,也使习作的语言更富有表现力。

范文三:包饺子

“小珊,包得不错呀,有模有样的,快赶上外婆的手艺了!”表姐惊叹我包饺子的功夫。包饺子的手艺就是我的拿手好戏,每年的家庭包饺子比赛就数我包得最快最好看。

这不,我像个小大人一样,开始教表姐包饺子了。我放慢了手里的动作:拿起一张饺子皮放在手心里,夹了一团肉馅放在皮中间,然后将饺子皮对折,一边折一边捏紧,这样,饺子的边缘才会有好看的花纹,不一会儿,一个半圆形的圆鼓鼓的饺子就包好了。“挺简单的,我已经学会了!”表姐迫不及待地拿了一张饺子皮,放馅,对折,捏紧。可她不仅没有捏出花纹,还把皮给捏破了。她想把破的地方“补”好,可是越捏越破,她急得手忙脚乱。我和弟弟妹妹看见表姐这慌乱的样子都笑了起来。表姐见我们笑话她,丢下一句“不包了!”就拿着手机回了房间……

见表姐走了,我拿起她没包好的那个破饺子,一眼便看出是饺子馅放多了的原因。于是,我用筷子夹出一部分馅,再重新捏上,一个圆圆的饺子就成形了。弟弟妹妹们见了,都嚷嚷着要跟我学包饺子呢!我笑眯眯地告诉他们:“要和我学包饺子可以,但是必须得坚持,我可不教半途而废的人哟!”

别看我现在包饺子很厉害,两年前我还是一个“菜鸟”呢!那个时候的我也总是会把饺子皮弄破,但在外婆的鼓励和悉心指导下,我没有放弃,也渐渐地有所进步。包的饺子也由最初的 “软塌塌”变成了“小月亮”,后来“小月亮”越做越鼓,越做越好看。

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事,有的可以用钢琴弹奏出悦耳动听的曲子,有的能随着音乐跳出姿态优雅的舞蹈……大家的拿手好戏各不相同,但相同的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拿手好戏都是通过勤学苦练练就的。

名师点评:小作者构思比较巧妙,不仅写了“我”如何教表姐包饺子,还写了“我”如何“拯救”被表姐包破皮的饺子,体现了“我”包饺子的水平。另外,习作的语言比较生动形象,如“包的饺子也由最初的‘软塌塌’……好看”,非常形象地说明了“我”包饺子的进步。

范文四:我的拿手好戏

我的拿手好戏可多了,我会打乒乓球、会溜冰、会唱歌等等,当然我最拿手的就是溜冰了。

星期天,哥哥来到我家。我自豪的对哥哥说:“哥哥,我的拿手好戏可多了。”哥哥露出不屑一顾的表情,不以为然的说:“你有什么拿手好戏,说来听听。”我大声的说:“我会溜冰,”哥哥说:“这有什么了不起的。”“那咱们就比比吧!”我自信的说。我们一起来到了溜冰场,爸爸给我们当起了裁判。我们首先进行的是绕柱溜。我们模仿电视上的溜冰比赛,前脚弯曲,后脚蹬地,等着爸爸发号施令,1、2、3当爸爸刚发出3时,我就像离弦的箭奋力冲出,而哥哥也毫不示弱紧随其后。一不小心哥哥超过了我,我急了,用脚使劲的蹬地,努力把速度调到最快,我像风一样滑向终点。比赛异常激励,我和哥哥你追我赶,互不相让,最终我们两人同时冲向了终点。第一场爸爸宣布我和哥哥平局,我又向哥哥发起了挑战,比直线溜冰。紧跟着我们进行了第二场比赛,这一场哥哥不擅于直线溜,溜的很慢,我笑话哥哥像乌龟,哥哥直向我翻白眼,当然这一局以我的胜利而告终。我哈哈大笑,开心的说:“哥哥,服了吗?”哥哥愤愤的说:“下次一定赢你。”

从溜冰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一个人要想有高超的拿手好戏必须要有坚强的意志和锲而不舍的精神,我将会一如既往的努力下去,超过我身边的人。

总评:文章布局合理,开篇点题,然后叙述了作者和哥哥比赛溜冰的全过程,最后由溜冰明白了人生道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结尾深化文章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语言流畅自然,很好。

范文五:我的拿手好戏——跳绳

看!操场上众多运动健儿挥舞手中的短绳,行云流水般地跳跃着。在人山人海中,你第一个看到的必定是我——那个手飞快地挥舞着,脚轻盈地跳跃着的人。绳子在我手中可谓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绳子刚在我头顶跃过,瞬间又从我脚下飞过,没错,那个人就是我。

说起跳绳,可是我的拿手好戏,不必说我甩绳之快,也不必说跳绳数量之多,单说我在家中的勤学苦练,你必会大吃一惊。不由自主地,往日的一幕幕浮现在眼前。

那是甜蜜与辛酸交织的岁月。

四年前,我上二年级时,那时的我每次跳绳只能一个一个地单跳,我也为一分钟要跳100个而担忧。回到家中,向父母诉说了我的苦恼,他们便决定每天放学后陪我练习。

当时只是二年级,回家写完作业后,父母便陪我下楼跳绳。爸爸讲解了跳绳的要领:绳子长短要调整到位,手要甩得快,脚不要跳得太高……随着一日日地勤学苦练,很快我一分钟能跳130多个了,已成为了班级中的佼佼者。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如今我已是六年级的大男孩了。随着身体的成长,我已能将跳绳的个数保持在200个左右。

一次跳绳比赛,我调整好状态,伴随着响亮的口哨声,我行云流水般舞动着手中的短绳,速度出奇地快。半分钟过去了,我额头布满了细小的汗珠,可我仍不放弃继续加快速度,超常发挥,最终以236个的优异成绩从众多比赛选手中脱颖而出,摘得了跳绳比赛的桂冠,心中自豪之情油然而生。

卖油翁曰:“无他,惟手熟尔。”我也说:“无他,惟勤学多练也。”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是啊,为了台上的精彩表演,成功背后要付出多大的努力啊!今后,我要继续努力,争取再创佳绩,更上一层楼!

点评:这篇习作以细节见长。开头是一个大场景一“操场上众多运动健儿挥舞手中的短绳”,但小作者马上将镜头拉近,让人们看得清“那个手飞快地挥舞着,脚轻盈地跳跃着”的我,形象生动。随后,写自己的勤学苦练:“回家写完作业后,父母便陪我下楼跳绳。”又写参加比赛取得每分钟236个的好成绩。这都是让细节来说话。最后,引用卖油翁的名句:“无他,惟手熟尔。”可谓恰到好处。

范文六:我的拿手好戏——蛋炒饭

春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美味佳肴是每家每户必备的,但是吃多了也会吃腻。

这不,初八一大早,我就对妈妈说:“妈妈,今天早饭我来做吧,给你们换换口味。”“好呀!”妈妈笑着说。看着妈妈那满心期待的笑容,我可不能让妈妈失望了,那就做我的拿手好戏——蛋炒饭吧。

我先拿出两个鸡蛋,再把鸡蛋在灶台的边上轻轻一磕,用手一掰,只见圆圆的蛋黄躺在了洁白的碗里,多可爱呀!那蛋黄就像两个圆圆的太阳,又像一双亮晶晶的眼晴在看着我,好像在为我加油鼓劲。我往碗里撒了一点盐,再用筷子把蛋液搅拌均匀。接着我又拿出一根火腿肠,把它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装在碗里放在旁边备用。

准备工作完成,开启蛋炒饭模式。我先打开煤气灶,给锅预热。等锅热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往锅里倒了一些油。油开始冒烟的时候,我把蛋液倒入锅中,蛋液在油中炸开了花。过一会儿,我拿锅铲把鸡蛋翻了个面,直到鸡蛋的两面都煎黄了,我就把冷饭和火腿肠倒入锅中,又加了一些生抽,并不停地翻炒。锅和锅铲相互碰撞,发出了“乒乒乓乓”的声音,仿佛敲出了一段段美妙的乐曲。在我不断地翻炒下,那些饭团乖乖地散开了,香气也变得越来越浓。

几分钟后,一碗香喷喷的蛋炒饭便大功告成。我把蛋炒饭出锅装碗,端上饭桌。

看着自己亲手做的蛋炒饭,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

蛋炒饭非常美味,妈妈尝了后,也不禁竖起了大拇指,肯定地说:“你做的蛋炒饭超级棒!”

做蛋炒饭,我不但给了自己一次动手实践的机会,更重要的是我把对父母的爱落实到了行动上,我为自己点赞。

点评:小作者抓住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很有条理地把做蛋炒饭的过程写了下来。文中运用拟声词和比喻句,形象生动,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小“大厨”的“拿手好戏”。

范文七;我的拿手好戏—轮滑

过春节了,爸爸送给我一个精美的盒子,我打开一看,哇,一双好漂亮的轮滑鞋呀,我拿着它爱不释手。可我不会滑,怎么办呢?我暗暗地下定决心,一定要学会。

星期天的早晨,我起了个大早,提着我心爱的轮滑鞋和妈妈一起下了楼。马路上静悄悄的,几个晨练的人在跑步。我坐在地上,穿上了轮滑鞋,系紧了鞋带儿,小心翼翼地站起来,谁知道,还没站稳,就重重地摔在了地上。原来学轮滑这么难呀!怎么办呢?我揉了揉摔痛的屁股,鼓足勇气又站了起来,结果可想而知,我又摔倒了而且比上次摔得更慘,最后还是妈妈把我给扶了起来。我怕再摔跤,紧张得都不知道该迈哪条腿了。在妈妈的不断鼓励下,我咬了咬牙,勇敢地迈出了左腿,可谁知道左腿还没站稳,右腿就“跑”了起来,唉,又摔了一跤,这次是个“大劈叉”。我又伤心又疼痛,就哭了起来,还边哭边说:“我怎么这么笨呢?”妈妈却笑了,说:“傻孩子,别着急啊,什么都要有个过程,学什么都要付出心血和代价。只要有信心,有毅力,妈妈相信你一定能学会。”听了妈妈的话,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学会轮滑。我牢牢抓住妈妈的手,又缓缓地站了起来…

经过几个回合的摔打,我慢慢悟出了一点经验:要想不摔跤,首先要保持身体平衡。我不让妈妈扶,自己两只手扶着墙,先松开一只手,等适应后,再松开另一只手呀,我终于学会站了!我心里特别高兴。接着,我又轻轻地伸出了左腿,好悬啊,差点又摔倒,一步,两步,三步……信心在一点点地增强,接着,我就学着电视里运动员的姿势,弯着腰,迈着八字步,后腿使劲一蹬,顿时,身体就飘了起来,此时此刻我那快乐的心情无法用语言来表达。

俗话说得好:“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学轮滑,我明白了: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恒心,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点评:“我就学着电视里运动员的姿势,弯着腰,迈着八字步,后腿使劲蹬。”这一句话写得很好,又生动,又形象,几个动词的应用,特别准确。小作者生动地记述了她学轮滑的过程,读起来津津有味,一点都不枯燥。

哥舒翰是悲情英雄还是大唐叛将?《旧唐书》中八字评语是否公允?

提起比较委屈的降将,人们就会想起汉朝的李陵和唐朝的哥舒翰,认为他们兵败被俘变节,事出有因,“非战之罪”。很多演义小说也把哥舒翰塑造成了一个大英雄,而且基本都抹去了他向安禄山屈膝投降的不光彩经历,有的把他写成被俘后宁死不屈从容就义,有的把他写成与潼关共存亡,最后苦战力竭牺牲。

但是翻看新旧两唐书,我们就会发现一个另类哥舒翰——贪财好色,刻薄寡恩,卖主求荣,以至于《旧唐书列传第五十四》直接给了他八字评语:“丑哉舒翰,不能死王。”这八字评语是否公允,咱们还是来拿正史说话,用《旧唐书列传第五十四》《新唐书列传第六十》的记载,来看看哥舒翰是悲情英雄还是大唐叛将。

​哥舒翰,父亲为突厥人,母亲为胡人,在海纳百川的大唐,无论突厥人还是胡人,都有机会封侯拜将——实事求是地说,这些人都比较能打,论功行赏,他们居高位、掌兵权,也是实至名归。与哥舒翰同一时期,还有两个突厥(胡人)名将,分别叫做安禄山、安思顺,而哥舒翰一向与二安水火难容,他们之间的矛盾,咱们等一会儿再说,还是先来说说哥舒翰的为人。

从小说和电视剧里知道哥舒翰的人,都知道哥舒翰有“风疾”,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这病是咋来的。新旧两唐书的记载是这样的:“翰嗜酒,极声色,因风痹,体不仁。既疾废,遂还京师,阖门不朝请。”“翰好饮酒,颇恣声色。至土门军,入浴室,遘风疾,绝倒良久乃苏。因入京,废疾于家。”说白了,哥舒翰这毛病是喝酒之后从事不该从事的娱乐活动,然后大汗淋漓去洗澡,这才弄得几乎半身不遂成了一个废人,跟什么戎马倥偬栉风沐雨无关,说是“劳累过度”倒也可以,不过不是在我们常说的战场上。

​回过头来再说哥舒翰与安禄山、安思顺之间的矛盾。俗话说,同行是冤家,这句话用在哥舒翰安禄山安思顺身上也合适,这三个番将整天吵成一窝乌眼鸡,唐玄宗李隆基也很头痛,就让骠骑将军高力士(没错,就是那个高力士)出面请他们三个吃饭劝和,当时吃的是刚猎获的鹿肉鹿肠。

安禄山率先示好:“我父亲是胡人,母亲是突厥人;您父亲是突厥人,母亲是胡人,咋能不相亲相爱?”哥舒翰在表示“兄既见爱,敢不尽心”的同时,还引用了一个典故:“谚言‘狐向窟嗥,不祥',以忘本也。”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狐狸对着洞穴嗥叫,不是好兆头(比喻同类相残,后果可悲)”。气得安禄山火冒三丈:“突厥小子怎敢如此无礼(突厥敢尔)?”高力士出来和稀泥,酒宴不欢而散。

​安禄山起兵造反,封常清高仙芝被死太监边令诚谗言害死(边令诚后被肃宗李亨处斩),唐玄宗想起了安禄山的死敌、西平郡王、太子太保、御史大夫哥舒翰,就任命他为太子先锋兵马元帅(后升任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让他带兵去打安禄山,并且举行了隆重的出征仪式:“诏翰以军行,过门毋下,百官郊饯,旌旗亘二百里。”但是哥舒翰死活不想上前线:“翰惶恐,数以疾自言,帝不听。”

硬着头皮赶到潼关前线的哥舒翰,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诬告安思顺与堂兄弟安禄山有勾结,还伪造了安禄山写给安思顺的书信,并让巡逻队“抓住”了下书人,然后给李隆基上书,罗列了安思顺七宗大罪,最后导致安思顺及其弟元贞被赐死,全家被流放。事实是安思顺跟安禄山根本就不是一路人,他早在安禄山造反之前就已经向唐玄宗举报过:“安思顺度禄山必反,尝为帝言,得不坐(连坐)。”但是哥舒翰觉得李隆基有求于自己,不会驳自己的面子,就先搞了一出内讧——后来哥舒翰兵败投降,郭子仪调查之后为安思顺平反。

​很多电视剧把哥舒翰演成了一个平易近人的白胡子老头,憨厚,直爽,但是正史中的哥舒翰却是“为人严,少恩,军行未尝恤士饥寒”。唐玄宗派袁思艺去潼关劳军,士兵们诉苦说战袍已经破得不成样子了(衣服穿空),李隆基马上指示拿出宫中布帛,赶制了十万件战袍送到军前。哥舒翰收到十万件战袍,却一件都没有发给战士,而是“藏库中,及败,封鐍如故。”哥舒翰老老实实给安禄山当了一回运输大队长。

哥舒翰一开始跟杨国忠关系很铁,他的太子太保之位,就是杨国忠帮他争取来的:“时杨国忠有隙于禄山,频奏其反状,故厚赏翰以亲结之。”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手握重兵二十万的哥舒翰和在朝中说一不二的杨国忠翻脸了,哥舒翰的部下更是直接建议:“留三万人镇守潼关,主力部队拉回京城去杀杨国忠!”而且哥舒翰居然表示同意:“心许之,未发。”于是这一将一相在安禄山大兵压境的情况下开始了死掐:杨国忠招募亲军一万三千人堵住了哥舒翰回军的必经之路(灞上),同时撺掇李隆基催促哥舒翰兵出潼关主动进攻安禄山。

​当时的情况是哥舒翰风疾加重,已经无力出战,而且唐军久疏战阵,“教令不一,人无斗志”,出关就等于送死。这一点旁观者郭子仪和李光弼都看出了李隆基和杨国忠出的是昏招儿:“哥舒翰又老有病,这一点连安禄山都知道。所以主动出关,就是送人头,只要哥舒翰一出关,连京城都得丢(若师出潼关,变生京师,天下怠矣)!”

但是哥舒翰想起封常清高仙芝的前车之鉴,只好用自己的二十万大军去赌一把,就哭着挥师出关(恸哭出关),并且在灵宝与安禄山大将崔乾祐遭遇。哥舒翰坐在船上观察崔乾祐军情,结果是老将哥舒翰被人家的诱敌之兵给骗了:“谓乾祐兵寡,易之,促士卒进。”

那一仗打得有多窝囊就不用翻译了。作为叛军的崔乾祐在阵后埋伏了五千陌刀队,而哥舒翰的十三万主力部队却对此不屑一顾:“赶紧干掉他们好收兵吃饭(禽贼乃会食)!”但是吹牛是一回事,真打起来又是另一回事。哥舒翰画着龙虎的战车被崔乾祐放火烧掉了,一百多艘战船因为逃兵拥挤全沉了,宽两仗、深一丈的壕沟,被唐军遗体填平,哥舒翰踩着他们逃回了潼关,十三万大军只有八千人幸存。按理说八千人坚守潼关天险,而刘光庭也正带着一万唐军星夜驰援,只要坚持下去,也不是一点胜算都没有——攻打潼关的仅仅是崔乾祐偏师,安禄山主力还在对付已经收复常山十数郡的郭子仪李光弼。

​可是不知为什么,哥舒翰居然被自己的部将火拔归仁(听着名字就知道他是啥人)给忽悠出城(绐翰出关)了,最后也不知道是绳捆索绑还是半推半就,哥舒翰到了洛阳见了安禄山,而见面的场景也颇有戏剧性。安禄山率先调侃:“你平时很瞧不起我,现在还有啥话可说?”为了尊重史实,哥舒翰对安禄山说的这段话就不翻译了(翰俯伏谢罪曰):“陛下拨乱主。今天下未平,李光弼在土门,来瑱在河南,鲁炅在南阳,臣为陛下以尺书招之,三面可平。”

一见昔日死对头俯首称臣,安禄山很高兴,就封哥舒翰为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而哥舒翰也很卖力地写了一大堆劝降信给唐将,结果换来一片骂声(诸将皆让翰不死节)。一看哥舒翰说话不好使,安禄山也翻了脸,把他投进了监狱,最后安庆绪毫不客气地将他杀掉了。

​要说唐玄宗李隆基还是比较大度的,不但没有像汉武帝对待李陵那样株连亲族,反而追赠哥舒翰为太尉,给了个不错的谥号叫“武愍”。就连哥舒翰的儿子哥舒曜也没有免官,反而让他以鸿胪卿的身份去给李光弼当副手,最后屡立战功,居然继承了哥舒翰的爵位,而哥舒翰的七个孙子,也都成了有名的大儒,也就是比较有话语权的文人。

哥舒翰的事迹(绝不是故事)讲完了,笔者心中也是五味杂陈: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话是不准确的,因为在平定安史之乱的战争中,番将是为大唐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的,他们的忠心也毋庸置疑。但是如果说哥舒翰是一个道德高尚的英雄,恐怕也与正史记载不符。

新旧两唐书并不是唐朝人编纂的,后世君王和史官也没有必要故意抹黑哥舒翰,而且对哥舒翰的子孙也不吝溢美之词,所以我们似乎不能质疑其可信度。但是《旧唐书》给哥舒翰下的那八字评语,也就是“丑哉舒翰,不能死王”是否公允,这就需要读者诸君见仁见智了——毕竟我们不能总是被电视剧和演义小说的说法左右……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