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11月20日(1979年11月20日农历是什么命)

误到人间 2023-09-02 18:57:50 用户分享

1979年,开国少将的双胞胎儿子在杭州被判死罪,到底犯了什么罪

1949年3月,在西柏坡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会议上,毛主席就干部问题做了一针见血的演讲。

毛主席道:“我们党里的大部分党员,都是拿着枪打败过敌人的,都当之无愧拥有英雄的称号,可现在这些人却经不起老百姓的吹捧,他们在老百姓的糖衣炮弹下,是要吃败仗的…”

毛主席

当年,大革命失败后,毛主席率部来到井冈山,为了重振工农红军,特意制定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次年又追加至“八项注意”。

此时在西柏坡的犀利一言,毛主席可谓一语中的,将新中国成立后未来二三十年的干部、干部家属可能出现的作风,全都预判到位。

毛主席

最骇人听闻的是,1979年,一位开国少将的双胞胎儿子在改革开放期间,依旧保持着慌乱无垠的作风,携团伙侵犯近百名女性,最终被判处死刑。

那么这位开国少将究竟是谁?他为何教育出如此丧心病狂的儿子?其二人的作案细节和最终审判的结果又是什么?且听分解…

一个将军父亲,生出两个孽子

这位开国少将叫熊应堂,辛亥革命之年出生于湖北黄安,世代贫农,食不果腹,年幼时丧父,母亲、妹妹相继被族人卖掉换钱,其本人被送到理发匠家里学手艺,16岁开始挑着剃头担子,“满世界”吆喝。

1928年,工农红军来到黄安,熊应堂开始一边担挑子一边行军,战士们都称呼其为“剃头匠”。

大约跟随红军战士们在基层工作了两年,熊应堂正式成为党员,开始在江西苏区从事反“围剿”战斗。

从1929年到1934年,熊应堂从班长一路晋升至指挥长,再由指挥长一路成长为红四军第十师第二十九团团长。

长征之后,熊应堂身负重伤,参与对日阻击战,从1937年到1945年,分别担任过,新四军特务团、第七师独立团团长,沿江支队、第七师第十九旅参谋。

解放战争期间,熊应堂从旅长一路晋升到第三野战军第25军副军长,先后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济南战役、解放上海等大型战役。

1955到1996年,熊应堂先后被授予开国少将军衔,被调往上海,担任警备区副司令,第二十军军长及浙江省军区司令兼南京军区副司令。

相传上世纪70年代其在上海养老退出政坛,直到1988年,被小平同志签发一级红星功勋章时,依旧享受国家干部待遇。

关于其两名逆子,一个名叫熊北平,另一个叫熊紫平,是熊应堂将军的双胞胎儿子。

早年间,熊应平位高权重,四处奔波,这对双胞胎儿子主要靠妻子和工作人员管教。

因为是官家子弟,又是双胞胎,使得这对兄弟从小便充满了优越感,身边所充斥的也尽是阿谀奉承之声。

久而久之,这对兄弟的劣根性便开始显现,从小目中无人,事事以己为先,在生活圈里搞起了“封建王朝”那一套。

上学期间,这两位兄弟深得母亲的偏爱,品性顽劣,从不遵守老师管教,言辞激烈时甚至敢动手打老师。

就同学而言,凡是对其兄弟二人略有耳闻者,皆绕道而行,躲不掉的或挨揍或被劫走大量学习用品。

除了目无师长、同学之外,这两对兄弟的“手”也不干净,曾多次扒窃教师、校长办公室,搞破坏。

期间,老师将其兄弟二人的恶行告知校长,校长碍于其父位高权重,又不敢声张只好忍气吞声。

偶有传言飘到熊应堂的耳朵里,他只能趁闲责怪妻子,而其妻只当儿子的行为属于顽皮不懂事,又怪老师管教不严...

成年后,熊北平、熊紫平背着一身坏名声,入伍参军,正如其他官宦家庭的公子哥那般,若想要在履历上为自己添上一笔重彩,参军是必不可少的选择。

在军队里,这两位双胞胎兄弟无视军中纪律,打着父亲的旗号,经常喝酒闹事,其间,哥哥熊北平在部队里还公然奸污了一名在籍女兵。

从部队转业之后,这对兄弟又被分配到杭州机械厂、锅炉厂当工人,其间,又在厂里耍起混,正经工作没干过几天,成日里好吃懒做,打架斗殴,被工人们称之为“恶霸”。

而其之所以能够在特殊时期无恶不作,是因为其父熊应平被调离了浙江,前往四川搞国防建设,名声虽然不如以前,但权利和待遇并未取消,以至于这两兄弟的顽劣程度只增无减。

再加上,特殊时期地方机构权力涣散,其一家人居住在省军区大院,独门独院且有重兵把守,谁也不能奈这兄弟二人几何。

而不知情者也想象不到,一个堂堂开国少将,居然会培养出两个如此泯灭人性的儿子,故只能期盼天收...

孽子越发狂妄,最终玩火自焚

1974年,熊北平、熊紫平,因顽劣数年不曾受到法律的制裁,故而越发猖狂,索性与社会名流之辈联手,专门成立一个作案“组织”。

根据案宗显示,其兄弟二人为了寻求刺激,将作案地点选在军区大院、隐蔽公园、海军、空军疗养院等人烟稀少,又有重兵把守的地方。

每次吸引无辜女青年的手段,无外乎“我爸爸是将军”、“将军儿子请你看电影、喝茶”,或举办私人音乐会、提供工作等借口,诱骗一些女孩上当。

这些女孩进入狼窝之后,大都被迫要求“”,遭受在场的十几名淫棍的轮流蹂躏。

幸运的女孩或许能活着走出淫窝,留下终身残疾,而不幸的女孩则就此从人间蒸发。

从1974年到1978年,被熊北平、熊紫平两兄弟引诱至淫窝的女青年、军人或教师,多达140多人。

其中有66人被玷污,接受“裸游”折磨,而在这60多名被玷污的女青年中,有47人惨遭熊家两兄弟毒手。

期间,曾有受害者,不断去当地警察局报警,警察欲逮捕其兄弟二人做调查,最终都被两兄弟呵斥:“等我父亲回来要你好看”,而不了了之。

诚然,熊应平在当时的权利早已大不如从前,但警察局素来无权限过问军方之时事,故一时难以制衡两兄弟。

久而久之,受欺压的女青年和无辜百姓越来越多,警署的公信力也饱受民众质疑。

无奈之下,警察又传唤其两兄弟前来做笔录,结果这两兄弟又托人转告母亲,其母立即动用熊应堂将军的名号,托军区负责人转告地方警署,又助长了这两名逆子嚣张的气焰。

“你们听说了吗?杭州清波桥头可有两头“熊”,又害了几名女教师,你们千万叮嘱自家孩子别路过那里,否则人财两空...”市民们一聚集在巷子里,便交头接耳谈论此事。

谁知这两兄弟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只道是,自己的“淫威”能够在杭州城里力压地方警署,便有一种是“天子”的错觉。

常言道:“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1978年,我党迎来了重大历史转机。

全国上下各级机关单位部门,开始恢复紧凑的工作节奏,对于早前不得已而忽视的冤假错案,也开始一一重新审理。

届时,杭州城里,举报、投诉熊北平、熊紫平两兄弟的案件,已暴增至数百件,立即引起了浙江省委的高度重视。

“这两兄弟数年来作恶多端,多打着熊应堂将军的名号残害妇女,打家劫舍,还请省委上报中央,批准逮捕”,这是杭州市公安局向省委递交证据时所言。

当时,在浙江省担任第一书记的是军人出身的铁瑛,他收到市区公安交上来的举报材料后,第一时间上报,在获得中央支持和首肯之后,顺便通知了一声在四川搞建设的熊应堂。

铁瑛

“孽子啊孽子,瞒着我干了这么多恶事,你们尽管处置,我绝不插手...”熊应堂将军如是告知专案组,一回到军区宿舍,便病倒了。

想来,其一生戎马,跟随出生入死,年近中年方才安居立业,晚年却遭恶子败家,颜面尽失,着实难以消化。

可不处置不足以平民愤,更不足以在我党立足,故熊应堂将军选择置身之外,任由组织发落。

1978年底,杭州公安将熊北平、熊紫平兄弟二人捉拿归案,其二人不服,屡次恶言相对,气急败坏时,还主动爆出父亲熊应堂将军的大名。

结果被杭州公安回怼道:“你父亲已经知道了,也同意将你们二人交给我们处理,看你们还能狂到几时...”

听闻父亲同意将其二人收监,哥哥熊北平当时就瘫坐在地上,而在一旁与警察破口大骂的弟弟熊紫平,似乎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姑母百般求全,死罪在劫难逃

1979年中,杭州公安为了加快案情进展,获悉其二人作案细节,前后逮捕了十几名涉案人员。

其他被捕人员,因认罪态度较好,犯罪情节较轻,只被判罚数年有期徒刑,或赔偿受害者精神损失。

而熊家两兄弟自知罪孽深重,迟迟不肯交代作恶细节,令杭州公安颇为头痛。

“如果你们一五一十交代罪行,组织上可酌情通过你们的认罪态度,重新定义你们的罪行”,杭州公安如是说。

哥哥熊北平有些许动摇,将多年来诱骗女同志的手段,和作案地点一股脑地交代干净。

而弟弟熊紫平就不一样了,他坚信以自己父亲的地位,杭州公安绝不会将其重判,其母亲和亲戚也不会眼睁睁地看着他们去送死,故而不肯认罪。

当然,熊紫平的考量正在当时环境的情理范围之中,其母亲和姑姑的的确托人游说过杭州公安,只是其二人作恶太深,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

经过数月的提审、庭审、总结,杭州人民法院于1979年11月14日正式作出判决:

熊北平、熊紫平兄弟二人犯了流氓罪、罪,分别被判处死缓两年、死刑立即执行。

此番消息一经传出,熊夫人在家哭成了泪人,一边骂丈夫熊应堂不为儿子撑腰,又一面责怪熊应堂得罪了人,要灭他的后。

当《人民日报》向全国人民宣告了最终判决后,坊间传来的只有对杭州公安的称赞。

自熊应堂的小儿子率先伏法后,其长子熊北平被押送到重型犯罪所进行改造。

在期间,熊北平因无法收敛品性,而与狱友结仇,再加上其是熊应堂将军儿子,便备受狱友冷嘲热讽,故而无法忍受精神、肉体上的双重折磨而选择“自杀”。

老来失子,且一失两个,使年迈的熊应堂将军身体瞬间垮了下来,以至离开四川省军区,被调到上海休养。

此后大约十年的光景,熊应堂一家彻底消失在众人视野跟前,渐渐地,他们家所发生的轰动全国的恶性事件,也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被众人抛诸脑后。

1988年,小平同志为党内老红军增发了一级红星勋章,已消失在公众视野许久的熊应堂将军大名在列。

诚然,我国在特殊时期,导致一些官宦子弟借机生事为非作歹,但在处理重大问题时,又秉着公平公正的原则,从不殃及不知情的家人。

因此,熊应堂才能在面对孽子丑闻时,得以保全党内待遇,去上海颐养天年。

常言道:“子不教父之过”,如今看来亦不全是,倘若父亲为人正直,而为母者沉迷溺爱,则一样难以教导出成功的子女。

因为家庭教育是第一教育,从一个孩子的日常表现中,便可看出其父母的素质教育水平。

熊应堂

如此,成家之前先成人,立业之前先树根,业成家和,方能为子孙后代营造出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进而避免为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2020双闰年!庚子鼠年共384天 网友:扎心!要多上1个月班

今天一早,不少网友收到一条“悲伤”的消息,2020是双闰年。

啥是双闰年?简单说,两个闰年一旦重合,就是双闰年。

两个闰年一旦重合,就是双闰年。公历中有闰日,也就是2月有29天的年;农历中有闰月,即1年有13个月的年即成为闰年。通常情况下,每4年会出现一次公历闰年,每19年会有7次农历闰年。

公历2020年为闰年,2月29天,全年366天;即将到来的农历庚子鼠年也是闰年,有个“闰四月”,2020年春节是公历1月25日,而2021年春节是公历2月12日。即将过去的农历猪年共354天,而即将到来的农历鼠年全年384天。此外,鼠年还有两个立春,分别在2020年2月4日和2021年2月3日。

这种情况在2012年出现过,2012年农历壬辰龙年被安排了一个闰四月,从2012年1月23日开始,至2013年2月9日结束,共有384天。为双闰年,既是阳历闰年,又是农历闰年。除夕是腊月二十九;还有两个立春,年初一个,年尾一个。

另外,在2017年,农历鸡年出现过“闰6月”,从2017年1月28日开始至2018年2月15日结束,共计384天。2017年还是个“双春年”——年初的正月初七立春,年末的腊月十九又立春。

网友评论

有网友调侃:

“2月29号那天出生的终于可以过生日了,提前祝你们生日快乐”

“一年384天?太棒了,我多赚了19天”

还有网友发现, 2262年有两个春节。就是传说中的闰正月。

闰正月是罕见的闰月,从18世纪~22世纪没有出现过任何闰正月,之后的25世纪,28-41世纪也没有出现闰正月。上一个闰正月出现在17世纪的1640年(庚辰年),下一个闰正月将出现在23世纪的2262年(壬寅年)。

然而有人就说:2262年双春节怕是赶不上了。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石泰峰:在纪念霍英东先生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纪念霍英东先生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2023年5月10日)

石泰峰

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在这里举行座谈会,纪念霍英东先生诞辰100周年,共同缅怀他光辉传奇的一生,学习他爱国爱港的高尚品格,弘扬他为民利民的奉献精神。

刚才,全国政协办公厅、国务院港澳办、广东省委有关负责同志和香港中华总商会代表作了发言,追忆了霍英东先生的生平往事,追思他的嘉言懿行,表达了深切的怀念之情。

霍英东先生是杰出的社会活动家、著名的爱国人士、香港知名实业家、中国的亲密朋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九、十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香港中华总商会永远名誉会长。他一生爱国爱港、自强不息、襟怀坦荡、至诚至坚,始终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紧紧联系在一起,将毕生精力献给了国家发展进步、香港繁荣稳定的伟大事业,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了重要贡献。

霍英东先生一生矢志爱国,竭诚为国担当奉献。20世纪50年代,在西方对我国实施全面禁运的情况下,霍英东先生满怀爱国热情,以非凡胆识冒险在港组织船队,为祖国运送大批急需物资,有力支援了抗美援朝。1964年开始,霍英东先生风雨无阻、排除干扰,多次率团赴北京参加国庆盛典。1972年,随着中英正式建交,霍英东先生与内地的交往也公开化经常化,多次带领工商界、体育界人士到内地访问考察。在频繁的往来接触中,霍英东先生对中国的了解认识日益加深,成为了中国的亲密朋友。2002年11月,霍英东先生首次以特邀代表身份列席了中国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他动情地说:“如果不是的领导,中国不会像现在这样强大!”

1978年改革开放大幕拉开,霍英东先生充分利用自身在商界的声誉,积极宣传国家改革开放政策,带领香港工商界人士赴内地投资,兴办实业、筑桥铺路,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了很多开创性、示范性工作。2018年,霍英东先生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称号。

霍英东先生长期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他认真参与全国政协工作,带头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以国家领导人身份率团出访柬埔寨、老挝、越南等国,推动中国与周边国家交流交往;积极推动签署相关合作协议,促进香港与内地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霍英东先生一生以港为根,积极投身“一国两制”伟大实践。霍英东先生坚定支持香港回归祖国,坚定拥护“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方针,为确保香港平稳过渡、顺利回归和长期繁荣稳定殚精竭虑,作出了突出贡献。1984年12月19日,霍英东先生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见证了《中英联合声明》签署的历史性时刻,回港后即公开发表了《我的事业永远立足于香港》,表明自己对“一国两制”方针的拥护、扎根香港的决心和对香港前途的信心。20世纪90年代,香港社会一度出现复杂局面,霍英东先生勇敢地站了出来,挺膺担当,激浊扬清,引导香港民众正确认识回归,倡导爱国、爱港有机统一,以无比的热诚和勇气,竭力唤醒香港市民的民族感和爱国心,以凝聚香港市民中的爱国力量。

霍英东先生历任香港特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香港事务顾问、香港特区筹委会预委会副主任委员、香港特区筹委会副主任委员、香港特区第一届政府推委会委员,亲身参与和推动了“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频繁奔波于香港与北京之间,听取和反映香港各界人士的意见,参与制定各种方案和政策,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和宝贵建议。1997年,霍英东先生被授予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最高荣誉奖章大紫荆勋章。

香港回归祖国后,霍英东先生一如既往地运用自己的社会影响力,全力支持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和特区政府依照基本法施政。他曾长期担任香港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爱国商会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并被推举为永远名誉会长,带领香港工商界联合图强、建设香港、改善民生,为推进“一国两制”在香港行稳致远发挥了重要作用。

霍英东先生一生立己达人,倾情支持公益慈善事业。霍英东先生心存大爱、乐善好施,慈善捐款总额超过150亿港元。他多次为香港和内地的公益事业慷慨解囊,扶贫济困、雪中送炭,单笔捐赠善款常以亿计:为支持香港科技大学的科研与教育事业,他捐资8亿港元;为迎接第11届北京亚运会,他主动捐资1亿港元兴建北京亚运村英东游泳馆;为助力2008年北京奥运会,他带头捐资2亿港元修建“水立方”;为改变革命老区面貌,他倡导建设广东韶关、江西赣州和湖南郴州“红三角”经济区并捐资1.5亿港元等等,他捐款资助的桥梁、楼宇、场馆遍布神州大地,他的无私善举,赢得广泛赞誉。

霍英东先生一生尤为牵挂国家的体育事业。早在1974年就以“民间体育大使”的身份,为中国体育重返国际体育大家庭积极奔走。他不辞辛苦、积极斡旋,最终推动中国先后重返亚洲足联、国际足联、国际羽联等国际体育组织。1979年,他促成广东省和香港举办新中国历史上首届“省港杯”足球赛。1993年开始,霍英东先生以国际足联执委的身份和在国际商界的威望,不遗余力参与北京申奥工作。他大力支持全民体育运动,在许多地方和学校兴建体育设施,捐资建成中国体育历史博物馆和中国武术研究院,为支持国内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事业总计捐款达10多亿港元。1995年,国际奥委会向霍英东先生颁发奥林匹克勋章,以表彰他为体育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

同志们、朋友们!

霍英东先生的一生,是爱国的一生、奉献的一生、奋斗的一生。他爱国至诚、爱港至深,是爱国爱港的杰出代表;他勇于拼搏、锲而不舍,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典型写照;他乐善好施、无私奉献,是服务社会的楷模。他的不朽业绩和崇高风范值得我们永远铭记,更值得我们学习传承。

我们纪念霍英东先生,就是要学习他爱国爱港的赤子情怀。立足香港、胸怀祖国,是霍英东先生毕生的不懈追求。早在香港回归前,港英当局一直对他进行排挤打压,但霍英东先生对国家民族的炽热情感始终不渝。他顶住港英当局的压力,始终和中国保持紧密联系。香港回归前夕,霍英东先生在全国政协大会发言时激动地说:“我在香港工作生活了70多年,和香港市民一起,经历了多少大起大落、大喜大悲。数十年坚持爱国爱港,受过困扰、吃过苦头,我们将亲眼目睹香港的主权回归中国,亲身经历这个历史重大时刻,当真是三生有幸!”

今天,我们纪念霍英东先生,就是要永葆初心、坚守使命,始终坚持中国的领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站在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高度,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全面准确推进“一国两制”实践,坚决落实“爱国者治港”、“爱国者治澳”原则,坚决维护港澳长期繁荣稳定,形成更广泛的国内外支持“一国两制”的统一战线,让港澳同胞与祖国人民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共享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

我们纪念霍英东先生,就是要学习他敢为人先的宝贵品格。在改革开放初期,外资徘徊观望、犹豫不决时,霍英东先生以对党和国家的坚定信心,率先进入内地投资。面对外界质疑,霍英东先生淡定地说:“哪怕血本无归我也在所不惜,我只希望脚踏实地为国家探索出一些可复制的经验。”据不完全统计,仅改革开放的前25年中,他就在内地以独资、合资等方式兴建了数百个项目,总投资额超过90亿元。即便步入晚年,霍英东先生仍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致力开发广州番禺南沙岛,呕心沥血10余年,终于在乱石滩涂上建起一座现代化的海滨新城。

今天,我们纪念霍英东先生,就是要弘扬革故鼎新的优良作风,进一步解放思想,勇立时代潮头,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在香港迈入由治及兴、澳门稳定向好的关键时期,坚持守正创新,继续勇毅前行,在干事创业中敢破敢立,在攻坚克难中敢闯敢试,不断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

我们纪念霍英东先生,就是要学习他永不言弃的斗争精神。霍英东先生幼年失怙、家境贫寒,白手起家、艰苦创业,虽屡次在事业巅峰时遭受打击,但从未沉沦放弃,与命运作斗争、与环境作斗争、与困难作斗争,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最终取得了事业的巨大成功,书写了个人的香江传奇。

今天,我们纪念霍英东先生,就是要树立不惧艰险、自立自强的志气和骨气,在我们这一代人新的长征路上,身处逆境永不言弃,遇到困难锲而不舍,认准方向坚持到底,发扬斗争精神,坚定斗争意志,增强斗争本领,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同志们、朋友们!

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令人鼓舞、催人奋进。新时代新征程上,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来源:人民日报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