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iren(为人师表)

凉话刺骨 2023-07-26 08:39:46 网络

《羊了个羊》创始人被母校制展牌宣传,为何引起公众反感?

导读

字数:1633 阅读时间:6min

迎合流量趣味或许在很多行业都行得通,但是对于一所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大学来讲,如果被流量牵着鼻子走就完全丧失了大学本该有的深沉和内敛。

“筱说”(yibiweiren_ixiaoshuo)欢迎点赞关注互动交流。

近日,《羊了个羊》创始团队、简游科技创始人张佳旭大学母校长治学院,为其制作长2米,高1米5的大型展牌放置于校园展览,引无数学生围观。这款游戏爆火的同时也饱受抄袭、价值观导向错误的争议,所以该校这一“蹭热点”招生宣传行为也引发了诸多网友的质疑和反感,认为这是一种非常不明智的“招生减章”。

其实,近些年来随着高校招生压力的骤增,以及招生宣传方式的多样化,当下很多高校形象宣传不可阻挡地朝着活泼化和个性化方向发展,这可以说是时代所趋,通过蹭热点的方式进行宣传招生也变得见怪不怪,但是这次为何长治学院的做引发公众如此大的反感,或许离不开以下三种原因。

第一,人物形象不够丰满,不足以支撑起杰出校友的称号。通过现场的展板可以看出,学校在介绍张佳旭时的文字略显苍白,除了是某科技公司的创始人,就是两款代表游戏项目,除此之外并没有特别突出的成绩,甚至当这个名字被抹掉之后,或许在人才辈出的互联网行业都不会有很大的辨识度,如果不是靠着《羊了个羊》这个火爆游戏,公众甚至连“张佳旭”这个人是谁都不知道,所以想要以这个人物来树立高校招生形象似乎太过于苍白无力。特别是“流水过亿”、“总利润20亿+”这些敏感的数字,反而会对学生们产生一种错误的价值导向,似乎金钱才是衡量成功的标准,并且对于张佳旭的宣传在往年中并未出现,而只是因为今年《羊了个羊》的一时爆火才突然将其作为校友典范进行招生宣传,这个蹭热度的意图过于明显,很难不引起公众反感。

第二,不是任何时候蹭热点都会是一个好的策划方案,对于高校招生来讲更应该慎之又慎。《羊了个羊》当下的确是火爆的,长治学院想要搭乘这趟快车提升热度也无可厚非,但是宣传形式再追赶潮流都不应该忘记高校招生宣传的目的和意义。高校宣传是为了招生,是为了把学校更好的一面展现给大家,让大家更了解学校的历史、文化和教学理念,为学生报考学校和专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迎合流量趣味或许在很多行业都行得通,但是对于一所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大学来讲,如果被流量牵着鼻子走就完全丧失了大学本该有的深沉和内敛。

高校招生宣传应该鼓励创新鼓励个性化,但是核心和本质不应该偏离,那就是让大家能够更好地了解学校的实力和历史,能够从杰出校友的事迹中获得更多的正能量,获得更多对学校和专业的深度认识,或者是得到人生的启发和学业上的引导,回归到此次长治学院的宣传,很显然我们并没有从中找到以上任何一条价值线索,更何况被视为这位杰出校友代表作的《羊了个羊》游戏,还深陷抄袭、风波,可以说除了让大家知道长治学院有个张佳旭校友以外,大家似乎并不能从中获得其他关于该校的有价值信息,所以从高校招生宣传的角度来讲,这个策划方案是失败的,甚至是适得其反的。

第三,高校招生宣传的多样性不是只体现在形式上,更应该在内容宣传上下功夫,不同的宣传对象所关心的内容是不一样的,比如社会更看重的可能是学校的美誉度和社会地位,因为大学既是一个高等人才培养之地,也是知识思想文化厚积之所,更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甚至一个时代的精神高地,高校的文化底蕴、科研氛围和价值取向都会对社会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

但是对于家长来说,他们可能更看重的是高校的师资力量和学习环境、生活环境等,任何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在高校中学得一技之长,以应对未来激烈的社会竞争,却也会非常担心孩子们的衣食住行等生活条件是否能够得到很好的保障;对于学生本身来说,可能他们更看重的是高校所在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专业实力等方面,所以针对不同的受众群体宣传内容应该有所侧重,像长治学院这种即想蹭热度博关注,又不愿意下大功夫做钻研,如此裸地躺平式宣传自然是不会讨得公众的喜爱。

此次长治学院的操作引来了公众反感,其实也是为各大高校提了一个醒,高校如何进行招生宣传里面大有学问。在新媒体时代,高校宣传可以大胆前卫,但是也不能忽略高校的文化内核,能够将活泼、严肃、创新和实用兼具,或许才是更值得赞扬的典范。

· 以笔为刃 披荆斩棘 ·

· 高歌属于我们的风采 ·

新民随笔丨为人师表

前天下午,在上海开往大连的T132次列车上,携程亲子园“虐童”案一名在逃嫌疑人落网。

道歉、撤职、刑事拘留、停职调查……事后处分和通缉抓捕是迅速的,但是孩子内心的创伤却难以愈合。

同日,十九大后首次中央深改小组会议召开,定下很多大事,其中一件就是“全面提升教师素质能力”。会议指出,要深入推进教师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形成优秀人才争相从教、教师人人尽展其才、好老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

韩愈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是第一位,其次才是授业。

前两天,一张照片在网络上走红:一名商丘女教师趴在折叠床上为3名学生辅导功课。她因下楼踩空,尾椎损伤,但担心影响孩子们的期中考,郝老师把折叠床搬进了办公室,坚持在床上写教案、批改作业、辅导功课。

宁波有个老师的幽默和睿智也获得了网友点赞。小男生举报同学带零食,老师不仅批评了带巧克力的同学,更是严厉教育了举报者以告老师威胁同学要好处的行为,还惩罚告密者眼睁睁地看着被举报者把巧克力吃掉。

好老师并不匮乏,缺的是发掘和培育好老师的机制。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有人说,教师注册考核的首要条件就是师德,但师德不是加减法,如何通过一两次考试来评断?携程事件中,很多人对没有教师资格证的伪老师义愤填膺,却忽略了敲门砖过后的日常监管。要让好老师不断涌现,我认为,至少要做到三点,其一,赏罚分明,提升优秀教师的地位待遇,对教师队伍中的“败类”零容忍;其二,加强学科教学的德育工作,既做经师,也要做人师;其三,变事后调查为事前监管,建立教师的日常考评制度,不能“一批了事”。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

伟人罕见合影:、只能靠边坐,周恩来只好站后排

、周恩来、、陈云,都是我们敬爱的党和国家领导人。

以他们的身份和地位,不管是在什么场合,只要是拍摄大合影,肯定都是要坐在第一排,并且几乎都要坐在中间C位的。

但是下面这张合影却让人大开眼界,甚至大跌眼镜。

合影中有15人,分前后两排,前排6人,后排9人。

我敢打赌,如果不查资料,能够一下子叫出全部15人名字的人,全网不会超过3位数。

不过,至少有4个人还是很容易辨认的,那便是、周恩来、、陈云,他们是党和国家领导人,我们见得太多,自然熟悉。

可是跟我们常见的合影不同,这张合影中,四名伟人居然不是坐在中间。

从拍摄者的视角看,坐在前排最右边,坐在前排最左边,这已经是极为罕见的了;而周恩来更是被挤到了后排,只能分别站在后排C位的两边。

这张照片拍摄于什么时间,什么场合?其他人都是谁?他们究竟有什么特殊身份,居然让、只能“靠边坐”,而周恩来、陈云只能“后排站”?

答案揭晓。合影拍摄于1949年9月,地点是。

合影的15人职务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身份:党员、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

前排右起:、徐特立、吴玉章、董必武、林伯渠、;

后排右起:齐燕铭、陆定一、周恩来、邢西萍(徐冰)、彭真、陈云、李克农、 刘澜涛、安子文。

1949年9月,各界代表齐聚北京,共商国是,筹备新中国成立事宜。

9月20日,新政协筹备会常委会第八次会议通过了参加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单位及代表名单,分为党派代表、区域代表、军队代表、团体代表、特邀代表5大类,共46个单位,其中中国作为党派代表,一共有正式代表16人,候补代表2人。

上述合影的便是这18名代表的15人,缺席合影的3人,分别是郑位三、王稼祥、李维汉。

可即便是这些人,以、周恩来、、陈云的身份,合影也应该在前排呀?

事实上,一行人合影时,大家一致公推让、、周恩来等人坐在前排中间。一向低调谦虚,但在大集体合影这种场合,他一般并不谦让,都是自觉服从安排,坐在前排C位,以免让安排座次的同志为难,也让别人尴尬。

不过这一次,却提出了不同意见:我不坐中间,靠边坐。

在心目中,自己不该坐在中间C位,那到底该怎么坐呢?大家又犯起了难。

哈哈一笑,这个简单,长幼有序,按年龄排。

说完,把徐特立、吴玉章、董必武、林伯渠4人让到了前排中间。

为什么是这4人呢?因为他们年龄最大。

四人中,徐特立时年72岁,吴玉章时年71岁,董必武、林伯渠时年都是63岁,这四名老同志加上照片中没有出现的谢觉哉,因年龄大、德高望重,在延安时就被称为“延安五老”,在党内备受尊重。

在第一届全国政协全体会议即将召开,新中国即将成立的重大历史时刻,请他们坐在第一排中间,而自己和分别坐在最左、最右边,既体现了对“延安五老”的尊重,也充分表现了自己的谦虚低调。

看完前排,我们再看后排。

后排的周恩来、陈云(时任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李克农(时任中央军委情报部部长)这三位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彭真可能略陌生一些,当时他担任北平(后改称北京)市委书记,也是党内的高级领导干部。

剩下的5个人:齐燕铭、陆定一、邢西萍(徐冰)、刘澜涛、安子文,就普遍不熟了。

陆定一是长期从事政治宣传和理论研究工作,也是我们党内的一大笔杆子,时任中央宣传部部长,执掌党的“喉舌”,新中国成立后曾官至国务院副总理、全国政协副主席。

齐燕铭是蒙古族人,出身一个没落的蒙古贵族家庭,北京大学毕业的高材生,著名学者、国学大师,清代“桐城派”末代代表人物,文学水平极为了得,时任中央部秘书长。

邢西萍是河北邢台人,徐冰是后来改的名字,也是我们党内宣传战线的一把好手,后来又从事工作,时任北平市副市长,新中国成立后曾官至中央部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刘澜涛是陕西米脂人,跟陆定一、邢西萍类似,长期从事宣传工作,后来又搞政工,时任华北局副书记、第三书记,华北军区副政委、华北人民革命大学校长。

前面4位都是理论宣传出身的笔杆子,而最后一位安子文则是搞组织工作出身,曾有过一段长达6年的牢狱经历,却始终坚持斗争,绝不屈膝投降,时任中央工作委员会秘书长,新中国成立后一度官至中央组织部部长。

如今,这张照片中的15个人早已离我们远去,但照片背后的故事依然感人,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低调谦虚的作风,令我们高山仰止,也让一些高高在上、趾高气扬的领导干部汗颜!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