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孟达八字命理分析(吴孟达命格)

旧事重提 2023-08-27 01:52:19 网友上传

吴孟达,你竟然骗了我们40年

导演郭帆曾经说过:“在吴京加入《流浪地球》之前,最大牌的明星就是吴孟达。”

一开始我的反应是:吴孟达演《流浪地球》?难不成《流浪地球》是喜剧?

当然不是。

我记得在印象里,达叔是留着八字胡、腆着肚子、见到女生流口水的猥琐中年大叔;

在《流浪地球》中,他的角色再也不能叫叔了,而是一个头发胡子花白、有着两个孙子的爷爷。

达叔在周星驰的电影里,衬托星爷,演出一幕幕市井底层的无厘头喜剧;

在新电影里,演的是开着卡车、为了保护两位孙子甘愿放弃生命的温情悲剧。

问大家一个问题:达叔上一次作品引起这么大的轰动,是什么时候?

我查了一下百度,2015年达叔主演过一部《十万伙急》,2010年主演过《新安家族》。

你听过吗?好像都没有水花。

吴孟达上一次引起我们的注意,已经是2004年《功夫》中他和周星驰的“争端”。

15年不见了,再次回归的达叔,于我们而言,竟然有点陌生。

但是,我再想问一句:我们到底了解吴孟达多少?很多人除了知道他是周星驰的“黄金搭档”,还知道他什么?

更何况,他还有意要“骗”我们。

春节前,吴孟达接受许知远的采访,对一个来访的年轻粉丝说:

“你们都被我们骗了。我们骗了至少两到三代人。”

来看看,我们到底被他“骗”了什么。

01

/很“无厘头”?/

达叔第一个标签,是“无厘头风格”的鼻祖。

不用我进一步解释了,大家只要回忆一下他和周星驰合作过的所有电影,就知道什么叫“无厘头”。

但有一个人不知道什么叫“无厘头”,他就是达叔自己:

很多人贬低喜剧、贬低星爷达叔的“无厘头”,觉得他们就是乱七八糟乱演一通,有什么章法可言。

之所以会红,纯粹是运气,就像现在的直播网红而已,纯粹是靠低俗黄暴蹭流量红的。

但你不知道,表演这行饭,台上十秒钟,台下十年功。对正剧是这样的,对喜剧同样是这样的。

吴孟达当初碰上星爷,是80年代。达叔30多岁没到40岁,星爷20多岁没到30岁。第一次合作的电视剧叫《盖世豪侠》。

两个人住得很近,他们就选了中间一个24小时营业的餐厅,没事就去那里吃饭聊天、讨论剧本。

周星驰主意很多,怂恿达叔和他一起去情侣拍拖的地方,偷听小情侣聊天,了解年轻人的想法。

于是,两个大男人,经常装作同志去情侣胜地,搂在一起,蹭到别人旁边卿卿我我,实际上耳朵都在往外听。

听着听着,达叔听出了很多道道:原来小年轻聊天的时候,根本没谈什么,一个问这个,另一个往往答非所问,都是有一搭没一搭地尬聊。

可是,这也许就叫做情趣吧。

表演,其实来源于生活。富有生活情趣的表演,最能够打动人。越深入生活,越能做出打动人的作品。

于是就有了达叔和周星驰“无厘头风格”的开始

在他们合作的第二部电视剧——《我来自江湖》里面,达叔饰演父亲,周星驰饰演儿子。儿子要反叛父亲,他们约定了一条规则:

达叔想要教训星爷的时候,只要星爷一唱歌,达叔就会练武功打太极

很无厘头对不对?两个动作本来没有任何联系,但互为反应,连接在一起就是莫名的喜感。

表面上看,这是无厘头;实际上,这是达叔和星爷对生活的深入观察:

生活本身就是无厘头,你装什么高大上?

很多人以为的“无厘头”,除了没章法,还有没意义。

但是达叔不这么看。

上面说过,吴孟达和周星驰的无厘头是生活化的无厘头,但里面有对生活的提升。

很简单,举个例子。

《武状元苏乞儿》,吴孟达演文盲广州将军,周星驰演儿子苏灿。

苏灿考武状元作弊,被人举报,皇上罚他父子二人一辈子行乞。

抄家那一天,两个人看着自己的家逐渐清空,那一段对话很有意思:

苏灿:“别看,别回头看,别让人知道我们很后悔了。”

苏灿父亲:“对,别回头,往前走,往前走。”

这一段要表达的,是宁愿没有钱也不愿被人看扁的志气。

流落街头的两个人,被人欺负要吃狗饭。

父亲被人抓为人质,苏灿低下头被迫吃狗饭,抬起头来,他的眼神有了光:“爹,这狗饭好吃啊!”

吴孟达饰演的父亲马上接话:“是吗?我饿了很久了,我也来尝尝!”

这一段要表达的,是无论身处何种逆境,都要看开、放下的豁达。

我们经常会说周星驰电影里面要表达的是小人物的奋斗,是普通人的坚持。

而这种小人物哲学,就表现在这些地方。

生活是没意义,但好的生活有意义;

看电影没什么意义,但好电影会有意义。

好的“无厘头”电影,就是在荒诞不经的表演底下潜藏着人生奋斗的意义,这一点也不无厘头。

02

/很爱演喜剧?/

吴孟达喜欢自己的喜剧角色吗?

答:喜欢,但不是最喜欢。

他最喜欢的角色,是《天若有情》的“太保”;他最喜欢演的,其实不是喜剧,而是正剧,乃至是悲剧。

《天若有情》的主角是刘德华,一位黑道大哥,吴孟达依然是配角,饰演刘德华的小弟。

太保要勇无勇、要谋无谋,是黑道中的底层角色,只有刘德华不嫌弃他,依然当他是兄弟。

最后一场戏,刘德华饰演的角色被人杀死,太保为他复仇,挺身而出拖着刀子与反派同归于尽。

因为这一场戏的出色演绎,吴孟达拿到了人生中唯一一个表演类奖项:第10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配角。

“金牌绿叶”的称号,是从这里开始的。

接下这部片之前,吴孟达被人称为“烂泥”:整日宿醉,周身欠债,徘徊在自杀的边缘。

杜琪峰当时是制片兼老同学,看着吴孟达不忍心,于是给了他这个角色。

吴孟达问他:“太保这个角色的形象是什么?”

杜琪峰说:“他是一条狗。”

如果不知道吴孟达的状况,你都不知道用“狗”来形容他是多么贴切。

吴孟达是无线演艺培训班第三期演员,同期演员有后来的大导演杜琪峰、林岭东,还有大名鼎鼎的周润发。

你觉得周润发当时就很春风得意了?才不是。发哥因为长得太高,找不到女搭档配戏,差点被淘汰。

反倒是达叔,成绩优秀,一毕业就拿到长期合约。当时毕业的有22个人,只有7个人拿到长约;像发哥,就只能拿临时合约,做临时演员。

达叔不仅成绩好,运气也很好:从上世纪70年代末出道,一出道就碰上了大戏《楚留香》,他在里面饰演重要角色“胡铁花”,成为了红透华人圈的电视明星。

△《楚留香》剧照

成名太容易了,达叔一成名就花天酒地、到处和狗肉朋友称兄道弟,流氓事风流事傻事干得不少,还欠下一屁股赌债。

这样的日子过了两三年,他撑不下去了,找周润发借钱(此时发哥已经成为了比他还红的电影明星),发哥只借了他五个字:“你自己解决。”

人不会被一泡尿憋死,但会给一句话气死。

达叔算是“看清”朋友的真面目了,万念俱灰,准备自杀,幸好怕死没自杀成。

他开始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

他把所有的找过来,三口六面讲清楚了:“我现在,钱没有,只有命一条。你们要我现在还钱的,把我的命拿去吧。”

所有人都愣住了,答应给他时间还钱。

80年代头几年,他向法院申请破产,戒掉喝酒,专心在家钻研表演。

吴孟达向老演员关海山请教怎样学习表演,关海山丢给他一本书:《演技六讲》,从理论到实战,几乎是手把手重新教了他一遍。

不止是《演技六讲》,还有周星驰经常唠叨的《演员的自我修养》、影帝罗伯特迪尼罗的表演方法等等,他通通都学了个遍。

当时他被无线电视台雪藏,只能演边缘角色。梁朝伟主演的《新扎师兄》中有个小角色——训练梁朝伟的警官,找了吴孟达来演。

吴孟达一看剧本,只有两页台词。

就这两页台词,他看了两百遍。

为什么要看那么多遍?

“我要演出那种感觉:嘴巴上在骂你,眼神却是疼你的感觉。”

结果一出来,效果非常好。识货的人看在眼里:吴孟达终于不是一块烂泥了。

△《新扎师兄》剧照

片约纷至沓来,其中就包括杜琪峰的《天若有情》。

30多年以后,在《流浪地球》,吴京发过一条微博:

不是大牌,而是早就把剧本背得滚瓜烂熟。

我可以演喜剧,可以演悲剧,可以正儿八经地演,也可以无厘头地演,但我一定会用心去演。

因为,我是一个演员。

03

关于吴孟达最大的一个误会,是他和周星驰的关系。

大家都说《功夫》之后,他就和周星驰割裂了。其实不是。

拍《美人鱼》的时候,周星驰就找过他。但他当时已经有心脏问题,根本负担不起大的拍摄任务。

上面说过,年轻时的吴孟达太花天酒地了,连“太太”都有三位——按照他自己的说法,是一个老婆、两位“红粉知己”。

十多年前,偶有喘气的达叔去看医生,医生一看心电图就说:“吴先生,你现在不得了,赶紧叫你最亲的人进来陪同,我们要送你去深切治疗部!”

吴孟达吓了一跳,被推进了ICU。那里面的人,个个都是瘫痪在床,快死快死的样子。

吴孟达心里冷得要死:“天啊,我不会变成这样吧?”

有人说当你不懂得珍惜生命的时候,就进ICU看看,只有近距离接触过死亡,你才不会把生命当儿戏。

从那以后开始,吴孟达的生活才开始变得佛系——晚上能不出去就不出去,没事就看书,烟酒绝对不碰。

生活唯一的绚烂,都献给了事业。

他时常想:“为什么成龙、梁朝伟、周润发,他们的钱可能下辈子都花不完,可还要继续拍戏呢?他们目的是什么?

其实是希望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喜欢他们的观众,希望观众还能对他们有新的期待。”

他要求自己拍戏永远都不重复以前的自己,永远都要找到新的演绎方法。

如果偷懒,骗骗导演、骗骗观众,“这样做不如退休回家吃咸鱼吧,这跟咸鱼有什么分别?”

达叔可以骗你40年,但“不做咸鱼”这件事,他没有骗我们。

为什么说电影《唐人街探案》里的Q就是唐仁?

电影《唐人街探案》的第一部拍摄于2015年。

导演是陈思诚。

该片讲述了唐仁、秦风必须在躲避警察追捕、匪帮追杀、黑帮围剿的同时,在短短七天内,完成找到“失落的黄金”、查明“真凶”、为自己“洗清罪名”这些“逆天”的任务。

这样的题材在当时少见,只是试水,拍这部片的时候陈思诚可能还没想到要出第二部,还没有Q。

谁知一试大获成功,全国票房8.23亿。

于是有了第二部。

《唐人街探案2》是2017年拍的,在这部电影里第一次提到了Q这个角色。

Q这个角色就是唐仁。

你可能想象不到陈思诚导演对于剧中角色唐仁有多么“喜爱”。

包括“赞助”了佟丽娅做唐仁的“女神”。

这可是他现实中的妻子,倘若他不是太爱唐仁这角色,是完全可安排别的角色给戏。

为什么呢?

按常理来说,唐仁对比秦风,大多数人第一印象都更喜欢秦风。

可你知道“唐仁”是致敬了哪个人物和角色吗?

是周星驰的电影。

01

以下举两个例子。

例一:

在《唐2》电影中段,唐仁去找他的师父莫友乾(元华)求助。

师父家有一个照片墙。师父说自己以前有多么出名。

唐仁的师父和著名人物合照的照片墙这场戏,致敬了周星驰的电影《破坏之王》中的一幕。

《破坏之王》中周星驰找杂货铺老板吴孟达拜师,吴孟达收学费很贵,他说,你不要看我现在这样,我和李小龙是师兄弟,和成龙喝过茶……

莫友乾致敬了吴孟达的角色。

例二:

在《唐2》结尾处有一场四人拥抱告别的戏,致敬了周星驰的电影《赌侠》。

02

所以很明确——唐仁就是这部电影里最靓的主角,没有之一。

而唐仁的性格、角色、特点等等,各个方面都是在致敬星爷电影中的“星爷”。

在星爷早期的电影里,他自己主演的角色都有这样的特点:

1、觉得自己全世界最帅——例如《百变星君》

2、看起来洋相百出,但是最关键时刻逆转局势——例如《破坏之王》

3、身边美女如云。

对吧?

关于Q这个角色,如果往镜头出现的少的人猜是没有意思的。这样无法获得解谜时的快感。

并且唐仁的实力是完胜秦风的。

他学习的其实是风水探案、五行探案、八卦探案。

至于他为什么会学成这些?

在第一部曾提到,他原先是个老老实实的人,结婚前夜妻子背叛了他,唐仁伤心欲绝。

所以大胆猜测一下唐仁为什么会成为神探?

误打误撞?可能是有个算命的骗了他,给了他本书。他却从算命的书里学习了风水命理,结果那个算命的其实真的是个破案高人,而唐仁开始逆袭人生。

听起来像不像《食神》,像不像《破坏之王》?

这也是周星驰创作的大部分角色的特点,小人物的逆袭人生。

而周星驰的电影,大多数也是走“中国风”的——五行、八卦、少林、风水。

继续来看,

所有的“唐人宇宙”中,包括网剧,所有人都和唐仁有关系。

他是秦风的表哥,是林默的师父,林默这么聪明的人,为什么会拜他为师?

在电影中,秦风为什么会猜不到唐仁就是Q?

秦风曾经提到,“Q永远都比他快一步。”

每次在秦风怀疑Q的时候,唐仁就会转移目标,迷惑剧中的秦风,迷惑看剧的观众。

唐仁就是Q。

03

《唐2》讲述了唐仁为巨额奖金欺骗秦风到纽约参加世界名侦探大赛,比赛的内容是寻找杀害唐人街教父七叔的孙子的凶手。

唐仁和秦风二人再次组合侦破案件,并冒着生命危险闹翻纽约的故事。

影片开始,一群人去案发现场,尸体旁留下一个神秘符咒。

这个符咒在一个桌子下面,原来没人发现的。

是唐仁突然摔倒,吸引大家发现符咒的。

推测:唐仁应该早在查案前就已经知道了这个神秘符号的意思了,他很早就去找过师父了。

只不过师父这个角色故意装疯卖傻或者“失忆”。

电影里提到的证据说:Q是加拿大国籍的,在《唐2》破案的时候Q不在美国,Q发讯息的时候,当时唐仁就坐在车上。

这些都是障眼法。

查案中途,所有人都有拿出手机,就是唐仁没有。

因为他根本不需要用手机。

可能挂在他胸口的项链就是个对讲器(手机),他可以用对讲器远程操控外地的人发信息。

可能他在这个案子发生前就已经在操控肖央了。

在影片中,肖央第一次出现在案发现场,他是戴着耳机的。

有可能让他去现场就是Q的指示的,就是唐仁。

而想要让观众迷惑Q最好的方法,就是每次提到Q的时候,都是由唐仁出面否定的。

他一直在否定Q,一直在骂Q,这也是在隐藏自己,也让观众不会察觉。

请相信导演对唐仁这个角色的喜爱,Q就是唐仁。

04

为什么叫“Q”?

可能真的是“秦”的缩写,但不是指秦风,而是秦风的爸爸。

在电影中,唐仁为什么一直叫秦风“老秦”?也许这是他对秦风父亲的某种怀念。

他和秦风的父亲过去一定很要好,由于某些原因,秦风的父亲做了错事,被黑化。

而——

说说秦风,他可能会重蹈覆辙、与他父亲当年一样会被黑化。

《唐人街探案1》中,张子枫操控父亲杀人,秦风知道真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最后张子枫逍遥法外。

《唐人街探案2》中,秦风在拿到“粉笔”证据的时候,把证据还给了肖央,让肖央逃走了。

秦风一定会被黑化,不过他也一定会被唐仁救赎。

结语:

唐仁表面糊涂,实则精明。

同样在周星驰电影里越是看起来糊涂的人就越聪明。

周星驰的风格就是喜欢你猜不透他。

如上所述,唐仁这个角色,他是聪明的、厉害的、深藏不露的。

他可能是在致敬周星驰电影的角色。

而王宝强也是周星驰公认能演他电影主角的接班人,《新喜剧之王》就是最好的例子。

无论如何,电影院开门了,推迟了大半年多的《唐人街探案3》也许很快就能上映,让我们一起来期待究竟谁是Q,鉴证真相。

陈木胜悼念—他让香港警队,成为大银幕荣光楷模

作者/姜东瀛

香港姓陈的名牌导演很多,多到足够在电影受众面前去细分市场。

陈可辛导演与内地合作最紧密,也愿意拍内地故事;陈嘉上导演重视画面语言和电影结构,愿意尝试故事文本的突破;陈德森导演,喜欢在动作场面的烘托下,探索人物自身的内心困境;陈果导演,拍小众电影;陈国辉导演,2019年拍出了大热的暑期档《烈火英雄》,此前一直拍广告,十年间跟别人联合导演应景的拼盘电影《全城热恋》、《全球热恋》。

只有陈木胜导演,一直坚持拍直男电影、热血电影、力量电影。他的作品,多数情况下,外壳上是动作片的手段、警匪片的配置,而在故事包裹内,则是燃烧的情怀和不死的斗志。

他给出的“正义”解释基本来说,非常直观;但“黑白”分明里,也有老算盘和无奈的阴谋论。陈木胜的电影人物,并非“脸谱化的”简单勇敢。

在内容批量化生产的影视工厂流水线上,日后成才的很多金牌编剧、导演,履历通常带有“TVB”坐班儿的印记,在那儿学徒打杂、从助理编导、实习编导进阶到“高能”编导。陈木胜就从这里开始。

幕后的年轻人,出位不易。如韩寒所言,才华就像孕妇的肚子,大了,自然显的出来。经常灵光一闪,创意持续输出,那不叫“大”,那最多是“优秀”。

要熬资历,要等机会,要有在重要的人面前,讲生动故事的“说服”力。

陈木胜快到30岁,才有自己第一部的电影拍,《天若有情》。他需要讲出叛逆、离奇、炫酷、爆炸、刺激的个人经历,比如“飙车”之类,还要有大块头的听众有耐心听完。那时候,林岭东、杜琪峰、王晶虽然都34岁,比陈木胜大不了多少,但已经证明过自己了,他们带着资历来测试陈小弟的故事,给了pass卡。

主演刘德华说,我怎么觉着木胜在作《天若有情》的存在感好弱啊,他和监制杜琪峰谁是导演啊,我怎么净听着杜琪峰说话了呢。这情况,和二十多年后,内地新晋导演陆川与老大哥姜文谁是电影《寻枪》的名义导演那则故事,离奇性上差不多。

世界上,关于影视圈的任何角落,新人就是屈辱,这没办法。不要听那些一夜成名、昙花一现的中奖故事,概率上有,但玄关在别处。

香港影视的主流题材里,黑社会青年和富家小姐的悲剧爱情故事,有各种代际变更,内地观众从电视机,再到拥有录像机的速度,也挺快,所以TVB《上海滩》开始,到陈木胜拍出这个电影,在内地都香喷喷。

陈木胜的作,电影原声的插曲部分几乎是BYOND乐队的“三黄”包揽,这音乐素材一点儿不浪费,都成了乐队重要的专辑和MV内容。另外,送给一身赌债、圈内外到处借钱、惹烦了无数人的吴孟达一座金像奖,最佳男配。

紧随其后,陈木胜导演的商业电影生涯,开始了爆米花模式,快速消费品的电影故事是留不下记忆的。

他也回电视剧玩玩票,这个电视剧,让内地人知道了甄子丹。不,更准确地说,是因为内地人对电视剧《霍元甲》和主题曲《万里长城永不倒》,以及剧中梁小龙“陈真”的经典认知,才愿意看翻拍,从而认识了甄子丹。那会儿内地观众不傻,看过琼瑶剧,看过《新白娘子传奇》,看过《楚留香》《戏说乾隆》和《包青天》系列的观众,对港剧质量是有要求的,但甄子丹这一版《精武门》除了甄子丹特别快的出招速度和“别致”打法,其他的内容很水,之后的《马永贞》也是这个路子、这个毛病,何家劲打的,还远不如甄子丹。

这剧延迟引进内地两年,那时候观众的选择不多,大家也就将就看。我就一孩子,当时觉得,这版《精武门》,有点儿糙,我豁出去不写作业不下楼和小伙伴玩儿,爸妈上班刚扣门儿出去,我即开一天电视盯着,电视台就给我放这个?

但那个时候,是真不知道,他的工作里,正在拍着一部我最喜欢的香港电影、警匪片《冲锋队之怒火街头》。

就在2019年、2020年,由于香港发生的事情及其众所周知的原因,《冲锋队之怒火街头》在某视频网站“大厂”热度一直在递增,弹幕留言、影片评论大量增加。大家主体两层意思,1 这么好的港片,拿到现在也是脸面。2 这么好的港片,80后90后的我,怎么才知道。

啥意思,人物呈现干净、简洁而故事真诚的现实主义香港电影,我们为什么要在怀旧中找。

香港警队的题材剧,每年都会进入内地,我们看过陈木胜电影的,会觉得近几年的这些剧失真,不是真实的真,是真诚的真。同题材网剧、电视剧的确不能和电影比,尤其不能和《怒火街头》这种“三一律”的故事线比,但是人物可以比,比下来的结果是我不信。

我不信黄宗泽、吴卓羲诠释的飞虎队(特别任务连),我不信蔡卓妍、林峯的PTU(机动部队),我也不信惠英红的西九龙总区总指挥那个MADAM。不信就会出戏,出戏就意味着放弃观看,节省时间。

我却相信,陈木胜拍出来的冲锋队。那香港警队叫自己的这些老伙计为“EU”或者军装。

那是一个五人制“TEAM WORK”的一天“任务集”,在最终解决“悍匪”后结束,电影中,他们是临时组队,互不认识。

云扮演的“朱华标”警司,是CIB(重案组)的牛逼干探,特别能打、特别火爆,痞子英雄,抓贼工作狂。朱SIR特别看重同事、特别照顾同事,但不与上层来往。影片的开场,因为上司提供的情报出现失误,导致朱华标这组人成为活靶子,被一窝武装毒贩们打,导致严重伤亡,任务失败。之后,朱SIR找上司(吴廷烨饰)算账,一顿揍。揍完就被下放到冲锋队,这之中,另一个欣赏他的上司,也是好友(吴镇宇饰),内部聆讯尽力护犊子而没帮上忙。

来到冲锋队的警长,谁也不认识,就要立即上岗上班,从融入大团队的一开始,就遭遇了队中“精英”、实习警长“胡椒”的挑战(陈小春饰)。在当天的早会上,主持人胡椒的一句“警长,我在布置任务时,你别转你那根笔行不行”,打开了别开生面的“人物关系”。这之后,“五人制”冲锋车开启了24小时的相互了解,他们遭遇内地打星“于荣光”这样的悍匪出逃、城市街头的暴恐枪战,也平息了店面爆窃、飞车党聚会的治安事件。在办案过程中,三个警员一个实习警长,对彪悍朱华标的正直为人、专业风格逐渐了解,慢慢接受,也被其魅力所吸引,五人之间,产生了强大的临时集体主义凝聚力,虽然中间,对任务和职责范围,对警察使命的理解有分歧、有争吵,但也有回去录笔录时,面对朱华标被前上司刁难时的仗义执言和集体维护,有面对矛盾时的理性解决、彼此妥协,更有到军用机场,拦截悍匪,殊死搏命时,濒临绝境的相互支撑、坚守到底。

这部电影,我们不说很多追车戏、街斗巷战和大规模场面调度,这个时代的《长安十二时辰》网剧和二十多年来的若干内地香港合拍片有多少类似。

我们只注意一点,就是陈木胜把香港警队的荣誉感,把香港警队的奉献精神和朴素担当,在那个年代,直白拍出了魂。

最基层的扫街巡逻警察,最终关头凭借意志、信念与默契的搭档配合,做成了本来是飞虎队的事情。

扭转不利局面,改变不可能的逆风翻盘,通常是一群小人物的勇气缔造而成,只要一个榜样的力量就可以点燃。再小的成群结队,在正义的方向上,也会推动出积极的巨变。

就像把管虎的《八佰》当成可以一辈子反复看的电影一样,《冲锋队之怒火街头》让我如痴如醉的就一条,非常具象、毫不抽象的“不忘初心”。

在我们自己热爱的事情上不忘初心,在我们甘心的选择之后不忘初心,在我们可以调动的优势与擅长的领域不忘初心。

我们不说教为社会、为他人、为组织、为自己,我们就把一件该做的事情坚持做完,有交代有着落。

陈木胜自编自导,全流程品控、无死角监制的《冲锋队》,胜过许多书本和老师灌输的案例教育、理论教育。我们怎样尊重队友、理解冲突、妥协适应;我们怎样不惧暴力和罪恶并战胜它们;我们怎样扛起终级责任。一部商业电影,竟然可以无形中成为教材。

这部电影拿到了最多的金像奖提名,却只得了一个最佳剪辑奖。云多次金像奖提名,1997年凭借《冲锋队之怒火街头》的这次,最可惜未摘冠,此后,他又等了十年,才拿到金像奖最佳男主。此后,云虽然片约更多,内地市场越来越大,却再没有如此层次分明和冲击力表演的硬汉作品。

《冲锋队》的阵容,从当时名不见经传到后来走红的陈小春,李绮红,再到李连杰之后的内地武打演员于荣光加入,还有本港知名的足球节目解说员林尚义担任配角,后来的粤语脱口秀达人秀教父黄子华也倾情客串“线人”。

正是因为《冲锋队》在香港回归前,叫好叫座不叫奖,群众的眼睛却雪亮之成功,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陈木胜进入电影事业的快车道,各种顶级资源在向他盘来。成龙大哥的《我是谁》交由他执导。

大哥出演的电影,很难看出导演印记,陈木胜也好,唐季礼也罢,包括后来的内地丁晟。视觉呈现上,狭窄打斗、壁虎功攀岩等等亡命特技,也让陈木胜的拍摄招式和技法运用,获得了长足的进步。

很多人觉得陈木胜电影擅长搞“城市大破坏”,在非洲搞事情吃得开么,大哥的电影在猎奇和惊险上,神采奕奕不是本事,玩儿出花样才是威风。天台高楼格斗、玻璃幕墙行走、直升飞机急速跌落、原始森林弄险,拍的视觉刺激在1998年来说,对得起国际片商的诸多资本了,好莱坞看不看得上,那没用。翻开好莱坞1996年的同类警匪题材,找得出一部有资格对标《冲锋队之怒火街头》的竞品么,找不出来的。

都知道大哥属“拼命三郎”一挂的,片场受过很多重伤,真人灾难场面多了。《我是谁》里的这次,大哥是真吃不消了,心有余悸,大哥怕了。二十年后,他和高晓松说起这个事儿,听着都觉着疼。

将近四千万港币的票房在当年也不错了,虽然跟大哥的好莱坞电影比,差那么一些,但不影响大哥继续信任他。

谢霆锋、冯德伦、陈这些1980年初的鲜肉在世纪交接时开始进入电影圈,陈木胜为他们打造的《特警新人类》系列内地年轻人的识别度非常高,一方面是VCD租赁市场无比发达,再一个,港台流行文化在内地达到历史上最后的峰值高点,延承刘伟强《古惑仔》系列和王晶赌片系列的惯性,新型警察片的势能也随即达到临界点。

此后,香港电影开始衰落,在这个大潮中,陈木胜三年没拍片,疫情之后,他开始转变电影风格,以犯罪悬疑刻画为主,大场面为辅,相继执导了《双雄》、《新警察故事》、《三叉口》,虽然大哥、黎明、郭富城、郑伊健等天王归位,甚至有内地当红演员徐静蕾参与,但是影片叫好不叫座,没有打开内地的电影市场,还在网络传阅与盗版DVD中徘徊,陈木胜导演在这个创作阶段,除了一些警察搭档的擅长刻画外,影片中也表达了对人性、多重人格等问题的深度思考。但是,刘伟强的《无间道》系列太强了,强到无法与之比,盖过了陈木胜电影。

陈木胜导演跟华谊兄弟有过合作,由后者完全出自的陆港合拍片《宝贝计划》,其喜剧风格、创新主题、成龙加持、古天乐新造型,萌萌小宝宝等因素的有力注入使该片大获成功,曾经在2006年国庆档获得1.6亿票房。这个片子,赢在动作设计、情节安排。人物塑造的不僵硬,活泼有度,而不是采取同期导演同期类似题材夸张、荒谬的艺术手法。

2006年及其之后,陈木胜的商业片,在创意上,逐渐进入低谷,才华有所枯竭,适逢中国内地电影市场全面复苏,票房全面爆发,新人辈出,内地导演老中青导演集体回归。陈木胜导演在这样的变局下,出现了水土不服的情况。郭富城、古天乐、舒淇坐镇相助,谢霆锋、房祖名、大S把流量带进来,依然没有办法阻挡《男儿本色》《保持通话》《全城戒备》一般般叫座,却不怎么叫好的新问题。

陈木胜的产量过大了,在电影市场激烈的竞争上,故事题材的平庸,故事套路的审美疲劳,导致作品成色,很难出彩。

2010年后的这十年,《新少林寺》和《扫毒》,以及《危城》,陈木胜用的全是他电影中的御用大腕,包括刘德华、谢霆锋、古天乐和云,也使用了张家辉和吴京、彭于晏,甚至配角也还请老熟人吴廷烨,虽然连台词都不给人家几句,毕竟吴廷烨以前跟着陈木胜,有着戏份相当出彩的客串表现。

但种种迹象表明,陈木胜的电影边缘化了,票房中等意思,话题度和认知度不够鲜明。电影圈风传陈木胜要拍科幻片,可这事儿,也就是一阵风,几乎没有产出。

一位和陈木胜熟识的资深香港电影人说,2020年初,她才知道陈导演癌症晚期,而最近一次跟他工作通话是在三个多月前,陈导演跟她说,把你的东西寄到我公司吧。也许那个时候,陈木胜还在工作。

有人讲,鼻咽癌是治愈率非常高的癌症,如果出问题,那真的是命不好。关于生死,陈木胜可能是这样。

但在电影创作的命格上,陈导演要比大多数人要幸运,虽然奖项这一块,拿的导演提名很多,导演赛道大奖几乎没有。

但那又何妨,在我的心里,他的作品陪伴过太多的内地青少年,让我们知道香港电影文化的。在香港不是文化沙漠这一点的证明上,陈木胜导演做出过很大的贡献。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