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德的八字(有德的八字词语)

陈情匿旧酒 2023-09-01 06:00:08 网友投稿

小升初成语专项练习题,赶紧来考考自己吧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根据谜面写成语。(2分)

示例:1/100一百里挑

①15分钟=1000元

②0000

二、鲁迅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告诉我们珍惜时间的一个好办法一——“挤”时间。你知道哪些跟时间有关的成语,试着写两个:( )( )

(2分)

三、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并解释〔〕里的字。(8分)

()绎不〔绝〕

不求()〔解〕

别出()〔裁〕

〔 〕不 及 防

四、看下面两张图猜成语。(2分)

五、请在下列括号里写出成语故事的主角。(4分)

纸上谈兵()望梅止渴()

破釜沉舟()闻鸡起舞()

六、下列成语用了同一种修辞手法的是()。(3分)

A.穷途末路 炮火连天

伶牙俐齿 口是心非

B.一日三秋 怒发冲冠

一发千钧 肝肠寸断

C.草木皆兵 何乐不为

如梦初醒 色厉内荏

D.如虎添翼 口若悬河

旁若无人 呆若木鸡

七、下列各句中加【】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现在的电信案层出不穷,行骗者手段之隐蔽,伎俩之巧妙,蒙骗形式之多样,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B.自然科学领域中,有许多令人【异想天开】的神秘现象,正等待着科学家们去破解。

C.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成为大趋势的今天,与国际接轨是一个【自强不息】的民族的必然选择。

D.有德之人不会以权谋私,不会贪污受贿,虽然清贫点,但活得坦荡,没有【水落石出】之虑,也没有半夜敲门之惊。

八、下列加——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家七嘴八舌地商量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B.张大妈终于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女儿,一家人破镜重圆了。

C.二十年来,王老师教过的学生汗牛充栋,其中不少人已成了栋梁之材。

D.艺术节上,同学们幽默风趣的表演使在场的老师忍俊不禁,学生们更是笑得前仰后合。

九、写出一个既能点明原成语中的错字,又能说明改法的成语。(4分)

例:呆若花鸡一一移花接木

生无反顾——( )

羊不可破——( )

心猿意鹿——( )

危居乐业——( )

十、把下列句子中画线部分的内容换为成语。(4分)

1.学校植树时,李景负责提水,累得他汗水湿透了背上的衣服。( )

2.秋天的天空晴朗明净,气候凉爽宜人,学校组织我们去秋游。( )

3、新的一年又开始了,柳树换发出了生命的活力。( )

4.小伟对待学习真是有恒心、有毅力,这次语文测验终于考到了全班第一名。( )

十ー、下列各句中,加()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3分)

A.这样雅致的漆器屏风,再配上这般端正清秀的书法,确实让人(赏心悦目)。

B.熟悉扬州历史的人,一般不会把普通书画家和扬州八怪(相提并论)。

C.要弄清事实真相,就不能轻信(道听途说),必须亲自去调查、研究,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已的头脑去思考。

D.公园里的道路比较复杂,波波不久就辨不清方向了,就在他(走投无路)之时,一位管理人员及时帮助了他。

十二、下面成语,分别与哪些历史人物有关?选出正确的一项。( )

(3分)

明眸善睐 脱颖而出

一鼓作气 指鹿为马

A.西施 毛遂 鲁庄公 秦始皇

B.洛神 诸葛亮 鲁庄公 赵高

C.杨贵妃 诸葛亮 曹刿 秦始皇

D.洛神 毛遂 曹刿 赵高

十三、补充带有“然”字的成语,并选词填空。(7分)

()然起敬 ()然无恙

()然大悟 ()然而起

()然一新 ()然正气

1.李大钊在法庭上大义凛然,他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令人( )。

2.寂静的夜晚,一阵春雨随风潜入,早晨推开窗户一看,到处 ( )。

3.大地震中,周围的房屋都倒塌了,这座楼房竟( )。

4.经他这么一解释,我才( )。

十四、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里。(3分)

不自量力 回天乏术 调兵遣将

足智多谋 变幻英测 不计其数

古往今来,战场上的形式往往( )。就说“赤壁之战”吧,曹军80万大军,东吴军3万,谁都以为周瑜是拿鸡蛋碰石头 ,( ),再怎么( ),也是( )。不曾想东吴的将领( ),用火攻之计打得曹军死伤( ),使曹操败走华容道。

十五、成语填空。(4分)

最短的季节( )

最有学问的人( )

最难做的饭( )

最遥远的地方( )

十六、用另一成语来解释下列成语,即写出一个意思相同的成语。

(6分)

疾言厉色( ) 多此一举( )

高朋满座( )形影不离( )

开门见山( )要言不烦( )

十七、对下列加【】的成语在句中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些人宁愿【循规蹈矩】,落个疲倦不堪,也不肯运用心智去研究和思考,以改进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循规蹈矩:在这里是遵守规矩,拘泥于旧的准则,不敢稍作变通的意思。)

B.许多科幻书对地球的前景都抱着一种悲观的态度,这并非【杞人忧天】,如果我们不注意保护环境,科幻书中所描绘的情景就会成为可怕的现实。(杞人忧天:此处比喻不必要的忧虑。)

C.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利用的海洋生物、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不言而喻:此处指众多海洋生物的潜力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

D.为了给失学的孩子筹建“希望小学”,他【呕心沥血】;新学校落成时,这位钢铁般的汉子也流泪了。(呕心沥血:此处形容费尽心血。)

十八、下列各组成语中,全是出自历史故事的是()。(3分)

A.笑里藏刀 闻鸡起舞

封金挂印 卧薪尝胆

B.精忠报国 毛遂自荐

马革裹尸 夸父追日

C·乐不思蜀 对牛弹琴

马革裹尸 精忠报国

D.毛遂自荐 江郎才尽

庖丁解牛 牛郎织女

十九、照样子,将八字成语简缩为四字成语.(4分)

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星火燎原)

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一一( )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一( )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一一( )

ニ十、下面成语中的“三”有的表示多,有的表示少,请按“多”与“少”进行分类。(4分)

①三杯两盏②三番五次③三思而行

④三拜九叩⑤一日三秋⑥三言两语

⑦三灾八难⑧三心二意

多:( )

少:( )

ニ十ー、下面人名各取自哪个成语?请在括号中写出来。(6分)

杜鹏程( ) 周树人( )

王任重( ) 刘海粟( )

丁慧中( ) 焦若愚( )

ニ十ニ、照样子,根据意思写成语,并注明其属于括号中的哪种用途。(描写心理,表示言谈话语,说明道理)(9分)

例: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

(买椟还珠)(说明道理)

1.说起话来滔滔不绝,像瀑布一样不停地倾泻下来。( )( )

2.出了差错,及时设法补救。

( )( )

3.形容心神非常不安定。

( )( )

4.巧妙动听的骗人的话。

( )( )

5.蠢人自己骗自己。

( )( )

6.心里急得像火烧一样。

( )( )

二十三、先把下面词语补充完整,再根据词语表达的意思填空。(6分)

1.目不转() 赏心()目

应接不()

这三个词都是写“看”的,只是表达的意思不同。其中( )表示东西多得看不过来;( )表示看到美好的景物而心情舒畅;( )表示看得认真专心。

2.目不转() ()精会神

侧耳()听

这三个词都是写“注意力集中”的,只是表达的意思不同。其中( )

表示听得集中;( )表示看得集中;( )表示精神集中。

ニ十四、读故事写成语。(4分)

1.春秋时齐侯出兵攻打楚国,楚派使者问齐侯:“你住在北方、我住在南方,两地距离很远,好比马与牛走失了,绝不会跑到对方的境内。没有想到君王竟来到我国的土地上,这是什

么缘故?”

这一故事引出的六字成语是( )

2.从前,有家瓷器店的老板为了招揽生意,特意在店里摆上了一件虎斑色釉的瓷雕老虎,上面写有8个红字:含成语二,猜中奉送。过往客商闻讯,纷纷前来猜解,但无一人猜中。

一天,来了一位老者,只见他拿起瓷虎凝视了良久又放回了原处。老板一把拉住老者的手,嘻嘻一笑,说:“老人家慢走,您猜中了!”

你知道老人家猜中的是哪两条成语吗?

( )( )

参考答案如下:

一·①一刻千金②万无一失

二·示例:白驹过隙 光阴似箭

三·络 断 甚 理解

心 设计 猝 突然

四·天方夜谭,无与伦比

五、赵括 曹操 项羽 祖逖

六、B 七、C 八、D

九、亡羊补牢 舍生取义

转危为安 指鹿为马

十、1.汗流浃背 2.秋高气爽

3·新年伊始 4.锲而不含

十ー、D 十ニ、D

十三,肃 安 恍 愤 焕 浩

1.肃然起敬 2·焕然一新

3.安然无恙 4.恍然大悟

十四、变幻莫测 不自量力 调兵遣将 回天乏术 足智多谋 不计其数

十五、一日三秋 无所不知

无米之炊 海角天涯

十六、声色俱厉 画蛇添足

座无虚席 如影随形

直截了当 言简意赅

十七、C 十八·A

十九、翻云覆雨. 尺短寸长

见仁见智. 千虑一失

二十、多:②③④⑤⑦⑧

少:①⑥

二十一、鹏程万里.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任重道远. 沧海一粟. 秀外慧中. 大智若愚

二十二、

1.口若悬河. 表示言谈话语

2.亡羊补牢. 说明道理

3.志忑不安. 描写心理

4.花言巧语. 表示言谈话语

5.自欺欺人. 说明道理

6.心急如焚. 描写心理

二十三、

1.应接不暇 赏心悦目 目不转睛

2.侧耳聆听 目不转睛 聚精会神

二十四、

1.风马牛不相及

2.调虎离山 放虎归山

老子《道德经》的八字智慧,书法家写出了神采,充满圣洁和美丽

老子的《道德经》一直是书法家创作作品的宝库,甚至很多书法家通篇写过《道德经》,赵子昂的小楷《道德经》就是其中的经典之作。

老子的《道德经》,是马云经常捧在手上的一本书,足以说明它极受成功人士的欢迎。

特别是里面的八个字,是老子通篇表达的核心,今天就挑选了大书法家所写的这八个字出来,和大家一起欣赏美字,同时一起感受老子精神的深邃。

01圣人之道

老子开篇就是:道可道,非常道。这六个字当然可以作很多的解释,但能真正理解其精髓的人其实不多。一般理解为,可以说的道便不是真正的大道。

所以老子在后面也说到: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但老子在文章在最后,还是给出了一个关于道的解释: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02上德若谷

老子道德经分为上篇和下篇,上篇是道经,下篇是德经。

老子在下篇开始就说: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

德是我们的立身之本,所以我们需要德才兼备的人。无德之人,有才就更易做坏事。

真正有德之人,胸怀如山谷般宽广,能容纳不同,和气处世。所以老子说: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

03善能育德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善是人世间最美好的品德,有人说,有些恶人为什么还活得有滋有味,我说,别羡慕他,你只管行善,别人欠你的,上天会还给你,有时正在来的路上。

这对恶人也是同样,他对别人不公,上天自会有惩罚的机会,只是时间还没到。不要因为一阵雨就怀疑天气不会变晴。

尽管行善,保有自己的良好道德,一切自有安排。我们行善,是滋养内心,不必到处彰显。就如老子说的: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老子精辟地解释了善的内涵: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04慈能养心

老子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慈眉善目的人的内心一定是慈祥的,所谓有诸内必形诸外,内心慈悲的人,总是让人易于亲近,像慈父一样包容调皮的孩子。

所以保有慈悲,便是保养内心。仁慈不是退却,而是进步。因为慈悲,看到一切都是好的,都往好的方面去思索和引导。就像冉阿让遇到了米里哀,便成了马德兰。

05不如守中

老子在第五章写道:多言数穷,不如守中。也可以总结为一个忍字。

忍一时风平浪静。心的上面是一把刀,永远架在那里,就是要告诉你,要把心收藏好,该忍则忍,忍并不是不争,而是此时不必争。

就如堵车,你再争再急,都没用的。大路上车来车往,出事的大多与不忍有关,想抢想快,结果造成不快。

因此,忍能养福,要让自己保有幸福,先学会一个忍字。守住自己的心,才能守住自己。

06爱能养性

心中有爱,行为便不会偏差。爱是明灯,为我们指引方向。人的伟大,不是因为能发明机器、创造大别墅,而是因为爱。武器是无爱的产物。就像天气,雨天时必须备有雨伞。武器表明了人性与兽性的区别。

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老子把爱的真谛为我们作了清晰的描述。我们要有爱,却又不能溺爱。特别是教育孩子时,“甚爱必大费”,说得非常的切实。假如父母完全地溺爱孩子,不懂分寸和规矩,那真的是要把孩子“大费”的节奏。

07归根曰静

老子告诉我们,静是一切的根本: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一切的美好,都源于安静。没有静,则无以进。诸葛亮也告诉我们:非宁静无以致远。

老子告诉我们:静为躁君。安静是躁动的管理者。

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我好静,而民自正。

静是思想之母,只有安静下来,才能产生深邃的观点和见解,否则被环境控制,就会容易迷失自己。

张瑞敏说,他的很多想法都是独自一个人安静地散步时想出来的。这点嘉强感同身受,我的很多灵感,也都是一个人独自行走时想到的。

08敬畏生命

荣格说:我们出生这个世界,充满了圣洁和美丽,虽然也有诸多不好,但我们还是要敬畏生命,活出意义。

荣格是很敬重老子的,他特别喜欢老子的道德经,晚年时还用老子的话来形容自己的心境。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这句话其实并不难理解,是让我们回归和感悟生命的最初状态,不要被现实的光鲜所迷惑了。这也是荣格晚年的深刻感悟。

婴儿毫无心计纯真无邪的开怀大笑,让人如沐春风,如饮甘露。要学会敬畏生命,就要学会感知自己那保留在内心深处的婴儿般的纯朴与天真。

(禁止转载!)

从楚简《五行》篇,读懂《周易》中的“德”

“易本卜筮之书”,这是宋代的朱熹给《周易》下的结论。

而早在两千年前,《周易》就已经因为被视为卜筮之书,侥幸逃过了焚书之祸。(秦皇焚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其他被儒家奉为经典的诗书都在被焚之列。)

那么,《周易》真的是卜筮之书吗?

不是的。它实际上是在孔子“《易》我后其祝卜矣,我观其德义耳”的指导思想下,由孔子的嫡孙子思创作而成的一部德义之书。(相关大量证据请参看本号系列文章)

一、子思和思孟学派的《五行》

子思以及以他为代表的思孟学派,在战国时期曾经显赫一时,留下了大量作品,其中不仅包括《周易》本身,还包括“十翼”中的大部分易传——只不过,经过战国几百年的战乱,子思以及思孟学派所留下的大量作品都已经散佚,人们不但不清楚子思作《周易》这件事情,连这个学派的主要思想都已经不甚熟悉了。

所幸,近几十年的考古发现中,思孟学派著名的代表作《五行》和《缁衣》、《性自命出》……等大量作品相继重见天日,我们终于可以通过这些宝贵的战国佚书,重新审视一番它们与《周易》之间的关系。

与《五行》同时出土的战国楚简

与《五行》同时出土的战国楚简

同样出自思孟学派之手的《五行》和《周易》,在思想上无疑是完全一致的。

不信?不妨看看其中的“德”字。

二、“有孚”和“五行”

在《周易》原文中,唯一一处明确提到“德”字的,是《益》卦的九五爻:

有孚惠心,勿问元吉;有孚惠我德。——《益》

爻辞中,连续两次提到了“有孚”,显见“孚”的重要性非比寻常——事实上,“孚”正是《周易》一书的核心思想(详见本号上篇文章解读)。

那么,为什么有了“孚”就能够“惠我德”?

“孚”与“德”究竟有什么关联呢?

原来,“孚”,它实际上就是思孟学派常常说的“诚”,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做“信”。

根据思孟学派的“五行”学说,“诚”和“信”,被视为是五行居中的德,甚至被誉为“圣”之德。

思孟学派的另一位代表人物孟子,便将“五行”定义为仁、义、礼、智、圣。

仁之于父子也,义之于君臣也,礼之于宾主也,智之于贤者也,圣之于天道也,命也;有性焉,君子不谓命也。《孟子.尽心下》

孟子解释“五行”的这番话,是与性命连在一起说的,与子思所作的《中庸》一开头就大谈性命完全一致。

汉儒郑玄在注《中庸》时,也正是用五行学说来解释第一章的“天命之谓性”:

“天命,谓天所命生人者也,是谓性命,木神则仁,金神则义,火神则礼,水神则知,土神则信。”

郑玄的这一段解释,揭开了仁、义、礼、智、信(孚)这“五德”与木、金、火、水、土“五行”之间的关联。

三、《五行》与《周易》之“德”

理解了“五行”与“孚”的关系之后,我们就明白《周易》与《五行》对于“德”的观念是何等的一致了。

《五行》中明确写道:

“德之行五,和谓之德;四行和,谓之善。善,人道也;德,天道也。”

也就是说,君子如果只具备了仁义礼智这四行,也只能够称之为“善”,还不能够称为“德”。

只有有了“孚”,四行中缺少的最后一行才能够补全,“善”才能变成“德”,君子才能成为圣人。

所以,在同样出自思孟学派的《劝学》一篇中也写道: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积善成德

所以,《周易》一书的真正作者,除了思孟学派之外,更无他人。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抱雪斋读易笔记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