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九月廿七(农历九月廿七是什么日子)

趾高气扬 2023-07-26 05:39:05 网友上传

1958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一、高中生向草原进发

1958年10月下旬,我正在吉林省扶余县高中二年级上学期读书,突然闻令:全校师生准备参加大炼钢铁。

全校动员大会,由全县大炼钢铁指挥部某领导讲话,关键词是:

经济以农业为基础,农业以粮为纲;优先发展重工业,重工业“以钢为纲”,1958年必须首推“钢铁元帅升帐”。1957年全国钢铁产量535万吨,今年必须翻一番,提升到1070万吨。道理很明确,所有生产设备的主要材料是钢铁,所有国防装备的主要材料更是钢铁。

学校的准备工作比较单一,就是出人出力,“思想武装”师生队伍赶赴钢铁前线,其他事宜全部由县委县政府部署。

11月1日早饭后,全校参战师生300来人,列队来到松花江北岸码头,有组织地上船。校领导手持马口铁话筒,响亮的一声“开船,出发!”10艘货船扯开一条大弧线,浩浩荡荡地向着对岸的郭尔罗斯前旗(蒙古族自治县)横渡。首船船头“扶余高中”校旗迎风招展,各船之间齐唱《团结就是力量》: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向着太阳向着自由向着新中国,发出万丈光芒。

当夜,我们在“郭前旗”乘坐闷罐货车,向西驶向洮南县城。女生少,她们专乘一节闷罐。男闷罐里生理上小便的,到车厢角上背冲着大家,往一个高铁桶里撒尿即可。

次日早晨到达洮南,我们论年级分赴三座学校就餐,晚上打开行李,躺在各个教室合并的课桌上睡觉。

11月3日4日,我们到洮南火车站装卸萝卜、白菜、土豆。兵马未到,粮草先行。赶赴洮南县的农民钢铁大军,大部分已经在那里的炼铁现场安营扎寨了,军粮必须源源不断的跟上。我们把各县运达的蔬菜,从火车上卸下来,再等候装上解放牌卡车。萝卜尚好,比较抗得住倒换转运;土豆怕磕碰掉皮;最娇气的是白菜,脱梆烂叶。我们在火车闷罐里往下倒动它们时,白菜垛已经发热,一棵棵捧起来,外梆子粘糊糊的。好在白菜都很壮很大,去上一层二层,依旧不算小。

11月5日,提前吃完午饭之后,我们在洮南乘上解放牌卡车奔赴最终的目的地。这次乘车考验的是站功,每一台车上40多人全部站着,个头矮、灵活些的靠边站着,车辆晃悠幅度太大时,靠边的人就半蹲下来,用手抓住低矮的栏板上沿,死死不放,这样既护着自己又护着里边的人们。好在司机开得慢,大草原平坦,高中生平衡能力强,一路上相安无事。7台卡车起灰扬尘,于是拉开点间距同行,这倒越发显得车队似长龙腾跃,将士们前赴后继。车上的我们依旧说说笑笑,叽叽喳喳,给这即将立冬的大草原平添了青春的活力。

当时的我们啊,好像什么都不在乎!可也是,一县之域的学生,高中生也还是土孩子。

二、住房在哪里?

最终目的地到了。这里是临近内蒙古的大草原,地名叫作洮南县永茂乡猪腰子山。我们下车后没有列队,前来迎接的一位打前战的,领着我们向住宿地走去。我们问他猪腰子山在哪儿?他指着不太远的一块说:那儿就是。哦!原来是大草原上隆起的一弧高岗,似山非山,不过三五层楼高,那轮廓是有点像是猪腰子(肾),算是这空旷之野的一道风景。

引路的人和原先站在较远处不动的人碰面时停下了,校领导上前和后者握手,说了几句什么,接着就是后者讲话。他说:“同学们,这就是我们的宿营地,地炕帐篷。地炕已经由人民公社社员给我们挖好,水井也挖出来水。大家晚饭前的任务是,在地炕上铺上草,然后再支起帐篷,帐篷已经到位。”他朝身向后指了指码垛的军绿色帐篷,接着说,“当务之急,是大家到草原上去搂草。搂草大耙已经备齐,一个大耙一个小组,三个人——拉着耙子搂草的一个,往帐篷这里抱草的两个。大家先把行李放在这儿,行李码好之后,大家就开始行动吧!”

在分组领工具这会儿,大家无不看了看我们将用的睡铺“地炕”——平地上往下挖出长方形的地槽,槽深如同火炕一样高,地槽的南沿和挖出来的排水沟之间就是炕;四周的排水沟之内,就是即将支起来的帐篷的面积。

简言之,我们住的是帐篷。考虑到长期宿营,帐篷一侧挖一个地槽,便于人们行动往来;帐篷四周挖出排水沟,防止雨水雪水内流。

搂草开始。搂草的大铁耙,耙齿下端张开四尺宽,像扇子形窗户的护栏似的。耙子长杆上端,系着绳子,搂草时将绳子套在肩膀上朝前拉,抓挠得枯草和地面双层扬起灰尘。耙杆下端挂着铁钩,铁钩捆绑在簸箕形的秫秸簾子上沿,簾子贴着地面行进。当铁耙上挂满了草时,就停下来,让耙杆与簾子脱钩,将耙齿上挂满的草抖落在簾子里。这样数次之后,簾子里盛满了草时,就由人抱走送到土炕上去。

乖乖!这样的大耙,这样的搂法,这样的拢草抱草,90多组漫散在大草原上,但见住宿地四周烟尘滚滚,烟起尘降。搂草的人逶迤回旋,抱草的人来往穿梭,真仿佛一场冷兵器大战交兵正酣,决一雌雄!

如此每个小组搂满、抱走十几簾子之后,无论男生女生,一个个无不是浑身落满灰尘,草沫狼藉,眼窝涂灰,鼻孔蓄黑;女生们发辫上的蒿杆、草叶如同“插簪子缀花”,肤色稍黑的姑娘更是添彩好看。收兵回营这会儿,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有些人笑得捂嘴掩鼻子哈腰!笑咳嗽的刚好就势清清嗓子,这里没有随地吐痰一说。

当时我高二16岁,最小的学生高一15岁,最大的学生高三19岁,这就是我们当年的土样子。累也好,脏也好,压在身上迸射出来的都是欢笑和乐观。

土炕上铺满了十指厚的草,围扯帐篷很快,十一顶帐篷一溜看齐,男八女三。行李入帐就位之后,暂不打开,先去吃晚饭要紧。

三、怎么食宿?

300人的厨房,一半在帐篷里做菜,一半在露天做饭。二者之间是6个齐腰高的大水缸,缸底是沉淀的泥土,上面是浑黄的食用水,加入明矾澄清,也只能澄清到这个程度。

近旁新挖的水井,不能叫井,只是个大水坑,没有井台,沒有辘轳,马口铁的铁桶梁上系着一根绳子,抛到坑水里拉上来,拎到大缸这儿往里一倒储存。

用水要特别节约。搂完草之后,我们四五个人一盆水,洗手洗脸洗成了半盆子黑浆,随便往地上一泼,来春肥草繁茂。

每个人发给两个碗,一双筷子,一个毛布料碗袋,自己保管。吃饭时分伙,没有桌子不论桌,论桶,一个饭桶加上一个菜桶30个人一伙。每天两名值日生到厨房领来一桶饭一桶菜,由他俩分给大家。分到个人之后,爱到哪儿去吃就去那,大草原处处是席位,蹲着吃、站着吃、游动吃任便。

今天晚饭,是我校大部队头一顿开伙,大家要先洗碗,但刚刚做完饭菜,刚刚洗脸完毕,缸里没有水了,坑里的存水也不多,那咋办呢?

好在一满桶菜不过是稀稀的萝卜丝汤,于是就每个人分饭之前,先盛上三分之一碗的菜汤,两只碗倒换着涮一涮,筷子也随着搅和搅和,将脏水往地上一倒,妥妥的啦!吃完了咋办?吃完饭不刷碗,当即装在碗袋里,下一顿开头时如法施策。

人呐,啥叫干净,啥叫埋汰?到什么时候说什么话。越是好环境,讲究越多,臭毛病越多。而身处困境的时候,讲究个屁呦!不信你只为碗脏不吃饭,饿死。

该准备睡觉了,大家分别钻进11顶“地炕帐篷”。每一顶里面两个40瓦的电灯泡已经安好,照得炕面上铺好的荒草如绒似棉。每个人对应着饭前所放行李的位置,在地槽里站成一溜儿,等待“寝室长”发话,解开行李铺炕。

弄好这样的“连通铺”很有学问,必须从一端开始铺,一个一个的依次“赶”下去铺展。要铺得两个褥子左右相搭,如果中间有空隙,空处的铺草就会裸露出来支楞着,人在炕上动弹时必然揉搓它们,它们就会碎沫起烟,不仅呛人,而且揉来搓去的,满被窝满炕都是草沫啦!

大家按照这个办法,用一条条褥子将一条大炕来了个“全覆盖”,而且左右相搭都在30公分以上,否则就铺不下了,终不能将末了的几个开除帐篷。还有个规定,谁都不许将褥子倒掀,以免尘沫漫散。

这时候来故事了。我所住的4号帐篷里,大家都躺下之后,不知道是谁起的头,隔俩隔仨的就有“淘气包子”仰卧着用屁股上下狠颠,一边颠动一边说“好暄乎啊!好暄乎,好颤。”我是其中的一个。身下的两层褥子加上刚铺上的十指厚的荒草,真不亚于海绵垫子啊!就这,还是被“寢室长”制止了。灰尘是颠不上来的,在全覆盖之下压着,但是这样颠动会把铺草过早的压实变硬,不利于隔潮蓄暖。

半夜起风,有四级,帐棚被吹得忽嗒忽嗒的,可是吹不醒人们。起夜解手的人,到后面30米远用蓆子围起来的茅坑去方便。

天刚亮时起床号吹响。军事化作息,大家闻令即起,10分钟之内集合完毕,列队看齐,走步跑步,竖列走,横列走,向后转走。

可这第一次早起,炕上竟然冒烟了,半夜刮起的四级阵风,将草原上的扬尘从帐篷的边边缝缝卷入,所有人的被子上以及盖在被子上的衣裤,全部蒙尘。大家一边穿衣一边抖落,呛得咳嗽声此起彼伏。“寝室长”下令:先轻轻地穿好衣裤,身上的灰尘到帐篷外面去拍打;被窝上的灰尘,等出完操之后,统统拎到帐篷外面去抖落。

出完操旭日东升,但见11顶帐篷外,全都是抱出来被子抖落灰尘的昂扬。尽管有先有后,但同时抖动的被子也有五六十床,朝阳照射着这么多五颜六色、花纹各异的被子激荡着,翻卷着,世界上可曾有过这样的彩阵和风采吗?

四、采矿场民乐激扬,鼓舞人们冲锋陷阵

我校师生到这第四天,11月8日(农历九月廿七)立冬。

我们不过是来此大炼钢铁的辅助连队,而成团成营建制的主力军则是农民父辈,一色的人民公社社员。吉林省集结到此的是白城地区8个县,5000多人,他们宿营的一处处帐篷群,同样靠近水井来选址,总体格局参差错落。

11月下旬的一天,我们由开挖“地下灯罩式炼铁炉”,暂时转战到猪腰子山采矿场作支援。我们将运出矿床堆积如丘的矿石,装上卡车运到选矿场,装车卸车两头忙,300人分兵两头。十几台卡车来来往往,装卸两端的师生按车号包干。

我们分在采矿场这一头的,眼福更好一些。矿床上刨镐的声音,打钢钎的声音,铁锹铲动的声音,矿石装入独轮小车碰撞铁斗的声音,人们彼此之间吆喝说话的声音响成一片,也可谓金声玉振,金戈铁马。

上午九点半,现场的高音喇叭响起,男抪音很是雄厚:“社员同志们,民兵战士们,现在都抄起傢什攒足劲头,热身5分钟,做好打冲锋的准备,冲锋准备。”抪音暂停。

出乎我们意料的是,这时在采矿场独轮小车来往的两条便道之间,出现了一支民间管乐、打击乐班子,他们当即吹响了《月牙五更》作为前奏,乐曲节拍舒缓,情调委婉,但人们已经伴随着乐曲加了点劲。五分钟后,高音喇叭果决下令:“冲锋开始,开、始、冲锋!”

器乐班子立马转为奏响《将军令》,管乐吻合着锣鼓敲打,锣鼓契合着管乐发挥,一板一眼都律动着胜于冲锋号的激越激扬。来来往往便道上的独轮车队,成了打冲锋的主力。但见伴随着“嘀嘀嘀哒,嘀嘀嘀哒,嘀嘀嘀、嘀嘀嘀、嘀嘀哒”的乐点,驭手们脚如风火轮推车奔走,手似握铜锤展臂驱前,一辆辆奔出矿床的重车临近场边石堆时,无不是被猛着劲地往前一搡,车斗借着惯力冲前一扣,哗喇喇一声,车斗里的矿石就所剩无几了。

这样五七个回合过后,驭手们渐次脱下上衣,一个个赤膊上阵!是的,赤膊上阵。这些擅长扶犁、持锄、挥镰的庄稼汉,胸臂之间虽然未见一块块凸起的“腱子肉”,但他们那制衡独轮车的双臂,也可谓力挽千钧,车斗里的铁矿石在他们心目中的分量,可以比金赛银,胜似家珍。

器乐班子吹奏得更加喧腾。乐曲转为《句句双》。三位吹唢呐的两腮一鼓一收,二位吹笙的双手捧摇划圈,一位吹管儿的将口哨在唇齿之间时含时吐(俗称之为撸管);击鼓的时俯时仰,打锸的双臂张合,打堂锣的时敲时捂。这是扶余县最负盛名的“孙凤喇叭班子”,谁家的婚礼大操大办,都以孙凤器乐班子为首选。即使不来遂礼的人们,也三里五里地赶来听曲赏音儿,一个个侧着耳朵谛听,眯着眼睛陶醉。

人气旺乐曲,乐曲鼓舞人。驭手们在25分钟的冲锋里,尽管寒风吹拂,冷气袭人,但一个个裸露的上身汗水流淌,流淌,在阳光照射下珠光滚动,闪闪发亮。

辽阔的大草原上,晴空一碧,只有几朵白色的云卷似动如停,它们在驻足俯瞰这沸腾的采矿场吗?

五、锤声一片的备料场

农民大军,来到这亘古未闻的矿山炼铁,当然是土法上马。在建的炼铁炉并非地上高炉,而是硬挖出来的地下炉子。炉子的型制和我们的“土炕帐篷”类同,操作间是深挖的地槽,地槽深挖10米,宽20米,长35米;与地槽长边平行的,是在35米的区间里,等距离的挖出6个“灯罩式炼铁炉”,炉子的内腔像是煤油灯灯罩的样子——中间肚子大,充填吃饱矿石,炼出来铁水;上端收拢,在炉子顶口填料,点燃炉子后出烟喷火;下端收拢,在炉底点火鼓风,接收铁水。整个炉膛内壁用耐火砖垒砌。

我们师生的主要任务是砸勻铁矿石,砸匀石灰石。“匀”字是均衡,它攸关炼铁的成败。道理很简单,一炉烤馍要大小一致,否则就是糊的糊,生的生。石灰石必须砸成乒乓球大小,大了致使化学反应不充分,小了阻塞通风供氧,甚至闷死炉火。铁矿石则砸成鸡蛋大小。我们砸石头的场地,离炼铁炉群100米,砸匀的石头在炉群旁堆放,炼铁时用料近便。

砸石头场地四周树起标语牌:“为1070万吨钢而奋斗”。“以钢为纲,铁壁钢墙,工业大上,巩固国防”。“天上没有玉皇,地上没有龙王,喝令三山五岳开路,我们来了”。“超英赶美,跑步进入主义”。这些口号鼓舞得人们志向高远,意志坚强,澎湃,干劲倍增。

时至12月初,洮南县尚未降雪,这对于大炼钢铁来讲,天时甚好。不过,西伯利亚寒潮已至,我们露天砸石头可谓“寒风硬、冻土硬、石头硬、铁锤硬、人气硬”,一切都是硬碰硬,看谁硬得过谁?

在砸石头场地布下的是大方阵,我们的座位如同围棋盘上按点摆满的棋子,前后左右的间距都在2米。屁股下坐着的石头如同凳子,面前大树墩子似的石头做砧子,将矿石放在它上面砸。

发放的工具只有一把铁锤,一个柳条篮子,篮子既是盛具,又是量具,以砸好的石头装平篮沿为准,记账考核每个人一天砸了多少篮子,据此评先选优,表扬大会上戴红花,列入品德鉴定成绩。这当然越发激励了大家的干劲。

大家穿戴的都是在校的棉毛衣帽和棉鞋,冷风飕飕当中坐在大草原上砸石头,坐下没有棉垫,身上没有大衣,手上没有手套,受得了吗?受得了!底热是15岁到19岁的青春活力,焕发是为1070万吨钢铁而奋力报国,加热是手中紧着忙活的铁锤频敲快打,有时敲打得火星儿迸射,一个个累得身上热烘烘的,甚至把皮帽子两耳卷起,额头上微微浸汗!

唯一受冻的是双脚,谁挺不住了,就自己去跑动一会儿。这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任你驰骋。枯黄的荒草被踏动得“飒喇喇”作响,偶有蒿子硬杆被踩折崩射,便油然生起“寒风也助马蹄疾”的豪迈。

既然入炉矿石的大小定有标准,所以大家砸矿石时,多半用一只手把握着来砸,它越是变小越有砸了手的危险!这样的事故出现了几次,好在只有一起重伤,伤者食指、中指的血在砧石上留下点点滴滴。校医作了紧急包紥之后,他被洮南县医院的救护车接走。

这事惊动到扶余县现场指挥部,副指挥长次日上午到现场慰问师生们。他叮嘱大家安全第一,他最后说:“你们是高中生,但你们还是孩子,我代表指挥部谢谢你们,向你们的父母致敬!指挥部决定,三天之内,给你们每一个人发放一个坐垫,备足手套,随坏随换。”此言一出,现场霎时间寂静下来,寂静有10秒钟,师生们的泪水浸湿了眼眶,这才雷动起一片掌声。

毛主席说我们还“一穷二白”。农民大军来大炼钢铁,能有什么丰富的后勤保障,能有什么厚实的劳保物资。这些,我们都理解。我们摒弃三个字——等,靠,要;我们奉行三个字——争,闯,干。这就是当年的孩子们,他们学着大人们的样子,又立志和大人们不一样,一代胜过一代!

六、冬至,红烧肉炖土豆濡香帐篷

12月22日冬至,一年最短的一天,下午4点半永茂乡一带就落太阳了。今天日落就收工,提前半个小时,让大家回帐篷好好洗洗脸。晚饭改善一下,下饭的菜是红烧肉炖土豆,大约每个人摊上三两肉,师生300人,一顿吃掉一口猪的一半净肉,当时甚感很奢侈!

此消息昨天中午就传抪开来。没有此消息还平静平常,这消息一出,反倒惹动了“馋虫”,令大家时时期盼着明儿晚饭早早到来。

收工后大家洗脸用水比较慷慨,用水可以达到脸盆的三分之一。刚来时的“大坑水井”已经深挖,用砖砌了井壁和井台。碗筷也都是顿顿饭后刷洗干净的,今天有人在帐篷里提前亮出来碗筷敲打,可以说是奏乐消遣,也可以说是等待吃肉等急了,用筷子敲碗来替代抓耳挠腮。

5点半钟,两名值日生分别拎来一桶饭、一桶菜。近日特冷,大家改为在帐篷里分饭吃饭。今晚上的菜桶往电灯下一撂,便马上被抢先者们围拢,一个个探头察看,赞赏声接二连三:“肉真的不少。”“好香啊!”“挺香。”“贼香贼香的。”“忒香啦!”这些东北口语,高中生日常也都用它们,很少用“非常”“特别”“很”这些文词儿。

这一顿吃的,少数人狼吞虎咽,大多数人细嚼慢咽。最有程序感的是最后一口一定是吃肉,让它满口留香,余味持续。更会吃的是分到排骨的,最后来啃它,啃光了肉之后,再吮弄骨头两端,这叫作吸取精髓,深得内涵。

七、炉火一片照天烧

12月25日开炉炼铁,要在年末最后的七天里,为1070万吨钢铁增光添彩,向元旦献礼。

以“地槽”为操作间的“地下灯罩式炼铁炉”,每一组6个炉子,总共建成4组集中一片,又依据地质土层情况各选其位,4组的位置大致呈现笔划松散的“仁”字形,比一字排开更具有“排兵布阵”的气势。

开炉的材料已经备齐,每一组炉子旁边,铁矿石堆、石灰石堆、焦炭堆无不像小山一样隆起。这三种材料的颜色分别是褐色、白色、黑色,它们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素雅、古朴,古色古香,从而使“三物三色相邻”给人以神秘感。是啊!这些从盘古开天走来的物质,它们原本各自静置,东是东、西是西的互不相干,可它们竟然在农民大军手上和我们手上集结在一起啦!并且即将投入到融合、熔炼、容颜改化当中,我们也可谓“点石成金”啦!由此我来了诗兴,先成腹稿以待修改。

25日点炉化铁的这一个夜晚,我们300名师生自发地、分帮成伙地来到现场观看,欣赏。我们除了在技术上看热闹之外,我们在其他方靣都在情理之中,都在门道之内——我们参与了,我们付出了,我们为此屡经艰苦,我们为此奉献青春。

一排排地下熔炉的上口喷着烈焰,这里成了一片火阵。高高的火焰时而被西北风吹得倒向东南方,比红旗猎猎更胜一筹。忙碌在深深地槽里的操作工,有人手持钢钎看着火候。一台台鼓风机在地槽里呼呼隆隆的响成一片,四壁的回声笼音很大,地槽简直成了超大的共鸣共振的箱体,正所谓有声有色,声威色壮,令我们在嗓声里并不觉得烦扰,反而无比震撼。

从洮南县城乘车刚刚赶到现场的一个人说:“嚯!方才我在路上远远地望着这里,太红火、太壮观啦!”

这一句话启发了师生们,我们不约而同地冲着炉火时而倒向的东南方走去,大家走一走,停一停,停下来回头观赏一阵子。迎着火苗向我们倾倒来看它们,真有一种它们在向我们鞠躬敬礼的自豪感!

越是走远回望,夜景越是旷达舒广——那一片熊熊的炉火闪动着光色辐射四方,永茂村、猪腰子山都朦胧可见,不知名的村落迎着火光的一面如同积木;各县农民安营扎寨的群落,军绿色的帐篷映红着紫,时浓时淡,明暗忽闪;我校一列帐篷前面用细木杆低举着的校旗,与炉火同向飘卷,它在这暗夜里辉映着炉火,变得殷红殷红的,殷红胜过它原本的鲜红。

我们在离开炉火大约三华里的地方约定返回,大家在折返处做最后的停步回望。这时高二的语文老师说:“我们回校后的第一篇作文,当然要以这里为题材了。”大家无不赞成。语文老师又说:“眼前是诗兴迸发的时刻,大家触景生情,三分钟后有出口成章的,请给大家朗诵欣赏。”这会儿,大家都将目光投向了高三的尚云鹏,他是全校闻名的诗人。尚同学稍加思索后朗诵道: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们曾经争先阅读。眼前我们是在自己书写,书写同样的著述。草原是我们的稿纸,矿石是笔下连珠。今夜我们赶写无眠,炉火给我们灵感和热度。”

掌声响亮。语文老师转而看着我,引来了大家的鼓掌,这是在将我一军。好在我有事先的腹稿,于是我不怕献丑地脱口而出:

“铁矿石披褐怀金,石灰石玉质银装,焦炭火热心肠,它们浴火重生一派赤诚红光。红了炉膛,红了脸膛,红了胸膛,红了百川千山万里城墙。”

掌声响亮,大家给我面子呗。

八、元旦献礼大会

1959年1月1日上午,炼铁炉仍然火旺。在它们正南边,向元旦献礼的大会如期召开。会场没有搭建主席台,地上树两根木杆,将大蓝布一扯,贴上会标,幕前摆上三张长桌,坐上5个人,没有水杯沒有水,就这。

吸引到会者上千人目光的,是居中桌面上平放着的缀着红绸的铁样,它代表着今天大会的全部意义。如果沒有它,或许这个大会毫无价值,也不会召开。

现场指挥长作了简短的讲话。开头三言五语之后,他捧举着铁样说:“这是我们25日生火那一天,炼出来的第一股出炉铁水。我们只做了一个简单的模子,大家看看这铸出来的连体数字是什么?”“1070。”上千人齐声诵读。会场边的卡车上敲锣打鼓,喜气洋洋。车箱前部装着昨夜里24点整之前所浇注的最后一块铁锭,大会结束时,卡车将载着这块铁锭,带上“1070”的铸字,到地委指挥部报喜。

指挥长通报战果——元旦之前的7天里,我们总共炼铁500多吨,相当于每一个灯罩式地下炉子,每一天炼出来3吨铁。这算得上农民大军土法上马的奇迹啦!何况这里是不值得大工业冶炼的小矿,贫矿。会场掌声热烈,卡车上的锣鼓再次敲响。

500多吨生钱,装载解放牌卡车120多台次,如果一次一趟集中运完,这车队蔚为壮观。可这些铁锭还暂时堆放在4个地槽的角落上,从上面看下去,它们都只有那么一小堆,这和为了它们而燃烧的炉火相比,和为了它们而奋力的大军相比,和大军所屯驻的营寨相比,和采矿场上打冲锋的沸腾相比,它们正所谓“浓缩的结晶”!

是的,浓缩的结晶,不只是铁,还有许多许多,包括我们身心上的结晶……

农历十月廿七,拜一拜这位菩萨,护佑逢凶化吉,一家和顺康泰

农历十月廿七,拜一拜这位菩萨(南无地藏王菩萨),护佑逢凶化吉,一家和顺康泰。

愿你得菩萨加持,

家人平安健康快乐,家运昌隆顺利旺盛,

家事和睦称心如意,人生常乐自在圆满。

如何正确地查看自己的星座?不要被阳历和农历搞混了!

星座是一种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每个星座对应一个黄道十二宫的区域。星座的起源和发展与西方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星座的计算方法是基于阳历(公历)的,而不是农历(阴历)。

阳历是一种以地球绕太阳公转为基础的历法,每年有365或366天,分为12个月,每个月有28到31天不等。阳历的日期和季节是相对固定的,比如春分点(太阳到达黄经0度时)大约在每年的3月21日左右。阳历是目前世界上通用的历法,也是科学研究和国际交流的标准。

农历是一种以月亮绕地球运行为基础的历法,每年有12或13个月,每个月有29或30天不等。农历的日期和季节是相对变化的,比如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可能在阳历1月或2月之间不同的日期。农历是中国传统的历法,也是一些亚洲国家和地区的民俗文化的一部分。

由于阳历和农历的差异,如果按照农历来计算星座,就会出现很多错误和混乱。比如,一个人可能在阳历10月23日出生,属于天秤座,但在农历9月初出生,属于座。这样就会造成两个不同的星座结果,而且与西方星座文化不符。因此,正确的方法是按照阳历来计算星座。

如果你想知道自己的星座,只需要查看你出生日期在阳历中对应的星座区间即可。以下是一个参考表:

| 星座 | 阳历日期 |

| 白羊座 | 3月21日~4月19日 |

| 金牛座 | 4月20日~5月20日 |

| 双子座 | 5月21日~6月20日 |

| 巨蟹座 | 6月21日~7月22日 |

| 狮子座 | 7月23日~8月22日 |

| 座 | 8月23日~9月22日 |

| 天秤座 | 9月23日~10月22日 |

| 天蝎座 | 10月23日~11月22日 |

| 射手座 | 11月23日~12月21日 |

| 摩羯座 | 12月22日~1月19日 |

| 水瓶座 | 1月20日~2月18日 |

| 双鱼座 | 2月19日~3月20日 |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表格只是一个大致的划分,因为太阳进入每个星座的具体时间会因为年份和地区而有所不同。如果你想更准确地知道自己的星座,你还需要考虑你出生时刻和出生地点的影响。你可以使用一些在线工具来帮助你计算出你自己的星座。

总之,星座是看阳历还是看农历呢?答案是看阳历。

星座仅供娱乐阅读,请勿过分相信哟

#十二星座#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