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公(培公大道的来历)

万物皆甜 2023-08-14 12:28:19 网友上传

康熙王朝的名臣周培公

周培公(1632年——1701年),本名昌,字培公,湖北省荆门人,是康熙时期的著名大臣之一,官至参议道台、山东登莱道和盛京提督。

周培公早年便丧父,家道中落,十岁时母亲也在李自成进攻荆郢时殉其夫而死。周培公无依无靠,从小便自立,不得以在地方绿营军中当差。后来,因为机遇进京任内阁供奉,辅佐振武将军吴丹,被定为七品衔。

直到“三藩叛乱”时,周培公一举把握时机,进入了康熙皇帝的视线,逐渐开始受到康熙的器重和信任。

关于这段,需要解释一下。很多文学和影视作品中,过于夸大了周培公在平定三藩时的功绩,说他能文能武,带兵平乱。本人专门翻阅了资料,并没有提到周培公直接统兵之事,个人认为,周培公的主要功劳,还是集中在幕后的参谋作用上。关于他的记载中,根本没有所谓的大败察哈尔叛军之类的事,仅有一次军功就是他直接劝降。

康熙十五年,是周培公人生的转折点,在三藩之乱中,他以参议道的身份,大义凛然地去甘肃平凉前线。直接劝降了呼应“三藩之乱”的陕西提督,为清军集中兵力对付吴三桂创造了极大的条件。

康熙皇帝大悦,问其要何封赏,周培公一不要官,二不要财,只提出一个请求,为其母亲殉父而死的行为,请求朝廷表彰。康熙被他的孝道感动,下旨:

特封其母为贞烈恭人,加赠夫人衔;其父周化龙,追赠为朝烈大夫,加赠中奉大夫衔。

周培公本人也在平定三藩后,被授予布政使参政,三年后出任山东登莱道,摄布政使。但是,由于个性较强,不向官场趋从,《识小录》记载周培公因为“恣睢暴戾,不近人情”。招致了众人的诋毁和不满,因此被弹劾罢官归家。

被罢官后的周培公,丝毫没有消沉,依然以一颗传统士大夫之心,关心朝局,关心家国,并上疏建言献策。同时,他开始着力培养自己的后辈们,据载,周培公后人“均各有所成”,这与他严格的家教分不开。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西北的蒙古首领噶尔丹起兵叛清。赋闲在家的周培公,仍然非常关心此事,上书朝廷提出多项条陈建议并希望被复起,前往军前效力。康熙皇帝大感其诚,任命周培公为盛京提督,负责戍边。关于这点,与电视剧《康熙王朝》的出入较大。

康熙四十年(1701年),周培公卒于任上。

而《康熙王朝》中提到的“康熙皇舆全览图”是1708年才得以绘制完成的,而且这幅巨大地图属于官方行为,动用了大量人力和物力,与周培公完全没有关系。

总结一下,历史上的周培公,谈不上功勋卓著,他除了劝降外,更多的作用就是幕后的参谋,再无军功;周培公也谈不上郁郁而终,因为他前往盛京任职,是自己主动请命才被复起的,并非康熙卸磨杀驴。

周培公能成为康熙朝的名臣,更多的原因是由于他的一颗士子之心,一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拳拳忠君报国心。

参考资料:

《清史稿》

《清圣祖实录》

历史上的真实的周培公,是个怎样的人?和电视剧里有多大不同?

在康熙王朝中,周培公的印象令人印象深刻,周培公在第一次出场时,穿着一身粗布衣服,因为常常住在寺庙中,使得寺庙中的僧人十分嫌弃他,并且要他不要再来。

饿着肚子的周培公来到集市,看到曾经的帮过的锁儿,锁儿是做豆腐脑的,在看到恩人周培公来后,便立即上前为周培公盛了一碗豆腐脑,由于很多天没有吃饭了,周培公很快就吃完了一碗,锁儿看到后,立马又给周培公盛了一碗,周培公不会知道,此时的康熙皇帝带着贴身侍卫图海,也在这里吃豆腐脑,而且康熙皇帝还看到了他,只是那时候康熙皇帝不知道他看的那人是周培公。

锁儿问周培公的考的如何,周培公说不但没考上,还为考场的人打出了考场,锁儿听到周培公的回答后,安慰周培公,说他明年一定能考上,周培公说还得再等两年呢,随后锁儿给了周培公一些钱财,周培公推脱不受,还说这是你打官司用的钱,我不能要,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周培公铭记在此,两年后,我周培公必登皇榜,告辞。

周培公与锁儿的对话和行为,都被康熙皇帝看在眼里,在周培公走后,康熙皇帝来到锁儿面前,夸赞锁儿做的豆腐脑好吃和曲子唱的不错,同时还问到曲子的词是谁给写的,锁儿说就是刚才那位恩人,他把我的诉状写成唱词,帮助我伸冤,康熙皇帝看到了写锁儿唱词的纸张,提出要看看锁儿的唱词,康熙皇帝看到唱词后,发现背面有字,但是没有直接去看,而是问锁儿为什么会背面有字,锁儿说,恩人说这是皇上的老师伍次友写给明中堂的推荐信,康熙皇帝看了一下信中的内容和笔迹,说这确实是伍先生的书信,伍先生请明中堂为朝廷推荐一个济世之才,周培公。

周培公在离开锁儿的豆腐脑摊后,停留在集市卖书的地方看书,康熙皇帝正好也来到这里,二人见面,康熙皇帝邀请周培公到对面的茶楼,喝茶和探讨学问,周培公跟随前去茶楼,到了茶楼后,康熙皇帝向周培公说道当今皇上的老师伍次友的推荐书信,连巡抚总督都很难求到,为何你却不用呢?

周培公说大丈夫博取功名,应当光明磊落,虽然我身无分文,但是却也不愿意向权贵折腰,康熙皇帝听完周培公说的话后,连连称赞周培公,随后周培公又说道,但是今天不折腰不成了,说完便向康熙皇帝下跪,虽然康熙皇帝没表明身份,但是此时的周培公已经知道康熙皇帝的身份,周培公与康熙皇帝又交谈了一会,康熙皇帝又写了一个条子,让周培公拿给锁儿,康熙皇帝的这一举动,也是帮助锁儿伸冤,周培公与康熙皇帝的这一次见面,使得周培公在后来打开了仕途之路。

周培公也确实真的有能力,在朝中每一次发表意见时,都能将事情分析的有理有据,而且还有着相应的对策,而且还往往说出了其他大臣不敢说的话,不过康熙皇帝却并没有生气,反而更加地重用他,后来康熙皇帝更是命他作为主将,图海作为副将,率领军队去攻打察哈尔的叛军,很快在周培公的指挥下,平定了察哈尔的叛军。

随后周培公和图海二人又率领军队挥师南下,攻打吴三桂的叛军,在周培公的指挥下,终于打败吴三桂,打败吴三桂的捷报,传到康熙皇帝那里,康熙皇帝连连称赞周培公,同时还称周培公是百年难得一见的人才,一旁的明珠听到后,提醒康熙皇帝周培公要是得了太多的功劳,势必会功高震主,康熙皇帝对于明珠的话,十分赞许,说周培公是要把功劳分给别人一点了。

在前线的周培公很快收到了朝廷将他调往京城的文书,周培公看到后,十分不开心,一旁的图海看到,十分不解和气愤,周培公说现在这个战况朝廷是要把这个大功劳给图海,没过多久,朝廷彻底打败了吴三桂的军队,三番也正式平定。

而回朝后的周培公被康熙皇帝贬到盛京,周培公在盛京没过多久就病重了,康熙皇帝在听到周培公病重的消息,连忙前去盛京探望周培公,康熙皇帝在周培公面前向周培公说明了将他贬到盛京的缘由,并且还说一旦有机会,一定还会起用你,周培公问康熙皇帝,自己现在还有何用?康熙皇帝说想要他率兵攻打当时的台湾,周培公说晚了,他的身体已经熬不到天暖了。

康熙皇帝说那你给朕推荐一个人,和你一样的人,周培公于是将姚启圣推荐给了康熙皇帝,随后康熙皇帝又看了周培公用了十年时间绘制的皇舆全图,心里十分激动,随后周培公又与康熙皇帝谈到了准噶尔部的隐患,之后不久,周培公离世,在周培公离世后,康熙皇帝为周培恒彻夜守灵。

以上是周培公在康熙王朝这部影视剧中的结局,周培公只是说没有享受他作为对朝廷有贡献的忠臣应该有的待遇,并不是不得善终,周培公是病死的,又不是被赐死的,所以说周培公在最后是善终的。

影视剧终归是影视剧,里面的情节大部分都是虚构的,因此并不代表真实的历史,历史上的真正的周培公确实也参与了平定三番,他也不是不是主帅,主帅是图海,他并没有参与作战,他只是劝降了。是陕西提督,同时也是吴三桂造反的追随者,在吴三桂等三番发动叛乱后,也发动了叛乱,的军队是对朝廷直接构成威胁的,康熙皇帝对此十分重视,后来在军中的周培公主动请缨去劝降,最终周培公成功劝降。也接受了朝廷的招抚,为朝廷解除了危机,周培公被朝廷封为山东登莱道,在山东任职三年,因为与总兵官意见不合,难以共事,于是周培公辞官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之后的周培公一直赋闲在家,但是依然对朝廷的时事特别关心,希望能够重新得到起用。准噶尔部可汗噶尔丹反叛清朝,给了周培公机会,周培公在听到此事后,立即了写了平叛的条呈送到京城,在康熙皇帝看到后被予以采纳。

随后康熙皇帝将周培公封为盛京提督,周培公在盛京只做了十一年的提督,最后死在任上,终年六十九岁,真实历史上的周培公也是得到了善终,并非是不得善终。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