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八字(太极八字命理)

凉话刺骨 2023-07-18 10:11:17 网络

赵堡太极拳的拳论《八字诀》

赵堡太极拳的拳论《八字诀》二十四法,此论非赵堡太极拳独有拳论,八卦掌和形意拳均有此论。《八字诀》含三顶、 三扣、三圆、三毒、三抱、三垂、三月(三曲)、三挺,合为二十四法,涵盖身体三盘内外练习要求。以前有句老话:“真传一张纸,假传万卷书。”《八字诀》可谓“一张纸”,全文如下:

三顶:头向上顶,有冲天之雄。头为周身之主,上顶则后三关易通,内气自海底升起,从后经命门直上夹脊,经玉枕达百会。手向外顶,有推山之功,则气可自胳膊外侧下来,直贯掌心和指尖。舌向上顶,有吼狮吞象之容。舌顶上腭,用鼻呼吸,可以使任督二脉相通。气自百会而下,入口经舌后下于丹田。自腰椎以下将骨节松开,尾闾上翻,提肛,使任督二脉在下部接通。

三扣:肩扣则气力到肘,掌扣则气力到手,手足指趾扣则周身力厚。两肩相扣,肩胛骨亦自然放松,使脊背成圆形。手背弓扣.则五指如虎爪,气贯指梢。脚背弓扣,则五趾抓地,桩步稳定。明了三扣多一精。

三圆:脊背要圆,胸脯要圆,虎口要圆。脊背圆则力催身,尾闾中正(则)精神贯顶。前胸要圆,两膊力全,心窝微收,呼吸通顺。虎口要圆,坐腕撑掌,有裹抱之力。明了三圆多一妙。

三毒:心要毒,如怒狸捕鼠,则能随机应变。眼要毒,如饿鹰捉兔.则能预察机宜。手要毒,如捕羊之饿虎,则能先发制人。明了三毒多一力。

三抱:丹田抱、心气抱、胳膊抱为三抱。丹田要抱气为根,气不外散,击敌必准。心气要抱,遇敌有主,临变不乱。胳膊要抱,出入不散,遇敌无险。明了三抱多一妙。

三垂:气垂、肩垂、肘垂为三垂。气要垂,则气降丹田,身稳如山。两肩下垂,则臂长力活,肩摧肘前。两肘下垂,则两膊自圆,能固两肋。明了三垂多一灵。

三月:胳膊似弓如月圆,手腕外顶如月牙,腿膝连弯如月牙。三月亦叫三曲。有曲而后有直,有蓄而后有发,三月便是曲中求直、蓄而后发的意思。两膊弯曲如半圆则力实,两膝连弯则力厚,手腕月牙则力凑。明了三月多一巧。

三挺:颈项挺,头部正直精神贯顶。身法挺起分四方,脊骨腰挺,则力达四梢,气鼓全身。腿膝下挺,如树生根。明了三挺多一法。

以上八字二十四法是一个整体,没有先后主次之分。在练习中,任何一动都要合于法则,不能有所偏重。每一势要反复练习,才能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要有耐心、恒心,一步一步练下去,不能求快,须知欲速则不达也。

还有句老话:“诀真人不真”,如果遇上“大师”不靠谱发挥,再好的东西也糟蹋。

杨式太极拳手型和步型要求

杨式太极拳作为太极拳流派中的主流之一,也蕴含着自己的特点,对于身体的要求也比较严格,下面小编就以杨式太极拳对“手型”和“步型”的要求来为大家做讲解,希望借此可以让大家对杨式太极拳的练习更加规范。

杨式太极拳的学习和掌握,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需要练习这不断的练习和领悟的。

它的动作简洁、庄重、干练、曲中求直,极具艺术感的圆与曲线的动作轨迹,更引起世人青睐。

手型

掌:杨式太极拳掌型的要求为五指分开,自然舒展,掌心微内含,虎口自然撑圆,呈圆形:掌指的第一指关节要在同一平面,掌指富有弹性,也称之为”自然掌”。掌的部位包括掌指、掌心、掌根、掌背、大鱼际、小鱼际。

看似简单,但是要求是非常严格的,练习时一定要符合要领

看似简单,但是要求是非常严格的,练习时一定要符合要领。

拳:杨式太极拳握拳的要求是四指并拢卷曲,逐渐向掌心卷曲,拇指压于食指和中指的第二指节上,握拳不可太紧,拳面要平,称之为“虚握”。拳的部位包括拳眼、拳心、拳背、拳面、拳轮、拳峰。

不同的动作所体现拳的部位不同,劲力点表现的部位也不相同。

勾:杨式太极拳勾手的要求是掌心内涵,五指第一指关节自然捏拢、腕部呈自然弧形,称之为“捏勾”。勾的部位包括勾背、勾面、勾尖、勾心。虽然是屈腕握、捏勾,但腕部要自然,不可用力折腕。

自然,就是讲究动作要放松流畅,不有僵力。

步型

丁八步:杨式太极拳的弓步步型是典型的“丁八”步。简单的讲,“丁步”步型就是双脚的形状如”丁”形,双脚之间的夹角为90°;“八字步”步型就是双脚的形状如\"内八字”或“外八字”形状,双脚之间的夹角为135°左右。

而杨式太极拳的步型则是“一脚脚尖向前,是丁步的一半;另一脚的脚尖与向前的脚尖方向呈45°的“外八字”状,又是外八字步的一部分,是丁不丁步,八不八步,双脚之间的夹角始终保持在45°,所以杨式太极拳的弓步步型称之为“丁八步”。

杨式太极拳套路中无论是左弓步还是右弓步,都应是一腿屈膝前弓,膝关节不超过前脚尖。主力腿(后腿),自然蹬直,膝关节微屈,微外撑,与主力腿脚尖在同一45°方向,并且双脚间的距离一般不超过本人的肩宽。

虚步:杨式太极拳对于虚步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在做虚步动作时双腿的膝关节绝对没有挺直的现象。无论左虚步还是右虚步,首先要保持支撑腿的膝关节与脚尖在同一个方向,同一立面,即前进方的45°方向。

在杨式太极拳套路中虚步有两种:一种是前脚掌踏地,虚步的脚是以前脚掌踏地的形式出现:另一种为后脚掌落地,脚与地面的夹角不超过60°。无论是踏地还是落地,此时踝关节处于自然放松状态,膝关节微屈,髋关节松沉。

绝非脚尖点地或后脚掌边缘落地,若此时脚与地面夹角为60°.则踝关节出现紧绷、僵硬状态,继而膝关节挺直,产生顶髋的现象,并且支撑腿的膝关节内扣,动作外形扭曲。

所以无论是前脚掌踏地还是后脚掌落地都为附加支撑,都具有一定的受力感,虚步应是双腿屈膝,髋关节松沉。支持腿的膝关节方向尤为重要,身体重心的力量分配为前三后七。

杨式太极拳身体转动的角度

杨式太极拳对于身体和脚转动的角度有非常严格的要求。杨式太极拳的套路方向有:前、后、左、右、左前、左后、右前、右后之分,即拳理中的”四正、四隅”。

方位之间的夹角是45°,八个方位的总和体现了“太极”圆的概念。因此,杨式太极拳练习中,就是以45°为基本的转动单位。同样脚的转动无论外展、内扣、还是拧转,都要遵循这个原则。譬如左弓步,后脚(右脚)与前进方向的左脚的夹角要保持在45°的合理范围。

从人体力学的结构上讲,这是最为合理的,全身产生的合力就大,力量最足,力点也容易集中,也能充分体会到“力发于脚”的感觉。所以45°的角度符合人体力学的要求,是动作变化的枢纽,能起到非常好的连接作用。

武术大师们一致推崇的练武要诀请点击:练武要诀。择得好师——站的好桩

杨氏太极拳核心机密—太极人盘八字功

谱曰:“太极人盘八字功(七言四句三首)

其一

八卦正隅八字歌,十三之数不几何!

几何若是无平准,丢了腰顶气叹哦!

其二

不断要言只两字,君臣骨肉细琢磨。

功夫内外均不断,对待数儿岂错他!

其三

对待於人出自然,由此往复於地天。

但求舍己无深病,上下进退永连绵。”

解读:

太极人盘八字功说的内容是对老谱其它内容的一个总结,并用歌诀的形式方便记忆。其一主要是强调了正隅、十三式、平准和腰顶等等。其二主要是强调了不断劲,其中包含意气与骨肉的关系、内劲和对外的连绵不断等。其三主要是强调了对敌的要求,要顺应自然、循环往来、舍己从人、能上能下、能进能退等。

这篇八字歌基本上把太极拳的核心要领全部包含了。具体的含义需要通过老谱中相应的章节去细心品味。

评“太极八字歌”

太极八字歌,

废话一大摞。

既非讲定义,

亦无把理说。

空洞又无物,

自称是秘诀。

读之不明意,

学之毫无得。

太极拳非拳,

不顶须明确。

顺势而有为,

原理在力学。

附“太极八字歌”内容及网址

太极八字歌

掤捋挤按世间稀,十个艺人十不知。

若能轻灵并坚硬,黏连粘随俱无疑。

採挒肘靠更出奇,行之不用费心思。

果得粘连黏随字,得其寰中不支离。

https://weitoutiao.zjurl/ugc/share/thread/1666369877122062/?app=&target_app=13&tt_from=copy_link&utm_medium=toutiao_android&utm_campaign=client_share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