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5月15日生辰八字(1992年5月29日生辰八字)

相见陌路 2023-08-23 22:09:03 网友整理

姚策和郭威的错换人生引发社会广泛的关注 ,事情真相仍在持续发酵

江西九江28岁的姚策是中国罹患癌症中的千千万万患者之一,当其母亲许敏舍身大义“割肝救子”却未达成意愿:血型不一致,姚策非亲生。

一“事”激起千层浪,在本已经是遇到“天塌下来”的人生悲剧,上天又开了玩笑,“节外生枝”,揭开了蒙在鼓里28年不为人知的事情。

28年后相见

许敏的心里面五味杂陈,不知所措,这个家庭从未有想到面前这个宝贝儿子竟然不是自己亲生,许敏是一位军嫂,分娩的时候,老公都未有时间回来陪伴。

姚爸一定会一时怀疑自己妻子的不忠,他们心焦疲惫通过公安系统全国排查DNA,终于在河南驻马店,许敏夫妇见到了自己的亲生儿子郭威,还有姚策的生母一家,杜新枝夫妇。

双方见面还算温馨,许敏见到了自己的郭威,也见到了姚策的生母,这样姚策就有希望活下去了,姚策也隐约看到一丝希望,虽然他对自己命运未卜,但是活着是一件多美好的事啊,这次两个家庭见面让本在各自轨道平凡生活的两家人相识了。

姚策和杜新枝拥抱,心里有渴望,有忐忑;许敏和郭威相拥,这个女人哭得撕心裂肺,内心有太多苦衷。这么多年天南海北给姚策治病,从未有任何怨言,当需要换肝,她毫不犹豫,然而事情的进展扑朔迷离,让她防不胜防。两家人在一起吃了一顿团圆饭,彼此暂时忘却伤痛,相聚就是美好。

姚策带着留恋离开了世界

事情本该按正常的进展朝前推进,姚策的生父郭希宽答应姚策的要求“割肝救子”,杜新枝给姚策的信表白了观点:孩子我会用命去爱你,生命可以重来,大不了去另外一个世界。很多网友义愤填膺,认为杜新枝是位残忍的女人,一句“大不了去另一个世界”是多么牵强和不负责任。

当然这只是猜测,也有可能是杜新枝对孩子振作信心一种鼓励,让姚策放松心情,不要害怕疾病恶魔。

杜新枝最终还是没有同意“割肝救子”,她认为:自己家庭条件不允许,老郭身体不好,自己以后老了还要靠老郭来维持生活,还有一个智障女儿,万一割肝,有个三长两短,自己一家人怎么过。

这段话让广大网友寒了心,一时间长枪短炮,各种辱骂纷至而来,至于未啥没有“献肝”,媒体没有具体报道,也有可能,主治医生和姚策极其生母沟通,病况已进入晚期,割肝也无济于事。

但是杜新枝面对外界的回复让人不寒而栗,只说自己难处,没有真正地把母亲的爱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怎不引起大家的讨伐。

姚策在北京走完了最后人生一段历程,生母一家,岳父母一家为其送别,养母许敏一家未出现,姚策的骨灰按他生前要求,回到江西。

许敏得知姚策走了,心情不能自拔,卧床痛苦,喃喃自语,“为啥不让我见最后一面啊!”,为了姚策,许敏28年历尽艰辛为他治病,得知癌症,卖房卖车筹款,目前还住在出租屋里,母亲在用生命爱子,即使最后知道不是亲生,28年的点点滴滴,人非草木,更何况是一位付出自己所有的女人。

争执

许敏和姚策最后一刻却因为房子归属而有了争执,许敏为了给姚策买房子 ,借自己母亲20万,加上自己积蓄,付了首付,每月贷款都是自己还,在姚策生命最后一刻,许敏想把房子要回来,看似不合时宜,但是这一要求无可厚非。

姚策一开始答应会把房子归还自己养母,可是到了最后,房子的事再也没有提。许敏的微信也被拉黑,姚策的妻子熊磊认为自己和孩子需要房子,不然以后怎么生活,在这一抉择,人性的天平最终倾向未成年的孩子,孩子是生命的延续。

起诉淮河医院

姚策和郭威出生地点河南大学淮河医院一直成为“错换人生”始作俑者的焦点,2020年12月7日,法院对原告郭希宽、杜新枝、姚策起诉被告河南大学淮河医院“错换人生28年”一案作出判决,要求医院方面赔偿原告共计76万元。

2月8日,“错换人生28年”案二审在河南省开封市中级人民法院宣判。

姚策此前提交给河南省开封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民事上诉状显示,姚策认为,一审判决未支持自己28岁之前的乙肝治疗费用由医院承担,此外医院承担后续治疗费用比例和赔偿等方面的责任较轻。姚策上诉请求撤销一审判决书第一项,改判被上诉人全额支付自己的医疗费、交通费、住宿费等60余万元。

此外,姚策还请求撤销一审判决书第二项,改判被上诉人支付自己2岁半至28岁(肝癌之前)期间的治疗费用30余万元。在二审开庭期间,姚策不再要求淮河医院赔偿其28岁以前的乙肝治疗费用。周兆成说,这部分费用将由姚策的养父母另行主张。“这部分费用有30多万元,姚策这么做是为了报答养父母的养育之恩。”

姚策亲生父母提交的民事上诉状显示,请求法院改判被上诉人支付姚策及其亲生父母精神损害抚慰金共计180万元,以及改判被上诉人支付姚策亲生父亲误工费1万余元。

2月8日下午,“错换人生28年”案在河南省开封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宣判。二审法院查明的事实与一审法院查明事实一致。

法院表示,根据侵权人的侵权程度、侵权人造成的后果、侵权人的赔偿能力等,姚策方申请提高精神损害赔偿一事法院不予支持,仍按照一审判决河南大学淮河医院赔偿姚策精神损害金20万元,赔偿姚策亲生父母精神损害20万元。

针对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承担姚策身患肝癌责任比例一事,法院认为当年婴儿错报与姚策身患肝癌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淮河医院当年没有做到尽职使姚策被错抱,法院支持姚策关于医院全部承担自己治病费用的请求。赔偿姚策医疗费、交通费、医疗费等60余万元,姚策其他上诉请求被驳回。审判长表示,此次判决为终审判决。

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方面称,其从未否认两家孩子在医院被错抱的事实,但不排除人为的因素,“如果有一天剧情发生反转,医院方面保留相应的权利。”

网友列举疑点

目前许敏仍然在通过各种途径想查明事情真相,网友在网上也列举的种种疑点:

1.杜新枝言行举止让人生疑,杜新枝说一直对郭威“视为己出”,“不想让别人分郭威这块蛋糕”,第一次见到姚策,“妈妈一直惦记你”。

名下四套房子,一套给智障女儿,三套给自己丈夫,郭威一套没有,租房子住。

2.当年杜新枝生孩子的助理护士郭希志是姚策生父郭希宽老家的姐姐,截止目前,未有任何关于郭希志的声音。

3.姚策及亲生父母起诉医院时申请了6位证人,其中有1位医生1位护士。医生是郑引(就是这位医生的记录被抽走,丢失),护士是许敏的助产士耿艳玲。但是杜某的助产士、郭爸的同乡护士郭希志反而没有被请为证人

4.姚策,1992年,6月16日出生。郭威,实际出生日期1992年6月15日(农历五月十五),养父母给他上户口时年龄改小三岁,但月份用的是5月,网友提醒,1995年6月15号是农历五月十八,郭威户口本上的生日是1995年5月18号。

杜女士称,自己只有两个孩子。当时为了生二胎,隐瞒了有一胎的事实,在医院档案中留下了“流产”这一说法,其实是指自己的大女儿。大女儿智力存在一些问题,但也早已结婚生子,目前被照顾得很好。郭威的出生日期从92年改为95年,是为了准生证。

怀二胎时为躲避计划生育回丈夫老家养胎,按照当时政策,自己的年龄未满30岁拿不到准生证,所以给郭威的出生日期改成了95年,准生证也是直到95年才拿到。杜女士告诉记者,自己当时生孩子时是全麻剖腹产,孩子出生后直接就抱走了自己没有细看,过了两天才被抱来喂奶,这中间孩子外观有没有变化,自己确实不清楚。

5.杜新枝说自己知道自己有肝病,郭威出生后就给打了阻断针,而事实92年前还没有阻断针一说。

………

以上只是网友的疑点,在没有确凿证据之前我,任何人妄下结论都是徒劳。

生活还得继续

清明时节,郭威带上一家四口回了江西祭祖,姚爸一大早就去菜市场,反复斟酌买菜,怕郭威不适应江西菜,专门请个厨师烧饭,可见姚爸的良苦用心,爱子深切。

短暂几天相聚,离别之时,许敏眼泪不止,姚策走了,郭威也要回去,姚策的儿子也不好相见,她和姚爸的痛苦谁能理解。

逝者已逝,生者如斯。

全国人民都在关注事情真相,希望还当事人一个公道,这是两个都不幸的家庭,因为孩子被换,因为病魔,两个家庭都陷入了人生最煎熬时期,无论最后事情真想如何,法律自有公正地判决。

最后还是祝福两家人都能幸福地生活,在痛苦伤疤后继续前行!

作者:阡陌上的鸟

欢迎关注,转发,谢谢。

杜甫影响力高于李白?大数据研究唐诗宋词结论很颠覆

大数据研究唐诗宋词 结论很颠覆

用大数据分析:唐代诗人白居易作品量第一 但影响力排十名之外 宋词名篇中收录词作最多的不是苏轼、辛弃疾而是周邦彦

用大数据分析唐宋诗词,结论可能超出你的想象——唐代诗人中作品量居第一的白居易,影响力排在十名之外;宋词名篇中收录词作最多的不是苏轼、辛弃疾而是周邦彦;综合影响指数表明,杜甫高于李白、辛弃疾强于苏轼……

以上新发现,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唐宋文学编年系地信息平台建设”首席专家、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讲席教授王兆鹏分析所得。

唐诗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座高峰。唐代诗歌五万多首,诗人三千余位,诗人和诗作都达到前所未有的量级。宋代词人近一千五百位,词作超两万一千阕。

从个体诗人来看,唐诗宋词里谁的作品最多?王兆鹏的大数据显示,白居易名列唐诗作品量的榜首,诗作近三千;杜甫和李白紧随其后,都超过千首大关。宋词中辛弃疾的词作量位居第一,有六百余阕,其次是苏轼、刘辰翁。宋诗的篇数,则由陆游称雄,凡九千多首,其次是刘克庄和杨万里。

根据综合影响指数排名,唐代诗人影响力第一的是杜甫,其次为李白、王维,而作品量居第一的白居易,影响力排在十名之外。宋代词人作品量和影响力第一的都是辛弃疾,苏轼和周邦彦分别居第二、第三。高居宋诗影响力榜首的是苏轼,作品量雄居榜首的陆游紧随其后。

提到唐诗宋词的名家,人们习称“李杜”“苏辛”,似乎李优于杜、苏胜于辛。但综合影响指数表明,杜甫高于李白、辛弃疾强于苏轼。更令人意外的是,最受追捧的词人不是苏、辛而是周邦彦。在一百首和三百首宋词名篇中,周邦彦各占十五首和四十首,占有率远高于苏、辛。

用客观的数据去衡量、分析颇为主观的诗词鉴赏,是否科学、能否可行?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专访时,王兆鹏强调,虽然数据能在一定程度上描述显示文学史的发展面貌和进程,但也有明显的局限性。

30年前开始研究

积累了上百万条数据

问:《大数据里的唐宋诗词世界》课题的初衷是什么?

答:我1992年就开始做唐宋诗词的定量分析了。初衷是每人心目中都有自己的唐宋诗词名篇。究竟历史上哪些唐宋诗词被视为名篇,我想用统计数据来分析衡量。

问:那您是如何利用大数据来衡量唐宋诗词质量的呢?这些数据是如何统计出来的?

答:唐宋诗词作品的质量,目前还没找到有效数据来评估、衡量。我目前正在努力尝试构建文学作品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以便搜集数据。这需要比较长的过程。此外,个人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需要学界的认同和共识。

问:关于文学指标体系,学界目前的研究现状怎样?

答:大数据时代的文学数据,需要分类分层建立起文学史数据的指标体系,以确保数据的信度和效度。但目前用大数据来做唐诗宋词研究的学者不多,为学界共享的唐宋诗词大数据也相当有限。

从1992年到现在,我虽然积累了一百多万条和唐诗宋词有关的数据,但还不完备、不均衡。有的时段数据多,有的时段数据少;有的这一类数据多,那一类数据少;有的诗人数据多,有的诗人数据少。我们常感慨“书到用时方恨少”,数据更是这样。全方位分析唐诗宋词时,常常觉得数据不够用。

在我看来,文学评价指标体系应该以作品为中心来建立。作家的影响力是以作品的影响力为前提。而作品评价,可分两个维度,一是相对稳定作品的内在文学价值,二是动态不居作品的外在影响力。其文学价值,可考虑从内容和形式两个层面来评估。

作品影响力则从创作者、评论者、普通读者三个层面来衡量。一是对创作者的影响,包括引用、化用、仿效、改编、翻译等,体现出作品的典范性和吸引力;二是对评点者的评论和学者的研究,反映出作品在文学批评、学术研究层面的美誉度和关注度;三是在普通读者中的传阅度和知晓率。确定作品的价值、影响的基本要素和结构后,再构建计算模型,然后由计算机在相关资源库、语料库和网络运行,挖掘提取相关数据,最后计算出每篇作品的得分。

数据无法测度艺术含量

和审美价值高低

问:您在课题里提到,据统计,东汉到隋末近六百年,诗歌总共才五千余首,而到唐代,诗歌第一次超过万首并直接跨越到五万多首。唐诗比之前的八代诗增加了七倍多,诗人由六百余位增加到三千余位,诗人和诗作都达到前所未有的量级。这个数据从何而来,有参考哪些重要的文献资料吗?

答:数据来源于我的老朋友尚永亮教授的两篇论文:《八代诗歌分布情形与发展态势的定量分析》和《唐知名诗人之层级分布与代群发展的定量分析》。

问:白居易的诗数量最多,影响力却在前十名开外,这是如何判定的?

答:用数据衡定的。我们用了多种数据,对唐代诗人影响力进行排名。白居易的影响力,在现当代大于古代。他的综合影响力,远不如李白、杜甫。

问:那您通过大数据判定唐诗宋词质量的依据是什么?

答:目前只能用大数据衡量唐诗宋词影响力的大小——包括对后代词人创作的吸引力,在后代词评家中的美誉度,在普通作者中的知名度等等。目前暂时还不能用数据测度唐诗宋词艺术含量和审美价值的高低。

文学中心在北宋初

就完全移到南方

问:用大数据研究唐宋诗词有无遇到一些学术上的困难,又是如何克服的?

答:文学研究从来没有数据意识,困难不仅在于到哪儿去找数据,更在于找什么样的数据。究竟什么样的数据有用有效,既需要理论的支撑,也需要在实践中检验。理论上,我们不断探求,从统计学、计量信息学和计量历史学中去寻找理论和方法的启示;实践上,反复试验,失败了重来。最痛苦的是,数据库建好了,文章也写完了,忽然发现数据来源不全,只好从头补齐数据,写好的论文又推倒重来。

问:您在大数据具体研究中还有哪些新发现呢?

答:数据的意义,既能确证传统的结论,也会修正传统的结论,更能发现新问题,改变传统的认知。比如,中国文化地理有一个著名的结论,中国文化中心,是由北方中原逐步向南方移动,第一次南移是东晋永嘉之乱,第二次南移是唐代安史之乱,第三次南移是宋代靖康之乱。三次战乱推动了文化中心的南移,靖康之乱后,文化中心就彻底移到南方。我们的大数据发现,文学中心在北宋初就完全移到南方,南方作者的数量全面超越北方,无需等到靖康之乱后。而且,战争不是推动文化中心南移的唯一因素。

我们还发现,宋代的文学中心,是逐步向东南沿海移动。按今天的地市级行政区划来统计,宋代福建南平的作者人数最多,名列第一,福州居第二,这很让人惊讶。与此相关的是,宋代进士人数福州第一,南平第二。可见当时南平、福州教育发达,进士多,诗词作者也多。教育与文学是高度正相互的。

此外,我们还发现苏东坡词的创作高峰是在黄州,他三分之一的词是在贬谪黄州期间写的,他的名篇佳作一半是在黄州写的。比如宋词的第一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就是在黄州写的。黄州成就了苏轼词作的辉煌。

文/本报记者 张恩杰 统筹/刘江华

来源: 北京青年报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