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岩(胡雪岩简介)

舍我其谁 2023-07-15 08:01:16 网友整理

胡雪岩频繁娶妾,往往一夜过后就休掉,学者:难怪胡雪岩成为首富

胡雪岩是富甲天下的大商人,因此他在上海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对于大众来说,最感兴趣的,自然是胡雪岩的风月传闻。而在各种笔记小说中,流传有大量关于胡雪岩的风流故事。

根据史学研究,胡雪岩直到35岁才娶了一个小妾。这是因为胡雪岩的正妻陆氏颇有手段,将胡雪岩的母亲——金老太太伺候得舒舒服服。因此在家中,陆氏有着说一不二的权力。

然而陆氏虽然手段狠辣,但仍有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生不出男孩。胡雪岩一想到自己偌大的家业,将落于外姓之手,每日都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最终,胡雪岩以各种手段,娶来了二房——芙蓉夫人。开了这个口子,胡雪岩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在他破产前,胡府内一共有13个明媒正娶的妾室,被杭州人戏称为“杭州十三钗”。

但实际上,胡雪岩的红粉知己,绝不止这“十三钗”。据《见闻琐录》记载:胡雪岩酷爱女色、荒淫无度,他经常在大街上寻觅美色,只要看见有姿色的美丽女子,立刻请人下聘说和,不管对方“身价”多高,他也绝不计较。

据说有一天,胡雪岩经过一个裁缝店,发现掌柜的闺女长得特别标志。裁缝店掌柜见有人直勾勾地盯着自己女儿,很是警惕。他仔细一看,不是别人,正是大富商胡雪岩。于是他赶紧关上大门,并嘱咐女儿不得再抛头露面。

裁缝店父女以为这事就这么过去了。但是几天后,胡雪岩就带着自己的马仔闯入裁缝店,目的只有一个——求亲。一听见这两个字,掌柜的女儿当时就蒙了,咱俩连一面之缘都谈不上,怎么就开始谈婚论嫁了?

一开始,裁缝店老板誓死不从。虽然裁缝一家不算富裕,但也算是良家之人。但凡是良家之女,都不会给其他人做妾。只有青楼或卖身为奴的女子,才会给人做侧室。

然而在胡雪岩的淫威和软磨硬泡之下,裁缝店老板最终松了口、毕竟胡雪岩钱多势大,不好惹啊。虽然妾室的名头不好听,但是吃喝肯定是不愁的。

谁知父亲屈从了,但是女儿却不肯听命。管你什么富商巨贾,我就是不嫁。因此不管胡雪岩如何地阿谀奉承,这位掌柜的女儿依旧誓死不从,最后贞节烈女的劲头一上来,悬梁自尽了。

胡雪岩强抢民女,闹出了人命,事情传出去,就算王公贵族也要被扒层皮。但是胡雪岩有的是钱,可以找贪官污吏为他上下打点。最终判决是,女子身染重病,不能“控制”自己的行动,这才悬梁自尽。

还有一次,胡雪岩正在自家药房看账本,正赶上一个风姿绰约的少妇前来抓药。看着这位少妇,胡雪岩眼珠子都要瞪出来了。于是胡雪岩派他的马仔打探这个女子的信息,最终发现这女子是有老公的。她的老公,是个穷酸秀才。

虽然已经名花有主,但是胡雪岩可不准备就这么罢手。于是他派人闯入穷秀才家,丢下几千两白银,就强行将少妇拉走了。然而秀才虽然穷,但毕竟是知识分子,有尊严。要知道,秀才遇见县官都是不用下跪的。

于是他一纸诉状告到了府台,但是胡雪岩手眼通天,秀才的上告犹如石沉大海,根本没有回音。事实上,秀才与妻子关系很好。由于求告无门,秀才和妻子双双自杀。当然,胡雪岩还是啥事都没有。

既然胡雪岩通过各种手段,娶了那么妾室,为何最终留在府内的,仅有“杭州十三钗”呢?原来,胡雪岩素来喜新厌旧。往往只是过了一夜,就失去对枕边人的兴趣,然后用几百两纹银将之打发回家。

有时候为了贿赂官员,也会将自己的女人忍痛割爱。例如他在勾结地方大员何桂清时,就曾将自己的妾室“转让”给他。不过何桂清倒台后,这名小妾又回到了胡雪岩身边。

除此之外,胡雪岩还有个奇特的爱好,那就是“人肉象棋”。在胡家大院里,有个大型棋盘,他便让自己的妻妾、婢女站在棋盘上追对厮杀,以此取乐。

可以说在女人方面,胡雪岩是相当高调,这也为街头巷尾的百姓,提供了许多八卦新闻。有关于他豪奢的段子,更是流传于天下。

中国有句俗话,叫“枪打出头鸟”,但凡是中国的富人,往往都会选择韬晦藏富。越是露富,越是死得快。以胡雪岩的精明,难道连这点都意识不到吗?

在学者雪珥看来,胡雪岩在女人以及生活上的高调,实际并非完全是好色或狂妄,而是一种包装策略。其实他并没有那么富,却装成那么富。他想以自己的高调,来增强市场对他的信心。

对于普通大众来说,最热衷的新闻自然是桃色新闻。而胡雪岩抓住看客们的心理,于是他一天娶一个老婆,一夜过后,再花数百两白银休掉。看客们在惊讶于胡雪岩风流的同时,自然也能意识到胡雪岩的财力非同小可。毕竟在当时,数百两白银不是一笔小数目。

直到今天,许多富豪也是这么做的。他们即使借钱,也要一掷千金,买豪车、买游艇、买私人飞机、娶女明星,在大众媒体上招摇过市。前段时间,万达公子王思聪到处炫富,每隔几个月就换个女朋友。在吸引大家眼球的同时,也给市场增加了对他的信心——“王公子真的很有钱。”在王思聪的操作下,其父王健林交给他的5亿启动资金,一度膨胀到60亿。

由此可见,胡雪岩的各种“怪癖”,实际是一种广而告之的手段。可以说,他的策略是相当高明的。在雪珥看来,或许正是因为胡雪岩善于营销自己,才让他成为“中国首富”。但实际上,胡雪岩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富有!

常言道,“大潮退去,就知谁在裸泳”。胡雪岩投资生丝遭遇惨败后,李鸿章联合盛宣怀,趁机针对胡雪岩掀起了挤兑风潮。在这场雪崩般的风潮下,胡雪岩的资金链完全断裂,光是北京的钱庄分号就积欠公私财产1200万两。官府查封胡雪岩的宅邸,发现“富可敌国”胡雪岩完全就是个空壳子,并没有多少现金。所谓的首富,实际也是个裸泳之人。

正所谓“树倒猢狲散”,胡雪岩失势后,往日与他你侬我侬的美妾开始变得疾言厉色。无奈之下,胡雪岩只好遣散众妾,唯有罗四太太为他送终。

都说如今商界有个名言:经商要看胡雪岩。实际上胡雪岩的兴衰成败,现实中都有现成的例子。王公子曾高调一时,但如今5亿启动资金早已败光,所谓60亿身家不过只是个空壳子,与胡雪岩别无二致。

“看兴衰,知成败。”读读胡雪岩的故事,有助于我们知古鉴今,借鉴胡雪岩的成功之道,同时吸取他失败的教训。就如马云所说:“胡雪岩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好的榜样,也树立了一个坏的榜样。”

而读胡雪岩,只有一个版本可以选择,高阳写的《胡雪岩传》高阳出身于江浙望族, 高祖官至江苏巡抚。许乃钊兄是嘉庆庚辰榜眼,官吏部尚书。光绪初年的,再早些入值的许寿彭,都是高阳的曾叔祖。 也只有他这样的出身,才能写出《胡雪岩传》这样的文章 ,把官与商之间的微妙关系写得丝丝入扣。

《胡雪岩》这一套书六本,售价305,现在做活动,满一百减五十,折后只需199元包邮。

在疫情之中,换来书架上这样一套书,是绝对超值的。大家可以点下面的横购买《胡雪岩传》。

“红顶商人”胡雪岩

在晚清的风雨飘摇当中,也有很多杰出人物出现,他们或许并没有那么位高权重,同样也是历史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其中,就有一位“亦官亦商”的人物,他的名字叫做胡雪岩。

背靠着强大的背景,胡雪岩很快盆满钵满,被世人称呼为“红顶商人”,可是,即便是这个显赫一时的人物,人生也时常不能如愿以偿。

胡雪岩的风光,是他倾尽所有才达成的成就,而最后,所有的一切,也都成为了过往云烟。

“红顶商人”胡雪岩

1823年,胡雪岩出生在安徽,幼年的时候家境贫困。

按理说,如此的人生剧本,再加上生活在末期的封建王朝,想要逆天改命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不过,胡雪岩依旧有着很高的志向,从幼年便已经体现出来。

一次,他给东家放牛,无意中在路上发现了一个包袱,打开一看,竟然都是白花花的银子。

可胡雪岩发扬了拾金不昧的精神,就坐在原地等待失主回来,一直等了几个时辰的时间,失主急匆匆地赶来。

而这位失主的来头也不小,他是杭州市的一个大客商。

让胡雪岩都没有想到的是,这次的举动,也成为了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

后来,这位客商带着他到杭州去做生意,胡雪岩的能力也很快展现了出来,很快便从一个小伙计成长为一家钱庄的老板,后来渐渐成为徽商的巨头。

咸丰十一年,正值太平军强势进攻杭州,左宗棠担任浙江巡抚,主持着全省的粮草和军饷。

胡雪岩的钱庄也借此机会发了一笔财,他也知道,只有攀上了官府,才能让自己的生意越做越大。

胡雪岩抓机会的能力,实在是值得一提。

在战争的环境下,他出色完成了在三天之内筹备齐全了十万石粮食,这当时在左宗棠的眼里都是一件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于是这一件事开始,左宗棠就格外赏识胡雪岩了。

晚清政府经历了一系列割地赔款,国库本就比较紧张,官员们的各项行动,经费也十分有限。

胡雪岩找准了机会,开始协助左宗棠办企业,并且主持了上海采运局,这对于他和左宗棠而言,也是双赢。

福建船政局就是由胡雪岩兼管的,经过他的手,左宗棠还从外商那里购回了不少的机器、军火,还聘请了部分外国技术人员,胡雪岩也吃到了回扣。

势力壮大起来以后,胡雪岩渐渐操纵起江浙地区的商业,开始审时度势,经营起丝、茶的出口,渐渐垄断了金融。

有了左宗棠的信任,胡雪岩的路可谓是越来越好走。

他以“亦官亦商”的身份往来于宁波、上海等多地的通商口岸,还紧紧抓住了结交外国人的机会。

胡雪岩是一个商人,他知道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自己才能赚到钱,也知道无论如何,也应该将利益放在第一位。

在左宗棠还在的时候,他就设立了粥厂、善堂等,方便了百姓,同时也晓之以情,向那些官绅大户讲说救国之道,以解决战后清政府面临的财政危机。

他有识大体的格局,不过他本人也更加清楚,如果清政府和左宗棠垮台了,自己就没有用武之地了。

这些神奇的操作下来,胡雪岩的信誉也扶摇直上,清军重新拿回了浙江后,那些大小将官也都将自己的收入存在了胡雪岩的钱庄当中。

有了这么大一笔能够流动的资金,胡雪岩自然更不会浪费,他马上行动起来,在各地区设立商号,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他的家产就超过了千万两,是当之无愧的晚清首富。

作为一代红顶商人,胡雪岩能够在商场中叱咤风云,他也深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为富且仁义,做出了很多义举,为解决医药问题,他还开办了胡庆余堂药号,也为后人们所称道。

到了1872年,胡雪岩的阜康钱庄支店达到了20多处,并且遍布了大江南北,有田地万亩,还有2000多万两的资金,再加上他辅佐左宗棠有功劳,还被授江西候补道,是一个典型的官商。

光绪8年,他在上海开办了蚕丝厂,消耗了2000万两的银子,生丝的价格却跌落了,他敏锐地分析出,由于各地的华商各自为战,也导致洋人控制了价格权,这么下去,自然不是个事。

于是,胡雪岩高调坐庄,在企业史上,这也是第一次中外商战,最开始的时候,胡雪岩高价收回了国内的新丝数百万担,也占据了上风,华洋两边的忍耐力都逐渐到了极限。

谁知,此时的局面发生了重大变化,晚清政府和法国的大战拉开帷幕,市场也随之动荡,金融危机爆发,此时的胡雪岩也渐渐失去了回天之力,只能被迫贱卖家产,这下,他直接亏掉了1000万两银子。

他是一个商人,按理说在晚清的飘摇局面里,他也不会有什么太过明显的作为,可是他做到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他同样也是近代史洋务运动的先驱之一,并且协助左宗棠做了三件利国利民的大事:

其一,福州船政局基本是让胡雪岩一手经理的,这也是中国最早创办的官办造船企业,比李鸿章在上海的江南造船厂还要早,起到了加强海防的重要作用。

其二,胡雪岩的钱并没有用在铺张浪费上,而是意识到了清朝之所以落后的一个原因,并开始积极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同时,左宗棠也是历史中一个很有抱负的人物,他不仅要收复西北的失地,还想要开发和建设广大的西北地区。

而这段时间,从历史中就能看出,左宗棠在西北搞农业生产的时候,引进了蚕桑,而胡雪岩则在这个阶段向西北的百姓们传授技艺。

这也足以见得,胡雪岩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对左宗棠大力开发西北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也更加有现实意义。

其三,则是胡雪岩在保卫西北领土方面,做出了重大支持。

当时沙俄和英国一直对西北的广袤土地蠢蠢欲动,在1864年,沙俄就通过不平等条约割走了4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英国也更是垂涎三尺,在势力范围内外设立英国领事,对清朝构成了巨大威胁。

不过,清廷内部有李鸿章、曾国藩等代表的势力,他们极力反对出兵收复,只有左宗棠等人强调西北是关乎到国家危亡的大事。

因此,清廷也最终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的军务,而胡雪岩也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将购得的西方先进装备调给左宗棠的军队,最终粉碎了英国和沙俄的阴谋阳谋。

后来,左宗棠也向朝廷表彰了胡雪岩的功绩,胡雪岩也受到了清政府的重赏。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胡雪岩也是我国近代社会慈善事业的楷模,救人之急,也让胡雪岩赢得了好名声。

在他的一生中,产业分为金融、药业和丝茧贸易三大类,其中金融业是他的顶梁柱,他的“胡庆余堂雪记”招牌能够屹立百年不倒,也是“诚信”作为支撑。

高调的人生,灰暗的结局

胡雪岩最终的覆败,也和大清国的金融市场息息相关,当时的清朝,银根极为短缺,流动性也相当匮乏。

意大利的生丝大丰收,彻底击碎了胡雪岩囤积生丝的梦,他只能赶紧脱手,可是做生意都会遇到一个相似的问题:收账。

满朝文武都知道,胡雪岩是左宗棠的左膀右臂,而左宗棠的政敌李鸿章也牢牢盯紧了他,就希望能够找个什么机会把他给扳倒。

李鸿章的心腹盛宣怀亲自坐镇上海,组织了对胡雪岩的“定点清除”,致命武器便是“西政借款”中的一笔还款,数量为80万两。

外债的事情事关到清朝的体面,李鸿章非常清楚,胡雪岩的钱庄先垫付了80万两,这使得他原本就紧张的资金链变得更加紧张了。

可80万两白银刚刚离开胡雪岩的账号,盛宣怀就开始大放风声,说胡雪岩是因为生丝的问题投资失败了,鼓动储户们提款,这也迅速引起了“雪崩”,各国的分号也受到了挤兑。

在多重打击之下,胡雪岩终于撑不住了,各地的分号也纷纷关闭。

资金链断裂导致的后果,就是亏欠,清查的结果,也让清廷倍感震惊。

在这种情况下,朝廷也最终下令抄家。

杭州知府带着县令前往胡雪岩的豪宅,结果却出乎意料,因为胡雪岩的所有不动产都已经拿来抵债了。

左宗棠也想要帮助胡雪岩,可结果已经是胳膊扭不动大腿了。

不久之后,左宗棠因病离任,而接下来的代理两江总督曾国荃也出面帮助胡雪岩说话,可是清政府还是不松口,这也导致胡雪岩到最后死的时候还欠着公款。

1885年7月,左宗棠因病逝世,户部尚书请求清廷将胡雪岩交至刑部,可逮捕胡雪岩的命令还没有执行,胡雪岩就已经在愤懑中去世了。

早在胡雪岩刚刚破产的时候,便把自己的姨太太都叫到了面前,每个人都分了几百两白银,拿着这笔钱,她们也能继续生活下去。

债主也被胡雪岩分为了三个等级:其一为当官的,这些人得罪不起;其二是每个月有一百两以上白银的,这些人平日里生活也能过得去,不着急还;其三就是穷苦人家。

显赫一时的胡雪岩,拥有过万贯家财,可最后却落得了一个一贫如洗的下场。

他这一生,对于人生也有了太多的感悟,俗话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没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平安成长,放在胡雪岩身上也是一样。

纵观胡雪岩的一生,承载了太多。

首要的便是白银的戏弄,胡雪岩从年幼贫困到后来富甲一方,还能做到“亦官亦商”的超高境界,这是白花花的银子起到的作用,如果自己没有钱去协助左宗棠成事,那么就没有后来的“官”,有了“官”之后,他的生意才更加风生水起。

可是,成也是银子,败也败在银子,从商人的角度来看,他一直没有知足,反而想把自己的生意越做越大,最终因战略失误导致破产,从此再也没有翻身的道路可以走了,只能含恨而去。

第二自然是指向于官场。

胡雪岩的生意能够做到那个程度,并且问鼎清朝首富,在这背后,少不了左宗棠的支持,双方从某种角度来看也是在互相成就的,左宗棠的军事行动,胡雪岩帮了不少忙,可胡雪岩在找外国银行贷款帮助左宗棠筹集军费的时候,从中间也吃到了不少回扣。

他很聪明,情商也高,才能和官场交往密切,可是,从本质上来看,胡雪岩最终倒下,还是因为那个一直极力帮助他的左宗棠,在李鸿章和左宗棠的斗争中,胡雪岩成为了一个牺牲品,都说“伴君如伴虎”,对于一个商人来说,他没有办法直面皇帝,可官场中的人,吃掉他也实在是不用费太大的力气,特别是他在生意失败后,那就是一步错步步错了。

他的经历,其实也是在告诉子孙后代,人一定要知足,如果要做生意,那便要离开官场的漩涡。

胡氏的后裔怎么样,后来也没有相关记载了,只知道,他们中没有做那么大生意的,同时也没有踏入官场的人。

参考

尹铁.胡雪岩左宗棠关系考——以癸未金融风潮为视角[J].浙江大学学报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