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崇祯帝)

万物皆甜 2023-07-28 21:59:49 网友上传

崇祯最后24小时:大明毁灭前夜,他与皇后皇子公主诀别泪如雨下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子时,崇祯皇帝朱由检在煤山上自缢而死,上演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悲壮一幕。三月十八日是崇祯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他是怎么度过的?这里面又有何悲壮的场景?376年的今天我们能否感受当时崇祯内心深深的无力感?

这天崇祯很早就起来了,前一天李自成派遣投降太监杜勋进城。杜勋向崇祯提出李自成撤军的三个条件,“欲割西北一带,敕命封王,并犒军银百万,退守河南。”崇祯自然不愿意,他他决定为大明江山做最后一点努力。

早朝时间到了,以往很早就入宫的大臣们没了踪影,崇祯这下子成为了真正的孤家寡人。有些事还是需要做的,作为父亲他必须将子女安排好,可惜子女们生在了末代帝王家。晚上9时许,崇祯召见太子朱慈烺、三皇子定王朱慈炯、四皇子永王朱慈炤。

看到三人还穿着奢华的衣服,崇祯大怒,一般交代后让三人换上普通人衣服,后在太监的掩护下悄悄出宫了。看着皇子消失的身影,崇祯落泪了。三位皇子离开后,崇祯来后宫周皇后住处,此刻他已经精神错乱,要求皇后为国自缢。

从拒绝南迁那一刻起,周皇后就知道这一天,她哭着说:“妾事陛下十有八年,卒不听一语,今日同死社稷,亦复何恨!”崇祯沉默不语,离开后不久周皇后自缢宫中,崇祯泪如雨下。周皇后自缢后,其他妃嫔、贵妃接连自缢。

长平公主闻讯而来,看到地上母亲冰冷的身体,跪倒在地失声痛哭。崇祯皇帝拔出佩剑,对着这个他最为宠爱的女儿砍去,长平公主下意识用胳膊一挡,一条胳膊被砍下。长平公主大喊一声,昏死过去。崇祯本想继续砍杀,可他的双手剧烈颤抖起来。

长平公主躲过一劫,可6岁的昭仁公主没有这么幸运,崇祯一剑捅死了她。做完这些后已经是深夜,崇祯本想逃离,可他发现城门早已紧闭,多年的养尊处优让他根本没有力气打开厚重的城门。

折腾了很久,崇祯累了,心也死了,他放弃了。凌晨时分,崇祯带着唯一还忠于自己的太监王承恩,登上了紫禁城后面的煤山。当时这里是北京城海拔最高的地方,是皇家禁苑,代表着皇帝的至高无上。

在崇祯登上煤山时,他已经听到了大顺军攻城的声音。叹息很久后,崇祯从内衣上撕下了一块布,咬破手指写了遗诏。三天后,李自成才发现崇祯尸体以及那封血诏,只见上面写着:“朕自登极十七年,逆贼直逼京师,虽朕薄德匪躬,上干,致逆贼直逼京师,然皆诸臣之误朕也,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崇祯到死都没有反思自己所作所为,还在把大明灭亡的罪责怪在群臣身上。这样的皇帝自缢究竟冤不冤?或许历史早已告诉我们了答案。

参考资料:《明史》、《明季北略》

崇祯帝尸体被公开示众,唯此人跪尸体前痛哭,李自成:此乃忠臣也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清晨,上朝的钟声从紫禁城里传出,没人知道撞钟的人是崇祯皇帝本人。可是,没有大臣再来上朝了,大家早已逃之夭夭。崇祯这下真的成为孤家寡人了,当然他自己已经没有逃跑的打算。

崇祯想到了以死谢国人,他命令太监王承恩在前,自己踉踉跄跄跟在后面,主仆二人就这样一前一后登上了煤山山顶。此时的崇祯狼狈不堪,身上只穿着一件蓝色的长衣,头发散披着,只有左脚还穿着一只鞋。

当两人来到煤山寿皇亭时,此时的北京城天已大亮,李自成率领起义军也占领了北京城,正在四处寻找崇祯皇帝。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崇祯在歪脖子树上吊自缢。

临死前,崇祯留了一个遗诏,“朕在位十有七年,薄德匪躬,上邀天罪,致虏陷内地三次,逆贼直逼京师,诸臣误朕也。朕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以发覆面而死;任贼朕尸,勿伤我百姓一人。”

李自成找了三天,终于在煤山上找到了崇祯,可惜崇祯的尸体早已被冻僵。崇祯尸体被发现后,李自成命人将其抬到东华门外示众。崇祯生前一直抱怨,“诸臣误朕”。死后,他留下遗诏希望李自成的起义军,“勿伤我百姓一人。”

然而,当崇祯的尸体被示众时,“诸臣哭拜者三十人,拜而不哭者六十人,余皆睥睨过之。”曾经奋发有为的皇帝,竟然落得个如此下场,一声叹息。崇祯和周皇后两人的尸体被公开示众三天,除了守护的三名太监外,唯独李国祯跪在崇祯尸体前痛哭。

李国祯是当年跟随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的襄城伯李濬八世孙。此人纸上谈兵堪称一流,崇祯皇帝经常与其交流军事问题,误认为有军事才能。崇祯十六年,李国祯被任命总督经营,负责京城防备。

事实证明,这是崇祯最大的失误,“李自成犯京师。三大营兵不战而溃。再宿,城陷。贼勒国祯降,国祯解甲听命。”不过,李国祯在崇祯尸体前痛哭,还是让李自成对他“刮目相看”,夸赞“忠臣也!”

关于崇祯本人,一本名为《明亡述略》的书中这样评价,“庄烈帝勇于求治,自异此前亡国之君。然承神宗、熹宗之失德,又好自用,无知人之识。君子修身齐家,宜防好恶之癖,而况平天下乎?虽当时无流贼之蹂躏海内,而明之亡也决矣。”

参考资料:《明史》、《明亡述略》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