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分层并用八字概括(长恨歌分层次)

浮生如梦 2023-09-19 10:01:05 用户分享

《长恨歌》赏析(四)

接上篇。

《长恨歌》一经问世就广为流传,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千年以来一直被人传诵。

那么,《长恨歌》到底好在哪里,为什么受到那么多人的喜爱,千百年来经久不衰?下面分享我的观点。

《长恨歌》在形式、内容还是心理基础方面都很成功。

结构严谨

《长恨歌》在结构上可以分为三大部分。

从“汉皇重色思倾国”到“尽日君王看不足”是第一部分,讲得是唐玄宗和杨贵妃二人的幸福生活,这一部分的情感基调是“乐”。

从“渔阳鼙鼓动地来”到“魂魄不曾来入梦”是第二部分,讲得是杨贵妃死后唐明皇的生活状态,这一部分的情感基调是“悲”。

从“临邛道士鸿都客”到“此恨绵绵无绝期”是第三部分,讲得是已登仙界的杨贵妃对唐玄宗依然是忠贞不渝,这一部分的情感基调是“贞”。

第一部分“乐”描写二人共同的生活状态,第二部分“悲”描写唐玄宗的心理状态,第三部分“贞”描写杨贵妃的心理状态。

乐极生悲,生离死别中见忠贞,三部分共同构成“恨”,层次分明结构严谨。

音乐性很强

《长恨歌》是属于歌行体,是可以配乐演唱的,音乐性很强。在不配乐的情况下朗诵《长恨歌》,就能感受到很强的节奏感、韵律感。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仔细吟诵《长恨歌》,如歌的诗句随处可见。

意境优美

艺术品的最高境界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即用最适合的方式精准表达故事或情感,《长恨歌》堪称典范。

第一部分表达“乐”。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所有文字诗句都围绕着快乐,幸福快乐地不得了。

第二部分写“悲”。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所有文字诗句都围绕着悲伤,悲戚惨痛、痛彻心扉。

第三部分写“贞”。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令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所有文字诗句都围绕着忠贞,杨贵妃对唐玄宗的爱天长地久始终不渝。

文字与情感高度交融统一,仔细品味这些诗句,令人感受到其中极其优美的美学境界。

心理基础

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一直受到诗人们的关注,很多诗人都写过这个题材的诗。

李商隐《龙池》:

龙池赐酒敞云屏,羯鼓声高众乐停。

夜半宴归宫漏永,薛王沉醉寿王醒。

唐玄宗霸占了儿子寿王李瑁的妻子杨玉环。当唐玄宗举办宴会的时候,薛王心无挂碍喝得酩酊大醉。

而寿王看着父亲和前妻出双入对情意绵绵,自然无心饮酒,所以保持清醒。

这是对唐玄宗与杨贵妃不伦之恋的辛辣讽刺,李商隐的嘴很毒辣。

郑畋(tián)《马嵬坡》:

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

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

唐玄宗荒淫误国,被“安史之乱”的叛军逼出长安,在马嵬坡迫于军队压力,下令处死杨贵妃,“安史之乱”最后被平息,唐朝没有灭亡。

南朝陈后主同样荒淫误国,他隋朝军队攻破都城之时,领着宠妃张丽华、孔贵嫔躲在景阳宫的井中,最终被俘虏,南朝灭亡。

这是郑畋对唐玄宗的褒扬,他认为唐玄宗杀死杨贵妃是悬崖勒马幡然悔悟,而陈后主则冥顽不灵死不悔改。

唐玄宗荒淫无道,之后又推责给杨贵妃,居然还是“生命天子”,这是多么扭曲的价值观!

遗憾的是,这种观念在皇权专制社会很有市场,很多人都是这么认为的。

也不是所有的古代文人都持以上观点。罗隐《帝幸蜀》:

马嵬山色翠依依,又见銮舆幸蜀归。

泉下阿蛮应有语,这回休更怨杨妃。

唐玄宗荒淫误国,被叛军逼出长安逃亡蜀地。无独有偶,他的后代唐僖宗因为躲避“黄巢起义”,几十年后再一次逃到蜀地。

而这次没有女性来背锅,罗隐一句“这回休更怨杨妃”,对皇权专制社会男权主义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和猛烈的抨击。

无论是讽刺、抨击还是赞扬,古代大多数诗人对唐玄宗和杨贵妃的事,都是集中在伦理道德以及政治教化方面的。

而白居易不一样,家国天下、伦理道德、君臣大义,白居易统统不管,他侧重于二人的爱情。

白居易这个切入点为《长恨歌》吸引来无数的读者,关心政治教化、伦理道德的毕竟只是少数人,而爱情才是世间永恒的主题,八卦心理才是所有人都具备的心态。

一个是君临天下的帝王、一个是颠倒众生的人间尤物,仅仅这两个身份就能激起无数人的心态。

严格来讲,白居易写得并不是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他其实是单纯的写爱情。

唐玄宗、杨贵妃只是两个代号,他们的故事只是背景。白居易真只是借用这两个名字和这一段故事背景,重新构建出一段缠绵悱恻、凄惨悲凉、忠贞不渝、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

人们喜欢《长恨歌》不是不懂二人是不伦之恋,不是不懂唐玄宗是荒淫误国。

人们真正喜欢的只是这一段令人感动的爱情故事,就像梁祝、就像罗密欧与朱丽叶,具体的人和事不重要,忠贞的爱情才重要。

人们被感动的同时,肯定也希望自己能拥有这样一段美丽忠贞的爱情。

这是《长恨歌》经久不衰最根本的原因,因为它抓住了人们对爱情的感动、期待和向往。

艺术作品只有根植于大众的情感和心理基础,才具有最旺盛和长久的生命力。

《长恨歌》赏析到此结束。下一篇解析“十首秦吟近正声”的《秦中吟》。

敬请期待。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