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有关口(八字关口大全精解)

浮生若梦 2023-08-18 06:18:33 网友投稿

“人老两年坎,暗九大关口”,什么意思?家中有老人的可以看看

导语:“人老两年坎,暗九大关口”,两年坎和暗九都是什么?你了解吗?

算命是中国人永久关心的话题,从古始,到现今社会,上从皇家贵族,下到平民百姓,人人都离不开算命。算命已融入到了中国人的血液里,其影响力的广度和深度,可以说在中国文化中是独一无二的。当然算命要找算面先生,他们能知道你在什么时候会发生什么不好的事情,让人们可以早点做准备去规避。其实在古代农村有这样一句俗语“人老两年坎,暗九大关口”,就算你不会算命,这句话中提到的也要注意。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就俗语的意思。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人老两年坎

这句话中主要是这个“两年坎”很多人不明白,其实这个词语和儒家有关系。相信大家都知道儒家十分有代表性的两位圣人孔子和孟子,常言道“孔孟之道”说的就是这两个人对于儒家经典的传承,而儒家对于我们历史文化的影响可谓是十分深远,所以自古以来人们对于这两位圣人也是十分推崇和敬仰,而孔子和孟子分别是在七十三岁和八十四岁去世,因此老人们认为,这两个岁数就连最为敬佩的两个圣人都没法度过,我们普通人又怎么度过呢。所以大多数的老人都对七十二岁和八十四岁这两个年纪非常忌讳。这样看来,俗语的前半句就不难解释了,它告诉我们在人老了,一生中最为难度过的两个年份的坎就是指的七十二岁和八十四岁。

暗九大关口

关口,主要是在古代算命中用到的一个术语,意思是天克地冲的时候,在八字中也经常讲究犯什么什么关。例如八字在七、八、九、十、十二月的子、寅、卯、午时出生的人士,便犯了"阎王关";又或者八字在寅、午、戌年的辰时出生的人士,便犯了“天吊关”,这样人就有烦心事出现;八字在正、二、三月的壬辰时出生人士,便犯了“四季关"。其实大白话解释“关口”的意思就是说一个人不好和不顺的时候,所以这句俗语的意思指暗九是一个人命不顺的时候。而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有“明九”和“暗九”之分,明九说的是岁数里面个位数是九,暗九说的是岁数是九的倍数。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老人们一般都比较忌讳九这个数字,比如会有逢九年的说法,那么为什么那么多岁数,只对九这个数字这么重视呢?其实还要从古始说起,古人认为奇数是阳数,偶数是阴数,而九是奇数中最大的,也就是阳数最大,代表着天,所以才会有“九重天”这样的说法。《素问》中说:"天地之数,始于一,终于九。"因此,汉语中有"九九归一"和"九九归原"之说。因此从"九"为数之极限而引出人生的极限,故"明九"或"暗九"均为人生之"坎",避讳有“九”的岁数。

所以老年人对于九是十分忌讳的,把九倍数的年纪作为一个关口,假如说在九的倍数那年里平安无事的度过,那么就算度过了一个难关。而度过了这个难关,以后就一定会福泽加身,做事情都会十分顺利。

但是相信也会有很多人会觉得这是迷信,其实经过科学的研究,这句俗语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人的身体周期一般是十一年,而人在六十岁后身体机能开始下降,身体一些毛病就会显现出来,算一算七十二岁和八十四岁恰好是六十岁加上两个周期的末尾,所以七十三岁和八十四岁是人们疾病的高发年龄,家里的老人要多加注意。

小编有话说:其实这句话也是告诉我们要好好照顾老人,毕竟老人在上了年纪之后,身体就会不太好,所以就算没有这两句话我们也应该时时注意,父母在,尚有来路;父母去,只剩归途。所以老人在世,能够让我们尽孝,就是我们的幸福。相对于“子欲养而亲不待”,我们如果现在家中还有老人,就十分值得珍惜了。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家里有老人高寿可是难得的福气呢。大家说是不是?

16个八字成语,若能全认识,算你厉害,快来试试吧!

孩子们都在上网课,对孩子是考验,对家长也是考验。

学习中肯定会碰到成语,作为家长,也来学习一下吧!

16个八字成语,若能全认识,算你厉害,快来试试吧!

01

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释义】很久没见到过这人,今天看到了,就应当立即重新刮目相看招待。

【出处】《资治通鉴·孙权劝学》中:“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02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释义】蓬:蓬草。麻:麻丛。蓬草长在麻地里,不用扶持也能挺立住。比喻生活在好的环境里,也能成为好人。比喻环境对人的影响。

【出处】先秦荀况《荀子·劝学》: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03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释义】桃树、李树不会说话,但因其花朵美艳,果实可口,人们纷纷去摘取,于是便在树下踩出一条路来;比喻为人真诚笃实,自然能感召人心。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04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释义】 指要同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只相信单方面的话,必然会犯片面性的错误。

【出处】汉·王符《潜夫论·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05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释义】东隅:指日出处,借指早晨。桑榆:日将落时余光在桑榆之间,因用以指日落处,借指傍晚。早晨丢失了,傍晚得到了。后比喻开始时或暂时在某一方面失利,但最终得到了补偿。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冯异传》:玺书劳异曰:“赤眉破平,士吏劳苦,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方论功赏,以答大勋。”

06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释义】形容名气很大,但真实情况可能很难符合。

【出处】《后汉书·左周黄列传》:“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07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

【释义】要想夺取些什么,得暂且先给些什么。指先付出代价以诱使对方放松警惕,然后找机会夺取。

【出处】《战国策·魏策一》《周书》曰: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

08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释义】指不把这种东西打倒,什么新文化都是建立不起来的。

【出处】唐·韩愈《原道》:“然则如之何而可也?曰: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

09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释义】月晕出现,将要刮风;础石湿润,就要下雨。比喻从某些征兆可以推知将会发生的事情。

【出处】宋苏洵《辨奸论》:“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

10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释义】周瑜定计火攻曹操,做好了一切准备,忽然想起不刮东风无法胜敌。后以此比喻一切准备工作都做好了,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孔明索纸笔,屏退左右,密书十六字曰:欲破曹公,须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11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释义】山势又高又险,一个人把着关口,上万人也打不进来,形容地势十分险峻而战略性强。

【出处】唐朝李白《蜀道难》:“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12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释义】皮都没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后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就不能存在。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十四年》:虢射曰“:“皮之不存,毛将安傅?”庆郑曰:“弃信背邻,患孰恤之?无信患作,失援必毙,是则然矣。”虢射曰:“无损于怨而厚于寇,不如勿与。”

13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释义】拥有金玉般的外表,里面却像破棉絮,用来比喻比喻外表华美,而实质糟糕。

【出处】刘基《卖柑者言》 :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醴而饮肥鲜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像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

14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释义】比喻生杀大权掌握在别人手里,自己处在被宰割的地位。

【出处】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15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dù】

【释义】指常流的水不发臭,常转的门轴不遭虫蛀。

【出处】《吕氏春秋·尽数》:“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

16

宁为鸡口,不为牛后

【释义】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

【出处】《战国策·韩策一》:“臣闻鄙语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以异于牛后乎?”

来源:微信公众号“古典文学与诗词”

编辑:杭以凡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