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中的血型八字算卦网(血型中最好的血型是什么血型)

浮生若梦 2023-09-02 06:25:19 网友整理

全国哪种血型的人最多?和你一样血型有多少人?血型与性格有关吗

我们都知道人的血型是不一样的,可分成4种,即A型,B型,AB型和O型,然而其实人类血型有很多种型,上述4种血型之外还有Rh血型系统(主要分为Rh阳性和Rh阴性)、MN及MNS血型系统等。据目前国内外临床检测发现,人类血型实际上有30余种之多。

血型是指血液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表面的抗原类型。通常所说的血型是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类型,每一种血型系统都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并且具有免疫学特性,这也是输血要以同型血为原则的原因。

那么我国13.9538亿人口中(国家统计局2019年1月21日公布的2018年中国出生人口数据),哪种血型的人最多呢?据相关机构调查数据来看,我国血型的人群比例是A型血型:28%, B型血型:24%, O型血型:41%, AB型血型:7% ,所以,从这个数据来看,以O型血的人群为最多,A型血次之,B型血第三,AB型最少。

将这些百分比乘以我国总人口数量,就可以得出某个血型在我国的人口数量占比了,A型血人口约3.9亿,b型血人口约3.35亿,O型血人口约5.72亿,AB型血人口约0.98亿。

在人口血型的分布上,四川、湖南、江西、上海等省市中A型血之人较多,黑龙江、内蒙古、吉林等省份则是B型血的人较多,我国东部,中部和南部的区域则以O型血人口为主,而且O型血呈现由华南地区到华北地区比例递减的趋势。

我们常听到什么样的血型的人会有什么样的性格这样的说法,那么血型与性格真的有关系吗?其实这是一种没有什么实质性依据的所谓经验性论断,时至今日仍然没有原理和证据支撑。

最先提出血型决定性格说法的是日本学者古川竹二。他于1927年就提出了这样的思想,并且认为A型的人内向保守、多疑焦虑、富感情、缺乏果断性、容易灰心丧气等;B型的人外向积极、善交际、感觉灵敏、轻诺言、好管闲事等;O型的人胆大、好胜、喜欢指挥别人、自信、意志坚强、积极进取等;AB型的人兼有A型和B型的特征。

之后又有不少人在这种说法上做文章,然而至今却没有什么足以令人信服的理论依据和生理学证据,而且现实中每一种血型的人都是有各种性格,比如上面所讲的我国人口的血型分布,最多的O型有5.72亿人,这么多的人怎么可能会是某一类性格和气质?最少的AB型也有近1亿人,同样也不会偏向于某一类型性格和气质,所以将血型与性格强行挂钩的说法并没有让人信服的科学依据,人的性格和气质还是和人的行为习惯与生活环境的关系比较大。

全世界仅43人拥有的黄金血型,究竟为什么珍贵?

小时候妈妈跟我说,我的血型是A型,可邻君特别高兴,因为上学时,A是最好成绩,那么A型血也肯定是最优秀的血型——生理上优异的证明。

长大后才知道当时的自己,有多肤浅~也终于知道血型究竟是什么。

血型是对血液分类的方法,对输血有着重要意义,以不相容的血型输血可能导致溶血反应发生,造成溶血性贫血、肾衰竭、休克以至死亡。

大家最为熟知的血型是A、B、O血型和Rh血型,是输血前必须要检查的两种血型系统。其中,O型血因为可以给其他血型输血,被称为“万能血型”,Rh阴性血因其稀有程度又被称为“熊猫血”。其实,世界上还有其他血型,比O型血更万能,比熊猫血更珍贵……

而今天咱们先要说的,就是最最珍贵的那种血型~(每天一个有用的小知识增加了)

下面有请~【黄金血】!

在过去50年中,全世界仅有43人被发现拥有该血型,这是个什么概念~大概也就六百万分之一吧!黄金血型的稀少和罕见,堪比世界濒危珍稀动物TOP2。(现在知道江苏的这俩姑娘有多珍贵了吧~)

黄金血,又被称Rh-null血,Rh-null血型最重要的特征是它完全缺乏任何Rh抗原,而决定一个人血型的正是抗原分子缺失的类型。(听上去有点绕,但其实很好理解~)

简单来说就是:如果黄金血型的人作为献血者的话,可以将自己的血提供给任何一个需要输血的病人,而不管这个受血者是什么血型,但如果黄金血型的人一旦生病需要输血,那他只能接受与其同样血型的血液。(可以说“被迫营业”了~)

医学上将这种血型称之为“瑰宝”,因为它是真正的“通用血”,也是世界上最珍贵的救命血型。

“黄金血”是目前最珍贵的,但还不是最罕见的。

常年霸占血型罕见排行榜第一的是【A3亚血型】,全世界目前只发现了一例,是前几年中国南京一位准妈妈孕检才查出的超罕见血型。检测表示是由于基因突变才有了这样特殊的血型,当时就被国际基因库收录并公布。这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罕见的血型。

血型除了在医学上的作用非常大之外,一些研究表明,它和某些疾病之间也存在着好多“有趣”的联系。

比如B型血和AB型血的人,感染大肠杆菌的风险要比其他血型的人高出60%;A型血的人感染幽门螺杆菌的风险更高;O型血的人容易出现严重腹泻~

还有可邻君这辈子最想消灭的生物——蚊子,对血型的研究也是非常深刻,它最喜欢O型血,其次是A型。(其他血型的人偷着乐吧~)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说到这啦,你知道自己是什么血型吗?可以去查一查然后跟可邻君互动哟~说不定下一个珍贵罕见的血型就是你自己呢!

A型、B型、AB型、O型,哪种血型的人抵抗力好?阳的几率更低?

我们通常所说的血型是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类型,截止2022年11月,人类已发现44种血型系统,而与临床关系最密切,是红细胞ABO血型系统。

ABO血型是根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存在抗原A与抗原B而将血液分成4种血型。红细胞上仅有抗原A为A型,只有抗原B为B型,若同时存在A和B抗原则为AB型,这两种抗原俱无的为O型。

除了ABO血型系统之外,还有一种血型系统是Rh血型系统,在我国汉族和大部分少数民族的人民中,Rh阳性血型约占99%,Rh阴性的人仅占1%左右,如果你是Rh阴性血型,那么就是医学上所说的“熊猫血”。

血型对于我们来说到底有什么用?对于医生而言,血型用途最多的是输血前检查,患者因为某种原因需要接受输血治疗时,此时查血型就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不查血型就给患者输血,一旦发生溶血反应,往往会有致命的风险。

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血型如同一把神奇的钥匙一般,有一种血型,一定能够打开长寿之门,但是究竟是哪种血型呢?

自从血型系统被发现以来,人们一直争论不休,有的人认为A型血的人更易长寿,有的人认为是B型,当然,AB型和O型也不甘示弱。

反正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事实的真相到底如何呢?

第一,有关血型与癌症的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团队在《PLoS One》上发表过一项研究,研究从1986年开始,共选择了1.8万余名男性进行调查,共进行了25年的随访。在随访过程中,将近4000名的男性被确诊癌症。研究最终的结论是:1. A型血的人患消化道癌症的风险更高,特别是胃癌和结直肠癌。其中B型血的人发生胃癌和结直肠癌的风险分别降低25%和22%,AB型血分别降低24%和32%,而O型血在胃癌和肠癌方面与A型血没有显著的差异。2. AB血型的人患上肝癌的风险最高,AB血型人群罹患肝癌的风险比非AB血型的风险高42%,尤其比A型血高45%。3. 在排除一些其他因素后,研究人员发现B型血是所有血型中最“安全”的血型,患癌风险最低。

第二,血型与脑血管疾病的研究

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神经学》杂志上发表了一项荟萃研究,研究人员将“早发现中风联合会”内的48项有关于遗传信息、缺血性的研究进行了分析,受试者包括1.7万名已经中风的患者和60万名健康人。

研究结果显示,A型血人群出现早发性中风的风险更高,O型血人群罹患中风的风险则最低。

2014年发表在《神经病学》杂志上的研究表明,AB型患者比其他血型的人出现认知问题的可能性高82%,而这些问题可能导致老年痴呆。

第三,血型与免疫力的研究

南方科技大学、上海交大、武汉中南医院、武汉金银潭医院等8家单位曾做过这样一项研究,研究人员就对来自武汉和深圳的2,173名感染者的血型进行了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与来自同一地区健康人群的血型调查结果进行了比较。他们发现,38%的新冠病毒患者是A型血,O型血的患者只有26%。于是得出了这样的结论,O型血对新冠肺炎相对不易感,风险较低;A型血对新冠肺炎相对易感,风险也较高。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一项基因组研究审视了意大利和西班牙1,600多名住院的新冠病毒患者的基因数据,并将他们的基因与2,200名未感染者的基因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A型血患者在感染新冠病毒后发生呼吸衰竭的风险增加了45%,而O型血患者的风险减少了35%。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研究的作者是这样假设的,定义A型血和B型血的蛋白质可能会影响免疫系统抗体的生成,可能导致这些血型的免疫反应较慢。决定血型的基因也可能与新冠病毒用来感染人类细胞的ACE2受体有关。

通俗点来说,O型血的人免疫力相对好,所以不容易感染,感染后发生重症的风险也比较低,而A型血的人免疫力相对差,不仅容易感染,感染后发生重症的风险也比较高。

如果把单一的研究拿出来,似乎更偏向某一种血型,但如果把所有的研究都汇总在一起,你会发现,其实不同的血型都有着各自不同的优缺点,血型与疾病到底有没有关系,有着怎样的关系,一直到现在,医学界都在争论不休。

比如1961年,针对125位健康老年男性(65-89岁)的研究发现,A型血的人更易长寿,但是仅仅八年后就有研究推翻了这样的结论。日本一项针对269名日本百岁老人的观察发现B型血者占比更高,但很快,美国的研究就提出了恰恰相反的结论,认为B型血的人更易出现早期死亡。

真是乱花渐欲迷人眼,说实话,到处都是专家做出的研究,但到底有几个靠谱,这还真不好说,因为所有的研究都没有揭示血型与疾病关系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就像血型与新冠的研究一样,到底两者之间什么关系,最终研究者还是假设。

所以,在我看来,既然都是假设,那么这样的研究只能作为参考,并没有实质性的意义,老百姓在看到这样的研究时,很容易被误导,甚至惶惶不可终日。

与其看这样的研究,倒不如做一点切合实际的行动,对于任何人,不管是哪一种血型,多喝水,多补充优质蛋白质,多运动,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这些才是提高免疫力的王道,说那些虚的,屁用都没得!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