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6月30日的八字(1984年3月10日八字)

旧事重提 2023-08-19 15:04:45 用户分享

山西,1984年

照片版权归新华社及相关记者所有,著作权归今日头条作者“集影阁”所有。图片备注引用于新华社,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略有删减。媒体类平台需本人同意后方可转载!

编辑不易,君若喜欢打个赏!

党支部书记李计银(前左一)1984年 周树铭摄

定襄县季庄公社横山大队积极扶持专业户发展粮食生产,1983年全大队粮食总产1600多万斤,售粮1100万斤,户均售粮11000多斤,是全省提供商品粮最多的大队。

1984年 董荣贵摄

全国“三八”红旗手、襄垣县夏店公社桥头大队粮食专业户白清娥母女,三年向国家售粮47000斤,购买国库券2050元。

1984年 周树铭摄

襄垣县农村经济结构正在改变,已有13000多农民办家庭工业,从事商品生产。他们大胆招聘人才,学习先进技术,先后办起煤炭、建材、食品等家庭工厂2100个。

兴建的小煤矿 1984年 周树铭摄

昔阳县大寨大队1983年调整了领导班子,实行了大包干责任制,多种经营和家庭副业都有较大的发展。全年的粮食总产量突破百万斤,比1982年增产30多万斤,人均收入400多元,都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

张家坟大队 1984年 周树铭摄

大队左升家的电冰箱

左云县井儿沟公社上张家坟大队农民大力发展小煤窑为主的工副业生产,1983年人均收入达2538元。左云县建成40座乡村煤矿,年总产量250万吨,产值5375万元,占全县工业总收入的88.48%。

大同矿务局煤峪口矿调度室 1984年 董荣贵摄

山西已探明煤炭储量2035亿吨,全省有大同、宁武、西山等六大煤田,已形成年产原煤1亿5千万吨的生产能力,原煤产量在全国比重将由现在的1/5上升到1/3。

1984年 董荣贵摄

中国煤炭开发总公司和美国西方石油公司合作经营的大型露天煤矿——中国平朔煤炭公司安太堡一号露天煤矿正在加紧建设。

1984年 董荣贵摄

大同矿务局同家梁矿综采一队将一台24寸的黑白电视机送给矿托儿所。这个队曾四次荣获全国“采煤冠军队”称号。这台电视机便是矿务局奖给该队的。

全国新长征突击手标兵王月山(左)1984年 董荣贵摄

玩一盘康乐棋

被共青团中央命名为“新长征突击队”的大同矿务局同家梁矿综合采煤一队,1983年生产原煤120万吨,在全国八个年产破百万吨的采煤队中名列首位,从而第四次荣获全国综合采煤冠军。

1984年 刘志伟摄

长治洗衣机厂生产的海棠牌洗衣机,质量好、成本低,被评为轻工部优质产品。1983年建成四条生产线,日产洗衣机500台以上。

1984年 董荣贵摄

一座由太原市北郊区移树大队农民进城集资创办的大型旅馆——太原市千峰服务大楼开张营业。

山西省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洽谈会 1984年 董荣贵摄

省长王森浩(左三)、山西省对外经济贸易厅厅长严平(左一)

山西省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洽谈会于1984年4月2日在太原开幕。来自23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位客商出席会议,就山西省已公布的115个对外合作项目进行洽谈,并开展了技术交流。

大同新电厂 1984年 董荣贵摄

正在吊装二号发电机组大件

大同新电厂第一台20万千瓦发电机组1984年6月30日发电投产。这座电厂设计总装机容量为120万千瓦,年发电量为80亿度。

女子3000米个人追逐赛冠军张拉弟(左二) 1984年 陈炜华摄

1984年“禹王杯”国际自行车邀请赛于1984年9月4日至10日在太原市举行。

邓观平摄

山西省和香港华润集团协商,在香港合资经营一间公司——恒山有限公司,经营山西省的进出口业务。双方于1984年12月29日在香港举行签字仪式。

历史上的今天——6月2日

历史上的6月2日

主要事件

1:1907年6月2日——广东惠州七女湖起义

2:1942年6月2日——中美签署《中美租借协定》

3:1946年6月2日——意大利共和国成立

4:1984年6月2日——印度金庙事件发生

5:2000年6月2日——英国多佛港发现58名偷渡客死亡惨案

1907年6月2日——广东惠州七女湖起义

在112年前的今天,1907年6月2日(农历1907年4月22日),广东惠州七女湖起义。

七女湖起义又称‘’丁未惠州七女湖之役‘’,是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派人到广东惠州发动的起义,以响应黄冈起义。

6月2日(四月二十二日),邓子瑜和陈纯等集合少数三合会党在距惠州20里的七女湖截获清军防营枪械,击毙巡勇及水师哨弁多人。5日,进攻泰尾,清守兵溃逃,起义军乘胜连克杨村、三达、柏塘等地,旋又在八子爷打败清营管带洪兆麟。归善、博罗、龙门各地会党纷起响应,队伍增至200余人。

这次起义共持续10多天。最后因为寡不敌众,起义军埋掉枪械,自行解散。起义失败后,邓子瑜被香港华民政务司勒令离境。领导起义的另外两个人,陈纯逃亡香港,转赴南洋,孙隐于1909年被清政府广东当局杀害。

1942年6月2日——中美签署《中美租借协定》

在77年前的今天,1942年6月2日(农历1942年4月19日),中美签署《中美租借协定》。

《中美租借协定》,简称《租借协定》或《互助协定》,是1942年6月2日宋子文和美国国务卿赫尔在华盛顿签署的协议。

协定声明:“中华之防御及抵抗侵略对于美国之防御关系至为重要”。两国政府议定:美国政府将继续以美国大总统准予转移或供给防卫用品、防卫兵力及防卫情报提供给中国政府;中国政府将继续协助美国国防及其加强,并以其所能供给之用品、兵力或情报供给之。根据上述协定,中美两国政府又在华盛顿签署了8.7亿美元的《中美租界物资协定》。

1946年6月2日——意大利共和国成立

在73年前的今天,1946年6月2日(农历1946年5月3日),意大利共和国成立。

意大利位于欧洲南部,它像欧洲巨人的一只穿着长靴的脚,踩在碧波万顷的地中海之滨。意大利全国面积30万1千多平方公里,古城罗马是它的首都。

12-13世纪,意大利处于四分五裂状态,除王国、公国、教皇辖地及许多小封建领地外,威尼斯、热那亚等地建立了自治的城市国家。到15-16世纪,意大利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文艺繁荣,成为欧洲“文艺复兴”的发源地。从16世纪起,意大利先后被法国、西班牙、奥地利占领,仍是四分五裂。意大利人民为争取国家统一,不断进行反抗外来侵略和封建统治的斗争。1861年3月,意大利王国成立。1870年9月,王队攻克罗马,最终完成统一。1946年6月2日,意大利举行制宪会议选举,同时举行公民投票,正式宣告废除王国,成立意大利共和国。这一天被定为意大利国庆日。

1984年6月2日——印度金庙事件发生

在35年前的今天,1984年6月2日(农历1984年5月3日),印度金庙事件发生。

印度国内民族矛盾、教派矛盾十分尖锐。锡克教于16世纪兴起于旁遮普,并流行于此地区,阿姆利则城的金庙为其圣地。80年代初旁遮普地区的锡克教徒掀起要求独立的“卡利斯坦国”运动。锡克教极端分子组织武装部队,在金庙内设立总部。

1983年10月英迪拉-甘地总理宣布解散旁遮普邦政府,实行总理治理,并调大批警察进驻该邦。1984年5月代表锡克教徒利益的阿卡利党宣布,为制止粮食外运,从6月3日起开展“不合作运动”。旁遮普作为印度的粮仓,为印度提供一半的商品粮。阿卡利党的行动将对印度经济产生巨大影响,对面临大选的英-甘地总理十分不利。

1984年6月2日,英-甘地总理宣布出兵旁遮普邦,对锡克教金庙及其他40多个庙宇进行围攻,占领了金庙。锡克教激进派领袖宾德兰瓦勒等被打死,共有1千多人被打死,温和派领导人等7千多人被逮捕。金庙事件加剧了印度政府与锡克教徒的矛盾,英-甘地总理于同年10月被锡克教卫兵刺杀身亡。

2000年6月2日——英国多佛港发现58名偷渡客死亡惨案

2000年6月2日,英国多佛港发现了58名偷渡客死亡的惨案。在经过几天调查后,英方宣布死难者全部是中国人。英国警方是通过提取58名遇难者的指纹和血液才最终确定他们身份的。这些人全部来自福建省的偷渡者年龄大约在16岁至于43岁之间。他们被送进货车前每人只有一瓶水和一罐西红柿罐头。而58名死者最后是在密闭闷热的货车里被活活憋死的。犯罪团伙可能通过把每个外来移民偷渡到西欧,获得人均高达3万美元的暴利。

五十六个民族简介(三)

29、基诺族 (jī nuò zú)  基诺族聚居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县基诺乡及其附近地区。基诺族自称“基诺”,汉文译称“攸乐”。1979年被国务院正式确定为中国的第55个少数民族。基诺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原始宗教,但对祖先的崇拜居主要地位。传统节日以过年为重,具体时间由各村寨自定,但多在农历腊月间进行。每年阴历九月,基诺族就要过一年一度的新米节了,当地人称“好希早”。

30、京族 (jīng zú)  京族主要聚居在素有“京族三岛”之称的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各族自治县江平乡的澫尾、巫头、山心三个小岛上。京族,历史上自称为“京”、“越”或“安南”,1958年,根据本民族意愿,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定名为京族。京族主要信仰道教,少数人信仰天主教。传统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及唱哈节等。其中,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是“唱哈节”(歌节)。唱哈多在哈亭举行,哈亭是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建筑物

31、景颇族 (jǐng pō zú)  景颇族由唐代“寻传”部落的一部分发展而来。近代文献多称为“山头”,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各县的山区。1953年7月24日建立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县,1956年改为自治州。目瑙纵歌(目瑙纵歌)是景颇族人民驱恶扬善,预祝吉祥幸福的传统节日,一般在农历正月十五之后举行,为期2—3天。在景颇族的传说中是天上太阳召集地上万物参加的一种大型歌舞盛会,并由犀牛传播至人间,后成为景颇族最盛大的节日。

32、柯尔克孜族 (kē ěr kè zī zú)  “柯尔克孜”是民族自称,其含义有多种解释:“四十个部落”、“四十个姑娘”、“山里放牧人”或“草原人”等。柯尔克孜族多数居住在新疆南部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柯尔克孜族一年之中最大的节日是诺若孜节,按柯尔克孜族的历法,新月每出现一次为一个月,十二个月为一年。每年第一个月出现时即过诺若孜节,类似于汉族的春节。

33、拉祜族 (lā hù zú)  拉祜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的澜沧、孟连、双江、勐海、西盟等县。“拉祜”一词是这个民族语言中的一个词汇,“拉”为虎,“祜”为将肉烤香的意思。因此,在历史上拉祜族被称做“猎虎的民族”。祜族传统节日有拉祜年,也吃扩塔节(即春节)、火把节、月亮节和尝新节等节日。其中最隆重的节日是过拉祜年。传说拉祜族兄弟是从葫芦里走出来的。大年初一,拉祜族男女老幼都要用葫芦盛水洗手,洗去过去一年的贫困,迎来新一年的五谷丰登。

34、黎族 (lí zú)  黎族聚居在海南岛通什镇等地,据考证,黎族是由古代“百越”族的一支发展而来。早在四五千年前,黎族的先民们就在海南岛繁衍生息,成为该岛最早的居民。黎族自称“孝”、“歧”、“美孚”等。黎族名称的使用始于唐代末期,沿用至今。黎族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和“三月三”等。黎族大多数节日与汉族相同,如春节,与汉族过春节的情形基本一致。黎族特有每年农历的节日“三月三”源于黎族先人繁衍后代的一个传说。

35、珞巴族 (luò bā zú)  珞巴族主要分布在西藏东南部,人口只有2300多人,是中国人口最少的民族。珞巴,是藏族对他们的称呼,意为南方人。解放前仍存在家庭奴隶制。1965年8月正式确认为单一民族。居住在墨脱、米林一带的珞巴族沿用藏历,所有的节日和祭祀活动与藏族无多大区别。希蒙的珞巴族称年节为“调更谷乳术”节。不少地方还保留有“氏族**”的古惯。早印占区,也有许多珞巴族同胞。

36、满族 (mǎn zú)  满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三省,以辽宁省最多。在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仅次于壮族居第二位。满族历史悠久,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肃慎人,黑水靺鞨是满族的直系祖先,后发展为女真。1911年辛亥**后,满洲族改称满族。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元宵节、二有二、端午节和中秋节。节日期间一般都要举行“珍珠球”、跳马、跳骆驼和滑冰等传统体育活动。颁金节是满族“族庆”之日。1989年10月,正式把每年的12月3日定为“颁金节”。

37、毛南族 (máo nán zú)  毛南族主要聚居在广西环江县上、中、下南山区,毛南族是岭西的土著民族。唐以前的傣、宋元明的伶是他们的祖先。史籍记载称毛南族为“茅滩”、“毛难”,1986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改名为今称。毛南族的节日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必定祭祀祖先;二是多开展唱歌对歌活动。毛南族民间最大的节日是每年夏至后的分龙节。农历五月的庙节,清明节“赶祖先圩”和元宵节“放飞鸟”也是他们独有的纪念活动。

38、仫佬族 (mù lǎo zú)  仫佬族,在他们本民族的语言中,“仫佬”一词就是“母亲”的意思。主要聚居于广西罗城等县,仫佬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无文字,多数人通汉语和壮语,使用汉文。仫佬族过去崇信多神,节日较多。一年之中除十月、十一月之外,几乎每个月都有节日。三年一次的“依饭”节也叫“喜乐厚”是仫佬族最隆重的节日。“依饭”的目的主要是向祖先还愿,祈保人畜平安、五谷丰收。

39、普米族 (pǔ mǐ zú)  普米族的族源属于中国古代西北游牧民族氏羌支系,“普米”意为白人。主要居住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丽江地区的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永胜县和宁蒗彝族自治县。普米族过去崇拜多神,敬奉祖先,节日大都与祭祀活动密切相关。如大过年(春节)、清明、立夏、端午节、火把节、尝新节等节日。过去普米族民间每隔三年一年举行一次较大的小天地神灵的祭祀活动由全民族或全寨共同举行

40、羌族 (qiāng zú)  羌族现主要聚居在四川西部茂汶,羌族自称“尔玛”,意为“本地人”。早在三千年前,殷代甲骨文中就有关于羌人的记载,他们主要活动在中国的西北部和中原地区。羌族居住的山区产有世界上稀有的熊猫、飞狐、金丝猴等。农历十月初一为羌族年节。年节的宴会又称“收成酒”。年节这天全寨人到“神树林”还愿,焚柏香孝敬祖先和天神。每逢节日、婚丧、祭祀、聚会、待客或换工劳动,除饭菜丰盛外,还必备美酒。

41、撒拉族 (sā lā zú)  撒拉族主要聚居在地处黄河沿岸的青海省循化地区。撒拉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无文字,通用汉文。撒拉族男儿,多以上山伐木、下河板筏为生。此外,养蜂是撒拉人最喜爱的副业生产,园艺也是他们的特长。撒拉族主要节日有开斋节、古尔邦节等。最大的传统节日为古尔邦节,每当节日来临,撒拉族都要宴请宾客,煮手抓羊肉,炖鸡肉,做糖包、油炸蛋糕、炸馓子,做“比利买海”(油搅团)、“木丝日”(一种以油、熟面等为馅的包子)和各种烩菜。

42、畲族 (shē zú)  畲族自称“山哈”,意为住在山里的客户,传说畲族的祖籍是广东潮州。主要分布在福建福安、浙江景宁、广东、江西、安徽等省,多数与汉族杂居。1984年6月30日建立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畲家很重视传统节日,重视祖先崇拜,每年二、七、八月的十五日为祭祖日,信奉鬼神。“三月三”是畲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举行,亦称“乌饭节”。畲家很重视传统节日,每个节日吃什么都有一定的传统习惯。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