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怀孕一个月怎么打掉最安全)

万物皆甜 2023-07-18 03:24:53 网友上传

7个时间点不适合怀孕,特伤宝妈身体!再想生孩子也要等等

“我们要不要这两个月进行备孕呢?”张小姐问自己的丈夫孙先生。

孙先生说道:“你这刚刚不小心流产,那么快就要备孕吗?我们要不再等一段时间吧”

张小姐和孙先生结婚三年,最近有打算备孕的意向,很不幸的是由于没有很好的保胎,张小姐一个月之前就不幸流产。

当时流产之后,医生就嘱咐张小姐和孙先生在2-3个月之内不建议再次备孕,需要让女方把身体恢复过来之后再进行备孕。即使短时间内再次怀孕,也有可能出现再次流产的情况。

对于很多女性来说,并不是所有的时间点都适合怀孕,有时候需要经过一段时间调整,将身体状态调整到最佳之后再进行备孕,效果更佳。急于想要拥有自己孩子的夫妻千万不要贪图那么几个月的时间着急备孕,如果是以下几个时间点是不太适合怀孕的。

一 、这几个时间点不适合怀孕,遇到请千万不要去备孕

☞首先就是流产后不建议立刻怀孕。

就和我们上述故事主人公张小姐和孙先生这对夫妻一样。流产会导致女性的子宫内膜受到损伤,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修复,在流产之后卵巢功能也会受到一定损伤,这也是需要时间来恢复的。

如果在流产之后短时间内再次怀孕很容易出现二次流产,这样不仅不利于自己的身体健康,对于未来想要再次备孕就增加了难度。

因此,如果想要在流产后再次进行备孕,建议是间隔流产3个月之后,这样的时间间隔恰好能够使女性的身体状态恢复到最佳的状态。

☞同样剖宫产之后也不建议短时间内再次受孕。

剖宫产6个月内再次怀孕会面临一些风险,比如:子宫破裂,早产等等情况。因此,对于打算要二胎或者三胎的宝妈来说,我们建议在剖宫产后至少间隔18-23个月之后再次进行备孕。

当然,如果在18个月内已经怀孕了,孕妈妈们也不要过于紧张,只需要做好定期产检,保证好宝妈和胎儿的健康就可以了。

☞初次备孕的宝妈,患有妇科疾病也不建议备孕。

对于初次进行备孕的准妈妈来说,在备孕之前一定要排除自身是否患有妇科疾病,患有妇科疾病的女性也不建议在疾病治疗前进行备孕,尤其是患有炎这类生殖炎症的疾病。诸如炎这类生殖炎症会导致在女性怀孕的时候出现早产,引产或是产褥感染,感染严重者是会影响到胎儿正常发育的。

因此,对于初次备孕没有经验的准妈妈来说,在备孕之前,夫妻双方都要到医院进行全面的生殖检查,如果夫妻双方有一方出现生殖炎症,那么双方都要进行系统治疗之后再进行备孕。

如果说上面这些时间点可能是由于外界因素导致的不能备孕的时间点,那么接下来的一些不建议备孕的时间点可以说不仅仅关乎到我们准妈妈的健康,更是关乎到自身的生命。

☞准妈妈血糖控制不佳的时候不建议怀孕。

如果在没有怀孕之前血糖就偏高,进行备孕时一定要将血糖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部分育龄期的女性如果没有将血糖控制好就怀孕,会增加胎儿畸形概率和孕期相关并发症。

那如果准妈妈不幸在没有控制好血糖的情况下就怀孕了,我们也不用过度担心,只需要控制好血糖,并检查好肾脏,心脏等具有潜在血管病变的可能。因为一旦孕周期上去了,肾脏,心脏血管压力会非常大,血糖一旦控制不佳会导致各种心血管并发症。

除此以外,甲状腺功能异常也是由孕前或孕中糖尿病导致的并发症,有必要的话孕妈也可以进行甲状腺功能筛查,以此来排除并发症。

☛打算备孕的宝妈也要控制好体重,如果体重过高也不适合进行备孕。

我们平时生活大部分时间都在工作上,久坐不动很容易导致肥胖或者超重,对于打算备孕的女性来说也是不例外。

据相关调查显示,肥胖和不孕症以及妊娠期并发症高度相关。其中就包括妊娠期高血压,静脉栓塞,引产等等。有些超重的女性甚至要通过减肥手术让身体保持健康状态,那么如果自身做过这类手术之后,需要至少避孕12个月,这一年之内不建议进行备孕。避免让胎儿处在母体快速减肥的环境中,影响到胎儿的自身发育。

对于一般的女性来说,如果不是超大体重,我们只需要控制好平时的饮食以及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来起到减肥的作用,这样也就不用为了备孕还要“吃苦头”。

☛和血糖过高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就是血压高,当血压长时间保持很高时也不建议立刻备孕。

如果打算备孕的准妈妈长期出现高血压或者有高血压家族史的,要特别注意控制好血压。

在怀孕期间如果出现长期高血压不仅仅会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还会给自身的心脏,肾脏血管造成极大的压力,这个时候需要及时到医院就医,根据医生的医嘱服用高血压药物来控制。服用的时候尽量避开会致畸的药物,比如:沙坦类降压药。

☛其它时间点不适合进行备孕的——在接种某些疫苗之后不建议进行备孕。

比如:女性在接种风疹水痘疫苗之后至少要间隔一个月之后再进行备孕。如果在怀孕前没有接种过该疫苗,那么需要到生产后进行接种,不建议在怀孕期内接种。

国家疾控中心建议:在接种疫苗后1个月内不要进行备孕,至少在备孕前2个月进行各种疫苗接种。

我们上述说了女性有7个时间点不建议怀孕或者备孕,看起来怀孕时间点对于女性来说还是蛮严格的。对于普通女性来说,想要进行备孕有没有比较适合的时间点呢?有没有在一年之中比较适合备孕的月份呢?

二、 哪些时候比较适合怀孕?一年之中有没有比较适合备孕的月份?

从女性备孕角度来说,我们一般要看几个影响备孕的因素——饮食因素,气候因素,健康因素以及分娩因素。对于女性怀孕来说,一年之中夏末秋初(8-9月)和春末季节(5月)是比较适合进行受孕的。

从春末作为备孕时间来看,五月末六月初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气温也比较合适,这个时候身体素质也是一年之中恢复最好的。而且在怀孕的前三个月内,也就是当年的7-8月的夏季,也有充足的阳光和日照来满足胎儿的发育。

充分的日照有利于促进对钙,磷等元素的吸收,对胎儿的骨骼发育有益。那么对于宝妈来说,也有利于减少感冒等疾病的发生。

另外,在春季流行性感冒现象是比较频繁的,因此在春季(3-4月份)进行备孕并不是一个好的时间点。

而到了春末(5-6月份)这种流行性感冒大大减少,这个时候受孕胎儿能够有稳定的生存环境。在这个时间点怀孕,从怀孕到孕晚期,气候都是比较适应孕妇的。因此这个时间点怀孕是比较好的选择。

另一个最佳受孕时间点就是夏末秋初(8-9月份)。

其主要原因就是在10月份果蔬种类比较多,而对于在8-9月份受孕的孕妈来说,妊娠时间恰好在10月份左右。在妊娠期间,孕妈的胃口往往会发生改变,食欲不振,这个季节恰好能够给孕妈提供更多的饮食选择,从而满足孕妈对于各种营养的需求。

建议在8-9月份受孕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孕妈的分娩期。按照怀孕9-10个月来推算,从每年8~9月受孕,那么分娩期一般会在次年的4-5月份,也是温度极为适合,春暖花开的季节,准妈妈在“坐月子”的时候能够更快恢复身体。

我们了解了一年之中哪些时间点是比较适合备孕之后,一定很想了解对于女性什么年龄段是比较适合生孩子或者备孕的。其实很多专家的看法都不太一样,那么女性在什么年龄适合生育,在什么年龄不适合生育呢?

三 、对女性来说,什么年龄生育是最佳的?

一些专家说女性最佳生育年龄为24-29岁,还有一些认为24-35岁生孩子都是可以的。根据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我国女性平均生育年龄为29.13岁,这个年龄比2000年的时候推迟了2.82岁,也就是说现代女性生育年龄是呈现逐渐增长的态势。

至于对于女性来说,“什么年龄生孩子最好”最好这个问题恐怕是没有标准答案的。不过在世界上女性生育年龄是有一些比较极端的案例的。比如:67岁的西班牙老妇在2006年曾经诞下过一对双胞胎,进而也成为“世界上最高龄的产妇”。

其实,对于女性来说,年龄在24周岁左右就算是最佳的生育时机了,这个年龄身体发育基本成熟,子宫的机能也达到了最为巅峰的状态,在生育后身体恢复也比较快,非常适合生育。

而如果女性超过35岁进行生育,一方面可能受制于生活方面的压力,另一方面自己身体机能不如更加年轻的女性,产后恢复比较慢,这也就是为什么老一辈总说超过35岁就算是高龄产妇的原因了。

我们所说的高龄产妇通常指的就是35岁之上第一次进行妊娠的产妇。

从身体上来说,35岁之后女性子宫肌肉收缩力减弱,流产或者难产风险急剧增大。同时,大龄产妇对于妊娠反应也比较敏感,往往孕吐剧烈,产后体内以及身体的恢复也比不上年轻的产妇。随着年龄的增长,卵子的质量下降,受精的时候染色体异常概率比较高,那么胎儿致畸率也会比较高。

但是,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有一项比较有意思的研究表明,虽然女性在24-30岁左右是最佳生育年龄,但是在30-39岁生下的孩子却要比在20多岁生下的孩子要更加聪明。对于这一点医生呈保留意见。

这可能是因为30岁之后家庭条件都更好,可以给孩子提供更好的学前教育,所以这个阶段生的孩子会更聪明一些。可能是因为女性在30岁左右的年龄更加成熟生育孩子的时机也更好。

结语

总之,对于打算备孕的孕妈一定要注意在孕前的身体状况,最主要的就是查看自身是否有高血压,血糖高以及妇科疾病等影响胎儿发育的疾病,如果有,最好是在控制不错或者完全治愈的情况下进行备孕。

另外,在备孕前也要咨询产科医生自己的身体是否达到备孕的标准,以免在备孕的过程中出现各类并发症从而影响到胎儿的正常发育。

参考文献:

【1】桂菁. 高龄孕妇备孕指南[J]. 母婴世界, 2011(6):2.

【2】姚敏. 备孕期间有哪些注意事项[J]. 2020.

【3】李小娟, 陈静, 程芳. 妊娠孕妇高血压疾病危险因素调查及与其围产结局的相关性分析[J]. 罕少疾病杂志, 2022(029-003).

【4】王兰春. 谈医学营养指导对孕妇糖尿病分娩结局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9年7卷16期, 175,177页, 2019.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