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郁达夫简介)

浮生如梦 2023-08-14 05:57:01 网友整理

日本投降后,为何还敢秘密杀害郁达夫?凶手找到时,头发已经花白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这是郁达夫《故都的秋》开篇的两句话,写得多好啊,可郁达夫的结局却尽显悲壮。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身在苏门答腊岛西部巴爷公务的郁达夫很高兴。

郁达夫没想到,两个星期后他将被日本宪兵杀害。1945年8月29日晚,郁达夫被人带走,9月17日被秘密杀害于当地的一处丛林,时年49岁。日本当时已经投降,为何还要杀害郁达夫?让我们把时间追溯到1938年。当年郁达夫接受了新加坡《星洲日报》的邀请,远赴新加坡担任该报纸的主笔。

郁达夫在该报上发表了大量宣传抗日的文章,期间组了“星洲华侨义勇军”号召华侨积极抗日。1942年日军占领新加坡,郁达夫等人辗转到了印尼苏门答腊岛中西部的巴亚公务,他化名“赵廉”,为躲避日军的杀害,他联合流亡南洋的一些中国人开办了一家名为“赵豫记”的酒厂。

郁达夫用汽油桶装酒卖给日军,他笑着说:“我虽无力杀死日本人,我要用含酒精度的烈酒醉死日本人!”在此期间,会日语的郁达夫救助了大量流亡南洋的抗日志士,这一切都被日军侦查到。

郁达夫遇害后,国内外的调查一直没有停止。1985年9月27日,新华社报道了调查结果。早在1966年,日本横滨市立大学副教授铃木正夫就开始了调查,为此撰写了《苏门答腊的郁达夫》。铃木正夫遍阅日本国内史料,还实地到苏门答腊郁达夫生活过的地方走访,最终他找到了当年下令杀害郁达夫的日军宪兵班长。

铃木正夫找到这个日军宪兵时,这个宪兵已经是年过花甲、满头白发的老人。铃木正夫说他接到上级通知,立即处死“赵廉”。至于杀害郁达夫的原因,这位宪兵表示自己也说接受了上级命令,目前绝密文件和档案都没有解密,所以无法真正了解郁达夫的死因。

笔者查阅资料,发现早在1937年8月郁达夫就上了日本警视厅的“日支人民战线”黑名单。当郁达夫来到新加坡时,他很快又成为南洋华人文化界抗日的领袖,日军对其恨之入骨。郁达夫完全可以不要这样做,可他用强烈的家国情怀。

早在1945年大年初一,郁达夫就写了一份遗嘱,“余年已五十岁,即今死去,亦享中寿。天有不测风云,每年岁首,例作遗言,以防万一。自改业经商以来,时将八载,所有盈余,尽施之友人亲属之贫困者,故积贮无多……”在这份遗嘱中,我们看到了一位宁死不屈的战士。

参考资料:《苏门答腊的郁达夫》

近代文学家郁达夫,一生荒淫无度,狎妓竟是照顾底层人民?

郁达夫我国著名的爱国主义作家、抗日领袖郁达夫,同时还是著名文学家徐志摩、郭沫若和鲁迅先生的挚友,也是作家中极少数穷苦出身的人。

从小贫苦遭遇,形成后来极端写作风格

郁达夫从小父亲就去世了,靠母亲一个人养活一家子。后来迫于生活压力,姐姐被当作童养媳卖了出去,哥哥也长时间外出读书不回来。他和母亲经常被人欺负、嘲笑,受了委屈也只能和母亲相拥哭泣。这就使得他从小缺乏了一种对家庭的归属感,从而导致了他后来的文学作品中,常有一种极端苦闷的感伤情绪,同时又描绘出了很多纯净、美好的人性、人情的画面。

就在这种极端的环境下,他的母亲都辛苦地供他和哥哥两人读书,后来郁达夫在读书方面特别有天赋,1913年,跟随哥哥赴日本留学,并开始尝试小学的创作。到了日本的郁达夫,时常因为中国的贫弱而被日本人看不起,再跟上小时候的经历,使得他异常的敏感,便开始对女孩子有种特别的亲近感。

日本留学,开始荒淫生活

在日本留学的时候,他先是爱上了一家杂货店主的女儿,但是因为自卑不敢表白,只是通过来发泄欲望,回国之后更是将自己的这种经历写成了个一本书《沉沦》,这本书也成了中国第一部短篇白话小说。当时《沉沦》发表后,一下子引起来轰动,郁达夫凭借这一部2万字的小说就赚了1000大洋(当时普通教师一个月收入30大洋左右),直接在上海买了一栋别墅。

当时在日本时的郁达夫,因为各种精神上的压力,在一次喝醉酒之后就去嫖妓了,将自己的第一次献了出去。而且在《郁达夫自传》中还真实记录了他狎妓的经历。“受了龟儿鸨母的一阵欢迎,选定了一个肥白高壮的花魁女……”

第二日清晨,郁达夫就陷入了深深的自责和懊悔,但是这种忏悔只是短暂的。之后的郁达夫就如同吸毒上瘾一般,深深的陷入了寻花问柳的泥潭中,而且随着其这种行为越来越频繁,他也彻底破罐子破摔,给自己找了个安慰自己的理由:“索性沉到底罢!不入地狱,哪见佛性,人生原是一个复杂的迷宫”。开始了接下荒淫无度的东洋生活。当然,释然以后的郁达夫怎么会浪费这么好的生活题材,便将此事也写进了自己的文章《雪夜》中。

后来,可能郁达夫觉得这个理由为自己开脱过于牵强,便又提出了一条理由:“我想人既是动物,无论男女,欲念总不能除,而我既是男人,女人当然是爱的。”而之后成名的他,为自己的这种糜烂的生活写了一段更加荒谬的解释:“我是两性问题上的一个国粹保存主义者,最不忍见我国娇美的女同胞,被那些外国流氓去足践。我在外国留学时代的游荡,也是本于这主义的一种报复的心思。”当然,后来回国也是这样“报复”我国的女同胞。

在此期间,他仍然喜欢着杂货店店主的女儿隆子,并且给她写了很多情诗,最后,隆子在他情诗的进攻下沦陷了。可惜由于一次在茶楼被日本人公然侮辱,触碰了他内心的自卑,导致他毅然决然地和隆子分手,于1921年回国。

回到家,家中的媳妇孙荃早已等他多时。原来早在1920年,他就和曾经指腹为婚的孙荃小姐结了婚。新婚之日,新娘还送给了新郎一枚钻戒,并赠言:“嫁夫随夫,同甘共苦,不慕荣富,唯望夫君,谨慎为人,事业有成。”可见,孙荃在当时也算是一位有情调的才女,只可惜这枚钻戒后来被郁达夫用在了赎娼妓(上文的隆子)上。

狎妓原因的内心转变

1921年,回国的郁达夫,在安庆法政专校教授英语,除了上课就是在喝酒,以及在窑子里排忧解压来消磨时间,而且在他的好友易君左的描述中得知,郁达夫在窑子里要求陪宿姑娘必须有三个条件:年龄偏大、相貌偏丑、没人疼爱过。根据这三点,郁达夫对窑子里一位名叫海棠的姑娘(天生一副朱洪武的异相,嘴可容拳,下巴特长,而上额不容三指)产生了感情,并时常以诗书相送。

朱洪武

到了1923年,郁达夫辞去了工作,开始前往北京大学担任讲师,在这段时间他可谓是将自己颓废的生活发挥到了极致,“一般人所谓的排忧解闷的手段,一时我也曾用过的手段,如醉酒妇人之类,对于现在的我,竟完全失去了它们的效力”--《一封信》,就在无法排忧解闷的时刻,他在北京又认识了一个名叫银弟的风尘女子,并与其打得火热,只是这名女子不满足他的三个要求,其年龄偏小。至于他和银弟的关系,根据《街灯》《寒宵》《祈愿》等多篇文章里的描述,似乎并不是简单的人肉买卖。(感兴趣的可以自行去看这几篇文章)

后来的郁达夫,依然经常逛胡同,而且还是根据那三个条件来找姑娘,只是很少留宿,为的就是照顾下生意,叫她们过得好一点。因为这些姑娘大多来自社会底层,为生活所迫才沦落至此,郁达夫经常可以从她们身上看到自己以前的影子,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1927年,他在上海又认识了身材高挑,年仅21岁的王映霞,初次见面就被王映霞的妩媚的曲线和可爱的容貌所吸引,并对其展开了疯狂地追求。第二年,他毅然地决定与自己的结发妻子离婚,与王映霞举行婚礼。可是时间久了,郁达夫的酗酒和不修边幅,使得他俩经常吵架,最后,王映霞受不了而选择了出轨。而郁达夫知道后,直接将妻子的这种事情发表在了报刊上,俩人便一拍而散。而且在和王映霞婚姻期间,他还和歌星玉娇纠缠不清,离婚后他还找了李筱英和何丽有两任妻子。

王映霞

1938年,时年42岁的郁达夫应《星洲日报》社长胡昌耀之邀,带着家人去往新加坡,担任《星州日报》主笔。1942年初,在日军的进攻下,新加坡沦陷。郁达夫、胡愈之、王任叔等19人被迫撤离到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省,他们辗转到达一巴亚公务市,继续进行着地下抗日活动,安顿下不久,日本宪兵便将此地占领。之后被日本人监视,为了掩护队友撤退而放弃自己撤退,最后于1942年8月惨遭杀害。

虽然很多人对郁达夫生活作风自己的看法,不过他在生活和感情上的糜烂,究其原因,只不过是他内心深处对于爱情的渴望和害怕孤独的自卑体现。而且他这种糜烂的生活也极大地丰富了他小说的创作内容,更何况他一生都站在底层人民的这一方,爱国之心一生都未曾改变,一直到最后一刻。所以,还是希望大家尽量客观地看待一个人,特别是公众人物,不要过度吹捧也别过度抹黑。毕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郁达夫》诗词全集(29首)

郁达夫(1896年12月7日-1945年9月17日),男,原名郁文,字达夫,幼名阿凤,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作家、革命烈士。

郁达夫是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一位为抗日救国而殉难的爱国主义作家。在文学创作的同时,还积极参加各种反帝抗日组织,先后在上海、武汉、福州等地从事抗日救国宣传活动,其文学代表作有《怀鲁迅》、《沉沦》、《故都的秋》、《春风沉醉的晚上》、《过去》、《迟桂花》等。

三十四年(1945年)八月二十九日,郁达夫被日军杀害于苏门答腊丛林。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追认郁达夫为革命烈士。1983年6月20日,民政部授予其革命烈士证书。

郁达夫在文学创作的同时,积极参加各种反帝抗日组织,其创作作品有《沉沦》《故都的秋》《春风沉醉的晚上》等。1945年郁达夫被日军杀害于苏门答腊丛林,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1

《钓台题壁》

不是樽前爱惜身,佯狂难免假成真。

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

劫数东南天作孽,鸡鸣风雨海扬尘。

悲歌痛哭终何补,义士纷纷说帝秦。

2

《满江红·三百年来》

三百年来,我华夏威风久歇。

有几个,如公成就,丰功传烈。

拔剑光寒倭寇胆,拨云手指天心月。

到于今,遗饼纪东征,民怀切。

会稽耻,终须雪。

楚三户,教秦灭。

愿英灵,永保金瓯无缺。

台畔班师酣醉石,亭边思子悲啼血。

向长空,洒泪酹千杯,蓬莱阙。

3

《乱离杂诗》

草木风声势未安,孤舟惶恐再经滩。

地名末旦埋踪易,楫指中流转道难。

天意似将颁大任,微躯何厌忍饥寒。

长歌正气重来读,我比前贤路已宽。

4

《乱离杂诗》

飘雪琴剑下巴东,未必蓬山有路通。

乱世桃园非乐土,炎荒草泽尽英雄。

牵情儿女风前烛,草檄书生梦里功。

便欲扬帆从此去,长天渺渺一征鸿。

5

《三月一日对酒兴歌》

愁怀端赖麴生开,厚地高天酒一杯。

未免有情难遣此,本来无物却沾埃。

杨枝马上驰成骋,桃叶横江去不回。

醉死何劳人荷锸,笑他刘阮是庸才。

6

《癸丑夏夜登东鹳山》

夜发游山兴,扶筇涉翠微。

虫声摇绝壁,花影护禅扉。

远岸渔灯聚,危窠宿鸟稀。

更残万籁寂,踏月一僧归。

7

《中秋口号》

三湘刁斗倍凄清,举目中秋月正明。

索句深宵人寄感,倾杯对坐客多情。

每怀旧雨天涯隔,尚有疑云海上生。

圆缺竟何关世事,江流不断咽悲声。

8

《过小金井川看樱,值微雨,醉后作》

寻春携酒过城西,二月垂杨叶未齐。

细雨成尘催小草,落花如雪锁长堤。

社前新酿家家熟,陌上重楼处处迷。

我亦随人难独醒,且傍锦瑟醉如泥。

9

《谢十万山人寄赠梅花图》

十年不见山人面,寄得梅花来故人。

梦里不知春色相,图中犹见老精神。

笔花数点开天地,玉影一枝净无尘。

子固补之多应俗,梅花君是旧前身。

10

《南天酒楼饯别王映霞》

自剔银灯照酒卮,旗亭风月惹相思。

忍抛白首名山约,来谱黄衫小玉词。

南国固多红豆子,沈园差似习家池。

山公大醉高阳日,可是伤春为柳枝。

11

《乙亥夏日楼外楼坐雨》

楼外楼头雨如酥,淡妆西子比西湖。

江山也要文人捧,苏堤而今尚姓苏。

12

《过岳坟有感时事》

北地小儿贪逸乐,南朝天子爱风流。

权臣自愿成和议,金虏何尝要汴州!

屠狗犹拼弦下命,将军偏惜镜中头。

饶他关外童男女,立马吴山志竟酬。

13

《为林建兄题陈月秀女史画《匡庐图》》

彭郎依旧小孤单,几叶轻舟懒下滩。

为恋匡庐颜色好,秋来枫树半林丹。

14

《赠鲁迅》

醉眼朦胧上酒楼,

彷徨吶喊两悠悠。

群盲竭尽蚍蜉力。

不废江河万古流。

15

《秋兴》

桐飞一叶海天秋,戎马江关客自愁。

五载干戈初定局,几人旗鼓又争侯。

须知国破家何在,岂有舟沉橹独浮。

旧事崖山殷鉴在,诸公努力救神州。

16

《题悲鸿画梅》

花中巢许耐寒枝,

香满罗浮小雪时。

各记兴亡家国恨,

悲鸿作画我题诗。

17

《病中作》

生死中年两不堪,生非容易死非甘;

剧怜病骨如秋鹤,犹吐青丝学晚蚕。

一样伤心悲命薄,几人愤世作清谈?

何当放棹江湖去,浇水桃花共结庵。

18

《梦醒枕上作,翌日寄荃君》

万一青春不可留,自甘潦倒作情囚。

儿郎亦是多情种,颇羡尚书燕子楼。

19

《题新云山人画梅》

十年孤屿罗浮梦,每到春来辄忆家。

难得张郎知我意,画眉还为画梅花。

20

《送担风》

春风南浦暗销魂,话别来敲夜半门。

赠我梅花清几许,此生难报丈人恩。

21

《临安道上野景》

泥壁茅篷四五家,山茶初茁两三芽;

天晴男女忙农去,闲杀门前一树花。

22

《槟城杂感》

故园归去已无家,传舍名留炎海涯。

一夜乡愁消未得,隔窗听唱花。

23

《西天目妙高峰积雪未消,因两宿禅源寺内》

三月春寒雪满山,高峰遥望皖东关。

西来两宿禅源寺,为恋人间水一湾。

24

《南游吟草》

武夷三十六雄峰,九曲清溪境不同。

山水若从奇处看,西湖终是小家容。

25

《自叙诗》

家在严陵滩下住,秦时风物晋山川;

碧桃三月花似锦,来往春江有钓船。

26

《为晓音女士题海粟画《芦雁》》

万里南飞客感深,露香菰米费搜寻;

炎荒怕读刘郎画,一片蒹葭故国心。

27

《梦醒枕上作》

床前凉月夜三更,帘外新霜雁一声。

梦到阑珊才惜别,秋到我辈独无情。

私家礼乐麟毛少,乱世文章马骨轻。

惆怅此生闲里过,洛桥愁听杜鹃鸣。

28

《过龙华,闻北京》

干戈满地客还家,望里河山镜里花。

残月晓风南浦路,一车摇梦过龙华。

29

《钱牧斋》

虞山才力轶前贤,可惜风流品未全;

行太卑微诗太俊,狱中清句动人怜。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