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八字(俞敏洪八字命理解析)

凉话刺骨 2023-08-11 19:42:44 网友上传

俞敏洪:三次高考逐梦北大,10平米小房间,发展出教育巨头新东方

1962年9月4日,江苏省江阴市出生了一名男婴,那个年代在农村出生的男娃,大多的命运都是读完中学回家务农结婚生子。

但是谁也想不到,这名名叫俞敏洪的男婴,将会在30多年后颠覆中国教育模式,更让人想不到的是,他用叫卖的方式,挽救了一个千亿的教育帝国。

来之不易的高考机会

俞敏洪是不服输的典型代表,他或许不是最强最优秀的人,但他骨子里的那股韧劲让他一直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无论前路多么曲折。

1976年,俞敏洪初中毕业,因为那时的特殊政策,家里只能有一人在上高中,而这个求学的机会因为年龄的原因被俞敏洪的姐姐占据了。

那时全国还未恢复高考制度,身强力壮的青年男性正是家里务农的主要劳动力,对于没能继续上成高中,俞敏洪本人并不觉得有多可惜,可能是从未接触便没有太多遗憾,也可能是体谅父母劳作辛苦,自己留在家里也能多帮衬帮衬。

俞敏洪不介意,不代表他妈妈也不介意,那个年代愿意供女孩求学的父母本就是少数,尽管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妇女,但俞敏洪的母亲深知教育的重要性,在妈妈的努力下,14岁俞敏洪得以重返高中校园。

这一回头,便改变了俞敏洪的一生。

1977年年末,同志决定恢复高考的消息传遍全国的每一个角落,上至干部军人下至工人农民,每个人都平等的拥有了改变人生的机会。

但那时刚上高中没多久的俞敏洪根本不敢肖想自己能进入高等学府深造,拥有在高中学习的机会就已经是他的幸运了,那遥远神秘的大学,又怎会与他有关呢。

这略微带有一点自卑的想法被班主任的一番话给改变了。

俞敏洪的班主任是南京翻译局下放到他们高中来教书的,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班主任对他们说“我清楚的知道你们这些孩子一个都考不上大学,但我还是希望你们去试一试,要是你们有幸被大学录取,你们的人生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要是努力了没有考上,日后在在田间劳作时,抬头的间隙,扛着锄头望一望天,还能想一想,曾经,我也努力考过大学。”

老师的言辞恳切,言语之间透露着一股淡淡的诗意,这一抹诗意化作勇气飘进了所有学生的心里。

三次高考,终成北大学子

1978年,高考恢复的第二年,全国统一命题,尽管农村的教育水平落后,但俞敏洪班上的同学,每一位都报了名。

那一年,俞敏洪班上只有一位学文的同学被常熟市一所师范专科院校录取,后来这名同学成为了一名小学校长,很可惜,这个人并不是俞敏洪。

第一次高考俞敏洪英语只考了33分,这样的低分别说本科了,专科都与他无缘。

这次高考失利妈妈没有责怪俞敏洪,没有考上学校的俞敏洪只能回家种地,但他没有就这样放弃,他对知识的渴望已经被点燃,那么诱人的机会曾在他的眼前划过,只要再努力一次,一定能考上的吧。

在家劳作了两个月,初中校长把俞敏洪请回当地中学当老师,俞敏洪一边备课教学一边挑灯夜战进行复习,他所有的课余时间都在备考,这一年,俞敏洪的目标是去年同学成功上岸的常熟师专。

1979年,俞敏洪参加了人生中第二次高考,高考结果很快就出来了,英语成绩由33分提高到了55分,虽然成绩提高了,但常熟师专的分数线也提高到了60分,俞敏洪又一次与心仪的学校失之交臂。

那一年参加高考的人数有468万人,但只录取了28万人,录取比例仅为6.1%,要知道2018年全国有975万人参加了高考,录取了715万人,录取比例高达73%。

这一次回家,俞敏洪跪在了母亲面前,他恳求母亲再给他一次机会,但俞敏洪坚定的语气也在告诉母亲,他一定要参加第三次高考!

面对儿子的执着,俞敏洪妈妈别无他法,她将家中长辈全部请到祠堂中,告诉了大家自己儿子要参加第三次高考的消息,同时妈妈也向所有人开口,她要借钱。

俞敏洪很清楚,这将是他最后的机会。

第三次高考的备考过程中,俞敏洪没有干农活、也没有在中学任教,他来到市里,参加了江阴市教育局建立的专门针对外语学科的辅导班,这一次俞敏洪完全脱产学习,他选择了放手一搏!

因为是第三次备战高考,老师觉得俞敏洪经验丰富,破例让成绩并不突出的他担任了辅导班的副班长。

在辅导班学习的时光是辛苦的,却也是充实的。俞敏洪每天早上带领大家晨读,课间和班上的同学一起讨论难题、背诵课文,宿舍熄灯之后,大家还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背诵单词,努力的成效在俞敏洪身上似乎并不明显,1980年春节假期前夕,八九十人的班级里,身为副班长的俞敏洪排名倒数第十。

那年春节辅导班只放了一星期的假,难得的放松时刻,俞敏洪却一天都没有休息,在这期间,他将四五十篇课文背的滚瓜烂熟。

或许是上天看到了俞敏洪的努力,1980年3月,倒数第十的俞敏洪变成了年级第一,而这份质的突破,让俞敏洪将目标从常熟师专升级为北京大学!

白驹过隙,1980年高考很快就开始了,两个小时的英语作答时间俞敏洪仅用了40分钟便交卷了,辅导班老师得知了他的疯狂行为后怒不可遏,直接抽了俞敏洪一耳光,老师觉得,俞敏洪毁了自己上北大的希望。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1980年高考满分为500分,俞敏洪考得了387分的高分,而这一年北京大学的录取分数线是380分,俞敏洪忐忑的在志愿栏上,填上了自己梦想中的学校,北京大学!

1980年8月,填完志愿在地里耕作的俞敏洪被队上的人喊走,说是有消息通知他,那天,教育局局长亲自通知俞敏洪,他被北京大学录取了!

俞敏洪乐疯了,他一路蹦跳狂奔,甚至逼停了在路上行驶的大卡车。

这时,距离北京大学开学只剩下一周的时间,村里人借来了一辆拉土的大卡车将俞敏洪从江阴拖到了常州,到达常州后俞敏洪在火车上站了36个小时才到达北京,兴奋和喜悦之情久久不散,俞敏洪一点都不觉得累,一路奔波抵达北京,俞敏洪崭新的人生,开始了!

想象与现实,截然不同

满怀憧憬来到北大校园的俞敏洪,却并没有过上想要的生活。

在当初备考时,俞敏洪学的是哑巴英语,只顾着埋头背单词和语法,他发音很不标准,甚至被人笑称能听出老家在哪,听和说对于俞敏洪来讲,是件难事。

刚入校时,因为高考的英语成绩不错,俞敏洪最开始被分到了最好的班级A班,但没过多久,俞敏洪便被调到了C班,这个班被戏称为语音语调及听力障碍班。

因为出身于农村,俞敏洪不仅英语发音不好,就连普通话也说不流畅,在班级里做自我介绍时,甚至有同学站起身问俞敏洪会不会说日语。

语言上的困难暂且放到一边,与同学的差距也让俞敏洪倍感焦虑。

俞敏洪的同学多得是省状元,和他们相比,俞敏洪仅仅是一个运气好了点的压线生。课余时间,已经超过俞敏洪一大截的同学们永远都在看书,而俞敏洪甚至连《红楼梦》都没读过。

俞敏洪拼命追赶,但在学期末,他仍旧是班级里垫底的人。这一切好像又是高考的重演,但却并不像高考那般,只要自己努力就可以出头。

在北大永远都做不好的俞敏洪甚至没有得到女生的喜欢,没有人照顾他敏感的内心,没有人安慰他焦躁的情绪。

俞敏洪深深地感觉到,自己在北大就是一个失败者,他永远是别人的陪衬,是大伙眼中幸运的那个人,却永远不是优秀的那个人。

负面情绪无时无刻都在侵蚀着俞敏洪,由心影响到身体,进入大三后,俞敏洪生了一场名叫“传染性浸润肺结核”的重病,这场病导致俞敏洪不得不休学一年。

在北京大学附属医院治疗的俞敏洪一下子时间多了起来,卧床养病的他爱上了写诗,他将情绪融入进文字,也正是这样,俞敏洪找到了自己的救赎之路。

他通过诗词来舒缓自己的内心,他在文字中一点一点地与自己和解。

发音不好怎么了,俞敏洪便每天早上跟着收音机练英语、练普通话。阅读量不如同学又怎样,他会将钱省下来,全部都用来买书,空闲时间全部用来看书。没有女生喜欢更不算什么,没有人爱自己,那便自己爱自己。

直到毕业,俞敏洪都没有成为班级里最优秀的那个人,但是北大教会他的,是哪怕在逆境之中,也可以正确面对生活的态度与勇气。俞敏洪用北大知识的涌泉,浇灌出了属于自己的生命之花。

一波三折,创造教育帝国

1985年从北京大学毕业后,俞敏洪被返聘为教师在北京大学任教,担任北大外语系教师一职。

从农村到城市,从复读生到北大教师,俞敏洪如果扎根在此,也算是完成了阶级的大逆袭,但人生那会就这样风平浪静下去。

俞敏洪在北京大学任教两年之后,学校里突然刮起了一股留学浪潮,看着往日同学纷纷坐上留学这辆东风车,平平淡淡教书的俞敏洪也忍不住跟着动心了。

那时的托福考试满分为677分,而俞敏洪在毕业那年就已经考出了580分的高分,虽然语言不是留学的障碍,但并不鼓囊的钱包是。

此后的三年里,俞敏洪不停地提交出国留学申请,虽然他获得了不少学校的录取通知,但没有学校愿意给出全额奖学金,没有奖学金的支持,俞敏洪完全负担不起留学的费用。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那时美国对中国留学生的政策也开始缩紧,俞敏洪出国留学的希望越来越渺茫,申请学校的漫长三年里,消耗掉的不仅是俞敏洪想要出国留学的信心,还有他本就不充盈的积蓄。

囊中羞涩、迫于无奈,俞敏洪便利用课余时间到外面兼职托福培训,渐渐地,这位上课充满喜欢鼓励大家,课也讲的精彩的托福老师的名字,开始被越来越多的学生熟知。

1990年,北大教师俞敏洪借着学校的名头私自在外教学的事情被北京大学发现了,一时间,北大的广播里、有线电视里、路边的橱窗里,到处都是北京大学对于俞敏洪的处分决定。

迫于压力,1991年,俞敏洪辞去了北京大学外语系教师一职,兜兜转转数十年,俞敏洪难道最终要落得一个一无所有的下场吗?

为了活下去,为了养家糊口,俞敏洪干脆拉上妻子,一起开办了托福培训班。

尽管培训班的启动资金少,但俞敏洪怕培训班名头小没人愿意来,所以,他找了一家民间大学“东方大学”作为培训学校的挂名处,每年给东方大学交15%的管理费。

还没开班便花出去了不少钱,为了省钱俞敏洪在中关村租了一间十平米的小屋作为教室,那屋又小又破、漏风又漏雨,支张桌子支把椅子,挂个“东方大学英语培训”的牌子,新东方的前身变这样悄无声息的开业了。

尽管条件落后,但这些困难依旧阻止不了俞敏洪的办学热情。

为了拉倒更多的生源,在北京寒风刺骨的冬天里,俞敏洪骑个自行车就到处发传单,有时他拎着浆糊桶粘广告,常常没走很远浆糊桶便被冻结实了。

开张第一天,俞敏洪只招到了两个学生,这两个学生一脸狐疑地跟着俞敏洪走进破破烂烂的教室内,上下打量着环境,就差将你是骗子几个字写在脸上了。

见到情况不妙,俞敏洪赶快推销起了自己,两个学生犹犹豫豫地交了钱,后来还折返回来将钱拿了回去。

后来有一天周六,一次性来了三个学生,很干脆地交完钱就走了,那笔学费俞敏洪数了又数,一直兴奋到晚上,嘴里还嘟囔着,这是我在北大四个月才能挣来的工资啊。

为了避免学生不放心,俞敏洪在自己的报名册上编了30个名字,再有学生过来报名,便从第31个空格开始写起。

这一招果然好使,来交钱的学生都不疑有他,很爽快地便交了学费。

那时,别的地方类似的培训收费要300-400元,而俞敏洪只要160元,靠着产品和价格的双重优势,俞敏洪的培训班越做越红火,后来有了资金换了一个大教室,仅能容纳300人的教室硬生生挤下了500人,俞敏洪成功的将托福培训班,做大了。

1995年,俞敏洪实现了第一笔财富积累,现在这笔钱足够支持他去海外留学。俞敏洪确实拿着这笔钱飞到了国外,但是他没有去留学,而是飞去了加拿大,找曾经同在北大任教的好友兼同事——徐小平。

徐小平被俞敏洪的创业故事所打动,选择回国和俞敏洪一起,将新东方做大做强。随着王强、包一凡、钱永强等昔日好友一个个加入新东方,新东方逐渐发展壮大。

2000年,新东方在广州、上海设立了分校。

2001年,新东方教育集团正式挂牌上市。短短两年后,便相继在武汉、西安、成都、深圳等八地设立了分校。

2004年,新东方少儿英语品牌诞生。

2005年至2011年,新东方又在厦门、长沙、南昌、昆明、石家庄等37地设立分校,真正做到了,遍布全国。

新东方也的市值也达到了千亿以上,开启了由它所引领的国内教培行业的辉煌时代。

大厦将倾,凤凰涅槃

2021年7月,《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政策”正式出台。

新东方这样的教培行业巨头一夜之间蒸发千亿市值,为了响应国家号召,2021年9月17日,俞敏洪在新东方的高管会议上正式宣布,新东方停止小学和中学学科类业务的招生。

之前一点一点在各个城市开起来的教学点也要逐步关闭,教学点内的课桌椅全部捐给贫困学校使用。与此同时,新东方还将开始大面积裁员,发展这么多年,新东方在职员工有10万人左右,2021年年底,预计裁员40%。

一时间唱衰新东方的消息甚嚣尘上,万丈高楼平地起需要一群人一起一点点的努力,但高楼倒塌,却只要一瞬间,这一次,花甲之年的俞敏洪好像真的无法翻身了。

就在一群人开始准备嘲笑俞敏洪时,俞敏洪却带着剩下的伙伴们寻求转型之路。

2021年12月28日,新东方正式宣布成立“东方甄选”,以现在最流行的直播间带货形式开始售卖助农产品。

此消息一经发布,许多人嘲笑俞敏洪,说他老糊涂,转型就转型,还选择了一个与教培牛马不相风及直播行业,这不就是给倒闭推波助澜吗。

众说纷纭,新东方却屏蔽了所有的负面声音,开始认真准备适应新的行业。

但转型依旧是艰难的,哪怕有新东方出品这个名头在,东方甄选刚开始播的几个月,带货的农产品没有引起一点水花。

主播们也是由讲师转型而来,不会产品之间的串词,不知道介绍产品哪些重点,甚至连直播间上链接都要一点点摸索着来,最惨淡的时候,东方甄选直播间的观看人数不超过两位数。

曾经是巨人的新东方,如今变成了一名没有保护、蹒跚学步的婴儿。

东方甄选的所有人在一次又一次的冷遇中坚持了下来,好在,希望的曙光终于到来!就像新东方的经营八字方针所说,打动人心、超越期待。

2022年6月15日,东方甄选直播间主播董宇辉在各大网络社交平台爆火,董宇辉之前是新东方的英语教师,在直播卖货时,顺势教起了网友们英语。

牛排的单词、平底锅的单词在一次直播中被普及到了各个年龄段的消费者的脑中,网友们调侃“主播好像是真的像教会我们”的话题也在网络上引起了热议。

就这样,最有文化的东方甄选直播间彻底崛起,之前因双减政策暴跌的新东方股价瞬间上涨500%,东方甄选直播间,做到了一个奇迹!

在热度持续的时间里,董宇辉也牢牢抓住了流量,他卖玉米卖出了消费者的眼泪,他卖苹果卖出了消费者的童年,他用心去感受每一件商品,然后用商品将这一份真情,传递给了千万消费者。

如今,东方甄选直播间一天的销售额可达1500万元,粉丝数量更是暴涨突破千万大关,东方甄选的粉丝数量从0到100万走了整整六个月,而从100万到1000万,只用了短短三天。

俞敏洪用事实告诉那些不看好的人们,无论是讲台还是直播间,只要用好的产品作为载体传播大众需要的文化,就永远不会被时代抛弃。

我们由衷地希望,未来的东方甄选可以给我们带来更多更好更实惠更健康的农产品,同时也让我们学到更多更有用的英文单词~

俞敏洪先生,麻烦你好好道个歉

昨天,新东方创始人、董事长俞敏洪在演讲里说到教育问题,拿男女打了个比方。

俞敏洪说: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中国所有的女生找男人的标准,都是这个男的会背唐诗宋词,那全中国所有的男人都会把唐诗宋词背得滚瓜烂熟。

这一段,听上去已经很让人不舒服了。

我本科读的是历史专业,在中国漫长的、以男性为主导的时代,女性一直充当配角。男性所追求的功名利禄,以及由此产生的道德沦丧,从没有受女性价值观一分一毫的影响。

虽然当他们有了权与钱,会以占有更多女性作为成功的象征,但女人在他们眼里,只是财产的一部分。

无论唐朝的诗歌兴盛还是宋、元词赋、戏曲的兴起,都不是女性喜欢男性读唐诗宋词的结果。

男性的行为准则,受权力阶层与更上层男性的影响。也就是说,拥有上市公司和1495万粉丝的俞敏洪才是影响男性行为准则的重要标杆之一。

俞敏洪还说:如果所有的女生都说,男人只要有钱,良心好不好没关系,那么所有中国男人都会变成良心不好,但赚钱很多的男人。

俞老师号称一年读100本书,但这个逻辑太让人失望了。

别说现在女人赚钱能力丝毫不比男人弱,即使在女性手心朝上的时代,女人也不可能只要钱,不要良心。

何况一个充满秩序和良知的社会,个人的财富、地位,永远与他的品行密切相关。

俞敏洪本人,不就因为充满爱心和正义感,才做成中国教育界第一品牌?

为什么一转头就认为女性能力大到足以让地球改变轨道,普世价值改变方向,只要女孩拜金,“所有中国男人都会变成良心不好,但赚钱很多的男人”?

02

以上言论,虽然有各种逻辑bug,但至少俞敏洪强调这是一种假设,接下来的话才可怕——

(只认钱,不讲良心)这正是中国现代女生挑选男人的标准。所以实际上,一个国家到底好不好,我们常常说在女性,就是因为这个原因。现在中国是因为女性的堕落导致了整个国家的堕落。

这段话吓得我瓜都掉了。

俞敏洪先生的演讲,戳下面视频▼

医学院女生出去求职,用人单位说女人马上就要结婚生孩子,没用;

女孩考博士,导师说女性从事科研是浪费国家经费;

女思考,周国平老师说“学哲学是女人的不幸,更是哲学的不幸”。

这一切信息,都在打击女性,告诉我们:你根本不行。忽然有一天,社会风气坏了,国家堕落了,女性就一转头成了灭霸,怪你怪你全怪你。

在一个歧视和厌女的社会环境里,女性的处境就是:好事没你的份儿,坏事都是你的错。你说话也是错,不说话也是错,总之一切都是女人的错,这就是女性的原罪理论。

唐朝元稹写《莺莺传》,张生对崔莺莺始乱终弃,说“但凡尤物,不妖于己,必妖于人。”

你瞧,你把别人睡了,又贪图功名,想甩人家。要甩就好好甩吧:我不爱你了;我想娶个官二代;我妈不喜欢你;什么理由都行,偏偏要把锅甩到女人身上——你被甩,是因为你长得太漂亮了。

这种“红颜祸水论”,我以为随着女性意识觉醒和女性对社会的贡献日益增加,已经被扔进了垃圾堆,没想到在一部分男性那里依然大有市场,更可怕的是,这批男性,以精英自居,是无数中国男性的榜样。

03

俞敏洪不愧是做企业的,公关意识很强。

“女性堕落论”在网上发酵后,他第一时间在微博上致歉,并且对自己的言论进行了进一步解读:

女性如果追求知性的生活,男性一定会变得更智慧;女性如果眼里只有钱,男性就会拼命去挣钱,忽视了精神的修炼。女性强则男人强,则国家强。

只能说,这番解释更像是一种硬刚:既然说你们堕落你们不愿意,那就说你们强呗。

之前是棒杀,现在是捧杀,意识形态方面没有任何进步。

说来说去,俞老师还是太小看女人了。他以为女人浅薄无知,听不得任何批评,那好,我表扬你们总行了吧?

其实,我们在乎的既不是批评更不是表扬,我们在乎的永远只有一件事:公平。

就像每次说到男女平权,就有男生觉得,你们不就是想占我们男人的便宜么?不是的。我们愿意去努力,愿意去奋斗,甚至愿意赚钱养家,女主外,男主内也完全ok。

但我们不希望在公司完成一个case后,有人说,她还不是睡上去的;不希望用自己的劳动所得,买了一身名牌后,有人说,你瞧女人就是奢侈、拜金,把社会风气都带坏了。

我们累了一天回家,却被质问,你为什么不做饭;出差开会途中,被老师追杀,你家孩子学习不好,全是当妈的错;星期天在家躺得好好的,天降巨锅,著名企业家俞敏洪先生告诉我们,社会堕落是因为女性堕落,这句话晚上又换成了廉价的赞美,叫“女性强则男人强,则国家强”。

曾经流传一种说法:好太太是男人的学校。当时很多女性为之感动,却慢慢发现自己掉进了巨婴男的圈套。

男人的学校,首先是他们的父母;其次是学校教育;第三是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的自我教育。到了太太手里,他应该是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和成长能力的成年男人。

即使两人三观相左、八字不合,生活过得鸡飞狗跳,1+1小于2,那也是男女共同的问题,不能说女人这个校长没当好。女人结婚是为了找伴侣,可不是找学生。

04

那些表面上把女性抬得很高,却并没有给我们平等的权利和尊重的言论,本质上都在说同一个问题:

女性天生应该奉献,负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忍辱负重是女孩的义务。

要女人负担更多责任当然也没问题,能者多劳嘛,但工资待遇呢?

一边说太太是男人的学校,一边说女人在家带孩子就是吃白饭;一边说女人强则男人强、国家强,一边在同样的工作环境中,给女性更低的薪资待遇、更少的升职机会。

有一种厌女症,就是像俞敏洪这样,表面上把女性抬得很高,内里崇尚的依然是封建社会的妇道:女性的美德是奉献、忍耐、不争不抢、不言不语;无论男人犯了多大的错,女人一定要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以美德和荣耀为名,压抑女人的天性,剥夺女性的自由,这一套我们真的见多了,贞洁牌坊就是最好的例子。

如今的女性,只想踏踏实实做事,拿回本应属于我们的独立、信任、尊重和自由,教育自己的儿子生活自理、学会尊重女性;教育自己的女儿独立自信,学会为自己负责。

每个人,无论男女,做好自己,不为毫不相关的烂人烂事儿负责,就是人类群星闪耀时。

靡音小丸子:一个走心原创热爱者,一个最不爱鸡汤,最不爱撕逼的能量写好者,用心写文字,每篇文章都来自生活中最真实的一面,带你品味平常人小而美的滋味生活!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