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正月初十(1987年正月初十是什么星座)

及時行樂 2023-07-25 10:15:12 网友整理

「赵建红播报」这个人十二次跳入淇河救人,他就不要命了吗?

林州市五龙镇渔村农民张建启

十二次淇河救人传美名

张建启,男,汉族,1957年3月出生,林州市五龙镇渔村农民。张建启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他从小失去父母,孤苦伶仃,多年靠党和政府的救济而生活。三十多年来,他十二次救人,挽救十人生命的事迹在当地传为美谈。

初中没有毕业就辍学在家。在他的记忆里,12岁时父亲去世,连棺材都买不起,是村党组织帮着买了棺材才使父亲入土为安;在他的记忆里,16岁时是好心的亲邻介绍自己到横水棉站打工,因踏实敬业被评为“劳动模范”;在他的记忆里,18岁时是热情的工友带自己到林县采矿厂上班,由于吃苦耐劳被授予“大庆式工人”;在他的记忆里,更是左邻右舍在自己失去双亲后帮着料理家务、缝补衣被、引线牵媒,使自己成人立家,才得以有了今天的幸福家庭。所有这一切,都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里,也成为他立志报效社会、感恩乡亲的巨大的内在精神动力。

张建启在村里尊敬长辈、乐于助人,村里的人有什么事他都会热心帮助,得到了村民的一致称赞。在成长过程中,他从党和政府的关怀中感受到了温暖和力量,从社会和乡亲的帮扶中学会了感恩和奉献。他常说的一句话:“塌天大事就是人的生命”,所以三十年来,他历次助人、救人的瞬间举动都源自其内心的品质,一个见义勇为的农民员的高尚品质。

2014年12月7日下午他在淇河岸边渔村生态林进行防火巡逻。走到河堤上时,听见有救人的呼喊声。他循声急速跑过去,看到养鱼水塘中一个人正一沉一浮。由于水塘多次经挖掘机深挖,深浅不一,加上水面结了一层薄冰,他跑到塘边养鱼人住房内拿了一根竹竿飞快跑到水塘边,跳进冰冷刺骨的河水借竹竿将落水者拽到岸边,和在场的几位村民一起把落水者抬到岸上。落水者是位老太太,脸色发青,眼睛鼻子口中已出血。张建启不顾自己手上被划破流血不止,一边对老太太按压急救,一边迅速向五龙派出所报了案并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很快,几位民警赶到现场,把老太太送往五龙卫生院。由于抢救急时,老太太得救了。

1984年夏天在人们的记忆里是较往年雨水偏多的季节。滂沱的大雨接连下了几天,淇河洪水猛涨,吸引了周边的百姓站到河堤上观看波涛汹涌的河水,其中不乏未成年的儿童。张建启从焦作出差归来,也驻足河堤。这时,突然听到有人喊“小孩落水了”,多数人忙着找起自己的孩子。他朝人们指的方向一望,发现波涛中涌出一少年脑瓜,他把行李往岸边一扔,“扑通”一声就跳进了河里,一次次钻进湍急的河水,竭尽全力将奄奄一息的少年托上了岸。在进行人工呼吸后,年仅7岁孩子被救了。至今,年近半百的这个人逢人便说:“要不是建启叔从河里把我救出来,我也不会有今天的好时光,他的大恩大德我终身难忘”。

1987年农历正月初十晚,张建启从本村看戏回家,忽然听到村西青年渠旁有女子呼救声:“捉流氓,快捉流氓!”张建启马上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立即放弃去买酒的打算,他什么也没想一个箭步冲上去,到场后发现三男子正对一个十六、七少女进行,欲图不轨,呵斥三个流氓。三个流氓见事不对迅速跑掉,使少女得救。

1996年8月的一个傍晚,淇河洪水暴涨,在河边边散步边观景的张建启在淇河洪水中救出两名落水男孩,一个8岁一个6岁,都是本村少年。

2000年12月13日,傍晚时分,干活回家的张建启在经过一废弃枯井时听到井内有小孩的哭喊声,仔细一看枯井内有一个小孩被冻得瑟瑟发抖,立即喊来在附近玩耍年龄略大的男孩作帮手,用自己的腰带将落井的残疾孩子救了上来。在被救孩子家长感谢他救命之恩时,他却真诚地说:“这事谁碰到都会这样做的。”

2006年夏天,张建启从县城办完事回家到淇河桥就下了车,沿着淇河东岸向上游走去。一个6岁的男孩和8岁的哥哥在河边戏水,由于哥哥的疏忽,6岁的弟弟不慎掉入水中,哥哥一时慌了神,哭着回家找大人。他见状未脱衣服纵身跳入水中,但水流过急,几经漩涡波峰,终于在水流略缓地带把小孩救上了岸,被救男孩的父母多次邀请建启吃饭,都被他拒绝了。

2014年4月22日下午3点,张建启去临淇办事,途径渔村大坝时,发现大坝下有辆摩托车压着一个人,走近一看,被压着的人已头破血流、呼吸急喘。他和同伴一起移开摩托车,将其抬到大路上,拨打120并后向五龙派出所报案,赢得了该男子生命的抢救时间。

三十年来,张建启先后9次救人,让10人幸免于难,见义勇为在他身上早已变成一种习惯,他用充满勇气和正义的质朴之举向社会传递着正能量,用感人的瞬间诠释着一个普通农民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忠诚。张建启荣获“中国好人榜”见义勇为好人、河南省第12届见义勇为十大模范、“感动安阳”十大人物、安阳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荣誉称号。

“慢慢游”拉来的集市,真红火

“乡亲们不要急也不要挤,

慢一点儿!”

8月28日8时15分

怀化开往澧县的7266次列车

停靠在大龙村站

小小的站台上顿时热闹起来

下车的乡亲们肩挑手提着葡萄、梨子、板栗、花生、粑粑,一路小跑来到车站后面的集市抢占“好码头”。

大龙村站是个五等小站。20世纪70年代末焦柳铁路通车后,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开行了往返于怀化与常德澧县之间的7266/7267次“慢火车”。附近村民带着果蔬和山货坐火车到怀化、麻阳、吉首等地赶集,成为当地一道独特的风景。

几年间,大龙村站周边陆续出现很多小饭馆、小商铺,站外小街道渐渐热闹起来。1985年12月,板栗树乡人民政府由板栗树村搬迁至大龙村。

1987年农历腊月初十,大龙村开集建市,集市时间为农历逢五、逢十。

大龙村站所在的板栗树乡武岩村,40多年前是个常住人口不足200人的贫困山村,2019年脱贫出列。

餐馆老板龚家勇说:“我们的集市、我们的好日子都是‘慢火车’拉来的。当时我看到坐火车的人越来越多,就试着开了家餐馆,这一开就是20多年喽!”

“老人家您好久没来赶集了,这次多抓几只回去吧,都是散养的土鸡,好吃得很呐!”8月28日上午,怀化退休人员老李和五六个老伙计搭乘“慢火车”来到大龙村赶集,卖土鸡的江斌热情招呼他们。

江斌1998年初中毕业后,跑过七年船、打过五年工,后来成为村子里第一个养鸡专业户。

刚开始养两三千只,后来随着“慢火车”拉来的旅客越来越多、大龙村集市越来越红火,他的养鸡规模翻了四五番,买了一辆皮卡和一辆大货车,拉着土鸡到大龙村、新凤凰等铁路沿线村镇赶场。

随着大龙村集市规模的扩大,火车站日均上下旅客达500到800人,每逢赶集的日子,有上百人一大早就陆续从站房对面横越股道抵达站台。

在广州局集团公司和当地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大龙村站涵洞于2012年1月建成,有效消除了风险。

铁路部门还在线路南头修建便道,引导村民走便道去种地,既安全又便捷。

2019年8月份,袁勇调任大龙村站当站长,也接过了确保村民人身安全的“接力棒”。他说:“便道修好了,乡亲们可以安安心心地赶集、种地,大龙村集市也会越来越红火!”

素材:《人民铁道》报业有限公司广东记者站(广州局集团公司融媒体中心)、江西记者站(南昌局集团公司融媒体中心)

文图:张贵锋陈明君 黄湘东

编辑:蔡晶晶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