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尧(年羹尧真实历史结局)

谁为谁伤 2023-08-14 05:42:00 网友投稿

每天了解一位历史名人——年羹尧

年羹尧(1679年—1726年1月13日) ,字亮工,号双峰,汉军镶白旗(后抬镶黄旗)人,清朝前期政治、军事人物,雍正帝嫔妃敦肃皇贵妃之兄。

年羹尧祖籍安徽怀远,家族徙居辽东广宁卫,明清战争时期入旗。他于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中进士,改庶吉士,后历任翰林院检讨、侍读学士、内阁学士,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奉使朝鲜,归国后外放四川巡抚,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授四川总督,在驱准保藏之役中立功,于康熙六十年(1719年)五月入热河觐见康熙帝,升任川陕总督。他的妹夫雍正帝即位后,他再次入朝觐见,获封三等公,加太保。随后奔赴西北,以抚远大将军的身份指挥平定罗卜藏丹津之乱,将青海地区完全纳入清朝版图,晋爵一等公。雍正二年(1724年)十月第三次入朝觐见,因其跋扈无礼,渐为雍正帝所忌。雍正三年(1725年)四月,他被贬为杭州将军,不久降为闲散章京,看守杭州东门。九月被削夺一切官爵,押解进京,廷臣开列其大小罪状九十二款。雍正三年十二月十一日(1726年1月13日)被赐自尽,终年四十七岁。

年羹尧才兼文武,久镇西边,戡乱西藏,平定青海,为捍卫和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作出了贡献。然因行为不检、居功自傲而得罪雍正帝,终致身败名裂。他辑有兵书《治平胜算全书》,奏折被后人整理为《年羹尧满汉奏折译编》。

历史评价:

康熙帝:我朝仅隆科多、年羹尧二人有大将之才。

陈康祺:年虽跋扈不臣,罹大谴,其兵法之灵变,实不愧一时名将之称。

高阳:关于年羹尧的作为,后世只渲染其治军之严,并有些近乎神话的传说,以致“年大将军”令人有望之如天人之感。细细考查,此人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才能,否则亦不致连世宗那些令人肉麻的迷汤都分辨不出来,被灌得如中酒一般,沉醉不醒,自速其死。因此,在康熙年间所受天语褒赞,无非雍亲王故意替他说好话的结果。

轶事典故:

名字由来

关于年羹尧名字的由来,有两种解读。一说“尧”是字辈,“羹”取“调羹”之意,比喻宰相治理国家。另一说取自“羹墙见尧”的典故。其字“亮工”出自《舜典》的“钦哉,惟时亮天工”一句。

瞎子算命

据说年羹尧的母亲是年家的婢女,而其兄年希尧则是嫡出。年羹尧出生后,年遐龄的正室夫人因妒忌而赶走年羹尧的生母,年羹尧也被一个仆人抚养,而年遐龄还不知道有这么个儿子。后来,有个来自浙东的算命先生叫“史瞎子”的来到北京,年遐龄听说他遇男揣骨、遇女听声,算命很准,便请他到府上为自己的儿子年希尧算命,史瞎子说年希尧可以当一品官。在年府中,史瞎子已发觉到年羹尧,便对年遐龄说:“刚才我在门房那里发现一个孩子,那个孩子将来会位极人臣。”年遐龄大惊,便召他门房,问此子是何人,门房说这是一个家仆的养子,然后年遐龄将那个家仆和年羹尧召来,弄清了事情始末。年遐龄发现年羹尧果然“状甚雄伟”,便说服夫人接受年羹尧,养为己子。此后年羹尧的经历果然应验了史瞎子的预言。

知遇康熙

相传某一天,康熙帝考察出身翰林的官员,出题是“西南垦荒防边事”,年羹尧将西南地区的地理险要回答得井井有条,康熙帝阅卷后大悦,不久便从内阁学士擢升为四川巡抚。

饮食忌口

年羹尧不吃猪、牛、羊等四足动物的肉,只吃家禽和水产。他早年奉使朝鲜时,朝鲜方面就得知年羹尧这一饮食习惯,为此将宴会菜单上的唐猪酱泡代以水卵汤、唐猪炙(烤猪肉)代为卵炙(烤蛋)、唐猪盐水代以鸭子汤、唐猪雪阿觅(即雪下觅,一种开城特色的烧肉)代以唐鹅炙(烤鹅)、獐肉炙(烤獐子)代以海参炙(烤海参)。后来年羹尧在西宁指挥平定罗卜藏丹津之乱期间,曾在奏折中提到西宁当地只有牛羊,他都吃不了,雍正帝特赐给他能吃的鹿尾,于是他“每饭必饱,精神如常”。

令出必行

年羹尧军法极严,只要他下令,军中上下二话不说,严格遵守。有一天,他坐轿子出府,适逢大雪,给他抬轿的官吏的手上全是雪片,手指几乎要被冻掉。年羹尧可怜他们,下令:“去手!”他原来的意图是免得下属手冻僵,没想到抬轿的官吏全部抽出佩刀,砍断了自己的手。年羹尧为此非常后悔,从这个故事也反映出他“军令之严峻”。

用兵如神

年羹尧征战西藏的时候,一天晚上三更时分,忽然听到一阵疾风西来,过了一会儿就安静了。年羹尧急忙叫某参将率领飞骑三百,往西南方向的密林中搜捕敌军,果然一举尽歼。有人问原因,年羹尧回答:“一刹那就停止,肯定不是风,而是飞鸟振动翅膀的声音。夜半突然有鸟出来,肯定是受惊了。这里的西南方面十里有丛林密树,很多鸟在那儿栖息,我想叛贼肯定在这里埋伏,所以群鸟惊起。”

年羹尧征战青海时,一天查阅地图,知道前面的路有淤泥深坑,于是就下令说:“明日进兵,各人携板一片,草一束。”军中不解其故。等到第二天,遇深沟泥泞,下令军士将束草掷入,上铺板片,大军于是畅行无阻。原来当地反清的藏族人想要倚仗此为险,不料大军突然到来,遂捣破敌军巢穴。

喜爱荷包

年羹尧之兄年希尧因为热爱科学,与西洋传教士过从甚密,因此年羹尧也结识了穆经远等西洋传教士。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皇九子胤禟委派穆经远到军前去见年羹尧,托其照管胤禟在川陕的亲信。其间,穆经远曾询问年羹尧喜欢什么西洋物件,年羹尧回答:“我别的东西都不要,只爱小荷包。”胤禟便送了三四十个西洋荷包给年羹尧。穆经远趁机向年羹尧称颂胤禟“大有福气,将来必定要做皇太子的”,但年羹尧不以为然,说康熙帝曾骂过他,双方话不投机。

好文嗜古

年羹尧在翰林院任职期间,曾作为校录官参与编修《渊鉴类函》。后来亲自重订了《陆宣公集》。他还热衷书画收藏和品鉴,收藏过《荐季直表》《自书告身》《黄庭经卷》《青玉荷盘诗卷》《上京宫词》《四禽图卷》《张好好诗》《击球图》等名家字画,并在部分作品上留下自己的评语。

观象不反

年羹尧向岳钟琪移交川陕总督大印时,相传有幕客劝他起兵谋反,年羹尧对此默默不语,然后夜观天象,浩然长叹造反不会成功,便交出了川陕军权,等到雍正帝对他的处分。

看门余威

据说年羹尧在杭州看守城门时,当时杭州商贩畏惧“年大将军”的威名,都不敢从他看守的门出入。还有说法是年羹尧故意穿着黄马褂看门,按规矩,不仅文官下轿、武官下马,还得从他胯下而过,于是人们纷纷绕道从山门或清泰门进城,以致当时杭州民间曾流传“年羹尧管太平门(庆春门),冷冷清清”的歇后语。

虎入年家

年羹尧获罪后的雍正三年(1725年)十月初三日,一只老虎突然闯入北京城中,并直入东江米巷(今东交民巷)的年羹尧府邸,跑到年遐龄居住的后花园内。追赶老虎的步军衙门官兵一拥而上,终于用枪把老虎扎死了。雍正帝本来想免年羹尧一死,经过此事后决定赐死年羹尧(相传年羹尧出生时有白虎之兆)。也有观点认为此事是雍正帝夸大其词。

来源:历史人物传记故事

“九子夺嫡”胜出,雍正为何翻脸诛杀年羹尧?原因跟你想象不一样

有人说,雍正能在康熙晚年的“九子夺嫡”中胜出,主要靠着隆科多和年羹尧两人。作为左膀右臂,两人一内一外,保证了雍正在关键时刻争取主动。尤其是“一外”,它是指时任川陕总督年羹尧,他成功遏制住皇十四子胤禵。

中国有句话,“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句话的意思很简单,说的是功臣一般都下场凄惨。年羹尧确实有能力,可他的结局着实悲惨。

年羹尧的结局是这样的,雍正三年十二月,在雍正的推动下,大臣们纷纷上疏揭露年羹尧的罪行,最后被定了92条大罪,分别是:大逆罪5条,欺罔罪9条,僭越罪16条,狂悖罪13条,专擅罪6条,忌刻罪6条,残忍罪4条,贪婪罪18条,侵蚀罪15条。

这是多大的恨意啊,雍正给年羹尧定了如此大的罪名,最终年羹尧在狱中自裁。年羹尧的失宠到被拿下是以雍正二年十月的第二次进京为导火索的。在赴京的途中,年羹尧竟然命令都统范时捷、直隶总督李维钧等人跪迎。

年羹尧到了京城后,京城王公以下的官员出城跪迎,可年羹尧坐在马上看都不看一眼。年羹尧飞扬跋扈,引起了王公大臣们的非常不满。等到了雍正面前时,年羹尧居然也是“箕坐无人臣礼”。

我们可以想象当时雍正的愤怒,等年羹尧回到西安后,雍正专门在年羹尧上奏的一份奏折上批示了这样一段话,其中有几句是这样的,“尔等功臣,一赖人主防微杜渐,不令至于危地;二在尔等相时见机,不肯蹈其险辙;三须大小臣工避嫌远疑,不送尔等至于绝路。三者缺一不可。我君臣期勉之,慎之。”

年羹尧还没弄懂雍正的意思,他又犯了一个大错。雍正三年三月,天空出现了“日月合璧、五星联珠”的祥瑞。雍正很高兴,大臣们纷纷上表庆贺,年羹尧也上了一表。

别的大臣上表时谨慎又谨慎,可年羹尧把“朝乾夕惕”写成了“夕惕朝乾”。这是赞美皇帝一天到晚勤奋谨慎,没有疏忽的意思。本来也没有多大的事情,可雍正不这么认为。

雍正看到后暴怒,“年羹尧平日非粗心办事之人,直不欲以‘朝乾夕惕’四字归于朕耳。观此,年羹尧自恃己功,显露不臣之迹,其乖谬之处,断非无心!”年羹尧的命运就此定下了下来。

参考资料:《清史稿·年羹尧传》、《清朝皇帝列传·雍正传》

清朝权臣年羹尧:47岁被雍正处死,妻女沦落什么下场?

在我国古代历史的记载中,被权力冲昏头脑的人不计其数,而清朝权臣年羹尧绝对是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在他入狱之前,可谓是权倾朝野,有些官员对他的畏惧更甚于雍正,论权力他最终比不上皇帝,但是论风光,没入狱之前,雍正都没他有面子。

年羹尧究竟做了什么触怒雍正,导致被雍正一步步弄死?

雍正(剧照)

在年羹尧死后,他的党羽被雍正以雷霆手段灭杀,他的次子年富同样被杀,其他儿子被发配服役,那他的老婆和女儿下场如何?

未到而立之年升任巡抚

年羹尧的仕途之路可谓是极其顺利。

在康熙三十九年,年羹尧便逐渐露出锋芒,他考中进士,没过多久就做到了内阁学士的地位。

到康熙四十八年,皇帝注意到了年羹尧,觉得他有才能,有意栽培,所以任命他为四川巡抚。对于康熙的栽培,年羹尧感激涕零,他当时在奏折中表示定当“竭力图报,回应皇恩”。

年羹尧(剧照)

年羹尧到四川任职后,没多久就将四川省的情况摸透,实施了许多有效的措施,同时对自己严格要求、以身作则,以清廉之风从政,在他的带头下,官员作风一改以往之象。

此后,年羹尧就正式开启了平步青云的仕途之旅。

康熙四十九年,宁番卫发生叛乱,康熙命四川提督岳升龙和年羹尧一同去剿灭。

岳升龙先年羹尧一步到达,而且在年羹尧没到之时便已经将叛乱肃清,他以延误军务为由弹劾年羹尧,然而康熙并没有在意,此时的康熙已经开始对年羹尧表现出信任。

岳升龙画像

而到了康熙五十六年,越巂卫(今四川省西昌市东南)和普雄(今四川省越西县)发生叛乱,年羹尧派兵围剿,顺利平乱,康熙越发赏识。

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年羹尧的仕途开始了爆发式的传奇之旅,如果说之前他的仕途用顺利来形容的话,那么接下来的几年里,只能用“开挂”来形容!

康熙五十六年,准格尔部发生叛乱,其部落首领策妄阿拉布坦攻入西藏地区,康熙原本派当时的四川提督康泰前去讨伐,结果康泰治军无方,导致军中出现叛变。

年羹尧得知后立即派出亲信前往安抚军队,同时上奏康熙,请求代替康泰管理军务,康熙对此称赞有加,认为年羹尧果然有担当。

而在随后的战争中,年羹尧果然没有让康熙失望,他协助军队击败准噶尔部兵马,顺利剿灭贼寇。

年羹尧画像

康熙五十七年,年羹尧派兵进驻里塘,加强军事设施,增设四川驻扎兵力,康熙称赞他治理有方,加上之前平定西藏有功,便顺理成章地授予他四川总督一职,这意味着年羹尧能够同时拥有调动军力、管理民事的权利,不仅有了权,还有了兵。

康熙五十八年至五十九年,康熙有意在西藏作出部署,加强边疆措施,年羹尧在其中发挥作用,平定里塘、巴塘等多地,康熙龙颜大悦。到第二年,康熙召见年羹尧,升任他为川陕总督,亲自召见并赐予弓箭嘉勉,可见康熙是多么地看重年羹尧。

康熙六十年九月,年羹尧在平定青海郭罗克地区的叛乱时,显示出卓越的军事作战才能,他利用当地部落之间的矛盾牵制敌军,顺利平定叛乱。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任命年羹尧执掌军务,与他一同执掌军务的还有抚远大将军延信,此时的年羹尧,不过四十四岁而已,地位却已经与延信一致。

雍正继位后,年羹尧逐渐飘了

康熙病故之后,雍正继位,此时雍正需要一位强而有力的人来帮助自己巩固皇权,因为先皇在世时极为器重年羹尧,雍正便认为年羹尧必是忠心护主之臣,更加倚重他。

当时的年羹尧与雍正的亲娘舅隆科多一起成为雍正的左膀右臂,甚至在雍正的授意下,年羹尧还将自己的一个儿子过继给隆科多当继子,雍正此举意在加深年羹尧与皇室的关系,似乎恨不得年羹尧当自己的亲戚。

然而,这时候的年羹尧,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对皇室完全忠心耿耿的人了,多年来,一路亨通的仕途让他体会到了权力带来的美妙滋味。

年羹尧(剧照)

康熙还在的时候,年羹尧毕竟是由康熙一手提拔上来,心中莫名对康熙有敬畏感,可以说康熙是当时唯一能让年羹尧产生震慑感的人,但在康熙死后,年羹尧心里就仿佛解开了束缚,开始尽情地拥抱权力。

然而雍正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他上位之后,反而更加重用年羹尧,将西部的一切事务,包括调兵遣将,粮草补给之事尽数交给年羹尧处理,如此一来,年羹尧就成为了西部边境的一把手,原本与他一同执掌军务的抚远大将军延信都比他低了一头。

此时的年羹尧心思远比过去活络,他在西部问题上独揽大权,手握重兵,权力滔天,其他官员纷纷巴结附庸而来,奉上各种财物礼品,年羹尧一概接下。

除此之外,雍正还经常与年羹尧商讨国事,年羹尧可以参与朝政,甚至有权力向雍正汇报各地官员的政绩优劣、民生措施如何定夺等事务。

这等于是间接让年羹尧掌握了底下官员的生死,导致年羹尧在官员中更具威严,得罪年羹尧,他只需在皇上面前提上一句,你的乌纱帽就要飞了,为了自己的仕途,底下官员们不得不巴结他。

年羹尧(剧照)

雍正不是个蠢人,年羹尧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他不可能不知道,偏偏年羹尧的能力又是如此出众,让雍正发自内心地欣赏,以至于根本不去在意年羹尧的影响力日益扩大的事。

雍正元年十月,罗卜藏丹津发动叛乱,大闹青海地区,西部烽火燃起。

雍正这回直接任命年羹尧正式统管西部一切事务,他指挥得当,行事果断,很快就将叛乱平定,雍正更加肯定自己没有看错人,年羹尧确实堪为国家脊梁。

战事结束后,雍正大赏年羹尧,封其为一等公,不仅如此,年羹尧的父亲、子嗣都有封赏,甚至连家眷婢女都有得到赏赐,真正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此后,年羹尧俨然成为了雍正的心腹。

雍正和年羹尧(剧照)

在青海战事结束之后,年羹尧在雍正的授意下参与处理政务,同样拥有这个权力的还有总理事务大臣马齐和隆科多,雍正有时候甚至会让他代为传达旨意,书写谕令。

渐渐地,年羹尧在雍正心中的地位越来越重,已经超过了隆科多和马齐。在任命各地官员这种重要问题上,雍正多次询问年羹尧的意见,甚至允许他擅自任命一部分地方官员,年羹尧趁机安插党羽,将巴结自己的人安排到重要位置上。

有一回,雍正想要调用年羹尧麾下的一名官员到其他省去,却不知道合不合适,便派人询问年羹尧的意见,皇帝的原话是“朕要用这名官员,你舍不舍得”。

堂堂雍正皇帝,要调用一名官员去外省,询问年羹尧时不是问“此人合不合适”,而是问“你舍不舍得”,可见在雍正心里,年羹尧的地位有多重要,他对年羹尧的重视已经到了宠信的程度。

除了在政事上重视年羹尧外,私底下,雍正与年羹尧亦是关系密切。年羹尧过去多次带兵打仗,身体留下伤疾,雍正对此非常关心,赐下珍惜药品给他养身体,甚至年羹尧妻子的身体有恙,雍正得知后还会亲自过问。

不仅如此,为了加深与年羹尧的关系,雍正还纳年羹尧的妹妹为妃子,对年贵妃特别宠爱,他简直就是把年羹尧当成自家人来对待了,除了关心年羹尧外,雍正赏赐给年羹尧的奇珍异宝更是不知其数。

最夸张的是,有一次雍正在品尝荔枝时想到了年羹尧,想让年羹尧与他一同享受鲜美荔枝的滋味,便派人将荔枝给年羹尧送去,而为了不影响荔枝的鲜美程度,雍正命令驿站快马加鞭,各种加急,在短短数天内就将荔枝送到了年羹尧的面前。

雍正的种种宠溺,让本就内心膨胀的年羹尧,胆子越来越大,逐渐飘了。

君臣交恶,千古君臣之约不过是个笑话

雍正不仅自己信任年羹尧,他更是教育身边的人,要永远记住年羹尧对清朝江山作出的贡献,若是有谁不对年羹尧感恩倾心,便是对自己不忠。

甚至,雍正还希望自己能和年羹尧一起为后世之人做表率,让以后的君臣能够以他们二人为榜样。

雍正与年羹尧立下“千古君臣之约”——若朕不能成为出色的皇帝,那便是对不起你对朕的忠心爱戴;若你不能成为出类拔萃的大臣,那便是没有报答朕的知遇之恩……成为千古榜样一般的人物。

每个皇帝都希望名留千古,但雍正希望自己名留千古的同时,竟然也希望后世之人记住年羹尧,可见对年羹尧已经信任到极点。

可惜,这时候的年羹尧越来越膨胀,他没有回应雍正的宠信,反而越来越“飘”。

到此,年羹尧手握大权,借助雍正宠信,底下官员畏他更甚于雍正,故此争相巴结,年羹尧在朝廷之中很快便拥有了大批党羽,他逐渐骄纵自大,肆无忌惮。

在年羹尧坐镇西部之时,蒙古等众多王公贵族见到他都必须要行跪拜之礼,仿佛是见到皇帝亲临一般;私底下,麾下的官员见了他也要行跪拜礼;甚至,皇帝的谕令送过来时,年羹尧连跪拜之礼都不行便查阅;在面见皇帝时,年羹尧的态度也没有往日般恭敬。

除此之外,年羹尧还利用职务之便,贪污受贿,敛财无数,过着奢靡富足的生活。

年羹尧的所作所为逐渐传到雍正耳里,雍正心中开始感到不悦,觉得年羹尧有些骄纵迷失了,无论自己有多宠信他,他始终都是臣子,不应该逾越身为臣子的本分。

于是雍正召见年羹尧进京,想提醒他不要太“飘”,结果年羹尧在半道上做的事情差点没让雍正气炸。

在赴京途中,年羹尧命令陕西巡抚等一众官员在道路两旁跪下迎送,未到京城前如此嚣张也就算了,到了京城后,官员们在道路两旁跪下迎接,年羹尧骑着高头大马甚是威风地从道上走过,甚至遇到王公大臣向他问安,他也只是象征性地点了点头而已,根本就没有下马回礼的意思。

这些事情传到雍正耳朵里,雍正心里顿时警觉突生——年羹尧,你让这么多官员下跪迎接,是觉得自己才是皇帝吗?

觐见皇帝结束后,年羹尧回归,雍正曾经给他写了一份谕旨,警告他不可妄自尊大,但年羹尧竟然没有放在心上,两任皇帝的器重已经让年羹尧迷失了自我,大清朝少不了我年羹尧,皇帝怎么可能会动我呢?

于是,雍正三年,年羹尧的我行我素终于让雍正忍无可忍,决定出手除掉他。

妄自尊大终致身死,妻女下场如何?

雍正三年正月,雍正亲自接见一名囚犯,此人名为蔡珽,他入狱是因为年羹尧的弹劾,雍正从他口中了解到年羹尧的一些恶行,随即命令刑部释放此人,还任命其为左都御史,明显是要开始针对年羹尧了。

此时,朝廷之中的官员开始嗅出味道,看出皇帝已经对年羹尧不满,一些聪明人已经开始有意无意地疏远年羹尧。

同年二月,天上出现“日月合璧,五星连珠”的奇特天象,群臣称之为“祥瑞”,并以此向雍正贺喜。年羹尧也不例外,但不知是骄纵惯了,还是真的犯了糊涂,他上表祝贺之时,将“朝乾夕惕”写成了“夕惕朝乾”。

雍正看过之后立刻抓住机会,装作雷霆大怒:“夕惕朝乾,你每天晚上都要想好一切,有所警惕和防备之后,才会在次日来见朕是吗?究竟是何居心?”

见到龙颜大怒,其他官员哪里还看不懂这意味着什么?纷纷配合雍正上书弹劾年羹尧,雍正顺理成章地将年羹尧的官职降了十八级。

到雍正三年九月,雍正再下一道圣旨,将年羹尧抓到京城大狱,随后命令刑部审问。

而在年羹尧入狱后,其他大臣纷纷揭发他的罪行,最后由议政大臣整理,共列九十二大罪,其他罪行不计其数。

雍正顺势削去年羹尧的官职,赐他自裁,年羹尧最终于47岁死在狱中。

雍正年间的圣旨

而在年羹尧死后,他的诸多党羽大多被斩首,运气好点的则是被贬为奴,他的长子早已病死,次子被雍正处死,其他儿子因为未成年,被雍正发配服役。

至于年羹尧的老婆和女儿,雍正是如何处理的呢?或许你不会相信,雍正并没有杀害她们。

年羹尧有两位正妻,但其中一位早已病死,剩下一位是觉罗氏,与雍正同宗,雍正没有杀她,令她返回娘家,此后再无消息。

年羹尧的女儿那年尚未满十五岁,同样没有被雍正所杀,只是年羹尧沦为罪臣,他的女儿便是罪臣之女,谁也不敢娶她,据说此女一生未嫁。

自古以来,权臣作乱,被剿灭之后,家人往往跟着遭殃,不是被杀就是被贬为奴,但年羹尧的妻子和女儿还算幸运。

年羹尧(剧照)

前文说过,年羹尧的妹妹年贵妃深受雍正宠爱,还为皇帝生下几个儿女,雍正自然不忍心迁怒于她,而且雍正之所以放过年羹尧的妻子和女儿,不得不说,多少也是看在了年贵妃的面上。

年羹尧原本可以一世荣华,甚至与雍正一起名垂千古,但他妄自尊大,终究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而在其死后,妻子和大多数儿女竟然存活下来,不得不说,雍正确实是一位有仁心的皇帝。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