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八字算命哪准(北京 八字算命)

横行天下 2023-11-12 05:58:14 互联网

北京国子监街,算命看相店铺有几十家,是封建迷信还是骗人的把戏

北京雍和宫对面的国子监街道,是一条算命起名街道。从事算命起名的店铺有几十家。但是国子监道路两边树立着牌子,提醒游客不要算命起名。(更多民间故事请点击右上方头像关注我们哦。)

高音喇叭同时重复播放着,一切起名算命看相都是骗人的行为,广大游客不要上当。

但是在国子监街道,看相起名的店铺都开着门迎客。奇怪的是既然城管,旅游局抵制起名算卦,为啥不直接关闭这些店铺呢?

也许早年间,国子监就是起名看相一条街,毕竟看相起名呢,也是老祖宗留下的一笔文化遗产。

在城管高音喇叭的影响下,前去算卦的人少之又少,生意惨不忍睹。

偶尔可以见到一两名顾客前去和“大仙”攀谈。在北京城,不得不说是一个奇怪有趣的现象。有没有网友是老北京可以解释一下。(更多民间故事请点击右上方头像关注我们哦。)

警惕!网络算命暗藏骗局“逆天改命”需靠自己

央视网消息:近日,重庆两江新区警方打掉一个“网络算命”团伙,在4个窝点共抓获犯罪嫌疑人210余名,缴获作案手机1600余部,初步查明,该团伙金额高达2400余万元。

今年7月初,重庆两江新区警方接群众举报,称辖区某写字楼内的一家公司,打着网上“看手相改风水”的幌子实施。

重庆警方打掉\"网络算命\"团伙

受害人 朱女士:一开始可能会给你测一下八字啊,这种金额就比较小,就一两百块钱,后面逐渐逐渐(推销)提运(符)物件什么的。手链、貔貅,这些东西价值就会稍微高一些,一两千块钱这样子,我这块前前后后大概有六千多块钱被骗了。

朱女士所遭遇的并非个案,警方侦查发现,一家名为“北京匠魂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的企业,招募了数百名业务员,通过看手相、测八字、卖产品等方式骗取钱财。

重庆市公安局两江新区公安分局刑侦支队民警 冯沛然:从一家公司逐渐做大,从2018年到2019年,现在到我们抓获前已经发展到5家分公司了。

警方查明,这些分公司各设一名公司主管,下设2到4个销售部,每个销售部下设3到5个销售组,每组组员5到10名不等,公司对应设有部门经理、财务、人事等岗位。在查清该团伙犯罪事实,摸清该团伙组织构架及人员分布后,7月29日,重庆两江新区警方开展统一抓捕行动,一举打掉四个窝点,刑事拘留犯罪嫌疑人210余名,现场缴获作案手机1600余部,电脑500余台,初步查明该团伙金额达2400余万元。

免费算命 实为高价卖“开光物件”

警方表示,所谓“网上算命改运”,实则是团伙通过微信群、朋友圈打广告,从免费看手相、算命开始,利用受害人消灾祈福的心理,达到骗取钱财的目的,有明显的性,广大群众对此要提高警惕。

警方表示,团伙成员利用微信群、朋友圈等方式传播算命小广告,找到目标后,会将早已准备好的话术模板、语音模板通过微信号发给客户。当受害人开始相信后,团伙就让受害人提供性别、年龄、生辰、职业等“算命”信息,并要求客户支付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的“缘金”,用电脑软件算出所谓的“生辰八字”,再利用“咨询服务”,向受害者继续推销80余种“开过光”,能“改命”、“改运”的护身符、护身珠等物件。实际上,这些改运物件都是批发来的。

犯罪嫌疑人 陈某:这个产品有采购部统一去采购,从几百到几十都不等,卖给上当者可能就是比如说几千,一两千,或者是上万,几万都有。

重庆市公安局两江新区公安分局刑侦支队民警 冯沛然:(分子声称)你不买我们这个东西可能就会遇到灾难或者改不了你的运气了,或者身体就会不好。

在分子的哄骗之下,多数受害者都会购买一些所谓的“开光物件”,来转运消灾。警方提醒,类似网络算命收取费用,推荐开运物件的广告切勿相信。

重庆市公安局两江新区公安分局刑侦支队民警 冯沛然:人的命运很多时候还是自己掌握的,很多东西还是靠自己努力。所谓网上的算命测命,第一你没有见识过这个人,你没有真正见到他,也不知道他是怎样一个人,他叫你支付财产或者叫你买什么东西的时候一定要谨慎处理,要多思考。

热衷占卜不信自己信大师?小心“命数”之中藏骗局

原标题:一些年轻人热衷占星的背后

谨防迷信背后的骗局

“座接好运!”“双鱼冲冲冲!”“天秤好运降临!”今年7月以来,星座博主陶白白在抖音平台上“火速出圈”,一句“你会为了我去搜陶白白吗”成为网络热词,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该博主的抖音账号涨粉超千万。

90后小伙儿冯浩自从在抖音上刷到陶白白后,养成了每周必看星座运势的习惯,他希望借助这种占星的方式让自己避凶趋吉。

伴随着陶白白以及星座运势的“出圈”,一些年轻人热衷于占星等各类占卜行为的现象也逐渐引人关注。

占卜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中国古代,人们常用龟壳、蓍草、铜钱、竹签等手段来推断未来的吉凶祸福,之后国外传入的纸牌、占星等占卜方式逐渐流行,并受到部分年轻人追捧。这究竟是古老迷信的现代变种,还是年轻人为了缓解压力的自娱自乐?个中原因值得探究。

有困惑的青年是迷恋占卜的主流

2019年,正处于备战考研关键阶段的李太行开始关注到塔罗牌占卜。由于心理压力较大,他想通过占卜的方式给自己信心。

一开始李太行只是在网站上做免费的大众占卜,提出问题后,占卜师会根据问题决定牌阵,通常每次占卜只需要十几分钟时间。令他开心的是,每次测出来的结果都是他能考上研究生,对结果感到满意的他开始主动在网络上购买教程学习如何用塔罗牌占卜,为自己的决策提供“参考”。在他看来,占卜更多充当了生活中的安慰剂,“有时候压力大,就想算一下,就算不准,娱乐也不错。”

2019年,小鹏在毕业之际面对两份工作无法抉择时寻求了占卜师的“帮助”。据他说,自己在学校所在的城市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实习工作,如果顺利的话可以转正,但同时他还收到了来自北京的工作录取通知。他表示,面临抉择时比较困惑,希望能有一个人指点迷津。联系上淘宝的占卜师后,对方让小鹏从1-10之中选出3个数字并给出一番分析。 “‘大师’没有为我作决定,只是分析两个工作的利弊得失。”小鹏说,几经考量后,他辞掉了实习工作去了北京。

打开与占卜相关的讨论组或论坛,便能看到一些青年的种种烦忧:要不要分手?考研、考公能不能上岸?想离职找不到工作怎么办?记者发现,这些青年是迷恋占卜的主流,他们将种种焦虑投射于未可知的 “命数”当中,期望着能找到破局之法。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张昕认为,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的算命占卜,都是为了满足人的心理需求。“在心理学中有个概念叫掌控感,是对于不确定性的规避。”他表示,人的情感或者生活压力往往来自于生活的不确定性。

需提防占卜热背后的骗局

中国科协曾经发布过《第三次中国公众对未知现象的抽样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每4个中国人中至少有1个“相信”玄学,有过算命行为的受访者高达40%。

周琭峣是一名塔罗牌占卜师,他和团队在北京开办了塔罗牌的培训课程。据他介绍,为期3天的塔罗牌入门课程,培训费用是5800元,一期报名的学员有十几个。而进阶塔罗师(执业)养成班收费则高达1.48万元,在周琭峣发布的课程宣传中提到“兼职年收入可达15万元左右”。

记者了解到,在周琭峣的线下店铺内,塔罗牌占卜的价格分为100元1张、200元5张和300元8张3种。周琭峣表示,工作日能有七八名顾客光顾,周末人比较多,能有十几个,店员日均收入在1000元左右。

在周琭峣看来,专业的心理咨询有时不太容易被大家接受和理解,借助塔罗牌的神秘外衣,可以让年轻人卸下防备,坦言困扰自己的疑惑和难题。据他观察,愿意尝试塔罗牌测试的大多为30岁左右的年轻人,女性一般愿意咨询情感类问题,男性偏向咨询事业和财富。

相比线下塔罗牌占卜店,线上的占卜之风似乎刮得更为火热,逐渐成为新的“财富密码”,吸引源源不断的资本投入。据新华社今年5月报道,一款由北京某公司开发经营的八字算命大师在线咨询平台上,“婚恋情感”栏目“大师”收费在138元至498元不等。“接单”最多的“大师”自2017年入驻以来共接到了3128单。据金融服务信息平台“投资界”不完全统计,近20家占卜命理类产品在2014年至2019年获得融资。对外披露的数据显示,获得千万元以上融资的项目有9个。

记者在天眼查搜索发现,以“风水”“占卜”“塔罗”等为业务的企业有数百家。随后,记者又在手机商店中以“占卜”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出现几十款App,其中一款名叫“算命八字”的App安装量达1448万次。在这款App中,界面包含命运问答、星座运势、桃花分析等咨询项目,还设有开运商城售卖朱砂手链、本命佛吊坠、吉祥纳福水晶树等产品,价格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

但有业内人士指出,隐藏在这背后的骗局也越来越多。所谓的“大师”抓住前来咨询人的困惑与痛点,利用模棱两可的话术骗取信任,进而骗取钱财。记者发现,最近豆瓣中多个占卜相关的小组已经被封禁,搜索“占卜”“塔罗”等关键词显示“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搜索结果未予显示”。记者又查询了淘宝、微博等多个平台,发现也存在类似情况。

对此,四川矩衡律师事务所律师郭小明表示,根据网络算命的手段和目的,可能引发多种违法犯罪行为,因此需要加以管制。他还表示,利用算命宣扬封建迷信,扰乱社会秩序、损害他人身体健康,构成治安违法,最高可处15日行政拘留,并处1000元罚款;而如果涉嫌犯罪,将受到刑事处罚。

占卜易滋生违法行为

“占卜有些时候是一种逃避现实的方式。”在周琭峣看来,大多年轻人在现实生活中遇到问题,又找不到方向和症结所在,会借助占卜的形式疏解情绪。同时,他坦言转运、预测未来根本毫无依据可言。

那为什么还有不少人觉得网络占卜很准呢?周琭峣解释这是运用模糊语言学和心理暗示的办法,来让人觉得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描述,准确地概括了自己的特点和遭遇。周琭峣说,这些说辞也迎合了一些想轻轻松松解决问题、寻求捷径的人的心理,“趋乐避苦是人的天性。”

“很多时候占卜只是为了寻求心理安慰,在作决策时还是会考虑实际情况。”李太行表示,自己私下里也通过购买占卜教程学习了不少占卜的知识,有时也会给自己测算,每次测到不符合自己心理预期的结果,他就会选择重新占卜。

针对这种心理,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法律系主任郑宁分析,占卜本身存在“幸存者偏差”,结果准确时会被无限放大,结果不准时则被人们忽视或找借口搪塞。因此,部分年轻人在占卜过程中会感到一定程度的压力纾解。

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王会清认为,“网络占卜”就是传统封建迷信披上现代科技外衣,利用现代化技术满足当代青年自我开脱的心理需求。当前,网络占卜已经滋生出网络传销、网络欺诈等违法行为,一方面呈现传销发展趋势,另一方面滋生出网络行为,有的经营者通过设置营销人员,为其寻找潜在客户,通过专业话术套取当事人基本信息,比如年龄、婚姻状况、工作情况等,并转达给经营者,经营者在获取相关信息后,以虚假占卜的方式陈述当事人基本信息,得到当事人信任,再要求当事人以购买“开光符”“转运符”等衍生产品,骗取当事人钱财。

“网络占卜滋生出的违法行为,会对青年群体产生巨大危害。”王会清建议,应尽快采取法律措施,为其划定法律红线,防止网络占卜对社会公众人身财产安全造成损失,对社会秩序造成不良影响。(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冯浩、李太行、小鹏均为化名)(见习记者 韩荣 记者 石佳)

来源:中国青年报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