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孟达(吴孟达死与哪一年)

落荒而逃 2023-07-15 18:08:16 网友分享

吴孟达评分最高的十部作品,五部与周星驰合作,三部与周润发合作

今年2月27日,是港式无厘头喜剧经典人物——吴孟达先生逝世2周年,吴孟达先生这一生,给观众留下了无数令人印象深刻的影视作品,塑造了无数有血有肉的经典角色,下面就简单盘点一下,吴孟达参演的所有影视作品中,评分最高的十部。

一、《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1995》——9.2分

《大话西游》在很多八零后的心中地位非常高,当年根据这部电影衍生出来的周边产品非常多。

吴孟达在片中饰演猪八戒,戏份并不算多,并且大多数时候是戴着头套表演,所以很难看到他的本来面目。

但尽管如此,熟悉那个时期香港电影的观众,还是能够很轻易的看出这个猪八戒就是吴孟达,毕竟能够与周星驰配合如此默契,能这么产生这种化学反应的演员,也只有吴孟达了。

二、《射雕英雄传1983》——9.1分

不管后来又翻拍了多少版的《射雕英雄传》,但是在七零后、八零后的心中,八三版永远都是最经典的一版。

吴孟达和他的老搭档周星驰都在这部影片里面出演了角色,不过吴孟达扮演的角色要比周星驰更重要一些,他扮演的是与杨康勾结的丐帮彭长老。

戏份虽然不多,但对推动故事很重要。

三、《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1995》——9.0分

吴孟达在这部戏中饰演傻憨傻憨的二当家,这部戏与第二部《大圣娶亲》不同,吴孟达一直以本来面目示人,不用带猪八戒的头套。

这一部里面吴孟达和周星驰的对手戏很多,两人配合的可以说是天衣无缝。

四、《喜剧之王1999》——8.8分

这部《喜剧之王》算是周星驰所有作品里面,算是口碑非常高的一部了。

吴孟达在里面饰演一名表面上是场务,实际上是隐藏了身份的卧底人员。

在这部影片里面,吴孟达扮演的角色并不像以往他与周星驰合作的作品里面那样搞笑,给人感觉似乎更深刻了一些。

五、《幻海奇情》——8.7分

这是一部TVB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出品的奇幻剧集,估计看过的人并不多。

这部剧一共有54集,每一集是一个独立的小故事,吴孟达在几个小故事里都有出演,在这部剧中可以看到很多TVB的老熟人,但是现在看到的资源大部分都是粤语,并且画质都不太好,所以即使抱着怀旧的心态想看一下,恐怕也很难看得下去。

不过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关于这部剧的解说,大概了解一下。

六、《十月围城》——8.7分

在电视剧版《十月围城》里面,吴孟达饰演表面胆小如鼠实则狠辣狡猾的广东巡抚区肇新,他将这个角色的老谋深算、刁钻油滑表演的淋漓尽致。

导演鞠觉亮在谈到吴孟达在剧中的表演时曾说过:

“吴孟达完全脱离了以往的表演形态,最后演绎一个装疯的老头,什么都没有,吴孟达装疯,张晓龙去试探他,为了完成真实的效果,猛吃辣椒,吴孟达眼睛发红、头发汗,要求真的辣椒、够辣才可以。”

正是由于这段话,让很多人在网上搜索吴孟达吃辣椒的这段戏。

七、《九品芝麻官》——8.6分

这部剧在内地的知名度很高,毕竟有段时间中央六套经常反复播放这部影片。

在这部影片里面吴孟达饰演年龄比包龙星还要大的侄子包有为,两人这一阶段的的合作已经是非常默契了,几乎承担了全剧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笑点。

八、《阿郎的故事》——8.5分

这也是一部非常经典的影片了,吴孟达饰演主角阿郎(周润发饰演)的朋友龙五,是一名赛车机师。

吴孟达在影片中的戏份并不太多,发挥的空间也不是很大,给人留下的印象也不算太深刻,往往人们在提起这部《阿郎的故事》时,想到的还是周润发、张艾嘉,恐怕没有多少人会想起吴孟达在影片中的角色。

九、《绝代双骄》——8.4分

这一版《绝代双骄》是由梁朝伟和吴岱融主演的,七零后、八零后应该还有印象,梁朝伟在里面扮演的小鱼儿和吴岱融扮演的花无缺都非常经典。

吴孟达在这部电视剧里面饰演恶人谷十大恶人之一的“狂狮”——铁战,戏份不多,感觉还不如他在《射雕英雄传》里面的彭长老戏份重要。

十、《赌神》——8.4分

这又是一部周润发主演的经典作品,吴孟达在里面饰演一个反派人物花柳成。

没有什么重要戏份,可能很多人都想不起来这部剧中还有这样一个角色了。

以上就是吴孟达参演的所有影视剧里评分最高的十部作品,这里面有五部作品是与周星驰合作的,其中在《射雕英雄传》里,虽然两人并没有对手戏,但是毕竟出现在了同一部戏中,所以也算是合作吧。

香港知名喜剧演员吴孟达在港病逝

北京时间2月27日,香港知名喜剧演员吴孟达因病在香港去世,享年70岁。

吴孟达在福建厦门出生,7岁随家人移居香港。吴孟达是娱乐圈中知名的喜剧演员,于1973年报考第三期香港无线艺员培训班,正式开始踏足影视行业。

吴孟达的很多作品都伴随了一代人的成长,他与周星驰的合作更是成为了很多人心目中的经典,比如《逃学威龙》《大话西游》《少林足球》等,为华语电影扬名海外作出了不可多得的贡献。

吴孟达的演技及影响力备受观众肯定,曾凭着《赌圣》《逃学威龙》等电影获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配角提名;凭着《天若有情》夺得1991年的金像奖最佳男配角。

近年来,吴孟达活跃于内地影坛,2017年出演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在拍摄《流浪地球》时,吴孟达已经66岁,加上患有心脏衰竭,吴孟达因运动量太大而多次缺氧晕倒。但吴孟达称《流浪地球》是优秀国产剧本,愿意为中国科幻电影发展尽一份心力,最终坚持完成拍摄。(总台记者 周伟琪 金东 魏可枫 黄耀祖)

(编辑 陈昱帆)

太突然!吴孟达因癌症去世!一生留下太多经典

2月27日,香港电影人田启文接受媒体采访称,香港著名影星吴孟达因肝癌去世,享年68岁。

吴孟达,1953年1月2日出生。1973年报考了第三期香港无线电视艺员培训班,同学包括周润发、林岭东等,他的成绩一直都名列前五名。1979年,吴孟达演了《楚留香传奇》里的男二号“胡铁花”,而开始受到注意。

1991年凭借电影《天若有情》获得第10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配角奖。1992年凭借电影《逃学威龙》获得第1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配角提名。

达叔的片子给人留下了太多经典回忆。

每一个都是经典

那些年吴孟达演绎过的角色

《逃学威龙》重案组之虎--曹达华

《少林足球》黄金右脚--明峰

《喜剧之王》-- 场务/卧底

《鹿鼎记》--海公公

《五亿探长雷洛传1:雷老虎》--猪油仔

《大话西游》--二当家

《食神》

《九品芝麻官》--包有为

《百变星君》--管家

晚报君了解到

我国是肝癌大国

包括我省在内的

东南沿海地区是肝癌高发地区

那么,该如何预防这个恶性癌

福州市二医院消化内科林伟国主任提醒

肝癌的预防重于治疗

而且有7类人群是肝癌高危人群

要特别注意预防

我省是肝癌高发区

除乙肝因素外多与吃有关

“我国是肝癌大国,新发肝癌占全球发病总数的55%。”林伟国主任介绍,特别是福建省,一直是肝癌的高发区。据2019年的数据显示,福州市恶性肿瘤死因顺位第三位即肝癌。

为何我省肝癌高发

林主任介绍,工作中

他发现接诊的肝癌患者大多与

慢性肝炎病毒感染(多为乙肝)、酗酒、

脂肪肝、进食被黄曲霉素污染的食物、

饮用受污染水源等有关

“诱发肝癌的主要病因中,排首位的就是乙肝病毒感染。”林主任介绍,福建省为乙肝高感染区,大多数肝癌患者都是在患有肝炎的基础上,慢慢发展成肝硬化,继而发展成为肝癌的。因此,阻断乙肝的传播是预防肝癌的主要措施,他提醒,新生儿要注意接种乙肝疫苗,对于已经感染的患者,建议及时接受抗病毒等治疗。

林主任介绍

肝癌还和吃有关

↓↓↓

随着生活条件好起来,人们的饮食习惯开始改变,一些人酗酒或者饮食油腻,导致了脂肪肝、酒精肝的高发,这也让因脂肪肝、酒精肝转肝癌的病例上升。

此外,林主任介绍,饮食不洁也是常见的导致肝癌的原因。常见的就是食用发霉的花生、玉米导致的肝癌。发霉的花生、玉米容易生成黄曲霉素,而长期食用黄曲霉素,可促进肝癌的发生。另外,林主任还特别提醒,要注意饮水健康,不要饮用被藻类,特别是蓝绿藻污染的水源,因为蓝绿藻所含的蓝绿藻素有明显的促肝癌作用。

肝脏是“沉默器官”

肝癌的预防重于治疗

对于肝癌,许多人可能有同感

当听到周边的人患上肝癌时

往往已是晚期,生命很快进入了倒计时

对此,林主任介绍

这是因为肝脏是“沉默的器官”

肝脏被称为沉默的器官

肝脏有着强大的代偿功能,所以一般患病后早期症状不明,而等患者有了明显症状,如腹胀、肝区疼痛、腹部包块、黄疸等症状就诊时,往往已经到了晚期,此时治疗手段非常有限,效果也不理想。

“所以,我们强调要对付肝癌,早发现、早处理相当重要,这就要去肝癌高危人群一定要定期检查。”林主任说。

那么,哪些人是高危人群呢

七类患者是肝癌的高危人群

↓↓↓

(1)具有乙型肝炎病毒和/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2)长期酗酒

(3)非酒精脂肪性肝炎

(4)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食物

(5)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

(6)有肝癌家族史等的人群

(7)尤其是年龄 40 岁以上的男性风险更大。

“这7类人一定要注意定期检查。”

对于如何定期检查

林主任进一步介绍

↓↓↓

临床上把肝癌风险人群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和极高危4个层次。其中,对于肝癌高危人群,建议6个月1次腹部超声联合血清甲胎蛋白监测(下文简称:常规监测);对于肝癌极高危人群,3个月1次常规监测,6~12个月做增强CT或MRI检查1次;低中危人群中,肝癌年发生率低,可延长监测间隔为1年或以上。

林主任还提醒患者

要学会自检

↓↓↓

肝病的表现多数以消化道症状为主,一旦出现不明原因的恶心、呕吐、腹胀、食欲不振、乏力、厌油腻、尿色深黄等症状时,就要意识到可能是肝脏有问题,要尽快到医院就诊。此外,他建议,戒烟限酒,不熬夜,饮食清淡,不吃或少吃对肝脏有害的药物及保健品,适当运动锻炼,提高免疫力。

来源:杭州日报 福州晚报 综合网易娱乐

来源: 福州晚报

引发争议:《流浪地球2》吴孟达“复活”是缅怀,还是消费逝者

春节档的《流浪地球2》终究成为票房黑马,以微弱之势战胜《满江红》和《无名》。

在大年二十九当天,《流浪地球2》举行了首映礼,现场一组醒目的海报,赫然写着「比一好一点」。

当时,看到这几个字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份量。

但观影之后,却感触颇深!

其实,就算打出“比一更好”也没有什么,并不代表着“一”不好,而“二”比“一”更好,是好在更有温度、更有情感。

都知道,《流浪地球》是中国第一部真正的科幻电影,而且是登场即巅峰,实现了口碑与票房的双丰收。

如果说,《流浪地球1》是中国打开了科幻电影的大门。

那么,《流浪地球2》是我们在制作科幻电影方面迈向更高的台阶。

两部相比较,明显第二部的“温情”与观众产生了共鸣,点燃了观众的情怀。

尤其是片尾那句“致敬吴孟达先生”一定戳中了很多人的泪点。

在《流浪地球》第一部中,吴孟达扮演的韩子昂给很多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当时吴孟达先生已经身体不适,依然身穿几十斤重的装备,兢兢业业地完成电影的拍摄。由于他的精彩演绎,让韩子昂这个角色活了过来。

尽管如此,他与郭帆导演击掌约定了第二集再见。

没想到,成了他们未完成的约定。

不知不觉间,达叔已经离开我们两年了,或许时间已经冲淡了一些记忆。

但在《流浪地球2》中他“再度现身”时,又再一次勾起了所有人的回忆。

同时,也有人提出质疑,是否在消费逝者?

客观来看,没有必要!

首先是《流浪地球》的热度,就告诉你不需要过多的营销和炒作。

另外,剧情上是合理的,加上有这样的技术,为什么不能这么做呢?

所以,绝非是消费已故的达叔,而是实实在在的情怀展现。

确切的说,是郭帆导演及全组的人员带着情怀完成了这部现象级的作品。

在影片中,图恒宇和女儿丫丫最终以数字生命的形式相守在一起,化身“数字人”,以数据的形式永存。

而在故事之外,郭帆导演用自己的方式,让离开两年的达叔变成了真实版“数字人”。以韩子昂的身份再度回到全国观众视野,对于看着达叔电影长大那几代人来说,可谓是一份满满的感动。

郭帆导演也表示:“在《流浪地球2》用CG复原吴孟达的角色,是为了实现他们的约定,同时,也是对达叔深切的缅怀和纪念。

达叔是几代人的共同回忆,从艺五十几年,兢兢业业。甘当绿叶,演了一辈子配角。但在观众们心中,他比主角更光芒。

达叔为人和蔼、心地善良,尽管已经是当之无愧的喜剧之王,但质朴的达叔可以与群演一起吃面包。

每当他看到群演们忍饥挨饿,只为赚点辛苦钱。他的同情心会不自然的流露出来。

很多群演说过,达叔经常请群演吃面包。

一请就是三、四个月的时间,一个不落。

如果面包不够或吃不到的人,可以领10元钱。

其实,达叔并不富裕。

在拍摄《流浪地球》时,需要穿着几十斤的道具服,达叔害怕自己出现意外,影响拍摄,自己带着医生进组。

很多吊威亚的镜头,都是达叔亲自完成的。

对于年轻人来说,吊威亚都是一件体力活,何况达叔的身体状况并不好。所以,连续晕倒了几次后,只能一边拍一边吸氧。

有一次,回到酒店后,达叔躲在角落哭泣:

“我66岁的人了,为什么还要这么辛苦?真的太累了。每次拍完都要吸氧。”

他需要养家,虽然年轻时放荡了一些,前后找了三个老婆。但不管哪一个,他都没有丢下,始终支付着高额的生活费用。

他喜欢在自己力所能及之下,做一些善良的事。

不仅如此,达叔还是个十足的爱国者。

早在90年代时,他与周星驰合作的电影《破坏之王》就有一段特别的强调: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不可分割。

他生前留下的最后一条微博,就是“我是中国人”五个字。所以,达叔绝对是个家国情怀之人。

《人民日报》也给了达叔恰如其分的评价:爱国者达叔,永远都是主角。

这样的一个人,是值得悼念的。

做演员,达叔是实打实的“实力派”。尽管他的一生大多只为博你“一笑”,但在《流浪地球》中,他又是那么无情的让你“哭”。

达叔一生经历丰富,有喜有悲,有风光有落魄。

丰富的阅历造就了他,很快能抓到角色的定位和意义,然后领会到角色在剧中的作用和效果。

达叔的表演不露痕迹,不显山不露水,一切都是那么的流畅自然。

吴京评价他:“什么叫高手,达叔来现场从来不带剧本,人家早就背好了,还把对方的背下来了,任你怎么变,人家都能接。”

那场海边的戏,物是人非的场景,让所有人都充满了悲伤。

同样的地点,四年前吴孟达在,如今只有回忆在。

开机之前,郭帆导演让场务点了几炷香,所有人在达叔的拍摄点静默良久。

拍摄的过程还是那么自然,如同达叔就在现场一样。

吴京说:即便是对着空座,对着椅子,又把那场戏,演了一遍,就算跟达哥,又交了一次手,又过了一次戏,又怀念缅怀了一下。

其实,这就是一种缅怀!

很多人指出《流浪地球2》中的CG复刻达叔是在消费逝者,这是一种很荒谬的说法。

这种情怀,源于达叔的自身魅力,也出自观众的群体意志。

如果未来的数字技术,在合法合理的框架内,让达叔重返影坛,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吗?

很多人不知道,达叔在临走之前,不停的向好友说好痛、好辛苦,他每隔四小时打一次止痛药,但已经起不到作用了。

周星驰为此几天吃不下饭,他告诉吴孟达的好友田启文,要请最好的医生,用最好的药,一切费用由他承担。

但最终,还是没能留住达叔。

走时,达叔留下了最后的遗言。

他的遗言就是四个字的总结“不欠人情”

不死在家里,担心亲人住着不安心;

不花冤枉钱买公墓,骨灰撒到大江里。

而周星驰却默默地说了一句,我们再也没有机会合作了!

也许只有CG复原,才能实现他们的合作,因为这是完全有可能的事情。

电影结束后,你会发现,片尾曲《我在》响起,很多观众是不愿意离开的。

因为《我在》这歌片尾曲,似乎在说明达叔一直都在。

那么,电影还原达叔形象是合情合理的。至少与观众的情感产生了碰撞。

从这一点上来看,观众对达叔保留着一丝怀念。这就是情怀的成份。

所以,请不要打扰我们的情怀!

一声达叔,一生回忆,虽然世间再无黄金角,但是他的形象依然鲜活。

感谢《流浪地球2》“致敬吴孟达先生”!

-END-

吴孟达的“复原”到底是缅怀,还是消费逝者,你怎么看?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