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男孩走路八字脚怎么办(16岁孩子走路瘸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伸手挽明月 2023-08-25 10:24:17 网友投稿

孩子走路内八字外八字,到底需不需要矫正,妈妈们看这一篇就够了

图片来源网络

女子本弱,为母则刚

只是,孩子却始终是你最大的软肋。

尽管大多数妈妈都觉得自家孩子就是比别人家的聪明,但这丝毫不能减轻妈妈们对自家孩子生病或发育异常的担忧。

尤其看到孩子的小脚呈内八字或外八字,小腿呈O型或X型弯曲时。加上旁边的妈妈、婆婆和吃瓜邻居的一惊一乍,你一定非常焦虑。

看一眼旁边“父爱如山”不动,或玩着手机或呼呼大睡的丈夫。你叹了口气决定自己去网上寻找答案。

然而百度出来的相关信息却让你更加焦虑,也更觉得孩子是不正常的,必须给予治疗矫正。你或许会听从网络育儿专家的建议训练孩子,甚至去某宝上买各种束缚宝宝的矫形器和矫形鞋。

冷静理智的你也会带孩子去看医生。好不容易向单位请了假,挂了号排了队终于到医生面前时,医生却并没有说太多,简单两句模糊的“没太大问题,回家观察观察”就结束了。

我知道,从医院出来后,你内心的害怕和焦虑并没有减少。我知道,你其实就像搞明白这几个问题:

孩子的“内/外八字”脚究竟是不是畸形不正常?没说两句就让“回家观察”的医生会不会误诊漏诊?某宝上卖的那么多矫正器械矫正鞋到底有没有用?网上各种育儿专家写的奇葩矫正方法到底有没有用?

作为横跨青中老三代的妇女之友,15个月大O型腿+内八字熊孩子的父亲,善于用最权威的循证医学证据来安抚夫人内心的专业骨科医生(好吧,我的头衔还是没有龙妈的长……),今天我就来告诉你关于孩子内八字/外八字的真相!

先给出【指挥官命令】版内容,如果你时间看完全文,这些是必看的重中之重。当然,我建议你仔细看完全文,因为这才可能彻底解除你内心的焦虑。

●宝宝内八字或外八字是因为肢体在子宫内塑型引起的。这些异常绝大部分都可以随着生长自行纠正,即便未完全改善,也极少有不良的长期后遗症。●只有极少数的孩子的内八字、外八字是病理性的必须干预。出现以下情况时请务必前往医院就诊:1、严重的脚前掌向内弯(跖内收);2、单侧或不对称的内/外八字脚;3、11岁后还存在严重影响外观或行走功能的内/外八字脚;4、脚踝上翘(背伸)活动受限;5、有疼痛不适;6、有其他发育异常或有脑瘫表现;7、有跛行。●任何非手术干预措施(如,鞋垫、支架、绞扭器、石膏)对于治疗内外八字都是无效的,建议不用此类措施。也不推荐禁止儿童保持“W”坐姿。

需要提前说明的是:

1、外八字脚与内八字脚除了原因略有不同,其他无太大差异,所以一起说明,不分别写。

2、文中专业内容,非我个人经验,而是参考全球权威的UpToDate临床顾问数据库。如感兴趣可以百度UpToDate是怎样的神一般存在。

3、至于O型腿、X型腿和其他一些发育异常,我会在以后的文章中再做说明。

一、绝大多数都是无需担心的生理性内八字、外八字:

定义 图片来源UpToDate

“内八字脚”,专业叫足内旋,是指行走时足趾尖朝向中线的一种下肢旋转性变异。而“外八字脚”,专业叫足外旋,是指行走时足趾尖背离中线的一种下肢旋转性变异。(如上图)

大多数的孩子都有内八字或外八字脚,这是因为在妊娠期的子宫殊的位置引起 (如下图)。

宫内塑形 图片来源UpToDate

这些“娘胎里带出来的”异常,会随着正常生长发育自行改善,极少会持续到青春期。即使持续存在,内八字和外八字脚也极少引起功能障碍[1]。

儿童内八字最常见的原因是:跖内收、胫骨内旋及股骨前倾增大[2, 3]。外八字最常见的原因是:髋关节外旋挛缩、胫骨外旋以及股骨后倾。不用被这些专业名词吓到,除了一个:“跖内收”需要注意外,其他所有的你都可以忽略。

跖内收 图片来源UpToDate

跖内收就是脚前掌向内弯曲,如上图。它 的特征是足中段成角,使足呈“芸豆”形或“C”形。跖内收在新生儿中的发病率为0.1%-1%[5]。大多数跖内收到2岁时可自行恢复,即使跖内收持续存在,也很少造成疼痛和功能障碍[6]。但之所以专门指出,是因为需要大家记住严重的跖内收(上图右下)是必须要看医生的。

内八字和外八字通常不会导致疼痛,也不会影响发育或步态的稳定性,但内八字的儿童可能会比其他儿童更常出现蹒跚或绊倒,尤其是当他们疲劳时[4]。绝大多数的内外八字脚都会随着儿童的生长发育自行好转,不许要任何干预。即使足内旋并没有完全恢复,也极少存在长期功能问题(儿童中该比例约为1‰)[4]。

UpToDate中还专门强调:消除奶奶姥姥的担忧非常重要[4],因为老人对家庭的影响不容小觑(看来国外国内都一样)。老一辈总将内外八字脚看成严重问题,会倾向于采取各种目前所知无效甚至有害的干预措施。可以带着他们坐在公共场合仔细观察行人走路,他们将注意到行人走路时的脚尖朝向存在很大差异。而且可以告诉他们许多优秀的短跑选手和其他跑步运动员在跑步时也有内八字或外八字[7]。

二、需要警惕的是极少数的病理性内八字、外八字:

唯一需要我们警惕的,是极少见的不能自行恢复的病理性原因,比如:神经肌肉疾病(如脑瘫)、髋关节疾病(如发育不良)以及小腿畸形(如马蹄内翻足)等。

作为非专业的普通人,我们需要知道什么时候必须去找专业人士。因此,当内/外八字的孩子同时有以下情况时,为了安全起见请前往医院找专业儿童骨科医生就诊:

1、严重的脚前掌向内弯(跖内收)

2、单侧或不对称的内八字或外八字脚

3、11岁以后还存在严重影响外观或行走功能的内/外八字脚

4、脚踝上翘(背伸)活动受限;需要排除马蹄内翻足

5、孩子有疼痛

6、全身发育异常或有脑瘫表现

7、行走或奔跑时有跛行。

三、需要特别着重指出的是:

不推荐使用任何矫形鞋、矫形器或支架。权威的研究已显示这些都是无效的[8, 9],也不推荐禁止儿童保持“W”坐姿。

W坐 图片来源UpToDate

在儿童期应用矫形器不仅没用,产生不必要的花费,还会对孩子的玩耍和睡眠带来不良的影响,更会让孩子产生负面的心理社会后遗症[4, 10]。

写在文章的最后

产房里带着汗水和泪水,第一眼看到那个美丽的小生灵时,你便有了软肋,也突然有了铠甲。

正是这铠甲,让你坚强的忍住了产褥期的疼痛和夜晚无边的困意,一次次的爬起来喂奶;也是这铠甲,让你勇敢的处理着各种复杂困难的家庭关系,并战胜了当时感觉永无尽头的抑郁和悲伤,尽可能的用温暖和微笑充满整个家。更是这铠甲,让你前所未有的坚定无畏的生活着、工作着。

而你,更是这个小生灵的铠甲。

请不要允许你自己或其他任何非专业的人轻易轻率的对孩子说他不正常更不要允许你自己或其他任何非专业的人给孩子用任何治疗或矫正措施

参考文献

[1]Staheli L T. Lower positional deformity in infants and children: a review[J]. J Pediatr Orthop. 1990, 10(4): 559-563.

[2]Li Y H, Leong J C. Intoeing gait in children[J]. Hong Kong Med J. 1999, 5(4): 360-366.

[3]Bruce R J. Torsional and angular deformities[J]. Pediatr Clin North Am. 1996, 43(4): 867-881.

[4]Staheli L T. Rotational problems in children[J]. Instr Course Lect. 1994, 43: 199-209.

[5]Widhe T, Aaro S, Elmstedt E. Foot deformities in the newborn--incidence and prognosis[J]. Acta Orthop Scand. 1988, 59(2): 176-179.

[6]Rushforth G F. The natural history of hooked forefoot[J]. J Bone Joint Surg Br. 1978, 60-B(4): 530-532.

[7]Fuchs R, Staheli L T. Sprinting and intoeing[J]. J Pediatr Orthop. 1996, 16(4): 489-491.

[8]Heinrich S D, Sharps C H. Lower extremity torsional deformities in children: a prospective comparison of two treatment modalities[J]. Orthopedics. 1991, 14(6): 655-659.

[9]Knittel G, Staheli L T. The effectiveness of shoe modifications for intoeing[J]. Orthop Clin North Am. 1976, 7(4): 1019-1025.

[10]Driano A N, Staheli L, Staheli L T. Psychosocial development and corrective shoewear use in childhood[J]. J Pediatr Orthop. 1998, 18(3): 346-349.

甲流后,6岁女童走路一瘸一拐!已出现多个病例,医生提醒

当前正值甲流高峰,

不少孩子因感染甲流出现了发烧、感冒的症状。

虽然孩子流感好了、不发烧了,

但却出现突然腿痛、走路一瘸一拐的症状,

在广东医科大学顺德妇女儿童医院

就有这么一例小患者

佛山6岁女孩甲流后走路一瘸一拐

据了解,小童是一个6岁女孩,几天前出现高热,在该院儿童门诊确诊为甲型流感病毒感染,经过服药和休息后病情有所好转,然而在第4天却突然出现双侧小腿疼痛,并在走路时出现一瘸一拐。

检查结果发现

小童的肌酸激酶和肌酸激酶同工酶的

指标高于正常值的16倍

综合病史、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

最终确诊为病毒性肌炎

经过抗病毒和改善肌肉代谢等治疗后

小童未再出现发热

小腿疼痛和步态也逐渐好转

复查上述肌酶指标也恢复正常

这样的情况还不止一例

据广州珠江频道报道

↓↓↓

深圳多个儿童甲流后腿“瘸”了

深圳6岁的阳阳从4月4日开始就出现咳嗽的症状,紧接着便出现高烧,体温最高达39.6摄氏度。更令人担忧的是,阳阳高烧后出现腿疼的状况,甚至一度跛行。经检查,阳阳被确诊儿童急性良性肌炎。而实际上,近期医生接诊了好几起同样的病例,大部分都患过甲流。

南方科技大学医院的儿科门急诊中,除了发热患儿,最近也出现了多例这样的患儿:

6岁男孩小斌(化名),甲流退热1天后出现双下肢疼痛,走路一瘸一拐,不愿行走。

8岁男孩小武(化名),退热2天后出现双下肢疼痛、无法行走。父母表示小武退热后有跳绳运动,次日双下肢疼痛加重。

7岁女孩小灵(化名),甲流退热2天后出现双下肢疼痛、跛行,家长表示小灵退热后有爬过楼梯。

经过检查发现,这些患儿的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等好几项数据明显升高,确诊为儿童急性良性肌炎。

什么是儿童急性良性肌炎?

儿童急性良性肌炎是儿童在流感过程中发生肌炎,又称流行性感冒肌炎、病毒性肌炎、流感后短暂急性肌炎、儿童急性短暂肌炎 等。

急性良性肌炎最常发生在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感染后,表现为明显的肌肉疼痛和压痛,主要累及双下肢肌肉,以小腿肌肉最为多见。

该病多发生在急性感染性疾病消退时,通常在发热、咳嗽和流涕这些症状消退后24~48小时出现。由于疼痛或肌无力,患儿常拒绝或难以行走。

同时,该病与流感过程中出现的肌痛又有所不同。急性良性肌炎的剧烈肌痛局限于双侧小腿部,而流感中的肌痛则为广泛性肌痛。

孩子得了急性良性肌炎

家长该如何做?

大多数的急性良性肌炎患儿在3~10日能够痊愈,肌酸激酶可在3周内降至正常水平。而家长可在孩子的饮食方面注意:

少食多餐,低盐、易消化饮食,以富含蛋白质、钙质、维生素类饮食为主。

忌食辛辣刺激类、油腻类食物。

少饮咖啡、浓茶等影响睡眠质量的饮料。

多饮水,多进食碱性食物,碱化尿液。

此外,如患儿正处于儿童急性良性肌炎的急性期,应暂停运动、卧床休息,待症状消退后再循序渐进地开始运动。

医生提醒

出现以下症状请及时就医

当前,甲流进入高发期,一些患儿除了典型的呼吸道症状外还会出现腿疼、走路一瘸一拐的现象,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疼痛不是生长痛,极有可能是病毒引起的肌肉炎症!

这种病毒引起的肌肉炎症如果不及时干预,可能引发急性心肌炎、横纹肌溶解等危急重症。如孩子得流感后,伴发肢体疼痛或步态异常则需要及时带孩子到小儿骨科就诊。

再次提醒各位家长,儿童抵抗力差,得流感后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和危重症等情况,如果孩子出现高热(40℃左右)、抽搐、意识障碍、呕吐、头痛、胸闷、心前区疼痛等症状,病情可能会在数小时内急剧恶化,出现急性坏死性脑病、脑干脑炎或者暴发性心肌炎,家长需要警惕重视,及时带患儿到医院就诊,切勿贻误病情。

(珠江时报)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