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八字脚的人命好吗(走路八字脚怎么办)

简单的爱 2023-07-05 17:42:14 互联网

医生提醒:家长这样做,当心宝宝以后走路“八字脚”

“八字脚”,顾名思义,就是走路时两只脚掌呈“八字”形,有“外八”和“内八”之分,走路时脚尖相对、足跟朝外,为“内八字”,而足跟相对、足尖朝外则为“外八字”。

“八字脚”的人走路时,不仅影响形体美,而且他们走路时的运动规律也是与正常人有所区别的,正常人走路时,向前出去的脚,是脚跟先着地,然后再向前过渡到整个脚掌,最后由脚掌和脚趾蹭地产生一种向前的推动力使人往前移动。而“八字脚”的人则不一样,他们走路的时候,是用脚跟的外侧先着地的,然后是脚掌外侧、全脚掌依次着地,最后由大脚趾头的内侧蹭地,而其他四只脚趾则没用上力,这就违背关节活动的正常规律了,所以有“八字脚”的宝宝走路常走不稳,甚至还容易摔跤。

小儿“八字脚”的发生,常见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过早让孩子开始站立:小儿的运动发育是有一定规律的,有句顺口溜是“三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说的是一般情况下,宝宝发育到三个月的时候会抬头,四个月会翻身,六个月会坐,七个月会打滚,八个月会爬,周岁的时候会行走。但有些家长过于心急,宝宝坐都还没学会,还没能坐得稳稳的,就扶着孩子站起来蹦了,由于这个时候宝宝的脚还不够力来支持他整个身子呈站立姿势,为了增加身体的稳定性,于是双脚便自然而然地打开,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八字脚”。

2、太小开始穿硬邦邦的鞋子:有些家长在给孩子选购鞋子时不注意,选的鞋子鞋底是硬邦邦的那种,如皮质较硬的皮鞋等。而小儿由于足部脚腕力量还不够,穿着太硬的鞋子,走路时容易有一种脚“带不动”鞋子的感觉,久而久之,也就形成异常步态的不良习惯了。

3、疾病的因素:疾病的因素主要包括营养素的缺乏或脑部损伤所致,如维生素D或钙缺乏的孩子,他们可出现骨骼的改变,临床上表现为O形腿或X形腿,进而影响到宝宝的步态。另外,有脑瘫的宝宝,他们由于大脑不能正常地发出指令而出现肌张力异常及原始反射延迟消失,在临床上可出现一些奇怪的姿势,如学走路时,腿常呈一种典型的剪刀状,即脚尖点地,膝盖紧贴,两只脚相向交叉,伴有“八字脚”等。

所以,为了预防宝宝“八字脚”的发生,家长在日常生活中需注意保证宝宝各项营养素的摄取要充足,在宝宝运动发育过程中要遵循其发育规律,注意不要过早地让宝宝开始站立,宝宝可行走后,家长应该为其选择一些较为舒适的鞋子,最好是布鞋或胶底鞋。当发现宝宝在行走过程中出现“八字脚”时,需及时请医生进行诊治,在排除了疾病因素后,如果是因行为习惯所致的“八字脚”,可以先纠正其不良的行走习惯,如,家长可训练其沿着一条较宽的直线行走,行走时注意使其膝盖的方向始终向前,走路时脚跟先着落,脚离开时重点放在足趾上,反复练习,可收到一定的效果,另外也可做专门的矫正鞋去纠正。

指导:广东省妇幼保健院 小儿外科 乐盛麟主任医师

通讯员:林惠芳

用学步车致孩子走路晚、踮脚尖,内八字,家长都该看看

这两天,好呗呗育儿的后台收到了一位妈妈的留言:

我是两个宝宝的妈妈,大宝三个多月的时候,我婆婆就开始给他用学步车,我们夫妻俩怎么劝也没用。

婆婆觉得孩子的腰有力气,关键是省心不用老抱着,结果大宝八个月才学会爬,迟迟不愿意走路,就爱坐学步车,一直到快两岁才学会走路,还喜欢踮脚尖,有点内八字。

因为确实觉得老人不容易,所以我一直也没说啥。结果二宝4个月不到,婆婆又准备给她用学步车,好说歹说,婆婆直接生气回老家了,不过二宝也很争气,7个多月就爬的很好了。跟大宝区别不是一点点大,妈妈们一定要引以为戒。

从宝宝出生开始,每一步都被爸爸妈妈所关注。

很多家长都有拿自家宝宝跟同龄孩子做对比的习惯,生怕有一丁点落后,特别是对于宝宝走路这件事。

家长们都希望自家宝宝能走得又稳又好。可宝宝学步期总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

跟宝宝差不多大的孩子已经会走了,自家娃还不会走,是不是发育迟缓啊?

为什么宝宝老是踮着脚尖走路?还特别容易摔跤,是缺钙吗?

怎么感觉宝宝走路有点外八字,是不是不正常啊?

要给宝宝用学步车吗?

不建议。

稍微细心一点的妈妈应该会发现,宝宝在学步车里的姿势,并不是双脚平稳挨着地面的,更多的是踮着脚。

如果宝宝养成了踮着脚走路的习惯,会影响走路的姿势。

长期使用学步车会让宝宝的腿部力量得不到有效的锻炼,学会走路的时间反而会推迟。

而且很多学步车都是带轮子的,宝宝稍微一用力,学会车就会滑出去很远,很容易撞到。

长时间给宝宝用学步车还会导致宝宝O型腿、X型腿等危害。

宝宝什么时候会走才正常?

我们先来看看孩子的成长发展规律:

4~7个月:坐

7~10个月:爬

8个月:能扶着东西站一会儿

8~9个月:喜欢扶着东西到处走

9~12个月:能稳稳地站着,有些宝宝会开始迈步

12~15个月:自己走路

从婴幼儿发展的评估角度来说,只要宝宝是足月出生的,3%左右能在9~11个月学会走路,95%左右能在11~15个月的时候学会走路,也有2%的宝宝要到15个月以后才学会走路。

每个宝宝走路的时间都是不一样的,只要宝宝能够站得稳,自己愿意走,喜欢走,就是他身体能够接受的时间。

还有一种情况,是宝宝各项发育指标都正常,但还是不愿意迈出小脚丫,有可能是因为孩子比较谨慎,在没有走稳之前怕摔倒,妙爸爸身边就有这样的小朋友,一直到17个月才肯字走路,后面的发展也很好,跑的技能也是瞬间学会。

宝宝走路,不是越早越好

建议不要让宝宝过早的走路,太早走路对孩子的脊椎、腿部都不太好,有的孩子甚至会造成罗圈腿,所以让孩子走路不要太心急,顺其自然,适当引导就好。

你还在牵着宝宝学走路吗?

90%的爸爸妈妈肯定都牵着宝宝学过走路,但是这种常见的方式,既伤大人又伤宝宝,可谓是吃力不讨好,往往累的腰酸背痛,一撒手,孩子还是不会走。

牵着宝宝走路,如果姿势不正确,很容易变成拎着宝宝走路,宝宝掌握不了平衡,很容易养成踮着脚走路的习惯,如果一不小心用力过猛,还会造成宝宝胳膊脱臼。

孩子走路经常摔跤,是不是软骨病、缺钙啊?

宝宝刚开始学步的时候,肌肉的力量还不够,所以容易摔跤。随着宝宝月龄的增长,有了足够的锻炼,走路就不会老摔跤了。

如果孩子站着没有问题,只是走起路来不太稳,就不是骨骼的问题,也跟缺钙没关系。

如果宝宝除了经常摔跤,还有蹲起困难、动作不协调、随着宝宝长大也没有改善,

就需要到医院去进行检查,看看是否有先天性肌肉方面的疾病。

孩子老是踮着脚尖走路,正常吗?

在宝宝学步期,足跟肌腱发育还没有完全,踮脚尖是很正常的生理现象,随着宝宝走路越来越熟练,会自然消失。

学会走路了,还是会踮着脚尖走路,有可能是宝宝故意踮着脚玩,不用过度焦虑。

如果排除宝宝是故意的,而且走路的时候足跟很少落地,像跳芭蕾舞那样脚尖点地,脚尖也很难向上翘起的话,家长就要注意了,这有可能是肌张力增高的表现,需要到医院检查。

孩子走路左右摇摆

表现为:走路的时候上身重心不稳,左右摇摆得很厉害,就像鸭子走路一样,程度比较轻的孩子也可能不是很明显,或者向一边明显摇摆。

如果宝宝从开始学步就走“鸭子步”,而且家长怎么引导都无法纠正,很有可能存在髋关节脱位。

如果宝宝原来走路姿势很正常,突然出现单侧摇摆或者一瘸一瘸的,可能是因为肌肉无力或者回避某种疼痛,也需要去医院进行鉴别。

宝宝如果超过这个年龄还不会走路,家长就要注意了。

如果不是早产儿,也没有使用过髋关节脱位矫形器和学步车,也没有其它脑部疾病或手术病史,到了18个月还不会走的话,建议到儿保科查一下宝宝不会走路的原因。

我是好呗呗的妙爸,也是两个宝宝的爸爸,好呗呗有100多位专家,在育儿过程中遇到的任何问题都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帮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烦恼和焦虑。

关注“好呗呗育儿”,每天给你育儿干货!

声明: 本文图片来源于“IC photo”或“图虫创意”,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公司、组织、个人未经IC photo或图虫创意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

纠正“八字脚”,试试这项运动,非常有效

踢毽子可矫正“八字脚”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骨科主任医师 商卫林

“内八字”和“外八字”都是幼年时过早地站立、学走路引起的。年幼时腿的力量弱,很难保持身体平衡,脚尖就自然地向左右分开,以扩大脚底面积,增加平衡性,逐渐形成习惯,就成了“八字脚”。还有一部分人用不正确的姿势走路,慢慢也会形成习惯性“八字脚”。纠正“八字脚”的关键是逆向运动,其中踢毽子就是非常有效的一种。

如果是“内八字”,踢毽子时不妨多做内拐踢,也就是屈膝、用脚后跟内侧踢毽子,同时向外绷脚尖。如果是“外八字”,可多做外拐踢,也就是屈膝内扣,用脚踝外侧踢毽子,同时尽量向内绷脚尖,使膝、踝关节保持在一条直线上。

除了逆向运动外,平时还要注意养成正确的坐、站、走、跑的姿势,并持之以恒。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编辑 || 楚超 李娜值班主任 || 范宏博转载及投稿 || 010-62969002转8486邮箱:ln8103@cnki

对于八字脚,你知道多少?

原创:赵陇安

审核: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王海彬教授

文章所属:王海彬教授团队,转发请标明出处。

八字脚,就是指在走路时两脚分开像"八字"。分为内八字和外八字,都是因为足部错误受力所致。八字脚是一种生理现象,但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形体美,八字脚因为走路姿势不雅,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

一.八字脚的形成原因

1.与年龄有关

有关数据统计,八字脚随人的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加,八字脚与年龄成正比。大学后八字脚占实验抽样比例增长变快,到76岁以上八字脚占比高达96.5%。

2.与职业有关

有关数据统计,在山区农民和舞蹈演员中八字脚比例最大,其次是滑冰运动员理发员、邮递员、非山区农民、服务员和教师。八字脚较少的是军人、干部、医生和工人。

3.过早学步、站立

由于小儿腿部的力量不够,在学步和站立时,双脚就自然地分开,使脚底面积加宽,以便站稳,防止跌倒,这样便产生双脚自然分开的姿势。

4.体内缺钙

当幼儿骨骼含钙低时,脚部骨质不定形,在行走和站立时因重力作用的结果,容易使双侧髓关节向外分,从而形成"外八字脚"。

5.与遗传有关

某研究统计结果表明,父母均有八字脚,其子或女(7-12岁)有八字脚者占73.2%;父母一人有八字脚。其子或女有八字脚者占51.7%。

二.八字脚的危害

1.影响美观

通过研究发现,人向前迈步的脚尖稍向外展是正常的,也是符合解剖特点的。当髓关节 处于伸、稍外展并稍有内旋时,股骨头和髓臼窝之间的位置最为适合,接触面最大、最稳定。然而当两脚间的夹角大于10o,甚至16o以上,走路时两脚尖向外撇,用脚掌外侧先着地,步 态不规范,影响形体美。健美的体形除了形体之外,走路的步态也是十分重要的。

2.影响正常走路跑步

八字脚的人走路或跑步,按一只脚外撇30o计算,八字脚的步幅比正常步幅短3.48cm。 假如八字脚的脚尖外撇30o,步行10km,每步按0.6m计算,那么比正常脚相同步频的人落后 580m;步幅为lm,那么跑完全程时,与正常脚相同步频的运动员比较,将落后348m。若两个运动员跑的距离相等,时间也相等,那么八字脚的运动员势必要增大步频,这样八字脚的运动 员就要消耗较多的能量。

3.导致"足外翻"

八字脚的人走路与正常人不。正常人走路时,向前迈步的脚,脚跟先着地,然后过渡到 整个脚掌,最后由脚掌前端和脚趾蹬地产生向前的推动力。而八字脚则是用脚跟外侧先着 地,然后用脚掌外侧、全脚掌依次着地,最后由拇趾内侧蹬地,其他四趾用不上。由于拇指用力部位是内侧,这就违背了关节活动的规律,导致拇趾压力过大,造成痛疼甚至形成脚趾 畸形,医学上称"足外翻"。

三.八字脚的矫正

1.做加强踝关节足弓力量的动作

做一些加强踝关节足弓力量的练习,如提踵和纵跳等,拐腿跳可以矫正内八字脚,盘腿跳可以矫正外八字脚。

2.起蹲法

内八字脚的人,两脚外旋位站立;外八字脚的人,两脚内旋位站立,做下蹲起立动作,每回70-100次。

3.搁腿法

一条腿搁在水平面上,先拉松下肢关节韧带,约十分钟后再用两手扳脚,内八字脚的人向外扳,外八字脚的人向内扳,每次10分钟。

4.直线迈步法

在地面上画两条直线,两直线间的距离为一横拳,要求脚跟和脚尖都要踏在直线上,步伐由小到大,由慢到快,每次三十到五十个来回。

5.直线跑步法

在地面上拉一条绳子,让脚掌平行于绳子跑,也可以沿着画好的直线跑,在跑步时要求不要出八字脚。这样做的时间久了,不但矫正了八字脚,而且又锻炼了身体。

【参考文献】

[1]宋士彤,刘小峰.八字脚及其矫正初探[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6(02):39-44.

[2]文汇.八字脚的矫正方法[J].双足与保健,1994(03):12.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