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教师需什么八字(做教师的八字命理)

行尸走肉 2023-07-30 15:24:05 网络

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八字真言”

青年教师是学校发展的重要资源,如何让青年教师尽快进入适应教师角色,将他们培养成教育教学业务骨干?这是学校管理层面思考的问题。近年来我校在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过程中探索出“模仿、阅读、反思、合作”的做法。

模仿。缺少课堂教学实践,对新时代课堂教学改革要求知之甚少,特别是有些青年教师所学专业非师范类,虽然有教师资格证,但是缺少系统专业的师范教育。针对这些“突出问题”,我校鼓励青年教师从模仿开启教师职业生涯的“第一步”。一是拜师。我们每年都组织新教师与老教师结对拜师,要求新教师多听师傅的课,结合自身特点尽快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老教师要把积累的所有经验传授给新教师,缩短磨合时间。二是观摩。在上好常态课的基础上,定期组织新教师观摩学校教师的公开课和优质课,借此打磨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引导他们凝练教学主张,不断探寻理性的教育教学实施,构筑实践性知识,让青年教师从“青涩”走向“成熟”。三是展示。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青年教师都能很快掌握课堂教学技巧,把握住课堂教学节奏。我校每年定期组织两次青年教师展示活动,既能磨炼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又能促进其专业化发展,并鼓励青年教师实现从传递性教学到学术性教学的转变。

阅读。我们每年拿出专项资金为教师购买或订阅教育类图书报刊,帮助青年教师获得经过他人千锤百炼的精神智慧。对于这些图书报刊,我们多种方式、最大限度地汲取其营养。一是成立读书领导小组,将青年教师读书纳入常规管理,定期检查总结、量化考核、反馈指导,将读书活动与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有机结合起来。二是丰富读书活动。实行“个体研读”“集体阅读”“交流汇报”“现场撰写”“多样活动”等读书“五模式”,开展读书报告会、读书研讨会、读书演讲比赛等活动,让教师在读书中成长。三是定期分享展示,每月在教师代表中随机抽选两名教师上台分享,分享阅读内容和感悟,引领全员阅读,积极营造浓厚校园学习氛围。

交流。教学是一项个性化很强的实践活动,正因为如此,教师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切磋与分享显得尤为重要。同事随口而出的几句话,就可能让自己有“茅塞顿开”之感,从而解开困惑,找到促进专业成长的方法。我们主张青年教师在实战中成长,一是一课多磨,直到上满意为止;二是组内公开课每个人都上,进行同课异构,集备出优秀课例;三是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通过交流心得感悟让青年教师懂得依靠团队的协同作战,发挥团队的智慧,从合作学习中寻找到自己专业成长的“契合点”。

反思。叶澜教授曾提出:一个教师写30年教案不一定有效果,但坚持写三年教学反思一定能成为优秀教师。我们倡导青年教师每天坚持写教学反思,主要从创设的教学情境是否有趣、处理教学内容是否精当、设计的教学问题是否恰当、选择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当等方面进行反思,让他们积累教学经验。经过这样的积累,学校青年教师在短期内都能拿出一本承载着自己教学得失的反思集。通过反思结果的运用,青年教师能改进和矫正自己的工作方式和教学行为,有些青年教师通过一年的时间就成长为教学能手或教学骨干。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东阿县实验中学)

《中国教师报》2022年04月20日第13版

作者:邵金华

教育筑梦人|崔培华:当高中班主任,我有“八字诀”

编者按:

收获从耕耘开始,梦想在这里出发;有一种灯塔照亮人生,他就是教师;有一种纽带传承文明,他就是教育。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为展现烟台教育改革发展的生动实践,展示新时代教师和校长的风采,讲述烟台教育好故事,唱响烟台教育好声音,营造全社会关心教育、支持教育、理解教育的良好氛围,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联合烟台市教育局组织策划“教育筑梦人”——烟台名师名校长系列访谈,今天推出《教育筑梦人|崔培华:当高中班主任,我有“八字诀”》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李楠楠

崔培华,烟台一中教师,从教21年来,一直在一线从事高中物理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先后荣获区、市级高中教学先进个人、芝罘区第四届青年榜样、第二批烟台名班主任等多项荣誉称号。

“一般而言,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比起智慧建构来说,更加具有开放性,容易受到多种不确定环境因素的影响。这就要求班主任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捕捉、抓住教育契机。”崔培华说,“孔子讲‘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等待是一种智慧;见微知著,善抓契机,因势利导,是一种智慧。”

教育的魅力在于它不仅体现了科学性还体现艺术性。“善抓契机,因势利导”这八个字是崔培华当好高中班主任的“八字诀”。崔培华以此将教育工作和思想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到自己平时看似纷繁复杂的德育工作中。

抓住入学和活动的契机快速凝聚班级

“当学生进入一个新的环境,面对新的开始、新的集体,内心肯定充满了各种好奇和期待,这时他们的内心大门是敞开的,这对学校和老师来说,是个很好的教育契机。”崔培华说,每个学生期待自己能尽快地融入到新的环境和集体中去,但是每个学生又都来自不同的学初中学校、家庭,经过中考的选拔,每个人的文化分数也不一样。有的学生来自城区,有的学生来自农村,这就要求班主任要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给每个学生一个重新成长的机会,也给他们一个自我认识,自我突破,自我超越的机会。

崔培华老师与所在班级烟台一中2021级2班在军训时的合影

“军训是每个学校新生到来的第一课也是班主任的开头大戏。这个头开好了后面的工作顺风顺水。”崔培华说,“每个学生刚到一中时我就会跟他们说,我们的教室没有你们的到来它只是一间冰冷的建筑物,因为你们的到来,它有了温度,有了活力,有了朝气,这是我们这个集体的家。既然是我们的家,我们就该爱它。爱它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爱他就该付出行动,每一项活动我们都该认真积极地参加,我们不重视结果,但每一个荣誉的取得都能证明我们曾为此付出的努力。每一个荣誉的取得要仰仗每一个人的努力,49人的努力抵不过一个人的不爱惜,所以班级的荣誉人人有责,人人有份。”

“现在很多的高中学生对老师平常的教育会感到厌倦,认为老师平常在教室里面的口头说教天天讲,天天重复,感到很没有意思。”崔培华说,“那么,我们应该从学校的各种活动中,寻找教育的契机,打破平常教育的僵化。每次重大的节日、学校举行的活动、生活中的二十四节气等都是捕捉教育契机的最佳时期。比如母亲节,我会建议班上的同学都要向自己的母亲表达自己的谢意。我坚信一个心中有爱的孩子,它即使犯错误也不会偏离主线太远。再如每年的学校跳大绳比赛,有摇绳的,有跳绳的,有计数的,有安排队形的,还有去别的班级学习技巧的。总之每一项活动都全员参与,责任无大小,只有分工的不同。”

因势利导促进班级形成良好学习氛围

“班主任往往是教育教学双肩挑,我们教学中进行的各种活动、上课中遇到的各种教学情境等等都存在着许多教育契机,如果善于挖掘,为我所用,就能逐步使学生的思想、精神、境界乃至毅力、意志、品质得到进一步的磨炼和提高,从而使我们的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崔培华说,“作为物理老师,我曾很苦恼我的学生书写不认真,表述不规范,计算不能仔细,实验不够认真。其实这些归根到底都是学生不肯吃苦去练自己的基本功。有一年,清华大学薛其坤院士到我们学校来做报告,当他讲到自己为了一次学术会议准备英语稿子练习了80遍时,让我很有感触。我就在讲霍尔效应时将薛院士的这件事跟班上的学生插播了一下,学生们也挺震撼的,心中就有了榜样。”

崔培华老师与学生合影

爱如泉水,清澈而甘醇。班主任关爱后进生、转化后进生的教育是永恒的主题之一。“在实际的教学中,爱好学生容易,爱后进生难。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学校应该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这就是要让学生充满自信和勇气,面对人生,敢于迎接各种挑战、抓住各种机遇。在一个班集体中,尖子生抬起头来,班级的学风就会浓起来;后进生抬起头来,班级的班风就会正起来。”崔培华说。

“比如我曾经带过的一个班中有一名张同学。刚开学时,他在班上特别好动,人又长得壮实,上课时自制力差,经常插话,这种表现导致他既耽搁了自己的学习又影响他人,还经常请假不来参加自习课,但是慢慢地我发现他特别能吃苦。每次大扫除,他都任劳任怨,主动承担脏活、累活。全班同学都认为他能吃苦,有一定的号召力。”崔培华说,“于是,我有意挖掘他个性中爱劳动、能吃苦的积极因素,让他担任劳动委员。结果,他干得有声有色,每次大扫除他都会亲自督查教室和清洁区的卫生状况。更让我欣喜的是,因为担任劳动委员,身为班级干部要以身作则,他很少再有请假的现象了,上课也不插嘴了,有时还主动去问问题。”

“通过他的进步,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苏格拉底说过的一句话:‘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崔培华说,“在日常班级管理中,教育契机是经常会出现的,但跟机遇一样,它是不规则的,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同时教育契机又是稍纵即逝的,要及时利用,如果错过时机,效果可能就不明显了,作为老师的我们,一定要善于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激发学生心中的那份潜能。其实,学生的错误不是那么可怕,要给学生在错误中成长的机会,相信每个孩子都是一只无可限量的潜力股。”

「荐读」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之“八字”精髓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之“八字”精髓

;来源:教育改进社员村

生活教育是陶先生教育思想的精髓,创造教育是核心,教育是目标。

其红线是:万年大计,教育为本,师德为本,育人为本,即以人为本,教育为根,德育为先。择其精要,可用八个字来阐述。

第一个字——[实]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中国的国情实际出发,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陶先生以实践第一的观点,倡导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把美国杜威先生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做中学”翻了半个筋斗。

1924年,时任校长的陶行知,把南京安徽公学的校训定为“实”。实事求是,是生活教育的哲学基础。一切生活都是课程,一切课程也都是生活。有什么样的生活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劳动的生活是劳动的教育,艺术的生活便是艺术的教育,科学的生活就是科学的教育。

生活是教育的本原。陶先生提出的儿童教育、人才培养,要坚持因材施教,施展特长,发展个性。生活教育重实践、重体验。平时我们所说的一个现象,即:“听见了,忘记了;看见了,记住了;做过了,理解了” ,这再一次论证了“实践第一”观点的客观性和重要性。

第二个字——【活】

陶先生一贯主张:活教育。一切从实际出发,从生活出发,反对死教育。旧教育教师死教书,教死书,教书死;学生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旧师范教育只是大书呆子教小呆子,倘若刮一阵普及教育风,小呆子遍及到全中国,中国就成为一个书呆国,书呆国就要亡国。

陶先生主张:活读书,读活书,读书活。他亲自设计的晓庄师范校旗中,中心大大地写上一个“活”字。什么是教育,就是生命孵化生命,人格熏陶人格,品行影响品格,情感点燃情感。让人随着自己生命的生长规律,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的变化,丰富和充实,而不断进取、前进、生长。

陶先生说:“时代是在继续不断地发展,做一个现代人,保证川流不息的现代化。教育应是动态的、接受熏陶的。人才不是教出来的,应是酿造出来的。潜移默化的,日新其德、日勤其业。”

第三个字——【真】

为什么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陶先生明确地指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人求真,学做真人。培养出来的人,不做人上人,不做人下人,不做人外人,要做人中人。人中人的道理非常简单,崇尚真善美,反对假丑恶,实现生活本真、做人本真,回归人性,焕发童真、真与诚是联系在一起的,诚信是现代文明的标识之一,坚持以人为本,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的、互相尊重的、相亲相爱的。

今天,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应该要有高尚人格、中国灵魂,参与世界竞争的现代人,要有智慧、知识内化为智慧,要有创新意识,创造实践能力,要有团队精神,要有永不满足的执着追求,生命不息,追求不止。

第四个字——【创】

创造教育是陶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陶先生是举世无双的创造教育家,他的创造思维、创造思想、创造智慧、创造实践、创造能力、创造成果,已经载入史册。“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人人是创造之人”,他的经典创造名言,名不虚传,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改造了导师杜威的教育学说,在中国土地上倡导了符合中国国情又符合人民大众所需要的生活教育理论和实践。

晓庄师范、新安小学、湘湖师范、科学下嫁运动、山海工学团、重庆育才学校、社会大学都是陶先生的创造实践。小庄、老山的地名,小庄——晓庄,老山改为“劳山”,他自己的名字也改了三次,陶文濬——陶知行——陶行知——陶(行知行),创造是建立在“实、活”基础上的一种伟大举措。

第五个字——【爱】

爱满天下,乐育英才。爱是一切创造教育的源泉,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师爱是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的圣洁之爱。

陶先生办晓庄师范,放弃了一切高官厚禄,脱下了西装革履,穿布衣草鞋,下乡来,住在牛棚里。创办山海工学团,住在农民家里。创办育才学校,住在庙宇里。有人说,陶行知是傻瓜,有官不当、有福不享、有利不图、损己利人,真是傻瓜。

陶先生乐观自信回答:“傻瓜种瓜,种出傻瓜,惟有傻瓜,救得中华”。陶先生又说:“在我的世界里有两个最好的朋友,一个是老百姓,一个是小朋友”。人民第一,教育是服务。陶先生还说:“有时提倡平民教育,有时提出乡村教育,有时提倡普及教育,不知道的人以为我见异思迁,今天提这个口号,明天提那个口号,其实我心中想的中心问题,如何使教育普及,如何让没有机会接受教育的人接受教育,如同需要阳光和空气一样渴求教育。

教育是国家万年大计,不普及人民大众教育谈振兴中华乃是一句空话”。爱国爱人民是陶先生献身于人民教育事业的动力和源泉。

陶先生曾说“晓庄是从爱里产出来的。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因为爱全人类,所以爱全人类中最多数不幸的中国农人”。因为爱农民、解放农民、改造农民,所以办晓庄师范,培养新型的乡村教师来改造乡村教育。

陶先生爱生胜子,爱才如命。博爱之都南京,夫子庙的仁爱、中山陵的博爱、陶墓碑坊上的爱满天下,“爱”是和谐社会的核心。我们要坚持自爱——施爱——达爱——传爱的准则,让爱代代相传。

第六个字——【新】

上个世纪初,陶先生从美国学成归国,担任“新教育”主编。新世纪、新教育。新在哪里?即“自新、常新、全新”。

自新:根据中国国情,创建中国特色符合人民大众的新的活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国际视野、本土行动,坚持“洋为中用”、“古为今用”。他自述一生要做三件事。一件事是反对不适合中国国情的洋化教育;第二件事是反对不适合时代发展所需要的封建传统教育;第三件事是要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建立人民大众新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生活教育理论是中国特色的教育科学理论。陶先生把“小庄”改“晓庄”,“老山”改“劳山”,标志着中国世界新教育的曙光从晓庄升起,晓庄是生活教育的发祥地和第一块实验基地,是中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一块丰碑。

常新:不断变化,发展前进,要与时俱进,保证川流不息的现代化。

全新: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材内容、教育制度等均要全新。

第七个字——【行】

陶先生说:“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1911年,陶先生在南京金陵大学求学时,因为信仰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学说,改名为陶知行。书写:“知是行知之始,行是知之成”。他在实践中感悟,杜威老师的理论在中国不通,即缺少思想的母亲,即行动。1934年,陶知行正式改名为陶行知。书写:“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先行后知,教学做合一,手脑并用,在劳力上劳心,理论和实践辨证统一。最后改名为康熙字典上找不到的一个“ ”字,即行知行。行动——知识(理论)再行动,循环往复,不断前进。与时俱进,发展变化前进。求人不如求手,自食其力,自力更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第八个字——【人】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的真谛便是育人,追求真理做真人。万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为本,师德为本,育人为本,人格为本。

陶先生说,培养出来的人不做人上人,不做人外人,不做人下人,要做人中人。人中人的道理非常简单,那就是“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美人不能动,要以这样的德行严格要求自己,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也”。

陶先生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即使你有学问和本领,也是没有用的。本领越大,学问越高,为非作歹越大。要求学生从小建立人格长城,建立人格防线,建立公德和私德。

总之,在以德治国的今天,学习陶行知,树立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脱离低级趣味的人,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让孩子读万卷书,走万里路,交天下友。崇尚行知真善美,方能成人成才、爱满天下谱新篇。

「荐读」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之“八字”精髓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之“八字”精髓

;来源:教育改进社员村

生活教育是陶先生教育思想的精髓,创造教育是核心,教育是目标。

其红线是:万年大计,教育为本,师德为本,育人为本,即以人为本,教育为根,德育为先。择其精要,可用八个字来阐述。

第一个字——[实]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中国的国情实际出发,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陶先生以实践第一的观点,倡导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把美国杜威先生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做中学”翻了半个筋斗。

1924年,时任校长的陶行知,把南京安徽公学的校训定为“实”。实事求是,是生活教育的哲学基础。一切生活都是课程,一切课程也都是生活。有什么样的生活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劳动的生活是劳动的教育,艺术的生活便是艺术的教育,科学的生活就是科学的教育。

生活是教育的本原。陶先生提出的儿童教育、人才培养,要坚持因材施教,施展特长,发展个性。生活教育重实践、重体验。平时我们所说的一个现象,即:“听见了,忘记了;看见了,记住了;做过了,理解了” ,这再一次论证了“实践第一”观点的客观性和重要性。

第二个字——【活】

陶先生一贯主张:活教育。一切从实际出发,从生活出发,反对死教育。旧教育教师死教书,教死书,教书死;学生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旧师范教育只是大书呆子教小呆子,倘若刮一阵普及教育风,小呆子遍及到全中国,中国就成为一个书呆国,书呆国就要亡国。

陶先生主张:活读书,读活书,读书活。他亲自设计的晓庄师范校旗中,中心大大地写上一个“活”字。什么是教育,就是生命孵化生命,人格熏陶人格,品行影响品格,情感点燃情感。让人随着自己生命的生长规律,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的变化,丰富和充实,而不断进取、前进、生长。

陶先生说:“时代是在继续不断地发展,做一个现代人,保证川流不息的现代化。教育应是动态的、接受熏陶的。人才不是教出来的,应是酿造出来的。潜移默化的,日新其德、日勤其业。”

第三个字——【真】

为什么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陶先生明确地指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人求真,学做真人。培养出来的人,不做人上人,不做人下人,不做人外人,要做人中人。人中人的道理非常简单,崇尚真善美,反对假丑恶,实现生活本真、做人本真,回归人性,焕发童真、真与诚是联系在一起的,诚信是现代文明的标识之一,坚持以人为本,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的、互相尊重的、相亲相爱的。

今天,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应该要有高尚人格、中国灵魂,参与世界竞争的现代人,要有智慧、知识内化为智慧,要有创新意识,创造实践能力,要有团队精神,要有永不满足的执着追求,生命不息,追求不止。

第四个字——【创】

创造教育是陶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陶先生是举世无双的创造教育家,他的创造思维、创造思想、创造智慧、创造实践、创造能力、创造成果,已经载入史册。“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人人是创造之人”,他的经典创造名言,名不虚传,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改造了导师杜威的教育学说,在中国土地上倡导了符合中国国情又符合人民大众所需要的生活教育理论和实践。

晓庄师范、新安小学、湘湖师范、科学下嫁运动、山海工学团、重庆育才学校、社会大学都是陶先生的创造实践。小庄、老山的地名,小庄——晓庄,老山改为“劳山”,他自己的名字也改了三次,陶文濬——陶知行——陶行知——陶(行知行),创造是建立在“实、活”基础上的一种伟大举措。

第五个字——【爱】

爱满天下,乐育英才。爱是一切创造教育的源泉,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师爱是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的圣洁之爱。

陶先生办晓庄师范,放弃了一切高官厚禄,脱下了西装革履,穿布衣草鞋,下乡来,住在牛棚里。创办山海工学团,住在农民家里。创办育才学校,住在庙宇里。有人说,陶行知是傻瓜,有官不当、有福不享、有利不图、损己利人,真是傻瓜。

陶先生乐观自信回答:“傻瓜种瓜,种出傻瓜,惟有傻瓜,救得中华”。陶先生又说:“在我的世界里有两个最好的朋友,一个是老百姓,一个是小朋友”。人民第一,教育是服务。陶先生还说:“有时提倡平民教育,有时提出乡村教育,有时提倡普及教育,不知道的人以为我见异思迁,今天提这个口号,明天提那个口号,其实我心中想的中心问题,如何使教育普及,如何让没有机会接受教育的人接受教育,如同需要阳光和空气一样渴求教育。

教育是国家万年大计,不普及人民大众教育谈振兴中华乃是一句空话”。爱国爱人民是陶先生献身于人民教育事业的动力和源泉。

陶先生曾说“晓庄是从爱里产出来的。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因为爱全人类,所以爱全人类中最多数不幸的中国农人”。因为爱农民、解放农民、改造农民,所以办晓庄师范,培养新型的乡村教师来改造乡村教育。

陶先生爱生胜子,爱才如命。博爱之都南京,夫子庙的仁爱、中山陵的博爱、陶墓碑坊上的爱满天下,“爱”是和谐社会的核心。我们要坚持自爱——施爱——达爱——传爱的准则,让爱代代相传。

第六个字——【新】

上个世纪初,陶先生从美国学成归国,担任“新教育”主编。新世纪、新教育。新在哪里?即“自新、常新、全新”。

自新:根据中国国情,创建中国特色符合人民大众的新的活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国际视野、本土行动,坚持“洋为中用”、“古为今用”。他自述一生要做三件事。一件事是反对不适合中国国情的洋化教育;第二件事是反对不适合时代发展所需要的封建传统教育;第三件事是要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建立人民大众新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生活教育理论是中国特色的教育科学理论。陶先生把“小庄”改“晓庄”,“老山”改“劳山”,标志着中国世界新教育的曙光从晓庄升起,晓庄是生活教育的发祥地和第一块实验基地,是中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一块丰碑。

常新:不断变化,发展前进,要与时俱进,保证川流不息的现代化。

全新: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材内容、教育制度等均要全新。

第七个字——【行】

陶先生说:“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1911年,陶先生在南京金陵大学求学时,因为信仰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学说,改名为陶知行。书写:“知是行知之始,行是知之成”。他在实践中感悟,杜威老师的理论在中国不通,即缺少思想的母亲,即行动。1934年,陶知行正式改名为陶行知。书写:“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先行后知,教学做合一,手脑并用,在劳力上劳心,理论和实践辨证统一。最后改名为康熙字典上找不到的一个“ ”字,即行知行。行动——知识(理论)再行动,循环往复,不断前进。与时俱进,发展变化前进。求人不如求手,自食其力,自力更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第八个字——【人】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的真谛便是育人,追求真理做真人。万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为本,师德为本,育人为本,人格为本。

陶先生说,培养出来的人不做人上人,不做人外人,不做人下人,要做人中人。人中人的道理非常简单,那就是“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美人不能动,要以这样的德行严格要求自己,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也”。

陶先生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即使你有学问和本领,也是没有用的。本领越大,学问越高,为非作歹越大。要求学生从小建立人格长城,建立人格防线,建立公德和私德。

总之,在以德治国的今天,学习陶行知,树立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脱离低级趣味的人,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让孩子读万卷书,走万里路,交天下友。崇尚行知真善美,方能成人成才、爱满天下谱新篇。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