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酉(辛酉政变)

倚势凌人 2023-08-13 12:05:28 互联网

决定晚清50年命运,1861年的辛酉为何会如此顺利?

晚清时期,对中国国内政治影响最大的一件事情莫过于1861年辛酉,此次血腥直接导致了慈禧太后的上台,这直接决定了中国之后50年的政局。辛酉可谓干净利落,两宫太后和恭亲王奕䜣“叔嫂同谋”,仅用两个月就几乎完全控制局面,咸丰皇帝的政治安排打破,而其对手肃顺呢?几乎完全无还手之力。

这种局面实际很不正常,因为政治斗争通常是涉及两个集团的激烈博弈的,慈禧和奕䜣一派如此迅速地就击败肃顺,这本身就是个奇迹,要知道,肃顺他们可不是吃素的,他们有咸丰遗命在身,一直以来都掌握了政治主导地位。如果说,这还可以用计划周密,袭击突然来解释;那之后局面的迅速平定则更诡谲了,肃顺等人被平定后留下了一个烂摊子,两宫太后和恭亲王奕䜣竟然有能力迅速收拾好,而且国家政治机器没受太大影响,这显然不是“突然袭击”能解释的。

这实际说明一个问题:两宫太后和奕䜣已经在朝中控制了不少人,而这次实际上是统治阶级内部相当多人意志的体现,那两宫太后和奕䜣的能量是哪里来的呢?

这就要从咸丰朝的政局开始说了,先说肃顺是什么人?肃顺是宗室,但地位不高,属于“妾掉所生之子为闲散宗室”,后来就成了京城著名的混混,也没多少家底,但这个人不一般,按照中国传统历史的评价,他应该是属于豪杰,后来开始读书了,中了科举还当上了武官。

咸丰朝初期的时候,由于咸丰当时雄心未泯,想做出一般事业,就准备抓一抓励志,肃顺他相当对皇上脾气,获得重用,一直成为炙手可热的权臣,肃顺官当得怎么样?竟然还很厉害,肃顺严惩贪腐,重用团练镇压太平天国,处理“戊午科场案”,一时间竟然使得清王朝这颓圮不堪的局面有一定缓解。

肃顺有一个很大的特点:“重汉轻满”。甚至连受贿都只收满臣的贿赂而不收汉臣的,还放言“旗人都是混蛋”,有人可能问:他自己不是满臣吗?是,没错,但肃顺早年是走街串巷的泼皮,旗人已经衰落到什么地步他门清,他知道只有汉人才能做事儿了。所以他就重用汉臣,鄙视纨绔子弟。

如果从国家利益角度看,他当然没错,但他也得罪很多人,尤其是满蒙贵族,到了后来肃顺竟然觉得应该削减旗人俸禄,这使得他成了旗人的死敌,这为肃顺的悲剧命运埋下伏笔。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说,清政府一塌糊涂,结果一个混混反而能洞若观火,解决问题,然而却受到既得利益者的仇恨,这已经充分说明了大清要完。

而恭亲王奕䜣呢?他则是相当厉害,1860年英法联军攻破北京,咸丰带着一堆人跑到热河了,留奕䜣来解决差事,这件事影响重大。首先咸丰本人威望受到极大打击,因为他成了大清立国200多年来第一个被赶出首都的皇帝;那没走的那些大臣呢?他们普遍有种被抛弃的凄凉感,纷纷团结在留在北京的恭亲王奕䜣身边,奕䜣的能力本就很强,聪明好学,道光皇帝在考虑太子的时候其实在他身上考虑了很久,咸丰当朝的时候也忌惮打压过奕䜣,所以奕䜣本来就有同情分。

1860年,在第二次战争中,奕䜣被授命为全权钦差大臣,负责清政府与英、法、俄的谈判,并且签订了《北京条约》,虽然不好看,但是事儿他可是摆平了,大功一件啊,威望大增,咸丰呢?咸丰羞愧地都不敢回朝,结果在热河暴毙了。

“北狩”,“西狩”,这可是中国历史上相当不光彩的隐语

虽然他留了遗诏,让肃顺为首的顾命八大臣管事儿,由于政治惯性,大家当然会遵守,但是咸丰本人威信大降,他死了,顾命八大臣的威望又要打折扣。

那两宫太后呢?慈安皇太后作为皇后虽然不怎么管事儿,但是威望极高;而慈禧呢?从咸丰在位的时候就开始辅佐政治,有一定声望,政治能力也是相当厉害,咸丰死后实际上她们是有监督权来制衡顾命八大臣的,但是肃顺很跋扈,她们的权利被架空了,对于皇族来讲,这看着很难受:爱新觉罗家族什么时候轮到外人指手画脚,你当你是鳌拜吗?

所以,辛酉虽然风险很大,但也很简单,被排斥在最高权力之外宗族中近亲的恭亲王奕䜣与咸丰朝顾命大臣僧格林沁和军机大臣文祥等人,联合皇族遗人两宫太后,直接就干了。

肃顺在体制内得罪了很多人(不仅是满人,因为他行事很严厉,尤其是“戊午科场案”,所以也得罪了很多汉人),所以他被处死的时候,很多人竟然拍手称快。

“肃顺奏减八旗俸饷,尤府怨。就刑时,道旁观者争掷瓦砾,都人称快。”——《清史稿》

而肃顺本人呢?最后时刻也是相当有骨气,根据记载,当时情景是:“将行刑,肃顺肆口大骂,其悖逆之声,皆为人臣子所不忍闻。又不肯跪,刽子手以大铁柄敲之,乃跪下,盖两胫已折矣。遂斩之。”

而从外国侵略者的角度看,这次他们也十分满意,因为肃顺等人是极为强硬的保守派,主张不与欧洲人进行任何往来,而恭亲王集团则被打清醒了,主张对外和好,第二次战争后,事实上洋人势力对于中国政局已经有了相当敏感的影响,所以对于此次,他们没有任何异议。

作者:云帆

1980年,被迫花96元买15版猴票的人,后来换了两套房

当今社会人们投资理财的方式有很多,炒股、买基金,或者是期货。在80年代,投资理财的方式很少,但是人们可能会在无意中的一个行动中带来巨大的收益和欣喜,甚至能够改变一生的生活。今天就介绍一个邮电老员工无意中暴富的案例。

一、秦先生为完成任务买了15版“猴票”

1980年,当时的邮电部发行了一枚小小的、面值8分钱的邮票。这个题材是对这之前邮票题材选材的狭窄的一次突破,邮票不仅仅表现工农大众了,开始宣传传统文化了。

虽然改革开放已经开始,集邮活动已经重新兴起,但是这枚《庚申年》,也就是俗称的“猴票”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

因为实在是太不起眼了,看起来黑乎乎的,根本无法和改革开放以后发行的邮票,比如《京剧脸谱》、《齐白石作品选》、《奔马》相比。

这样《庚申年》在开始也就成了滞销的邮票。秦先生所在的邮政单位就给职工下了命令,每个人都要完成一定的销售任务。秦先生由于在工作单位兢兢业业,属于听从上级安排的那种老实巴交的员工,就一咬牙、一跺脚,花了96元,买下了15版《庚申年》邮票。

可不要小看这96元,那可是1980年,人们的月收入也就是每个月三十多元。这96元也得秦先生的三个多月的工资。秦先生买下了15版《庚申年》之后,也没有卖给别人,放起来之后,也就慢慢淡忘了。

秦先生万万没有想到,1980年的《庚申年》创造了邮票市场的一个神话。

《庚申年》的特殊性,身价倍增

1980年,邮电部在悄无声息的情况下发行了“猴票”,原画作者是画坛上大名鼎鼎的黄永玉,设计者是资深邮票设计师---邵柏林。雕刻者是姜伟杰,影雕混合套印。三位都是响当当的艺术家,合作可谓珠联璧合。

到1981年又发行了“辛酉年”邮票,也就是一轮“鸡票”。这时候,广大集邮爱好者突然感觉到,这是一个系列,是中国邮政部门的大手笔,很可能会发行十二年,完成十二生肖系列。

如果要想集全这十二生肖系列,没有“猴票”是万万不行的。这也就是集邮者所说的“龙头效应”。于是纷纷到市场上寻找。那时候还没有规范的邮票市场,基本上都是在各地的邮局门外“打游击”。

黄永玉

其实,“猴票”的身价暴涨的重要原因是发行量小。当时的邮票发行量一般也就是几百万枚。现在一般的观点认为是因为在印制的过程中,由于是雕版印刷,出现了一部分废品,所以现在绝大多数邮票研究者都认为发行量为443.16万枚。

另外一个原因是当时更多的时候人们还没有意识到这枚《庚申年》的价值,在邮寄信件的时候大量消耗了。这就导致存世量不多。

再者,这枚“猴票”上面有金粉,也就是集邮者平时所说的“金粉票”,“金粉票”的一个问题是容易氧化,一个手指印,就让金粉慢慢发黑,这就会影响邮票的“品相”,“猴票”上的猴子的脸、耳朵、爪子都使用了金粉。这就让保存完好的“猴票”更不容易寻找。

尤其是四百万多一点的发行量,这和现在动辄几千万的发行量是不能比的,而现在的发行量几乎就是存世量。80年代,人们信息交流的方式就是信件,“猴票”被大量消耗在了信件中。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猴票”的身价就和坐了火箭一样,一飞冲天。经过1985年、1991年、1997年三次全国性的邮市高潮的炒作,“猴票”的身价达到了单枚达到三千多,那可是1997年的三千块钱!厂铭和色标更高。厂铭就是在邮票的边纸上有“北京邮票厂”字样,色标就是邮票的边纸上的颜色层次,颜色层次多,就表明邮票印刷精细。

现在,“猴票”成为集邮爱好者的梦中奢望,集邮的水品高低标志之一就是有没有一枚小小的“猴票”。

秦先生的15版“猴票”带来意外惊喜

三次邮市的狂潮,使得“猴票”成为人人追捧的“香饽饽”。人们发现,不管你在什么价位上买进,“猴票”总是能继续上涨,让你有意外的收获。

秦先生的15版本“货票”价值多少呢?1997年邮票市场疯狂的时候,加入每一枚三千,每版80枚,那就是24万!邮票市场上还有一个规矩,那就是版票的价值更高,也就是说,版票的价值不是单枚票乘上邮票的枚数。

秦先生早年无意中留下的15版邮票一版现在至少价值80万,甚至能够达到100万。秦先生作为老邮电职工,在全国炒作“猴票”的大环境下,最终得知了“猴票”的身价,不禁为当年的无意之举庆幸、再庆幸。

虽然经过1997年邮票市场大潮后,“猴票”的价格有所下降,但是依然价值不菲。在本世纪初,秦先生为了给两个儿子结婚,卖掉了两版“猴票”,给两个儿子换来了两室一厅的宽敞住房。之后因为急需用钱,又出手了三个大版。还剩下10版在手中留存。

进入21世纪,中国邮票市场再也没有出现1985、1991和1997年的狂热。很多当初炙手可热的邮票的价格几乎都腰斩了。但是1980年发行的《庚申年》“猴票”的价格一直在上涨,最终达到了现在每一枚“猴票”过一万元。后来价格下降,也价值九千多。所以,秦先生手中剩余的10版“猴票”现在还能价值最低800万。

中国邮政曾经发行了很多邮票精品。比如《牡丹》、《菊花》、《黄山风景》、《金鱼》,改革开放以后发行的《齐白石作品选》、《红楼梦--金陵十二钗》等等。但是全国人民不管是集邮的还是不集邮的都津津乐道的,就是《庚申年》“猴票”。

1980年的“猴票”是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创造了中国邮票发行历史上的一个永远不可复制的神话。如果哪一位再想依靠炒作邮票来一夜暴富,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了。因为“猴票”只有一次,题材、发行量、消耗量、知名度、龙头效应,这些因素共同创造了这个神话。

在1992年邮票发行部门(先后为邮电部、信息产业部、国家邮政局)发行了第二轮“猴票”,2004年发行了第三轮“猴票”,2016年发行了第四轮“猴票”。也都引起了新的炒作,人们认为新的致富时机来到了,纷纷囤积。

殊不知,二轮、三轮、四轮“猴票”的发行量太大。根本就不适合投资了。1980年的“猴票”神话永远不可复制!但有意思的是,第四轮“猴票”的第二枚上面,黄永玉设计了猴子妈妈带着两个小猴子在嬉闹,集邮爱好者说,“这是一个信号,国家要开放二胎了”。结果却是国家在2016年开始开放二胎政策!巧合还是黄永玉未卜先知?

秦先生也是“猴票”这个神话的无意中的幸运者。假如哪一位要想再一次从邮票市场淘金,那得需要特殊的慧眼。你得具备一定的邮识、慧眼、胆量,不然还是把邮票当做一个怡情的爱好吧,轻易不要去炒作。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