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差一(八字差一个时辰命运相差大吗)

相见陌路 2023-09-16 18:56:36 网友投稿

落地八字不好,怎么办

只要你读过中学,就不可能不知道他,只要你知道他,就不可能不知道这两句话: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是的,没错,如你所知,这个人就是范仲淹,这两句话出自他的名篇《岳阳楼记》。

范仲淹,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最高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

去世后谥号文正,史称范文正公。

文正,是皇帝给大臣的最高谥号,能得到这个谥号的,大多是世人景仰的对象,历史上第一个文正公是唐朝的魏征,历朝历代有名的文正公,还有明朝的方孝孺,清朝的曾国藩。

文正,按照司马光的说法:“文正是谥之极美,无以复加。”文是道德博闻,正是靖共其位,是文人道德的极致。

后世称范仲淹“文能写红一座楼,武能镇住一个国”,是真正的国之栋梁。

但是,范仲淹“落地八字”并不好,用现在的话来说,命运给了他一手烂牌,不过,他却打得异常精彩。

他两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带着他改嫁到山东,继父姓朱。

由于到山东时他还很小,所以他并不知道自己的身世,在做官之前,他的名字一直叫朱说。

有一次,他劝同母异父的朱家兄弟不要挥霍,结果兄弟们不屑地对他说:我们用自己朱家的钱,跟你有什么关系?

朱说惊讶之余,去问了母亲,才知道自己是苏州人,本来姓范。

于是,朱说开始发奋读书,想通过知识改变命运。

毋庸置疑,朱说遇上了一个好时代,有两句诗描写当时的科举现状:

“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读书,给了普通老百姓向上阶层流动的机会。

朱说(范仲淹)为了专心读书,不受继父家人的冷嘲热讽,搬到了寺庙中苦读。

寺庙里的生活异常艰苦,他每天只能吃粥,每天早上烧好粥,待粥凝固后,划成四块,早晚伴着咸菜,各吃两块。

当地官员听说后,派人给他送美食以资鼓励,但范仲淹婉言谢绝,说今天如果尝到美食,以后对着白粥咸菜就吃不下了。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他的人生理想,在寺庙吃粥的时候,早就规划好了:

不为良相,便做良医。

这两种人生理想,出发点都是忧国忧民。

良相是谋国家之策,良医是解百姓之痛。

有一次,宋真宗巡幸应天府,围观者云集,只有范仲淹仿佛既没看到,也没听到,继续在书院里看书。

有同学问他,大家难得有机会看到皇上真容,这么好的机会,难道你想错过吗?

范仲淹头也不抬地回了一句:“我今后见皇帝的机会,多着呢!”

范仲淹没有吹牛,这样的机会,很快就来了。26岁那年,他考中进士,在金銮宝殿上,见到了皇帝。

见到皇帝,对范仲淹来讲,并不意味着富贵的开始,而是开始了更加苦难的日子,以前是身苦,而今是身心皆苦。

范仲淹以一个良相兼良医的目光,仔细体检了大宋王朝,认为内优外患,病得不轻:

内忧是利益集团铁板一块,骄奢淫逸,不思进取;外患是辽、金、西夏厉兵秣马,虎视眈眈,而朝廷只会一味求和,花钱买平安。

尽管当时他还是小小的地方官,但他心中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从来没有因此湮灭。

他执着地上疏提出强国的建议,但迎接他的,是一次次的被贬,而且一次比一次惨。

但即使头破血流,他也未曾后悔。

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范仲淹又一次被贬谪,朋友梅尧臣写了两首诗送给他,劝范仲淹不要像啄木鸟一样,啄了林中虫,却招来杀身祸,同时劝他应学报喜鸟,而不要像乌鸦那样多嘴。

范仲淹回了一篇同题的《灵乌赋》给老朋友,其中有这么两句: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这是中国士大夫版的“不自由,毋宁死”。

康定元年(1040)前后,西夏进犯边境,朝野震惊。

宋仁宗起用范仲淹为龙图阁直学士,兼任延州(今延安)府知州,到任后,他把军政要事打理得紧紧有条。西夏人见此说:“今小范腹中有数万兵,不比大范可欺也”。

小范指范仲淹,大范指镇守延州的前任范雍。

宋仁宗称赞说:“若仲淹出援,吾无忧矣。”

敌人认可,皇帝赞赏,范仲淹显然是一位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出色军事家。

庆历三年(1043),宋仁宗决心改革,最重要的人事任命,正是让范仲淹担任参知政事(副宰相),成为改革的领袖。

可惜的是,“庆历新政”不到一年,就以失败而告终。然而自始至终,没有人质疑范仲淹的能力,事实上就是因为他能力太强,从而得罪了权贵集团。

庆历六年(1046),58岁的范仲淹写下闻名天下的《岳阳楼记》,表达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信念。

从历史上看,一个改革者,特别是一个失败了的,非议肯定少不了,比如战国的商鞅,宋朝的王安石,明朝的张居正。

范仲淹却是例外,为什么呢?

与他同时代的韩琦,是这样评价范仲淹的:“大忠伟节,充塞宇宙,照耀日月。前不愧于古人,后可师于来哲。”

这句话的意思是,范仲淹就是一位圣人。

范仲淹将要退休之时,他的学生们建议他在洛阳修建住宅,以安度晚年。

他听后,语重心长地说:“我之所以退休,就是因我年老体衰,做事一天比一天少,对不起百姓,对不起俸禄。这时去营造安乐窝,怎么可能得到安乐?”

元初的文豪元好问这样评价范仲淹:

“在布衣为名士,在州县为能吏,在边境为名将,在朝廷则又孔子所谓大臣者,求之千百年间,盖不一二见。”

这话的意思是,无论什么身份、职位,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范仲淹都能做到极致。

如此全才,千年一遇。

落地八字不好,却能打好一把烂牌的---

不是英雄,就是先锋!

“八字还没一撇”:这句奇怪的话有何深意,又出自哪位名人的口?

“八字还没一撇”:这句奇怪的话有何深意,又出自哪位名人的口?

一撇一纳写个人,一生一世学做人。

一撇一纳还可以再写其他字,比如,汉字中的“八”。

古人用“八字还没一撇”,一般来形容事情远没有别人想象的那么好,甚至说好事尚没有一点眉目。

从中国的传统文化角度看,“八字没一撇”多指的是好事。

这句话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源易缘”查阅资料发现,最开始说出这句话的,是南宋的一位理学家,集大成者。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位理学家不仅18岁就进士及第,还写了一首好诗。

上面的这首《观书有感》,就出自这位老先生。他就是曾任宋朝枢密院编修等职的朱熹朱老师,世称朱文公。

中国的史料中记载:朱老师,精通中国的传统文化《易经》,还编写了《太极图说解》、《周易读本》等书籍;

他的理学思想,对后世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也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

“八字没一撇”就是出自他著作中的一部分。

“源易缘”在《与刘子澄书》中,看到: 圣贤已是八字打开了,人自不领会,却向外狂走耳。

刘子澄是宁宗嘉定年间的一位进士。朱熹在书中用“八字”来比喻“圣贤之门”。

朱老师告诉大家:通向圣贤的门已打开,人们不但不进门,反朝外走。

中国的传统文化《易经》中,“八字”,还指一个人出生时的年、月、日、时,有四组天干和地支构成的“生辰八字”。

而在古代,男女在定亲通婚之时,还会将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合上一合,也就是民间通俗的所称——“合婚”。

历史上,还曾有一支部队,也以“八字”命名。

宋朝的一位将领王彦,曾组织了“八字军”,抗金卫国。

什么是“八字军”呢?原来,王彦在山西一带的太行山上,组织了700余人英勇杀敌。

而在这些人将士的脸上,每一位人的面部都刺有“赤心报国、誓杀金贼”8个字。

他们曾与金军激烈交战,因此得名“八字军”。

就此话题,您有哪些看法或高见,欢迎留言互动。

参考资料:《易经》、《中国历史》等书籍,同向原书作者致敬!

古人结婚“合八字”,是怎么个讲究?

咱们常说什么什么事,还没眉目,常用到“八字还没一撇”,来形容。这里面的“八字”,其实就是古时候科技不昌名,古人为预测吉凶趋利避害所常用到的所谓“八字”。

生辰八字

要清楚何为“八字”,咱们先简单讲讲,不同于公元纪年的使用了上千年了的干支纪年法,干支就是天干地支。天干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就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地支还对应十二生肖。一个天干一个地支相互搭配就组成了六十甲子,再用六十甲子组成时间序列,如1984年就是甲子年,2019年就是己亥年,2020年就是庚子年,以此类推。

除了年,其实老前辈们也会用到天干地支来表示月和日。月干序=(所求年尾数+2)*2+月(份取尾数)。月支序=月份+2(大于12的时候同样减去12)——计算方法太复杂,点到为止。

天干地支相配法

古人最先用年月日天干地支组合,来算命占卜。

具体就是看天干地支各用俩字,年月日就是三注,合起来就是六字。要是算算的话,三注六字每注都有60种可能性的组合,排列组合,60的三次方,这便有了理论上的216000种可能性。

可是到了宋代,商品经济大发展,农业技术大进步,人口大爆发,数量那也是高峰期。如北宋公元1124年的1.26亿,南宋时1233年的8060万。

清明上河图

组合数216000,就有些不够用了,出现了很多很多重复的一模一样的三柱六字,以前,地广人稀,重了也就无所谓了,现在,人口密集,人一多,重复率太高,你们家左邻右舍就有孩子的名,跟你算下来一模一样,这怎么可能?所以,聪明的古人,又加入了一个计算的变量,这便是时辰,叫做时柱。

这样的话,三柱六字就成了四柱八字。一个时辰就相当于如今的两个小时,一日有12 时,时辰又被分为8刻,每刻等于15分钟,再把8个刻引进去,60×12×60×12×8就变成了4147200种,可能性。可是人口继续增加,今天都十几亿了,不怕,古人早就预料到了,又加入到了父和母的生肖,还有兄弟姐妹的个数,从0~14,最多14,因为古代你再能生,一口气,能生14个孩子也是凤毛麟角了,命理一下子就有了8360755200种之巨,比现在全世界人口还多,这样,全世界都可以实现一人一命,同人不同命,算命大师们就又有饭吃了。

八字测算

知道了什么是“四柱八字”,你就该知道,八字说的就是这个。

古人干啥事拿不准都要算一算,尤其是古代非常注重人口繁衍,因为人多了,劳动力就多了,农业社会第一生产力就是劳动力,所以一直对无后为大非常看重,换言之,对于男女的婚姻问题非常重视,鼓励大家早结婚,多生孩子。要是男女二三十还不结婚,官府都替你着急,有的朝代会强行拉郎配。

但是,古代年轻人又不能自由恋爱,必须依媒妁之言,方可成婚。

八字合婚

那么,双方家长在订婚约前,就有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环节,必须要完成,这便是双方写有男女出生年月日时辰的庚帖互换,也就是四柱八字,先拿给算命师傅们掐指算一下,看合不合,毕竟能算出两个人的所谓命运,就能更直观的预测两人能不能过下去。大概就是若命中婚姻好的人,无论跟谁结婚,结果都不会太差;而命中婚姻不好的人,无论跟谁结婚,结果也不会太好。

五行相生相克

为了更加精准,又融入了“五行说”,像农历年的每个年份,根据天干地支,又分为金年木年水年火年土年,如甲子年,对应1924年、1984年、2044年为金中的海中金,戊戌年对应1958年、2018年、2078年为木中的桑拓木,等等,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五行相生;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五行相克等等,看男女双方属于五行中哪一个,是不是克或是生,又加上什么天干冲,地支冲,彼此冲不冲。

古代婚礼

如果“四柱八字”相互补充,结合着生肖,又是五行相生,那结婚后就会幸福美满。若四柱八字看,性格,职业,命运不和谐,五行又相克,夫妻不睦、会激烈争吵、感情事业的变动等等,那是否要结婚就得要想一想了。相冲不一定不好,还得分情况看。总之,古人很相信这个事。

但要说俩人要是合了八字,就一定婚姻生活不幸福吗?

周公之礼

看不少现代人还信这个,我就告诉你,当然不会,能不能走一块,走到最后,主要我认为还是要看双方的相处之道,是不是更能相互包容,除了包容另一半,还有他们的家人原因很多,但一定没有什么八字五行生肖克不克。

因为我身边就有不少,按那一套预测婚姻肯定玩完的,儿孙满堂,所以,我们就当一种文化了解了解就行了,万不可当真!

喜马拉雅《大力史》文字版,为防剽窃搬到今日头条,欢迎留言点赞!

转音频、洗稿,剽窃者请自重,发现后起诉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