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命中三官定做昌(命里三官什么意思)
古代学子命里可以中举,但因背后说人坏话,最后潦倒终生
\r\r\r\r\r \r \r\r\r\r 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r\r因此,天地主管世人过恶的神明,就会依照世人所犯罪的轻重来夺去人的寿命
\r\r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因此,天地主管世人过恶的神明,就会依照世人所犯罪的轻重来夺去人的寿命)
\r\r此句至“算[1]尽则死”为一节,言人之一生,日夜时刻,上下四旁,皆有鬼神鉴察也。天有三官[2]五帝[3]、百神诸司[4]。地有五岳[5]四渎[6]、城隍[7]里社[8]。又有举意司,专主关达人起念处之善恶。凡此皆为“司过之神”。犯,即自召也。夺,除去也。算,百日也。
\r\r此句到“算尽则死”为一节,这一节是说人的一生,从早到晚时时刻刻,从上到下四面八方,都有鬼神在暗中鉴察(常言举头三尺有神明即此意——译者注)。天上有三官五帝、百神官署。地下有五岳四水、城隍土地。还有举意司,专门主管有关世人起心动念的善恶。大凡这些都是“司过之神”。犯,即自召(因为犯罪才召来“司过之神”,故说自召——译者注)的意思。夺,除去的意思。算,人的寿命,以百日为一算。
\r\r天心仁爱,欲人于独知之地,为善去恶。因有司过之神,检察人之所犯,量度重轻而夺算焉。故曰:“人间私语,天闻若雷;暗室亏心,神目如电也。”诗书中亦曰:“上帝临汝,日鉴在兹,十目十手[9],神之听之[10]。”则吾心独知之地,自有鬼神,更严于昭布森列之时矣,此天人合一之理也。
\r\r上天的心是无比仁爱的,想要世间的人在只有自己一个人知道的地方,为善去恶(这样才能得到善果,这是上天的希望——译者注)。因为有天地司过之神来检察人所犯的罪过,根据轻重来除去人的寿命。所以说:“人间窃窃私语,上天听到就像打雷一样;在暗处别人看不见的地方,神的眼睛有如闪电一样看得清清楚楚。”诗书中也说:“天帝亲临你身边了,每天都派遣神明在监视你,十个人看着你,十只手指着你,神明听到了你的一切。”那么就应当知道我内心独知之处,也自然有鬼神在监督,我们更要在神明森然罗列公布罪状之前严格要求自己,这样就进入了天人合一的境界。
\r\r《华严经》[11]曰:人生各有二天人随之,一曰“同生”,二曰“同名”[12]。天人常见人,人不见天人,即善恶二部童子是也。人于每日十二时中,举意发言动步,遇物应缘之处,常念此二天人,勿令恶念相续。偶或起一恶念,急著精彩[13],拽[14]转头来。克[15]己须从难克处克将去,直穷究到念头起灭处。则无边业障,一时清净,湛然[16]如太虚矣。如此,则与夺之权在我,鬼神不得操之,尚何“司过”“夺算”之足云乎?
\r\r《华严经》说:人一生下来都有二位天神跟随他,一位名叫“同生”,一位名叫“同名”。天神常常可以看见人,人却看不见天神,这两位就是天上主管善恶二部的童子。人在每天十二个时辰(二十四小时)中,心中起念,口里发言,举足动步,待人接物,各方应酬的地方,常常要想到有此二位天神在身边,不要让恶念相续。偶然起了一个恶念,赶紧提起精神,把恶念拽转过来。克制自己必须从难制伏的地方去制伏,一直找到源头,追究到念头起灭的地方。那么,无边业障就会一时清净,我们的心就会清澈无尘有如虚空了。如此下去,则生杀与夺的权在我,鬼神不能主宰,那还有什么“司过”“夺算”可说呢?
\r\r明沂州王用予,为人厚重简默[17],素奉文昌[18]最谨。与里中[19]结社[20],每岁元旦,轮建醮坛[21],祈福于云中山顶之文帝行宫。社中俞麟者,以孝谨[22]称,远近皆负笈[23]相从。又郁从周者,姿伟气俊,议论风生,下笔千言立就。里中推服二子。
\r\r正统[24]辛酉元旦,用予先期赴宫宿坛。梦帝君升殿,天下城隍汇报乡试榜册。
\r\r一朝冠[25]绛服[26]神,抱大册,送帝君签押。
\r\r用予潜问抱册神曰:“本省榜中,有王用予及俞麟郁从周否?”
\r\r曰:“无。”
\r\r少顷诸城隍神退候,绛服神抱册入殿,跪陈几前。帝君一一批阅,每名下书一押[27],亦有踌躇不下笔者。
\r\r良久,绛服神发册宣谕[28]云:“仍付各省城隍,速查阴德之家、仁厚之子,报名以换榜中未押者。”
\r\r用予隐身柱下,忽闻殿内传呼王用予入见。
\r\r用予匍匐阶下,召进几前。
\r\r帝君曰:“功名事,为天曹[29]秘录,未可轻泄。因汝至诚,十余年如一日,故召汝析之。汝祖父甚朴谨,自食其力,从无负人,已注尔前榜乡科,彰传家忠厚之报。因汝平生遇神佛稽首,但默求功名如意,及妻杨氏病痊,白头相保。孀[30]母在堂,并未祈佑一语。以此降尔两科,中在下榜五十三名。汝宜改行,毋更触天心也。”
\r\r用予叩头谢罪。
\r\r帝君又曰:“同社周吉,今科本省解元[31]也。”
\r\r时社中惟吉最恂懦[32],而文字复不胜诸人,闻之不胜愕然,因叩问中元之故。
\r\r帝君曰:“周吉父祖俱为士,从无一字入公门,从不一妇女,相沿三代,未尝形人一短,暴人一恶。且其曾祖作《百忍说》以劝人,感化者多。故其父子祖孙,以简静基福者,六十余年。最上阴德,人皆不知;上帝克嘉,注昌三代。今吉发元,特福泽之肇端耳。”
\r\r用予复叩首云:“同社俞麟、郁从周,未审[33]发科第否?”
\r\r帝君检阅太原士子册,色若不怿[34]云:“俞麟应得一科,因事亲腹诽,且溪刻[35]论人,不近情理,而妄以君子自命,故黜其科,使其穷年潦倒诸生间矣。”
\r\r用予请问:“何谓腹诽?”
\r\r帝君曰:“彼于父母,言语举动,心辄不然,但勉强不露声色,浮沉顺之,真性日离,伪以相与[36],是视亲如路人矣。假行窃名,最撄[37]神怒,故尔[38]罚之。至郁从周,生畀[39]异才,二十六成进士,三十余应迁中丞[40],四十五晋大司空[41],兼领司农司寇诸印,五十四以少保[42]致仕[43],至六十九岁善终。缘自十七岁为诸生后,恃才傲物,谐谑[44]讥弹[45],语多凑巧。冥司录其轻薄口过,已满二千四百七十余条,上帝震怒,注于阴恶籍中,悉除所有。倘不知悔过,溢三千条,将夺其寿算矣,将录其子孙入丐籍矣。伤天地之和,犯神明之忌,莫此为甚。故其罪与杀生邪淫等,尔辈慎之。”
\r\r良久,又谕云:“淫杀口过,丝粟有报,不待言矣。但淫杀二业,自爱者,犹知禁戒。至于口头讪笑,随意讥弹,诛隐贼心,习矣不察。究至言貌心胸,尽成轻薄,鬼神悉记,凶恶相随。向来福泽胎元,顿易为贫穷躯壳,可惜可惧!汝当广劝世人,鉴兹为戒。毋烦吾签榜时,大费踌躇也。”
\r\r用予再拜而退,晨钟惊寤,鸡三唱矣。遂叩谢而援笔记之。及秋榜开时,周吉果冠一省,用予因布此告世云。
\r\r明朝时候,在沂州(原著如此,疑为忻州——译者注)这个地方,有一个人名叫王用予,为人厚重,简约静默,平时敬奉文昌神最为虔诚。他与同里的人组织文昌社,主修《文昌帝君阴骘文),每年元旦(今春节),轮流建立祭坛,在云中山(在山西省北部、吕梁山脉北段分支)顶文昌帝君行宫祈福。文昌社中有一个人叫作俞麟,凭孝顺恭谨而有美名,远近读书人都背着书箱来跟从他。还有郁从周,外表魁伟,气度俊朗,论辩时十分活跃,下笔千言一挥而就。同里的人最佩服这两人。
\r\r正统六年(1441)元旦(今春节),王用予提前赴文昌神行宫祭坛,住在里面,住一个晚上,叫“宿坛”,晚上他梦见文昌帝君升殿,天下各地城隍神纷纷前来汇报乡试榜册。
\r\r有一位带着官帽穿着赤色官服的神,抱了一大名册(估计是各地名单总汇——译者注)赶来,准备进殿送文昌帝君签押。
\r\r王用予偷偷问抱册神说:“本省(山西省)榜中,有王用予与俞麟、郁从周吗?”
\r\r回答说:“没有。”
\r\r一会儿,各地城隍神回避等候,穿赤色官服的神抱册入殿,跪在文昌帝君桌前将名册陈列。文昌帝君一一批阅,在每个名字下画押,有时也犹豫不决,遇到难以下笔的人。
\r\r过了很久,赤服神发下名册,向大家解释,宣布命令说:“仍然发回各省城隍,速查有阴德的家庭,寻找为人仁厚的人,报上名来换掉榜中没有画押的人。”
\r\r王用予当时躲在殿外大柱下,忽然听到殿内传呼:“王用予入见!”
\r\r王用予慌忙跪在阶下,匍匐前进,在文昌帝君案前被召见。
\r\r帝君说:“人间功名的事,是天府秘密记录的,不可轻易泄露机密。因为你很虔诚,十多年如一日敬奉我,所以我喊你来仔细分析给你听。你的祖父为人很俭朴谨慎,自食其力,从来没有对不起别人,已经注定你在前科就登乡榜,以显扬你王氏传家忠厚的报应。但是,因为你平生遇神佛叩头顶礼,只是为了默求你自己功名如意以及你妻子杨氏病愈,白头偕老。对于堂上孤苦伶仃的老母亲,你却并未祈佑一句话。因此把你的功名推迟两科,在下榜五十三名应考中。你应当赶紧改变你的行为,不要再触犯天心了。”
\r\r王用予叩头谢罪。
\r\r帝君又说:“你同社的周吉是今科本省解元。”
\r\r当时文昌社中周吉最为胆小懦弱,文章也比不上大家,王用予一听非常惊奇,就跪问帝君周吉高中的缘故。
\r\r帝君说:“周吉的父亲和祖父都是读书人,从来没有什么事麻烦衙门,从来没有一个妇女,连续三代,从来没有说过一个人的短处,没有暴露过一个人的隐私。而且他的曾祖写《百忍说》来劝化人,受他感化的人很多。所以他们父子祖孙,因为做人低调,简朴静默,六十多年来,已经培植了最好的福报基础。最上的阴德,众人都不知道,但上帝能够嘉奖,所以注定要三代兴旺。现在周吉考中解元,只是他家福报的开始罢了。”
\r\r王用予又叩头问:“同社的俞麟、郁从周,不知道能不能考中?”
\r\r帝君检阅太原的读书人名册,脸色现出很不高兴的样子,说:“俞麟本来应当考中一科,因为他侍奉亲人腹诽,并且尖酸刻薄评论他人,不近情理,平时妄自尊大以君子自命,所以把他逐出科场了,使他一生潦倒在诸生这个层次了。”
\r\r王用予请问:“什么叫作腹诽?”
\r\r帝君说:“他对于父母的言语举动,心里不以为然,只是勉强不露声色,表面上顺从他们,内心的真诚日日远去,虚伪天天与他相随,这是视父母如路人了。以假装孝顺的行为来窃取美名最容易触怒神明,所以这样惩罚他。至于郁从周,一生下来上天就给了他奇才之命,二十六岁成进士,三十多岁应当升迁为中丞,四十五岁晋升为大司空,兼领司农司寇大印,五十四岁以少保官位退休,至六十九岁善终。因为他从十七岁为诸生后,恃才傲物,常常取笑作乐,话中伤人,他讲的话很凑巧,从表面上看起来,都是讲得很有道理,实际上都在尖酸刻薄挖苦人。冥司记录他的轻薄言论,已满二千四百七十多条,天帝震怒,把他注册到了阴恶簿籍中,除去了他的一切富贵。如果他仍不知道悔改,满了三千条,将会夺去他的阳寿了,而他的子孙也会进丐籍。伤天地之和,犯神明之忌,没有比这更严重的了。所以,他的罪与杀生、邪淫相等,你们要谨慎。”
\r\r过了一会儿,又告诫说:“邪淫、杀生、妄语等一切罪过,一丝一毫都有报应,不需多说了,你是读书人,本来就应知道。但邪淫、杀生二种恶业,懂得自爱的人还知道禁戒。至于口头上讥笑,随意讽刺他人,暗中伤人,内心邪恶,这种人习惯成自然,竟然不觉察到自己犯了大罪。到最后他的言貌心胸全都变成了轻薄之相,鬼神全部记录下来,凶恶就会跟随他。过去积累了那么深厚的福报元胎,顿时改变为贫穷躯壳,可惜可惧!你应当广劝世人,以此为戒。不要再让我签榜时大费时间,总是犹豫不决,难以下笔了。”
\r\r王用予拜了两次退下去了,此时文昌帝君行宫晨钟已经敲响,王用予梦中惊醒,鸡已经叫了三遍了。王用予于是叩谢神的教导,拿笔把梦中所闻全部记录下来。等到秋考开榜时,周吉果然全省头名,王用予就将此记录公布世人,以便警醒大众及时行善。
\r\r宋光孝安禅师,定中见二僧相语。初有天神拥护,倾听久之,散去。俄而恶鬼唾骂,仍[46]扫脚迹。盖二僧初论佛法,次叙间阔,末谈利养也。
\r\r谈及世事,尚被鬼神瞋责,况今人之身口意业,有不止此者,其为神瞋鬼责,又当如何?亦可畏已![47]
\r\r宋朝光孝安禅师,一次在定中看见寺内两个僧人靠着栏杆在谈话。开始有天神在旁护卫并倾听,过一阵便离去。一会儿来了些恶鬼,唾骂他们,并扫除他们的脚印。后来询问两人,原来开始谈佛法,次谈别情,最后谈生活和名闻利养。安禅师从此终生不谈论世俗事。
\r\r谈及世事尚且都会被鬼神责骂,何况今人的身、口、意三方面的罪业远远不止于此,那么要被鬼神责骂到什么程度呢?太可怕了!
\r\r【注释】
\r\r[1]算:数,指人的寿命数。
\r\r[2]三官:又称三官大帝,三元大帝,即天官、地官、水官,为道教较早供祀的神灵。一说天官为唐尧,地官为虞舜,水官为大禹。道经称: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r\r[3]五帝:一般是指指中国上古传说中的五位圣明君主。最为流行的说法是黄帝、颛(zhuān)顼(xū)、帝喾(kù)、尧、舜。儒教继承了周以前的华夏信仰传统。儒教中的五方上帝是:中央上帝黄帝,东方上帝青帝,南方上帝赤帝,西方上帝白帝,北方上帝黑帝。
\r\r[4]司:官署名称。
\r\r[5]五岳: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海拔1545米,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南岳衡山(海拔1300米,位于湖南省衡阳市)、西岳华山(海拔2155米,位于陕西省华阴市)、北岳恒山(海拔2016米,位于山西省浑源县)、中岳嵩山(海拔1512米,位于河南省登封市)。泰山和嵩山曾经是是帝王仰天功之巍巍而封禅祭祀的地方,更是帝王受命于天,定鼎中原的象征。
\r\r[6]四渎(dú):指长江、黄河、淮河、济水,为中国民间信仰的河流神的代表。
\r\r[7]城隍(huánɡ):为民间传说中神界之地方司法官,而非佛教供奉之神祇。俗谓仁人君子死后可主其事。每于祭典时出巡全境,前有谢必安(七爷)、范无救(八爷)二将军为其开道。此名词出自周易“城复于隍,勿用师”之句,初指保护城市之防御工事。三国时,始建庙塑像。唐时已相当普遍。至明太祖更按京都、府、州、县之城隍,依序晋封为王、公、侯、伯等爵位。至清代,则将祭祀城隍列入祀典。新官到任,并得前往举行就任奉告典礼,始行视事。
\r\r[8]里社:古代里中祭祀土地神的处所。《史记·封禅书》:“民里社,各自财以祠。”
\r\r[9]十目十手:十个人看着你,十只手指着你。形容一个人的言行举止离不开众人的监督。《礼记·大学》:“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r\r[10]神之听之:出自《诗经》,“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君子啊,不要老是想要安逸。认真对待你的本职,爱好正直的德行。神明听到这一切,就会赐给你巨大的幸福。
\r\r[11]华严经:佛教经典。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另称《杂华经》。目前学术界一般认为,《华严经》的编集经历了很长时间,大约在2至4世纪中叶之间,最早流传于南印度,后传播到西北印度和中印度。汉译三种:东晋佛陀跋陀罗译,60卷34品,称《旧(晋)译华严》或《六十华严》;唐实叉难陀译,80卷39品,称《新译华严》或《八十华严》;唐贞元中般若译,40卷,称《四十华严》,为经中《入法界品》的别译,全名《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r\r[12]指同生神、同名神,又叫同生天、同名天。旧本《华严》说一切之人,自有生以来,即有同生同名二天,常随从侍卫。同生天者,此天与其人同时生也,同名天者此天与其人同名字也。此二神,药师经叫作之“俱生神”。指常随于各人身侧并记录其人所行善恶业的神祇,如《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所述:“诸有情有俱生神,随其所作若罪若福,皆具书之,尽持授与琰魔法王。”
\r\r[13]精彩:精神
\r\r[14]拽(zhuài):拉扯,用力拉。
\r\r[15]克:制伏。
\r\r[16]湛(zhàn)然(rán):清澈的样子。
\r\r[17]简默:简静沉默,简约静默。
\r\r[18]文昌:即文昌帝君,掌管士人功名禄位之神。文昌本星名,亦称文曲星,或文星,主持文运功名的星宿。详见《安士全书白话解》有关解释。
\r\r[19]里中:指同里的人。
\r\r[20]结社:意思是组织团体。
\r\r[21]醮(jiào)坛:道士祭神的坛场。
\r\r[22]孝谨:孝顺而恭谨。
\r\r[23]负笈(jí):负,背着(指负重);笈:书箱。
\r\r[24]正统:正统皇帝英宗朱祁镇(1427—1464),汉族,明朝第六位皇帝。年号正统、天顺。明宣宗长子,九岁即位。初大事权归皇太后张氏,以累朝元老杨士奇、杨荣、杨溥主持政务,继续推行仁宣朝的各项政策,社会经济也有所发展。
\r\r[25]朝冠:古代官员上朝时戴的官帽。
\r\r[26]绛(jiànɡ)服(fú):红色之服,古官服常用绛色。
\r\r[27]押:在文书、契约上签名或画记号。
\r\r[28]宣谕(yú):解释宣布命令。
\r\r[29]天曹:天上的官署。
\r\r[30]孀(shuānɡ):死了丈夫的女人。
\r\r[31]解(jiè)元:科举时,乡试第一名称为解元,因为乡试本称为解试,故名。宋以前称为解头,宋元以后又作为读书应举者的通称。
\r\r[32]恂(xún)懦:胆小懦弱。恂,严肃恭谨。
\r\r[33]未审:不知道。
\r\r[34]怿(yì):欢喜。
\r\r[35]溪刻:刻薄、苛刻。
\r\r[36]相与:相处;相交往。
\r\r[37]撄(yīnɡ):接触,触犯。
\r\r[38]故尔:故意如此;因此,所以。
\r\r[39]畀(bì):给与。
\r\r[40]中丞:秦汉文官,三国有置,有“二丞相”之称,是古代文官的最高爵位。明清时用作巡抚的别称。明朝都察院副都御史职位相当于御史中丞,常用作巡抚的加衔,故有此称。
\r\r[41]大司空:官名。“司空”这个官职是从尧帝以来就设有的,但历代的职务有所不同。明、清习惯上常称工部尚书为大司空。
\r\r[42]少保:官名,辅佐太子。明清少保皆为正二品。
\r\r[43]致仕: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代指官员辞职归家。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r\r[44]谐(xié)谑(xuè):诙谐逗趣,取笑作乐。
\r\r[45]讥弹:指责缺点和错误。
\r\r[46]仍:根据《缁门崇行录》所记载,此“仍”似乎应当为“乃”,疑为古本刻错。
\r\r[47]莲池大师《缁门崇行录》“不谈世事”记载:宋光孝安禅师,住清泰寺。定中见二僧倚槛相语,初有天神拥卫倾听,久之散去。俄而恶鬼唾骂,乃扫脚迹。询其故,乃二僧初论佛法,次叙间阔,末谈资养。安自是终年未尝言及世事。赞曰:古人为生死行脚,才逢师友,惟汲汲商略是事,何暇他论?今人终日杂话,求如二僧,亦不可复得;鬼神在侧,又当如何?噫,可惧也已!
\r\r\r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