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血型八字(a血型人的性格命运)

追梦抓梦 2023-07-25 20:04:10 网友上传

a血型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一、A型性格问题:10年之屁,小事、面子看的太重,太执着。

10年之屁:A型可能会为了一个类似“火不能碰”、或“谈朋友为了结婚”、“第一次一定要给老公”这样的价值观执着10年。前5年坚持这个概念、最后失败了,后5年因为失败而一直痛苦自责,10年后因为有了更多经历和认知成熟度终于发现这个先验的执念就是个屁,其实一下子就应该放掉,于是终于放下了。但是A型的性格中1000个这种执念,每个用10年,太累了,所以禅宗说要“顿悟”,“渐悟”没用。

A型像机器人:一个人做事认真靠谱、一板一眼,但听懂了也不会调整、永远教条不变通,原来是个机器人,既然是机器人,你只能当他机器人用,不用指望机器人会真正懂你和明白人生意义,机器人像本层会说到的某种性格人群。

二、A血型认知问题:小孩子爱说对错,火不能碰

A血型的认知方法:原则、火不能碰。A型容易受到价值观影响、在没有接触到火的时候就受到“火不能碰”的极端价值观影响、永远不敢碰火,结果火可以取暖、烧饭的好处即便知道、也不敢用,如同被教育过的少年、始终停留在概念层面认知。研究发现:A型癌症、抑郁症、自杀的比例超过其人口总比、而离婚率、长寿比例低于其人口总比。同时全世界只有北欧的几个岛国、加上英国、日本、德国的A型人口超过O型血,而且A型中的一个A2亚型只在北欧的普拉人中有、并占50%,这些国家有几个共同特点:岛国、君主立宪制度、严谨。

A血型认知方法的问题:名实之辩、有名无实。在乎价值观必然不实用、不实用必然压抑天性、压抑必然极端、极端必然走不通。老子说:名可名、非常名、常无以观其妙,一切事物都有概念、但不是通常理解的概念,比如结婚是一个概念,越不在乎结婚的名、还愿意在一起、才是真正结婚。比如手机如同火一样也是一个概念,当你说手机是一个通讯工具的时候,其实已经狭隘的忽略了手机可以拍照、听音乐等许多其他实用功能了。不要让你服务于概念,而是要让概念实用的服务于你。

A重名轻实

诸神胜科学

睡虎惧世艰

放下见心性

人生一念见

三、A血型思想问题:完美主义、太儒家

A血型的完美主义思想方式:缺本心、呆在屋子里。A型也许也想去西湖或太湖,但因为尊重主流价值观、从来没离开过屋子,所以根本不知道自己喜欢西湖太湖。如同A型说火不能碰一样,反而不能用火来取暖烧饭。

A血型思想方式问题:又累又虚还负面。人本来有不完美的50分本心,主流的儒家说一定要做到100分完美的仁义礼、做君子,好比要把本心乖乖的锁在屋子里。于是随着我们长大、人越活越累,花了100分力量读书、努力、优秀,好不容易才考了80分,所谓的付出多收益少的边际效应递减。再到更现实而复杂的社会上,再怎么努力也做不到完美的100分,80分还缺20分只能迎合、被欺负也不说脏话、对人客气、压抑自我、被迫的假仁假义虚礼。然后因为自己累死累活付出很多,心态自然不平衡、很负面,必然会站在100分道义制高点,觉得别人都不好。殊不知自己为了100分,导致最后连本来有的50分都丧失了很多,变成了30、20、0分了。

A血型缺的思想方式:学佛家、修本心。本来好好的50分有血有肉真实人生、为了要100分,结果反而又累又虚还负面,于是A型到一定年龄迟早要求助于佛家的。佛家就两个要义:放下和本心,放下100分完美屋子的执念和社会心,找到50分的本心、也就是找到自己到底想去西湖还是太湖。

A修佛

你若执念多

虽生却未活

不如皆放下

见心即成佛

儒家的问题

儒家公式:儒=100。儒家希望所有人修炼自己从50分提高到100分,并把自己的100分无私的分享给别人,幻想天下人都如此分享100分天下就好了。

100分的游戏:儒家的问题归根结蒂是对人要求太高,要求人做到100分,要每个人都做君子、做到仁义礼、做到仁者爱人、君子喻于义。从以人本的角度来说,每个人本来的50分状态是最好的,一定要做到读书、工作、生活都100分,那自然很累,关键是付出了100分力量、最后还是得不到100分,只能得到80分,成本高收益低、性价比低、边际效应递减。还有20分没做到、只能装、迎合、假仁假义虚礼,最后自己又累又虚弱,还要站在100分的道义制高点批判别人本我的50分,最后自己连原本的50分都达不到。

片面虚弱固化的君子观:人们习惯用君子和小人来评判别人和装扮自己。世间本没君子,孔子要求那么高,结果培养出来的大多是伪君子,而真君子也不见得好。老子说:“不尚贤,使民不争”,真小人比伪君子好多了。

片面虚弱固化的对错观:长辈整天拿着固化的封建传统道理来评价事物和小辈的好坏、对错、是非,导致我们习惯以固化、偏激、不实用的极端观念来简单粗暴的评价一切。好比父母说:火不能碰,谈朋友就是为了结婚,于是一辈子坚持这样的教条逻辑、价值观。殊不知对错是相对的、变化的,也不知大道无形、最大的道是包容、是上善若水、不是对错。老子说:“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片面虚弱固化的成长观:大家都觉得读书好、优秀才是成才的唯一道路,导致大家从小都在争读书优秀、工作优秀、之后变成争名牌、条件更好的婚姻。做到最好的人和做不到的人心理都畸形、出问题了。卢梭在《爱弥儿》中提出西方教育的核心是要重视兴趣培养、让每个人发挥自己的特长、同时建立良好健康成熟的心态才是一个人成长最重要的。

虚弱固化的婚姻观:中国传统观念以家庭为基础、传统婚姻观念非常强;西方已个体为基础,强调人自身的权力和诉求,同居不结婚、结婚、公开同性恋等各种需求形式并存;今天的社会急速发展、中西方急速交融,改革开放以及互联网发展使中国人的个体诉求得到了巨大的推动,自然对传统婚姻观念产生了巨大冲击,导致痛苦的婚姻、婚外情、离婚率高发,婚姻已如鸡肋一般的存在。而传统观念还是不断让父母逼迫或者替代孩子去相亲,而子女的内心中也始终有一个从小到大教育的结婚梦,而这恰恰是人们情感不幸福的根本原因。老子说:“常无以观其妙。”不为结婚还愿意在一起相处才是真正的结婚。

空想虚弱的仁义礼观:延续下来的仁义礼被固化的用到今日实现利益的时候就变成了假仁假义虚礼和极端拜金了。事实上很多人反感假仁假义和虚礼,但为了获得利益和认可又必须装成那样,结果导致人们内心扭曲、心理问题严重,精神压力巨大。道德经38章说:“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 则攘臂而扔之。”意思是:仁是作为不要回报,义是作为要回报,礼是做了没人理睬,于是就推推搡搡了。又说:“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意思是:社会不崇尚道和德了才开始崇尚仁义礼了,到说礼的时候一切都乱了。

四、A血型人际问题:老好人

人际的问题:不能做到互利的人际都无法维持长期平衡,但不同人性格的弱点总是在违反对好人好的原则。

完美主义者、如未顿悟的A血型:对概念层面的好人做概念层面的好。喜欢概念层面优秀的人(读书好、工作好、有钱、表象素质高),却忽视对方是否能实际满足自己需求。同时对对方的好也并非是对方需要的、实用的,如同别人要和白水、一定要给别人星巴克、说星巴克饮料更贵更好、其实不是别人要的。

A型在人际方面总是坚持固化价值观、一方面限制自己坦诚直率的和朋友沟通,一方面又很容易因为别人真实直率不完美的行为言语有看法或生气,也会让朋友觉得不直接、语言迎合行为却不情愿、沟通起来很累、有压力感不舒服,从而很难建立畅通和深刻的人际。

五、A血型思想优化:修佛家、50分>100分

佛家公式:佛=50。佛家认为佛就是顿悟的人、就是不追求完美的100分,要放下和包容周围一切不完美的50分,而找到本心的50分,找到本心就能成佛。

第一个故事:佛祖出家,觉悟人生,觉悟是唯一的出路。释迦牟尼是古印度的一个太子,他看到人们无法避免“生老病死”的痛苦,于是出宫修行希望找到摆脱痛苦的方法。一开始他通过苦修,后来反而更加崩溃,于是他调整了思维方式,突然一天他觉悟了,于是他创立了佛教。

二个故事:拈花微笑,不求完美,追求完美是没用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七佛·释迦牟尼佛》:“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这个故事是说释迦牟尼给徒弟们开会传佛法,结果什么也不说,用手把一朵很好看的花捻碎了。所有徒弟都不明白什么意思,只有迦叶尊者慧心的笑了一下,释迦牟尼知道迦叶顿悟了于是选择迦叶尊者做接班人。

第三个故事:菩提本无树,找到本心,执着、改造和苦修是没用的,找到本心是有用的。禅宗是佛教的一个流派。由达摩传入中国,于是达摩又叫禅宗始祖,他徒弟二祖慧可(俗名姬光)断臂的故事也是家喻户晓的。到了五祖弘忍找接班人,出了一个题目让大家做一首能看到自己“本性”的有禅意的诗。大弟子神秀写了一首诗: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五祖认为看不到本性,慧能看到这首诗,对了一首: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晚上弘忍传慧能佛法和衣钵,点悟他《金刚经》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A血型最需要的人生哲学:50分>100分

1、50分、100分、0分的定义:

50分的定义。50分是指在100分和0分中间的一个变量;50分是指有50分、又没有另50分;50分不是绝对的50分,而是一个寓意相对中间、不极端的、在70分和30分中间波动的变量值;50分在这里用于描述我们自己、别人、人生的所有事情和世界的规律;50分不等价于过去任何一个哲学概念(中庸、中观、平衡等);50分也并不只是表示“中间”的意思,50分就是这个哲学概念的名字。(后面会有更详细全面的阐述)

和50分相关的词语:顿悟、成熟、本心、无欲则刚、不置可否、不完美、不绝对化、包容、不动心、放下、不执着、大事看小小事看了、普通、接受一切、开心、快乐、知足、自然规律、顺其自然、为而不争、无为而治、长无以观其妙、返朴归真、存在即合理、人性、天道、真相、中观、积累、天人合一、平衡、过犹不及、否极泰来、和谐、调和、中和、恰到好处、拿捏分寸、多角度、兼顾、换位、看清、稳定、真实、辩证、接近于客观世界、长久稳定、可持续、理智、情商高、恰到好处。

和100分相关的词语:完美主义、过度理性、追求固化概念、争、极端、过度、过分、优秀、成功、对、正确、挣很多钱、读书工作生活凡事都要最好、执着、固化、教条、极端、控制、封建传统大一统价值观、理想主义、过度感性、空想、海市蜃楼、镜花水月、空中楼阁、拔苗助长、累、虚弱、极端、负面、投资回报率低、边际效应递减、不可持续、幼稚、有名无实、物极必反走向0分反面。

和0分相关的词语:物极必反、放纵、乱来、崩溃、绝望、极端、迷茫、失败、错误、轻诺寡信、不积累、情绪化、冲动、丧失理智。

2、人生最大的哲学:50分>100分。

一切事物都是50分不完美的,面对一切人事物、用50分的心态要比用100分的心态更好。

外在世界的50分:第二层引言火的例子让我们认识到一切事物都有50分的好、和50分的不好。火有10个特性,5个有用,5个不好。只看到火的绚烂就100分的飞蛾扑火、注定烧死。只看到火会烧到人就0分的认为火永远不能碰,注定极端不实用。成熟就是体验到每个事物10个甚至更多的特性,并且认识到一切事物都是两面性的、学会扬50分的长、避50分的短。

内在世界的50分:第三层引言屋子理论让我们知道儒家是100分的屋子、佛家是50分的本心、道家是30-70分的出屋子时机方法。儒家让我们乖乖的呆在屋子里、做到100人的仁义礼、可是人们本是50分不完美的、50分努力做100分的结果一定是又累又虚、最后反而50分都没了。佛家说出屋子去找到你想去的地方、放下100分的屋子、找到50分的本心去处,佛家认为人本不完美、接受50分不完美的人生就是顿悟。西方思想也说以人为本、认识50分真正的自己、和成为50分真正的自己。道家说出屋子要用正确的方法、知道路了可以出去、不知道路的时候先不要着急出去,一切天道都在50分上下波动着,这叫顺其自然,70分的时候称之为天时地利人和、也就是知道出屋子的路了,这个时候可以为,但要为而不争,30分的时候不知道出屋子的路,则要无为、无为就不犯错了、无为也是为、无为而治。

人际的50分:第8课对好人好的理论让我们知道维系10分的朋友、比100分的爱情、婚姻有用、可持续。每个人都是50分的,着急要100分的爱情、婚姻,如同空中楼阁,必然缺乏基础、透支能力、注定失败。不如一点一滴慢慢的从朋友开始认知、积累友好,即便互相的友好只有10分,却比100分有用,因为彼此付出10分很轻松、也很真实、扎实、可持续、并可以逐渐积累到更多,所以一切人际不如先从朋友开始做。

3、50分才是大道。50分包含了大量自然规律和哲学含义。

50分的天道:是混沌、是真相、是统计学数据、是常态、是平衡。在天地宇宙的规律的描述上,道家的老子说的“道法自然”的“自然”(50分),认为自然是“大道无形”是在动态变化的(在50分上下波动,有时候70分,有时候30分)。而庄子认为自然之本源是“无极”,是混沌(模模糊糊的50分)、没有极的(100分和0分)。《易经》虽属儒家《四书五经》其实也充满道家哲学,所谓的“易”就是基于“万物负阴抱阳”的阴阳平衡(50分)而提出的交换思想,所谓乾坤的对立卦象(70分、30分),乾卦中的九一潜龙勿用(向70分转化的过程)、九五至尊(接近70分),九六亢龙有悔(到达70分顶点向30分转化),无一不是反映着天道平衡的观点。大乘佛家基础流派中观派的龙树说“空”,是中道(50分)、介于“有、存在”(100分)于“非有、非存在”(0分)之间,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去。近代西方对世界的理解则突破了对神的崇拜,创立了自然科学这个科目,直接通过对客观世界的观察和统计学实验(如天文观测、牛顿的苹果启发、伽利略的比萨斜塔实验)得出大量统计学数据(貌似是100分),从而获得部分对宇宙的科学真相的了解(科学更精确了之前模糊和在70分、30分中间波动的数值,但依旧还是不能100分绝对化,比如牛顿绝对空间和经典力学理论看似完美,结果爱因斯坦发现这个理论的先决限制条件是地球上,地球外就不适用了,所以对任何事物的科学界定虽然更清晰了,但因为一个事物的不同方面、特质和性能在不同的条件、需求和情况下,在更大的范畴中依旧是不可绝对化的、又会根据不同时机波动的50分。而更多的时候我们作为个体很可能根本无法掌握时机和科学,这个时候更加需要处在50分,而不是随意判断100分或0分)。

运用50分天道的哲学:道家是顺其自然、佛家是中观、儒家是中庸、近代西方是科学现代化。道家说自然是在变化的,“风来了草倒下、风走了草站起来了”,我们和草一样顺着自然就可以了,而最高的模仿自然的形态是“上善若水”,而人顺其自然的两个具体方法就是“为而不争”和“无为而治”(天时地利人和70分的时候“为”,天时地利人和都没的30分时候“无为”,无为也是一种为)。佛家中观派面对“不可判断空的世界”则采取了“凡事物不置可否”(50分)的方法面对。儒家的孔子则根据天道提出“中庸”的道德规范,要人处事折中、避免极端,孔子是大智慧的、孔子说的“中庸”是变通和讲究时机的(是在70分和30分中波动的中庸),只是后世把中庸过度教条化、极端化了(中庸变成了100分的极端标准)。而近代西方通过对自然科学的运用创造的现代化世界虽然看上去很高效(100分),但是人类掌握部分科学后的发展又是极端无序不科学的(0分)、也产生了巨大的违反自然规律的负向作用,比如资源的过度使用、对环境的严重破坏(雾霾、大气破坏、江河湖泊污染)、可能反而造成不可逆的、不可持续、比收益损失更大的恶果(0分),所以此时更加需要用道家的顺其自然和无为而治的50分思路反向反省、去补课,否则地球必然走向快速衰竭。

50分的人道:是生老病死、是有优点和缺点、是一切都不完美。生老病死,人出生就必然要死去,人生的一切都不会完美(50分),包括我们的学习不可能每次100分,工作也不可能都非常理想、爱情婚姻不可能永远幸福、还要注定面对失去亲人的痛苦。我们也不完美、每个人有自己的个性、特质,并且在不同情况下会呈现出优点或缺点(长处的70分、短处的30分,又或可能在不同要求下长处变成了短处)。

运用50分人道的哲学:佛家是放下求本心、是包容成熟顿悟长久快乐、西方近代哲学是人性至上和契约精神。儒家完美主义的“仁者爱人”(100分)的哲学,对人性的理解完全偏差,孔孟只强调人性善(仁义礼)的部分,却看不到人性自私的部分,所以让人们追求的很累、迎合的也很虚。佛家的创立者释迦牟尼“拈花微笑”教人们放下对完美的执着(不要100分)、接受生老病死,觉悟这一切的人就是佛,《金刚经》说“无所住而生其心”心不固化在任何概念上,禅宗的慧能也说“见心见性”找到50分的本心。认识到人生一切的不完美、学会接受和包容50分的人生了,就是成熟和顿悟的了,有了如此的50分心态对待自己、别人和一切事物才能长久快乐。文艺复兴后的西方近代哲学则强调尊重人性,天赋人人平等的哲学思想,从而让人们更加认清和接受真实的人性(人性是50分的,理解人自私和无私的所有部分,从而最大限度的解放了人的创造力,从而有了创造iphone的乔布斯),并在人性的基础上建立其了更合理公平的社会契约交换方式,强调权利和义务一致的公开交换形式(人可以按照契约与他人或社会交换的方式,去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东西,从而最大限度和最高效的满足每个人的人性需求,交换也是实现50分平衡的方式)。

4、50分才是真正的人生:100分是完美主义、理想主义,小概率事件,50分是接受自己、别人和世界的不完美。

正确的50分心态是:凡事不要追求完美的100分,也不要在碰到问题后又自曝自己走到另一个极端放弃的0分。而是一开始就顺其自然的行为,接受一切事物都是不完美的50分,在碰到任何问题挫折时也立刻接受这样50分不完美的人生、不自暴自弃、并继续保持50分的心态前行,才能保持稳定、成熟、实用的心态,乐观、有效的面对人生的一切。

50分的真实和100分的虚假:每个人本来都是50分的,因为人都会生老病死,因为读书工作学习生活都不可能做到100分,因为正常人读书基本就60、70分,没有人能考试都是100分的。如果一个学生A努力想考试得到100分,那么他就要付出比原来更多的100分力量,结果还得到了80分,缺的20分则只能通过抄袭、拍老师马屁、虚伪骗人等各种不好的方法来实现100分了,社会中的生存也是如此,想要更好100分的人,除了劳碌命努力导致身心俱疲实现80分,后面的20分就要靠假仁假义的虚伪来做到。所以当一个人的价值观不接受50分而追求100分的时候,就产生了今天人们所有的心态不好的问题。这就是为什么孔子标榜仁者爱人100分、孟子标榜人性本善100分听上去很好、道义上看似站的很高在批判其他人的不好,结果人们努力在做100分的结果都是很痛苦劳累、因为真正的仁义礼对人的要求太高了,人们努力做还是做不到。到最后整个社会的人都变得虚伪了,因为既然做不到100分,社会又要你100分,你自然只能假仁假义虚礼去假装100分迎合和骗人,于是被骗的人也学会了虚伪,变虚伪的人至少还是找到不完美的变通的方法了,而那些坚持真实努力、不愿意变虚伪的人反而更不好,因为他们违背世界本来不完美的50分原则,最终比虚伪的人更痛苦和更差。所以佛家叫我们放下100分找(拈花微笑:碾碎的50分的花才是真正的人生,要面对50分不完美的人生微笑)到50分的本心(菩提本无树:你的心不是完美的菩提树和明镜台,不需要认为自己50分内心有灰尘而去要求自己100分。无所住而生其心:你的心不要固化在任何社会100分的对错好坏上,才是你真正的本心),道家叫我们顺其自然的按照自然的70分30分波动规则去为或者无为(为而不争:一切时机在70分时候,选择为,但是不用争概念。无为而治:一切时机在30分不好的时候,选择无为),不要刻意的争100分,只要不争100分就反而不会痛苦和虚伪了。所以人只要看清、接受和运用自己和客观世界的50分的好和不好的时候,就是最好了。

100分的概念不可持续:一个男生A为了结婚而结婚,为了结婚生孩子的概念而结婚,只是按照优秀的要求寻找对象,同时也总是迎合对方不敢表现真实的自己,最后在一起根本没共同语言,同时也因为太概念化、根本没有有血有肉的真实感和人性魅力,最后老婆离婚去国外了。然后他还继续要按照新的概念找人结婚生孩子。越是要100分完美主义概念往往反而演示了真实的自己、不敢说真话、总是迎合对方、没有现实真正人性、压抑自己,最后很难得到快乐和好的结果。佛家说无欲则刚,越有100分欲望反而不能真实淡定了。道家说人要不争,越争100分,结果反而不好。太追求儒家仁义礼的100分逻辑,,反而劳累自己和虚伪了,结果可想而知是不好的。所以根本不需要标榜100分的概念(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都说好的反而是不好。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不崇尚贤能就没人争100分了,不把名牌买很贵,就没人偷盗了,不要有欲望,人心就不变态了)。

100分的感觉不可持续:一个女生A被男朋友B掐着脖子说不要离开他、要一辈子、还割腕表示自杀,还每天公司家里等对方接送、最后女生A投入进去了,一个月后再去找男朋友B就再也找不到了。很多感性的B血型人,爱一个人的时候一见钟情、完全投入、付出一切送出最多最贵的东西、完全真实的期望一辈子爱,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因为越冲动的感情往往是基于不全面了解和理想主义美化对方形象的,时间长了平淡了反而站在那个100分心中白马王子感觉高度看对方真实的50分就受不了了,最后开始抱怨、责怪和更快的离开。所以100分的爱、100分的感觉根本不可靠、也不可持续,并不好(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圣人为腹不为目:表象100分的声色犬马的东西,反而不是好的,顿悟的人追求实际的吃饱生活开心,而不是被表象的东西迷惑)。

100分的真仁义不可持续、结果才导致假仁义才遍行人间:儒家乌托邦式的幻想人们都可以做到真正100分的仁者爱人、君子喻于义那样的仁义礼,结果2000多年下来人们都变成了假仁假义虚礼。因为真正做到100分仁义礼的人都完蛋了,“真仁”的方法对人,就是开超市老板A给别人矿泉水不要钱,因为相信对方烧饭B以后也会在自己饿的时候帮自己,结果人家没帮你。下次超市老板A只能选择“真义”方法对人,问烧饭B以后会帮自己否,烧饭B说会帮,于是又给对方矿泉水,后来烧饭B没兑现“义”的承诺。下次超市老板A又只能选择“真礼”的方法对人,烧饭B进来想要水,老板A看看对方是否懂礼貌或者送自己小礼物,烧饭B客气的做了做拱、还送了颗花生给老板A吃,老板A认为对方读过四书五经,一定是讲仁义以后会帮自己的,于是把矿泉水送给对方,结果下次还是没得到帮助,于是超市老板A再也不相信100分的“真的仁义礼”了,从此走上假仁假义虚礼的道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变现。超市老板A到一定年纪想谈朋友了,他约会首先采取“虚礼”,对美女A非常客气、不说脏话、不乱扔垃圾,而且送对方回去,美女A也是深受儒家“仁义礼”的影响,觉得老板A很有礼貌,于是决定和他交往。接着老板A开始使用“假仁”,每天接送对方、陪对方吃饭、看电影、玩,说自己因为爱对方就全身心付出不要回报,这下感动了美女A,希望嫁给他。最后老板A觉得自己付出太多了、对方也没回报自己,就希望美女A和自己睡觉,美女A说除非结婚才可以,于是老板A决定采取“假义”的方法,告诉对方说自己会和对方结婚的,于是美女A看到之前对方做到了“礼和仁”、于是相信他一定也是讲“义气”的,变和对方好了,结果老板A最后说:他妈妈说大家八字不合,就分手了。这就是最终今天社会无法做到孔子100分“真仁义”之后的变通运用的“假仁假义虚礼”,而老子《德经》第一段就说: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人们不讲天道和人道之后开始讲仁义礼,到了礼的时候一切就混乱了,最终这个社会变成了拜金主义,为了金钱一切虚伪的手段都可以使用。而此时的西方早已建立了基于真实人性的契约精神,也就是说因为人性都是50分自私和贪婪的,所以人和人之间的相处交换关系,要用契约的权利义务交换形式来实现,也就是你想要矿泉水就给钱,你想要和对方结婚也要签结婚协议,一切都是真实50分的社会交换,而不是幻想的100分“仁义礼”的单向给予或非实时付出。这就是为什么西方最终在15世纪文艺复兴后基于50分的人性认知超越东方封建社会基于100分的人性认知的原因,也是为什么中国传统封建社会最终被推倒,今天也必须按照西方的契约方式进行所有雇佣、婚姻等一切交换关系的原因,只是还不够彻底,人们心中还有很多封建的儒家100分愚蠢思想。所以50分的真实远远比100分虚假的完美好。

5、50分才是成熟:0分和100分是极端、不实用,凡事物要不置可否,50分才是度、才是成熟、顿悟和全面完整的理解世界。

0分、100分和50分的认知:对于火的理解。B血型小朋友的觉得火很漂亮100分,去抓、烧到了变成0分,下次还是如此循环,这个叫做飞蛾扑火感性认知世界,所以一辈子无知。A血型的小朋友因为父母告诉他,火不能碰的100分概念,于是即便火可以取暖、烧饭也不敢用,这叫做坚持了100分极端概念、反而不实用,长大后也想去尝试烧饭、取暖,又总觉得违背了“火不能碰”的100分原则,所以一辈子很累、内心不健康,心态一直很差。O血型的小朋友对火毫无认知,碰了一下被烧到了,于是了解火烧到的严重性有多少,这叫“体验式认知”,下一次看到火烧饭又知道火可以烧饭,但是绝不相信火可以取暖这个概念,因为他们从来不相信没体验过的概念,这叫“固化客观主义”,最后慢慢的他们对火的理解最全面了、知道火可以烧到人、也可以取暖和烧饭,所以他们通常是所有人中间最成熟、因为他们对事物理解最全面、综合,能把握50分的度,而不是极端于100分概念和表象感知,最后走向相反的0分负面结果。最后AB血型小朋友一直在观察其他小朋友怎么面对火,于是总结出了火的规律,这叫“体验加逻辑的认知”,他们和O小朋友一样全面了解了火的50分全面属性,只是效率更高。做一个成熟顿悟的的人其实就如同认识火的方法一样,首先去充分的经历体验获得全面的数据,然后根据这些数据去判断不同情况下如何面对火的50分方法,而不是极端于0分100分的感觉或一个固化概念。悟性高的人可以用别人的数据去充实自己的50分认知,悟性低的人要靠自己慢慢体验获得50分认知,毫无悟性的人怎样经历也依旧被100分表象感觉或固化概念影响,永远无法成熟顿悟。所以儒家的100人仁义礼完美主义概念认知是错误的,为了概念而概念(比如:极端认为火不能碰的,为了结婚而结婚),反而是不成熟的。道家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常无以观其妙,常有以观其缴:不追求概念,才能全面的看到事物真正的玄妙50分,说概念,只是为了看到事物的边缘。佛家中观派说,对一切事物都要不置可否,不要说对错、不要说100分或0分、不要做判断,这个时候你才能最全面的体验到这个事物的真相。

追求100分反而走向0分,却把握不住50分的度:大禹治水,大禹如果是B血型,就随便水(欲望)怎么流、任其泛滥,这叫0分感性的处理事物。如果是A血型,就把堤坝设置很高100分,结果水(欲望)挤压的越来越多,最后溃堤,可是溃堤的时候他们再也没有办法去应对了、也只能任其0分泛滥,这就是为什么最追求好的A血型人都是劳碌命、癌症抑郁症自杀最多,以及行为通常最极端于100分和0分两头。大禹应该是O血型,50分自然疏导,而不是任其泛滥或堵住水(欲望)。所以,最好的治水方法不是100分的堵,而是50分的疏导,最成熟的人不是追求100分的完美概念,而是按照事物的真实规律和内心的真实体验去采取50分的实用、有效和不完美的措施。

6、50分才是最高分:50分比100分高,100分概念最后是0分,越要优秀、有钱、爱、完美概念最后反而身心痛苦、更大问题。

100分边际效应递减:两个人能力接近,一个打工A努力奋斗,挣钱5000元觉得少,又打一份工,挣钱1万。一个月光B得过且过挣钱5000元。打工A和月光B前面挣钱的5000元是用来维持基本的住房、吃饭、生活的,而打工A后面5000则是为了更好生活和面子去买更贵的名牌或非必须生活品的。看上去一定挣钱多的好,因为更多钱可以买更多东西,但事实上是:有房子有车子和没房子没车子是有巨大区别的,有基本生存和没有条件基本生存是有巨大区别的。但是普通房子、普通的包包、普通的车子、生活条件一般和大房子、名牌包包、更好的车子、更高级的生活之间的区别就没那么大了。也就是说前面5000元的使用价值远远大于后面5000元的使用价值,而获得前面5000元和获得后面5000元付出的代价是相同的,甚至后面5000元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当接近耗尽的时候会产生不可逆的身心损失。挣1万元的实用价值更不不到5000元的两倍,而付出代价则超过了2倍,这就是边际效应递减,所以做人平庸一点好,不用追求100分的优秀、有钱、完美,因为那样回报反而更少。

50分回报率高:有一个同学A读书没门课要花100分力量努力,结果也不可能考100分,考了80分,另一个同学AB喜欢混100分力量分给两门课、各自50分力量,结果每门课60分。看上去前面同学A更努力优秀,其实同学A的100分换来了80分,是亏本的,同时要考两门就要超负荷的使用200分力量,结果几年后身体很不好。而同学AB看似得过且过,其实100分考了2门课,100分换了120分,是盈利的,同时保存了实力。所以接受不完美的50分才能获得更大的回报,完美主义100分最后反而还得不到50分的回报。因为100分中的前50分价值最大,可以产生60分作用,后50分则边际效应递减只能产生20分价值,所以50分的付出收益率是最高的、100分的付出综合而言收益率反而低。

50分可持续性强,100分反而产生不可持续的恶果:有一个人爸爸A血型胃癌晚期,女儿A每天狂哭不吃饭,妈妈O劝她说:不要把自己身体也弄坏,这是你爸爸的命。女儿A认为妈妈O缺乏情感,说:以前爸爸A做家里事情努力。因为妈妈O做事情不积极,爸爸A总是认为:没人做总要人做的。看上去爸爸A更努力100分、付出更多、更有爱。其实这个思路是错的,这对父母结婚30年,假设爸爸每年为家庭付出100分得到80分回报(边际效应递减),妈妈为家庭付出50分得到50分回报。爸爸30年为家里创造了30年*80分=2400分价值,妈妈为家庭创造30年*50分=1500分价值,看上去爸爸A多,但是爸爸死掉了,给家庭带来更大痛苦,同时一个家庭50、60分基本就可以了,到80分时候一方面边际效应递减、后面30分价值降低了,一方面付出的辛苦会产生后面胃癌这样的负面作用。而妈妈O还能活30年,最终还能看到女儿A成家、为女儿带孩子,所以最终为家里创造的价值是60年*50分=3000分价值,所以最终一方面自己活了更多30年,没有给家庭带来丧失亲人的痛苦,一方面为家庭创造的价值3000分比爸爸A的2400分更多,所以50分的平淡的、淡薄的爱比100分深入的、强烈的爱更好、更长久、价值更大。

6、数字哲学50分>100分:是集合儒释道、西方哲学、经验哲学一体的人生大哲学。

韩寒的电影《后会无期》中有两句经典台词:

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小孩子才看对错,成年人只看利弊。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