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1988韩剧)

君心似我心 2023-07-29 23:34:58 网友投稿

1988,全国人大会议,抽烟时收到纸条:请小平同志不要吸烟

是个中国人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但戒烟难吗?

难!

一个很有趣的事实摆在眼前,2015年中国控烟观察民间视角报告,中国近三年来控烟的成绩惨不忍睹,烟民不降反增。

很多领导人也有抽烟的习惯,并且烟瘾很大,如毛主席、。

是爱烟之人,曾经一天最多可抽上50根烟,如此爱烟的,凭借自己强大的毅力还是成功戒掉了烟,在85岁生日之后,人们就再也见不到他抽烟了。

在各个国际会议中,在接见国外来宾时,总是烟不离手,周围的人想劝他不要抽烟,也会用特别委婉的方式。

然而这事儿也有一个例外,在一次人大会议上,一位人大代表直接写了一张纸条,“请小平同志不要抽烟。”

看到纸条之后作何反应?

烟瘾这么大的他晚年的时候是怎样成功戒掉的呢?

资深烟民

的夫人卓琳曾经回忆,在上世纪60年代在北京的时候,几乎每天都要抽上两包熊猫牌香烟,这是他最经常抽的牌子。

而后来到江西之后,他又改成了抽两盒前门牌香烟,也是由于那个时候经济窘迫方面的原因。再不久,他减为每天抽5支,早上上班之前先抽上一支,下班之后再抽上一支,下午、晚饭、晚上睡觉前分别抽上一支。

这么大的烟瘾到底是从什么时候染上的?

具体已经无法考证,但是他的女儿毛毛写作的《我的父亲》书中收集了大量的资料,根据他的资料显示,最早应该是在法国勤工俭学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抽烟了,后面的情况就愈加严重。

即使是在之前的战争年代,条件不允许的时候,也会想办法找烟抽。

他的警卫员曾经回忆到每次到一个新的驻地,一定会问:“小饭锅怎么样了?”

“小饭锅”是他对烟的戏称,不管怎样警卫员总会找上一些给他来抽,但是这种特殊的情况到了大别山中的时候,就没办法实行了,因为那里的条件实在艰苦,警卫员怎么也搞不到烟叶。

长征的时候也是一样,找不到烟抽,总感觉少了点什么,于是他就沿途找点干的树叶子,破纸,用破纸一卷包上树叶子就开始抽。

边抽他还边对别人开玩笑说:“我是香烟厂制烟的。”

1985年10月美国前总统布什访问北京,亲自接见了他,在会谈中布什专门观察了抽烟的情况。

在后面的回忆录中,他曾经风趣地说:“这次来到北京我看到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有些东西又没有变,我想也很难改变,就是一天抽几包烟的习惯,我和他谈话的1小时20分钟里,他总共抽了8支烟,平均10分钟一支烟。”

由此可见,这时候的尽管已到高龄,但每天仍然会抽上两包烟的量。

不过在会见中外来宾时,大部分都会提前询问一下别人自己是否可以抽烟。

有一次他接见菲律宾客人的时候说:“我可以抽烟吗?”

菲律宾客人见状也轻松的说:“我不能阻止你抽烟,因为我不是这个国家的领导人,没有这个权利,但是在我们菲律宾,内阁开会时,不允许抽烟。”

这让想起了之前人大开会时,那个给他递纸条的代表,他开玩笑地对客人说:“有一次开人大会议,我违反了规定,有代表给我提意见,我只好马上接受。”

让记忆深刻的这个递纸条事件就发生在1988年4月8日的第7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1次会议中。

那天,在人民大会堂的万人礼堂中,全国各地的代表齐聚一堂,共襄盛举。

根据安排,这天的大会,他们要选举国家主席,国家副主席等领导人,庄严的投票环节,正在进行。

在投票活动结束之后,就回到了前面的主席台,等待投票的结果,一时的空隙让的手不自觉的又摸上了一根烟,开始抽了起来。

云雾缭绕间,味道渐渐飘远,代表们也看到了在主席台上抽烟的景象,而就在这时一张小纸条从后面慢慢向前传,最后递到了旁边的工作人员手中。

他打开纸条一看,愣了一下,但不过很快他就马上递给了主席台上的。

拿的纸条看了一下之后,和旁边的工作人员一样的表情,愣了几秒之后反应过来,他笑着点头说:“好,好”,并马上把烟熄灭了。

而主席台上发生的这一幕景象,正好被下面的一位新华社记者捕捉到了,后来他就专门深入的调查了这件事情,发现原来递纸条的那位人大代表就是广东的女代表邝健廉。

邝健廉是著名的越剧表演艺术家,被称为红线女,当时社会上关于吸烟有害健康的共识正在慢慢达成,她看到主席台上在抽烟的时候,稍微思索一下,就决定给他写一张纸条提醒一下,但她也没想到这么轻松的就接受了她的提议,这让她印象深刻。

新华社记者就将这件事情写进了一篇报道,名为《投票前后》,报道播发之后,引发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大家纷纷赞扬同志能这样够接受群众的意见。

吸烟有害健康,不管是身边的工作人员还是他的家人,还有国外的友人都直接间接的劝他少吸一些烟,最好能够戒烟。

一位旅居美国的华侨,曾经投了一篇稿子,这篇稿子从人民和国家的角度两个方面出发,论述戒烟的好处,希望能放下香烟,晚年保证身体。

这篇文章就被刊登在《华侨日报》上,工作人员看到之后,专门把这篇文章剪下来送给阅读,很认真的读了这篇文章,并且说:“看来这个烟还是要戒掉。”

同时他的家人也极力的劝他能够戒烟,他知道这是他们为了他的身体健康考虑,所以晚年的时候他就真的开始了戒烟之旅。

晚年变身养生达人

1989年,辞去了中央军委主席,开始了他的退休生活。

他表示:“退休以后,我的愿望是过一个真正的平民生活,简单一些,可以到处走走看看,再多陪陪我的家人。”

大孙女儿眠眠听了爷爷的话,笑着说:“爷爷真是理想主义!”

从青年时代起,就有很多锻炼身体的习惯,如散步,洗冷水澡,爬山,游泳,后来晚年的时候又喜欢打桥牌和台球。

在家里的时候只要不外出,早上他就会抽出十几分钟的时间在院子里面散步,走一圈大概是140米,他要走18圈,边走边伸伸胳膊踢踢腿活动活动筋骨,几十年如一日,从没有间断。

很喜欢游泳,而且他不在游泳池里面游,都是去真正的江河湖海里面游,夏天的时候他就去秦皇岛、大连等海滨城市疗养,疗养期间他几乎天天下海,而且一游都要一个多小时。

为了掌握好这个时间,身边的工作人员就在岸上看着表,到规定时间就摇起小红旗通知往回游。

游的时间长了,自己对时间也有一个把握,有一次还没有到时间,但是突然下起了大雨,岸上的工作人员马上摇起小红旗示意赶快游回来,但是他心里知道还不到时候,于是又继续向前面游去。

1992年再次来到大海边,又游了一个小时,他爱大海爱大自然,只要能下海,水温低风浪大,他也坚持游泳。

每次游回岸上还要问一下身边的医护人员,他们下水游泳没有,有的年轻的护士说风浪大就没下去,他每次都会露出很遗憾的表情说:“这么好的水,你们竟然没下去。”

这一年一共下海游了8次,每次大概45分钟,而这是他一生中最后一次在大海中游泳。

一年四季都坚持洗冷水澡,用以锻炼身体,磨练意志。

晚年的时候冷水澡不能洗了,一般就洗温水澡,每周六午休之后再洗一个热水澡,洗澡的时候水中会加入一小盆豆浆,这样对老年人干燥的皮肤可以起到护理作用。

是四川人,喜欢吃辣椒,但是这对老年人的身体不太友好,医生建议他要多吃一些维生素,他也接受了,厨师做的饭讲究营养平衡,的餐食简谱不奢侈,但是营养搭配。

早餐他喜欢吃鸡蛋,馒头,稀饭,泡菜,午饭晚餐都是两个素菜,一个荤菜一个汤。

他最喜欢吃的还是四川家乡风味菜肴,比如说回锅肉,粉蒸肉,扣肉,还有家里面经常会备上霉豆腐,腌萝卜丝等小菜。

无事的时候,他自己也会做一些豆腐菜。

说起豆腐菜可是很有发言权的,早年在法国勤工俭学的时候,他和周恩来总理曾经一起开设过一家饭店叫中华豆腐坊,他们拿着魔杵亲自磨,带到巴黎的餐馆酒店,做豆腐菜,生意非常红火。

而且是一个非常简朴的人,他家里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剩菜剩饭不允许倒掉,会继续做成烩菜烩饭,下顿接着吃。

对这个习惯他幽默的说:“不会吃剩饭的是傻瓜。”

他还有一个小习惯,就是每餐饭前都要倒上两杯茅台酒,算是他的一点享受,但他也控制好量,从来不多喝。

吃完晚饭之后他喜欢和子女聊天,逗逗小孙女看新闻和体育节目。

很喜欢足球,并且看足球节目也看了几十年了,但是他自己也说每次看到我国的足球队就是有股闷气不能出,还是到跟孙女儿毛毛看了女子排球队,才感到出了这口闷气。

1989年,他的家人劝他戒烟的力度加大了,而也逐渐接受了戒烟。

对于他这样一个有强烈烟瘾的烟民来说,戒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刚开始他总是忍不住去拿一根烟,想要放在嘴里抽,好几次都差点忍不住。

后来他就想到一个方法就是吃鱼皮花生,用以转移注意力。

这个方法果然是有效的,时间长了,他真的把烟给戒掉了。

退休的时候会抽空去上街上走一走转一转,看一看各地的发展情况。

1990年7月3日,来到了金广大厦登上了第40层楼,俯瞰整个北京市。

这天距离第11届亚运会的开幕,只有两个月的时间了,俯瞰着下面的北京市容,连连称赞说亚运会建筑搞得好。

他激动的说:“我就是来看看亚运会体育设施,来看看到底是中国的月亮圆还是外国的月亮圆。”

他语重心长地说:“现在有些年轻人总以为是外国的月亮圆,要对这样的思想进行教育。”

同志留给我们的最后一张照片是1994年10月1日,那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45周岁的生日。

这天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晚会,而没有出席这个晚会,他在广场不远的地方和家人一起观看天空上盛放的烟火,这时的他刚刚度过90岁的生日,他穿着米黄色的服装,看着的方向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1997年2月19日,同志在北京因抢救无效而去世,享年93岁。

作为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他和其他领导人一样对于生死的问题早就已经看淡了,关于自己的后世,他对亲属也做了交代,捐献眼角膜,解剖遗体,不留骨灰,撒入大海,这是同志的伟大的遗愿。

而同志在全国人大会议上,带头禁烟的故事给我们提供了一面镜子,接受约束是为了更好的享有自由。

如今对于吸烟有害健康的常识,已经得到了全社会的认可,我国的禁烟工作也正在稳步前行,尽管成果暂时不明显,但是相信经过我们的再度努力,一定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寅虎之人:你是“水命”,还是“火命”,你肯定不知道!

1962年属虎人

1962年出生的属虎人属过林之虎,是金箔金命。为人直肚直肠,品性朴直,少小微灾,有惊无险,初年办事事难成,中年慢慢恶化,暮年财气丰富。女人万事如意,发福之命。

1974年属虎人

1974年出生的属虎人属立定之虎,是大溪水命。为人直肚直肠,喜行侠仗义,性格好游,办事敢做敢当,出息无限,早运平淡,中暮年方可成事,家境旺盛,衣食足用。出生在几几年的属虎人,一生衣食无忧,从前蓬勃,暮年宁静。

1986年属虎人

1986年出生的属虎人属山林之虎,是炉中火命。为人心性正直,早运一波三折,中运劳心劳力,祖业少得,自食其力,不靠别人,女命贤能,晓事聪慧,晚运荫益子孙。

1998年属虎人

1998年出生的属虎人属过山之虎,是城头之命。为人激烈,易冷易热,交恶有情。勤俭节约,从前蓬勃。聪慧轶群,暮年大好有良机,福寿双全。

年轻人也开始立遗嘱了?生前规划“身后事”不必忌讳

*本文为半月谈原创内容

死亡,是永恒的话题。与之相应地,遗嘱作为一种重要嘱托,传递着对家人最深的惦念。不少人谈“死”色变,只有生命堪虞时,才会想到立遗嘱。而日前发布的《中华遗嘱库(2022年度)》(以下简称)显示,生前订立遗嘱已成为很多人的选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通过遗嘱对自己的财产进行规划。

家人省心,自己安心。受访者表示,生前早立遗嘱可按自主意愿处分个人财产,简化继承人财产继承手续,避免财产纠纷,不让“身后事”变“麻烦事”,对维护家庭和睦、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同时,随着人们财富持续积累、受教育程度和法律意识不断提高,财富观和生死观发生相应转变,呈现出立遗嘱人年轻化、财产多元化、遗嘱个性化等新特点,对遗嘱管理和相关法律法规健全完善也带来了新挑战。

“让家人省心,让自己安心”

两年前,46岁的王足妹(化名)订立了一份特殊的遗嘱——将名下的房产、存款等财产留给两个外甥女。无配偶、零子女,一想到独自在北京打拼多年却“后继无人”,王足妹就无比焦虑。

网络上、现实中,因遗产处置不当亲人变仇人的案例比比皆是。王足妹姐妹众多,她不想姐妹因钱离心,更不想带着遗憾离世。“中国人自古有‘向下传承’的传统,趁着身体健康、意识清醒做这样的安排,是为了让家人省心,也让自己安心。”王足妹说。

面对生活中的诸多不确定因素和不可控风险,如何未雨绸缪?早立遗嘱正成为越来越多人规避风险的“最优解”。根据中华遗嘱库的数据显示,订立遗嘱的人数每年在持续增长,2013年订立遗嘱人数仅为6804人,从2016年起至2022年,每年订立遗嘱人数平均在3万人左右。

订立遗嘱看似简单,实则意义非凡。指出,近年来人们选择早立遗嘱主要是为了避免家庭纠纷、简化继承手续。在中国裁判文书网检索关键词“遗产继承”显示,2022年相关案件量超6000件,而其中有遗嘱仍产生的纠纷案件不足12%。这一数据反映出遗嘱在减少继承纠纷、维系家庭和睦、构建社会和谐、减轻司法负担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银川市国立公证处公证员徐芳为市民提供公证咨询。(新华社记者谢建雯 摄)

值得关注的是,订立遗嘱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属”,而成为更多年轻人的“时髦”。数据显示,近10年间,订立遗嘱人群平均年龄从77.43岁逐年降至68.13岁,订立遗嘱人群越来越年轻化,并已蔓延至“80后”“90后”甚至“00后”。

目前,中华遗嘱库登记保管的遗嘱中,“80后”订立遗嘱总人数达到3009人,“90后”有1787人,“00后”也有357人。这些年轻群体有着强烈的自由意志表达欲,他们在立遗嘱的过程中“向死而生”,重新审视生命的意义。

王壹志(化名)就是其中之一。去年清明节,这个1988年出生的年轻小伙深思熟虑后做出一个重大人生决定——立遗嘱,提前为父母和妻子做了周全安排。王壹志是家中独子,既要忙着适应快节奏的城市生活,又要牵挂远在江苏老家的年迈父母,挣钱、尽孝难两全,常常使他陷入焦虑。

“在给家人写遗言时,我忍不住哭了,但在某一瞬间我又释然了。”他说,“在立遗嘱的过程中,我重新审视了过往和未来的人生,这对我来说是一种重生。我意识到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对生命的热情和敬畏。”

“传递的不光是财富,还有爱”

在中华遗嘱库每个登记中心的门口,都有一个写着“幸福慢递”字样的绿色“邮筒”,很多立遗嘱人在完成所有法定流程后,会手书一张“幸福留言卡”,投递进去。其中,超过80%的留言都是期望与祝福,希望家人生活幸福美满、和睦相处。

中华遗嘱库上海市第一服务中心,一位老人在立完遗嘱后,准备将手书的幸福留言卡投递进“邮筒”。(受访者供图)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经历过朋友突然离世留给下一代的慌乱与琐碎,55岁的陈莉(化名)虽然身体健朗,但却早在两年前就立好了遗嘱,将名下所有财产留给唯一的孩子。她还含泪写了一张“幸福留言卡”,上面铺满自己的经历,只希望孩子少走弯路。“写的时候内心是难受的,也是柔软的。现在说什么孩子不一定爱听,觉得絮叨、啰嗦,但这才是一份更重要的遗产。”陈莉说。

王足妹也写好了“幸福留言卡”,卡片的收件人是十年后的自己。“现在的我依然期待爱情,希望能组建家庭、生儿育女,祝未来的我身体健康、财源广进。”她笑着说。

据中华遗嘱库管委会主任陈凯介绍,遗嘱侧重于对财物进行具体安排,缺乏情感上的交流,难以实现对后人精神、文化层面上的传承和指引。因此,中华遗嘱库延伸出“幸福留言卡”“幸福留颜”“情感录像”“遗嘱宣读”“微信遗嘱”等一系列的情感服务,帮助立遗嘱人传递家风家训、叮咛嘱托和心愿安排。

“立遗嘱传承的是财富,幸福留言传递的更多是爱与温暖。”陈凯说。截至2022年,在中华遗嘱库写下幸福留言的人数已超4万人次,平均每4个人订立遗嘱,就有1个人为后人留下幸福留言。

银川市国立公证处公证员上门为一名退役军人提供免费遗嘱公证服务。(受访者供图)

如果说立遗嘱是亲情的延续,那么各种便民服务则处处洋溢着社会的温情。今年43岁的徐芳是银川市国立公证处的公证员,从事公证工作已有20年。针对高龄老人和危重病人,她和同事特事特办,利用午休和周末时间上门服务,只为他们不留遗憾、安度余生。“我接待过一个老人,立完遗嘱后三天就过世了,很庆幸我们提前上门帮老人完成了心愿。这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种责任。”徐芳说。

银川市国立公证处负责人张文娟介绍,为让更多老人受益,公证员们走进社区、村庄进行普法宣传,介绍早立遗嘱对构建和谐家庭、社会的好处;国立公证处每年10月为60周岁以上老人、全年为80周岁以上老人免费办理遗嘱公证。

“如果说遗嘱传递的是家庭亲情,那遗嘱公证传递的就是司法温情。除法律专业知识外,公证员还需具备足够的耐心、细心和爱心,面对耳背的老人要大声说、健忘的老人要反复说、重症病人要慢点说。”张文娟说。

内容形式不断丰富 立遗嘱面临新挑战

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民法典》中,针对“继承”章节规定了六种有效遗嘱形式,即在原有的自书遗嘱、代书遗嘱、口头遗嘱、公证遗嘱基础上,新增了打印遗嘱、录像遗嘱。与此同时,随着公众对“立遗嘱”认可度提高,立遗嘱人年轻化、财产多样化、遗嘱个性化等新特点也不断显现。这对民众遗嘱管理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健全完善带来了新挑战。

一是网络虚拟财产继承具体规定仍存空白。如今,遗嘱所指向的财产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实体财产。“90后”“00后”等年轻群体的遗嘱内容从传统的房产、存款等实体财产,延伸到“虚拟财产”,支付宝账号、微信账号、虚拟货币、游戏账号等成为他们遗嘱中常见的财产类型。

我国《民法典》规定,“法律对数据、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张文娟说,这一规定承认了网络虚拟财产、数据的民事权利客体地位,确定了网络虚拟财产的可继承性原则,但是目前我国现行的法律对网络虚拟财产继承问题的具体规定仍存在空白,需要加以探讨。

二是“公证遗嘱不再优先”带来挑战。《民法典》第1142条规定“立有数份遗嘱,内容相抵触的,以最后的遗嘱为准”,改变了以往公证遗嘱效力优先的地位。陈凯认为,这一改变充分体现了法律对被继承人真实意愿的保护和尊重,也赋予了老百姓更轻松立遗嘱的环境。但在司法实践中,因遗嘱表述不清晰、缺少必要的法律要件,或立遗嘱人签字真实性存疑,导致遗嘱效力受到质疑甚至被否定的案例并不少见。因此,在专业人员帮助下订立遗嘱,有助于减少财产继承纠纷的发生。

三是遗产管理人制度规则待完善。根据《民法典》规定,继承开始后,遗嘱执行人为遗产管理人;没有遗嘱执行人的,继承人应当及时推选遗产管理人;继承人未推选的,由继承人共同担任遗产管理人;没有继承人或者继承人均放弃继承的,由被继承人生前住所地的民政部门或者村民委员会担任遗产管理人。同时对遗产管理人应当的履行职责进行了规定。

陈凯说,《民法典》继承章节虽有大篇幅规定遗产管理人制度,但相关规定比较模糊,还有很多规则待完善,如缺乏不动产登记、股权登记、财产查明、遗产管理人就任等相关配套措施,这是人们在立遗嘱时需要面对的新难题。

半月谈记者:苏醒谢建雯

来源: 半月谈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佛(佛组词)
下一篇: http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